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优质学案:4.2山地的形成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5:4.2 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1.以山地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基础形态特征。
3.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能够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知识体系梳理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①,叫褶皱。
其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
背斜一般是岩层②,向斜一般是岩层③。
(2)褶皱山一般情况:背斜成④,向斜成⑤;特殊情况:背斜成⑥,向斜成⑦。
2.断块山(1)断层概念: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⑧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断层。
断层位移类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⑨,如华山,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⑩,如渭河平原。
(2)断块山:由发育而成的山岭和高地。
3.火山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组成:和。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方式的选择:一般优先选择,其次是。
选线原则: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和地带。
技术要求:山谷中的道路避开陡坡;道路在陡坡上呈“”字形弯曲。
预习效果检测在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处属于( )。
A.背斜B.向斜C.断层D.海岭2.图中乙处属于( )。
A.冲积平原B.冲积扇C.谷地D.火山口3.乞力马扎罗山属于( )。
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火山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大。
据此回答4~5题。
4.山地地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B.公路C.河运D.航空5.山地地区的这一交通运输方式( )。
A.造价较高B.分布于山坡C.迂回前进D.直线距一般较小6.断层是当压力或张力超过岩层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移动形成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断层和褶皱之间有什么区别?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你会依据什么来区别褶皱山和断块山呢?(2)断层有哪两种基本形式?通常会形成哪些地貌?举例说明。
高中地理 4.2 山地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山地的形成学习方法使用导学案梳理知识,勾画课本内容并进行标注,思考右栏问题。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根据学习目标构建本节知识体系。
学习目标以山岳为例,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如青藏铁路、南昆铁路或本地的交通建设),认识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掌握分析、探究地理事物的科学方法。
关注国家或家乡重大的交通建设,树立运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志向。
课前自学引导自主学习根据预习,画出本课知识要素图,形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知识拓展一:褶皱——背斜和向斜。
【例1】.读图4-9,完成下列各题:(1)从地形看:A为,B 为。
从地质构造看,A是,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B是。
(2)A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B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3、知识拓展二: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及其划分板块: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每个大板块又可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2)板块运动与地壳运动的关系: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3)板块移动与地貌(4)板块边界与地貌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大西洋、红海等)、海岭(海底山脉、大洋中脊等)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等)―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等。
4、知识拓展三:研究地质构造及其规律的意义【例2】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1)写出图中各点的地质构造类型: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丁 _______________(2)上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处物质主要是由于作用而形成的。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4:4.2 山地的形成
4.2 山地的形成课题:山地的形成编写人: 审核人:审批人:山岳的类型不同,其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大、崎岖不平,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山区,公路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形态,村庄为什么会沿河流分布?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山区对交通线的布局有哪些影响?2.“之”字型的交通线通常布局在哪里,为什么?3.地形对交通线的密度有哪些影响?4.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方面?①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所以,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在山岳地区交通运输建设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的走向。
原因:①节约建设成本的需要;②降低技术难度的需要;③工程施工安全的需要;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的需要。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岳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例]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对此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什么?(3)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________。
A~B和C~D的直线距离相等,A~B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________C~D线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2山地的形成 导学案设计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课标解读】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读:课标对教学对课堂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1、对地表形态的分析应该结合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现象有直观的认识。
2、课标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地壳是不断变化的。
3、通过结合实际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山、断层山及火山的形成原因。
2、能根据示意图中岩层的基本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地垒、地堑及火山的构造。
3、能在全球陆地轮廓图中绘制板块的消亡边界,标示出边界附近重要的地貌。
4、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的海陆轮廓及预测变化趋势。
过程与方法:1、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通过设疑、假想、论证,层层推进,结合丰富的动画、图片素材,逐步建立地球内部结构及运动的空间模式。
2、在世界陆地轮廓图上绘制板块边界,观察消亡边界处的重要地貌,在绘图与观察中加深记忆。
3、利用手边的材料动手模拟褶皱的形成过程,理解岩石的新老关系、岩层受挤压后的形态,从而理解本节中出现的众多专有名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丰富的动画、图片素材及参与各种活动,提高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通过学习科学的理论与事例,培养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板块构造学说,这是本小节内容的理论支撑;2、是褶皱山、断层山与火山的成因、形态及地貌。
学习难点:1、是板块构造学说与山地成因之间的关系。
掌握地球上两大板块消亡带。
2、掌握褶皱、断层的构造形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对老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观察、猜想、论证、归纳;充分利用学习小组进行探讨;动手模拟、绘图;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知识回顾】【自读教材】1、在地壳运动产生的作用下,岩层会发生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一种是。
高中地理必修1-4.2 山地的形成 导学案
