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教案
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教案一、课程概述和目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科技的代表之一,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支持各类决策、规划和管理。
本课程旨在介绍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为以后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打好基础。
二、课程安排第一章:遥感概论1.1 遥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2 遥感技术的分类和特点1.3 遥感数据的常见来源和类型1.4 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分类2.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3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和元数据2.4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第三章:遥感图像处理3.1 遥感图像去噪和增强3.2 遥感图像分割和分类3.3 遥感图像特征提取和识别3.4 遥感图像的可视化和表达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4.1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获取方式4.2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分类和结构4.3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处理4.4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在应用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第五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5.1 遥感在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5.2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5.3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和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5.4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原理,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和工具,具备分析和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能力。
四、考核方法本课程的考核主要分为课堂成绩和实验报告两部分。
课堂成绩包括平时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实验报告主要是对实践操作的总结和分析。
考核的目的是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参考文献1. 刘苏、赵志刚、张坚强. 遥感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 汪华.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3. 王志强、杨玉惠.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4. 肖文田、唐健林、尤勇. 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M]. 科学出版社, 2015.5. 李卫民、孙衍玉. 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301009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英文名称: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54学分:3适用对象:地理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先修课程:地图学;遥感;计算机语言;数据库管理;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是高校地理专业的必修课,它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GIS已成为现代地学研究的强有力的技术工具,代表着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在社会上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它对地理学的振兴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初步应用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构成、功能及其发展趋势。
2.理解地理空间(图形)数据的特征及其计算机表示方法,空间数据的处理方法。
3.掌握空间数据库的基本理论。
4.掌握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5.掌握常用地学分析模型的建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方法。
6.理解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与设计。
(三)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因此本课程以讲授与上机实践相结方式合授课,尽可能有准备、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教学特点的多媒体教学。
2. 正确处理知识传授和训练的关系,尽量作到精讲多练,以便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上机练习和操作。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同时,让有兴趣的同学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和活动。
(四)实践环节1.实验(上机操作)2.主要内容与要求:包括手扶数字化仪的使用、图形屏幕数字化与编辑、空间数据库组织、建立及数据分析、地理信息输出-辅助制图等。
3.学时分配:12学时(五)教学时数分配表(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地理信息系统,是六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的新技术,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
《遥感地质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面向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介绍遥感基本原理与应用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海洋测绘方向开展遥感信息处理与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地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开展高级地学应用(如: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热红外遥感、定量遥感、植被遥感、海洋遥感、环境遥感、地质遥感等)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重点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图像获取与处理、信息提取与分析方法,具备运用所学遥感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面向陆海统筹以解决全球性问题为导向的地质调查生产工作(如:防灾减灾、环境监测、资源勘探开发等应用)以及地球空间信息与分析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包括四部分(1)遥感物理基础:介绍遥感技术与应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遥感电磁辐射物理基础、地物波谱特性;(2)遥感图像获取与处理:介绍遥感数据(光学遥感、微波遥感等)的获取、传输机理、成像规律、遥感图像几何与辐射处理等;(3)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介绍遥感图像判读方法、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方法等;(4)遥感技术的地学应用:结合理论、方法与实例,介绍遥感在地形测绘、环境与地质灾害监测、地质调查等领域的应用。
3.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磁场理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字地形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摄影测量学基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等。
