产后出血诊疗常规
产后出血处理流程三级预警

产后出血处理流程三级预警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出现的异常出血,是产科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产妇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临床中,通常会根据出血的程度进行三级预警处理,以确保能尽早诊断和处理产后出血。
一级预警:轻度出血轻度出血是指产后出血量较少,属于正常范围内。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以下的处理流程:1.产妇休息:产后要使产妇保持平卧休息的状态,以降低腹腔内压力,减少出血量。
2.监测出血量:护士会每隔一定时间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和出血量,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如有变化及时处理。
3.给予滴注宫缩剂: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可以给予产妇滴注宫缩剂,以帮助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4.补充血容量:可以给予产妇输液,补充体液和血容量,以维持循环稳定。
5.早期离床活动:当产妇出血量稳定后,可以适当提早进行早期离床活动,有助于子宫收缩和恢复。
二级预警:中度出血中度出血是指产后出血量增加,但未达到大出血的程度。
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进行以下处理流程:1.及时更换垫子:护士需要及时更换产妇的护理垫子,测量出血量,并记录下来。
2.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护士会通过触诊判断子宫的收缩情况,如果子宫没有有效收缩,可能需要考虑给予宫缩剂或其他处理措施。
3.给予输液治疗:在中度出血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大量的输液来补充失血所致的低血容量状态。
4.吸引照明:对于中度出血的产妇,为了避免感染和保持清洁,需要进行吸引照明,以清除子宫腔内残留的凝血物。
5.定期检查生命体征:护士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如有异常变化需要及时处理。
三级预警:大出血大出血是指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加,已经超过了中度出血的范围。
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以下处理流程:1.紧急手术:对于大出血的产妇,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包括宫颈分解术、子宫刮宫或甚至子宫切除术等。
2.快速测量出血量:护士需要迅速测量出血量,并记录下来,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状况的严重程度。
产科产后出血的诊疗常规

产科产后出血的诊疗常规产科产后出血的诊疗常规产后出血的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500m1或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400mL 者。
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危及到产妇的生命。
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产后出血预防措施:(一)产前:通过系统围产保健、高危筛查,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疾病进行预防性治疗。
1、纠正贫血,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2、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子痫前期。
3、积极治疗患有肝病及凝血机能障碍的孕妇。
4、及时发现羊水过多、双胎、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次刮宫史、肝病、血液病、子宫肌瘤等有出血倾向的产妇,并提前入院待产,制定合理的分娩计划。
(二)产时:正确处理第三产程1、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如无出血可等待20分钟,如有出血应随时徒手剥取胎盘。
剖宫产时应尽量避免手取胎盘,等待自然宫缩,促使胎盘剥离后娩出。
如超过5分钟仍未剥离时再手取。
2、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在产程延长、宫缩乏力时,脐带外露部延长时为胎盘剥离征象。
助手在腹部轻压宫底使胎盘进入子宫下段,再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向上推子宫使胎盘进入阴道,此时助产者轻牵脐带使胎盘娩出。
切忌在无宫缩时搓揉子宫或牵拉脐带。
胎盘娩出后助手稍用力按摩子宫,接产者以旋转法娩出胎膜,防止断裂。
4、胎儿娩出后,台下应作好预防性静脉注射宫缩剂催产素10u+10%葡萄糖20m1或卡孕栓1mg肛门内,以促宫缩及胎盘的剥离。
5、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6、提高接产技术,熟悉分娩机转,正确保护会阴。
7、正确处理产程,防止滞产、急产,宫缩乏力应除外头盆不称后加强宫缩。
(三)产后1、正确测量出血量:为防治产后出血的首要条件。
可用实量法、称重法、面积法等相结合。
