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教学总结

合集下载

单克隆抗体工作总结怎么写

单克隆抗体工作总结怎么写

单克隆抗体工作总结怎么写
单克隆抗体工作总结。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抗体,由单一的B细胞克隆产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生物医学领域,单克隆抗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单克隆抗体的工作原理、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

首先,单克隆抗体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免疫系统的原理。

当外源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抗体,其中包括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是由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具有不同的特异性,而单克隆抗体则是由单一的B细胞克
隆产生,具有高度特异性。

这种高度特异性使得单克隆抗体成为一种理想的生物医学工具。

其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筛选。

首先,通过免疫动物(如小鼠、兔子等)注射抗原,激发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然后,从免疫动物的脾细胞中分离出B细胞,并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最后,通过单克隆筛选的方法,筛选出特异性较强的单克隆抗体。

最后,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临床诊断中,单克
隆抗体可以用于特定疾病的检测,如癌症标志物的检测;在疾病治疗中,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靶向治疗,如抗肿瘤药物;在疾病研究中,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疾病机制的研究,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总之,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高度特异性的抗体,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
用价值。

通过对单克隆抗体的工作原理、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生物医学工具,为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1.高通量的动物细胞表达技术一方面,从表达体系来看,近年来,人们不断发展和完善了许多抗体分子的表达体系,如:细菌、酵母、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表达系统和体外翻译系统等。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等重要优点,已成为抗体等生物技术产品最重要的系统。

2007年销售额排名前列的6类生物技术药物中,有5类是由动物细胞表达生产(肿瘤治疗抗体类、抗α抗体类、类、β干扰素类、凝血因子类),仅胰岛素类药物是由大肠杆菌和酵母表达的。

欧美国家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产品种类占6070%,市场份额占65%以上。

另一方面,从抗体制备规模、速度和功能来看,高通量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生物技术产品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是生物医药产品主要的生产方式和关键“瓶颈”技术。

目前,国际上该项技术发展较快,已趋成熟,以默克公司为代表的流加培养生产规模达10,000L 以上,以贝尔公司为代表的灌流培养生产规模达200L以上,蛋白表达浓度为0.5-2;我国在该技术领域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近年来经过努力,已经实现了该项技术的突破。

2.人源化抗体的构建及优化技术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重组技术开始用于抗体的改造。

抗体药物已经进入基因工程抗体时代。

基因工程抗体具有以下优点:①降低人体对异种抗体的排斥反应;②减小抗体的分子量,利于其穿透血管壁,进入病灶的核心部位;③根据需要,制备新型抗体;④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大量表达抗体分子,降低生产成本。

(1)表面重塑抗体对鼠抗体表面氨基酸残基进行人源化改造。

该方法的原则是仅替换与人抗体差别明显的区域,在维持抗体活性并兼顾减少异源性基础上选用与人抗体表面残基相似的氨基酸替换;另外,所替换的区段不应过多,对于影响侧链大小、电荷、疏水性,或可能形成氢键从而影响到抗体互补决定区()构象的残基尽量不替换。

我国也已经开始这方面工作的尝试。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实验总结

⾼中⽣物单克隆抗体实验总结 考试是检测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段和⽅法,考前需要做好各⽅⾯的知识储备。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中⽣物单克隆抗体实验总结,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中⽣物单克隆抗体实验总结 (⼀)动物的选择 ⽬前应⽤最⼴的是⼩⽩⿏和⼤⽩⿏,尤以⼩⽩⿏为好。

