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报告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5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本小说以俄国贵族社会为背景,讲述了安娜·卡列尼娜这个女主人公的一生。
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描写,托尔斯泰不仅展现了一个女人的复杂内心世界,还讨论了爱情、道德、社会等重要议题。
我深深被这部作品所吸引和触动,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小说中生动而细腻的描写所震撼。
托尔斯泰的描写方式非常独特,他注重细节,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人物和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尤其是对安娜·卡列尼娜内心世界的描写,托尔斯泰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她的矛盾、痛苦、迷茫等复杂情感,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她的内心挣扎。
同时,托尔斯泰对俄国社会的描写也非常细腻入微,他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透露出社会的封建落后、道德沦丧等问题,让读者对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其次,我被小说中对爱情的思考所触动。
安娜·卡列尼娜这个角色带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她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她年轻时与自己的丈夫卡列宁相爱,但在遇到了温格拉夫之后,她不得不面对内心的爱恋纠葛。
她陷入了选择的困境中,一方面她希望得到温格拉夫的爱,另一方面她又担心自己背叛了丈夫和责任。
通过安娜的故事,托尔斯泰对爱情的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爱情是否可以超越道德和社会的束缚?爱情是否可以为自己追求幸福而放弃一切?托尔斯泰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让读者在思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再次,小说中对道德和伦理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娜在选择和温格拉夫在一起之后,面临着社会的指责和道德的谴责。
她的行为在当时的俄国社会被视为是背叛和犯罪,无人理解她的内心痛苦和迷茫。
通过安娜的故事,托尔斯泰探讨了道德与个人自由的关系,追问了社会对个体的禁锢和束缚是否合理。
同时,他还对农民、工人等底层人民的生活进行了描写,通过对他们的命运所作的细腻描摹,呼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安娜卡列尼娜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
安娜卡列尼娜优秀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娜卡列尼娜优秀读后感1《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
奴隶制改革后,旧制度迅速解体,资本主义关联逐步构成,资本主义的发展给农民带来更深重的灾难,矛盾空前尖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行。
《安娜卡列尼娜》讲的就是一个不幸的家庭:美丽的安娜在十七岁那年,由姑妈做媒,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多岁的官僚卡列宁。
二人虽生有一子,但婚姻中毫无感情可言。
当安娜遇见英俊的皇室侍从武官渥伦斯基时,久就被压抑的感情迸发了出来。
她一往情深地爱上了渥伦斯基,公然与他同居,并生下一女。
安娜不屈从虚伪的婚姻形式,大胆追求真挚感情的行动触怒了她隶属的整个上流社会,上流社会对她进行了一系列可怕的打击,安娜最终不堪忍受强大的舆论压力而卧轨自杀,以死向整个社会提出了抗争。
安娜这个人物形象在书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她具有广泛、深刻的概括好处。
安娜是一个美丽的姑娘,有着良好的家世,有着美丽的面容。
小说中关于安娜的肖像描述,极其出色,且多以侧面描述。
如,对安娜一向抱有成见的列文,见了安娜后,不由地在内心中赞叹她的美;又如,渥伦斯基的母亲是个很风流的女生,但是在见到她之后也是由衷的喜爱她。
这所有表现出来的都是安娜的美。
但是这样美丽的人,却在结局中死去,不禁让人惋惜,但同时这也是杯具所带来的效果。
安娜的命运值得同情,但应当说,她的人生理想是极为渺小的,她所追求的全部幸福无非就是争取和保有个人的感情。
在此刻看来,这是一种局限,但是当把她放到沙皇俄国那个黑暗的时代,放到那个到处都是虚伪、腐败、无耻和无真情可言的上流社会时,这是一中进步,一种美。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四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
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
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
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
哎,可叹,可惜,可怜……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
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
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
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
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
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