(1)阴道分娩者当胎儿娩出后即用接血器垫于产妇臀下。
有会阴伤口者以浸湿的纱布块数估计失血量,再估计血染布单的面积算出失血总量;(2)剖宫产时对失血估计往往偏低,要求将羊水量排除后实测吸引瓶中血量再估量纱布、纱垫、布单的血量。
产后出血处理流程规程

产后出血处理流程规程目的本规程旨在指导医护人员在产后出血处理过程中的操作,确保产妇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和处理,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妇产科医护人员在产后出血处理中的操作。
术语定义- 产后出血:指分娩结束后24小时内,产妇流血超过500毫升。
- 早产后出血:指分娩在孕周37周之前产生的产后出血。
- 血压稳定:指收缩压在大于90mmHg且小于140mmHg,舒张压在大于60mmHg且小于90mmHg。
流程步骤一:评估出血情况1. 首先,确认产妇是否出现产后出血的症状,如血流量明显增加、血块过大等。
2. 进行产妇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确保产妇的血压稳定。
步骤二:快速处理1. 立即向产妇静脉注射20IU催产素,以收缩子宫。
2. 让产妇卧床休息,保持膀胱充盈。
步骤三:进一步处理1. 非手术治疗:-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 给予输血,以补充产妇失血过多的情况。
- 给予输液补液。
- 给予止血药物,如大剂量的氨甲环酸。
- 使用宫颈扎带或压迫性绷带,以减少出血。
- 给予红细胞生成素以刺激红细胞生成。
2. 手术治疗:- 快速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
- 行子宫刮宫手术,主要清除残余组织和减少出血。
- 行子宫血管,阻止出血点的血流。
步骤四:产妇观察与记录1. 进行产妇生命体征的持续监测,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
2. 观察和记录产妇的出血情况,包括血流量、血块、颜色等。
3. 监测产妇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细胞比容,以判断出血程度。
步骤五:与家属沟通1. 及时与产妇的家属沟通,告知其产后出血的情况和处理措施,消除焦虑和误解。
相关注意事项- 在处理产后出血时,护士和医生需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和协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在产后出血处理中,应注意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风险。
- 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产妇仍在大出血,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措施。
以上为产后出血处理流程的规程,医护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产妇的安全和健康。
产后出血诊治流程

索前列醇、欣
母沛
阳性阴性
宫缩好宫缩好软产道撕裂修补凝血功能检查
出血止出血未止
正常异常
如C-S,宫腔填塞纱布补充凝血因子
防治DIC
出血控制出血未控制
12-24小时后取纱条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结扎或栓塞
出血控制出血未控制
继续观察子宫切除
产后出血抢救规程
出
血
不
能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少
控
制
必要时
产后出血诊治流程
产后出血(分娩24小时内出血500ml或2小时内出血400ml)
阴道分娩后剖宫产时
通知医生≥800ml以上
宫缩乏力
建立静脉通路了解分娩过程监测生命体征应用宫缩剂无效
宫缩差宫缩好胎盘因素休克B-Lynch填塞纱条
按摩子宫,排宫腔探查输血及血管活性药物
空膀胱,冰袋
外敷,催产素软产道检查清宫维持正常血压
4.产后出血诊疗常规

产后出血诊疗常规早期产后出血【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豪升者为早期产后出血。
【预防】1、妊娠合并贫血及出血性疾病,产前应积极治疗,临产时应酌情配合。
2、分娩时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第二产程应开放静脉,在胎儿娩肩时预防性注射宫缩剂。
3、手术助产、急产或活跃期以后进展快的产妇,产后应认真检查软产道,包括宫颈,及时主真缝合裂伤。
4、胎盘未剥离前,切勿过早揉挤子宫。
胎盘剥离后,应尽快娩出。
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如胎盘可疑不完整或胎盘残留>1/3应及时处理,手取或清宫术。
【诊断及处理】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立即寻找原因,针对原因及时处理。
1.宫缩乏力:最常见胎儿娩出前无出血或出血不多,胎盘娩出后出血。
特征是宫缩时出血量多,松驰时出血量少。
腹部检查子宫体柔软,轮廊不清。
(1)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
(2)开放血管,静脉注入宫缩剂催产素或麦角或应用前列腺素。
(3)腹部放冰袋或乙醚纱布刺激阴道穹窿。
2.胎盘因素:(1)胎儿娩出后,阴道出血多,应尽快娩出胎盘。
(2)预防性宫缩剂注射10分钟胎盘仍不能娩出,应消毒外阴换手套,入宫腔手取胎盘。
①胎盘滞留:胎盘已全部剥离,但胎儿娩出后30分钟未排出可压宫底,牵引脐带助娩胎盘。
②胎盘嵌顿:胎盘已剥离,嵌顿于内口处可宫颈注阿托品1mg,或安定10mg静脉慢注,让宫颈松驰有助于娩出胎盘。
