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看计划行为理论(1)
日内瓦学派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整理笔记)
认知发展理论一、理论背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其体系有三个支点即逻辑学、相对论和辩证法。
(一)逻辑学逻辑学。
逻辑学是联结各种不同学科的一种“基因型”。
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逻辑学起着中心的作用。
皮亚杰认为,“每种心理学的解释都迟早要依赖生物学和逻辑学。
””自1939年起,皮亚杰采用符号逻辑来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把逻辑学中的“运算”等术语引进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作为衡量思维水平发展的标志。
在儿童时期,逻辑运算的出现便佼他有可能改造和理解物理的、社会的和生物的世界。
虽然,逻辑学是人类心理活动所固有的特性,但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乃是一个不断演变的结构。
婴儿最初表现出来的逻辑是原始的、简单的、非系统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所表现出来的逻辑日益复杂,到了青年时期,儿童才能形成如同逻辑学家所建立的那种真正的、形式化了的逻辑结构。
这些逻辑结构构成了儿童认知过程的中间环节。
在皮亚杰看来,一切智慧和思维都表现出有一种逻辑结构,这种逻辑结构与社会、生物的实体的结构是一致的。
因此,逻辑是建立任何认识论的基础。
在这里,皮亚杰强烈地抨击丁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前者是无结构的发生,而后者是无发生的结构,都不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际过程。
他宣布,“逻辑的结构是被构造出来的,并且要经历十多年它们才充分完善起来。
”(二)相对论相对论。
爱因斯坦(Ahd KiMMin,1879—1955)曾经指出,如果概念判断和作出这个判断的观察者的地位总是紧密相关的,那么在概念的构成过程中就不能遗漏掉这个观察者。
这一见解增强了皮亚杰的一个早已形成的信念,即实体总包含着一个主观因素,也就是说,实体总是,至少部分是思维或行为的外在化或具体化。
人并不是被动地、简单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构成人的活动,包括认识活动。
没有人的活动,也就没有了心理的实体。
甚至于婴儿把抓到手的东西送到嘴里去吸吮这样一个最普遍的、常见的动作,也是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相互作用。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范文)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范文)第一篇:皮亚杰认知发展论(范文)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前述之组织与适应二者,在性质上被视为具有不变的功能。
意思是说,无论是婴儿、儿童、青年以至成人,在吸收知识时都是经由组织与适应的历程。
至于前文所指的图式,其性质则具有可变的功能。
意思是说,图式将因环境的需要与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由小而大与由简而繁地随时变化。
图式的改变,不只是容量上的增加,而更重要的是质的改变;三岁幼儿与六岁儿童思维方式不同,小学生与中学生对同一事物在认知上也有差异。
皮亚杰经由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自出生到青少年的成长期间,个体的认知发展,在连续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皮亚杰按各阶段个体图式功能特征的不同,分之为四个年龄期,分别以不同名称来表明各时期的图式功能。
在进一步说明皮亚杰认知发展各阶段的特征之前,尚需对他分期理论的要义补充三点:(1)各时期之间并非跳跃式的改变,而是连续中呈现阶段现象。
(2)对不同个体而言,各期特征的出现,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异;这表示有的认知发展较快,有的发展较慢。
(3)四个时期的前后顺序是不变的,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是遵循四阶段的法则进行的。
以下是对皮亚杰认知发展期的进一步说明。
一、感觉动作期感觉动作期(或感觉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是指自出生到两岁婴儿的认知发展阶段。
在感觉动作期,婴儿赖以吸收外界知识的图式,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与手的动作。
此等感觉与动作,最初只是简单的反射,而后逐渐从学习中变得复杂,由身体的动作发展到心理的活动。
到六个月以后,婴儿能够起坐与爬行,并随之出现目的性的动作,即有目的地运用身体的动作(如口尝、手抓)去达到目的。
例如:在尚不能移动身体的婴儿身旁,铺放一条毛巾,毛巾上放置一个玩具,他会伸手去抓取玩具。
如因距离较远抓取不到,几次尝试之后,他就会放弃。
但对较大的婴儿来说,他就会用手拉动毛巾,从而取到玩具,这显示婴儿开始运用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计划和新皮亚杰理论
从认知图式的性质出发,皮亚杰把 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 感知运动阶段。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间的。
他们这时还不能对主体与客体作出分化,因而 "显示出一种根本的自身中心化"(皮亚杰,1981年)。
用皮亚杰的话来说,儿童在这个时期所具有的只是一种图形的 知识(figurative knowledge ),即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
婴儿看到一个刺激,如一个奶瓶, 就作出吮吸的反应。
图形的知识依赖于对刺激形状的再认,而不是通过推理产生的。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又细分为反射、 习惯、视觉与抓握的协调、手段与目标的协调、新 手段的发现、顿悟这六个小阶段。
例女口,在反射阶段,儿童没有任何外界环境的概念,世界是一组动画片;在后天的最初适应与初级循环反应阶段,儿童开始寻找他刚刚抓握而被移开的物体;在第三阶 段--中级循 环反应阶段,儿童对消失时间较长的心爱物体进行寻找; 在第四阶段--中级图式的协调与应 用阶段,儿童能够移动遮盖消失物体的屏幕;在第五阶段 --第三级循环反应和通过主动试 验发现新方法阶段,儿童对消失物体的寻找依据物体位置的移动, 这在以前是不行的;在第 六阶段--通过心理组合创造新方法阶段,儿童能运用各种联合动作来寻找物体。
前运算阶段(2-7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儿童从2- 7岁左右,处于前运演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种哥白尼式皮亚杰理论的焦点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 认知发展的阶段,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解读 的过段: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
正是由于这种消除自身中心的过程和具备象征功能,才使得表象或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
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
皮亚杰理论(最全)
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 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直觉性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 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 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 化的过程。
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 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自我投射