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范文(三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范文《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长篇小说以俄国上流社会贵族阶层的生活为背景,再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和困苦。
通过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遭遇和悲惨结局,揭示了道德规范与个人渴望之间的冲突,以及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故事以幸福家庭安娜与温和而无趣的丈夫奥布洛茨基之间的婚姻出现裂痕而展开,《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各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命运和性格,他们的不同道德选择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读后让人深思。
安娜·卡列尼娜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人们眼中的完美女性,美丽、聪明、高贵,但她也是一个困惑而痛苦的灵魂。
她在感情的纠葛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试图在爱情中寻找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然而,社会的偏见和道德束缚让她无法真正拥抱自己的爱情,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安娜的形象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思考自己内心的追求和现实的制约之间的矛盾。
在小说中,托尔斯泰描绘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许多弊端和问题。
贵族阶层的虚伪和冷漠、婚姻制度的束缚和不公、宗教道德的禁锢等等,这些社会现象无一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命运和幸福。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探讨令人震撼,让我意识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完美。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常常被外界的看法和价值观束缚,很难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
尤其是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更是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和歧视。
通过安娜这个角色,作者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安娜与温德的爱情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真实和感动。
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华丽的誓言和浪漫的场景,只有默默的关心和互相的理解。
安娜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社会地位和家庭,选择了她自己真正爱的人。
然而,社会的偏见和以道德为借口的批判,让他们的爱情备受压抑和折磨。
这让我看到了现实中许多人的爱情和幸福因为种种外界的因素而被打破,被压抑。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通用6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通用6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那支她曾经用来照着阅读那本充满忧虑,欺诈,悲哀和罪恶之书的蜡烛,闪出空前未有的光辉,把原来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都给她照个透亮,接着烛光发出轻微的哔剥声,昏暗下去,终于永远熄灭了。
三月,微冷。
台灯下《安娜·卡列尼娜》翻到了最后一页,没想到重读这本书会有这么大的触动。
我仿佛看到一八七七年列夫·托尔斯泰老先生落笔时的那份沉重,我阅历尚浅,很多东西我都不是很懂,但仅有的这份感触我还是想写下来。
那年冬天的莫斯科很冷,像冰冷铁轨上的安娜,我曾无数次幻想过一个美好的结局,可是没有办法,准确的说,是毫无办法。
安娜·阿尔卡迪耶夫娜,卡列宁,伏伦斯基,三者的性格,及他们对待爱情与婚姻的观念,选择,决定,注定了这场悲剧。
正如托尔斯泰在开篇所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大抵悲伤的故事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开头。
车站的相遇,舞会的邂逅。
安娜永远是那么优雅美丽,妩媚动人。
不是吉娣的玫瑰花有了皱痕,也不是打扮不够漂亮雅致,只是对于安娜来说,任何装饰在她身上从不起眼,她所有的魅力在于她本身。
伏伦斯基被深深地吸引了,尽管她是卡列宁夫人,一个八岁孩子的母亲。
一个眼中闪烁着光辉,因为人家对她倾倒而陶醉。
一个顺从和惶恐,像极了一条聪明伶俐的猎狗。
识人不准,遇人不淑。
伤了吉娣,伤了列文。
离开了彼得堡,暴风雪的车站,摇曳的灯光下,他们面对着站着。
她不必问他怎么会来到这里,这一点她知道的那么确切,就像他亲口对她说:他来到这里,是因为她在这里。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2六年级刚开学时,李老师就推荐了《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就买了一本。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篇《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精选6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精选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精选6篇《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杰作,发表于1877年。
这部小说以19世纪末的俄国社会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道德观念的冲突。
