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4.3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3节海洋与人类讲义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大海与人类学习目标: 1. 知道大海资源的种类、散布和用途,理解大海对于人类生产和发展的至关重要性。
( 要点 )2. 认识人类对大海资源利用方式和门路。
( 要点 )3. 掌握大海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由、危害和保护举措,增强大海环境保护意识。
(重难点)一、大海为人类供给丰富的资源1.大海生物质源(1)含义:又称大海水产资源,是指大海中储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集体数目,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停重生的大海资源。
(2)用途①为人类供给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②提取各样药品和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2.大海矿产资源(1)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散布在大陆架。
(2)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堆积富集而成的矿藏,可分为非金属砂矿、重金属砂矿、宝石及罕有金属砂矿三大类。
(3)磷钙石和海绿石:分别富含磷和钾。
(4)锰结核和富钴结壳:前者散布在深海;后者散布在半深水区,富含战略物质钴。
(5)热液矿床:多以富含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形式产出。
(6)可燃冰:散布于深海堆积物 ( 或陆域永远冻土 ) 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3.大海空间利用(1)运输空间,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地道、海上机场等。
(2)海上生产生活空间,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展览会等。
(3)海底通信、海底仓储、大海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 特别提示 ]滨海砂矿是河流微风把陆地上的岩矿碎屑物质带入海中,再经海浪、潮汐、沿岸流等外力的分选和搬运,在海滨的适合地段富集成矿,所以,滨海砂矿根源于陆地。
二、人类活动对大海的影响1.表现(1)造成大海污染,对海岸带的影响尤其突出。
(2)沿海地域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2.大海环境保护的必需性和急迫性:大海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 特别提示 ]目前在大海生物质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因为过分捕捞,致使鱼类资源的减少;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很多大海生物失掉了栖息地,大海污染等问题。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全单元 教案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第1课时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了一种宝贵资源。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本节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重要思想,侧重介绍了水循环相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水循环的影响,来教会分析关于洪涝灾害的处理与分析能力。
教材从陆地淡水资源分布的角度入手,讲述了地球上的水资源三大存在类型,以及通过若干个活动,意在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环节及其相关影响。
本节课的重要知识为:1.地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其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7%,陆地水不足全球水储量的3%。
2.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课标内容的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区域认知:通过图像等资料,识别各个区域的水循环类型。
综合思维: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水循环的过程、意义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人地协调观: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地理实践力:调查分析某区域洪涝灾害的发展变化。
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预习全篇课文,教学教案,PPT课件,课程导入:李白的《将进酒》说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意思是说黄河的水从天上来,流到海里再也回不来了。
这句话对吗?一、“水的行星”地球为什么称为水的行星呢?观察世界地图,发现地球上绝大多数都是水体组成的,通过预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地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
所谓“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那称地球为一个“水球”再合适不过了。
1.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
它们之前的组成:水圈2.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点拨:水资源的储存量这么少,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水资源呢?引导学生要有忧患意识,培养节水习惯。
4.3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为新教材湘教版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海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开展至关重要。
海洋为人们供应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海水养殖、石油开采、填海造陆等产业活动,让人类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海洋交通运输长期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运量大、价格低、污染少的特点。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海洋开发,促使海洋产业迅猛开展。
但是,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方式,使得海洋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多种威逼。
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开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深刻熟悉到海洋环境爱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期地为人类效劳。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海洋为人类供应的丰富的资源,如海水养殖、石油开采、填海造陆等产业活动,让人类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意识到环境爱护的重要性。
2.综合思维: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并了解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方式,使得海洋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多种威逼。
把握海洋环境爱护的措施。
3.区域认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的学问点能够前后联系,有效解决疑虑,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
综合运用地理学问力量提高。
【教学重难点】1、查阅资料,举例说出主要海洋资源的根本特点和应用前景2、说明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海洋污染的形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简述爱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教学方法及预备】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预习清单】一、海洋为人类供应丰富的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隐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海水养殖的优点是:集中开展某些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虾类、贝类及棘皮动物〔如刺参〕等,生产周期较短,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按养殖对象分为鱼类、虾类、贝类、藻类和海珍品等海水养殖,其中以贝、藻类海水养殖开展较快:虾、鱼类、海珍品养殖较薄弱。
按空间分布分为围塘、海涂、港湾和浅海等。
按集约程度分为粗养〔包括护养、管养〕、半精养和精养,以粗养为主。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4.3海洋与人类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海洋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海洋保护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要求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解决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效果。同时,要注重教学创新,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讲解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重难点突出:讲解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人地协调观。
3.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海洋环境保护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保护意识。