就品系⽽⾔以Balb/c⼩⽩⿏应⽤最⼴,由于所有的⼩⽩⿏⾻髓瘤系均从Balb/c⼩⽩⿏系诱导出来。

Balb/c系⼩⽩⿏必须⽤纯系的,雌雄均可,以8~12周龄为宜。

⼤⽩⿏也可,能产⽣较多量的单抗体。

现在已经在⼩⿏杂交瘤的基础上,发展了⼩⿏-⼤⿏,⼩⿏-⼈以及⼈-⼈杂交瘤技术。

(⼆)免疫 ⼀般⽽⾔,抗原的纯度不很重要,特别是免疫原性较强的抗原。

免疫程序、剂量和⽅法是关系到是否能得到所需要的单抗体的关键之⼀。

正常⼩⿏脾脏含有能产⽣各种不同抗体的B淋巴细胞,⼀只纯种⼩⽩⿏估计能产⽣1.0×107~5.0×107种不同的抗体。

因此⼀只正常的⼩⽩⿏的脾细胞与⼩⿏⾻髓瘤融合,只能有千万分之⼀的机会获得某⼀种特定抗体。

所以为了进步得到某种杂交瘤的机会,必须加强免疫,使产⽣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量增加。

B淋巴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对获得阳性杂交瘤也有很⼤影响。

有⼈以为处在转化时期的B淋巴细胞可能更易于融合,⽽免疫以后7~8天,固然是抗体产⽣的⾼峰时期,但形成有活⼒的杂交瘤细胞的可能反⽽减少。

故⼀般以为加强免疫后的第三天应杀⿏取脾做细胞融合。

1.可溶性抗原(蛋⽩质) 以1mg/ml~5mg/ml的溶液加等量的弗⽒完全佐剂乳化,分多点⼩⿏⽪下注射,总量为0.3ml~0.6ml,间隔3~5周再同样注射⼀次,10天后,断尾取⾎⼀滴,测抗体效价,选滴度⾼的⼩⿏做融合试验。

⼀个⽉后可以经静脉(尾静脉)给予⽆佐剂抗原0.2ml~0.4ml,3~4天后,杀死⼩⿏取脾做融适⽤。

2.颗粒性抗原如抗原来源⽅便,可以不加佐剂⽽增加免疫次数,缩短间隔时间。

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抗体药物靶标筛选

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抗体药物靶标筛选

白作 为 抗 体 药 物 靶 标 来研 发 抗 体 药 物 。 这 种 方 法 的缺
点 主 要 集 中在 两 方 面 :一 是 所 能 得 到 的抗 体 药 物 靶标 的 数 量 极 其 有 限 ,并 且 这 些 靶 标 都 是 十 多年 前 就 已经 发 现 的 :二 是 历 时 长 ,一 般 需 要 十 到 二 十 年 的 时 间 。 随着 人 类 基 因组 计 划 的完 成 和 蛋 白组 学 研 究 的开 展 , 发 现 的 新 基 因 和 新 蛋 白 越 来 越 多 , 人 们 从 中 看 到
克 隆 抗 体 在 疾 病 治 疗 方 面 的作 用 越 来 越 受到 人 们 的重 视 。 目前 美
国F DA 已 批 准 了 3 种 抗 体 治 疗 药 2 物 及 7 抗 体 融 合 蛋 白药 物 , 其 中 种 鼠 单 抗 3 ,嵌 合 抗 体 6 ,人 源 化 抗 体 1 种 , 人 抗 体 种 种 3 9 , 抗 体 融 合 蛋 白7 , 有 1 个 用 于 治 疗 肿 瘤 , 另 外 种 种 3
单 克 隆抗 体 药 物 引 导 了生 物 技 术 的 第 二 次 革 新 浪
了希 望 ,但 是 如 何 尽 快从 众 多 的 基 因 中挑 选 出可 用 来
中 国 医药 技术 经 济 与 管理 I2 1 . 024
4 1

研 发 新 药 的 基 因 , 如 何 选 择 最 佳 的 技 术 方 法 来 挑 选 这 些 基 因 ,如 何 在 基 因和 蛋 白功 能 尚 未 充 分 了解 之前 开 发 药 物 ,如 何 建 立 抗 体 药 物 靶 标 筛 选 和 抗 体 药物 筛 选 技 术 , 降 低 研 发 成 本 和 风 险 , 这 些 都 是 生 物 医 药 产 业 所 面 临 的 重 大挑 战 。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目标】1、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细胞融合(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2、教学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人鼠细胞融合,展示“神舟”四号飞船上进行了包括曾被广泛关注的细胞“太空婚礼”——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两项空间细胞融合试验: 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的融合两个科学实验,在电融合仪内经过160分钟后,终于获得成功。