小说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个已婚的贵族妇女,她与丈夫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卡列宁维持着一种冷漠的婚姻。
在一次火车事故中,安娜与年轻军官弗龙斯基相遇,并迅速陷入了热烈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引发了家庭和社会的轩然大波,也使安娜陷入了道德和情感的困境。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探讨爱情、婚姻、家庭和社会伦理的小说。
托尔斯泰通过安娜的故事,探讨了忠诚、背叛、激情和责任等主题。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列文、基蒂、斯捷潘·阿尔卡季奇等,也都在各自的婚姻和爱情中面临着类似的困惑和选择。
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塑造和心理描写而著称。
托尔斯泰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同时,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和描写也反映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包括封建制度的衰落、社会阶层的矛盾和农民的苦难等。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深刻的社会批判和激烈的情感冲突,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人性和人伦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爱情、婚姻和社会伦理的深刻洞察。
《安娜 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托尔斯泰通过讲述安娜这一女性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安娜是一个追求自由、真爱的年轻女性,但在当时的俄国社会中,她所面临的束缚和压力却让人难以承受。
这种矛盾的社会制度和传统观念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结局。
同时,这部小说中也深刻地描绘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如贫富悬殊、道德沦丧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让人们感到痛苦和无助,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除了对社会的批判,《安娜卡列尼娜》还通过对人物关系的深入剖析,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安娜与沃伦斯基、卡列宁等人的情感纠葛让人感叹不已。
在这些复杂的人物关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和选择,但最终却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悲剧。
这种命运的无奈和人生的苦涩让人不禁对人生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此外,托尔斯泰在小说中也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和家庭的看法。
他认为爱情和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价值,但也是最容易受到社会制度和传统观念束缚的领域。
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和尊重人性的需求和价值。
总之,《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作品。
它不仅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也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
矛盾。
这部小说将永远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激励着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范文(二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范文《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安娜·卡列尼娜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家庭关系、社会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思考。
首先,这部小说给我震撼最深的是对婚姻的思考和揭示。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妇女,与丈夫科伦尼市长生活在一起,却对这个婚姻感到厌倦。
她遇到了温彻斯特伯爵,并深陷其中,最终选择了与他私奔,脱离了婚姻的束缚。
然而,这样的选择并未带来她的幸福,相反地,她陷入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尽的折磨。
她逐渐看清自己的错误,但已经无法挽回。
通过安娜的遭遇,托尔斯泰揭示了婚姻制度问题,呼吁人们珍惜婚姻,不轻易背离婚姻。
其次,小说中对道德观念的探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面临道德困境和选择。
比如,列文,他是一个充满理想和追求的青年,但最终陷入到官僚体制的深渊中。
安娜的丈夫科伦尼市长,他看似光明正大地生活着,但内心却充满着虚荣和冷酷。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展示了社会道德观念的多样性和相互冲突。
托尔斯泰通过这些形象,思考了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观点,反映了社会的伦理问题。
此外,对社会制度和阶级问题的探讨也是这部小说的重点之一。
19世纪末的俄国是封建社会的余孽,贵族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愈发尖锐。
小说中的农民列宾,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勤勉,成为了一个富有的农场主,但在社会上仍然处于低下的阶级地位。
反观贵族们,他们只是依靠祖传的地产和资产就能生活无忧,却缺乏对社会和底层人民的责任感。
