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调适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嫉妒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嫉妒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嫉妒嫉妒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遇到嫉妒的情绪。

嫉妒是一种羡慕他人所拥有的财富、地位、能力或外貌等优点,同时又感到自己无法获得或拥有这些优点而产生的不满和愤怒的情绪。

嫉妒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还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嫉妒的特点、原因和应对方法对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一、嫉妒的特点1.1 嫉妒是一种消极情绪:嫉妒是一种消极情绪,由于自身的不满和羡慕引发的消极情绪,会影响到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1.2 嫉妒是一种有害情绪:嫉妒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情绪状态,还会影响到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1.3 嫉妒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情绪:嫉妒者往往只看到他人的优点和成就,而忽视自己的优点和努力。

1.4 嫉妒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嫉妒不仅存在于个人生活中,也存在于团体和社会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

二、嫉妒的原因2.1 自我比较过高:嫉妒者往往把他人的成功和优点与自己进行比较,认为自己的成就和才能不如他人。

2.2 自卑感过重:嫉妒者往往缺乏自信和自尊,感觉自己无法获得他人的成功和幸福。

2.3 竞争心理受到刺激:嫉妒者往往感受到他人的实力和成功对自己的威胁,从而产生嫉妒情绪。

2.4 欲望得不到满足:嫉妒者在实现自己的欲望和目标时遇到困难和阻碍,从而导致嫉妒情绪的产生。

三、应对嫉妒的方法3.1 自我认知:嫉妒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差异,不要过分夸大他人的成功和优点。

3.2 接受自我:嫉妒者应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他人的成功而产生嫉妒情绪。

3.3 积极面对:嫉妒者应该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和问题,不要把嫉妒情绪藏在心底,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来排解嫉妒情绪。

3.4 倾诉情绪:嫉妒者应该和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倾诉自己的情绪和问题,寻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缓解嫉妒情绪。

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4.1 活动名称:嫉妒与心理健康4.2 活动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嫉妒的特点、原因和应对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信和自尊。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嫉妒心理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嫉妒心理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常常使人无法真正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因此,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嫉妒心理成为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认识嫉妒心理、了解嫉妒心理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嫉妒心理三个方面探讨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因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它常常伴随着对他人的成功或幸福的羡慕,同时也会带来对自己不足的自卑感。

嫉妒心理的存在往往会影响人们对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可能表现为嘲笑、诋毁或者故意破坏他人的成功。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嫉妒心理的原因。

首先,人们往往会将成功和幸福作为评判自己价值的标准,当看到他人取得好成绩或幸福时,就会触发自己内心的嫉妒。

其次,社会和文化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也会影响人们对他人的嫉妒程度。

当社会对某种特定的成功或幸福有过高的评价时,人们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此外,自身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也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嫉妒程度。

那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嫉妒心理呢?首先,我们应该学会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嫉妒是一种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情绪,我们没有必要对其感到羞耻或自责。

相反,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情绪,理解它的存在是合理且自然的。

其次,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价值。

当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时,嫉妒的情绪也会逐渐淡化。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他人的成功中找到借鉴和启示,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改变自身对他人成功的态度。

当我们看到他人取得好成绩或幸福时,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心态去欣赏和祝福他们,学会从别人的成功中获得快乐。

同时,我们也可以培养一种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的精神,通过帮助他人实现成功,来增强自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最后,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也是处理嫉妒心理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他人建立真诚、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关系,我们可以减少嫉妒的情绪对关系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以实现更加全面的个人发展。

嫉妒型人格的特征,嫉妒心理的危害和改变

嫉妒型人格的特征,嫉妒心理的危害和改变

嫉妒型人格的特征,嫉妒心理的危害和改变一、嫉妒型性格的特点嫉妒型性格指的是,在看到别人获得某种成就时,会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嫉妒心理。

这种性格的人身上有着非常强烈的自尊心,如果他觉得自己的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便会产生深深的嫉妒感,想要用一些不正常的手段超越别人。

嫉妒型性格的人往往是包容能力非常差的人,在职场中喜欢计较,也就会导致自己的朋友圈不断缩小,总是陷于嫉妒的心理怪圈中,自然也就无法体现自身的价值。

嫉妒型性格的心理趋向: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严重的嫉妒心理就会变成心理疾病,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个后面再说,但是换个角度说,嫉妒也可以促使我们上进,去努力争取。

关键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嫉妒型性格的危害1、让人陷入深深的自卑感嫉妒型性格的人,并不是说他的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总喜欢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觉得自己无论是样貌还是其他方面总和别人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当别人获得某种令人关注的成就之时,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嫉妒心理。

从本质上来说,这样的人是整天都活在自卑中的人。

2、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嫉妒型性格的人,往往是对自己没有清晰认知的人,所以无论别人有什么,也或者是自己缺少什么,都喜欢两两进行比较,而如果他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那么这样的人就不会总是处于嫉妒心理。

3、让人变得非常冷漠无论是影视剧还是书籍,总记录着非常多的人,因为嫉妒而走向犯罪道路的案例,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些人会因为嫉妒心理变得十分冷漠和偏执,看不得别人好,更不能容许自己比不上别人,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嫉妒心理会直接让人走上不法之路。

三、如何改变嫉妒型性格?1、正视自己的定位在生活中,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也不一样,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知晓自己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正视自己的定位,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也是对每个人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2、正视和他人的差距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上,亦或者是职场中,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所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鲜花和掌声,如果再看到别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层层荣誉之后,不是选择赞美别人,或者是鼓励自己努力的向别人靠近,而是选择嫉妒。