4.2 - 14.2 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掌握三种基本的山地类型·学会分析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自主学习】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⑴褶皱山①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作用下,岩层变形而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现象。
②基本形态——背斜vs 向斜(阅读P 73第2段,完成下表)③板块构造学说(阅读课本P 73第4段和图4.10)·地球的岩石圈可划分为 大板块,各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且处于运动之中。
·生长边界:板块发生 背离 运动,地壳 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消亡边界:板块发生 运动,相会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 。
⑵断块山(阅读课本P 74)①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 时,岩石发生断裂,并且有明显的搓动、位移的现象。
②类型·水平运动为主:错断原有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若干新的地貌·垂直运动为主:相对下降→形成 和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位于陕西)相对上升→形成 或高地,如: 、庐山、泰山(即断块山)⑶火山75)①岩浆活动地貌·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 流出而形成地貌,如宽广的 高原。
★必须填写: 2016级 班 组 姓名4.2 - 2·火山:岩浆沿着中央喷出口或 喷出而形成的地貌,如我国 的主峰。
②火山的结构:火山口、 。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阅读课本P 76①运输方式:山地地区应当优先发展 运输,而后才是 运输。
②线路分布:山地地区应当讲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 和河谷地带。
③延伸方向:山区道路公路和铁路不宜直线,需要 前进,如盘山公路、“Z ”型公路【合作探究】1.若上页图中A 和B 所在的岩层含有水和石油,那么石油位于 处,水位于 处。
2.阅读课本P 74图4.11,完成“活动”的3个问题。
【自主演练】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C.丙地向斜成谷D.丙、丁之间有断层2.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甲—风力侵蚀 B .乙—流水侵蚀C.丙—人类活动D.丁—海水侵蚀3.在甲、乙、丙、丁各打一口深井,最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的是 ( )A.甲 B .乙C.丙D.丁4.右图所示山岭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5:4.2 山地的形成
山地的形成
课题:山地的形成第周第节
编写人: 审核人:审批人:
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 褶皱山
(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_____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
系列______。
(2)基本形态。
背斜:岩层一般___,地貌一般发育为____,但常被侵蚀成_____。
向斜:岩层一般___,地貌一般发育为__,但因槽部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
______。
(3)板块构造学说。
2. 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
_____,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________形成断层。
(2)形成地貌
3. 火山
(1)形成:地下深处的____,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在_____地带处,沿着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常形成谷大断层,常形成裂谷
[例]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双
选)( )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大峡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4.2山地的形成-
在修建隧道工程中该怎么选址?并解释原因?
观看动画,回答问题
学生跟随用书本演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学生总结得出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的中心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的中心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学生总结得出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1.从形态上
2.从岩层行老关系上
【学情分析】
本节中学生对本课时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亲眼看到其形成过程,需要学生运用地理的理性思维,才能正确判断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进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教学手段
褶皱山
一、【播放动画】“褶皱的形成”
【设问】
1.动画中展现的是那种内力作用?
2.在这种作用下,岩层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几种情况?
二、褶皱的概念及类型
讲授褶皱、背斜、向斜等概念,并带领学生用书本演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引导读图】
从水平方向上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播放动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斜成谷,向斜成山”
引导学生对图中背斜、向斜处的岩层受力进行分析,理解成因,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判断向斜和背斜。
【教学主题】
山地的形成
【课标要求】
本课时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课时内容是以山地的形成作为典型案例,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在教学中一定要紧密围绕着课文内容中所列举出来的一些实例,如板块构造学说、褶皱山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案例,从而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内外力以及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4.2山地的形成 教案1
甲处岩层断裂并错位,为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知,甲为峰林,可确定为喀斯特地貌,甲处为流水的溶蚀作用,为外力作用形成;乙处是砂岩,为沉积岩,外力的堆积作用形成;根据岩层形态知丙处为背斜
.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
.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
()
.乙处为河流冲积扇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丁处矿床为天然气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D
分析图像可知,乙处为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而河流冲积扇应位于山麓地带;丙处为凸岸,河流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对岸为凹岸,河流侵蚀作用较强;天然气为沉积矿床,并且应位于背斜的项部,丁处不可能有天然气;从岩层的形态看,戊处岩层明显上拱,应为背斜。
根据板书,知道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2山地的形成
那么,。
聆听和思考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我学习,学生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和补充自己的漏缺。
并且在课本上对知识做出相应的标记,能够用示意图表示。
褶皱示意图
褶皱山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1.山地按成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2.褶皱的概念,分类:背斜、向斜
3.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名称
板块边界类型;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4.断层含义:
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
4.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交通运输线的选择
(2)交通运输线地址的选择
(3)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注意事项。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2:4.2 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1)褶皱:岩层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
(2)地貌①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大板块。
②板块运动⎩⎪⎨⎪⎧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裂谷或海洋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 褶皱山系2.断块山(1)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形成断层。
(2)地貌(1)岩浆活动地貌类型①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状裂隙流出,如东非高原。
②火山:岩浆沿地壳的中央或管道喷出,如长白山主峰。
(2)火山构造:火山口、。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大的原因:相对高度大,地形。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一、判断题1.褶曲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向斜和背斜。
