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分类及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

合集下载

我国麦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技术

我国麦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技术

我国麦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技术麦田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在麦田中进行科学的除草管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保证麦田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本文将介绍我国麦田常用的除草剂种类及使用技术。

一、除草剂种类1.非选择性除草剂:广谱杀草剂,能够对各类杂草起草杀伤作用,通常用于麦田预除草。

常见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有草甘膦、草铵膦等。

2.选择性除草剂:对麦类作物有一定选择性,在防除杂草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庄稼产生负面影响。

常见的选择性除草剂有草胺清、草禾胺、氯吡草胺等。

3.土壤处理剂:常用于麦田前田间整地前后处理,可杀除土壤中存在的杂草和种子。

常见的土壤处理剂有苯醚甲烷、四氯化碳等。

4.溶解型液体除草剂:通过灌溉灌入土壤中,通过溶解和透水作用杀灭杂草。

常见的溶解型液体除草剂有噻唑隆、草甘膦等。

5.慢速释放型除草剂:在麦田中定期施用,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的生长发育。

常见的慢速释放型除草剂有三嗪、吡他唑等。

6.有机除草剂: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和微生物菌剂作为活性成分,对杂草起到杀伤作用。

常见的有机除草剂有百草枯、草甘把等。

以上提到的除草剂种类都是我国麦田中常用的,各种除草剂在不同生长期和不同杂草类型下使用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和使用方法。

二、除草剂使用技术1.剂量控制:除草剂的剂量控制对于除草效果至关重要,剂量过量会导致作物受害,剂量不足则无法达到杀伤效果。

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产品使用说明合理调整剂量,防止过量使用。

2.喷洒技术:喷洒是常见的除草剂使用方式,要保证均匀喷洒,避免漏洒或过度喷撒。

喷洒前应调整好喷雾器的喷雾角度和喷雾压力,并根据风向和天气条件,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喷洒。

3.春季和秋季施用:春季施用以预防和控制杂草的生长发育,秋季施用则主要针对冬季的杂草问题。

春季施药一般在麦田作物萌芽前进行,秋季施药则要根据杂草生长发育情况进行。

4.混合施用:根据实际需要,可将不同除草剂进行混合施用,以扩大杂草的防控范围。

除草剂分类及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_孙艳丽

除草剂分类及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_孙艳丽

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3期除草剂分类及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孙艳丽1于喜波2邢影辉3刘春雷3刘炳友4*(1黑龙江省泰来县林业局,黑龙江泰来162400;2齐齐哈尔市园林管理处;3黑龙江辰能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祥顺林场;4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林业局)摘要对实践中常用除草剂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进行了简析,在指导和促进当前农林业健康发展上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除草剂;分类;科学选择;实现途径中图分类号S4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3-0176-01杂草是农林业生产的大敌,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繁殖快,与苗木、作物争夺阳光、水分、肥料和空间,又是传播病虫害的媒介。

因此,对除草剂分类及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问题进行探讨非常必要。

1除草剂的分类1.1按除草剂对苗木(或作物)和杂草的作用分类1.1.1选择性除草剂。

此类除草剂能杀伤杂草,而不伤害苗木和作物,如用于禾本科作物田间除草的2,4-D、2甲4氯和用于稻田的敌稗。

1.1.2非选择性除草剂。

此类除草剂只要接触植物,草苗不分,都可杀死,如五氯酚钠、百草枯、敌草隆等,适用于防火道和道路等的灭草。

1.2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分类1.2.1触杀型除草剂。

只能杀伤植物与除草剂接触的部位,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如敌稗、除草醚等。

1.2.2传导型除草剂。

药剂被植物吸收后,可以在植物体内移动,杀死整株植物。

如2,4-D、2甲4氯等。

1.3按除草剂的结构和作用分类1.3.1苯酚类。

五氯酚钠是此类除草剂中常用的一种,它是一种非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

可以在播种前,先诱发杂草发芽,然后施用,杀死杂草,待药剂毒性消失后,再播种育苗。

1.3.2二苯醚类。

除草醚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

除草醚是触杀型除草剂,对人畜毒性低。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容易被土壤吸附,在土壤表层形成毒土层,杂草幼芽接触药剂,便被杀死。

除草剂种类及使用方法

除草剂种类及使用方法

除草剂种类及使用方法
除草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1. 非选择性除草剂:对所有植物都有杀伤作用。

使用时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的有用植物。

常见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有草甘膦、草铵膦等。

使用方法一般是将除草剂稀释后喷洒到草地或草坪上。

2. 选择性除草剂:对某些植物有杀伤作用,对其他植物无害。

使用时需要根据目标植物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除草剂。

常见的选择性除草剂有草地除草剂、葡萄园除草剂等。

使用方法一般是将除草剂稀释后喷洒到目标植物周围。

3. 联合除草剂:同时包含非选择性和选择性除草剂的成分,可以对多种植物进行除草。

使用方法与非选择性除草剂或选择性除草剂类似。

使用除草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阅读并遵守除草剂的使用说明,特别是稀释比例和使用时机等方面的要求。

