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江苏丰县初级中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

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

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应用。

2. 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计时器、测量工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如自行车、汽车、飞机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断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 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保持不变,运动方向为直线的运动。

5. 讲解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a.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

b. 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c. 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

2. 引导学生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并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解答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强调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实验和课堂讨论。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第三节运动的快慢一、概念及含义1. 运动:动物或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有定向性、有规律性。

2. 速度: ==单位时间内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所运动路程。

其单位为米每秒(m/s)。

3. 加速度:即物体运动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每秒变化的速度大小,其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2)。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以匀变速运动,即其速度恒定,加速度为0,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二、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1. 单一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加速度值恒定,称为单一加速运动。

2. 减速运动:当速度降低时,所经过的路程也变少,即加速度的值小于零,则称为减速运动。

3. 匀速运动:指物体沿直线以恒定速度运动,其加速度值为零,称为匀速运动。

4. 停止运动:指物体没有沿一定方向以一定速度运动,加速度为零,称为停止运动。

三、物体运动的快慢1. 运动速度快慢由其速度和加速度来衡量,速度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快慢。

2. 加速度能影响物体的速度,当加速度增大时,物体的速度就会变快,反之,加速度减小,物体的速度就会变慢。

3. 若物体具有恒定的加速度,则加速度能体现出物体运动的变化,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快,加速度变小,速度变慢。

四、加速运动1. 加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变化程度,但加速度值本身并不能完全表明运动的快慢。

2. 加速度越大,物体变速越快,物体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运动。

3. 当加速度的大小一定时,物体的运动路程越长,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

4. 加速度可以衡量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值越大,物体运动越快,若加速度值为0则运动为匀速运动,若加速度值为负数则运动为减速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八年级物理上册中,学生将学习《运动的快慢》这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同时也是运动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掌握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并能够运用速度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掌握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3、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张同样距离的运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幅图片中哪个物体运动得更快。

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15分钟)教师讲解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和单位(20分钟)教师讲解速度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教师出示多个与速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百米赛跑、汽车行驶等,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这些问题。

5、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以及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将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课后作业:完成与速度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2、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步骤进行调整,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初中物理 运动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 运动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运动场景,如赛车、跑步、骑车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快慢。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2. 介绍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举例说明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或者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实例,分析物体的运动快慢。

四、课堂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使用秒表、卷尺等工具,测量自己的跑步速度。

2. 学生相互之间比较跑步速度,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实际生活中,速度的概念有哪些应用?【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快慢现象,写在日记中。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了解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快慢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加强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本篇教案是针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运动的快慢》的教学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以及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

3. 熟练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了解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5.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难点1. 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归纳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有关运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运动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描述运动状态?引入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介绍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2. 概念讲解(1)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所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又称为路程,用$v$表示,单位是米/秒($m/s$)。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用$a$表示,单位是米/秒$^2$。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路程不等,速度变化。

3. 计算方法讲解(1) 速度的计算公式:$v=\dfrac{s}{t}$。

(2)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dfrac{v_2-v_1}{t}$。

(3) 位移的计算公式:$s=s_2-s_1$。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如,通过测量小车在不同时间内的速度,计算出其加速度;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下落的时间,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龟兔赛跑动画、猎豹追逐羚羊、运动会百米比赛、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运动情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 =st4.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变速运动 3.平均速度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想测石块的密度,进行下面的操作:(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0:(2)在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3)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2:(4)计算石块的密度ρ.若在操作(3)中倒出部分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A.偏大B.无偏差C.偏小D.无法确定2.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ρ铜>ρ铝)后,(铜块和铝块高度均小于烧杯高度),缓慢向两烧杯中倒满水,且水没有溢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放铝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B.放铜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C.两烧杯倒入水一样多D.无法判断3.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甲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得光路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丽是近视眼B.小丽是远视眼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D.以上说法都不对4.暑假小明去北海公园游玩,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在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A.白塔倒影B.游动的鱼C.水中白云D.绿树倒影5.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A. B. C. D.6.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系列(人教版)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系列(人教版)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

