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护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分析
双侧小腿外侧明显,神志模糊,面具样脸,构音障 碍,语言低沉含糊,咀嚼无力,吞咽尚可,双侧瞳 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可见 角膜色素环,四肢扭转痉挛,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肌力无法检查、肌张力强制性增高,小便失禁。腹 壁反射存在,戈登征(-)巴彬斯基征(-)。跌倒 风险评分35分 ,压疮风险评分29分,BI评分0分, 入院后予完善相关检查,铜蓝蛋白:0.08G/L (0.15-0.45)生化:尿素氮:6.84mmol/L , 肌 酐:65.7umol/L , 谷草转氨酶:40U/L , 谷丙 转氨酶:18U/L ,
告知病人及其家属饮食忌口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指导食用含铜量低的食物,如白米面、牛奶、 萝卜、土豆、苹果、橘子等;避免含铜量高的食物, 如豌豆、蚕豆、坚果类、贝壳类、螺类,各种动物 肝脏和血以及巧克力、咖啡等;避免使用铜制食具 和炊具。
低铜饮食:含铜多的食物:坚果类巧克力 、蚕豆、玉米、香菇、贝壳类及动物肝及
血。
高氨基酸及高蛋白饮食可促进铜的排泄。
减少铜的摄入
限制和降低饮食中铜含量,选用低铜的饮食。
增加铜的排泄
常选用以下药物:① D-青霉胺:D-青霉胺能促 使铜自组织沉积部位清除,可在肝脏中形成无毒 的复合物,消除游离态铜的毒性。为本病首选药, 但需要终身服药。② 硫酸锌:可结合血中游离 铜,形成低毒性硫醇化合物经尿排出。③ 二流 基丁二酸钠(Na-DMS):可通过竞争机制抑制铜 在肠道的吸收,使粪便排泄增多。
肝肾功能 检查
出现肝损害可表现为血清总蛋白降低, γ-球蛋白增高;肾损害时出现血尿 素氮,肌酐增高及蛋白尿等
影像学检查
头部CT及MRI异常率高达85%,多为大脑 皮质萎缩,双侧豆状核区低密度灶;骨 关节X线平片可见骨质疏松,骨关节炎 或骨软化等。
基本原则:低铜饮食、减少铜的吸收、促进 铜的排出,治疗愈早愈好
表现为倦怠、 无力、食欲不 振、肝区疼痛 、肝肿大或肝 缩小、黄疸、 腹水甚至出现 肝昏迷等。
角膜色素环( K-F环 ),此环位于角 膜和巩膜交接处,在角膜的内表面上 ,绿褐色或暗棕色,宽约1.3cm,通常 用裂隙灯检查才能明确发现。
K-F 环
辅助检查
血清cp及 尿铜检查
血清cp<0.2g/L(正常值 0.26~0.36g/L)。血清铜氧化酶活 性<0.2光密度(正常值0.2~0,532 光密度) 24h尿铜>200μg(正常值 <50μg)
护理查房 肝豆状核变性
主讲人:
概述
肝豆状核变性
定
病因
临Baidu Nhomakorabea
及发
床
义
病机 制
表 现
辅 助 检 查
治 疗 要 点
病 例 分 析
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
是 degeneration,HLD) 一种染色体隐 形遗传的铜代 谢障碍性引起 的肝硬化和脑 变性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威尔逊病;于 1912年由wilson首先系统详述,是一种遗传 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
护理措施
定时观察受压皮肤情况,保持皮 肤清洁,床单位干洁平整无渣屑, 使用气垫床,翻身枕,水垫,勤 翻身等防压疮措施 ,根据医嘱予 加强营养、补液治疗,指导予进 食低酮食物,少量多餐,可试从 口内喂入少量果汁、水,并做好 口腔护理,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 分钟,不平躺。
护理措施
监测血白蛋白指标。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及体温变 化,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尿套 。低酮饮 食,避免铜高食物如坚果类、巧克力、蚕豆、 玉米、香菇、贝类及动物肝及血;高氨基酸及 高蛋白饮食可促进铜的排泄。患者有受伤的危 险注意给病人加床栏防坠床,必要时使用保护 性约带。
护理措施
观察并记录抽搐的发作时间及持续时 间并及时报告医生,使用镇静药后观 察用药效果。病人抽搐发作时,应及 时使用牙垫,防止咬伤,切勿用力按 压病人。 患者关节僵硬,四肢血运差, 注意防止压力性损伤,观察氧管、胃 管及其他皮肤受压情况,松开氧管、 胃管,血氧饱和度夹减压
护理措施