具体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海洋资源的开采与利用:介绍海洋中的各种资源,如鱼类、矿产资源、海洋生物等,以及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2. 海洋环境问题:分析海洋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以及这些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海洋的保护:介绍我国海洋保护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海洋保护中来。
2. 案例分析题
题型示例:请分析某一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示例:海洋污染的原因可能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污水排放等。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可能包括海洋生物死亡、海洋资源减少、旅游和经济损失等。解决方案可以是加强污染源治理、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监管和执法等。
高中地理 新湘教版 必修第一册 4.3 海洋与人类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
01
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一)海洋生物资源 1.概念: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 动物 和 植物 群体,是有生命、 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对人类的意义 (1)海洋生物中的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 食品 、生活 用品和 工业 原料。 (2)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_基__因__工__程__药___ 物 等。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课程标准
KE CHENG BIAO ZHUN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1.海洋为人类提供各种海洋资源。 2.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探究点二 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探究导引
阅读相关图文资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7年5月可燃冰连续稳定试采成功,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能实现商业化开采,中国 在新能源探寻、对传统能源的升级方面已经遥遥领先。 可燃冰能量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164立方米天然气,产生的 能量比传统化石能源要多出10倍。中国 海域可燃冰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是 整个波斯湾探明的油气储量的1.5倍多), 目前,已经布局了十多个成矿区带,且 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两个千亿方级矿藏。
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分布图”(甲图)和“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 问题。
1.世界上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_温__带___(温度带)的_大__陆__架___(海底地形)海域。我国东 海有著名的__舟__山__渔场。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3节海洋与人类pptx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海洋矿产资源 (1)油气资源。
丰富程度 资源丰富,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储量 的 34%。目前,探明率为 30%左右
开发阶段 勘探早期阶段
分布
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总量的 60%),大陆坡的 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
我国现状 大陆架广阔,未来的“石油之海”
(2)可燃冰。 ①分布区: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 ②特征: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 物质。 ③储量:储量丰富,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2倍。 ④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
3.海洋空间资源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 海洋资源与人类
问题引领 材料 日本领土狭小,面积仅37万多平方千米,而人口却超 过1亿。日本东京湾20%的海域被填平以增加城市面积,而神 户的一部分也建到了人工岛上,修建海洋城已不是空想,而是 现实。
结合材料探究: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大面积填海造陆的原因。 (2)神户海上城市建设的困难有哪些? 提示:(1)日本是太平洋岛国,领土狭小,人多地狭,是日本发展 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不利因素,围海造陆成为缓解人多地少矛 盾的重要途径。 (2)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黑暗、高压、 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
分布
内涵
开发利用意义
温带海区、 大陆架海 区、寒暖流 交汇海区、 上升流海区
海洋中的动 物、植物和 微生物,即 鱼、虾、 贝、藻等
①食用、药用等; ②通过养殖、增殖,实 现可持续利用
类型 海 食盐 洋 化 学 其他 资 源
分布
内涵
开发利用意义
海洋水体中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学案讲义(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 - 1 -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 16 - 第1课时海水的性质........................................................................................ - 16 -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 - 30 -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 - 42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的行星”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地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
2.水圈3.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但目前还不能大规模利用。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能量来源: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
3.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字母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B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陆地内循环A①蒸发、⑦植物蒸腾、③降水海上内循环C①蒸发、③降水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1)使水体不断运动、转化、更新。
《第四章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历案-高中地理湘教19必修第一册
《海洋与人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海洋与人类”,主要围绕海洋的基本概念、地理分布、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展开。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了解海洋的广阔与重要性,以及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
二、学习目标1. 掌握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世界各大洋的分布及其特点。
2. 理解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运输、海洋气候等方面。
3. 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4. 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海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 期末综合评价:通过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洋美景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世界各大洋的分布和特点。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海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强调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海洋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3.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海洋现象、记录海洋天气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 小组作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保护海洋环境的倡议书或海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收获和不足。
4.3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2.强调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海洋问题,积极参与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4.分析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讲解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7.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探讨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策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讨论主题:
1.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平衡?