(4)单位:速度的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①国际单位制: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s -1 ②交通运输中:千米/小时,符号是km/h 或km•h -1③注意两套单位的组合:国际单位的组合:路程s 单位是米(m );时间单位是秒(s ) 速度v 的单位是:米/秒(m/s )常用单位的组合:路程s 单位是千米(km );时间单位是小时(h ) 速度v 的单位是:千米/时(km/h ) 3. 路程与时间的计算根据v =st 可以得出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公式:路程s=vt 时间 t =sv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①同一性: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物体的同一运动过程; ②对应性:代入数据时,v 、s 和t 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③统一性:在应用公式时,各个物理量单位要统一;④规范性:代入数据前,公式不能漏,代入数据时,要有单位。

4. 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出车辆的运动速度。

下图中的汽车速度表,它上面的单位是km/h ,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多少km/h 。

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80 km/h 。

“136018”是指这辆车总共通过的路程为136018km 。

5. 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限速标志:在不同的道路或不同的路段,有很多限速的标志牌。

如图甲所示,限速标志牌的单位是km/h,表示机动车在该道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

图乙是公路上的里程标记牌。

表示从此标志牌到北海的路程为24km。

6.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利用ppt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速度(m·s-1)物体速度(m·s-1)蜗牛约1.5×10-3上海磁悬浮列车可达120人约喷气式客机约250自行车约5超音速歼击机约700高速路上的小轿车约33出膛的子弹约1000雨燕可达48同步卫星3070【播放视频】——《人造物体的速度大比拼》【例题1】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速度是40m/s;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空中飞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A.猎豹最快B.旗鱼最快C.褐海燕最快D.三者一样快【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猎豹的速度为v1=40m/s,旗鱼的速度为v2=108km/h=108×13.6m/s=30 m/s褐海燕的速度为v3=5km1min=5000m60s认识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了解标志牌数字表示的物理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时与课型:一课时新授课作者单位与姓名:授课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引入课题:图片和小故事引入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生:观看图片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的理念。

进行新课龟兔赛跑最后谁赢得比赛,这是为什么?生活中我们形容某人跑的快,是子快还是说他跑的比乌龟快呢,,乌龟真的比兔子跑的快吗?想解开这些疑问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动的快慢吧!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见附件一)(一)比较运动的快慢安排三个小组进行两次接力比赛:引导分析:哪个小组传得快呢?你如何判断的?由此得到生活中比较快与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2、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1.速度概念的建立教师:我将其中两个小组的成绩进行记录,请你分析哪个小组更快呢?你生:听故事,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竞争意识。

生:比赛,观看比赛生:小组讨论:生动有趣的比赛如何比较一组让学生轻松得出和二组哪个小比较快慢的两种组更快。

方法,培养学生分生回答方法。

析归纳的能力。

生:进行思考。

通过一步步设问是如何比较的?教师引导分析:学生用路程除以时间的方法比较快慢,我们物理学中就用这种方法比较快慢,我们称之为速度。

大屏幕出示速度的定义。

2.速度公式设问:根据我们比较快慢的方法,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有什么关系?强化记忆:速度、路程和时间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变形】s= ______t= ____3.单位回忆: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谁还记得长度和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根据这两个单位我们可以得到速度的单位,谁知道呢?大屏幕出示速度的单位及单位符号: m/s km/h讲解单位换算:1m/s = 3.6 km/h练习;(1)15 m/s= _________ km/h(2)18 km/h = _______ m/s4规范解题:安排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本21页的例题。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说出物理计算题应注意的地方,教师总结。

运动的快慢教案初中

运动的快慢教案初中

运动的快慢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运用。

2. 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运动的图片,如跑步、骑车、开车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运动快慢的不同。

2. 提问:你们知道运动快慢是用什么来表示的吗?3. 学生回答:速度。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2. 教师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实例,如小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某人跑步的路程和时间,求其速度。

