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界定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全文)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全文)模板1:正文: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1. 引言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承载性能好、抗震性能高等优点。
本文将主要介绍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包括设计原则、构件选择、施工要求等方面内容。
2. 设计原则2.1 剪力墙位置的确定根据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结构布置,在结构框架中确定剪力墙的位置,一般选择靠近建筑中心、布置均匀的位置。
2.2 剪力墙的尺寸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剪力墙所承受的荷载,确定剪力墙的高度、厚度等尺寸。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的高宽比应控制在1:2至1:4之间。
3. 构件选择3.1 剪力墙的板材选择剪力墙的板材选择应考虑其抗弯强度、抗拉强度、刚度等性能指标,一般选择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3.2 剪力墙的加劲构件选择剪力墙的加劲构件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加劲墙、剪力墙钢筋或混凝土墙等。
4. 施工要求4.1 剪力墙的施工工艺剪力墙的施工应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筋加工、墙面平整度等方面。
4.2 剪力墙与其他结构的连接剪力墙与其他结构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附件:本文附带了剪力墙的设计示意图和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剪力墙:指由墙体构成的承载结构形式,其主要作用是承担水平荷载,提供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模板2:正文:短肢剪力墙判定1. 引言短肢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剪力墙形式,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使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短肢剪力墙的判定方法,包括基本原理、计算公式、构件验算等方面内容。
2. 基本原理2.1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短肢剪力墙是指高宽比较小的剪力墙,其刚度较高,能够有效抵抗地震力。
2.2 短肢剪力墙的判定原则根据国家标准和规范,短肢剪力墙的判定原则主要包括最大剪力设计原则、最大位移设计原则和剪力墙索力设计原则。
3. 计算公式3.1 最大剪力设计公式短肢剪力墙的最大剪力设计公式可采用经验公式或强度设计法进行计算,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强度设计法进行计算。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

剪力墙结构的规范理解及短肢剪力墙判定摘要:剪力墙又称为抗风墙和结构墙,房屋或者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者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防治结构剪切破坏。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程经验,对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规范;短肢剪力墙判定前言高层建筑结构同时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还要抵抗地震作用,在低层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很小,通常可以忽略;而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力的作用将成为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控制因素。
随着建筑高度增加,位移增加最快,弯矩次之。
因此高层建筑设计不仅要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而且需要较大的抗侧刚度,以保证水平荷载产生的侧向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的特征为弯曲型。
剪力墙结构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能力都较大。
其特点是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并且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与凸出,便于房间内部布置。
一、对于规范的理解(1)《高规》7.1.2条和7.13条是针对短肢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剪力端和一般剪力墙提出的具体要求,对于一般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剪力墙不执行本条规定:①从构件的概念解读规范,《高规》7. 1.2条注: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即水平截面的长度)与厚度(即水平截面的宽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二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
②从结构的概念解读规范,《高规》7.1.2条称: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形成舰肢剪力墙与简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些、构,称为较多短肚的剪力墙结构,俗称短肢剪力墙结构。
(2)高层建筑设计中,我们应合理进行抗侧力构件布局,剪力墙布置不宜过少,墙肢不宜过短,不应设计仅有短肢剪力墙的高层建筑,应采用短肢剪力墙与筒体(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结构体系。
(3)采用较多短肢的剪力墙结构体系时,其最大适用高度要适当降低,Ⅶ度和Ⅷ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100m和80m.根据抗震设计规范的精神,Ⅳ类场地上的结构,最大适用高度还应适当降低。
短肢剪力墙与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与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与短肢剪力墙结构1 短肢剪力墙 2 短肢剪力墙结构对于较多的理解,规范组给出的解释是: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 40%的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
各地方标准对短肢剪力墙结构也有不同的定义,设计人员也可以参照地方标准进行划分。
如北京市颁布的《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3】规定:高层中,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竖向荷载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之比超过50%时;多层中,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竖向荷载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之比超过60%时,界定为短肢剪力墙结构。
3.1 规程7.1.2的第1条是针对结构体系,即针对短肢剪力墙结构。
这一条的规定是比较严的,即,如果计算表明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超过了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结构方案需要调整,直到满足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这一条可以这么理解:短肢剪力墙结构中,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等于(40%~50%)的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
第 1 页共 1 页。
短肢墙结构的判定