群集结构
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 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 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
群集结构
1、序列:根据某种可定量的维度排列客 体。 2、关系思维:认识事物的关系而非绝对 的特征。 3、类包含:同时思考整体与部分(认识 到范畴之间存在层级关系 )。
四、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 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 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 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 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儿童在评定行为是 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 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 地位看问题。
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 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 形式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 行推理。
【心理学大师的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一)
【心理学大师的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皮亚杰在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儿童对世界的了解都遵从同一个发展顺序,在认知过程中犯同类的错误,得出同样的结论。
年幼儿童不仅比年长儿童或成人“笨”,而且他们是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思维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他放弃了标准化测验的研究方法,开用临床法研究儿童智力的先河。
通过细致的观察、严密的研究,皮亚杰得出了关于认知发展的几个重要结论。
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
皮亚杰认为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它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指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有些信息与现存的认知结构不十分吻合,这时个体就要改变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即是顺应。
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轻松地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否则就会感到失衡。
心理状态的失衡驱使个体采取行动调整或改变现有的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
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皮亚杰在进行以上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时,还提出下列重要原理:(1)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它造成的后果是不连续的,故发展有阶段性;(2)发展阶段是按固定顺序出现的,出现的时间可因个人或社会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发展的先后次序不变;(3)发展阶段是以认知方式的差异而不是个体的年龄为根据。
因此,阶段的上升不代表个体的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而是表现在认知方式或思维过程品质上的改变。
小学生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1. 认识皮亚杰:脑袋里的大魔术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特别的家伙——让·皮亚杰。
他可是心理学界的大人物,尤其是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方面。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们的脑袋里究竟在搞些什么鬼?别急,皮亚杰给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团。
我们就像带着放大镜去窥探孩子们的小宇宙,看看他们是如何从一无所知的小婴儿,成长为能够理解复杂世界的小专家的。
1.1 皮亚杰的基本理论皮亚杰的理论,简单说,就是他认为孩子们的思维就像是个不断变化的魔法世界。
最开始,他们的思维方式很原始,就像在摸黑走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开灯,看到更多的东西。
皮亚杰把孩子们的认知发展分成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魔法”,让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1.2 从感知运动到形式运算:一个奇妙的成长过程。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了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也就是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了解世界,比如咬玩具、抓东西。
这时候他们还不太懂得物体的持久性——也就是说,如果你把一个玩具藏起来,他们可能会以为玩具已经消失了。
第二个阶段是前运算阶段,大约是两岁到七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会用语言和符号来表达自己,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还比较自我中心,也就是说,他们很难把别人的感受和观点放在心上。
接下来是具体运算阶段,大约是七岁到十二岁。
这时候的孩子们开始能进行逻辑推理,但他们的思维仍然很具体,只有在能看到、摸到的实际事物上,他们才能有效地进行操作。
最后是形式运算阶段,大约从十二岁开始,孩子们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了。
他们不再只看眼前的事物,而是能够进行假设、推理,甚至幻想出一些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情况。
2. 皮亚杰的影响:认知的“黑科技”2.1 理论的实际意义皮亚杰的理论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它对教育和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老师们就可以根据这些阶段来制定教学方法。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摘要: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研究认识发生发展,即研究认识的起源的问题,它不仅仅是研究人士的高级水平的认识,它摆脱了传统认识论的局限,从研究人士的初级水平的发展,知道科学思维获得的认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我们对认识论的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的发生和发展问题。
关键词: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研究方法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人,是近代一位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或发生认识论专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辛克莱、伦堡希、荷明斯卡等人成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日内瓦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称为临床法或称临床谈话的技术。