【嫉妒的危害及解决方法】如何消除嫉妒心理

【嫉妒的危害及解决方法】如何消除嫉妒心理

【嫉妒的危害及解决方法】如何消除嫉妒心理*导读:嫉妒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而嫉妒的危害及解决方法才是我们要了解的。

那么,嫉妒的危害及解决方法有哪些呢?请看小编为你介绍:嫉妒是用冰凌磨制的冷箭,不敢在阳光下发射;嫉妒是由阴谋绑成的棍棒,只能打别人的影子。

它是一种与人有害、于己无益的情绪。

*(一)阻碍个人正常发展的心理绊脚石。

被嫉妒心理占据的人,常会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

嫉妒者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更不能以平常心态接受事实,承认别人的成绩,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恰恰相反,他们倒是对成功者吹毛求疵,好像人家浑身都有毛病,处处不如自己。

嫉妒者就是以寻找别人的缺陷来平衡自己在人家成功方面的不足,以此为个人寻求解脱,达到心理平衡,从而在心理上逃避现实。

这种人无法正视自己的不足,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也就无法做到向别人学习,更谈不上吸取别人的经验以求进步。

无形之中,人为地就给自己的正常发展制造了一块巨大的心理绊脚石。

*(二)严重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

德国着名医学家格赫德说:大多数容易嫉妒的人都会胃口差,食无味,情绪低,气不顺,百病丛生,工作效率低下。

原因就是嫉妒别人的人心胸狭隘,私心严重。

嫉妒强烈消耗人身心能量,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各种身心疾病,损害身心健康。

巴尔扎克说道: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这就是说,嫉妒者的痛苦建立在别人成功、幸福的基础上,人家越是成功、越是幸福,他就越是痛苦、越是难受。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可谓盖世英才。

然而就因为诸葛亮胜了他两回,便妒火中烧,气极身亡。

*(三)损坏正常的人际关系。

同学或同事之间有了红眼病在作祟,彼此就无法以平和的心情相处,嫉妒别人会使自己在妒火中煎熬,心理上留下邪恶的阴影,它会驱使自己厌恶超过自己的人,或想去破坏、诋毁占优势的人。

这样,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就被破坏了,彼此产生隔阂。

*嫉妒心理如何克服*1、认清嫉妒的危害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

如何处理嫉妒与妒忌心理

如何处理嫉妒与妒忌心理

如何处理嫉妒与妒忌心理嫉妒和妒忌是人类情感中常见且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当我们看到别人拥有我们期望的物质财富、社交关系、才华或成功时,内心可能会涌现出羡慕、嫉妒、妒忌的情绪。

然而,若不加以妥善处理,这些消极情绪可能对我们自身的幸福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认知角度和行为角度探讨如何处理嫉妒和妒忌的心理,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些负面情绪。

一、了解嫉妒和妒忌的本质嫉妒和妒忌是相对于别人而言的情绪反应,通常表现为对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或成就的羡慕、怨恨、伤心或无奈等情感体验。

这种情绪常常源于我们对自身缺乏或欠缺的感知,因而与自我身份、自尊、社会比较等密切相关。

二、调整自我的认知1. 好奇心和学习态度:妒忌心理往往是对别人取得成就的不满,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力。

尝试保持对他人成功的好奇心和学习态度,寻找他人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2. 客观看待事实:意识到每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都经历了不同的艰难和付出,而并非一帆风顺。

我们要学会客观看待事实,认识到成功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努力和付出。

3. 自我价值意识:树立自己的自我价值观,强化对自我能力的认知。

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价值,不必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价和衡量自己,才能培养出一种自信和平和的心态。

三、提升自我成长1. 树立目标:妒忌他人的成功往往源于我们对自己未来的焦虑和不确定感。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摆脱嫉妒和妒忌的困扰。

2. 扬长避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需要保持对自身的认知和发展。

我们可以从成功的人身上学习他们的经验,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优势,以达到自身的成就和满足。

3. 关注个人成长: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发展和个人成长上,精进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减少对他人成功的羡慕和嫉妒。

四、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1. 共享他人的快乐:学会真诚地为他人的成就和幸福感到高兴,以积极的态度分享他们的喜悦。

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调适

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调适

249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学 术 论 坛1 问题的提出弗兰西斯、培根曾告诫人们:“在人类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

”[1]人们把鲜花和赞美奉献给了爱情,却把偏见与诅咒留给了嫉妒。

在圣经中,人们称嫉妒为“凶眼”,在占星术中,人们称嫉妒为“灾星”。

可见,人们视嫉妒为不祥之物。

那么,何为嫉妒呢?嫉妒一词的英文单词是jealousy,它起源于希腊语的“zelos”,意为“竞争”和“敌对”。

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它被理解为:由于怀疑、忧虑或知道有竞争者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表现在爱情等方面,害怕在感情上被人替代,或者对心上人的忠诚的不信任,尤其是对妻子、丈夫或恋人。

这种理解暗示着友善的竞争。

而在我国的汉语词典中,“嫉”被解说为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被解说为埋没贤良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将嫉妒理解为抱怨、憎恨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的人,是一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唯我独尊的心理,是一种对竞争者的仇恨心理,具有明显的否定意味。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中西方对嫉妒的理解有一定分歧,并且都有局限性,但就整体而言,嫉妒是一种在别人超越自己时产生的包括怨恨、不满和恐惧等成份在内的负性情绪。

事实上,嫉妒是个体存在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伴随物,是带有普遍性的一种消极的社会心理情绪,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会不知不觉地产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嫉妒之中,不是你嫉妒他人,就是他人嫉妒你。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嫉妒是绿眼妖魔,谁作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