小说揭示了社会制度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呼吁社会关注和改进社会制度。
最后,托尔斯泰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俄国社会的丰富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以饱满的情感和真实的情节,展现了人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她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使人产生共鸣。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5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5篇《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安娜·卡列尼娜》是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是个悲剧人物,她是个文化修养极高的贵族女子,在当时上流社会中以她惊人美丽高贵聪慧在任何场合出类拔萃,美丽迷人。
虽然生活舒适无忧无虑,可是身处虚伪的列子和虚伪社交场合社会环境。
使她疲惫不堪,同时又极力想摆脱一切。
当遇到渥伦斯基爱后,她毅然勇敢离开列子甚至牺牲自己家庭和爱子,追求自己幸福,可是当她放弃一切后,让她意想不到是渥伦斯基是个伪君子,又无情抛弃她,迫使她坠入痛苦深渊,最后导致安娜卧轨自杀悲剧,现实生活中,爱情不能解决人所有的欲望和需求,纵使爱情一直存在,没有保障的爱情让人恐慌让人累。
我欣赏安娜的勇气和勇敢。
她活的很真,很纯粹,我喜欢她的真。
渥伦斯基爱安娜,而且他的爱并不肤浅,也许刚开始他对安娜的爱恋有着虚荣的成分,但安娜患上产褥热即将死去时,“他在她患病期间真正认识了她,了解了她的心灵,所以他觉得以前就好像从来没有爱过她,现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爱上她的时候,他却在她面前显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为她倾倒,因为“她除了聪明、文雅、美丽之外,她还非常诚实…”我爱安娜,她是一个“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的生气勃勃的女人。
无奈,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只能压抑我们的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2这本书透过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追求感情而失败的杯具和列文在农村面临的危机而进行的革命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乡下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可列尼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在已经有五个孩子的状况下却仍与家庭教师相爱,与他的妻子杜丽闹翻。
安娜卡列尼娜每章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每章读后感第一章。
这第一章就像一场盛大舞会的开场,好多人物一下子涌到面前。
从奥勃朗斯基家里的混乱开始,这个家伙出轨被发现,就像一颗小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各种人际关系的大盒子,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小秘密和小心思。
而且,通过这些人物的对话和互动,能感觉到那个时代俄国贵族生活的那种表面的光鲜和背后的混乱,就像是一块精美的蛋糕,外表好看,切开里面却是乱糟糟的。
第二章。
这一章里,安娜出场啦,就像一道耀眼的光突然照进这个有点沉闷的贵族圈子。
她坐火车去调解奥勃朗斯基的家庭纠纷,在火车上遇到了沃伦斯基。
哇,那一瞬间的对视,感觉就像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
安娜的那种美,不仅仅是外表的,还有她的那种气质,高贵又带着一点灵动。
我就感觉她像是一只被困在华丽笼子里的鸟,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内心渴望着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这一章就像是给后面的故事拉开了一个充满悬念的序幕,我就特别好奇她和沃伦斯基之间会发生啥。
第三章。
安娜到了哥哥家,开始处理家庭问题。
她可真是个聪明又有魅力的女人,几句话就把嫂子多莉说得心里舒服多了。
不过呢,我也能感觉到她内心的那种矛盾。
她在这种传统的家庭观念里周旋,可她自己的内心又有着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
这一章让我看到了安娜的善良,她真心希望哥哥一家好,可她自己的生活却像是走在钢丝上,一边是传统的贵族生活模式,一边是那刚刚萌芽的禁忌情感。
而且啊,沃伦斯基这个家伙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安娜周围,就像一只闻到花香的蜜蜂,嗡嗡地围着不肯飞走,我都能感觉到那种暧昧的气氛在一点点地变浓呢。
第四章。
舞会那一段真的是太精彩了。
安娜在舞会上就像一颗最闪亮的星星,她和沃伦斯基跳舞的时候,整个世界仿佛都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了。
那种激情,那种无法抑制的情感,就像火焰一样燃烧起来。
我都替他们紧张,因为周围全是那些眼睛,那些贵族们审视的眼睛。
在这个舞会的场景里,也能看到俄国贵族社交的那种繁文缛节,大家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六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节里这样写到。
而书中的安娜的生活,却由虚伪的幸福演化成了意料之中的不幸。
关于安娜这个形象,自其诞生以来,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不同阶层不同世界观不同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安娜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极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积极、进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极、落后的一面,今天如何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仍具有很深刻的意义。