( )2.背斜谷和向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 )3.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位于亚欧板块。
( )4.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 )5.山区的公路多呈“之”字形。
( )二、选择题6.有关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B.背斜常形成自流盆地C.在内力作用下,向斜常形成谷地D.向斜谷地常形成裂谷、陡崖7.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 )A.岩层的弯曲形态B.地形的起伏状况C.岩层的坚硬程度D.岩层的新老关系读图,完成8~9题。
8.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9.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断层、向斜山景观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重难探究探究点1 褶皱山和断块山『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2山地的形成
4.2 山地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3.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学习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山地形成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学方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不同山地图片)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
山地有很多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山地是怎么形成的呢?山地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我们就以它们的形成为例,来看看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
(板书)山地的形成(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教材P73页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褶皱、褶曲?褶曲的基本类型?(学生回答)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整个褶皱中,有很多个波状弯曲,每一个弯曲就是褶皱的一个基本单位,叫做褶曲。
有的褶曲向上弯曲,有的褶曲向下弯曲。
我们根据岩层形态的不同,将褶曲分成两类:背斜和向斜。
2.背斜和向斜的形态有什么不同?岩层的新老关系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4.2山地的形成优质课教案
42 山地的形成
设计 教师
授课 教师 新授 课时 1课时
时间 教 目标
12月8—14日
课 型
1. 掌握褶皱、断层的基本知识; 2. 了解火山的基本构造; 3. 了解山地对交通线的影响。
重点 难点 教法
重点:褶皱断层的对比与实践应用; 难点:褶皱断层的实践应用。 三维立体互动教模式 教 教 材 处 理 教具 过 程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激趣导入,引发生习 兴趣 案、PPT
【激趣导入】 【教目标】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 褶皱山 (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 发生塑性变形, 产生一系列的 其基本单位是 (2) 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 一种是 背斜一般是岩层 2 断块山 (1)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 的位移,就形成断层。
断层位移类型
目标定向,展示考点 作用下,岩层会 弯曲, 叫褶皱。 生 看 书 或 案 回 答 问 题。教师举出实例讲 , 一种是 。 解易错易混知识。 。
。
,向斜一般是岩层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 小组合作探究:生按
地;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照教师提出的问题 相 对 下 降 的 岩 体 形 成 谷 地 或 低 合作探究,总结知识
地,如 (2)断块山:由 发育而成的山岭和高地
点。然后小组代表演 示成果。
3 火山 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活管道喷出; 组成: ;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 互动,生生质疑,师 生质疑把本节课知 识真正掌握。
教 教 材 处 理
过 程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地质构造 判 断 方 法 形态上 岩层新老关 系 岩层上拱
皱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4.2山地的形成 教案1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知,甲为峰林,可确定为喀斯特地貌,甲处为流水的溶蚀作用,为外力作用形成;乙处是砂岩,为沉积岩,外力的堆积作用形成;根据岩层形态知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3)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断裂上升。(√)
②垂直方向
3.火山
(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思考,填写知识梳理
三、关注学生反馈,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精讲示范:
精讲
1.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解析由图片可知该山的一侧是断崖,由此可推出其形成应该与岩层断裂上升有关,属于断块山。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2~3题。
2.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优秀教学案例:4.2山地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探究、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山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例如,我会先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山地是如何形成的?”、“山地地形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等,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通过问题导向教学策略,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本节课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山地形成和相关问题。
在情境创设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山地地形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本节课中,我会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山地形成的知识和山地地形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优秀教学案例:4.2山地的形成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山地的形成,是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重要章节。学生需要理解山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山地地形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设计了一节以小组合作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首先,我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山地地形,理解山地形成的原因。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每组选择一个山地地形,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研究该山地地形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最后,各组汇报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5:4.2山地的形成教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3.四季的形成。
背斜向斜比较、断层、火山构造等Flash动画课件等多媒体素材库。
『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见过和听说过许多山脉,如我国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讲授新课』『介绍』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
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板书』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引导』什么叫褶皱、断层呢?(教师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讲解』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一、课前预设:
)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
二、教学过程:
【总结】
背斜的中心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的中心部岩层较新,翼岩层较老。
所以,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
【播放动画】“背斜成谷,
山”
【教师总结】背斜的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所以变成了谷地;向斜的槽部受挤压;
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课堂练习】
图”
a.图中有哪些自然因素会对交通选线产生影响?
b.交通线路的布局还应该注意什么?