”[2]培根也说:“嫉妒是人类最令人煎熬、最难以自制的低劣情绪。

”[3]的确,嫉妒的消极性随处可见。

除了轻微的嫉妒不外现外,绝大多数的嫉妒都会以某种形式发泄和表现出来,这其中包括了怨恨、嘲讽、诽谤、疏远和陷害等。

有些人甚至因嫉妒心太重,最后弄得“草木皆兵”。

但嫉妒同时又具有复杂性,对于明智的人而言,他们虽也感受过嫉妒心理,但往往经过阵痛,便能从中走出。

心理学揭秘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嫉妒感

心理学揭秘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嫉妒感

心理学揭秘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嫉妒感嫉妒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情绪,它通常出现在我们觉得别人比自己更幸运、更成功或更受欢迎时。

嫉妒感的产生不仅与个人的心态和价值观有关,也与心理学中的一些原理和机制密切相关。

本文将揭示嫉妒感产生的心理学原因,并探讨如何应对嫉妒情绪。

一、社会比较理论社会比较理论是解释嫉妒感产生原因的一个重要理论。

根据社会比较理论,人们评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时,常常依据与他人的比较。

当我们感受到他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出色时,就容易产生嫉妒情绪。

这是因为嫉妒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我们害怕自己被抛在别人之后,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和无力。

二、偏见和认知失衡人类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存在偏见和认知失衡的倾向,这也是嫉妒感产生的原因之一。

我们往往更倾向于关注他人的成功和优点,而忽视他人的失败和缺点。

这种认知失衡导致我们对他人的不公平成功给予过度关注,从而产生嫉妒情绪。

三、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在嫉妒感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缺乏自信时,容易对他人的成功产生嫉妒。

因为他人的成功暗示着我们自身的不足,进而损害了我们的自尊心。

因此,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是应对嫉妒情绪的一种重要方法。

四、社会文化影响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嫉妒感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

在一些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个体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人们更容易产生嫉妒情绪。

此外,社会文化也可通过塑造我们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影响我们的嫉妒感程度。

如果一个社会文化将财富和地位视为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标准,那么人们会更容易对那些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个体产生嫉妒。

五、嫉妒情绪的应对方法面对嫉妒情绪,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方法,以平息心中的嫉妒情绪。

首先,我们可以从正面看待他人的成功,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和动力。

其次,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关注并发展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通过提升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感,我们可以减少对他人成功的嫉妒。

此外,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共赢的态度,也有助于缓解嫉妒情绪。

嫉妒心理:理解与调适

嫉妒心理:理解与调适

嫉妒心理:理解与调适在人类复杂多变的情感世界中,嫉妒心理无疑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种情绪常常被描述为一种负面的、破坏性的感觉,但究其本质,嫉妒也蕴含着对自我价值和关系的反思。

要理解嫉妒心理并学会调适,首先必须承认它的存在,然后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动因,最终找到转化和缓解的途径。

嫉妒通常源自于对他人拥有而自己缺失的东西的渴望,这种东西可以是物质的,如财富和地位;也可以是精神的,如才能或者人际关系中的认可。

当一个人观察到他人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内心的平衡被打破,嫉妒便悄然滋生。

然而,嫉妒并非无法克服的怪兽,通过自我反省与成长,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推动自我进步的力量。

要有效调适嫉妒心理,关键在于认识到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

比较只会带来无尽的苦楚,因为总有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优秀。

此时,将注意力转向自身的长处和成就,感恩现有的一切,便是化解嫉妒的良方。

同时,设定个人目标并为之努力,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之路,而非旁人的光环。

此外,培养同理心也是调适嫉妒的重要途径。

试着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这样我们就能更容易地为他们的成功感到高兴。

当我们为他人的幸运喝彩时,我们也在无形中扩大了心灵的容量,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加宽广。

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寻找信任的朋友或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

坦诚地表露内心的不安与嫉妒,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慰藉和认知上的重新评估。

有时候,一句简单的安慰或是一个不同的视角,就足以让我们从嫉妒的阴影中走出,重见光明。

练习冥想和正念也是一种调节内心情绪的好方法。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冷静,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不被其牵引,从而在感情的波动中找到一片稳固的港湾。

最后,积极投身于社区服务或慈善活动,将焦点从自我转移到他人,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帮助他人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这一过程中,嫉妒不仅失去了生长的土壤,而且我们还可能发现,真正的快乐往往来自于与他人的连接和共享,而不是个体的成就和拥有。

如何应对嫉妒心理个解决途径

如何应对嫉妒心理个解决途径

如何应对嫉妒心理个解决途径如何应对嫉妒心理及解决途径嫉妒心理是人类情感中常见的一种负面情绪,当其他人拥有或取得我们所希望拥有的东西或成就时,我们会感到嫉妒。

嫉妒心理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如何应对嫉妒心理,并找到解决途径对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应对嫉妒心理并寻找解决途径的方法。

一、认识自己的嫉妒情绪在解决嫉妒心理问题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情境中会感到嫉妒。

认识自己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和处理嫉妒。

当意识到自己的嫉妒情绪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管理和处理它:1. 深呼吸和冷静下来:当嫉妒情绪涌上心头时,我们可尝试进行深呼吸和冷静下来。

这有助于放松身心,减少情绪的冲动性反应。

2. 分析嫉妒的原因:我们需要审视自己嫉妒的原因。

是因为对方拥有了我们渴望的东西或成就?还是因为自己对自身的不满或不足?了解嫉妒的来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寻找解决途径。

3. 调整心态:嫉妒心理往往源于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公平比较。

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和成就都不同,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和他人。