③胎盘粘连:部分胎盘已剥离,部分胎盘粘连于宫壁,经人工剥离将胎盘完整取出后认真检查。
若剩余部分多,则再次入宫腔剥离,若残留部分少,则可刮宫,必要时送病理。
④植入性胎盘:徒于剥离胎盘时发现胎盘与宫壁关系紧密,界线不清,难以剥离,应立即停止剥离,考虑行子宫切除术,若出血不多,可保守治疗。
目前用甲氨蝶呤治疗效果甚佳。
3.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即有鲜红血流出,排除胎盘因素后,应认真检查宫颈及阴道。
若子宫瘢痕阴道分娩,或宫颈未开全或难产钳术后均应查子宫下段。
宫颈及阴道如有裂伤应及时修补。
产后出血诊治及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诊治及护理措施一、病因(一)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
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
均可引起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常见的有:1. 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体力消耗多,对分娩恐惧体质差,临产后使用镇静药及麻醉药及宫缩抑制剂过多等。
2. 产科因素:产程过长,产科并发症,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高症,妊娠合并贫血等。
3. 子宫因素:⑴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展(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⑴子宫肌壁损伤(剖宫产史、肌瘤剔除、产次过多);⑴子宫肌肉发育不良或病变(子宫畸形或肌瘤)。
(二)软产道裂伤:为产后出血的另一主要原因。
胎儿过大,娩出过快,助产术操作不当或会阴保护不合理,致使会阴、阴道、子宫颈甚至子宫下段裂伤,引起产后出血。
会阴、阴道裂伤可上达穹隆部,严重者可深达盆壁,其血肿可扩展到阔韧带内,其下后方可累及肛门括约肌甚至直肠前壁。
(三)胎盘因素:1. 胎盘滞留:胎盘多在胎儿娩出后15分钟内娩出,若产后30分钟仍不排出,胎盘剥离面血窦不能关闭导致出血。
2. 胎盘粘连或植入:常因多次刮宫或宫腔感染使局部子宫内膜生长不良而发生,胎盘粘连及植入可分部分性或完全性。
3. 胎盘部分滞留:胎盘小叶或副胎盘残留,影响宫缩而出血,个别胎膜残留也可引起致命性出血。
(四)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
可以由孕妇本身的出血性疾病所致,也可由产科原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出血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重型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产科的原因如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均可影响凝血功能,或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广泛的产后出血。
由于发病因素,病程缓急及各器官受累程度不同,于分娩期及产后出现的症状及程度也有差异。
二、诊断:(一)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过多及失血引起休克症状及体征。
产后立即出血多考虑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后数分钟后出血常与胎盘因素有关;胎盘娩出后出血,多为宫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残留;持续性阴道出血、无凝血块,考虑DIC;阴道流血不多,但产妇失血明显伴阴道疼痛应考虑阴道大血肿。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内或分娩后7天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
根据出血量的不同,可以将产后出血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诊断轻度产后出血的标准是出血量在500-1000毫升之间,但
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贫血、血压下降等。
诊断中度产后出血的标准是出血量在1000-1500毫升之间,或
出血量在500-1000毫升之间,伴随有贫血、血压下降等临床
症状。
诊断重度产后出血的标准是出血量超过1500毫升,或出血量
在1000-1500毫升之间,伴随有贫血、血压下降等严重临床症状。
处理产后出血的原则包括:控制出血源、补充血容量以及积极纠正原因等。
1. 控制出血源:首先要利用手术或药物等方法有效控制出血源,如修补子宫壁伤口、结扎出血的血管等。
对于无法控制的严重出血,可能需要考虑子宫切除等措施。
2. 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出血的程度,可以通过输血或使用血浆、新鲜冰冻血浆等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患者的血压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3. 积极纠正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往往与子宫收缩不良、胎盘残留、子宫肌瘤等有关。
因此,要积极纠正这些问题,如使用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手术清除胎盘残留或子宫肌瘤等。