此方法的核心在于从皮亚杰的结构整体理论出发,研究观察儿童。
在实验中注重儿童的自然性质的发挥,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的过程。
与此同时,为保证儿童的谈话主题,实验者可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方便分析和判断。
皮亚杰研究儿童的思维活动,他把认知,智力、思维、心理作为同义词。
并且他把心理学、生物学、哲学、数理逻辑等方面综合研究,创立了他的发生认识论(结构主义的儿童心理学),1955年后,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皮亚杰对发生认识论的定义是:一门关于知识的成长和知识成长的规律的科学的研究。
皮亚杰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对认识的发生发展问题的研究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发生认识论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论,传统认识论研究是认识所达到一个什么状态,只研究的是高级水平的认识,仅仅考虑到认识的某些后果,而发生认识论研究的是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各地及形态的人士开始,并且直至这种认识向以后各个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到科学思维而且包括科学思维。
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四因素说皮亚杰在考察儿童心理和认识的过程时,是从四个因素着手的:第一因素为有机体的成熟。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析
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1.儿童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举例说明:儿童通过看、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
2.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
举例说明:和儿童做游戏时,把玩具藏到遮蔽物的后面,儿童看不见了,但知道到遮蔽物后面寻找。
(二)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1.万物有灵论(泛灵论),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举例说明:3岁的小孩子会在自己吃饭的时候,喂洋娃娃吃饭,认为洋娃娃不吃饭就会和自己一样饿。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举例说明:4岁的小孩子给妈妈送礼物,会送自己喜欢的洋娃娃玩具,但是不会考虑妈妈的喜好,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妈妈喜欢的。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举例说明:告诉这个阶段的孩子小红是他的姐姐,他能够明白,但如果告诉他:“你是小红的弟弟,你怎么称呼小红?”这时候他就答不出,思维不能转换。
4.思维具有刻板性,集中化,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举例说明: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长发的就是女生,短发的就是男生,穿裙子的就一定是女生。
5.没有守恒概念。
举例说明: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糖果,前后排列一致,让他们回答两排糖果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儿童一般都能回答正确。
但是如果实验者把其中的一排扩大或缩小间距,改变其外观形态,然后再让儿童回答两排糖果是否一样多,小于7岁的儿童往往回答错误。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1.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举例说明:将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做成圆饼状,柱状,球状等等,该阶段的孩子可以辨别出它们是相等的。
2. 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举例说明:他无法理解抽象的“1, 2, 3”,只能认识放在眼前的一个苹果,2个娃娃,3块饼干,儿童可能无法直接回答2+3=?但是如果允许他数手指时,他却知道先伸出两个指头,再伸出三个指头,一共伸出了五个指头。
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简介: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于理解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从感知、动作到思维的不同阶段,详细阐述其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解释。
一、感知运动阶段在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中,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从出生到两岁之前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实现。
他们通过观察、摸索和运动来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模式。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 感知和运动的协同发展:儿童通过感官接收到的信息与运动能力的发展相互作用,逐步实现对物体的感知和控制。
2. 目标导向性:儿童逐渐学会追踪和抓取物体,表现出对目标的行动寻求。
3. 动作的反复:儿童通过不断重复某些动作,掌握感知和运动的技能,进一步巩固认知能力。
二、前运算阶段在2岁到7岁之间,儿童进入了前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指儿童逐渐形成逻辑思维的能力,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心理操作。
以下是前运算阶段的几个重要特点:1. 符号表征的发展: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来表达和推理,并逐渐理解符号与实际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2. 灵活多样的思维:儿童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多样,能够实现简单的分类、排序、量化等思维操作。
3. 实验性思维:儿童在前运算阶段开始尝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模式,以获得更准确、稳定的认知结构。
三、具体运算阶段从7岁到11岁左右,儿童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也被称为逻辑思维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具体表现为:1. 逻辑思维的形成: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逻辑推理,能够处理具有多个变量的问题,并通过试探性的实验来验证和修正自己的认知模式。
2. 反事实推理能力:儿童不仅能够进行正面思维,还能够进行反事实推理,即能够想象出与实际情况相反的情境,并进行相应的推理。
3. 抽象思维的发展: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逐渐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运用抽象概念来解决问题,并开始了解数学、科学等抽象领域的知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作者:皮亚杰时间:2009-3-25一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schema,在他后期著作中用scheme一词)。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在皮亚杰看来,图式可以说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