那动物细胞是如何进行融合的呢?细胞融合有什么样的用途呢?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一、动物细胞的融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2页完成相关内容)(1)概念:指一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也称为细胞杂交。

(第二自然段)(2)原理:______细胞膜的流动性_________(第三自然段)(3)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三种:生物方法(灭活的病毒)、化学方法( PEG)、物理方法(电激等)。

(第三自然段)(播放动物细胞融合过程)阅读《生物技术资料卡》思考:①为什么灭活的病毒能作为诱导剂?②灭活的目的是什么?(4)意义: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p52第四自然段)(5)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细胞遗传、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的重要手段,而杂交瘤技术,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p52第四自然段)下面我们结合上述动物细胞融合的内容,请同学们讨论比较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课件展示)思考与讨论: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二、单克隆抗体从动物细胞融合的用途入手,导入单克隆抗体。

【探究学习】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展示课件p52最后自然段)讨论:①传统抗体的生产方法及缺陷?②B淋巴细胞的特点?总结概念。

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结合课件中的图,逐步思考:①给小鼠注射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对小鼠进行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1.高通量的动物细胞表达技术一方面,从表达体系来看,近年来,人们不断发展和完善了许多抗体分子的表达体系,如:细菌、酵母、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表达系统和体外翻译系统等。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等重要优点,已成为抗体等生物技术产品最重要的系统。

2007年销售额排名前列的6类生物技术药物中,有5类是由动物细胞表达生产(肿瘤治疗抗体类、抗TNF-α抗体类、EPO类、β干扰素类、凝血因子类),仅胰岛素类药物是由大肠杆菌和酵母表达的。

欧美国家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产品种类占60%-70%,市场份额占65%以上。

另一方面,从抗体制备规模、速度和功能来看,高通量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生物技术产品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是生物医药产品主要的生产方式和关键“瓶颈”技术。

目前,国际上该项技术发展较快,已趋成熟,以默克公司为代表的流加培养生产规模达10,000L 以上,以贝尔公司为代表的灌流培养生产规模达200L以上,蛋白表达浓度为0.5-2g/L;我国在该技术领域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近年来经过努力,已经实现了该项技术的突破。

2.人源化抗体的构建及优化技术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DNA重组技术开始用于抗体的改造。

抗体药物已经进入基因工程抗体时代。

基因工程抗体具有以下优点:①降低人体对异种抗体的排斥反应;②减小抗体的分子量,利于其穿透血管壁,进入病灶的核心部位;③根据需要,制备新型抗体;④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大量表达抗体分子,降低生产成本。

(1)表面重塑抗体对鼠抗体表面氨基酸残基进行人源化改造。

该方法的原则是仅替换与人抗体SAR差别明显的区域,在维持抗体活性并兼顾减少异源性基础上选用与人抗体表面残基相似的氨基酸替换;另外,所替换的区段不应过多,对于影响侧链大小、电荷、疏水性,或可能形成氢键从而影响到抗体互补决定区(CDR)构象的残基尽量不替换。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知识目标1、通过对比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异同,并进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分析2、通过小组动手协作总结出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和原理。

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相关资料,探究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通过对相关背景资料的分析,锻炼对信息的获取、总结、归纳的能力。

3、结合已知对探究问题的综合分析,提高小组动手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受到创新精神的教育。

关注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前景教学重点: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教学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已经理解了癌细胞的特点,必修三学习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刚学过的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原理,这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高二理科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动手操作和小组协作探究的能力,能基于一定的背景资料,结合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并会结合所学动手操作,小组协作完成学习目标。

本节内容综合性较强,其中概念和过程较为抽象复杂,学生在知识综合理解上存在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选修三第二专题《细胞工程》,是动物细胞工程的主要内容。

在动物细胞融合部分,由于考虑到其基本原理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方法也类似,所以只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发展简史。