本课程涉及上述课程的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在完成先修课程基础上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主要概念和应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遥感技术基础理论与方法,熟悉常用遥感卫星数据和数据处理软件,具备使用遥感图像分析方法开展地质调查应用的基本能力,比如:地形测绘、矿产勘查与开发、地质灾害监测与调查等领域,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遥感地学分析》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遥感地学分析课程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使用现代遥感技术,进行相关的地理分析,更好地运用遥感技术手段为相应的专业服务。
遥感地学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服务于社会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遥感信息源和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2)典型地物目标的反射光谱和辐射光谱特征;(3)植被光谱特征及生态参数估算基本原理与方法(4)土壤光谱特征及其土壤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5)水环境光谱特征及其水环境质量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6)地质环境光谱与纹理特征及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7)大气环境地理分析方法及其大气环境质量提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8)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信息提取与全球变化综合分析方法。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遥感地学分析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的难点多,在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对比分析、野外实习与实验遥感相结合的教学等手段,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以教、研、讨为主要课堂组织形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区域宏观分异与遥感影像特征的关系的认识。
(2)目标地物信息的提取模型的理解与掌握。
(3)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操作、课后习题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程,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平时考核占50%包括实验、综合练习、课堂提问和作业;期末考核为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方式,占5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1. 遥感概述2. 地物光谱特征3. 传感器与遥感平台说明和要求:(1) 回顾并熟悉遥感相关基础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空间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GI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第一部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地理数据的类型和获取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第二部分是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收集地理数据,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他们需要掌握地理数据的输入、编辑、查询和输出技巧,以及地理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第三部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学生需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管理和交通规划等。
通过学习实际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地理信息系统实践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第四部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完成一些基本的地理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
他们可以使用真实的地理数据,如卫星影像和地图数据,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第五部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发。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应用开发,如地图制作和空间数据分析。
他们需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如Python和ArcGIS API等。
通过应用开发,学生可以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地理信息系统伦理与法律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最后一部分是地理信息系统伦理与法律。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RS and GIS课程编码:1203301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适用范围:05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分数:2学分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与测量学时数:36考核方式:考查制订日期:2005年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林媚珍执笔者:崔海山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传感器技术、微波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感应用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其应用广度不断拓宽,应用深度不断加强。
同样,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加拿大科学家提出的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发展至今,也与相关学科、相关应用合为一体,使得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外延扩大到图像处理等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逐渐成为新兴的、与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
因此,将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图像处理相结合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开设,对培养既具有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综合理论知识,又能够进行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实用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功能、空间数据的获取、组织与管理、空间分析等内容。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遥感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基本技能和发展动态,初步掌握应用遥感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遥感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对各种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过程、加工、处理应用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自然地理学、地图与测量等课程的后续课程,为资源规划决策支持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倪金生等,《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发展历史、基本原理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等基本原理。
学生将深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是如何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三章: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本章将详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学生将通过案例学习,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如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
