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同步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簇头节点间以节点遍历方式同步
• 簇内节点可以节点遍历或RBS等方式进 行同步
GCS:扩散模式
• 越简单的方法往往是越有效的
• 同步过程:对接收到的时间进行平均操 作,并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扩散 • 理论证明:当把所有节点的时间当成一 张快照时,经过若干轮扩散过程,所有 节点时间最终将收敛到所有节点时间的 平均值上
• 节点遍历模式 • 聚类分层模式 • 扩散模式
GCS:节点遍历模式
• 游走阶段:记录游走的出发和到达时间 • 时间校正阶段:根据节点在游走环的位置和游 走时间对节点时间进行校正 • 理论假设:每段游走的时间花费相同
GCS:聚类分层模式
• 单纯的节点遍历方式导致遍历环过长, 同步功耗大 • 通过分簇协议,把网络组织成簇结构
时间同步技术的分类
• 排序、相对同步与绝对同步
– 递进关系 – 各自具有典型的协议代表
• 外同步与内同步
– 参考源不同
• 局部同步与全网同步
– 同步对象的范围不同
时间同步技术的应用场合
• • • • • •
多传感器数据压缩与融合 低功耗MAC协议、路由协议 测距、定位(位置相关报务,LBS) 分布式系统的传统要求 协作传输、处理的要求 ... ...
– 逐层在相邻两层节点间同步 • 网络内两个节点的同步 – “后同步”查找两个节点间的路径 – 在路径的相邻两个节点间进行TPSN同步
HRTS(Hierarchy Referenc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 TPSN基于双向报文交换,因此同步精度高
• TPSN本质上是对同步,因此全网同步的同步 能耗高
简单,高效,可扩展性强
M&S模型
• • • • • 研究由初始不同步状态如何达到同步状态 个体性质相同,因此一旦达到同步则永远同步 萤火虫之间的交互被建模成电量耦合 耦合延迟规定为0 最终结论为:系统的同步收敛性取决于个体在 自由状态下的动力学特性 • 同步的实质:不同步产生了耦合,耦合改变 了状态量,而状态量又改变了相位量 ,相位差 通过同步过程不断缩小,最终达到完全相同, 即同步状态
发送者
发送时间 访问时间
发送前导码、 同步字 (nt)
接 收 ACK
接收者
嵌入时标t0: 发送端的处 理延迟和 MAC 层 的 接收前导码、 访问延迟
同步字
接收 数据 时标t1
发 送 ACK
接 收 处理 时标t2
• 最简单直观 • 单报文同步同步精度低 • 广播方式同步能耗低
t0+nt+(t2-t1)
时间同步技术
内容提要
1.
基本概念
2.
3.
传统与挑战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4.
5.
新型同步机制
总结
内容提要
1.
基本概念
2.
3.
传统与挑战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4.
5.
新型同步机制
总结
基本概念
• • • •
WSN时间同步技术背景 时间同步技术的分类 时间同步技术的应用场合 关键点:时钟模型
WSN时间同步技术背景
• 否定:DMTSRBS • 否定之否定:RBSTPSN • TPSN:双报文交换的发送者接收者同 步
TPSN(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
节点A
T2
T3
Request
Reply
节点B
同步点
T1
T4
(T 2 T 1) (T 4 T 3) 2
• RBS (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 • TPSN (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
• HRTS (Hierarchy Referenc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2.
3.
传统与挑战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4.
5.
新型同步机制
总结
传统与挑战
• 传统同步方法 • 传感器网络的挑战
传统同步:NTP与GPS
• NTP:网络时间协议 • GPS:全球定位系统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
• 体系结构(网络)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
TPSN(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
• 对同步误差的分析
– 很重要,是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
– 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TPSN同步误差是 RBS的一半 – 结合对clock skew的估计,可以提高TPSN 的精度
多跳TPSN
• 全网周期性同步
– “层发现”把网络组织成最短生成树
• 由DMTS发现,广播能降低全网同步能耗 • 结合广播和节点间的双向报文交换同步 HRTS协议
HRTS(Hierarchy Referenc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n2 BS n1 n3 BS
n2
n1
n3
(a)
n2 BS n1 n3 n4 n2
wk.baidu.com
(b)
• 基本同步原理
– 发送者--接收者同步 – 单个报文中包括多个时间戳(在报文的不同位置) – 根据单个报文中的多个时间戳,可对中断等待时 间进行补偿 – 对clock skew的补偿仍采用最小二乘法
多跳FTSP
• 洪泛方式广播时间基准节点的时间 • 协议健壮 • 实际做了工程化的实现
GCS(Global Clock Synchronization)
• FTSP (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 GCS (Global Clock Synchronization)
发送者接收者:DMTS
DMTS(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 基于同步消息在传输路径上所有延迟的估计,实现节 点间的时间同步
时钟模型
• 硬件时钟模型 • 软件时钟模型
软件时钟模型
• 软件虚拟时钟 • 一般是个分段连续、严格单调的函数
相关术语
• • • • • • • •
信标节点和未知节点 邻居节点 跳数、跳段距离 基础设施 到达时间、到达时间差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到达角度 视线关系、非视线关系
内容提要
1.