既避免了重复,有突出了动物细胞融合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教材先由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引入单克隆抗体,接着又从传统的抗体生产存在的问题出手,引入单克隆抗体的概念,随后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制备单克隆抗体,从而自然的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联系和想象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_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由于内容微观,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认知理解难度,但是学生有了学习基础,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突破难点。

教学环境分析:制备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典型实例,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其原理还涉及特异性免疫、细胞癌变等知识。

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

整个制备过程既需要复杂的实验条件,又具有特定的技术步骤,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效果分析通过在创设的设计H7N9禽流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情境中学生通过探究基本能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动物细胞工程的一部分,本节课包括两方面内容:“动物细胞融合”及“单克隆抗体”,该内容既是对免疫、癌变等知识进行的回顾,又为下阶段学习胚胎工程奠定了一个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教材版本对比:中图版课本将动植物细胞融合技术归入一节课——细胞融合技术,而人教版课本将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分开教学,结合这两个版本的比较我将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作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将难点问题集中学习,重点突破。

评测练习一、课前练习:H7N9禽流感的治疗设想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中的一种。

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发现3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也尚未有疫苗推出。

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

H7N9型禽流感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2016年12月起,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急速上升。

据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14日发布的数据,仅2017年1月,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192例,死亡者79人。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日前也指出,自2013年起,中国报告出现季节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已逾1000例。

“单克隆抗体”学习中的几个问题分析

“单克隆抗体”学习中的几个问题分析

“单克隆抗体”学习中的几个问题分析“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重要内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重要应用就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学生对这项现代生物技术既充满兴趣又深感抽象,教材仅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和简单的文字描述来介绍,因而要达到课标要求的理解、综合应用水平,还需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如:免疫学基础,细胞融合过程及其对性状表达的影响等知识。

基于此,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以便于师生教与学。

1.一种抗原能使机体产生几种抗体免疫学告诉我们抗原是指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任何物质或病原体,包括自身的衰老、损伤细胞和癌变细胞。

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的特点。

其特异性与抗原分子表面和分子内部的特定的化学基团——抗原决定簇有关。

一般,一个抗原分子具有多个抗原决定簇,如:流感病毒有40多个,白喉类病毒有8个。

抗原决定簇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也是诱导淋巴细胞分化的刺激因素,又是同相应抗体结合的部位。

抗原注射到人和哺乳动物体内,一个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一种抗原决定簇的刺激,分化为效应B 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并能产生与该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的特异抗体。

即一种抗原决定簇指引起一种特异抗体,因而一种复杂的抗原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不同的B细胞分化产生多种抗体。

这些抗体各不相同,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决定簇结合,因而都可以和该抗原结合,但结合部位不同,即一种抗原引起机体产生多种特异的抗体,但每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其中一种特异的抗体。

这样血清抗体就是由多个不同的B淋巴细胞应答一个抗原的结果,即不同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抗体能与该抗原的不同抗原决定簇结合,因此,血清抗体纯度低、灵敏度低、特异性差。

单克隆抗体是由同一种B淋巴细胞群体(克隆化)合成并分泌的,这些抗体均一,只识别同一种抗原决定簇,因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2.为什么在得到杂交瘤细胞后,还要进行抗体检测和筛选经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所需的特异抗体。

单克隆抗体药物质量控制与分析

单克隆抗体药物质量控制与分析

单克隆抗体药物质量控制与分析摘要: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属于蛋白质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极性强和跨膜受限等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临床应用中存在治疗效果个体差异大、生物效应多样和治疗响应丢失等问题。

影响单抗药物血药浓度的因素包括靶部位受体数量、抗药物抗体水平、药物间相互作用等。

早期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单抗药物给药剂量,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应积极开展药物临床监测,提高单抗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和不良反应预警能力,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本文通过论述单克隆抗体药物杂质的相关内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控制单克隆抗体药物杂质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企业提高单克隆抗体药物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药物;杂质控制;质量近年来,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制药行业取得了尤为突出的发展,其凭借副作用小、用量少、生物活性强、药效好、无代谢异化等优点得到了医药届的广泛关注。