本章将介绍主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方法,包括ArcGIS、QGIS等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技巧,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第五章:地理信息系统案例研究
本章将介绍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防控、城市规划、精准农业等方面的成功案例。
学生将通过案例学习,深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拓展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内容,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为日后的实践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奋钻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推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遥感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具有广泛实用性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在遥感技术理论阐述基础之上,讲述该技术在地质、土地、海洋、农林、城市等资源环境调查、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全面系统讲述的其技术体系,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与应用。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遥感的物理基础、认识并能判读航空航天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基本原理,掌握利用现代化技术管理和评价农业及森林旅游资源的基本技能。
总学时70。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将从遥感和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入手,介绍遥感影像的产生、特点、认识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数据库建立、信息处理、信息输出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掌握遥感影像产生的基本原理2、能认识、判读、处理和应用遥感资料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5、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三、面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地图编绘学》、《测量学》、《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B或VC++)、《数据库原理》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要应用到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B或VC++)及数据库原理等相关的知识,是对测量学知识和地图编绘知识的具体应用,因此,学好这些先修课程是学好本课程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概述(4学时)重点和难点:数据、信息、空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的概念及特点1、GIS概述(1学时A)2、RS概述(1学时A)3、GIS与RS的结合(2学时A)第二章:遥感的物理基础(2学时)重点和难点:电磁波谱的概念和各光谱段的特性,大气和环境对RS的影响1、电磁波谱与黑体辐射(1学时B)2、大气和环境对遥感的影响(1学时B)第三章:航空航天遥感及其像片(2学时)重点和难点:航空像片的几何特征、立体观察与量测1、航空摄影(1学时 A)2、航空像片的几何特征3、航空像片的立体观察与量测4、陆地卫星(1学时B)5、陆地卫星图像6、地球观测实验卫星及其它第四章:遥感图片图像的判读(4学时)重点和难点:航空像片目视判读的方法和步骤1、航空像片目视判读的方法和步骤(2学时A)2、卫星图像的判读特点(2学时 B)第五章:空间信息基础(4学时)重点和难点:空间数据的类型和关系1、常规地理空间信息描述法(1学时B)2、地理信息数字化描述方法(1学时C)3、空间数据的类型和关系(1学时 A)4、元数据(1学时B)第六章:空间数据结构(4学时)重点和难点: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压缩编码及相互转换1、栅格数据结构(2学时A)2、矢量数据结构(1学时A)3、两种数据结构的比较和转换(1学时A)第七章:空间数据库(6学时)重点和难点:GIS中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方式1、数据库概述(1学时 B)2、传统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1学时B)3、GIS中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方式(2学时 A)4、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2学时B)第八章: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4学时)重点和难点:空间数据的编辑与处理、空间数据质量及其精度分析1、数据源种类(2学时 B)2、空间数据采集3、空间数据的编辑与处理(2学时 A)4、空间数据质量及其精度分析第九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4学时)重点和难点: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及模型,数字地面模型DTM的原理及应用1、GIS空间分析模型(1学时 B)2、栅格数据分析的基本模式(2学时 A)3、矢量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2学时 A)4、空间数据的其它分析方法(1学时 B)5、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应用第十章:GIS产品输出(2学时)本章了解:GIS输出的类型和方式1、空间信息输出系统(2学时 C)2、GIS输出产品类型3、计算机地图制图与GIS4、电子地图系统第十一章:GIS设计与标准化(2学时)本章了解:GIS设计与开发的步骤、GIS评价、GIS标准化1、GIS设计(2学时 C)2、GIS设计的模式3、GIS设计与开发的步骤4、用户需求分析5、GIS的软、硬件配置设计6、用户界面设计7、GIS评价8、GIS的人员配置9、GIS的标准化第十二章:GIS新技术与数字地球(2学时)本章了解:网络GIS、组件式GIS、数字地球1、网络GIS(2学时 C)2、组件式GIS3、数字地球七、实验名称与类别: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实验1 遥感航空像片要素认识及比例尺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会读取航空像片的各构成要素以及测算其比例尺实验内容:1.了解航空像片各要素构成;2.掌握比例尺测定方法;3.了解航片上的像片航向和旁向重叠度;4.计算航片上投影误差。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00753112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48学分: 3适用对象:先修课程:地图学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测绘学、遥感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它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至今已经跨越了50多个春秋,却始终发展迅猛。
地理信息系统不但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相结合,构成3S集成系统,而且与CAD、多媒体、通信、因特网、办公自动化、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相结合,构成了综合的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作为全国高等学校地理类专业公共核心课程,主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体系及其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地理类专业的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方法。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制作;了解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常用的信息检索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得基本概念:如数据和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等。
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如数据结构、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常用的应用模型等。
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如空间数据的处理、产品的制作与显示。