三、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如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求其速度。

2. 学生解答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学生回答: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计算公式是速度 = 路程 ÷ 时间。

五、作业(课后)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运动的图片,引出速度的概念,然后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运动的快慢教案

初中运动的快慢教案

初中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验,体验和理解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平均速度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运动场景,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自行车骑行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运动场景中物体的运动快慢。

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a.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

b.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

2.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三、实例分析与练习1. 分析实例:小明跑100米用时10秒,小马跑5000米用时200秒,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跑得快。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和比较。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3. 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doc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教学重点/难点速度的计算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敏学内容及教怖治动学生活劫设计专易悟境导入在实尊生活中,物化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W蕊.fc:在田役运动会短跑出奏目・人们最关心的是谁缚行车:人们外出旅行时.总伞要选祭便蓬的交通二日尽快更达U的地:军率上总是希至导弹-作放飞机能谿飞樗快些……・通零情况下.我们是如何来出软物伐运动的快慢呢?合作探丸提出间芯:场倬运动有快有曼.辱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敢示演:定金奏蹬.让学M思考、交波.得出出坂物区运动快慢豹方法.K速度代定义:提出间密:(1)运此会的百米妻边时,在比赛迂程n判断郭位运动员蹬的快些,我们用豹是什么方法?在终点时我们又月的是匚么方法?(2)小华步行.苛爸爸骑自行军.希人同仃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逐毛丁二号:总结:比蝮场虹巨动的快慢.可以计算出询司路程所里的时回,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土可以计翼出柜底时■间运劾的移程.建程长的逐勃快,路程晅的逐动曼.场伐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类*电功主的定义引入速度的定义定义:速麦等于运动场佬在堇位时间内遂过打路程孕生芸希悻会二次多宾二哉疽.安=与书中的光孟:鱼堂赛跑) .邑考数师挹由的问您,小组讨论交流得由:1、比较柜司路程中月的时间:2、吃较柜司月叵驴经过的路程.学生分枳后可答.在比套过程申妄们看谁魂在前:在终点我父看谁用的时1'瓦短.小华和爸爸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学生浬线速变的定义.回忆自己熟悉的情景.进入学习借境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兴建,把学生的注意方奁充至口起来.总W判断速度大小的两肆基本方法・诺一步熟悉土皎物体运动快引入速度的定义,声理解物璋学的砂究方法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速度的定义2、频闪摄影的特点3、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课后习题一、动手动脑学物理二、补充练习: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3 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3 运动的快慢教案

1.3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并能进行简单地计算。

2过程和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知晓速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1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难点:速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图中四位同学谁跑得快?谁跑得慢?为什么?(经过的时间相同时,跑在前面的运动快)2 表中哪位运动员跑得最快?(经过的路程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3如果周杰伦用5秒钟跑了150米,昆凌用2秒跑了90米,谁快?(学生便会自己计算:周杰伦——150米/5秒=30米每秒;昆凌——90 米/2秒=45米每秒。

得出结论,昆凌快。

教师顺势指出,这种计算方法算出来的数据便是速度。

)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两种?2什么是速度?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4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5如何计算平均速度?(二)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三)知识梳理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长短。

通过的路程越长,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物体所用的时间越短,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例:百米赛跑中,观众通过观察哪个运动员跑在前面,来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快,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二裁判员则通过记录每个运动员跑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快慢的,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

2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公式:v=s/t。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真个运动过程中,物体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发生改变(在相同的时间经过相同的路程,但注意,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经过相同的路程,但是在相同的时间经过相同的路程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
3.指导学生观察图1.3-2,认识汽车的速度表。然后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引入: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机械运动是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中的“想想议议”,观察图1.3-3,思考下列问题: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利用速度的公式,可以算出他的平均速度为
即刘翔的平均速度是8.52 m/s。
7.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师让学生做教科书第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必要时可进行指导。
课堂检测 :
四、配套练习册P6页基础知识部分1、2、3、5、6、7
五、课堂小结
1.比较运动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的定义。
例如:两个人百米赛跑;高铁和飞机从北京到上海;小明和小聪骑自行车从学校回家等。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如百米赛跑时,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得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规范解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 点
教学重点: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1.3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运动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体验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够用语言、图形等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 使学生掌握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意义,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能正确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物体运动的快慢2.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3. 匀速直线运动【教学重点】1. 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描述方法。