由于单克隆抗体药物自身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在生产合成此类药物时需要用到特殊的合成方法和剂型。

因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杂质控制使相关企业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六十种合成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各国药典中都对成熟品种进行了收载[1]。

我国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划政策,重点扶持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新药创制。

为有效控制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质量,应着重开展对药物杂质的控制。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六十种合成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各国药典中都对成熟品种进行了收载。

我国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划政策,大力支持相关行业人员研发和创造高质量、高安全性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一、单克隆抗体药物杂质的概述单克隆抗体药物是不同种氨基酸间通过某些特定的组合顺序形成的。

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工艺特点来看,合成单克隆抗体药物需要经过多个步骤,而在这些合成步骤中会产生复杂的杂质。

单克隆抗体技术相关总结

单克隆抗体技术相关总结

单克隆抗体技术相关总结、前言1975 年,Kohler 和Milstein 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为医学与生物学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也为临床疾病的诊、防、治提供了新的工具。

制备单克隆抗体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检测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冻存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要经过几个月的一系列实验步骤。

虽然单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由于其经济价值,仍然有很多人在从事这项研究,而且其中也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大问题。

我本人就是其中一个,由于是第一次做单抗,所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终于在前几天得到了几株阳性克隆。

鉴于此,我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整个过程贴出来,同时搜索了丁香园里面一些战友的求助帖以及一些经典的应助帖,希望能对将要或是正在从事这项研究的战友们有些帮助。

、动物的免疫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至关重要。

一般要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1.颗粒性抗原免疫性较强,不加佐剂就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

下面以细胞性抗原为例的免疫方案:初次免疫1×107/0.5ml ip (腹腔内注射)↓ 2~3 周后第二次免疫1×107/0.5ml ip↓ 3 周后加强免疫(融合前三天)1×107/0.5ml ip 或iv (静脉内注射)↓取脾融合2.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弱,一般要加佐剂,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

要求抗原和佐剂等体积混合在一起,研磨成油包水的乳糜状,放一滴在水面上不易马上扩散呈小滴状表明已达到油包水的状态。

商品化福氏完全佐剂在使用前须振摇,使沉淀的分枝杆菌充分混匀。

初次免疫Ag 1~50μg 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 (一般0.8 ~1ml 0.2ml/ 点)↓ 3 周后第二次免疫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ip 剂量不宜超过0.5ml )↓ 3 周后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上,不加佐剂,ip│ (5~7 天后采血测其效价,检测免疫效果)↓ 2~3 周后加强免疫,剂量50~500μg为宜,ip 或iv↓3 天后取脾融合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

单克隆抗体制备教学反思梅胜举

单克隆抗体制备教学反思梅胜举

单克隆抗体制备教学反思梅胜举单克隆抗体制备教学反思梅胜举单克隆抗体制备教学反思梅胜举《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重点内容,其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本节内容以学过的动物细胞融合、免疫等知识为基础,如何有效开展这节内容的教学,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反过来看,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我们创设的情境最好是一个真实的客观现实,这样基于现实的情境会让学生快速的卷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来。

基于必修三免疫内容学习时曾经遇到过人被毒蛇咬伤可用经蛇毒处理过的兔子的血清来治疗。

我就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出抗体的提取和制备问题。

然后以问题驱动学生看书并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第二,如何处理已学知识与新课学习的关系已有知识是学生学习新课的前提。

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性学习。

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同化和顺应的有意义学习。

如何处理两者关系和教学安排是我们教师应该设计的。

我的处理是在回顾细胞融合技术基础上,再联系必修三免疫的相关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讨论作答。

学生想到抗体的基础上自然回忆抗体的产生细胞及细胞特点(如一种实质为浆细胞的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相关结构、作用和作用特点,以及传统手段生产抗体的不足。

在认知冲突后猜想问题解决。

第四,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教学我的想法很简单,基于学生看书的情况下,教师利用问题和课本图片组织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提取和语言的有效阐述。