总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程和软件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达到很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理论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
《地理信息系统专题》教学大纲一、说明《地理信息系统专题》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GIS应用方向的选修课程,适用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木科生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同时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3S 集成的内容、方法与关键技术,初步具备3S集成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
(-)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主要介绍GIS、遥感、GPS的基本原理,GIS和遥感的集成,GIS和GPS的集成、遥感和GPS的集成情况。
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憧、形象化语言和多媒体,密切联系生产、科研、实际,着重讲清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联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利用GIS、遥感和GPS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3.安排一定学时的实习实践课。
使学生在基本理论指导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课程进程的需要,适当的布置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操作、课后习题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四)考核方式考核按平时作业(占50%)和上机考核(占50%)第一章新型对地观测系统1.概念2.发展趋势3.遥感技术和国家安全说明和要求:(1)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的任务和功能、遥感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遥感的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遥感信息的开发应用1.遥感信息概述2.我国遥感应用现状说明和要求:(1)掌握遥感数据的处理与信息提取的方法。
(2)理解遥感信息模型和应用系统的建立方法。
(3)掌握我国遥感应用的现状。
第三章定量遥感1.定量遥感的概念2.定量遥感对环境监测的意义3.遥感面临的问题和加强遥感基础研究的必要性4.地球系统科学中的遥感机理研究5.国内外定量遥感基础研究状况和我们的学术思想说明和要求:(1)掌握定量遥感的含义及研究意义。
(2)了解定量遥感对环境监测的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地理信息系统(英文):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课程编号:19371087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测绘学、遥感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边缘学科。
它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至今已跨越了50多个春秋,现已广泛用于资源、环境、交通、城市、农业、林业、海洋、军事等领域。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基本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数据的处理方法与空间分析以及在林业和相关专业中的基本应用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功能、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掌握GIS 的基本概念、GIS的基本功能、GIS的数据结构、GIS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GIS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GIS产品等知识点;掌握如何利用GIS去解决实际的相关专业问题。
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对GIS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利用GIS解决相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导论(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内容构成?地理信息系统能做什么?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难点是区别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关系、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区别。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学时)一、数据与信息二、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第二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1学时)一、系统硬件二、系统软件三、空间数据四、应用人员五、应用模型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1学时)一、基本功能二、应用功能第四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1学时)一、发展概况二、基础理论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6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空间数据,掌握空间数据的来源、空间数据的分类、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
《基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基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实习》教学大纲Integration Practice of Basic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yInformation System一、实践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深化对基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认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遥感数据采集、整理、地理信息系统产品制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完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团队合作意识。
使学生对遥感应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增强专业信心和决心。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GPS使用方法;(二)理解:遥感数据的选择与研究区域背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流程;熟悉遥感数字图象基本处理方法;遥感数字图象处理野外调查内容;(三)掌握:遥感地图的制作过程。
— 1 —四、实习项目设置情况实习项目一遥感影像准备2学时(一)实习目的要求学会从网络获取遥感影像。
(二)实习材料与设备计算机,网络,谷歌地图Google Earth、SPOT5影像,ERDAS8.7,ARCGIS10.0 (三)实习内容1.浏览网络地图2.获取校园范围内遥感影像3.分析遥感影像特征4.校园边界内影像裁剪等。
(四)实习安排实习项目二手持GPS使用练习3学时(一)实习目的要求学习GPS的界面组成、地表物体的位置测量(二)实习材料与设备GPS仪器、电池、记录本、铅笔。
(三)实习内容1.GPS功能认识— 2 —2.测量校园内的典型地物位置3.记录坐标(四)实习安排实习项目三遥感影像的校正3学时(一)实习目的要求掌握利用GPS测量坐标进行遥感影像校正的方法。
(二)实习材料与设备计算机,谷歌地图Google Earth、SPOT5影像,ERDAS8.7,ARCGIS10.0,GPS 测量点的坐标数据(三)实习内容1.GPS坐标的导入、导出2.遥感影像的校正(四)实习安排实习项目四校园影像图制作8学时(一)实习目的要求掌握GIS和RS软件从遥感影像中提取校园典型地物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OU-B-11-213《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遥感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具有广泛实用性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在遥感技术理论阐述基础之上,讲述该技术在地质、土地、海洋、农林、城市等资源环境调查、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全面系统讲述的其技术体系,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与应用。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遥感的物理基础、认识并能判读航空航天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基本原理,掌握利用现代化技术管理和评价农业及森