2. 注意个人安全,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 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进行施药,避免风速过大或雨水过多,以免影响效果。

4. 避免使用除草剂在水源和水体附近,以免造成水污染。

5. 使用除草剂后,注意观察植物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请注意,使用除草剂时要谨慎,确保安全,最好在必要时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除草剂的分类及除草原理

除草剂的分类及除草原理

除草剂的分类及除草原理一、除草剂分类、按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分类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选择性,即能毒害或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只毒杀某种杂草,而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凡具有这种选择性作用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

通俗地讲就是能用于某种作物、杀死其中的一部分杂草的除草剂。

如精喹能用于花生、大豆、西红柿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不能用于玉米田,否则它会将玉米当成禾本科杂草杀死,它也不能杀死阔叶杂草。

再如莠去津能用于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而即使用量稍高也不伤害玉米。

精喹和莠去津的这种性质就叫选择性。

但是选择性对用量是有要求的,如果提高莠去津的用量到一定程度,不仅可以轻易地杀死玉米,甚至可以杀死大片的灌木林。

2、灭生性除草剂这种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草苗不分,“见绿就杀”。

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所有植物,如百草枯见绿就杀,既不区分作物和杂草,也不区分杂草所属种类。

再如前面所述的提高莠去津用量杀死灌木林,这时的莠去津就成了灭生性除草剂。

、按使用方法分类1、土壤处理剂土壤处理剂也叫做苗前封闭剂,施用于土壤中,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可防除未出土杂草,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一些,一般在作物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施用,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等。

2、茎叶处理剂指用于杂草苗后,施用在杂草茎叶上而起作用的除草剂,如精喹、烟嘧磺隆。

很多除草剂既可作为土壤处理剂也可作为茎叶处理剂,被称为土壤处理剂是因为它在土壤中的药效更强些,如氰草津,以根吸收为主,也可由茎叶吸收。

应该说明,这种分类中所讲的苗前苗后中的“苗”严格地讲是“杂草苗”,而不是“作物苗”。

“作物苗前”施用的不一定全是土壤处理剂,比如玉米田播后苗前为了杀死已经出苗的大草,可以喷施百草枯,这是在作茎叶处理而不是土壤处理;同样,“作物苗后”施用的也不一定全是茎叶处理剂,比如在玉米苗后早期施用莠去津,此时的莠去津仍多为杂草根部吸收,所以仍然应归为土壤处理剂。

除草剂的分类及除草原理

除草剂的分类及除草原理

除草剂的分类及除草原理除草剂是用于防治杂草的化学药剂,根据其不同的化学组成和除草原理,可以分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两大类。

下面将对这两种类型的除草剂进行详细介绍。

非选择性除草剂是指对所有植物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的除草剂。

它们能够杀死任何接触到它们的植物,包括作物、花草和杂草。

非选择性除草剂的主要成分是广谱杀草剂如草甘膦、草铵膦和百草枯等。

这些杀草剂在植物体内能够阻断蛋白质合成,导致植物生长停止,最终死亡。

除草剂的选择性取决于植物体内的生化特性。

因此,选择性除草剂是指只对一些特定的植物具有杀伤作用的除草剂。

选择性除草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植物体内,包括药物吸收、药物转运和蛋白质靶标的特异性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选择性除草剂及其作用机制:1.拟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其作用机制是模拟植物激素的作用,干扰植物生长,导致禾本科杂草死亡,如草胺和苯醚草酮。

2.杂草利:对阔叶杂草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植物叶绿体内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缺乏能量无法生存而死亡。

3.敌草隆:对禾本科杂草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植物体内垂直生长的组织的分裂和伸长,从而阻止其生长。

4.除草异构体:对禾本科杂草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植物源汇转运系统,干扰植物养分的平衡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转移,导致禾本科杂草死亡。

此外,除草剂还可以根据用途进一步分为土壤处理剂和非土壤处理剂两类。

土壤处理剂是能够在土壤中长时间留存并发挥除草作用的除草剂,如土壤处理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

非土壤处理剂则是指除草剂在土壤中迅速降解,并在植物体内快速传导和吸收,对植物进行除草作用,如叶面喷雾的除草剂。

综上所述,除草剂根据其选择性和化学组成可以分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两大类。

非选择性除草剂通过阻断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来杀死植物,而选择性除草剂则是通过模拟植物激素、破坏光合作用或影响养分平衡等机制作用于植物体内。

主要除草剂的种类与分类

主要除草剂的种类与分类

主要除草剂的种类与分类除草剂是一种用于控制杂草生长的化学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以及公共场所等地方。

根据作用机制、化学组分和应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除草剂分为不同的种类和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除草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蔓延型除草剂:蔓延型除草剂(Systemic herbicide)又称吸收性除草剂,是通过草叶、草茎甚至根部的吸收而进入植物体内,通过导水和导酶系统达到草的所有部位,抑制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起到除草的作用。

常用的蔓延型除草剂有草甘膦、氟离子甘氟草酮等。

2. 触杀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Contact herbicide)也称非选择性除草剂,是直接接触杂草的叶片表面,通过破坏叶片细胞膜而杀死草本植物。