基于图片的再次开发性讲授,让学生明白和把握全流程相关知识。

并用流程图阐述有关知识。

第五,概念的`辨析基于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的讲解,可以尝试对单克隆抗体的下定义,并对其特点有效阐述。

第六,单克隆抗体作用的阐述,在比较联系中内化单克隆抗体的作用相对简单,如何有效记忆。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提问这些应用的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同时以“生物导弹”作用的讲解呼应情境创设,使课堂教学的设计前后有效呼应。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1.高通量的动物细胞表达技术一方面,从表达体系来看,近年来,人们不断发展和完善了许多抗体分子的表达体系,如:细菌、酵母、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表达系统和体外翻译系统等。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等重要优点,已成为抗体等生物技术产品最重要的系统。

2007年销售额排名前列的6类生物技术药物中,有5类是由动物细胞表达生产(肿瘤治疗抗体类、抗TNF-α抗体类、EPO类、β干扰素类、凝血因子类),仅胰岛素类药物是由大肠杆菌和酵母表达的。

欧美国家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产品种类占60%-70%,市场份额占65%以上。

另一方面,从抗体制备规模、速度和功能来看,高通量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生物技术产品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是生物医药产品主要的生产方式和关键“瓶颈”技术。

目前,国际上该项技术发展较快,已趋成熟,以默克公司为代表的流加培养生产规模达10,000L以上,以贝尔公司为代表的灌流培养生产规模达200L以上,蛋白表达浓度为0.5-2g/L;我国在该技术领域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近年来经过努力,已经实现了该项技术的突破。

2.人源化抗体的构建及优化技术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DNA重组技术开始用于抗体的改造。

抗体药物已经进入基因工程抗体时代。

基因工程抗体具有以下优点:①降低人体对异种抗体的排斥反应;②减小抗体的分子量,利于其穿透血管壁,进入病灶的核心部位;③根据需要,制备新型抗体;④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大量表达抗体分子,降低生产成本。

(1)表面重塑抗体对鼠抗体表面氨基酸残基进行人源化改造。

该方法的原则是仅替换与人抗体SAR差别明显的区域,在维持抗体活性并兼顾减少异源性基础上选用与人抗体表面残基相似的氨基酸替换;另外,所替换的区段不应过多,对于影响侧链大小、电荷、疏水性,或可能形成氢键从而影响到抗体互补决定区(CDR)构象的残基尽量不替换。

单克隆抗体技术相关总结

单克隆抗体技术相关总结

单克隆抗体技术相关总结一、前言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为医学与生物学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也为临床疾病的诊、防、治提供了新的工具。

制备单克隆抗体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检测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冻存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要经过几个月的一系列实验步骤。

虽然单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由于其经济价值,仍然有很多人在从事这项研究,而且其中也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大问题。

我本人就是其中一个,由于是第一次做单抗,所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终于在前几天得到了几株阳性克隆。

鉴于此,我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整个过程贴出来,同时搜索了丁香园里面一些战友的求助帖以及一些经典的应助帖,希望能对将要或是正在从事这项研究的战友们有些帮助。

二、动物的免疫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至关重要。

一般要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1. 颗粒性抗原免疫性较强,不加佐剂就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

下面以细胞性抗原为例的免疫方案:初次免疫1×107/0.5ml ip (腹腔内注射)↓2~3周后第二次免疫1×107/0.5ml ip↓3周后加强免疫(融合前三天)1×107/0.5ml ip或iv(静脉内注射)↓取脾融合2. 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弱,一般要加佐剂,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