林旅游资源的基本技能。
总学时70。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从遥感和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入手,介绍遥感影像的产生、特点、认识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数据库建立、信息处理、信息输出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掌握遥感影像产生的基本原理
2、能认识、判读、处理和应用遥感资料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
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
5、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三、面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
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地图编绘学》、《测量学》、《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B或VC++)、《数据库原理》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要应用到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B或VC++)及数据库原理
等相关的知识,是对测量学知识和地图编绘知识的具体应用,因此,学好这些先修课程是学好本课程
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概述(4学时)
重点和难点:数据、信息、空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的概念及特点
1、GIS概述(1学时A)
2、RS概述(1学时A)
3、GIS与RS的结合(2学时A)
第二章:遥感的物理基础(2学时)
重点和难点:电磁波谱的概念和各光谱段的特性,大气和环境对RS的影响
1、电磁波谱与黑体辐射(1学时B)
2、大气和环境对遥感的影响(1学时B)
第三章:航空航天遥感及其像片(2学时)
重点和难点:航空像片的几何特征、立体观察与量测
1、航空摄影(1学时 A)
2、航空像片的几何特征
3、航空像片的立体观察与量测
4、陆地卫星(1学时B)
5、陆地卫星图像
6、地球观测实验卫星及其它
第四章:遥感图片图像的判读(4学时)
重点和难点:航空像片目视判读的方法和步骤
1、航空像片目视判读的方法和步骤(2学时A)
2、卫星图像的判读特点(2学时 B)
第五章:空间信息基础(4学时)
重点和难点:空间数据的类型和关系
1、常规地理空间信息描述法(1学时B)
2、地理信息数字化描述方法(1学时C)
3、空间数据的类型和关系(1学时 A)
4、元数据(1学时B)
第六章:空间数据结构(4学时)
重点和难点: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压缩编码及相互转换
1、栅格数据结构(2学时A)
2、矢量数据结构(1学时A)
3、两种数据结构的比较和转换(1学时A)
第七章:空间数据库(6学时)
重点和难点:GIS中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方式
1、数据库概述(1学时 B)
2、传统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1学时B)
3、GIS中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方式(2学时 A)
4、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2学时B)
第八章: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4学时)
重点和难点:空间数据的编辑与处理、空间数据质量及其精度分析
1、数据源种类(2学时 B)
2、空间数据采集
3、空间数据的编辑与处理(2学时 A)
4、空间数据质量及其精度分析
第九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4学时)
重点和难点: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及模型,数字地面模型DTM的原理及应用
1、GIS空间分析模型(1学时 B)
2、栅格数据分析的基本模式(2学时 A)
3、矢量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2学时 A)
4、空间数据的其它分析方法(1学时 B)
5、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应用
第十章:GIS产品输出(2学时)
本章了解:GIS输出的类型和方式
1、空间信息输出系统(2学时 C)
2、GIS输出产品类型
3、计算机地图制图与GIS
4、电子地图系统
第十一章:GIS设计与标准化(2学时)
本章了解:GIS设计与开发的步骤、GIS评价、GIS标准化
1、GIS设计(2学时 C)
2、GIS设计的模式
3、GIS设计与开发的步骤
4、用户需求分析
5、GIS的软、硬件配置设计
6、用户界面设计
7、GIS评价
8、GIS的人员配置
9、GIS的标准化
第十二章:GIS新技术与数字地球(2学时)
本章了解:网络GIS、组件式GIS、数字地球
1、网络GIS(2学时 C)
2、组件式GIS
3、数字地球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 遥感航空像片要素认识及比例尺的测定
实验目的:学会读取航空像片的各构成要素以及测算其比例尺
实验内容:
1.了解航空像片各要素构成;
2.掌握比例尺测定方法;
3.了解航片上的像片航向和旁向重叠度;
4.计算航片上投影误差。
实验要求:两人一组独立完成、爱护公共财物;团结协作、认真求真
实验2 航空像片投影误差及地物高差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航空像片投影误差及高差测量的方法
实验内容:
1.投影误差的计算;
2.航空像片立体观察的方法;
3.航空像对不同地物点高差测量的方法
实验要求:两人一组独立完成、爱护公共财物;团结协作、认真求真
实验3 航空像片立体观察及地物描绘
实验目的:掌握使用立体镜进行航空像片立体观察并进行地物描绘实验内容:
1.立体镜的操作方法;
2.航空像片立体观察的方法;
3.航空像对不同地物点成像特征及地物描绘
实验要求:两人一组独立完成、爱护公共财物;团结协作、认真求真
实验4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及制图
实验目的:掌握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并进行影像图制作
实验内容:
1.学习航空像片判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航空像片判读中判读标志的建立方法;
3.影像解译并绘制影像图
实验要求:两人一组独立完成、爱护公共财物;团结协作、认真求真
实验5 Arcview3.3a功能简介及图像配准
实验目的:了解Arcview3.3a的用途及掌握如何配准扫描图片
实验内容:
1.了解Arcview3.3a的各种用途;
2.用Arcview
3.3a进行栅格图像的配准
实验要求:每人独立完成、爱护公共财物;纪律严明、认真求真
实验6 Arcview3.3a空间数据库建设
实验目的:学会用Arcview3.3a建立空间数据库
实验内容:
1.识别各种地理要素,划分不同图层;
2.建立各种地理图层,输入相应属性数据;
3.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匹配
实验要求:每人独立完成、爱护公共财物;纪律严明、认真求真
实验7 Arcview3.3a地图可视化及输出
实验目的:学会用Arcview3.3a制作电子地图及输出
实验内容:
1.用Arcview3.3a制作电子地图;
2.地图屏幕输出及整饰方法;
3.其他电子地图输出的方法
实验要求:每人独立完成、爱护公共财物;纪律严明、认真求真
实验8 Arcview3.3a空间分析
实验目的:学会用Arcview3.3a对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实验内容:
1.缓冲区分析;
2.邻域分析;
3.网络分析;
4.叠加分析等
实验要求:每人独立完成、爱护公共财物;纪律严明、认真求真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1.梅安新等,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胡鹏等.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张永生.遥感图像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00
2.濮静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和方法,科学出版社,1992
3.王宇明.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4.刘光等.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汤国安.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00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形式,考试内容紧密结合所学教材,包括大纲规定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
理论课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60%。
实验课考试方式:
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执笔:吴明发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