2.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3.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如何应对?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我会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8.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9.作业布置:布置与海洋资源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海洋与人类”章节的教学,学生对海洋的概念、分类及地理分布等知识已有一定了解,但对其深入的内涵、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可能仍存在认知不足。此外,学生在分析地理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能力。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第三节海洋与人类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核心素养1.通过相关视频、图表资料,了解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资源的类型,综合分析海洋渔场的形成条件。
(综合思维)2.结合相关图文材料,了解不同区域的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区域认知)3.通过图表等相关材料,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
(人地协调观)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1)概念: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种类:约有20万种,主要有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3)作用①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②可以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2.海洋矿产资源(1)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
(2)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3.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运输空间⎩⎪⎨⎪⎧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海上生产生活空间⎩⎪⎨⎪⎧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尤为突出。
2.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一、判断题1.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深海盆中。
(×) 2.我国已经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
(√) 3.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价值很小。
(×)4.人类活动只会给海洋带来负面影响,不会带来有利影响。
(×) 5.由于开发难度大,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潜力不大。
(×) 二、选择题6.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冰是水结冰形成的化合物 B .可燃冰分布在浅海沉积物中 C .全球可燃冰的储量巨大D .我国目前在渤海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 答案:C7.下列属于海洋运输空间利用的是( )①海底隧道 ②海上机场 ③海底仓储 ④跨海大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8.目前,人类从海水中提取数量最多的化学资源是( )A.盐B.镁C.溴D.碘答案:A三、填空题9.下图所示是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图。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水体类型。
2.驾驭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问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新知预习一、“水的行星”1.地球上的水呈态、态、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
2.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
3.分布于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水量还不足全球水储量的3%。
4. 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5.大气层中也有少量的水,基本上是以的形态存在。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更。
2.类型及主要环节:依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循环、循环和循环。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 ,B ,C ,D ,E ,F ,G ,H 。
(2)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循环(大循环),F、D属于循环,A、B属于循环。
(3)海陆间循环的过程:A →C →D →E、G ,回来海洋。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把、、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浩大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绵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状态,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2.水循环深化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变更。
3.水循环作为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安排,使得不同纬度的冲突得以缓解。
同时,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干脆影响到各地的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特征;水循环的变更,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难。
4.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和无机盐类。
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积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解析】1选A,2选D。第1题,20~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我国南方 近岸海域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 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我国北方近岸海域及乡 村近岸海域在温度及营养物质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第2题,夏季海水温 度高,我国大部分河流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 的繁殖。
【提醒】滨海砂矿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不是分布在深海。
【知识拓展】海底地貌及特点
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 底部
洋盆 海岭 海沟
特点 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200米,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 板块的生长边界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典题例析】 大洋中部的表层磷酸盐等营养盐类物质是随冷水上升而从海区深层带来的, 盐类越多,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越发育。如图是太平洋中部南北纬40°间大洋表 层(0~100米)生物含量的纬度分布图,横向为纬度,纵向为每立方米表层海水中的 生物含量。结合材料,完成(1)、(2)题。 (1)据图可判断( ) A.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很不均匀 B.寒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C.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均匀 D.副热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空间 资源
类型 运输空间 生产生活空 间 通信空间 储藏空间
娱乐空间
分布
内涵 开发利用的意义
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等 海上、
海上电站、人工岛,海洋牧场等
海中、 海底环
海底光缆
境中可
利用的 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洋倾废场
空间部
海洋公园、滨海浴场、海上运动区 分