要求抗原和佐剂等体积混合在一起,研磨成油包水的乳糜状,放一滴在水面上不易马上扩散呈小滴状表明已达到油包水的状态。

商品化福氏完全佐剂在使用前须振摇,使沉淀的分枝杆菌充分混匀。

初次免疫 Ag 1~50μg 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一般0.8~1ml 0.2ml/点)↓3周后第二次免疫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ip剂量不宜超过0.5ml)↓3周后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上,不加佐剂,ip│(5~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检测免疫效果)↓2~3周后加强免疫,剂量50~500μg为宜,ip或iv↓3天后取脾融合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1.高通量的动物细胞表达技术一方面,从表达体系来看,近年来,人们不断发展和完善了许多抗体分子的表达体系,如:细菌、酵母、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表达系统和体外翻译系统等。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等重要优点,已成为抗体等生物技术产品最重要的系统。

2007年销售额排名前列的6类生物技术药物中,有5类是由动物细胞表达生产(肿瘤治疗抗体类、抗TNF-α抗体类、EPO 类、β干扰素类、凝血因子类),仅胰岛素类药物是由大肠杆菌和酵母表达的。

欧美国家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产品种类占60%-70%,市场份额占65%以上。

另一方面,从抗体制备规模、速度和功能来看,高通量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生物技术产品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是生物医药产品主要的生产方式和关键“瓶颈”技术。

目前,国际上该项技术发展较快,已趋成熟,以默克公司为代表的流加培养生产规模达10,000L以上,以贝尔公司为代表的灌流培养生产规模达200L以上,蛋白表达浓度为0.5-2g/L;我国在该技术领域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近年来经过努力,已经实现了该项技术的突破。

2.人源化抗体的构建及优化技术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DNA重组技术开始用于抗体的改造。

抗体药物已经进入基因工程抗体时代。

基因工程抗体具有以下优点:①降低人体对异种抗体的排斥反应;②减小抗体的分子量,利于其穿透血管壁,进入病灶的核心部位;③根据需要,制备新型抗体;④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大量表达抗体分子,降低生产成本。

(1)表面重塑抗体对鼠抗体表面氨基酸残基进行人源化改造。

该方法的原则是仅替换与人抗体SAR差别明显的区域,在维持抗体活性并兼顾减少异源性基础上选用与人抗体表面残基相似的氨基酸替换;另外,所替换的区段不应过多,对于影响侧链大小、电荷、疏水性,或可能形成氢键从而影响到抗体互补决定区(CDR)构象的残基尽量不替换。

单克隆抗体——精选推荐

单克隆抗体——精选推荐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一节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个理念,教师和学生分别由知识的传播者和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开动脑筋,加强师生互动,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

由于动物细胞融合与前面的章节中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所以在本节呈现的较简洁。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其原理还涉及特异性免疫、细胞癌变等知识,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

整个制备过程既需要复杂的实验条件,又具有特定的技术步骤(尤其是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破难点,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学习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距离学习特异性免疫和细胞癌变等知识的时间比较久,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遗忘较多,教师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起这部分内容。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步一步启发学生讨论怎样解决医疗实践中紧靠细胞培养难以获得大量抗体过程中通过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受到创新精神的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节课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原有知识的限制而勇于开拓,推陈出新。

渗透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教育。

五、教法方法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教学,采用自学──探讨──归纳方式,并通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比较,巩固该部分知识。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教学,教师采用层层设问式教学法。

教师巧妙设置问题、小台阶,多层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对难点逐个击破,深刻理解原理,同时精选例题,突破难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分析
1.高通量的动物细胞表达技术
一方面,从表达体系来看,近年来,人们不断发展和完善了许多抗体分子的表达体系,如:细菌、酵母、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表达系统和体外翻译系统等。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等重要优点,已成为抗体等生物技术产品最重要的系统。

2007年销售额排名前列的6类生物技术药物中,有5类是由动物细胞表达生产(肿瘤治疗抗体类、抗TNF-α抗体类、EPO 类、β干扰素类、凝血因子类),仅胰岛素类药物是由大肠杆菌和酵母表达的。

欧美国家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产品种类占60%-70%,市场份额占65%以上。

另一方面,从抗体制备规模、速度和功能来看,高通量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生物技术产品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是生物医药产品主要的生产方式和关键“瓶颈”技术。