此外,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并及时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维生素K等指标,为进一步判断病情变化提供参考。
同时,为了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后妇女应严密观察,避免过早活动和过度用力,保持室内通风和个人卫生等。
产后出血诊疗指南

营养及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孕妇合理饮食,补充铁、叶酸等营养素,降低贫血风险;同时 ,鼓励孕妇适当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产时预防
规范化分娩操作
严格遵守分娩操作规范,避免不 必要的产道损伤,降低产后出血
风险。
活跃期管理
对分娩活跃期进行严密监测,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产后出血
子宫动脉结扎: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 ,结扎子宫动脉,减少子宫血液供应 ,达到止血目的。
请注意,本诊疗指南仅供参考,实际 治疗需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 专业判断进行。
04
产后出血的预防
产前预防
充分评估风险
产前应对孕妇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是否存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如子宫手术史、多胎妊娠等。
完善产前检查
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和重要性
发病率
产后出血是分娩并发症中最为常见的 一种,发病率约占分娩总数的3%5%。
重要性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及时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对 于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本指南旨在规范产后出血的诊疗流程,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 水平和救治能力,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以及实验室指标,及 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相关的并发症。
出血性休克及处理
血容量补充
迅速补充血容量是治疗出血性休克的关键。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血压、心率等指标,合理选用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进行扩 容。
止血措施
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止血措施,如使用止血药物、压 迫止血、手术止血等,以控制出血源头。
意义
(整理)产后出血诊疗常规

产后出血诊疗常规早期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豪升者为早期产后出知。
(一)、预防1、妊娠合并贫血及出血性疾病,产前应积极治疗,临产时应酌情配合。
2、分娩时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第二产程应开放静脉,在胎儿娩肩时预防性注射宫缩剂。
3、手术助产、急产或活跃期以后进展快的产妇,产后应认真检查软产道,包括宫颈,及时主真缝合裂伤。
4、胎盘未剥离前,切勿过早揉挤子宫。
胎盘剥离后,应尽快娩出。
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如胎盘可疑不完整或胎盘残留>1/3应及时处理,手取或清宫术。
(二)、诊断及处理: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立即寻找原因,针对原因及时处理。
1、宫缩乏力:最常见胎儿娩出前无出血或出血不多,胎盘娩出后出血。
特征是宫缩时出血量多,松驰时出血量少。
腹部检查子宫体柔软,轮廊不清。
(1)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
(2)开放血管,静脉注入宫缩剂催产素或麦角或应用前列腺素。
(3)腹部放冰袋或乙醚纱布刺激阴道穹窿。
2、胎盘因素:(1)胎儿娩出后,阴道出血多,应尽快娩出胎盘。
(2)预防性宫缩剂注射10分钟胎盘仍不能娩出,应消毒外阴换手套,入宫腔手取胎盘。
①胎盘滞留:胎盘已全部剥离,但胎儿娩出后30分钟未排出可压宫底,牵引脐带助娩胎盘。
②胎盘嵌顿:胎盘已剥离,嵌顿于内口处可宫颈注阿托品1mg,或安定10mg静脉慢注,让宫颈松驰有助于娩出胎盘。
③胎盘粘连:部分胎盘已剥离,部分胎盘粘连于宫壁,经人工剥离将胎盘完整取出后认真检查。
若剩余部分多,则再次入宫腔剥离,若残留部分少,则可刮宫,必要时送病理。
④植入性胎盘:徒于剥离胎盘时发现胎盘与宫壁关系紧密,界线不清,难以剥离,应立即停止剥离,考虑行子宫切除术,若出血不多,可保守治疗。
目前用甲氨蝶呤治疗效果甚佳。
3、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即有鲜红血流出,排除胎盘因素后,应认真检查宫颈及阴道。
若子宫瘢痕阴道分娩,或宫颈未开全或难产钳术后均应查子宫下段。
宫颈及阴道如有裂伤应及时修补。
2024产后出血指南