1、同化(assimilation)同化原本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它是指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程。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
所以,在皮亚杰看来,心理同生理一样,也有吸收外界刺激并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的过程。
所不同的只是涉及的变化不是生理性的,而是机能性的。
随着个体认知的发展,同化经历下列三种形式:⑴再现性同化,即基于儿童对出现的某一刺激作出相同的重复反应;⑵再认性同化,即基于儿童辨别物体之间差异借以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
它在再生性同化基础上出现并有助于向更复杂的同化形式发展;⑶概括性同化,即基于儿童知觉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并把它们归于不同类别的能力(邵瑞珍,1990年)。
2.顺化(accommodation)顺化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顺化是与同化伴随而行的。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化的过程。
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化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显然,从整体而言,如果只有同化而没有顺化,那就谈不上发展。
尽管同化作用在保证图式的连续性和把新的要素整合到这些图式中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同化如果没有它的对立面──顺化的存在,它本身也不能单独存在。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及核心概念
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他的“发生认识论”理论是其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及其核心概念。
一、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一种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主要观点包括:1.1 认知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受外界强制的影响。
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展现出不同的认知能力,这种变化是由其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而非外部环境的干预所能改变。
1.2 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即儿童在不同的芳龄阶段会经历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而这些阶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通联和发展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通过感知、运动、反思等活动逐渐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1.3 认知发展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
他强调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受到生理因素(如大脑发育)的影响,还受到心理因素(如学习经验、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发生认识论的核心概念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包含了若干个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包括:2.1 适应(Adaptation)适应是指儿童通过感知、认知和行为调整来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
适应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同化和润饰。
同化是指儿童将外部事物纳入到自己既有的认知结构中,而润饰则是指儿童根据外部事物的特点对既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和修正。
适应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儿童认知活动的重要动力源。
2.2 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认知结构是指儿童在认知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结构。
这些知识结构以基本的认知单位(如模式、范畴等)为基础,通过适应过程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发展。
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认知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简析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0 ---- 2011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中心、所):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名称:高等教育学课程名称:心理学名著导读论文题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简析授课教师(职称):刘丽(副教授)研究生姓名:马宁年级:2009学号:200921402011成绩:评阅日期: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2011年1月10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简析摘要: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使认知科学从哲学中独立了出来,成为一门具体的、独立的科学学科。
从此,人们对于人类认识的发生、发展的研究拥有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坚实的基础。
对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作认真仔细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当具有益的启示。
关键字: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用几十年的时间致力于研究儿童的心理,从儿童身上探讨认识的原始发生。
他在多年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发生认识论。
这个学说是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强调在认识过程中主体具有一定的认识结构并在认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过滤、整理外界的刺激,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的认识;提出由于主体认识结构的存在,主体在认识过程一开始就是积极的、主动的,具有能动性,主体认识结构同样有一个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这就为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描绘了一幅具体的画面。
正是由于皮亚杰从新的角度(从儿童心理入手)研究认识论并由此得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因而他的学说受到了国内外心理学界和哲学界的重视。