在文章中,女主人公安娜,在自己的少女时代就嫁了人,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20岁的高级官员卡列宁。
安娜过着衣食无缺的生活,可又有谁知道安娜心里究竟想的是什么。
小说中描绘出的安娜,是一个美丽善良,温柔的少女,花一样的少女,就像那人们花园里的花朵,渴望得到自己所渴望的空间,自己所渴望的幸福生活。
在丈夫面前,安娜是一个善良而又贤惠的妻子,在儿女面前,她又是一个温柔美丽的母亲。
但是这并不是安娜所渴望的幸福空间,并不是她所渴望的美满幸福的生活,因此,她总是郁郁寡欢,强把自己对生活的渴望深深地埋在心灵深处。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娜邂逅了渥伦斯基,一个近卫军军官。
渥伦斯基对安娜展开了疯狂热烈的追求,而安娜也陷入了情网。
他俩不顾社交界人们的非议,公然同居,而安娜也怀了渥伦斯基的孩子,却在分娩时差点死掉。
虽然因为这件事情安娜得以和自己的丈夫和解,但最终她仍和渥伦斯基一起逃到意大利,在那里度过了两年的时间。
在这虚掷的光阴里,两人的生活极为空虚。
后来安娜回到俄国,又走入她所熟悉的社交领域,但物是人非,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她,不再欢迎她,用冷言冷语将其拒于千里之外。
与此同时,渥伦斯基也弃她而走,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庄园,并置身于新的农业经营。
两人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隔阂而逐渐疏远,变得冷若冰霜。
安娜也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虽然依旧美丽,但却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幸福的空间或是什么幸福的生活.最终,生活的苦闷,无人支持了解。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5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的巅峰之作。
故事主要讲述了卡列尼娜与安娜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所经历的种种困境与挣扎。
通过对这两个女主角的刻画,小说探讨了爱情、道德、社会伦理等重要主题。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地被其深度和丰富的内涵所震撼,下面是我对《安娜卡列尼娜》的一些读书心得。
首先,这部小说以其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展现了托尔斯泰的深邃思考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作者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和心理描写,让读者们透彻地了解到每个角色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特别是对于卡列尼娜这个角色,托尔斯泰将她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卡列尼娜的内心矛盾、纠结和痛苦无不反映了她作为一个复杂人物的真实性。
读者通过卡列尼娜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能够深刻体会到她心底的挣扎与痛苦,从而引发自身的思考与感悟。
其次,小说中对于爱情的描写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卡列尼娜和安娜的爱情经历,展示了爱情的种种复杂性和困境。
卡列尼娜在婚姻中遇到了挫折,对感情产生了怀疑和疑虑。
而安娜则是在婚外出轨中感受到了爱情的滋味,但也由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小说通过这两个女主角的经历,呈现了情感的纠葛和爱情的无常。
正是通过对爱情的描写,托尔斯泰向读者揭示了爱情背后的真相,以及人们在追求爱情时的迷茫和挣扎。
同时,小说对于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关注也是一大亮点。
通过对卡列尼娜与文斯基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对列文之死的描写,托尔斯泰通过小说呈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伦理问题。
小说中充斥着各种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挑战与冲突,引发读者们对社会伦理和道德价值的思考与思维。
这些社会伦理问题的存在和展现,也提醒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关注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不断完善社会道德伦理体系。
此外,小说中对于历史和社会背景的描绘也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小说发生的时代正值19世纪末俄国上层社会的动荡时期,俄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范文(三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范文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更好的理解《安娜·卡列尼娜》,所以特意去看了同名电影,然而,从头到尾,她们的爱情都给我带来一种压抑的心情,所以我个人并不看好她们的爱情。
书中的介绍是,小说主要由两条线索构成。
一条是安娜·卡列尼娜和伏伦斯基之间爱情婚姻的感情纠葛,展现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官场的生活;另一条写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现宗法制农村的生活图画。
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很广,在文中难以一一概括,所以我单独谈谈他们的爱情。
书中描述到:安娜是一个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女性,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产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