2024产后出血指南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导致产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至或低于基线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产后出血及时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医生正确处理产后出血,各国和学术机构陆续发布了相应的指南。
本文将简要介绍2024年发布的产后出血指南。
2024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发布了《产后出血的防治进展指南(2024年版)》。
该指南主要侧重于普通产后出血及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不包括特殊情况下的出血。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1.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定义为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阴道流血量虽不到500毫升,但导致产妇血红蛋白浓度降至或低于基线。
2.风险评估:产妇在分娩前、分娩时以及分娩后应进行产后出血的风险评估。
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多胎妊娠、长时间分娩、疤痕子宫等。
3.预防:通过分娩前和分娩期间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评估风险、早期有效宫缩、控制宫缩后颈开大、正确使用助产器具等。
4.诊断:产后出血的诊断应包括实际测定血量、客观观察出血量、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监测生命体征等。
产后出血的诊断应该及时,便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5.治疗: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宫缩剂的应用、止血剂的应用和输血。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止血和介入治疗。
6.产后出血的监测:在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应对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尿液量、血红蛋白浓度等进行监测,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7.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当产后出血威胁到产妇的生命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导尿、快速输血、手术止血等。
8.产后出血的复发预防:对于有过产后出血史的产妇,在接受下一次分娩前应仔细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上是2024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发布的产后出血指南的概要。
这些指南侧重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产后出血,旨在帮助医生正确处理该并发症,降低产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晚期产后出血诊疗常规

晚期产后出血诊疗常规【概述】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结束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大量阴道出血。
也有延至产后2月左右者。
常见原因: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或副胎盘或胎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剖宫产子宫切口肌壁感染坏死,切口裂开,极少见有绒毛膜癌。
出血量无明确规定,但明显多于月经量,需要药物或手术干预,随剖宫产率的逐渐上升,本病发生率增加。
【临床表现】1.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后1~2周常见,偶有更晚者。
2.出血量多于月经量,色鲜红,可以一次大量,也可多次反复,伴有或不伴小腹坠痛。
3.出血多时有头晕,心悸,甚至休克。
【诊断要点】1.临床症状同上述临床表现。
2.体征(l)贫血貌:程度依出血量的多少不同。
(2)出血量和速度不同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血压低,脉压小,呼吸快。
(3)阴道分娩者消毒外阴进行内诊:子宫正常或稍大、稍软,触痛轻或无,宫颈口松或可触及组织物堵塞。
3.辅助检查(1)血常规:了解贫血程度及有无炎症,必要时查血hCG。
(2)B超:探查官腔内有无残留组织,剖宫产分娩者需了解子宫下段切口愈合情况。
(3)血hCG测定:有助于排除胎盘残留及滋养细胞疾病。
(4)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产褥感染者需要做。
(5)病理检查:宫腔刮出物和切除的子宫标本需要病理检查。
(6)胸片:有咳嗽主诉或血hCG异常者。
【治疗方案及原则】1.少量或中量阴道流血,应给以足量广谱抗生素和子宫收缩剂。
如有休克,积极抗休克治疗。
2.如疑有胎盘胎膜残留,应在B超监护下行刮宫术。
术前做好输血、输液及开腹术的准备,由有经验的医生行清宫术。
3.剖宫产术后出血,B超除外胎盘残留者,怀疑切口裂开,视出血量多少和病变范围决定处理方式。
给以大量广谱抗生素和宫缩剂静滴,必要时应剖腹探查,做好子宫切除术准备。