一、发生认识论的思想渊源发生认识论创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它是皮亚杰长期从事多学科研究,对以往人类的思想成果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结果。
皮亚杰早年就对心理学怀有浓厚的兴趣。
1921年,他在巴黎一所小学的实验室里,他开始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不久回到瑞士,在日内瓦大学任教,继续长期从事这项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的专著,如《儿童的语言和思维》(1924)、《儿童的世界概念》(1926)等等。
简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
任务名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一、引言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并分析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2.1 认识的发生皮亚杰认为,认识的发生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逐渐建构起对世界的认知。
他将认识的发生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2 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是婴儿期到2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的活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的经验来建立起对物体的基本概念和行为模式。
2.3 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是2岁到7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来代表对象和事件,并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
他们能够理解数量、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和反思。
2.4 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是7岁到11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他们开始具备对具体对象和事件进行系统化思考的能力。
2.5 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是11岁后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他们开始具备对抽象概念和原则进行思考的能力。
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对儿童教育的启示3.1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强调儿童在不同阶段具备不同的认知能力,教育者应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来设计教育活动。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教育者可以提供丰富的感官和运动体验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3.2 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在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进行符号运算和逻辑推理。
教育者应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帮助儿童逐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活动,鼓励儿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儿童试验中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儿童试验中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如何掌握知识他的成就屡屡被人怀疑,因为他提出的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广受争议的观点之一。
他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验和理论一经问世,就面对无数的挑战,很多内容后来被修正。
但是由于他对于儿童心理学发展不朽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心理学历史中的殿堂级人物。
在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系列的守宫篇中,我们就将介绍这位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
皮亚杰的理论曾被无数人诟病,但他本人却有受到心理学家的无限尊崇。
要想了解这看似矛盾的观点,下面我会跟你讲讲他在自己的三个孩子身上进行观察实验,也会跟你聊聊为什么他的结论可能是错的,以及他的四各阶段理论的核心发现。
眼不见,心不烦在皮亚杰很多细致的观察实验中,有一个是观察当时只有7个月的女儿杰奎琳的。
她把一只塑料鸭子掉到了被子上,然后被被子盖住了,这样她就看不见鸭子了。
皮亚杰注意到,尽管杰奎琳清楚地看到她把鸭子掉到什么地方,而且也能够到,但她一点试着去捡起鸭子的意思都没有。
皮亚杰觉得很好奇,于是把鸭子又放到了她可以看到的地方。
然后当她就要抓住鸭子的时候,他又漫漫的、清清楚楚地把鸭子藏到了被单下面。
小女孩好像以为鸭子消失了,就像之前一次一样,没有试着在被单下面找一找。
对皮亚杰来说,这个行为很奇怪——因为当杰奎琳看得到鸭子时,明明对那个鸭子很感兴趣;但只要她从视野里小时就好像完全忘记了一样——看起来,眼不见,果然心就不烦了。
皮亚杰从这个观察以及其他很多实验中得到结论:儿童并不是天生就了解当我们看不见物理的时候,他还会继续存在。
他认为,这个概念需要孩子自己通过接触和探索这个世界慢慢掌握。
直到9或10个月,皮亚杰才看到他的孩子开始找那些藏起来的东西。
皮亚杰关于发展的四阶段理论虽然很多家长都会这样和孩子玩,但皮亚杰却用这些观察以及很多其他实验发展出一套关于孩子如何获得知识的理论,也正是这个理论让他广为人知。
在这个理论中,皮亚杰阐述了儿童在了解世界的过程中,顺次经历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理论学习计划作文
皮亚杰理论学习计划作文引言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对儿童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皮亚杰的理论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制定一份关于皮亚杰理论的学习计划,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心理学家的理论和方法。
一、学习目标1. 了解皮亚杰的生平和学术背景,掌握他的研究重点和方法论;2. 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掌握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3. 掌握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了解他的实证研究成果;4. 掌握皮亚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了解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二、学习内容1. 皮亚杰的生平和学术背景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1896年生于瑞士日内瓦。
他在日内瓦大学学习生物学和哲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在20世纪上半叶,他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并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工作。
他的理论和方法对儿童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儿童心理学之父”。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主要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获取信息。