常用的触杀型除草剂有草铵膦、滴滴涕等。

3.超选择性除草剂:超选择性除草剂(Selective herbicide)是指除草剂可以选择性地杀死一些特定的杂草,而对农作物不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

这类除草剂通过对农作物和杂草的不同生理特点进行选择性控制。

常用的超选择性除草剂有氨苯酸类除草剂、嘧恩、氯丹等。

4. 非选择性除草剂:非选择性除草剂(Non-selective herbicide)是指可以杀死所有接触的植物,无论是杂草还是农作物。

这类除草剂广泛用于清除大面积的杂草植被。

常用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有草甘膦、百草枯等。

根据化学组分,除草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有机磷除草剂:有机磷除草剂(Organophosphate herbicide)是一类以磷酸酯类为基础,并加入了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化学除草剂。

常用的有机磷除草剂有草木灵、吡蒲隆等。

2. 氨基酸类除草剂:氨基酸类除草剂(Amino acid herbicide)是由氨基酸和植物提取物为基础,通过对植物的生理代谢产生杀伤作用的一类化学除草剂。

常用的氨基酸类除草剂有草甘膦、氨基酸草酮等。

3.合成类除草剂:合成类除草剂是指在实验室中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杀草作用。

除草剂类型及作用机理

除草剂类型及作用机理

除草剂类型及作用机理自1979年氯磺隆开发成功以来,世界除草剂工业便进入了超高效时代,特别是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磺酰胺类、嘧啶水杨酸类等系列超高活性品种的问世,给除草剂新品种开发及化学除草带来了新的革命性变化。

一、除草剂类型按化学结构分类,除草剂可分为苯氧乙酸类、酰胺类、二苯醚类、取代脲类、均三氮苯类和五氯酚钠等。

按作用方式,除草剂可分为选择性和灭生性两类。

选择性除草剂,是指有选择性地杀死田间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的一类除草剂。

例如,2,4-D,2-甲-4-氨能杀死双子叶杂草,而对禾本科作物无害;西玛津能杀死玉米地里杂草,而对玉米无害;敌稗能杀死稗草而不伤害禾苗等。

灭生性除草剂也叫非选择性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能杀死地里所有植物。

例如,五氯酚钠和亚砷酸钠等属于这类。

按药剂在植物体内移动的情况,可将除草剂分为内吸性除草剂和触杀性除草剂。

例如,2,4-D,西玛津、敌草隆和扑草净等属于内吸性除草剂;除草醚、五氯酚钠等属于触杀性除草剂。

二、主要的除草剂及其作用机理1.苯氧乙酸类主要包括2,4-D,2-甲-4-氯苯氧乙酸和它们的钠盐、胺盐等,这是生长素类除草剂,在低浓度下,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高浓度下能杀死双子叶植物,但对单子叶植物影响很小。

这类药剂可促进植物体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过度分裂和伸长,组织因过度生长呈畸形,从而阻碍物质运输,导致植物死亡。

2.磺酰脲类自杜邦公司于1979年开发成功氯磺隆之后,磺酰脲类除草剂就得到迅速发展,磺酰基所连苯环,可改变成各类杂环,三嗪环亦可改变成嘧啶环衍生物,先后开发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超高效除草剂,到目前已有30多个品种问世,其中杜邦公司开发的占一半以上。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最大特点是高活性,使用剂量通常在5-100g/hm²。

该类除草剂具有极低的哺乳毒性和良好的环境特性。

但进入90年代,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其应用过程中已遇到一些难题,最突出的是残留药害和杂草的抗性问题。

除草剂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除草剂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除草剂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除草剂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随着除草剂的广泛应用,它的种类的增多。

那么,除草剂种类有哪几种?除草剂类型及作用机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按除草剂的传导方式分类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情况,可以将除草剂分为内吸性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两种:1、内吸性除草剂施用后可以被杂草的根、茎、叶或芽鞘等部位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输导、扩散到全株,破坏杂草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使之枯死的药剂。

如2,4-d、西玛津、草甘磷等。

内吸性除草剂可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的杂草,对大草也有效。

2、触杀性除草剂药剂喷施后,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杂草部位。

这类除草剂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因此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地下部分或有地下繁殖器官的多年生杂草效果差或无效。

因此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较小的杂草。

二、除草剂的作用性质分类按除草剂对植物作用的性质又可分为两种:1、灭生性除草剂在常用剂量下可以无选择的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绿色植物体的药剂。

如五氯酚钠、百草枯、草甘磷等。

这类除草剂一般用于田边、公路和铁道边、水渠旁、仓库周围、休闲地等非耕地除草,也可用于果园、林下除草。

2、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剂量或浓度下,除草剂能杀死杂草而不杀伤作物;或是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无效;或是对某些作物安全而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

目前使用的除草剂大多数都属于此类,如敌稗、西玛律、丁草胺、二氯哇淋酸等。

三、除草剂按使用方法分类除草剂按使用方法还可以分为:1、土壤处理剂即以土壤处理法施用的除草剂,把药剂喷撒于土壤表面,或通过混土把药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封闭的药土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