(1)图中A、B、C、D四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分别是:
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
(3)图中四个部位不宜修地下隧道的有
(4)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__原因是_______。
(5)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6)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2.读某山区公路走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__地带,原因是
因素的影响。
(2)山区人口集中在___的地带。
与公路的关系是
____因素的影响。
三、教学反思。
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学案 4.2 山地的形成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探究材料 教材 P73 图 4.9 褶曲示意和图 4.10 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P74 图 4.12 断层示意和 P75 图 4.14 火山示意。 华山为五岳之西岳,“自古华山一条路”,峭立的崖壁、幽深的绝谷,华山之险让人们为之汗 流浃背、惊心动魄……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峰顶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湛蓝的湖水、绚丽 的樱花,吸引着大批的观光客…… 1.如何从形态上、岩层新老关系上判断常见的地质构造?它们经过地质作用后形成的构造 地貌如何?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区与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
项目
土石方 桥梁与隧道总长度 造价
山岳/平原 1.5~2
7~11
2.2~3
山岳/丘陵 1 以上
2~3
1.5
(1)上述材料说明了( )
A.在山区,修建公路的难度大于铁路
B.就对地形坡度的适应性而言,铁路优于公路
基本 (2) 形态 Error! (3)板块构造学说 a.⑨________可划分为六大板块。
六大板块处于 不断⑩
b. 之中 Error!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⑯______和⑰______,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 ⑱______,两侧岩体沿⑲______发生⑳________,形成断层。 (2)形成地貌 a.水平位移:○21 ______原有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 b.垂直
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
关键点总结
褶皱(背斜和向斜)
判断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背 斜成山也能成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设计:4.2山地的形成
读图回答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_;地貌名称是____________。
(2)乙地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
(3)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______处为好,其中______处最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思考回答
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能在示意图上判断背斜和向斜。
(2)能理解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3)结合实例能判断出断层构造。
(4)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找油、找水等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5)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培养学生动手演示、判读、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2)从岩体受力、位移方向和地表形态来理解断层。
(3)结合活动题,联系实际,了解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导入
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华山、富士山
提问:地球上雄伟高大的珠穆朗玛峰、险要陡峻的华山、日本的象征—富士山,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
归纳总结:
展示图片:背斜山、向斜谷
学生利用手中的竹片或橡皮跟着老师做,自主完成练习后,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的动手演示能力
学习
新知
启发引导: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有时候恰恰相反,背斜也可能成为谷地,向斜却由谷地变成了山岭,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师讲解并用竹片演示
课件演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2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年级:高一科目:地理主题:褶皱山【教材分析】《山地的形成》是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是第一节已经学过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一个案例。
通过对《山地的形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内力作用有更好的认识,幷通过对“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的学习,又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学习目标】1.说出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用不同方法准确判读背斜和向斜。
2.会用地理术语准确阐述背斜和向斜不同地貌的成因。
【学习重点】背斜、向斜的判别;【学习难点】1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2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在初中以及上一节学生已经对“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有些许认识,对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对这一节的学习会有一定的铺垫作用,但是此次内容涉及到一些学生比较生疏的概念和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对比分析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考虑到学生对山体的陌生性和实际经验的不足,也要适当的将问题转化到学生生活中容易理解和熟悉的事件当中来。
【学法指津】(自制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A 教法简介1.问题探究法(结合图片视频以及实验操作)感性跟理性相比,更形象。
用生动的实物演示,形象的图片视频资料,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事物。
如:通过橡皮泥、课本演示褶皱的形成过程,通过折木筷的试验和微课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出现“地形倒置”的原因。
2.列表分析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表格对比分析学习背斜向斜的差异,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3.引导分析法应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循序渐进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并能投入到真正的实际应用中。
B、教学用具道具:木筷,纸盒子、学生课本、橡皮泥C、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突破教学重难点:这节内容的重难点就是背斜和向斜的判断和地貌形态的表现,以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指导作用(解决方式:通过实例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教学过程:情景体验导入新课:播放图片江河湖海,日夜奔腾,那是祖国汩汩的血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特征。
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褶皱基本形态(3)地貌褶皱类型岩层变化最初形成的地貌侵蚀后的地貌背斜一般向上拱起山岭A谷地向斜一般向下弯曲谷地B山岭(4)板块构造学说①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②板块运动⎩⎨⎧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 的褶皱山系2.断块山(1)断层的形成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断层(如上图)。
(2)位移⎩⎪⎨⎪⎧水平方向:错断原有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其中相对下降部分形成谷地或低地(图 中乙处),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升部分成为山岭或高地,又叫断块山(图中甲处), 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3.火山(1)形成: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火山口: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火山锥: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 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思考』1.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这种说法对吗?提示 不对。