4.观察期间和术后注意改善贫血,定时检查血常规。
5.应肿瘤引起的晚期产后出血,应作相应处理。
产后出血诊疗常规

产后出血诊疗常规【概述】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
剖宫产超过100ml,一般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临床表现】胎儿娩出后,阴道有活动性出血,超过500ml,根据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1.官缩乏力:出血多为间歇性,血色暗红,有血凝块,宫缩差时出血增多,宫缩好时出血减少,有时阴道流血量不多,但按压宫底有大量血液和血块自阴道流出。
若出血量多、出血速度快,产妇可迅速出现休克症状。
检查宫底较高,子宫松软呈带状,甚至子宫轮廓不清.摸不着宫底。
2.胎盘因素:胎盘部分粘连或部分植入、胎盘剥离不全或胎盘剥离后滞留于宫腔。
表现为胎盘娩出前、后阴道流血多,间歇性,血色暗红,有凝血块,多伴有宫缩乏力。
3.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阴道持续性出血,色鲜红,可自凝,出血量与裂伤的程度有关。
4.凝血机制障碍:孕前或妊娠期已有易于出血倾向,胎盘娩出后子宫大量出血或少量持续不断出血,血液不凝,可表现为伤口处和全身不同部位出血。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开放静脉、输液、备血,监测生命体征。
迅速寻找原因,针对原因对症处理。
1.子宫收缩乏力处理原则是加强宫缩,积极抗休克治疗及预防感染。
(1)子宫按摩或压迫法:1)经腹壁按摩子宫;2)双手分别经腹和经阴道压迫子宫。
(2)药物:促使子宫收缩的药物如下:1)缩宫素:缩宫素10 U肌内注射、子宫肌层或宫颈注射,以后10U加入500 ml晶体液静脉滴注,给药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常规速度为约80mU/min。
静脉滴注能立即起效,但半衰期短(1~6 min ),故需持续静脉滴注。
缩宫素应用相对安全,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高血压、水钠潴留和心血管副作用;快速静脉注射未稀释的缩宫素,可导致低血压、心动过速和(或)心律失常。
因缩宫素有受体饱和现象,无限制加大用量效果不佳,反而出现副作用,故24 h总量应控制在60U内。
产后出血诊疗指南

副作用:口服给药胃肠道反应重。
产后出血诊疗指南
第36页
(3)手术治疗:在上述处理效果
不佳时,可依据患者情况和医师熟 练程度选取以下手术方法。
产后出血诊疗指南
第37页
①宫腔填塞:有宫腔水囊压迫和宫
产后出血诊疗指南
第33页
②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需
要冷藏。引发全子宫协调有力收缩。方法 :使用方法为250ug(1支)深部肌内注射 或子宫肌层注射,3min起作用,30min到达 作用高峰,可维持2h;必要时15~90min重 复使用,总量不超出ug(8支)。
副作用:哮喘、心脏病和青光眼患者禁用 ,高血压患者慎用;副反应轻微,偶然有 暂时性恶心、呕吐等。
产后出血诊疗指南
第27页
急性失血时输血:
<15~20%血容量,输液以晶体为主 辅以胶体;
20~40%血容量失血,输液以晶体为 主辅以胶体液+红细胞,胶体液24小 时内总量不超出1000ml;
>40%血容量失血,输液(晶体及胶 体液)+红细胞+血浆及凝血物质, 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
产后出血诊疗指南
第3页
(二)胎盘原因:
胎盘异常 屡次人流或分娩、 子宫手
术史、胎盘植入、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胎盘胎膜残留 多产次、既往有胎盘
粘连史
产后出血诊疗指南
第4页
(三)产道损伤
宫颈、阴道或会阴伤裂 急产、手
术助产、软产道弹性差、水肿或瘢痕
子宫切口延裂或撕裂 胎位不正、胎
头位置过低
4、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 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留置尿管 ,统计尿量;交叉配血;
1-1产后出血的诊治流程

- 1 - 第一章 产后出血
一、前 言
产后出血是不可预测的!但是通过产后出血量和生命体征的监测评估, 发现产后出血的早期表现,及时诊断,积极处理, 减少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从而减少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
二、评估—决策—实施 (E-D-A )
三、评 估
针对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在分娩前、分娩期、产后进行评估,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尽量减少产后出血,尤其是严重的产后出血的发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环节。
1.产前评估
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见表1),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2.产时评估
产程各阶段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见表2),采取相应措施。
3.产后评估
胎儿娩出后,发生产后出血的表现 (见流程图1)。
胎盘娩出后,发生产后出血的表现 (见流程图2)。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决策
行动