重视自己的进步和价值,培养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减少嫉妒情绪的产生。

二、与他人分享并学习嫉妒可以成为一种机会,我们可以从他人的成功和成就中学习和成长。

以下是一些与他人分享并学习的方法:1. 与成功的人建立联系:与成功的人建立联系,向他们请教和学习他们的成功之道。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接触,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升自己。

2. 寻找榜样:寻找那些在你所羡慕的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作为榜样。

他们的成功故事和经历可以激励我们,并给予我们灵感。

3. 培养积极的竞争心态:将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的竞争动力。

与他人比较可以激发我们的进步和成长,但要保持健康的竞争心态,并对自己和他人都持有尊重的态度。

三、培养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培养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嫉妒心理,并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嫉妒心理怎么产生的

嫉妒心理怎么产生的

嫉妒心理怎么产生的嫉妒心理怎么产生的导读:如何走出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青少年很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他们产生了这种嫉妒的心理之后,会有很多不良的影响!青少年如何走出嫉妒心理,还心灵一个纯净的天空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但也是心理问题凸显的时期,青少年往往会因为别人占有比自己较为优越的条件或者喜欢的东西被别人获得,从而心生嫉妒,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走出此时的嫉妒心理。

一、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指自己以外的人获得了比自己更为优越的地位、荣誉,或是自己宝贵的物,钟情的人被别人掠取或将被掠取时而产生的情感。

由于这种情感深藏于心中,经过内心的加热,发酵或膨胀,最后会以歪曲的形态爆发出来。

嫉妒是一种包含抱怨、憎恨成份的激烈情感,是一种想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而极力排斥、贬低别人的心理倾向。

二、嫉妒心理的特征(1)明显的对抗性古希腊斯葛多派的哲学家认为:“嫉妒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

”嫉妒心理的对抗特征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其攻击目的在于颠倒被攻击者的形象。

甚至本关关系密切,由于嫉妒使道德天平倾倒。

往往不看别人的优点、长处,而总是挑剔别人的毛病,甚至不惜颠倒黑白,弄虚作假。

(2)明确的指向性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往往产生于同一时代、同一部门的同一水平的人中间,主要是因为嫉妒心理是一种以极端自私为核心的绝对平均主义者。

因为曾经“平起平坐”过,或是曾经“不如自己”过,如今成了“能干”者,使嫉妒者抵触和对抗。

(3)不断发展的.发泄性一般说来,除了轻微的嫉妒仅表现为内心的怨恨而不付诸行为外,极大多数的嫉妒心理都伴随着发泄性行为。

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言语上的冷嘲热讽,一种是行为上的冷淡,疏远被嫉妒者,一是具体行为,或是攻击性强的行为。

(4)不易察觉的伪装性由于社会道德的威力,嫉妒心理被大多数人所不齿,使嫉妒心理一般都不愿直接地表露出来,千方百计的伪装,企图使人不易察觉。

如本来是嫉妒某人的某一方面,却不敢直言,故意拐弯抹角地从另一方面进行指责或攻击。

分析小学生嫉妒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分析小学生嫉妒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分析小学生嫉妒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或者是敌视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的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

这种反映在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不良情感,不仅使嫉妒者本人非常痛苦,而且影响人际关系的协调,严重时甚至能酿成事端。

因此,对于正处于人格塑造期的小学生来说,如何克服嫉妒,开阔视野,增强心理适应力,形成共竞共赢优良品德和乐观开朗、豁达大度的心理品质,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嫉妒心理的表现特征和危害1.以我为中心。

这类学生时常把我、我的挂在嘴上,喜欢炫耀自己的才能、经历或产生与父母、师长对抗的行为,有些人还会在老师面前状告那些胜于自己的同学。

2.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

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学生,一旦在学习或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一味地寻找客观原因替自己开脱。

3.缺乏自信,自卑感强。

这类学生生怕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因而处处留心别人,事事都要同别人比较,结果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在别人偶尔触及自己的痛处时,就会发怒、抵触、辩解或采取过分的防卫态度。

4.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

贬低的方式,常常是把别人成绩、进步的取得说成是偶然的、投机的,对别人的成绩好视而不见,不予承认,对成绩好、进步比自己大的人表现出整体的怨恨,有时甚至不惜使坏,阻碍别人的进步。

5.需要的排他性和对象的选择性。

只许自己拥有,不许别人占有;只能自己取胜,不许别人成功。

从嫉妒对象的选择性上看,一般选择与自己条件大体相当的人作为妒忌对象,也就是可比性越大越容易被妒忌。

例如男孩很少妒忌女孩,低年级学生很少妒忌高年级学生,这是因为他们的可比性小。

对小学生来说,过强的嫉妒心理,对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健康发展都会有不良影响。

首先它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嫉妒心强的人,必然在言行上有所表现,或耍态度,讽刺打击,或制造尴尬,疏远冷淡,或造谣中伤,诋毁对方,所有这些都会严重破坏同学间的友谊。

嫉妒别人是不是心理疾病_人会有嫉妒心理的原因

嫉妒别人是不是心理疾病_人会有嫉妒心理的原因

嫉妒别人是不是心理疾病_人会有嫉妒心理的原因每个人都有嫉妒心,适当的嫉妒心会促进我们进步,但是如果嫉妒心太强就不好了,那么有些人问了嫉妒别人是心理疾病么?下面是小编带你一一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嫉妒别人的心理分析1、嫉妒别人是一种心理疾病嫉妒心人人都有,但是嫉妒心太重,就成为了一种心理疾病。

2、嫉妒心的心理学解释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3、嫉妒心的来源有两种嫉妒是让我们感觉到很无力的,也是最常见的:一是爱我的人欣赏夸奖别人;二是某个人总是比我好。