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
但由于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因此,判断背斜、向斜最重要的依据应该是岩层的新老关系。
2.地质构造就是地貌吗?简述理由。
提示不是。
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可简单地理解为:地质构造是岩层的形态,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
3.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预习效果自测]1.褶皱的基本形态包括()A.断层和褶曲B.山岭和谷地C.高山和盆地D.背斜和向斜解析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其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答案 D2.下列地质现象中,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看,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A.火山喷发B.东非裂谷C.石林溶洞D.温泉解析火山喷发、东非裂谷、温泉均为内力作用的表现,石林溶洞则为外力作用的表现。
答案 C3.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侵蚀作用解析内力作用中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其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
答案 B4.下列山地的成因中,与其他几个不同的是()A.泰山B.华山C.富士山D.庐山解析泰山、华山、庐山均为断块山,富士山为火山。
答案 C5.岩石圈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大洋的是()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解析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大洋的是太平洋板块。
答案 B6.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其原因是()A.减缓坡度B.保护植被C.缩短路程D.减少成本解析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其原因是减缓坡度。
答案 A探究点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探究活动』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背斜和向斜示意图。
材料二某地地质剖面图。
材料三华山大断崖。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水平方向____________(挤压/张裂)力的作用。
(2)从形态上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3)“背斜成谷”主要是受到哪种外力作用的影响?若材料一图中所示地区有石油分布,应从哪种构造中寻找石油?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在背斜顶部,为什么?(4)材料二中,A、B、C、D四处哪些是断层构造?哪些不是?为什么?(5)材料三中的华山大断崖属于哪种地质构造?断层构造除形成块状山地外,还能形成什么地形?答案(1)挤压(2)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3)侵蚀作用。
背斜构造。
背斜岩层是拱形的,承压大,安全性好,而向斜是储水构造,修建隧道易积水或渗水,因此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因此采石场选择在背斜顶部。
(4)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
材料二中的A、B、C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所以A、B、C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而仅仅是断裂。
(5)断层构造。
低地或谷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反思归纳』1.褶皱及对地貌的影响地质构造褶皱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判断方法从形态上背斜向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2.断层及对地貌的影响断层位移方向对地貌的影响图示水平方向为主①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②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3.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不适合建水库大坝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4.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板块相对运动的方向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板块背离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板块相撞(相对移动)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屿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等『即时巩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D处,属背斜的是________。
(2)从地形上看,D处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
(3)C、D两处找油气应在_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处。
(4)A、B、C、D四处,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________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及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第(1)题,从形态上看,中间岩层向上隆起的为背斜,向下凹陷的为向斜。
第(2)题,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第(3)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向斜构造易于储水。
第(4)题,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较为牢固、稳定,适合修建地下隧道,而向斜处底部低凹,易汇集水,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
答案(1)D(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3)D C(4)C探究点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探究活动』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对此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协助解决。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从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与b-d是两条同等级公路,影响其修建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占用土地B.工程造价C.民工数量D.技术水平(4)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____________。
a -b和c-d的直线距离相等,a-b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________c-d线路。
答案(1)②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2)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地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3)B (4)迂回前进大于『反思归纳』1.山地的特点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地的地貌特征,决定着那里的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和延伸方向。
如下图所示:2.山地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这是由山地的地形特点和公路与铁路运输的特点决定的。
如下图所示:特别提醒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当前几乎所有的交通线路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都是社会经济因素,以联系居民点和城市并促进其发展为主要目的,但自然条件仍是选线的基础因素。
在局部地区,线路的走向可能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即时巩固』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1)~(2)题。
(1)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A.避开河谷B.避开山脊C.联系城市D.避开断层(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图中铁路没有走直线,而是弯曲连接了几个居民点。
第(2)题,图中居民点主要是沿河和沿交通线分布。
答案(1)C(2)A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B.2C.3D.4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乙断层只切断了最下边一个侵蚀面的连续性,而岩浆活动穿过了下边两个侵蚀面,说明乙形成早于丙,而甲形成于图中三个侵蚀面后,甲形成晚于丙,故B项正确。
第2题,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所以在图示地质演化过程中,共形成了两次褶皱,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