在影视作品中,我看到的安娜没有遇到伏伦斯基之前,是一个家庭和谐,地位显赫的上流女性,她拥有她的孩子,丈夫卡列宁是一个官场达人,活跃于政界高层。
安娜与伏伦斯基相遇是安娜卡列尼娜去为哥嫂调节关系的时候在车上认识的,当时的伏伦斯基是个有着一副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断的面孔,年轻英俊而风流倜傥的强壮男子,他的容貌和风采,令许多贵族小姐倾心,包括了安娜嫂子的妹妹吉提,不过伏伦斯基只是与她调情,并不想和她结婚。
首遇安娜,伏伦斯基变被她的气质所吸引,所以跟随安娜的脚步,出现在安娜出席的许多舞会大献殷勤,从而逐步俘获了安娜的心。
书中是褒扬安娜的,对她的敢爱敢于追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而我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并不为她们的爱情所动容。
感觉她们的恋爱是不见得光的,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即使不是在那个年代,放置到现代社会,他们也会遭受到世人异样的眼光。
最近国内的汪峰和章子怡之间的感情闹得沸沸扬扬,然而世人们的评价很低,几乎是一种鄙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有些人说,爱情是自由的,人们要忠于自己的真实感受。
可是去追求爱情时候,是否承担了该有的责任。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报告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报告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报告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卡列尼娜与丈夫出轨,最终与村长列文结婚,引起了社会轰动和道德谴责的故事。
在小说中,托尔斯泰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道德准则,通过刻画安娜卡列尼娜和列文两个角色,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和道德堕落,让读者感受到社会的黑暗面。
在阅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深被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个性魅力所吸引。
作为一个贵族妇女,她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对生命的热爱。
尽管她的婚姻并不幸福,但她从未放弃对真爱的追求。
相反,她勇敢地面对社会的压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此外,我也非常欣赏小说中列文这个角色。
作为一个乡村村长,他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广阔的胸怀。
他热爱生命,尊重人民,努力为民众谋福利。
他的出现,让安娜卡列尼娜重新找回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尽管这本小说描绘了一个道德败坏的社会,但我也从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小说中,许多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矛盾和挣扎。
这种复杂性,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本质。
总结起来,《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非常值得阅读的小说。
它不
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还让读者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道德准则。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报告(一)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报告(一)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报告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
全书共计八部分,讲述了安娜和温兹基的不幸爱情并揭示了19世纪俄国贵族生活的丑陋面貌。
主要人物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是一个身世显赫的贵族女子,因对温兹基的爱而背叛了丈夫与他私奔。
但最终,因为精神压迫和对家庭的思念,选择自杀。
亚历山大·卡列宁安娜的丈夫,一个严肃的政客。
他的逻辑思维和精明能干让他成为19世纪俄国上层社会的代表人物。
基伦斯基安娜的表哥,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式的人物。
他的出现与安娜对温兹基的感情之间产生了裂痕。
亚历山大·温兹基一个年轻而才华横溢的军官,深深地爱上了安娜。
在和她私奔后,发现她的情感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满足,导致心灵的扭曲。
主题思想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表现出了一种西方社会观念与俄国社会观念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表现出了社会对人、人对社会、人对自己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阅读体验虽然《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情节较为平淡,但托尔斯泰通过人物形象、细节刻画等手法成功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带给读者强烈的共鸣。
读完这本小说,许多人都会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结语《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让人们在久久不忘的爱情中思考人的人性、社会和命运。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小说,也是一本带有深度的哲学思考。
阅读建议1.需要耐心:因为这是一本较长的小说,铺陈较慢,需要耐心地品味每一段故事,理解每一个人物。