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开始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思维能力。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维活动。
在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开始发展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能力。
理解这些认知发展阶段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幼儿和儿童的认知发展。
3.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和实验法等。
他采用了很多经典的实验设计,如平衡木实验、山水瓶实验、水壶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设计,他得出了很多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结论。
了解他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研究成果和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经典实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都不是“灵光一现”,而必然有它的背景和源头。
皮亚杰理论的产生也不例外。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发展理论中最重要、最详尽和最富争议的理论。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他一直是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内容的广延性和对实际研究的启发意义举世公认。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这即是他的“发生认识论”的基础。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在他的《智慧心理学》一书中[12],列举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早期观点;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彪勒的思维研究;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心理学派;既讲外因又将发展的,如联想主义心理学派;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试误说。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儿童心理产生量变和质变,从而得到发展。
儿童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个体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指向外部的,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的协调,这种协调需要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状态;二是指过程。
皮亚杰主张把适应理解为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被环境不断影响着,但同时有机体产生的变化又增加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更利于有机体的生存。
生物的适应机能又同其组织机能密不可分,他们同为任何生物体的两种机能。
生物的组织机能使有机体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它是维持生物体的完整系统所必须的。
论文—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浅析
论文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浅析沙春燕逻辑学专业0411422指导老师:王左立,摘要,皮亚杰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大师,直至晚年他还从相邻的学科中汲取营养以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其成果被称为“皮亚杰的新理论”,以区别于“皮亚杰的经典理论”。
本文截取发生认识论的一个方面一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以群、格和命题运算为丄具的经典的四阶段理论,和以态射-范畴论为工具的内运算、间运算、超运算理论作出比较,并说明了选择范畴论的理山以及新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经典阶段理论能够说明横向的对应,而新的态射- 范畴论的引入则解决了纵向的转换问题。
但山于皮亚杰没有以此重新整合经典理论的全部成果,其新理论仍有待完善。
,关键词,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新理论态射-范畴论结构-建构Abstract: Piaget is a master who keeps paces with the times. In his later years, he still takes nourishment from the neighbor subjects to revise and perfect his theory. Its results is called "Piaget' s new theory ” to differentiate from “Piaget' s classicaltheory ” . This thesis takes one aspect of genetic epistemology, the stage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compares the classical four-stage theory which uses group,lattice and propositional operation as its instruments with the new intraoperation, interoperation, transoperation theory which uses morphism-category theory as its instrument, and explains the reason to choose the category theory and the disadvantages in the new theory.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the classical stage theory explains horizontalcorrespondence, whil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morphism-category theory resolves the problem of vertical transform・ Nevertheless, since Piaget hasn" t integrated the results of the classical theory with it, his theory remains to be improved・Key words: the stage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Piaget T s new theory, morphism-category theory, structure-construction,正文,皮亚杰凭借其在生物学、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等领域精湛的研究,为认识论提供了一种发生的视角,“把一般的哲学认识论改造成了个体知识生长的发1生认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评述---以感知运动阶段分析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评述——以感知运动阶段分析【摘要】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以逻辑学、相对论和辩证法为基点,探索儿童认知的起源、建构及发展阶段等问题。