2.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1. 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2.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如:汽车、自行车、跑步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用路程和时间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 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为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且运动方向为直线的运动。

4. 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练习。

三、实验环节(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自己走路的速度。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四、巩固提高(10分钟)1. 出示一些有关物体运动的快慢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 学生互相讨论,分析解答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较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实验观察、问题驱动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程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程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通过比较方法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3. 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运用,平均速度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场景,如赛车、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 新课讲解:(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2)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引导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在路程相同时,比较时间的长短。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和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同学跑步的速度,判断哪种交通工具的运动快慢等。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体育、交通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速度单位换算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在上学路上,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坐公交车,如果同时出发,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2.操场上,进行百米赛跑时,又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的?3.一位百米运动员的成绩是12s,而一名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30min.怎样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呢?(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物理学里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学生: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速度的公式:v=s/t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m/s,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引入课题:图片和小故事引入。

龟兔赛跑最后谁赢得比赛,这是为什
么?生活中我们形容某人跑的快,是
说他跑的比兔子快还是说他跑的比乌
龟快呢,,乌龟真的比兔子跑的快吗?
想解开这些疑问吗?还是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运动的快慢吧!
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见附件一)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安排三个小组进行两次接力比赛:
引导分析:哪个小组传得快呢?你如
何判断的?
由此得到生活中比较快与慢的两种方
法: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2、相同的
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
1.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师:我将其中两个小组的成绩进行
记录,请你分析哪个小组更快呢?你
是如何比较的?
教师引导分析:学生用路程除以时间
生:观看图片
生:听故事,
积极主动回答
问题
生:比赛,观
看比赛
生:小组讨论:
如何比较一组
和二组哪个小
组更快。

生回答方法。

生:进行思考。

体现“物理从生活
中来”的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竞争意
识。

生动有趣的比赛
让学生轻松得出
比较快慢的两种
方法,培养学生分
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一步步设问
让学生对速度的
公式进行巩固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关于速度,学生并不陌生,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进行了有关速度计算的训练,但对于速度的物理意义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不清楚。

我在引入时采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和小故事入手,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三个小组进行两次接力比赛,生动有趣的比赛让学生轻松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理解并掌握了速度概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速度的计算不宜太难,只要学生能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即可,但是课下应该多练习,让学生既能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又进一步熟悉物理计算题的规范解题。

附件一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在参与接力棒的过程中,学习观察现象,学会从现象中
分析归纳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附件二
安装有汽车司机座位前面的速度计的指针如图所示,求: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90min,通过了多少路程?
附件三
板书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3、单位:1m/s = 3.6 km/h
1、相同时间比路程4、规范解题:
2、相同路程比时间三、匀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变速直线运动
1、物理意义及定义平均速度v =s/t
2、公式:v=s/t
附件四
A组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多种:A、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B、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C、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那么:(1)在进行百米赛跑时,观众认定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采用的是上述____方法
(2)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计时少的人运动得快,采用了上述________方法;
(3)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采用了上述 _________ 方法。

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读作 _________,速度用符号
____表示;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

3、以下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远
4、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18km/h,合_______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辆火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50m,它在前2s内的速
度为m/s,通过的路程为m。

B组
6、.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为20米/秒,汽车的速度是54千
米/小时,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7、小明距学校2.7千米,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1.2m/s,请你算出小明步行多长
时间能到学校?
8、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
段和______段,表示物体静止状态的是______段。

9、如图是某同学测量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
图线,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