基本概念
RBS (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
• 接收者接收者同步的基本依据:接收者时 间相移均值为0
单跳RBS
•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clock skew提高同步精度
多跳RBS
• 时间路由技术:基于最短路径查找
TPSN(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
FTSP(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 同步精度高 • 工程实用性强 • 强调实现细节
FTSP(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 MAC层时间戳技术
– 和平台直接相关,书中给出了在Mica2平台下的实 现
传输延迟的进一步细化(在Mica2上)
时间 Send time & Receive time Access time Transmission time & Reception time Propagation time Interrupt waiting time Encoding time & Decoding time Byte alignment time 典型值 0~100ms 10~500ms 10~20ms <1μs(距离<300米) 在大多数情况下<5μs,在重 负载下,可达30μs 100~200μs,<2μs的抖动 0~400μs 特性 不确定,依赖处理器负载、操 作系统系统调用开销 不确定,依赖信道负载。 确定,依赖报文长度和发送速 率。 确定,依赖收发方物理距离和 传播媒质特性。 不确定,依赖处理器类型和处 理器负载。 确定,依赖射频芯片的种类和 设置。 确定,依赖发送速率和收发字 节偏移。
接收者接收者:RBS (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
NIC NIC Sender
Sender
Receiver
Receiver1
Critical Path Receiver2
Time
Critical Path
•通过广播同步指示分组实现接收点间的相对时间同步 •RF信号的传播时间差值非常小 •可以消除接收节点的接收协议处理、上下文切换、网络接口向主机传 送 •影响RBS机制性能的因素:时钟偏差、接收点飞确定性因素以及接收 点的个数
• 发送时间:发送节点构造和发送时间同步消息所用时间。e.g., 系 统调用时间;内核调度时间;消息从主机发送到网络接口时间。 • 访问时间:发送节点等待访问网络传输信道的时间。 • 传播延迟:发送节点传输到接收节点所经历的时间。 • 接收时间:从接收节点的网络接口接收到消息到通知主机消息达 到事件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健壮性
• • • •
外部环境复杂,搞毁能力 需要应对安全性挑战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动态性较强 网络规模变化、需求变化
内容提要
1.
基本概念
2.
3.
传统与挑战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4.
5.
新型同步机制
总结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
• DMTS (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
• 体系结构(单机)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
• • • •
NTP不适合于WSN 体积、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存在限制 传输方式不同:无线而非有线 目标不同:局部最优而非全局最优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
• 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导航与 定位问题。 • 每颗卫星上配备有高精度的铷、铯原子 钟,并不断发射其时间信息 • 地面接收装置同时接收4颗卫星的时间 信息,采用伪距测量定位方法可计算出 时间和位置信息 • 缺点(室内、功耗、安全性、分布式)
传感器网络的挑战
• • • • • •
室内、矿井、森林,有遮挡 低功耗、低成本和小体积 传输延迟的不确定性 可扩展性、移动性 健壮性、安全性 网络规模大、多点协作
传输延迟的不确定性
Sender
Send time Access time Transmission time
Receiver
Propagation time Reception time Receive time
低功耗、低成本和小体积
• • • • •
软硬件都要受到该限制 存储与计算能力均比较小 加剧了电能供应的紧张(电池体积) 网络规模大、密度高 通信距离近 分布式、协作
可扩展性(Scalability)
• 在大规模网络中尤为重要 • 是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软硬件设计中 非常重要的问题 • 满足不同的网络类型、网络规模 • 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内容提要
1.
基本概念
2.
3.
传统与挑战
典型时间同步协议
4.
5.
新型同步机制
总结
新型同步机制
• 基于报文交换的同步机制面临着挑战
– 同步精度问题 – 可扩展性问题
• 新型同步机制
– 萤火虫同步 – 协作同步
• 两个概念
– 同时性与同步性
萤火虫同步
1935年,Science 1975年, Peskin的RC模型 1989年,M&S模型(无延迟) 1998年,Ernst(有延迟)结论 2005年,真实地实现
BS
n1 n4
(c)
n3
(d)
HRTS(Hierarchy Referenc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 根节点和应答者节点本质上是采用TPSN 同步 • 根节点和非应答者节点本质上是双向报 文交换同步(但非TPSN) • 应答者节点和非应答者节点本质上是接 收者--接收者同步
• 集中式系统与分布式系统
– 集中式:事件间有着明确的时间先后关系,不存在同步问题 – 分布式:同步是必需的,只是对同步的要求程度不同
• 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
– 典型的分布式系统
– 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基础
• 需要解决的问题
– 同步精度
– 功耗
– 可扩展性
WSN时间同步机制的主要性能参数
• 最大误差:一组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最大时间差或相对 外部标准时间的最大差值。 • 同步期限:节点保持时间同步的时间长度。 • 同步范围:节点保持时间同步的区域范围。 • 可用性:范围覆盖的完整性。 • 效率:达到同步精度所经历的时间以及消耗的能量。 • 代价和体积:需要考虑节点的价格和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