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看计划行为理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看计划行为

理论(1)

论文摘要: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心理所发生的动态变化。本文从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模型的内部机制、理论变量的发展问题以及运用该理论进行行为干预的关键要点,希望能给研究计划行为理论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主客体相互作用认识结构

1.引言

计划行为理论是Ajzen于1991年正式提出的社会心理学中一个著名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不能只由态度来解释和预测,而是取决于其意向和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的前因变量又包括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此理论不仅涉及到行为意向这个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同时还加入了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对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力。该理论模型在国内外已被广泛用于多个行为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大多数研究结果的支持,但同时也受到了不少研究结果的挑战,遭到不少学者的质疑。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认识形成的基础的认识结构和探索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心理机制问题,而计划行为理论中的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和控制信念等其实也是一种认识结构,就是皮亚杰理论中的“图式”,所以我们可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计划行为理论中的主要变量。计划行为理论研究态度、行为规范等变量对行为发生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而人们不断做出或改变各种行为决策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皮亚杰的认识论也称“相互作用论”,因为它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质和量的变化,能够很好的解释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心理所发生的动态变化。因此,本文简述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内涵,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角度去研究计划行为理论,希望能够加深我们对一些计划行为理论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加深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理解。

2.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目前较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是由理性行为理论延伸出来的。该理论认为:行为发生与否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人们的行为意向,即是否有意图或打算采取行动,而行为意向则由两个基本因素所决定:个体对行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是指个人对于表现特定行为的正面的或负面的评价,如吸烟者是否对戒烟持有积极态度。而

主观规范则是指个体对促使其采纳某行为的社会压力的主观感受,主要来自他人对行为者的期望。

TRA在应用过程中被广泛接受和采用,但对不完全由个人意志所能控制的行为往往无法予以合理的解释。因此,为扩大理论的适用范围,Ajzen在理l生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变量,提出计划行为理论圈。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这样,TPB 的3个主要变量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其理论结构模型如图l

另外,Ajzen指出,实际控制在行为意向与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当实际控制较强时意图对行为的预测作用更强。而知觉行为控制较为准确时则可用来代替真实控制,从而直接影响行为。

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视角下的TPB

3.1对TPB结构模型的探讨

在对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研究中,不少学者认为,认识论不应当以人类知识的整体作为对象,而是具体研究各个领域中的认识论问题闭,而当今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及其发展的紧密联系,归根到底也是试图通过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思维和现实的符合这一基本认识论问题。计划

行为理论也正被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为领域,可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来探讨TPB结构模型的内部机制。在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在一组彼此关联的行为、行为意向、态度、信念和情绪系统中,一个直接针对行为的影响可能会触发涟漪效应,进而波及到稍后人们对行为对象的思维和情感,使其发生改变。而皮亚杰的认识论也称“相互作用论”,对于TPB中的各个变量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可以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关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观点来解释和探讨。人们不断做出各种行为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心理不断发展,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TPB的适用行为也都是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的提升自我而做出的行为,在行为过程中,个体不断积累经验,其认识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心理不断发展与成熟。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在预测行为意向中的重要性在不同行为领域和情境中的程度不同,Ajzen认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而刘泽文等人认为,中国人的态度对意向的解释力低于主观规范对意向的解释力。在此,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涉及到主体本身的状态,与其头脑中的图式有关,而在计划行为理论中主观规范反映的是社会压力,即主体对当时所处环境的一种反应,社会压力和社会支持作为客体都会影响到主体。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TPB中的三个变量都十分重

要,而至于对主体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则决定于主体已有的“结构”。对于不同的行为领域,在不同的行为情境下,主体的认识结构不一样,因此三个变量对特定行为意向的影响也就不一样。由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所以行为意向并不是由三个变量简单决定的,在解释和预测主体的行为时,不仅要考虑主体的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和控制信念等主观状态,还要考虑到主客体相互作用时主体对特定行为情境的主观能动性。

3.2对TPB变量发展问题的探讨

目前TPB变量主要有两方面的新发展,一是增加理论充分性的可能变量,二是扩展原有变量的内涵。从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不管从哪方面发展TPB变量,都应充分考虑到行为情境。

(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