16 设计交流Building StructureWe learn we go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判定方法刘喜平/佛山市高明区建设施工图审查站如何正确判定一个结构体系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体系(以下简称短肢剪力墙结构),是设计者所关心的问题,笔者就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对规范的理解提出个人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1 短肢剪力墙的判定(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简称《高规》)认为: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2)在短肢剪力墙的判定上,SATWE 的以前版本是单向认定的,这样有长肢翼缘的T 形、L 形剪力墙的短肢部分还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新版的判定消除了上述不合理现象,短肢墙的判定原则改为双向认定,即只有小于等于两肢相连且都满足短肢要求的剪力墙,程序才判定为短肢剪力墙。
这样在统计短肢墙所占的弯矩、剪力比例及短肢墙设计时,也更符合规范的原意。
(3)《广东补充规定》(DBJ/T15—46—2005)第3.2.3条认为: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小于8时为短肢剪力墙。
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 ,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时仍属一般剪力墙。
(4)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 /15,不小于300,且长度大于2000,可不按短肢剪力墙[5]。
(5)《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以下简称《北京细则》)中5.5.5条规定: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虽为5~8,但墙肢二侧均与较强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高度之比≤2.5)相连时或有翼墙相连的短肢墙(翼墙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度的3倍),可不作为短肢墙。
(6)结合上面这些规定,笔者对于短肢剪力墙判定的一点心得:1)对于一字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属于短肢剪力墙,但是如果两端都有强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5,模型采用开洞输入),形成连肢墙,则可以不看作独立的短肢剪力墙;2)对于两肢剪力墙(L 形、T 形),只要有一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就可以认为是普通剪力墙;3)对于三肢及以上剪力墙(翼墙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度的3倍),不管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是否大于8,均认为是普通剪力墙;4)对于高层底部剪力墙加厚的情况,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 /15,不小于300,且长度大于2000,可不按短肢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结构

浅谈短肢剪力墙结构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
于是在原有剪力墙的基础上,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高层住宅结构型式,即“短肢剪力墙结构”型式。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一、短肢剪力墙的定义:(1)《高规》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二、短肢剪力墙的界定方法:《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规定了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且应符合一系列规定。
第7.1.3条规定了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必要条件:抗震设计时,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下限:当短肢墙较少时,如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15%~40%,则可以按普通剪力墙结构设计。
下限规范没有规定,用户可以灵活掌握。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 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即使布置筒体,也不能采用。
其最大适用高度比高规表4.2.2-1中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
如果在剪力墙结构中,只有个别小墙肢,不应看成短肢剪力墙结构而应作为一般剪力墙结构处理。
短肢剪力墙的判断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异形柱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
于是在原有剪力墙的基础上,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高层住宅结构型式,即“短肢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框架结构”型式。
1 短肢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这种结构型式的特点是:①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②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③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④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⑤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计算,因其是剪力墙大开口而成,所以基本上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分析相同,可采用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方法或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前者如建研院的TBSA、TAT,广东省建筑设计院的广厦CAD的SS模块,后者如建研院的TBSSAP、SATWE,清华大学的TUS,广东省建院的SSW等。
其中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精度较高。
虽然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程序使用较早、应用较广,但对墙肢较长的短肢剪力墙,应该用空间杆-墙组元程序进行校核。
在进行以上分析后,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进行截面与构造设计,相对于异形柱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理论与实践较为成熟,但这种结构在结构设计中仍然有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短肢剪力墙构件的界定