这类药剂一般是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施药,也可在果树、桑树、橡胶树等林下施药,如氟乐灵、西玛津等。

2、茎叶处理剂以喷洒方式将药剂施于杂草茎叶的除草剂,利用杂草茎叶吸收和传导来消灭杂草,如敌稗、稳杀得、阔叶净等。

除草剂及其应用技术

除草剂及其应用技术

除草剂及其应用技术除草剂是一种杀灭或抑制杂草生长的化学药剂,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

正确使用除草剂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但滥用除草剂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除草剂的种类、选择、应用技术和注意事项一、除草剂种类及作用机制除草剂主要分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两类。

非选择性除草剂是广谱杀草剂,可以杀死大多数植物。

选择性除草剂则只杀灭特定的杂草而对农作物影响较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机除草剂和生物除草剂,对环境污染较小,但效果较慢。

根据作用机制,除草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触源性除草剂:施药后,通过叶片、茎或根部吸收,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例如,吘氨唑类除草剂就是触源性除草剂,施用后被植物吸收,并抑制植物生长。

2.土壤处理剂:用于处理土壤,抑制坏菌和杂草的生长。

目前常用的土壤处理剂主要有三氯安、甲磺隆等。

3.叶面处理剂:用于在作物叶面上杀灭或抑制杂草的生长,不对作物产生明显影响。

常用的叶面除草剂有阿奇膦、克隆唑等。

4.抗草除草剂:这种除草剂可通过改变植物的代谢途径等方式,杀灭或抑制特定的杂草生长。

二、选择合适的除草剂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是农作物种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根据田间杂草的种类、密度和农作物的品种等因素进行选择。

以下是选草剂的一些基本原则:1.选择与目标杂草存在抗草特异性的除草剂,以减少对作物的伤害。

2.注意除草剂的使用剂量,避免出现过量用药或剂量不足的情况。

3.在进行混合使用时,务必确保药剂之间的配伍性。

4.考虑杂草的生长阶段和天气条件,选择相应的除草剂。

三、除草剂的应用技术除草剂的施用技术是影响除草效果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除草剂应用技术:1.土壤处理:将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在土壤表面,并轻轻耕翻,使除草剂均匀分布在农田中。

2.种子处理:将除草剂与种子混合,经过处理后再进行播种。

这样可以减少后期施药工作。

3.叶面处理:将除草剂溶解在水中,喷洒在作物叶面上。

除草剂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除草剂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除草剂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一)按除草剂的杀草性质可分为:1、灭生性除草剂(非选择性除草剂) 是对所有植物都有杀伤作用的除草剂如草甘膦、百草枯等施用后不分作物和杂草统统杀光。

这类除草剂一般用于田边、路边、水渠旁、仓库周围、休闲地等非耕地除草;也可用于果园、林下除草;在有保护措施的条件下也可用于农田除草。

2、选择性除草剂所谓选择性即除草剂能杀死杂草而不杀伤作物或是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无效或是对某些作物安全而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

具有以上特性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因其具有选择性可在作物与杂草共存时使用,目前使用的除草剂大多数是属于此类。

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不是绝对的,选择性是受对象、剂量、时间、方法等条件影响的。

除草剂选择性好坏以选择系数来衡量,系数越大对作物越安全,系数大于2的除草剂才可在农田使用。

选择性除草剂在用量大、施药时期或喷施对象不当时也会产生灭生性后果导致杀伤或杀死作物。

灭生性除草剂采用合适的施药方式或施药时期也可使其具有选择性,使用的效果即达到草死苗壮的目的。

(二)按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分1、触杀性除草剂药剂喷施后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杂草部位,这类除草剂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地下部分或有地下繁殖器官的多年生杂草效果差或无效,因而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较幼小的杂草施药时要求喷洒均匀使所有杂草个体都能接触到药剂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

2、内吸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可以被杂草的根、茎、叶或芽鞘等部位吸收并在植株体内输导运送到全株破坏杂草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从而使之枯死。

某些内吸性除草剂(如24-滴丁酯、草甘膦)可向下输导到地下根、茎杀死或抑制地下根茎繁殖,因而内吸剂可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对大草也有效。

(三)按使用方法分类(1)茎叶处理剂:将除草剂溶液兑水,以细小的雾滴均匀地喷洒在植株上,这种喷洒法使用的除草剂叫茎叶处理剂,如盖草能、草甘膦等;(2)土壤处理剂:将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到土壤上形在一定厚度的药层,当杂草种子的幼芽、幼苗及其根系被接触吸收而起到杀草作用,这种作用的除草剂,叫土壤处理剂,如西玛津、扑草净、氟乐灵等,可采用喷雾法、浇洒法、毒土法施用;(3)茎叶、土壤处理剂:可作茎叶处理,也可作土壤处理,如阿特拉津等。

除草剂的类型及使用方法

除草剂的类型及使用方法

除草剂的类型及使用方法作者:郭兵兵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7年第7期除草剂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性地发生枯死,化学除草方法方便、有效而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农业技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生产实际中得到了充分运用。