2.注意文学细节:托尔斯泰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但这些细节往往包含着小说的重要内容。
3.关注历史与文化背景: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俄国的贵族社会,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
推荐理由1.《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人类智慧的结晶”。
2.托尔斯泰在小说中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丑陋面貌,读后令人深思。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报告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大学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报告-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一、引言《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描绘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中的庞杂人物关系和社会问题,深刻地探讨了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人性善恶等主题。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下面就我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二、情节与人物刻画整个小说围绕着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展开,通过她和她身边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各种现象。
不论是主角安娜的婚姻与家庭问题,还是列文和吉什卡的爱情纠葛,甚至是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关系,都在小说中有所体现。
安娜卡列尼娜这个角色的刻画可谓十分饱满。
在开始的时候,她是一个幸福的妻子和母亲,但是在与战斗英雄魏伦斯基的一次相遇后,她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剧变。
她对魏伦斯基的爱情产生了强烈的冲动,并最终和他发生了婚外情。
她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惜抛弃了原本幸福的生活和孩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娜卡列尼娜渐渐发现她的选择并没有带给她真正的幸福,甚至引发了更多的痛苦。
列文和吉什卡这两个角色也各自有着复杂的情感经历。
列文是安娜的亲戚,一直暗恋着她,但安娜却只将他作为朋友。
吉什卡则是一个富有的军官,曾深爱着安娜,但最终失去了她。
这两个角色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的反应,使整个小说增添了许多戏剧性和紧张感。
三、主题与思考《安娜卡列尼娜》深入探讨了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人性善恶等一系列的主题。
首先,小说中描绘的人物关系和婚姻问题引发了许多关于伦理道德的思考。
安娜卡列尼娜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抛弃了原本的婚姻和家庭,这引发了许多争议和道德疑问。
作品中还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追求身心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道德的责任和良心的谴责。
其次,小说中对宗教信仰的思考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安娜卡列尼娜在经历了与魏伦斯基的婚外情后,陷入了内心的痛苦和迷茫。
她试图通过信仰宗教来找到心灵的平静,但在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下,她的信仰逐渐瓦解,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主人公安娜的悲剧故事,展现了十九世纪俄国贵族社会的生活风貌。
读完这本书后,我被深深震撼。
书中对安娜的描绘让我印象深刻。
她的优雅、独立和勇敢,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都让我感到敬佩。
同时,我也看到了她的悲剧命运,以及社会对她的不公和偏见。
我对托尔斯泰的社会批判精神深感敬佩。
他通过安娜的故事,对社会的虚伪和冷漠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他的笔触犀利,语言辛辣,让人深思。
我对安娜的命运深感同情。
她的才华和美丽,最终却因为社会的偏见和限制而失败。
这让我认识到,社会的不公是如此真实和残酷,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改变。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深刻揭示社会问题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虚伪和冷漠,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我相信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对社会和人生有更深的理解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历史与文化俄国航母发展简述
俄国航母发展简述
摘要
自二战以来,历史上“大舰巨炮”的时代已然过去,战列舰霸主的地位由航空母舰编队取代。
经历了百年发展的航空母舰有着“海上活动机场”之称,以其强大的远洋进攻力量、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成为显示国力、炫耀武力、扼制危机和可能的冲突的最好兵器。
我们熟知的航空母舰有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还有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当然,我们自己如今也有了辽宁舰,邻国日本也建造了准航母“出云”。