短肢剪力墙构件的界定在建筑结构领域,短肢剪力墙构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对于建筑设计师、工程师以及相关从业者来说,准确界定短肢剪力墙构件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剪力墙。
剪力墙,顾名思义,是用于抵抗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地震作用等)的墙体结构。
它能够有效地将水平力传递到基础,从而保证建筑物在水平力作用下的稳定性。
那么,短肢剪力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 5 8 的剪力墙。
与普通剪力墙相比,短肢剪力墙的墙肢较短。
这种特殊的尺寸比例使得短肢剪力墙在结构性能和受力特点上与普通剪力墙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程中,界定短肢剪力墙构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墙肢的长度和厚度是两个关键的参数。
一般来说,如果墙肢的长度较短,而厚度相对较薄,且其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在 5 8 的范围内,就可以被认定为短肢剪力墙。
然而,仅仅依靠墙肢的长度和厚度还不够全面。
还需要综合考虑墙肢的受力情况。
短肢剪力墙在承受水平荷载时,其受力特点较为复杂。
由于墙肢较短,可能会出现局部弯曲变形较大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建筑的整体布局和结构体系也会影响短肢剪力墙的界定。
在一些复杂的结构中,可能存在多个墙肢相互作用的情况。
这时候,需要通过详细的结构分析来确定哪些墙肢属于短肢剪力墙。
为了更准确地界定短肢剪力墙构件,通常会采用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分析。
这些软件可以模拟建筑物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从而帮助工程师判断墙肢的类型。
在设计过程中,短肢剪力墙的布置也有一定的要求。
为了保证结构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短肢剪力墙应尽量均匀分布,避免集中在某一区域。
同时,短肢剪力墙与其他构件(如框架柱、梁等)的连接也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力的有效传递。
从施工角度来看,短肢剪力墙的施工工艺也有其特点。
由于墙肢较短,在模板安装、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等环节都需要特别注意施工质量,以确保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达到设计要求。
关于短肢剪力墙的定义解释

关于"短肢剪力墙"的定义解释
依据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定额解释》(鲁标定解[2009]27号),符合短肢剪力墙的条件的构件混凝土套定额子目 4-2-35轻型框剪墙,模板套定额子目10-4-150~155轻体框架柱(壁式柱)。
关于"短肢剪力墙"的定义解释如下:
根据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款,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H)与厚度(B)之比为5~8的剪力墙。
附墙轻型框架结构中,各构件的区别是
截面尺寸:
柱:H/B < 5(单肢);
异形柱:H/B < 5(一般柱肢数≥两肢);
短肢剪力墙:5 ≤ H/B ≤8;
剪力墙:H/B >8。
T形、L形、]形、+形等计算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以最长的肢为准。
墙肢截面高度(H)指墙肢截面长边(或称墙肢长度),墙肢厚度(B)指墙肢截面短边。
附件:墙肢截面高度(H)与厚度(B)示意图
青岛市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
二○一○年二月五日附件:墙肢截面高度(H)与厚度(B)示意图
墙肢截面高度(H)与厚度(B)示意图。
短肢剪力墙的判别方法

16 设计交流Building StructureWe learn we go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判定方法刘喜平/佛山市高明区建设施工图审查站如何正确判定一个结构体系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体系(以下简称短肢剪力墙结构),是设计者所关心的问题,笔者就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对规范的理解提出个人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1 短肢剪力墙的判定(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简称《高规》)认为: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2)在短肢剪力墙的判定上,SATWE 的以前版本是单向认定的,这样有长肢翼缘的T 形、L 形剪力墙的短肢部分还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新版的判定消除了上述不合理现象,短肢墙的判定原则改为双向认定,即只有小于等于两肢相连且都满足短肢要求的剪力墙,程序才判定为短肢剪力墙。
这样在统计短肢墙所占的弯矩、剪力比例及短肢墙设计时,也更符合规范的原意。
(3)《广东补充规定》(DBJ/T15—46—2005)第3.2.3条认为: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小于8时为短肢剪力墙。
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 ,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时仍属一般剪力墙。
(4)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 /15,不小于300,且长度大于2000,可不按短肢剪力墙[5]。
(5)《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以下简称《北京细则》)中5.5.5条规定: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虽为5~8,但墙肢二侧均与较强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高度之比≤2.5)相连时或有翼墙相连的短肢墙(翼墙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度的3倍),可不作为短肢墙。
(6)结合上面这些规定,笔者对于短肢剪力墙判定的一点心得:1)对于一字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属于短肢剪力墙,但是如果两端都有强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5,模型采用开洞输入),形成连肢墙,则可以不看作独立的短肢剪力墙;2)对于两肢剪力墙(L 形、T 形),只要有一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就可以认为是普通剪力墙;3)对于三肢及以上剪力墙(翼墙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度的3倍),不管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是否大于8,均认为是普通剪力墙;4)对于高层底部剪力墙加厚的情况,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 /15,不小于300,且长度大于2000,可不按短肢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的判断