现就除草剂的类型和使用方法做一介绍:一、除草剂的类型(一)按作用性质分类1. 灭生性除草剂:杀死各种杂草和作物,如克无踪、草甘膦等。

2. 选择性除草剂:有些除草剂能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则无效,对一些作物安全,但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1. 内吸性除草剂:能被杂草根茎、叶分别或同时吸收,破坏其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从而造成植株死亡。

2. 触杀性除草剂:喷到植物上,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那部分植物组织。

(三)按施药对象分类1. 土壤处理剂:即把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把除草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

2. 茎叶处理剂:即把除草剂稀释在一定量的水或其他惰性填料中,对杂草幼苗进行喷洒处理,利用杂草茎叶吸收和传导来消灭杂草。

(四)按施药时间分类1. 播前处理剂:指在作物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可防止或减少除草剂的挥发和光解损失。

2. 播后苗前处理剂:即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此法主要用于杂草芽鞘和幼叶吸收向生长点传导的除草剂,对作物幼芽安全。

3. 苗后处理剂:指在杂草出苗后,把除草剂直接喷洒到杂草植株上。

有些灭生性除草剂,如百草枯,草甘膦可以在杂草生长中后期进行灭生处理。

二、除草剂施用的技术要求(一)一平:地要平施药的田块要精细耕作,保证地面平整,无大土块,没有坑坑洼洼。

(二)二匀药在载体上要混均匀(药水、药土、药肥),喷雾或撒毒土要均匀。

(三)三准施药时间要准,施药量要准,施药地块面积要准。

(四)四看看苗情、看草情、看天气,看土质,灵活掌握施药期,施药量和施药方法。

(五)五不苗弱苗倒不施药,水田水不足3 cm 深或水深淹住心叶不施药,毒土太干或田土太干不施药,叶上有露水、雨水时不施某些除草剂,漏水田不施药。

除草剂及其使用技术

除草剂及其使用技术

除草剂及其使用技术除草剂是一种用于杀除杂草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田、花坛、草坪、道路等地。

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技术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提高杂草的控制效果,还可以减少对环境和作物的伤害。

本文将介绍除草剂的基本知识、选择和使用技术。

一、除草剂的基本知识1.除草剂的分类:除草剂可分为广谱杀草剂和选择性杀草剂。

广谱杀草剂可杀灭多种杂草,而选择性杀草剂只针对特定的杂草有效。

2.除草剂的作用方式:除草剂可以通过吸收叶面、根系或通过土壤进行传导杀草。

吸收叶面的除草剂通常效果快,但对空气中的杂草有较小的影响;而通过土壤进行传导的除草剂可以在土壤中长时间活性,对根系控制效果较好。

3.除草剂的活性期:除草剂的活性期指其对杂草的控制效果持续时间。

短效除草剂效果快但持续时间短,而长效除草剂控制效果持久但作用较慢。

二、除草剂的选择1.根据作物类型选择除草剂:在选择除草剂时,应根据作物类型选择相应的产品。

使用选择性除草剂可以达到控制杂草的目的,同时保护作物的生长。

2.根据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不同的杂草种类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不同。

在选择除草剂时,应根据目标杂草的特点选择对其有效的产品。

3.考虑除草剂的活性期:控制杂草需要持续的有效期。

根据不同的杂草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除草剂,确保其活性期能够覆盖杂草的整个生长周期。

三、除草剂的使用技术1.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使用除草剂前应详细了解产品说明书,并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

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喷雾器、量杯、搅拌器等。

2.除草剂的稀释比例:根据产品说明书上的推荐比例将除草剂稀释至合适的浓度。

过浓的除草剂会造成作物和环境的损害,而过稀则可能无法有效控制杂草。

3.喷雾技术:在使用喷雾器喷洒除草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喷雾器的喷洒角度和距离:喷雾角度和距离应根据不同的作物和杂草类型进行调整,以确保除草剂均匀覆盖目标区域。

-喷雾器的使用方法:喷雾器应保持垂直,均匀的横向移动,确保除草剂均匀喷洒在作物或杂草上。

除草剂分类与作用机制

除草剂分类与作用机制

均三氮苯类除草剂药害与安全性


单独打天下不行,主要是对乙草胺辅助用药。 高温下有药害,对后茬有残留(主要针对后茬 小麦)一般情况下残效期可达半年左右。 50%WP用量在50-100克/亩对西瓜、辣椒没药 害。
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施药条件




合适的剂量,一般要在作物播后芽前用药 因淋溶性强,就要避免在沙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 1的土壤上使用,亩用有效成份不宜超过100g 均三氮苯除草剂通过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作物有 机物供给不足而黄化死亡 莠去津残效期长,对后茬敏感作物有药害,玉米田后 茬为小麦、水稻时,应降低用药量或与其它安全的除 草剂混用,故莠去津用量不能超过有效成分100g/亩, 要求喷雾均一 桃树对莠去津敏感,不宜在桃园使用。
酰胺类除草剂药害与安全性