嫉妒的核心,其实就是一句话:我不够好或我不如别人好。

有了这样的核心价值感,那嫉妒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

人和人就是互为镜子,在一面“好”的镜子中,照出了自己的“不够好”,那样的痛苦会直接激发“被抛弃,被忽略”的恐惧感。

在我们幼年的记忆里,总会有着一些“你不够好,妈妈不要你了”这样的画面存在,这些记忆,直接就成了潜意识里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我们不够好,是会被抛弃的或者冷落对待的。

人会有嫉妒心理的原因1、嫉妒心理的表现嫉妒心理一般表现为以下两种:理性的嫉妒如果你希望和某个人维持一个长久的联系,可是由于你的爱人对旁人付出了关心,你因此就担心自己和他之间的关系,则你就会发出一种合乎理性的嫉妒。

比如,你所爱的人有可能移情别恋,而与你疏远,你会失去他,由此,你很轻易地就可以证明,对方会离你而去。

会让你在各个方面蒙受损失,因此,你绝不会喜欢这种感受,于是你就有严重的挫折感,这就是理性的嫉妒。

非理性的嫉妒有一些人对感情产生某种不安的感觉后,就会采用非常极端的手法,或者窃听对方的电话,或者偷看对方的短信,甚至去派人跟踪对方。

这些极端的手法源于“非理性的嫉妒”。

产生非理性嫉妒的思维模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我在婚姻方面,一定保证对方只对我动心,并且用无尽的爱来对我。

”2、“如果我不是爱人惟一的心动对象,我就糟糕透顶,这种事情我是绝对无法忍受的。

嫉妒心理的探讨与管理

嫉妒心理的探讨与管理

嫉妒心理的探讨与管理嫉妒心理是人类情感中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涉及到羡慕、自卑、攀比等多种心理机制。

在人际关系和职场竞争中,嫉妒心理常常会显现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嫉妒心理的形成原因、表现特征以及有效的管理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身的嫉妒情绪,从而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嫉妒心理的形成原因嫉妒心理的形成通常和个体的自我意识、自尊心以及与他人的比较密不可分。

人们往往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当感受到他人成功、优越或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时,容易产生嫉妒情绪。

嫉妒心理还可能受到个体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情境下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嫉妒情绪。

嫉妒心理的表现特征嫉妒心理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表现包括:攀比心理:一种通过与他人比较来凸显自己优越感的心理状态。

在攀比中,人们往往会过分关注他人的成就和拥有,而忽视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自卑感:嫉妒往往伴随着自卑感。

当个体觉得自己与他人存在差距时,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进而转化为嫉妒心理。

恶意竞争:嫉妒心理会导致个体采取消极的竞争方式,包括诋毁他人、阻挠他人发展等,试图通过破坏他人来获得优势感。

嫉妒心理的管理方法对于个体而言,有效管理嫉妒心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管理方法:认识自我:首先要认识并接受自己的情绪,包括嫉妒情绪。

了解自己的嫉妒出发点,找到背后的真正原因,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化解嫉妒情绪。

建立自信: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只有自信的个体才能摆脱嫉妒情绪的困扰,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心理调节:通过积极的心理调节方式,如运动、阅读、社交等,释放负面情绪,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对抗嫉妒的能力。

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合作关系,培养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心态,减少嫉妒情绪的产生。

寻求帮助:如果嫉妒情绪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为什么有些人会有嫉妒和攀比的心理?如何避免这种情感?

为什么有些人会有嫉妒和攀比的心理?如何避免这种情感?

为什么有些人会有嫉妒和攀比的心理?如何避免这种情感?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有嫉妒心和攀比心理的人。

他们看到别人得到了什么,自己就无比的羡慕和嫉妒,甚至对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也不再满足。

那么,这种情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它们的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答。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是形成嫉妒和攀比心理的一个主因。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欲望也随之增加。

特别是在社交媒体的年代里,人们更容易被别人所展示的、看似比自己好的生活、事业、经济水平等等所感染,从而对自己的生活开始感到不满足。

二、自身情感的问题嫉妒和攀比的心理也有可能是由于自身情感的问题而产生的。

例如,在童年时期,父母之间的比较、家长对孩子的强势要求、同学成绩的角逐等经历都有可能导致嫉妒的产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积累,这种心理会愈加强烈,直到成年后成为一种持续存在的情感。

三、如何避免这种情感?1.调整心态首先,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心态,关注自己拥有的,而不是别人已经拥有了什么。

通过阅读书籍、学习、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而减少嫉妒和攀比的心理。

2.试着理解对方在观察到别人的成功和成就时,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来理解他们所做的努力和付出,不要仅仅关注于结果。

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嫉妒心理的产生,也可以让我们汲取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促进自己的成长。

3.培养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在生活中要注重挖掘、发扬个人的优势。

找到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并坚持不懈地发掘和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自尊心,也可以减少嫉妒情感的出现。

总结:嫉妒和攀比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积极主动地找寻自己的优势等方式,避免这种情感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可以多关注和别人的交流和学习,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实践,实现自身更加完善和进步。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3嫉妒心害人害己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3嫉妒心害人害己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3嫉妒心害人害己嫉妒是人类最常见的情感之一,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许多人把嫉妒看作是获取成功的必要途径。

然而,嫉妒心理不仅会伤害他人,还会伤害自己。

一、了解嫉妒心理嫉妒是指对于别人拥有的东西或成就而产生的焦虑和不满。

嫉妒的对象可以是家人、朋友、同事等等,也可以是陌生人。

嫉妒心理看似普遍,但其实是一种负面情绪。

它表现为对别人的自卑、怨恨、嫉妒和挫败感,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二、嫉妒心理的危害1.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健康嫉妒的情绪会在心中产生反复思索和比较,会感到焦虑、沮丧、不满足和自卑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头痛、失眠、胃病等等。