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诊疗常规早期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豪升者为早期产后出知。
(一)、预防1、妊娠合并贫血及出血性疾病,产前应积极治疗,临产时应酌情配合。
2、分娩时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第二产程应开放静脉,在胎儿娩肩时预防性注射宫缩剂。
3、手术助产、急产或活跃期以后进展快的产妇,产后应认真检查软产道,包括宫颈,及时主真缝合裂伤。
4、胎盘未剥离前,切勿过早揉挤子宫。
胎盘剥离后,应尽快娩出。
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如胎盘可疑不完整或胎盘残留>1/3应及时处理,手取或清宫术。
(二)、诊断及处理: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立即寻找原因,针对原因及时处理。
1、宫缩乏力:最常见胎儿娩出前无出血或出血不多,胎盘娩出后出血。
特征是宫缩时出血量多,松驰时出血量少。
腹部检查子宫体柔软,轮廊不清。
(1)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
(2)开放血管,静脉注入宫缩剂催产素或麦角或应用前列腺素。
(3)腹部放冰袋或乙醚纱布刺激阴道穹窿。
2、胎盘因素:(1)胎儿娩出后,阴道出血多,应尽快娩出胎盘。
(2)预防性宫缩剂注射10分钟胎盘仍不能娩出,应消毒外阴换手套,入宫腔手取胎盘。
①胎盘滞留:胎盘已全部剥离,但胎儿娩出后30分钟未排出可压宫底,牵引脐带助娩胎盘。
②胎盘嵌顿:胎盘已剥离,嵌顿于口处可宫颈注阿托品1mg,或安定10mg静脉慢注,让宫颈松驰有助于娩出胎盘。
③胎盘粘连:部分胎盘已剥离,部分胎盘粘连于宫壁,经人工剥离将胎盘完整取出后认真检查。
若剩余部分多,则再次入宫腔剥离,若残留部分少,则可刮宫,必要时送病理。
④植入性胎盘:徒于剥离胎盘时发现胎盘与宫壁关系紧密,界线不清,难以剥离,应立即停止剥离,考虑行子宫切除术,若出血不多,可保守治疗。
目前用甲氨蝶呤治疗效果甚佳。
3、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即有鲜红血流出,排除胎盘因素后,应认真检查宫颈及阴道。
若子宫瘢痕阴道分娩,或宫颈未开全或难产钳术后均应查子宫下段。
宫颈及阴道如有裂伤应及时修补。
4、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凝血块,有无疑血机制异常(详见羊水栓塞章)晚期产后出血分娩24小时后,发一在产褥期的子宫大出血,为晚期产后出血。
(一)、病因:1、子宫复旧不全、胎盘残留、子宫膜炎、子宫过度膨胀或子宫肌瘤等,均可影响子宫复旧。
2、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肌壁感染或组织坏死引起肌壁部分或全层裂开,血管重新开放而发生出血。
3、子宫滋养叶细胞肿瘤,很少见,一旦发生预后不良。
(二)、诊断:1、阴道分娩时产程长,阴道操作多,并有产后出血及感染的表现,如恶露淋漓不尽,不同程度发烧,白细胞增加,或突然阴道大出血病人很快陷入休克。
2、剖宫产术中出血多,反复缝扎出血。
阴道出血发生在术后3周左右,应高度怀疑子宫切口裂开出血。
3、阴道检查,子宫大而软,宫口松驰,有鲜血从宫腔流出。
(一)处理:1、应用宫缩剂及抗生素对症治疗,查血色素、配血、必要时输血。
2、要排除胎盘残留:(1)有条件可行B超协助诊断。
(2)开放静脉,点滴宫缩剂,备血情况下行清宫术。
术前行宫腔细菌培养及敏测。
术中仔细检查宫腔大小,谨慎刮宫。
严防子宫穿孔。
术后认真检查宫腔刮生物,并送病检。
3、剖宫产术后,发生晚期产后出血,严禁刮宫。
经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早行剖腹检查术,必要时行子宫全切术。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一)因失血血压低于12/8k pa(90/60mmHg),面色苍白,脉搏细数,烦燥不安,皮肤湿冷,打吹欠,应诊为失血性休克。
(二)开放血管,保持静脉通道,必要时作静脉切开。
(三)平卧或取头低位,吸氧,保暖。
(四)应用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SI)=脉率/收缩压正常=0.5SI=1,失血量20-30%血容量,失血约1000-1200ml;SI>1,失血量30-50%血容量,失血约1800-2000mml;(五)补充血容量:首选全血,其次为706代血浆或低右,再其次是乳酸林格液或5%葡萄糖,每输血800ml应补10%葡萄糖酸钙10ml。
(六)注意尿量,留置尿管计算尿量。
<25ml/小时示血容量不足,>30ml/小时示血容量足,或测中心静脉压<5cmH2O血容量不足,≥15cmH2O示血容量足。
(七)血容量补足时尿量仍少,可给速尿60mg-100mg,并测尿素氮及肌酐,若有异常应请肾科会诊,必要时作血透。
(八)血容量补足时,血压仍不升,仍可给升压药,多巴胺10-20mg+5%葡萄糖100ml静点,根据血压恢复情况,调节浓度及滴速。
(九)抗休克治疗同时,应积极寻找原因,有效地止血,子宫出血仍止不住则考虑手术:1、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
2、双侧髂动脉结扎术。
3、子宫次全(或完全性)切除术。
子宫破裂诊疗常规(一)诊断1、病史:(1)产程中有先露下降受阻。
(2)子宫瘢痕,如剖宫产,子宫穿孔修补术及肌瘤雕核术等。
(3)手术创伤:如粗暴的阴道手术,强行倒转术及断头术等。
(4)不适当地应用宫缩剂引产。
2、症状:(1)子宫下段或手术瘢痕部位有压疼及病理性缩复环的出现,导尿为血尿,为先兆子宫破裂。
(2)急剧腹痛宫缩骤然停止,腹部有明显压痛,胎儿部分自腹部检查特别清楚。
肛查先露部升高,产妇呈现休克状态。
(3)阴道检查可自子宫下段破口进入腹腔。