本文重点以感知运动阶段的几个子阶段对皮亚杰理论进行评述,从而得到相应的教育启示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感知运动阶段;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动作;皮亚杰是日内瓦学派创始人,瑞士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创始者,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另一位“巨人”。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心理学体系的核心,其理论所表现出的生命力深深影响着当代心理学的发展。
现从皮亚杰的生平开始论述。
一、皮亚杰生平皮亚杰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中世纪的历史与文学,他十分重视皮亚杰的科学观念,更注重于培养皮亚杰对于事实的追求与爱好。
皮亚杰的母亲则是以为虔诚的宗教徒,她坚持让皮亚杰接受严格的宗教训练,并且为皮亚杰选择了一位对哲学颇有研究的教父——科努特。
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皮亚杰有机会去接触与思考有关哲学和科学的知识,进而发展出一套属于他自己独到的思想与见解。
皮亚杰10岁(1907年)的时候,写了一篇关于白化症麻雀的文章。
随后,皮亚杰发表了一系列和软体动物有关的论文,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文字,在欧洲动物学界其了很大的反应。
1915年,皮亚杰获得纳沙泰尔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之后三年,他还攻读了哲学、科学的课程。
1918年,当时年仅22岁的皮亚杰,即以一篇关于研究软梯动物的论文,获得了纳沙泰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的学位。
在这段时间内,皮亚杰思想上的主要发展在于哲学观念的逐渐成形。
1919年,皮亚杰到巴黎求学,这段期间促使皮亚杰真正的进入了心理学的领域。
他在巴黎大学研修心理病理学及科学哲学,并且在1921年担任西蒙的助手,在比纳实验室内工作,并且负责将英国心理学家伯特的“推理测验”标准化。
他不仅注意了儿童答案中的“是”与“非”,而且认真探索儿童答案中的有关“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 三、物理学的认识论 ? 至于物理学,他认为“物理学总是这样那样地与一些起结
构作用的运演有关,而不仅与最后将要在预先给定的结构 中去发现出来的有用的步骤有关。可以肯定,在被发现之 前,客体就存在着,客观的结构本身也存在着”(见本书 第三章)。
? 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
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 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 西方学者把皮亚杰、巴甫洛夫、弗洛伊德一起奉为当代心
理学的三大巨人。
5
皮亚杰主要著作
?《儿童的语言和思想》 《儿童的判断和推理》 ?《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 《儿童的物理因果概
S(A)R公式 运用同化概念,皮亚杰对行为主义的著名公
式S→R进行了改造。S →R的含义是指一个刺 激可以引起一个特定的反应。皮亚杰认为S →R
公式的最大缺陷在于它没有表现出人在认识过程 中的能动作用。
四.(三) .平衡( equilibration )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
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 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是皮亚杰从逻辑和数学中借来的概念,它表明儿童的思维不是杂乱无章而是 有组织的。
? ②在活动和具体运算之间有一个表象思维和直观思维的过渡阶段,其中符号
化活动起了重要作用,它使儿童种种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并且学会 了语言。
? ③儿童在没有掌握语言以前,通过同化和顺应以及同化过程的逐步复杂化,
掌握了类和关系。语言和思维并非同时发生,但两者的发展是平行的。语言 有助于动作的内化和认识的符号化及形式化。当儿童的思维达到运算阶段时, 思维和语言就相互联系、相互同化和协调起来。思维结构越精细就越需要更 多的语言参加,高级形式的运算结构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皮亚杰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的新途径,它反对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本能活动,试图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总框架中来考察儿童的游戏,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理论甚础认知发展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儿童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生起来的,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心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把心理学的概念引到认识论中,探讨认识起源和发展的间题。
(一)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
物理经验是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数理逻辑经验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以后的运算作用于客体后才产生的。
因此,儿童的认识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人们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
(二)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
他们分别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它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以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去。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图式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就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图式系统,这个图式系统就构成了人们的认识结构。
同化和顺应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机能。
从生物学的愈义上来说,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是把环境因京纳人到有机体原有的结构中去,例如食物通过消化吸收变成有机体的一部分。
顺应就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自身发生变化,例如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种种变化。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同化是指在某个情境中,儿童使用他已有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儿童在与客体交往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已有的动作图式丢同化或整合客休,而且也应根据客体的特点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图式,顺应外在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看计划行为
理论(1)
论文摘要: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心理所发生的动态变化。
本文从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模型的内部机制、理论变量的发展问题以及运用该理论进行行为干预的关键要点,希望能给研究计划行为理论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主客体相互作用认识结构