目前,国际上该项技术发展较快,已趋成熟,以默克公司为代表的流加培养生产规模达10,000L以上,以贝尔公司为代表的灌流培养生产规模达200L以上,蛋白表达浓度为0.5-2g/L;我国在该技术领域
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近年来经过努力,已经实现了该项技术的突破。

2.人源化抗体的构建及优化技术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DNA重组技术开始用于抗体的改造。

抗体药物已经进入基因工程抗体时代。

基因工程抗体具有以下优点:①降低人体对异种抗体的排斥反应;②减小抗体的分子量,利于其穿透血管壁,进入病灶的核心部位;③根据需要,制备新型抗体;④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大量表达抗体分子,降低生产成本。

(1)表面重塑抗体
对鼠抗体表面氨基酸残基进行人源化改造。

该方法的原则是仅替换与人抗体SAR差别明显的区域,在维持抗体活性并兼顾减少异源性基础上选用与人抗体表面残基相似的氨基酸替换;另外,所替换的区段不应过多,对于影响侧链大小、电荷、疏水性,或可能形成氢键从而影响到抗体互补决定区(CDR)构象的残基尽量不替换。

我国也已经开始这方面工作的尝试。

(2)重构抗体
由异源抗体中与抗原结合相关的残基与人抗体重新拼接构建的,包括CDR区移植,部分CDR移植和特定决定区(SDR)转移。

我国在这方面工作已经取得进展,如北京天广实,回而生公司都在开展这方面工作。

3.全人源化抗体的构建及优化技术
全人源化抗体即抗体的轻重链都是来源于人的抗体,是治疗性抗体的发展趋势。

目前获得全人源化抗体方法有抗体库筛选技术,如链置换、基因工程小鼠制备全人抗体。

目前比较成熟的是抗体库筛选技术:抗体库筛选技术主要包括噬菌体抗体库、合成抗体库和核糖体展示技术。

(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1985年,Smith第一次将外源基因插入丝状噬菌体f1的基因Ⅲ,使目的基因编码的多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展示在噬菌体表面,从而创建了噬菌体展示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认识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筛选上的巨大潜力,并把它应用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中,建立了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即用已知抗原从较大的抗体库中筛选出目的抗体。

该技术在人源性抗体的生产、抗体性能改造和抗体基因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与传统的杂交瘤技术相比,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即操作简单、稳定有效、筛选容量大、生产成本低等。

(2)核糖体展示技术
目前抗体库技术还受2方面的因素影响:①从未经免疫动物的抗体库获得的抗体亲和力不高;②受外源基因转化率的限制,抗体库的库容不足以涵盖某种动物的抗体多样性。

大容量抗体库是获得高亲和力抗体和针对稀有抗原抗体的关键。

核糖体展示技术避开了上述不足,可制备大容量抗体库。

该技术依赖于mRNA、核糖体和抗体蛋白(或多肽)通过非共价结合形成三联复合体,在无细胞体系中完成转录和翻译,实现了基因型和表型的偶联,翻译出来的抗体可用抗原进行筛选,由于不经过体内转化,构建的抗体库库容可达到甚至超过1011。

利用核糖体展示技术可以获得特异的、高亲和力的抗体。

(3)基因工程小鼠技术
基因工程小鼠技术包括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一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转基因小鼠和转染色体小鼠制备人抗体技术。

前者制备人抗体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抗原免疫后难以
产生抗体,无靶向性等;后两者始于20世纪末,技术难度较大,但可制备完整分子、高亲和力的全人抗体。

转基因小鼠技术用于制备全人抗体时,具有功效高、靶亲和力强的优点。

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即该技术生成的抗体具有不完全的人序列和鼠糖基化模式。

由于转基因小鼠不能携带完整人抗体基因,限制了一系列免疫球蛋白的制备。

Tomizuka等首先建立并以染色体为载体成功培育了转染色体小鼠,且用该技术制备了高亲和力的抗体。

该技术是基因工程小鼠领域的新进展,200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开始了转染色体小鼠的研究工作。

但至今尚无用转染色体小鼠技术生产的制品问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