2.影响人际关系嫉妒让我们无法真正地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它会使我们产生对他人的心理垫高和怨恨,让我们抵触与否定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无法与人建立正确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3.影响个人发展嫉妒限制了个人的视野和发展,让我们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以及其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它会使我们的思维变得狭隘,不愿意接受新观念和思想,让我们错失许多机会。

三、缓解嫉妒心理的方法1.认识嫉妒的危害要认识到嫉妒的危害和消极性,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它。

要学会接受自己和他人的存在、成就和不足,并以宽容的眼光看待每个人,并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发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积极思考积极思考可以帮助缓解嫉妒的心理。

要针对自己的嫉妒心理进行思考和剖析,找出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原因,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法。

逐步改变自己消极的想法和情绪,培养积极的情感和乐观的态度,找到更多的乐趣和快乐。

3.沟通交流沟通交流是缓解嫉妒心理的重要途径。

要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关注对方的看法和想法,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通过了解他人,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从而提高自己的视野和素质。

4.发扬自己的优势在缓解嫉妒心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扬自己的优势和潜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作者:蒋会太张举纲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第02期(一)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分析嫉妒心理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在后天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青春期是一个自我认定的时期。

他们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

在此期间,他们喜欢同周围人进行比较,开始注意对自己的评价和对别人的评价。

同时,他们的自尊心也明显增强。

但由于其身心发育的不成熟,他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自我评价过高,自尊心过强。

如果教师、家长引导不力,他们就会误入妄自尊大、唯我独尊的境地,人也会逐渐变得虚荣起来。

这种唯我独尊、追求虚荣的心理很容易与尊重别人的心理产生冲突。

平时当两个人差不多时,这种心理冲突尚不明显,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人有了长足的进步时,这种唯我独尊的心理就会急剧膨胀,与尊重别人的心理形成尖锐冲突,其嫉妒心理自然也就产生了。

张芳和王义萍(均为化名)是初二年级成绩拔尖的两个学生。

她俩是同桌又是朋友,常在一块学习,讨论问题。

半期考试后张芳强烈要求班主任换座位,理由是:我比王义萍成绩好,她心里不服气。

我认真地帮助她,她却用卑鄙的手段让我半期考败了。

王义萍也向班主任诉苦:我家比张芳家条件好,我吃穿讲究点,她却骂我“妖怪精”、“害人精”。

她俩所表理出来的就是嫉妒心理。

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嫉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东方式的“你行,我不让你行”;另一种是西方式的“你行,我比你更行”。

但无论哪种嫉妒,从本质来说并没有多大差别,都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同宽宏大量、奋发进取等健康人格是格格不入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是见到别人在某些方面(如才华、财富、相貌)胜过自己时,产生的一种由羡慕转为嫉恨的情感,是一种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又不能全面评价他人的不良心理反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下面几种类型的学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1.虚荣心强的学生。

这类学生爱表现自己,过分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如何处理恋爱中的嫉妒心理

如何处理恋爱中的嫉妒心理

如何处理恋爱中的嫉妒心理在恋爱关系中,嫉妒心理是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情感。

当我们看到伴侣与他人有亲密的互动时,嫉妒心理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

然而,过度的嫉妒可能会破坏恋爱关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了解如何处理恋爱中的嫉妒心理,对于保持健康的恋爱关系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处理和应对恋爱中的嫉妒心理。

一、认识嫉妒心理的产生原因嫉妒心理的产生通常是由于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引起的。

个人的自尊和自信水平不足,会导致对伴侣行为的怀疑和焦虑,从而催生嫉妒的情感。

此外,过去的伤害经历、不良的恋爱经验,或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可能加重嫉妒心理的产生。

二、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过度的嫉妒心理会对恋爱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首先,嫉妒心理会破坏信任,伴侣对其行为的不信任会导致恋爱关系的疏远。

其次,过度的嫉妒心理可能会导致控制欲的增强,不断追问,监视和侵犯伴侣的隐私,最终导致伴侣的不满和离开。

此外,嫉妒心理还可能影响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感,长期的嫉妒情绪会带来身心疲惫和消极心态。

三、积极应对嫉妒心理的方法1. 自我反思与自我成长嫉妒情绪的产生往往与个人的内心状况有关。

通过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是如何影响嫉妒心理的产生,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积极提升自己的自尊和自信,通过学习与成长来减少嫉妒情绪的产生。

2. 沟通与信任建立健康的恋爱关系需要沟通和信任。

当对伴侣的行为感到不安时,积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坦诚的对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而不是怀疑和指责伴侣。

同时,在关系中建立信任,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减轻嫉妒心理的产生。

3. 改变思维方式嫉妒心理往往源于对伴侣的过度怀疑和解读。

我们可以尝试改变思维方式,学会从正面的角度思考问题。

尽量将信任和理解放在首位,相信伴侣的诚实和忠诚,避免对伴侣的行为进行主观猜测和负面评价。

4. 关注自身需求在处理嫉妒心理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关注自身的需求。

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宽社交圈子,提升个人价值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减少对恋爱关系过度依赖的情绪。

有效处理嫉妒情绪

有效处理嫉妒情绪

有效处理嫉妒情绪嫉妒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情绪,它的存在可以源于人类天生的竞争意识。

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比我们更大的成就、更幸福的人生或者获得了比我们更多的关注时,我们自然会感到嫉妒。