海洋空间资源利 用形式多样,拓 宽了人类生存空 间;随着人类向 海洋挺进,利用 空间更为广阔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第一节水循环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的成因。
核心素养1.通过模拟实验、示意图及文字材料,分析水循环的环节、过程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综合思维) 2.结合区域图及相关文字资料,分析区域内水循环及其意义,分析不同区域内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区域认知)3.通过生活、生产实际,正确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促进区域水循环的良性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谋求人地协调。
(人地协调观)一、“水的行星”1.从形态上看水呈气态、固态和液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形成各种水体。
2.从空间分布上看水体特征海洋水海洋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陆地水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大气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3.从利用上看(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2)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能量:太阳能和地球重力能。
3.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4.过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3)海洋同时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4)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3.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3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为终身发展奠基教案问题:结合秋刀鱼的生长习性以及上图分析北海道渔场盛产秋刀鱼的原因学生小组讨论回答:(1)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浮游生物丰富,为其提供充足饵料;(2)位于温带海区,夏秋季节水温适宜其生存;(3)位于浅海水域,光照氧气充足。
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答案。
(二)矿产资源教师:展示日本发现周围海域可燃冰和稀土矿资源的材料以及海底矿产资源分布图(希沃限时讨论1分30秒,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学生,并利用希沃拍照上传功能展示学生答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表情包功能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问题:日本周围海域可燃冰和稀土资源丰富,但却迟迟没有开采,原因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1)埋藏区域深,开采难度大;(2)开采技术要求高。
教师:总结评价学生回答。
(三)空间资源教师:展示日本的神户海上机场、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的照片并进行介绍:图一是日本的神户海上机场,图二是世界上总长度最长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图三是日本最长的跨海大桥濑户大桥(利用希沃对图片进行蒙层,利用希沃限时讨论1分30秒,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学生,并利用希沃拍照上传功能展示学生答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表情包功能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
)设计意图:(1)提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的海洋资源概况;(2)通过分析材料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3)通过展示海底地形分布图帮助学生解决海底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难题。
(4)通过利用希沃的一些功能加强课堂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1)有利于缓解日本人地矛盾;(2)有利于发展海上交通,从而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3)有利于拓展日本居民生活空间。
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答案。
(四)能源资源教师:展示材料,提问学生(希沃限时讨论1分30秒,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学生,并利用希沃拍照上传的功能展示学生的答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表情包功能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问题:分析日本利用海洋能发电的优缺点?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优点:(1)日本四面环海,方便开发利用海洋能;(2)清洁无污染且可持续利用;(3)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缺点:投入成本和技术要求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4.3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学生用书P64]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水产资源)(1)定义:海洋生物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具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种类: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3)用途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②从海洋生物中还可以提取各种药品和保健品。
2.海洋矿产资源 (1)油气资源①储量: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储量的34%。
②分布⎩⎪⎨⎪⎧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总储量的60%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③我国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可观。
(2)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全球可燃冰储量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2倍。
(3)滨海砂矿①定义: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
②分类⎩⎪⎨⎪⎧非金属砂矿重金属砂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③我国是世界上滨海砂矿种类较多的国家之一,储量十分可观。
3.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运输空间⎩⎪⎨⎪⎧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海上生产生活空间⎩⎪⎨⎪⎧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1.海洋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诸如捕捞、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污染等。
(1)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要比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和迅猛。
(2)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2.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一、判断题1.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如鱼类、贝类、藻类等。
( ) 2.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坡。
( )3.由于开发难度大,故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潜力不大。