遇持续低温及土壤高湿,对作物会产生一定的 药害,表现为叶片褪色、皱缩、生长缓慢。 施药后会固定在药土层不会下移,下雨后不会 减少药效。 在小麦田用药旱了治不住草,涝了有药害。大 豆田容易出药害,轻度药害不要紧。 苗后用药:高温干旱时叶片上有斑点,高温高 湿时叶片畸型。
(二)根据除草剂输导性分类


(1)触杀型除草剂:药剂与杂草接触时,只 杀死与药剂接触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杀伤作 用,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打哪哪死。应用 这类除草剂时应注意喷施均匀,每亩用水量 30公斤。(用水量多时药效不够,用水量太 小则容易出药害)如百草枯等。 (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被根系或茎叶 吸收后,能够在植物体内输导,将药剂输送 到其它部位,甚至遍及整个植株。如2,4-滴 丁酯、草甘膦等。

墒情良好时效果好,干旱时效果不好,浅层的草出不来, 深层的草出来时芽已长成叶子老化了。 芝麻、大豆墒情好、温度高时因为种的浅也容易出药害。 现象1:在墒情良好时如阔叶草都没有了,还有一些稗 草,马唐时说明是用量够 现象2:如出现很多马齿苋、香附子说明此地块长年用 此药有抗性了该换药了。 禾本科杂草没了,阔叶杂草还有一些说明墒情不好干旱。 长期大量使用会有大量的恶性杂草出现:铁苋,马齿苋

除草剂分类和使用方法

除草剂分类和使用方法

除草剂分类和使用方法除草剂是一种用于控制和消除杂草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含有特定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植物体内,影响其生长和发育,从而达到杀死或抑制杂草的目的。

除草剂按照其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分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除草剂分类和使用方法。

1.非选择性除草剂:非选择性除草剂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可以杀死任何接触到它们的植物。

这类除草剂在杂草和作物之间没有选择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十分小心。

通常,非选择性除草剂用于杂草比较严重的非耕地,例如停车场、道路边缘和石灰岩地区等。

使用非选择性除草剂时,确保将它们仅使用在需要控制的区域上,并避免将其喷洒到植物的叶片或作物上。

2.选择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是一种能够有针对性地控制指定杂草而不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的化学物质。

这类除草剂通常在作物播种后使用,以消除杂草对作物生长的竞争。

选择性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因作物类型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稻田中使用选择性除草剂时,可以将其喷洒在水中,以便更好地与杂草接触。

而对于其他作物,如玉米或大豆,选择性除草剂则通常通过喷洒到作物周围的土壤上实现。

3.土壤消毒剂:土壤消毒剂主要用于防治土壤传播的真菌、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感染疾病和产量下降。

土壤消毒剂可以通过杀死或抑制这些病原体来净化土壤。

常见的土壤消毒剂包括甲醛、氯化亚锡和溴甲烷等。

使用土壤消毒剂时,应根据作物和病原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方法,以确保有效消毒。

4.非永久性除草剂:非永久性除草剂是一种可以在一段时间后被土壤分解或通过生物降解的除草剂。

这些除草剂通常用于在作物生长的初期控制杂草的生长,从而给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非永久性除草剂通常不会积累在土壤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使用非永久性除草剂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并注意与作物的安全间隔期。

5.长效除草剂:长效除草剂是一种在土壤中保持活性较长时间的除草剂。

除草剂分类及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

除草剂分类及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

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3期摘要对实践中常用除草剂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进行了简析,在指导和促进当前农林业健康发展上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除草剂;分类;科学选择;实现途径中图分类号S48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3-0176-01除草剂分类及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孙艳丽1于喜波2邢影辉3刘春雷3刘炳友4*(1黑龙江省泰来县林业局,黑龙江泰来162400;2齐齐哈尔市园林管理处;3黑龙江辰能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祥顺林场;4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林业局)杂草是农林业生产的大敌,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繁殖快,与苗木、作物争夺阳光、水分、肥料和空间,又是传播病虫害的媒介。

因此,对除草剂分类及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问题进行探讨非常必要。

1除草剂的分类1.1按除草剂对苗木(或作物)和杂草的作用分类1.1.1选择性除草剂。

此类除草剂能杀伤杂草,而不伤害苗木和作物,如用于禾本科作物田间除草的2,4-D 、2甲4氯和用于稻田的敌稗。

1.1.2非选择性除草剂。

此类除草剂只要接触植物,草苗不分,都可杀死,如五氯酚钠、百草枯、敌草隆等,适用于防火道和道路等的灭草。

1.2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分类1.2.1触杀型除草剂。

只能杀伤植物与除草剂接触的部位,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如敌稗、除草醚等。

1.2.2传导型除草剂。

药剂被植物吸收后,可以在植物体内移动,杀死整株植物。

如2,4-D 、2甲4氯等。

1.3按除草剂的结构和作用分类1.3.1苯酚类。

五氯酚钠是此类除草剂中常用的一种,它是一种非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

可以在播种前,先诱发杂草发芽,然后施用,杀死杂草,待药剂毒性消失后,再播种育苗。

1.3.2二苯醚类。

除草醚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

除草醚是触杀型除草剂,对人畜毒性低。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容易被土壤吸附,在土壤表层形成毒土层,杂草幼芽接触药剂,便被杀死。