,但墙肢两侧均与较强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2.5)或墙肢较短但与翼墙相连时(翼墙长度
应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翼墙厚度的3倍),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处理。(参考《从入门到精通》)
短肢剪力墙的判断
短肢剪力墙可按高规7.1.8条定义来判断,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
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条文说明提到,对于采用刚度较大的连梁与墙肢形成的开洞剪力墙,不宜按单独墙肢判
断其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如果与短肢剪力墙两侧相连的构件刚度很大,使该墙抗震性能提高,就不一定需要采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及抗震设计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及抗震设计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介于剪力墙与异形柱之间的新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应用在小高层的住宅上,对于小高层建筑结构中采用,既可以保证结构的刚度、位移,又可以使室内空间方正合理。
所以短肢剪力墙结构得以普遍应用。
2短肢剪力墙的受力、变形特征类似于框剪结构。
比框架结构的刚度分配、内力分配更合理,结构的变形协调导致的竖向位移差别也比框剪结构小,传给基础荷载更均匀、合理。
3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定义
(1)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4~8的剪力墙。
(2)当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且不大于8的墙肢两端均与较强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高度之比Ln/hb2.5,且连梁高度hb400mm)相连时,可以不作为短肢剪力墙,应属于延性和抗震性能较好的联肢墙范畴。
(3)对于L、T、十字形剪力墙,两个方向的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最大值满足4<墙肢长/墙厚8时,才为短肢剪力墙。
(4)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墙承担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30%。
4《高规》7.1.8条: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B级高度及9度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布置短肢剪力墙,不应。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应用和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应用和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短肢剪力墙(Short shear wall)是一种在建筑结构中应用的主要抗震构件,其结构特点为在二维平面中,由混凝土薄壁板和一些配置在混凝土壁板两侧的纵肋钢筋构成。
在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将地震力通过混凝土壁板和钢筋传递到结构中其它构件,达到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目的。
短肢剪力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楼层较高、地震烈度较大的建筑结构。
其结构形式简单、使用效果显著,已成为现代抗震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次开题报告将对短肢剪力墙进行试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对象的选定:采用现今流行的短肢剪力墙结构,并对标准结构进行一些调整,例如改变墙板厚度、钢筋配筋方式等等。
2.试验方法:采用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两种方法,通过对短肢剪力墙在不同荷载条件下产生的变形、破坏形态、结构刚度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
3.试验结果分析:将试验获得的数据经过处理、整理,得出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表现及其受荷行为等各种参数的具体数值,进一步揭示该结构的优异处和存在的问题,为抗震设计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通过对短肢剪力墙进行试验研究,旨在加深对短肢剪力墙力学特性的理解,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更加科学地运用短肢剪力墙这一重要构件,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短肢剪力墙确定原则