( )4.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 )5.海洋远离人类活动的主场所,所以人类在陆地上任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并不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6.目前,人类从海水中提取数量最多的化学资源是( ) A .盐B .镁C.溴D.碘答案:A随着世界人口的猛增,陆地资源越来越少,陆地空间越来越拥挤,海洋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属于海洋空间利用同一领域的是( )A.沿海港口、航海运河、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隧道B.海港码头、海滨浴场、海上油库、海底电缆、海上电站C.海底隧道、围海造陆、海底货场、海底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D.海洋牧场、海底仓库、海洋公园、工业人工岛、海上运动区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海洋要淡水,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水荒”的主要途径B.海水运动蕴藏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C.在海洋资源中,食盐储量大,是储量最多的矿产资源D.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多种元素构成,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答案:7.A 8.B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
据此回答9~12题。
9.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C.渔业过度捕捞D.定期海上休渔10.下列矿产分布在滨海地区的是( )A.石英砂矿B.多金属结核C.海底热液矿床D.天然气水合物11.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是( )A.海岸B.海洋人工岛C.海上钻井平台D.海洋船舶12.有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资源密集程度高B.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主要受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制约C.海洋开发成本高是因为海洋开发风险大D.海洋污染和海上自然灾害都是有国界的答案:9.D 10.A 11.C 12.B据报道,摩洛哥和西班牙表示,直布罗陀海底隧道有望在2025年建成。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13.海洋空间利用的最重要方式是( )A.人工岛B.海底仓库C.海底世界D.海洋运输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布罗陀海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B.海底隧道属于海洋空间利用C.海洋运输不包括陆地上的码头D.海底隧道受气候影响比较大解析:第13题,海洋运输是海洋空间利用的最重要方式。
第14题,马六甲海峡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海洋运输包括陆地上的码头;海底隧道受气候影响小。
答案:13.D 14.B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学生用书P65]【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图,探究下列问题。
(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海洋经济②海洋资源开发③海洋盐业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石油和锰结核是重要的海底矿产资源。
从形成条件分析,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锰结核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分析,江苏省合理开发沿海滩涂资源,可重点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提示:(1)①②③(2)沿海大陆架海域深海大洋底(3)滨海旅游海洋牧场(答围海造陆或海洋盐业也可)(4)发展海洋牧场(养殖、增殖)【核心考点突破】1.海洋渔场的形成条件形成区域条件沿海大陆架阳光充足,可照射海底,利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大河入海口有机盐类大量汇入,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洋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利于喜冷和喜暖鱼类的汇集,另外,使海水上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上升补偿流洋流补偿上升,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为鱼类提供饵料(1)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2)气候: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强,多风,有利于蒸发。
(3)海水:盐度较高,且水质较好。
【对点跟踪训练】海洋被称为资源的宝库,蕴藏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读图,回答1~4题。
1.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 )A.A处B.D处C.C处D.F处2.字母中代表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的是( )A.A B.BC.E D.C3.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 )A.A处B.D处C.E处D.F处4.多金属结核分布在( )A.D处B.E处C.F处D.C处解析:本组题结合海底地形考查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
图中D处浮游生物丰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因而渔业资源丰富。
A处箭头由陆地指向海洋,代表河流入海,给海洋带来泥沙及营养物质。
石油、天然气分布在大陆架海底,应位于D处。
多金属结核分布在洋盆,应为F处。
答案:1.B 2.A 3.B 4.C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学生用书P66]【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低地之国”荷兰约1/4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
据统计,荷兰围海造陆总面积超过7 000平方千米,大约相当于国土面积的1/5。
须德海湾是一个伸入陆地的海湾,湾内岸线长达300千米,湾口宽仅30千米。
1932年,荷兰人修筑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堤,把须德海湾与北海隔开,不仅根除了风暴潮对沿海低地的侵害,而且拓展了陆地面积,造就了一个大型淡水湖——艾瑟尔湖。
材料二须德海围海造陆工程示意图。
(1)荷兰花费大量的资金大面积围海造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1)荷兰是一个低地国家,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小。
围海造陆可以增加土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2)大面积的围海造陆破坏了沿海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核心考点突破】海洋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海洋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海洋污染①陆地上的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②陆地上的生活排放的废弃物①对陆上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达标排放②禁止向海洋上倾倒垃圾③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③海上生产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破坏①海洋污染②工程建设③过度的渔业生产④自然环境的变化①防治海洋污染②禁止过度捕捞③实施休渔制度④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读千岛群岛部分岛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指出甲海域世界著名的海洋资源,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2)20世纪后期甲海域该种海洋资源的产量下降,提出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解析:(1)千岛群岛位于西太平洋岛孤链的北部,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图示显示甲海域岛屿众多,利于鱼类栖息,且位于水深200 m以内的大陆架上,光照充足,渔业资源丰富。
(2)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加强保护与管理,使海洋渔业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免受破坏与污染。
答案:(1)海洋生物资源(渔业资源)。
条件:位于大陆架,光照充足;寒暖流在此交汇,鱼饵丰富;岛屿众多,有利于鱼类栖息产卵等。
(2)合理捕捞,捕养结合(海洋农牧化),实行休渔制度;加强海洋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防治海洋污染;加强海洋污染监测;海洋工程进行科学论证。
[学生用书P67]考点一海洋资源及开发利用1.关于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石油开采已具有相当规模②局限于浅海地区③建有海上钻井平台④技术难度大,适合国际招标⑤常利用卫星探矿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的了解。
对于海底油气的开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