前苏联作为可与美国匹敌的世界霸主,自然也拥有“莫斯科”级、“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级等航空母舰。
如今的俄罗斯也在筹划新建自己的核动力航空母舰。
然而,苏联与俄罗斯的航母发展史与我们所熟知的英美不同,其航母特性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本文我们将探讨同时代的美苏航母发展历程的不同之处,进而分析苏联发展航母对本国命运的影响。
一、俄国航母出现前的世界航母发展
航空母舰起源于1918年4月,英国海军改装了一艘巡洋舰使其
1 / 4
能够承载轻型飞机起落任务。
而后的1917年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第一次设置了集中式的岛型上层建筑,全通式甲板,初步具备了现代航母的特性。
美国海军于1922年将一艘货船改装成“兰利”号航空母舰,日本也于1922年建成下水了“凤翔”号航空母舰。
1930年英国下水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第一次集成了全封闭式机库、一体化岛型上层建筑、强力飞行甲板、‘液压弹射器,被誉为“现代航母的原型”。
此时的俄国正在经历国内革命与共产主义建设,海军力量薄弱,海军航空兵几乎没有,航母发展计划尚未成型。
二、苏联航母计划的起源
1917年11月7日,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见证了世界历史的巨大转折。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经历了艰苦的建设发展工作,到1925年,工农红军与红海舰队逐步建成了正规化的无产阶级军队。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将海军航空兵建设列入舰队整备计划【1】,1941年海军已拥有1500余架飞机。
同时,苏联开始酝酿将战列舰改装为航空母舰。
当时,海军一度提出一项“战列舰与航空母舰的混
2 / 4
合”,其排水量高达72,000吨,长306.3米,打在30架舰载机【2】,然而最终未能建造。
在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1938-1942)中,已有关于两艘新型航母研制工作的计划【3】。
1941年,由于德国的入侵,苏联被迫放弃了海军发展计划。
1945年,苏联搅和了德国航母“齐柏林伯爵”号,在拖曳回国途中沉没。
斯大林曾经制定1946-1967年发展1500艘舰艇的计划,其中包含四艘航空母舰【4】。
到二战结束后,苏联海军航空兵部队有了长足的发展,仅太平洋舰队就拥有1500余架飞机。
为此斯大林制定了庞大的“大舰队”计划,开始想远洋海军进发。
此时苏海军部长名为库兹涅佐夫,他建议将航母作为海军建设的优先任务,但斯大林更看重重型巡洋舰,故而未能被采纳【5】。
三、第一代“航空母舰”“莫斯科”级
尽管斯大林同志与赫鲁晓夫同志对航空母舰不够重视,但为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其海军不得不抛弃近海防御,转为远洋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能没有能够携带固定翼飞机与直升机的航空母舰。
1964年,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最高领导人。
在此期间苏联军事力量大大增强,特别是航空母舰的建设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3 / 4
美国在19世纪50年代发展了“乔治·华盛顿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携带的16个“北极星”弹道导弹发射装置能在黑海水域从水下直接发射核弹威胁苏联本土。
故而本级航母主要承担了海上反潜的任务。
这样,苏联海军于1958年12月决定建造代号为1123型的“反潜航空巡洋舰”,即后来于1967年交付使用的莫斯科级“重型载机巡洋舰”。
其基本是直升机母舰,与当下日本复活的“出云”舰类似,主要任务是反潜。
1962年12月于乌克兰境内尼古拉耶夫造船厂0号船坞安放定位装置,1967年交付使用,1996年出售给印度海军,1997年拆除。
其姊妹舰列宁格勒号于1965年开始建造,1968年服役,1991年退役。
莫斯科及与意大利的“维多利奥·维南多”级、法国“圣女贞德”级直升机航母类似,采用混合式舰型:前部为巡洋舰布置,后部为直升机飞行甲板。
莫斯科舰全长189米,宽34.1米,吃水深度7.6米,标准排水量14600吨,满载排水量19200吨,2台蒸汽轮机,航速29-31节,续航6000海里(18节)。
武器装备:2套РБУ-6000型“Смерч-2.龙卷风”12管反潜深弹发射系统,备144枚РГБ-60型火箭深弹;
1座“Вихрь.旋风”双联反潜导弹发射架,备82-Р型反潜导弹8枚;
4 / 4
2座В-611型“Шторм.风暴”双臂防空导弹发射架,备弹48枚;
2门ЗИФ-72/AК-725型双联57мм高/平两用炮;
载机14架:12架卡-25反潜直升机、
1架卡—25目标指示型直升机、
1架卡—25救生型直升机。
【6】
同时,美国已于50年代建成了4艘”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可以搭载20架F-14,36架F/A-18,4架EA-6B,4架E-2C,6架S-3A/B,8架SH-3G/H 或SH-60F。
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主流意义上航空母舰的基本特性:斜角甲板,弹射起飞等。
其搭载的舰载机均为三代喷气式战机。
另于1961年建成”小鹰“级航空母舰首舰,与航速、续航能力、自持能力方面均远远领先于莫斯科”巡洋舰“,满载排水量也达到了81780吨,增加了电子作战系统,加强了舰载防空武器
参考文献
【1】1930年苏联《工农红军海军战斗条令》
【2】张召忠《百年航母》
5 / 4
【3】《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华东人民社,1954(1):8-10,超星电子图书
【4】张召忠《百年航母》
【5】米兰·L·豪勒,张宏飞.美国历罗学家探索惊心动魄的军备扩张大时代斯大林的大舰队——20世纪上半叶苏联建立强大海
军的计划[J].国际展望,2004(12):56-67.
【6】/LINK?URL=F D-P E K WA YX YWG5CR WH_ VGN-1SQ79S2WAX47NS BBQ VS ID Z R PE_4M0FXBJ VN T S E GQ D
C FM2U BI Y
D JP8TC BCH5YB HN5K5IZ V M2K SBIY2XQP AT5H7Q
U4ZH8K0RT I NE9UESCDX UG W IY A F LR G0AC H2OAEA-_Q_E V6_K
NQRZ FQ I MMVVS ZUQ
6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