不同作物选择除草剂有方法

不同作物选择除草剂有方法

不同作物选择除草剂有方法除草剂是最常使用的农药产品之一,对于农田除草有特别好的效果。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除草剂种类繁多,许多农户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除草剂。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不同作物该选用的除草剂:1、移栽蔬菜移栽蔬菜是经过育苗阶段后才移栽到大田的,所以对除草剂的耐受力较强。

移栽前进行土壤处理或移栽前先防除已出苗杂草,可考虑选用以下除草剂:33%除草通乳油、48%氟乐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乙草胺乳油、24%果尔乳油、72%都尔乳油、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60%丁草胺乳油、41%草甘膦水剂、20%百草枯水剂、12.5%恶草灵乳油等。

但是,瓜菜类,尤其是黄瓜对多数除草剂都很敏感,须特殊留意。

2、各类阔叶蔬菜5%精禾草克乳油、12%收乐通乳油、4%喷特乳油、10.8%高效盖草能乳油、12.5%拿捕净等茎叶处理剂对阔叶植物特别平安,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优异,可广泛应用于阔叶蔬菜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

3、小粒种子直播蔬菜或苗床此类蔬菜对除草剂较为敏感,很多能用于移栽蔬菜的除草剂都可能影响这类蔬菜出苗,甚至出苗后渐渐死亡。

可用于此类蔬菜的除草剂有33%除草通乳油、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和50%乙草胺乳油等。

4、大粒种子直播或养分器官繁殖的蔬菜此类蔬菜可利用除草剂的位差选择和时差选择,对除草剂的耐药力增加。

可供播前或播后、苗前作土壤处理的除草剂有33%除草通乳油、48%氟乐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乙草胺乳油、24%果尔乳油、72%都尔乳油、50%大惠利可湿性粉剂、60%丁草胺乳油、12.5%恶草灵乳剂等。

5、水生蔬菜可用于防除此类蔬菜田杂草的除草剂有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60%丁草胺乳油、12.5%恶草灵乳油、24%果尔乳油、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等。

6、免耕田除草推举使用:20%克芜踪、20%草甘磷、20%赛达、41%农达、20%克草快。

7、小麦田除草禾本科杂草可选用绿麦隆、异丙隆、扑草净、骠马等。

农田除草剂的类型与分类

农田除草剂的类型与分类

农田除草剂的类型与分类随着除草剂的生产与应用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除草剂,应用于农田的除草剂品种也越来越多,为便于科学的应用除草剂,应将除草剂进行科学的分类。

目前我们按照除草剂的作用方式、疏导性能、使用方法和化学结构来进行分类。

一、按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分类依据除草剂对杂草的选择性作用方式,可将除草剂分为选择性和灭生性除草剂。

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在不同的植物间具有选择性,即能毒害和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只毒杀某种或某类杂草,而不损害作物和其它杂草,凡是具有这种选择性作用的除草剂即可称为选择性除草剂。

2、灭生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较小,草苗不分,“见绿就杀”。

这类除草剂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处于生长期的农田,如波尔森草铵膦、百草枯等。

二、按疏导性能分类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疏导性的差异,可以将除草剂分为触杀型和疏导型。

1、触杀型除草剂此类除草剂接触植物后不在植物体内传导,只限于对接触部位得到伤害。

在应用这类除草剂时应注意喷施均匀。

如氟磺胺草醚、百草枯等。

2、疏导型除草剂这类除草剂被植物茎叶和根部吸收后,能够在植物体内疏导,将将药剂输送到其他部位,甚至遍及整个植株。

三、按使用方法分类除草剂按使用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土壤处理剂和茎叶处理剂1、土壤处理剂以土壤处理法施用的除草剂称为土壤处理剂。

这类除草剂是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如:甲草胺、乙草胺、氟乐灵等。

2、茎叶处理除草剂以茎叶处理法施用的束草级称为茎叶处理剂。

这类除草剂一般能为杂草的茎叶或根系吸收。

如:滴丁酯、草甘膦等。

四、按化学结构分类依据除草剂的化学结构分类,除草剂可以分为如下一些类型:酰胺类、均三氮苯类、磺酰脲类、二苯醚类、脲类、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硫代氨基甲酸脂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草剂分类及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摘要对实践中常用除草剂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进行了简析,在指导和促进当前农林业健康发展上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除草剂;分类;科学选择;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s48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76-01
杂草是农林业生产的大敌,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繁殖快,与苗木、作物争夺阳光、水分、肥料和空间,又是传播病虫害的媒介。