了解所使用镇静药物的适应症、 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 项,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 。评 估语言沟通障碍的程度,选择可 以使用的交流方式,了解患者的 心理状况。
手术治疗
对及严重病例可执行肝移植手术;严 重脾功能亢进病人也可考虑脾切除。
其他治疗
本病应注意保肝治疗,如使用维生素C及B族维 生素、肌苷、葡醛内酯等。 应重视对症治疗, 如有肌强直时可 服用苯海索;肌强直和震颤明 显 时可用左旋多巴或美多巴;精神症 状明显 时给予抗精神病药物。
病例介绍:36床 男 24岁 诊断:肝豆状核变性。 患者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震颤、步态不稳, 动作缓慢,前往广州脑科医院治疗,确诊为肝豆状 核变性,给予青霉胺治疗,患者半年前因自行过量 服用青霉胺后,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经广州脑科医 院治疗后,病情进行性加重,患者家属商议后表示 放弃救治,家属要求来我院治疗,拟“肝豆状核变 性”收入院。入院时院外带入胃管,体格检查: T:36℃,P:90次/分,R:20次/分,BP: 120/80mmhg.慢性病容,体质消瘦,皮肤较黑,面 部及
主的脑部变性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患病率各国报道不一
,一般为0.5-3/10万,欧美国家罕见,我 国较多见。
由于90%以上的患者血清铜蛋白与铜结合存在 障碍,因而认为铜蓝蛋白的合成障碍是本病最 基本的遗传缺陷。 致病因子造成铜蓝蛋白合成障碍和胆道铜排泄 障碍,线粒体铜沉积导致自由基和氧化损伤在 本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由于上述诸因素导致血清中过多的游离铜大量 沉积在相应的器官及脑部可引起相应的症状。
病例分析
护理诊断
现患者存在护理问题:1. 清理呼吸道低效 2. .躯体 移动障碍 3. 自理缺陷 4. 有 皮肤受损的危险 5. 营养失 调6水电解质紊乱 7有外伤 的危险(跌倒、坠床 ) 8 语言沟通障碍 9有感染的危 险 10潜在并发症:惊厥
护理措施:
协助病人生活护理,如洗濑、大小便及个人卫生, 移动病人要保证病人安全,预防不活动的并发症: 保持肢体功能位,协助翻身更换体位,并予肢体 按摩,予充足液体入量,躯体的活动,缓泻剂预 防便秘 。 观察病人痰鸣音及痰液性质、量, 有无呼吸困难,紫绀,协助其翻身拍背,摄入足 够水分,防止痰液粘稠,必要是予雾化吸入,吸 痰机吸痰。
双侧小腿外侧明显,神志模糊,面具样脸,构音障 碍,语言低沉含糊,咀嚼无力,吞咽尚可,双侧瞳 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可见 角膜色素环,四肢扭转痉挛,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肌力无法检查、肌张力强制性增高,小便失禁。腹 壁反射存在,戈登征(-)巴彬斯基征(-)。跌倒 风险评分35分 ,压疮风险评分29分,BI评分0分, 入院后予完善相关检查,铜蓝蛋白:0.08G/L (0.15-0.45)生化:尿素氮:6.84mmol/L , 肌 酐:65.7umol/L , 谷草转氨酶:40U/L , 谷丙 转氨酶:18U/L ,
告知病人及其家属饮食忌口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指导食用含铜量低的食物,如白米面、牛奶、 萝卜、土豆、苹果、橘子等;避免含铜量高的食物, 如豌豆、蚕豆、坚果类、贝壳类、螺类,各种动物 肝脏和血以及巧克力、咖啡等;避免使用铜制食具 和炊具。
低铜饮食:含铜多的食物:坚果类巧克力 、蚕豆、玉米、香菇、贝壳类及动物肝及
血。
高氨基酸及高蛋白饮食可促进铜的排泄。
减少铜的摄入
限制和降低饮食中铜含量,选用低铜的饮食。
增加铜的排泄
常选用以下药物:① D-青霉胺:D-青霉胺能促 使铜自组织沉积部位清除,可在肝脏中形成无毒 的复合物,消除游离态铜的毒性。为本病首选药, 但需要终身服药。② 硫酸锌:可结合血中游离 铜,形成低毒性硫醇化合物经尿排出。③ 二流 基丁二酸钠(Na-DMS):可通过竞争机制抑制铜 在肠道的吸收,使粪便排泄增多。
肝肾功能 检查
出现肝损害可表现为血清总蛋白降低, γ-球蛋白增高;肾损害时出现血尿 素氮,肌酐增高及蛋白尿等
影像学检查
头部CT及MRI异常率高达85%,多为大脑 皮质萎缩,双侧豆状核区低密度灶;骨 关节X线平片可见骨质疏松,骨关节炎 或骨软化等。
基本原则:低铜饮食、减少铜的吸收、促进 铜的排出,治疗愈早愈好
表现为倦怠、 无力、食欲不 振、肝区疼痛 、肝肿大或肝 缩小、黄疸、 腹水甚至出现 肝昏迷等。
角膜色素环( K-F环 ),此环位于角 膜和巩膜交接处,在角膜的内表面上 ,绿褐色或暗棕色,宽约1.3cm,通常 用裂隙灯检查才能明确发现。
K-F 环
辅助检查
血清cp及 尿铜检查