但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就会给我们带来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嫉妒的本质、产生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处理嫉妒情绪。

一、嫉妒的本质嫉妒是一种情绪,它通常是指对于他人优势的羡慕和不满。

嫉妒者常常会将自己的缺陷和对方的优点一一比对,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当嫉妒情绪占据心理主导地位时,人们很容易陷入一些消极的情绪中,如焦虑、愤怒、自卑等。

二、嫉妒情绪的产生原因嫉妒情绪的产生基于人类的自我价值感和群体认同感。

当人们感受到自己的自尊心或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嫉妒情绪。

比如,当看到朋友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而自己的事业一直没有起色时,就会感到自己的自我价值被低估,产生嫉妒情绪。

此外,群体认同感也可以促成嫉妒情绪的产生。

当我们所在的群体中有人品质或者能力让人羡慕时,我们自然也会感受到嫉妒情绪,因为我们希望自己能够与他们平等。

三、如何有效处理嫉妒情绪1. 接受自己的情绪面对嫉妒情绪,第一步应该是赤诚面对自己的感受,不要逃避或者否认。

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嫉妒情绪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它。

认识到自己的嫉妒情绪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每个人都有可能会产生嫉妒情绪,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接纳自己的情绪。

2. 分析自己的嫉妒情绪在实际处理嫉妒情绪时,我们需要好好思考自己的嫉妒情绪是从哪里产生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良的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应对嫉妒情绪。

比如,我们可以思考自己嫉妒成功的朋友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才能,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应对嫉妒情绪。

3. 积极评价和赞赏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嫉妒情绪是由于自己的自我价值受到威胁,那我们可以尝试寻找自我肯定。

我们可以回顾自己近期或者长期以来取得的成就,重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以此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调适摘要:嫉妒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普遍、消极的社会心理,也是自然产生的情感。

嫉妒心理层次多样、特征明显、形式丰富、危害严重。

我们要长久地与嫉妒作斗争,以化解其消极方面,使其朝着积极、有益的方面转化。

关键词:嫉妒心理jealousy 调适1 问题的提出弗兰西斯、培根曾告诫人们:“在人类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

”[1]人们把鲜花和赞美奉献给了爱情,却把偏见与诅咒留给了嫉妒。

在圣经中,人们称嫉妒为“凶眼”,在占星术中,人们称嫉妒为“灾星”。

可见,人们视嫉妒为不祥之物。

那么,何为嫉妒呢?嫉妒一词的英文单词是jealousy,它起源于希腊语的“zelos”,意为“竞争”和“敌对”。

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它被理解为:由于怀疑、忧虑或知道有竞争者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表现在爱情等方面,害怕在感情上被人替代,或者对心上人的忠诚的不信任,尤其是对妻子、丈夫或恋人。

这种理解暗示着友善的竞争。

而在我国的汉语词典中,“嫉”被解说为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被解说为埋没贤良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将嫉妒理解为抱怨、憎恨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的人,是一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唯我独尊的心理,是一种对竞争者的仇恨心理,具有明显的否定意味。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中西方对嫉妒的理解有一定分歧,并且都有局限性,但就整体而言,嫉妒是一种在别人超越自己时产生的包括怨恨、不满和恐惧等成份在内的负性情绪。

事实上,嫉妒是个体存在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伴随物,是带有普遍性的一种消极的社会心理情绪,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会不知不觉地产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嫉妒之中,不是你嫉妒他人,就是他人嫉妒你。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嫉妒是绿眼妖魔,谁作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

”[2]培根也说:“嫉妒是人类最令人煎熬、最难以自制的低劣情绪。

”[3]的确,嫉妒的消极性随处可见。

除了轻微的嫉妒不外现外,绝大多数的嫉妒都会以某种形式发泄和表现出来,这其中包括了怨恨、嘲讽、诽谤、疏远和陷害等。

有些人甚至因嫉妒心太重,最后弄得“草木皆兵”。

但嫉妒同时又具有复杂性,对于明智的人而言,他们虽也感受过嫉妒心理,但往往经过阵痛,便能从中走出。

因为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羞于承认自己的的嫉妒心理,相反只会尽快认清和消除嫉妒的危害,使自己毫无愧意地站在人生舞台上成就大事业。

2 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源嫉妒属于低层次的社会心理范畴。

它是在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与人比较后的一种心理失衡。

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很多,但总而言之,不外主客观两个方面。

2.1 主观因素(1)挫折感。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说过:“嫉生于不胜。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在某个方面超越他人的愿望,但未必都可以一一实现。

当这种愿望无法实现时,我们就容易产生挫折感,从而导致对他人的不满和嫉妒。

(2)自我期许过高。

社会上有许多人不能客观地认识自身与他人的差异,错误地估价自己的能力,自我期许过高,在跟别人进行比较时得失心较重。

这种人一旦看到别人得到的比自己的多,就会产生被剥夺感,最终引发嫉妒心理。

可以说,这种认识偏差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表现。

(3)私心太重。

嫉妒心理的要害是个“私”字。

它体现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和集体利益,只考虑个人得失的利已主义思想。

这种思想一露头,怨恨便会随之而生,嫉妒也就如影随形了。

2.2 客观因素(1)小生产的绝对平均主义是嫉妒心理产生的社会条件。

中国长期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信奉中庸之道,主张平均主义,反对竞争。

这种文化传统根植于人的内心,为嫉妒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温床。

黑格尔说过:“有嫉妒心的人自己完不成伟大的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使之与其本人相齐。

”[4]这正是小生产绝对平均主义的一种突出写照。

(2)私有制的存在是嫉妒心理产生的社会根源。

嫉妒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随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它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存在的。