因此,对除草剂分类及其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问题进行探讨非常必要。

1 除草剂的分类
1.1 按除草剂对苗木(或作物)和杂草的作用分类
1.1.1 选择性除草剂。

此类除草剂能杀伤杂草,而不伤害苗木和作物,如用于禾本科作物田间除草的2,4-d、2甲4氯和用于稻田的敌稗。

1.1.2 非选择性除草剂。

此类除草剂只要接触植物,草苗不分,都可杀死,如五氯酚钠、百草枯、敌草隆等,适用于防火道和道路等的灭草。

1.2 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分类
1.2.1 触杀型除草剂。

只能杀伤植物与除草剂接触的部位,不
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如敌稗、除草醚等。

1.2.2 传导型除草剂。

药剂被植物吸收后,可以在植物体内移动,杀死整株植物。

如2,4-d、2甲4氯等。

1.3 按除草剂的结构和作用分类
1.3.1 苯酚类。

五氯酚钠是此类除草剂中常用的一种,它是一种非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

可以在播种前,先诱发杂草发芽,然后施用,杀死杂草,待药剂毒性消失后,再播种育苗。

1.3.2 二苯醚类。

除草醚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

除草醚是触杀型除草剂,对人畜毒性低。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容易被土壤吸附,在土壤表层形成毒土层,杂草幼芽接触药剂,便被杀死。

其药效可在土壤表面维持20~30 d,对一年生杂草如稗草、莎草、碱草等杂草和多年生杂草牛毛毡均有显著的杀伤作用,植株越小,效果越好[1-2]。

但除草醚要在直接光照下才能发挥药效。

1.3.3 苯氧羧酸类。

此类除草剂中,用量最多的是2,4-d和2甲4氯。

2,4-d是发现最早的一类除草剂,含量在500~1 000 mg/kg 可使一些双子叶植物致死,含量再高,对单子叶植物也会发生毒害。

它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传导性,杂草受害后,叶片、叶柄和茎部弯曲,茎部变脆易断,最后整个植株死亡。

2甲4氯的性能与2,4-d类似,对防除稻田杂草比2,4-d安全,可在苗期使用。

1.3.4 酰胺类。

敌稗就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

敌稗是一种具有
高度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其施入土壤易分解,只能对植物的地上部分喷雾,主要用于防治稻田稗草,对于旱地的狗尾草、马齿苋也有防治效果。

敌稗不能与有机磷农药混用。

1.3.5 取代脲类。

敌草隆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

敌草隆是一种传导型除草剂,对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都有较好的杀伤效果,在大剂量使用时,具有强烈的灭生性能。

1.3.6 均三氮苯类。

我国已经生产使用的均三氮苯除草剂主要有西玛津和阿特拉津2种。

此类药剂都是高度选择性传导型除草剂,用于土壤处理,通过根系被植物吸收,随蒸腾液流上升,传遍全株。

施药后10~20 d,杂草便可受到毒害作用。

1.3.7 氨基甲酸酯类。

此类除草剂在林业上应用的有灭草灵。

灭草灵是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可用于防治多种杂草。

2 除草剂在农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
除草剂之所以能够用于除草,就是因为它对树木、作物影响很小,而对杂草则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此种特性叫做除草剂的选择性。

2.1 形态、结构上的选择
植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如单子叶禾木本科植物,其叶的表面角质层和蜡质层厚,叶面积小,茎、叶直立,顶端分生组织为叶所保护,因而抗药性强,不容易发生药害。

而有的单子叶植物如鸭舌草和一些双子叶植物,角质层与蜡质层都薄,叶面积大,叶片平伸,吸附药剂就多,而且幼芽裸露,故抗药性能差,易受药害[3-4]。

因此,用2,4-d能在单子叶植物地里杀死双子叶杂草。

2.2 “时差”的选择
利用某些除草剂分解快的特点,在播种前施药把杂草杀死,药剂分解后,再进行播种或移栽,可以达到消灭杂草而不伤害苗木、作物的目的。

如非选择性除草剂百草枯,在播种前处理土壤,可杀死所有杂草,但药剂在土壤中很快即失效,施药后立即播种或移栽,对苗木、作物完全无害。

2.3 “位差”的选择
这是利用植物与杂草根系分布的深浅不同而产生的选择性。

一般植物和苗木的根在土壤中分布较深,而杂草多在土壤表层发芽,根系根部较浅。

将除草剂施于土表,可达到灭草目的。

如除草醚,在播种后出苗前做土壤处理,除草醚在土壤表层下形成1~2 cm深的药层,杂草在萌发时,幼芽与药层接触,在光照下被杀死,而苗木根系根部较深或播种在毒土层以下,不易接触药剂,因此比较安全。

2.4 生理生化上的选择
不同植物对除草剂的生理反应不同。

有些植物吸收了某些无毒的除草剂之后,能将之转化为有毒的物质而被杀死,如野燕麦吸收新燕灵之后,产生一种有毒的酸,而被杀死。

有些植物吸收了某种对植物有毒的除草剂后,能使之迅速分解,从而保护了自己。

如水稻体内含有分解敌稗的酰胺水解酶,可将敌稗分解成无毒的物质,
使之免受毒害,而稗草中无此酶,因而被杀死。

3 参考文献
[1] 严明强,刘晓才,云崇容.除草剂分类及安全使用方法[j].汉中科技,2009(6):16-17.
[2] 除草剂的分类[j].新疆农垦科技,2004(2):20.
[3] 化学除草剂在农业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7(5):55-57.
[4] 叶贵标.除草剂作用机理分类法及其应用[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9,20(1):3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