规范:《高规》7.1.2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成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使用高度要较表4.2.2-1降低,7,8度抗震设计时粉笔不应大于100m和60m。
2.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3.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要比表4.8.2规定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4.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1,2,3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0.7;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
5.抗震设计时,除底部加强部位按高规7.2.10条调整剪力设计之外,其它各层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1,2级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和1.2。
6.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它部位不宜小于1.0%。
7.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宜小于200mm。
8.7,8度设计时,短肢剪力墙宜设计翼缘。
一字形短肢剪力墙不宜布置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
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高度和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实现:设定“短肢剪力墙结构”关联操作:“剪力墙轴压比”“剪力墙及截面剪力设计值条整”“框架总剪力调整”结果说明:1.短肢剪力墙部分承担地震倾覆力矩占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比例可在相关文件中查看********************************************************************* *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 ****柱倾覆弯矩墙倾覆弯矩柱倾覆弯矩百分比4层 X向地震: 374.2 0.0 100.00% 4层 Y向地震: 399.2 0.0 100.00% 3层 X向地震: 6585.7 0.0 100.00% 3层 Y向地震: 6700.5 0.0 100.00% 2层 X向地震: 15292.1 0.0 100.00% 2层 Y向地震: 15298.3 0.0 100.00% 1层 X向地震: 19026.8 0.0 100.00% 1层 Y向地震: 19222.5 0.0 100.00%****************************************************************** ****2.短肢剪力墙抗震等级的提高,可在相应配筋文件中查看。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

短肢剪力墙一、短肢剪力墙的定义(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二、短肢剪力墙的界定方法规程相关规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规定了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且应符合一系列规定。
第7.1.3条规定了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必要条件:抗震设计时,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下限:当短肢墙较少时,如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15%~40%,则可以按普通剪力墙结构设计。
下限规范没有规定,用户可以灵活掌握。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即使置筒体,也不能采用。
其最大适用高度比高规表4.2.2-1中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
如果在剪力墙结构中,只有个别小墙肢,不应看成短肢剪力墙结构而应作为一般剪力墙结构处理。
短肢剪力墙结构,其首先应是全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应有足够的长肢剪力墙。
如果把短肢墙看成异形柱,则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以认为呈框剪结构的变形特征。
当结构形式符合短肢剪力墙结构形式后,才能在软件“总信息”参数的结构体系中,定义结构为“短肢剪力墙结构”。
当采用壳元模型时,应加细单元的划分。
(宜把默认的2改为1)短肢剪力墙结构有时用薄壁杆元(TAT)可能更合适。
因短肢墙的模型更符合薄壁杆元模型,采用壳元则有单元划分不细的问题。
短肢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指的是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且各肢横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8的剪力墙。
抗震设计时,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短肢剪力墙的受力、变形特征,类似于框剪结构。
但比框架结构的刚度分配、内力分配更合理,结构的变形协调导致的竖向位移差别,也比框剪结构小,则传基础荷载更均匀、合理。
定义: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称《高规》)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横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规则(一)2024

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规则(一)引言概述:短肢剪力墙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抗震作用。
为了确保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质量,需要明确其判别规则。
本文将探讨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规则,包括五个大点:墙体布置、剪力墙的刚度和强度、钢筋配筋、连接件的选择和施工质量。
通过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正文内容:一、墙体布置1. 建筑平面的考虑:短肢剪力墙应按照建筑平面布置,结构布置应尽量避免出现短墙、孤墙或集中布置的情况。
2. 墙体形状:合理选择墙体形状,常见的有矩形、T形、L形等。
形状的选择应根据结构的功能、地震力的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
二、剪力墙的刚度和强度1. 剪力墙的刚度:剪力墙的刚度是保证结构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应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确定墙体的刚度。
2. 剪力墙的强度:墙体的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抗剪强度,需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地震力确定墙体的强度。
三、钢筋配筋1. 钢筋的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剪力墙的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钢筋材料,并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选取。
2. 钢筋的布置:合理布置钢筋可以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需考虑受力情况和施工的可行性。
四、连接件的选择1. 连接件的类型:根据结构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连接件,如梁柱连接件、剪力墙与地基的连接件等。
2. 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要满足设计要求,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施工质量1. 砌筑质量:保证短肢剪力墙的砌筑质量,墙体应平整、垂直,砌筑缝隙应符合规范要求。
2. 钢筋工程质量:钢筋的粘结质量和布置要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注意钢筋的保护和防腐。
总结:通过研究短肢剪力墙的判别规则,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墙体布置应根据建筑平面和结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其次,剪力墙的刚度和强度是保证结构稳定的关键。
钢筋的选取和布置是保证墙体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
连接件的选择和质量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短肢剪力墙构件的界定