1.引言
计划行为理论是Ajzen于1991年正式提出的社会心理学中一个著名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不能只由态度来解释和预测,而是取决于其意向和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的前因变量又包括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
此理论不仅涉及到行为意向这个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同时还加入了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对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力。
该理论模型在国内外已被广泛用于多个行为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大多数研究结果的支持,但同时也受到了不少研究结果的挑战,遭到不少学者的质疑。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认识形成的基础的认识结构和探索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心理机制问题,而计划行为理论中的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和控制信念等其实也是一种认识结构,就是皮亚杰理论中的“图式”,所以我们可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计划行为理论中的主要变量。
计划行为理论研究态度、行为规范等变量对行为发生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而人们不断做出或改变各种行为决策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识论也称“相互作用论”,因为它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质和量的变化,能够很好的解释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心理所发生的动态变化。
因此,本文简述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内涵,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角度去研究计划行为理论,希望能够加深我们对一些计划行为理论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加深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理解。
2.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目前较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是由理性行为理论延伸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行为发生与否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人们的行为意向,即是否有意图或打算采取行动,而行为意向则由两个基本因素所决定:个体对行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
行为态度是指个人对于表现特定行为的正面的或负面的评价,如吸烟者是否对戒烟持有积极态度。
而
主观规范则是指个体对促使其采纳某行为的社会压力的主观感受,主要来自他人对行为者的期望。
TRA在应用过程中被广泛接受和采用,但对不完全由个人意志所能控制的行为往往无法予以合理的解释。
因此,为扩大理论的适用范围,Ajzen在理l生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变量,提出计划行为理论圈。
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
这样,TPB 的3个主要变量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其理论结构模型如图l
另外,Ajzen指出,实际控制在行为意向与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当实际控制较强时意图对行为的预测作用更强。
而知觉行为控制较为准确时则可用来代替真实控制,从而直接影响行为。
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视角下的TPB
3.1对TPB结构模型的探讨
在对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研究中,不少学者认为,认识论不应当以人类知识的整体作为对象,而是具体研究各个领域中的认识论问题闭,而当今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及其发展的紧密联系,归根到底也是试图通过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思维和现实的符合这一基本认识论问题。
计划
行为理论也正被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为领域,可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来探讨TPB结构模型的内部机制。
在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在一组彼此关联的行为、行为意向、态度、信念和情绪系统中,一个直接针对行为的影响可能会触发涟漪效应,进而波及到稍后人们对行为对象的思维和情感,使其发生改变。
而皮亚杰的认识论也称“相互作用论”,对于TPB中的各个变量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可以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关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观点来解释和探讨。
人们不断做出各种行为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心理不断发展,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
TPB的适用行为也都是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的提升自我而做出的行为,在行为过程中,个体不断积累经验,其认识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心理不断发展与成熟。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在预测行为意向中的重要性在不同行为领域和情境中的程度不同,Ajzen认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
而刘泽文等人认为,中国人的态度对意向的解释力低于主观规范对意向的解释力。
在此,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涉及到主体本身的状态,与其头脑中的图式有关,而在计划行为理论中主观规范反映的是社会压力,即主体对当时所处环境的一种反应,社会压力和社会支持作为客体都会影响到主体。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TPB中的三个变量都十分重
要,而至于对主体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则决定于主体已有的“结构”。
对于不同的行为领域,在不同的行为情境下,主体的认识结构不一样,因此三个变量对特定行为意向的影响也就不一样。
由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所以行为意向并不是由三个变量简单决定的,在解释和预测主体的行为时,不仅要考虑主体的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和控制信念等主观状态,还要考虑到主客体相互作用时主体对特定行为情境的主观能动性。
3.2对TPB变量发展问题的探讨
目前TPB变量主要有两方面的新发展,一是增加理论充分性的可能变量,二是扩展原有变量的内涵。
从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不管从哪方面发展TPB变量,都应充分考虑到行为情境。
(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