(二)预防1、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胎位异常及骨盆狭窄、予以产科处理。
2、产科工作者应加强责任心,尤其对子宫瘢痕或头盆不称初产者,严密观察产程,发现异常及早进行剖宫产。
3、催产素点滴引产,专人看护,适时调整浓度和速度。
4、子宫瘢痕妊娠者,预产期前应提前住院(见有关节)。
(三)处理一旦发生子宫先兆破裂或破裂,应停止阴道操作,及时开腹探查,术中应视破裂情况决定子宫去留。
若有休克,应积极纠正休克后手术。
严重感染者应放引流条,并给予广谱抗生素。
脐带脱垂与脐带先露诊疗常规(一)诊断1、胎儿头浮、臀位,横位时,胎膜未破,出现胎心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应考虑有脐带先露。
2、破水后,胎心变化明显。
3、阴道检查:脐带位于胎先露的前方或一侧时,为脐带先露。
脐带脱于子宫颈口以外,为脐带脱垂。
用手可触及搏动的脐带或见到脐带可确定诊断。
(二)处理1、立即让产妇头低臀高位或立即行膝胸卧位。
2、宫口未开全,估计胎儿可以存活,应争分夺秒尽快以剖宫产结束分娩。
3、宫口近开全如为头位,应立即助产结束分娩;如为臀位则行牵引术。
术前做好新生儿复准备工作。
胎儿娩出后窒息时,应注射青霉素及维生素K,防止吸入性肺炎及颅出血,如胎儿已死又无其他产科异常因素,可待其自然分娩。
胎儿窘迫(一)诊断1、胎心率变化胎心率基线>160分/次,或<120分/次;胎心晚期减速,变异减速或胎心基线变异平直。
胎心改变不能只凭一次听诊确定,应在改变体位后再持续听诊。
2、羊水胎粪污染:头先露时羊水中混有胎粪或羊水过少。
3、胎动减少:自我监护胎动12小时少于20次。
4、生物物理评分≤6分。
5、胎盘功能减退(见高危妊娠)6、胎儿头皮血气pH<7.20,P02<10mmHg,Pco2>60mmHg(二)处理1、孕期胎儿窘迫,针对病因视孕周及胎儿成熟度。
若胎儿已成熟,无明显先天异常,宜结束分娩,为避免宫缩时加重胎儿宫缺氧,可放宽剖宫产术。
2、单纯的胎心变化,可左侧卧位,吸氧,持续观察。
也可应用胎心监护仪持续观察。
胎心的变化并有羊水的改变,应尽快结束分娩,宫口未开全,应行剖宫产。
宫口已开全具有阴道分娩的条件,可行阴道助产,同时作好新生儿抢救准备。
3、胎儿窘迫发生在催产素点滴过程中,应立即停止点滴,改变体位,吸氧,观察是否可以转为正常。
4、妊娠不足月者,胎儿产后生存可能性较小,应向家属讲时情况。
尽量保守治疗以期延长孕周。
并以积极寻找原因,治疗母体合并症,如妊高症、心脏病、糖尿病等,改善胎儿在宫缺氧状况,若原因不明或原因明确不能去除,应尽快结束分娩。
如疑胎儿畸形或窘迫严重,估计分娩后胎儿不易成活,向家属讲明尽量阴道分娩,<1500g的胎儿剖宫产应慎重。
羊水栓塞诊疗常规(一)病因1、强宫缩时破膜,羊水由裂伤的宫颈膜血管进入母体循环。
2、子宫收缩时羊水由胎盘边缘窦进入母体循环。
3、子宫破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剖腹产等情况下羊水由开放血窦进入母体循环。
(二)诊断分娩过程中,尤其是破膜后或胎儿娩出后,突然出现以下症状:1、寒颤、呼吸困难、紫绀。
2、心率增速。
3、血压下降,休克。
4、少尿或无尿。
5、抽搐昏迷甚至心跳呼吸停止。
6、切口创面或齿龈等出血,血不凝,凝血功能障碍表现。
7、烦燥不安,胸痛或短时间死亡。
(三)处理1、吸氧:必要时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压给氧。
2、补充血容量,目的在于补充有效的循环量与组织灌流量,以纠正休克。
应首选低分子右旋糖酐,24小时输注500-1000ml,如能行腔静脉插管,既可了解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量,又可彩取血样,查找血中有无羊水形成分以明确诊断,并作凝血功能检查。
3、解除肺高压:(1)、罂粟碱30-90ml稀释于25%葡萄糖20ml iv缓注,每日极量为300mg。
(2)阿托品1-2mg每15'—30'静脉注入一次。
(3)氨茶碱250 mg加于25%葡萄糖10ml中静脉缓注。
4、抗过敏:及早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20-40mg(先小壶快速滴入20mg至40mg)。
也可氢化可的松300-500mg(先用200mg静脉推注,然后滴注)。
5、预防酸中毒,5%碳酸氢钠100-200 ml。
6、强心药物,兰0.4ml iv。
7、预防DIC;(1)补充凝血因子:首先输新鲜血,也可按需要补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新鲜血浆等,纤维蛋白原一次可输入4-6g。
(2)防治弥漫性血管凝血(DIC),可给肝素12.5mg-25mg+NS/100ml,60'滴完。
每日75-100mg,分四次加盐水100ml静注。
(3)抗纤溶药物:不宜在DIC初期高凝状态应用。
如应用肝素后,出血不止,纤溶试验阳性,可用6—氨基已酸8—12克/天,分次静注;止血芳酸2—6克/天,分次静注;止血环酸400—800mg/天,分次静注,纤维蛋白原4—6克/天,分次注射。
8、留置尿管,观察尿量及性状,如24小时<400ml,酌情用速尿或甘露醇。
9、大量广谱抗生素。
10、宫口未开全时,症状缓解后应尽快剖腹产结束分娩。
宫口开全后应尽快助产结束分娩,如发生凝血功能不良,产后大出血时,应在纠正凝血功能的同时,果断地切除子宫。
附DIC化验检查项目:(一)筛选试验异常1、动态观察血小板的变化≤15万2、凝血酶原时间≥15秒3、纤维蛋白原≤160毫克%4、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二)纤溶确诊试验1、Fi试验≥1:162、凝血酶时间≥25秒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120分三项筛选试验阳性,可确诊DIC二项筛选试验阳性,一项纤溶确诊试验方可确诊。
(四)试管法凝血时了解凝血功能情况取血2ml,分装在2个直径1cm小试管各1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