短肢剪力墙构件的界定短肢剪力墙构件的界定短肢剪力墙构件的判定标准是?JGJ3-2010《高规》: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
注意:高规的规定应该只适用于单肢墙,对于L形、T形和多肢剪力墙没有详细规定。
《北京细则》: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但墙肢两侧有强连梁相连(跨高比不大于2.5),或者有翼墙相连的短肢墙,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
注意:对于多肢剪力墙有了较明确的规定。
福建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短肢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按以下规定进行分类:⑴对于一字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属于短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属于一般剪力墙。
⑵对于L型、T型、I型剪力墙,一个方向墙肢的长度大于墙厚的3倍,另外方向的墙肢长度大于墙厚的5倍,属于一般剪力墙,否则为短肢剪力墙。
注意:这是参照北京细则制定的,不过对于L形、T形要求过低,以至于与异形柱都不能很好的分辨。
综上这些规定,对于短肢剪力墙构件的判定作如下小结,供参考:[1]对于一字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属于短肢剪力墙,但是如果两端都有强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5,模型采用开洞输入),则可以不看作独立的短肢剪力墙。
[2]对于两肢剪力墙(L形、T形、+形),只要有一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就可以认为是普通剪力墙。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两肢长度与厚度之比都在5~8,但其中一肢有强连梁连接(另外一肢作为这一肢的翼墙,如工字形剪力墙在腹板上开一个门洞。
),也不作为短肢剪力墙处理。
[3]对于三肢剪力墙(I形,C形,Z形),只要有一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就可以认为是普通剪力墙。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中间腹板这一肢满足高厚比5~8,另两肢满足翼墙的要求,也不作为短肢剪力墙处理。
当然还可以考虑一种保守的判断方法,就是只要同一方向的总肢长与厚度之比大于8,就可以认为是普通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

短肢剪力墙的定义(1)《高规》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5?1 “当构件截面的长边(长度)大于其短边(厚度)的4倍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
”即高厚比为4~5时,也按短肢剪力墙设计;(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编辑本段短肢剪力墙的界定方法规程相关规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规定了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短肢剪力墙高层住宅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且应符合一系列规定。
第7.1.3条规定了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必要条件:抗震设计时,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下限:当短肢墙较少时,如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15%~40%,则可以按普通剪力墙结构设计。
下限规范没有规定,用户可以灵活掌握。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即使置筒体,也不能采用。
其最大适用高度比高规表4.2.2-1中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
小高层框剪结构如果在剪力墙结构中,只有个别小墙肢,不应看成短肢剪力墙结构而应作为一般剪力墙结构处理。
短肢剪力墙结构,其首先应是全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应有足够的长肢剪力墙。
如果把短肢墙看成异形柱,则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以认为呈框剪结构的变形特征。
当结构形式符合短肢剪力墙结构形式后,才能在软件“总信息”参数的结构体系中,定义结构为“短肢剪力墙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界定、一般剪力墙结构中短肢墙设计统一措施
(征求意见稿)
一、短肢剪力墙结构界定:
一般情况下,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40%~50%。
界定中的“底部”取底部加强区。
该结构的布置应避免将短肢墙集中布置在一处,结构两个方向的抗侧力刚度宜接近。
二、一般剪力墙结构中短肢墙的设计要求:
短肢墙仅作为一般剪力墙结构的短肢墙构件,其设计执行《高规》第7.1.2条第3、4、7、8款规定,当墙肢截面高度与截面厚度(hw/bw)之比小于5时,按7.2.5条执行。
在执行以上两条统一措施时,若有问题及时与技术部联系。
技术质量部
二OO八年三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