以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为核心的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嫉妒也就随之而来。

因此说,嫉妒心理是私有制社会产物。

当然,它也终将随着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

唯有消除它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人们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心灵毒瘤”的影响。

(3)教育的失误是导致嫉妒产生的重要因素。

有些嫉妒心理的产生是在后天教育的错误引导下产生的。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只要在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上存在偏差或者不公正现象,他们的嫉妒心理就极可能产生。

3 嫉妒心理的层次嫉妒心理是一种普遍性的心理。

就某种程度或某个角度而言,当今的社会环境就是它的一张温床。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嫉妒着他人或者遭他人嫉妒着。

因此,认清嫉妒心理的层次性,对于我们诊断并克制这种情绪很有帮助。

一般来说,嫉妒心理可分为三种层次。

3.1 原初层次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嫉妒心理,往往深埋内心,不易为人所察觉。

这是一种羡慕、竞争和嫉妒等心理因素自然积淀的混合体,就好比人们常说的“吃醋”那样,朦朦胧胧,带点酸味。

3.2 浅层次这时的嫉妒已上升到显意识嫉妒心理阶段,通常会在行为上有所表现,如疏远、冷漠、讽刺、讥笑和耍小手腕等。

严重者则会出现中伤、毁谤或攻击行为。

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打击他人抬高自己。

这样的心理是需要及时控制的。

3.3 深层次这时的嫉妒心理已呈病态,是一种超出了自我控制能力的顽疾。

常常表现为猖狂攻击他人或自杀等,后果极为严重。

鲁迅笔下的阿Q 就是这样一个丧失理智的人。

他不管是好是坏,凡是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都要拿来作为压倒对方的资本,而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他又不能接受,就连嚼虱子的声音不如王胡子大他也会气得发疯。

这样的心理就要进行矫治了,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4 嫉妒心理的危害性嫉妒心理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毁掉不少“人间的好东西。

”[5]因为别人比你强,你就去怨恨他,甚至以不正当行为去打击他。

这不仅伤害别人,也会使自己囚禁于痛苦的牢笼,最终是双方都痛苦不堪,此所谓害人害已。

由嫉妒衍生出来的危害不仅不胜枚举而且都有暗箭般的杀伤力。

4.1 嫉妒心理容易产生偏见“偏见是一种对于人、事物或思想所表示赞成与反对的不适当的先入之见。

成为一种精神上的牵制,使人除一种单纯的观点外,不能看到或注意其它的事物。

”[6]嫉妒心理是一种被扭曲了的心态,常使人难以正常思维,容易对现实产生否定、排斥的态度,以偏概全。

对自己,唯我独优,妄自尊大;对别人,东挑西拣,吹毛求疵。

可以肯定地说,许多真知灼见都曾埋没于此。

4.2 嫉妒心理压抑和摧残人才工作、事业的发展与成功无不以选贤任能为基础,而嫉妒心理的本质特征刚好与之相反,是妒贤嫉能。

古有庞涓因嫉使得孙膑致残的先例,今有北大的博士生因嫉把同学从楼上推下摔死的悲剧。

1996年,北京某大学的一个女研究生接到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而她的一个嫉妒心特强的同学,竟以这位女研究生的名义给美国那所大学去了一封信,表示要放弃这个机会。

结果,这位女研究生失去了一次出国深造的机会。

事后经法院调解,这位造假信者被判公开向受害人赔礼道歉,并赔偿人民币一万元。

4.3 嫉妒心理影响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荀况有言:“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

”可见,嫉妒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绝不容小觑。

当有人比你好,比你辛运时,千万不要有“就你行”、“就你了不起”、“既然你有,我也要得到”的思想,否则就容易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就可能影响到当事者的人际交往活动。

4.4 嫉妒心理影响身心健康由于个体需要无法满足,妒火无处发泄,人就极易出现内分泌失调或神经活动紊乱等现象。

即使是因妒而生的内疚、自责心理,长期积累也会有损身体健康。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虽为一世英杰,但因嫉妒心太重,在被诸葛亮三气之后,英年早逝。

读过《安娜·卡列尼那》的人都知道,吉提正是因为自己的所爱渥伦斯基爱上了安娜而妒火中生,结果因郁闷而卧病在床。

5 嫉妒心理的调节5.1 深刻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性很多人的嫉妒心理之所以比较严重,是因为不知道它所能带来的危害性。

如前所述,嫉妒心理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危害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因此,当嫉妒心理产生的时候,主体应能意识到它的危害,意识到是不能任由其发展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调节,力争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5.2 学会宽容很多人之所以产生嫉妒心理,是因为心胸狭隘,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

这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上是不合时宜的。

我们要能为别人的成功进行喝彩,在自己遭遇挫折的时候,也不能气急败坏。

必要时,要适当运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

5.3 充实自己培根说:“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受它的只能是闲人。

”[7]的确,如果每个人都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事业中,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嫉妒别人呢?我们唯有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身的素养,才不会成为嫉妒的奴隶,甚至做到去驾驭它。

5.4 提倡、并积极参与公平竞争竞争是以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为前提的,优胜劣汰是它的本质要求。

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可以锻炼与培养人的挫折承受能力。

因为在竞争中,没有人能够常胜不败。

最后,让我们以一句众所周知的格言来自勉吧:“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参考文献[1] (英)弗兰西斯·培根[著],何新[译].人性的探索——培根随笔全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28~29,43.[2] 余仁双,等.嫉妒心理学[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10~11,87.[3] 余其泉.剖析嫉妒心理.教书育人[J].2002:22.[4] (英)培根,何新[译].人生论[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