血清cp<0.2g/L(正常值 0.26~0.36g/L)。血清铜氧化酶活 性<0.2光密度(正常值0.2~0,532 光密度) 24h尿铜>200μg(正常值 <50μg)
护理查房 肝豆状核变性
主讲人:
概述
肝豆状核变性
定
病因
临Baidu Nhomakorabea
及发
床
义
病机 制
表 现
辅 助 检 查
治 疗 要 点
病 例 分 析
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
是 degeneration,HLD) 一种染色体隐 形遗传的铜代 谢障碍性引起 的肝硬化和脑 变性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威尔逊病;于 1912年由wilson首先系统详述,是一种遗传 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
护理措施
定时观察受压皮肤情况,保持皮 肤清洁,床单位干洁平整无渣屑, 使用气垫床,翻身枕,水垫,勤 翻身等防压疮措施 ,根据医嘱予 加强营养、补液治疗,指导予进 食低酮食物,少量多餐,可试从 口内喂入少量果汁、水,并做好 口腔护理,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 分钟,不平躺。
护理措施
监测血白蛋白指标。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及体温变 化,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尿套 。低酮饮 食,避免铜高食物如坚果类、巧克力、蚕豆、 玉米、香菇、贝类及动物肝及血;高氨基酸及 高蛋白饮食可促进铜的排泄。患者有受伤的危 险注意给病人加床栏防坠床,必要时使用保护 性约带。
护理措施
观察并记录抽搐的发作时间及持续时 间并及时报告医生,使用镇静药后观 察用药效果。病人抽搐发作时,应及 时使用牙垫,防止咬伤,切勿用力按 压病人。 患者关节僵硬,四肢血运差, 注意防止压力性损伤,观察氧管、胃 管及其他皮肤受压情况,松开氧管、 胃管,血氧饱和度夹减压
护理措施
了解所使用镇静药物的适应症、 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 项,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 。评 估语言沟通障碍的程度,选择可 以使用的交流方式,了解患者的 心理状况。
手术治疗
对及严重病例可执行肝移植手术;严 重脾功能亢进病人也可考虑脾切除。
其他治疗
本病应注意保肝治疗,如使用维生素C及B族维 生素、肌苷、葡醛内酯等。 应重视对症治疗, 如有肌强直时可 服用苯海索;肌强直和震颤明 显 时可用左旋多巴或美多巴;精神症 状明显 时给予抗精神病药物。
病例介绍:36床 男 24岁 诊断:肝豆状核变性。 患者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震颤、步态不稳, 动作缓慢,前往广州脑科医院治疗,确诊为肝豆状 核变性,给予青霉胺治疗,患者半年前因自行过量 服用青霉胺后,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经广州脑科医 院治疗后,病情进行性加重,患者家属商议后表示 放弃救治,家属要求来我院治疗,拟“肝豆状核变 性”收入院。入院时院外带入胃管,体格检查: T:36℃,P:90次/分,R:20次/分,BP: 120/80mmhg.慢性病容,体质消瘦,皮肤较黑,面 部及
主的脑部变性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患病率各国报道不一
,一般为0.5-3/10万,欧美国家罕见,我 国较多见。
由于90%以上的患者血清铜蛋白与铜结合存在 障碍,因而认为铜蓝蛋白的合成障碍是本病最 基本的遗传缺陷。 致病因子造成铜蓝蛋白合成障碍和胆道铜排泄 障碍,线粒体铜沉积导致自由基和氧化损伤在 本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由于上述诸因素导致血清中过多的游离铜大量 沉积在相应的器官及脑部可引起相应的症状。
病例分析
护理诊断
现患者存在护理问题:1. 清理呼吸道低效 2. .躯体 移动障碍 3. 自理缺陷 4. 有 皮肤受损的危险 5. 营养失 调6水电解质紊乱 7有外伤 的危险(跌倒、坠床 ) 8 语言沟通障碍 9有感染的危 险 10潜在并发症:惊厥
护理措施:
协助病人生活护理,如洗濑、大小便及个人卫生, 移动病人要保证病人安全,预防不活动的并发症: 保持肢体功能位,协助翻身更换体位,并予肢体 按摩,予充足液体入量,躯体的活动,缓泻剂预 防便秘 。 观察病人痰鸣音及痰液性质、量, 有无呼吸困难,紫绀,协助其翻身拍背,摄入足 够水分,防止痰液粘稠,必要是予雾化吸入,吸 痰机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