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本质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活动。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题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孔子教育思想简答题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重视因材施教。
3.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因此,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简答题)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通教育学》为标志,美国杜威和他们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他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传统教育学特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生长,主张在做中学,杜威是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社会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第二章小学教育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适龄儿童:年满6周岁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小学教育的特点)简答题重点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简答题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1.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合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合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1.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现象有三个规定:①教育现象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人类能够感知到、认识到的客观存在物。
②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形式,要通过各种实践形式来表现,他不是一个抽象的实体。
③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
3.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人们在对客观教育现象的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具有积极意义而需要引起重视、更好利用的现象,或者是人们发现需要改善的不良现象等。
4.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①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②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二.教育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标志性的的人物、事件、著作1.反应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论语》2.真正称得上是教育著作的是《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3.柏拉图的《理想国》4.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教育的教育思想。
5.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被认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教学理论著作。
6.历史上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的是英国的哲学家和自然学家培根7.西方近代史第一部系统教育论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大教育论》奠定了近代教育学理论的基础。
8.西方近代第一个在大学讲堂里吧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讲授的人是康德,德国哲学家9.西方近代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论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0.卢梭《爱弥尔》洛克《教育漫话》1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及社会”“从做中学”三大主张12.杨贤江,《教育史AB》《新教学大纲》是我国最早的一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著作13.布鲁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教育过程》发现教学法14.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发展教学论”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观点、代表人物古代农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教育的特点、内容、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过程。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
3. 元教育学是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4.梅伊曼、拉伊是实验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判断题1.从词源分析,中文中“教育”一词意思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培养(灌输),强调外塑。
(×)2.从词源上分析,西文中的“教育”一词含有“内发”、“启发”之意。
(√)3.自然界、动物界对人的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4.师傅带徒弟,师傅什么也没教,但徒弟很机灵,在看师傅做的过程中学到了师傅的技艺,这也是教育。
(×,6)5.纯粹的身体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7)6.教人偷盗、教人诈骗、教人说谎,也是教育(教唆)。
(×,7)7.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隐性功能则是主观愿望之外产生的意外结果。
(√)8.工具论认为教育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
(√,23)9.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25-26)10.布鲁纳(布雷钦卡)是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37)三、单项选择题1.教育起源于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B )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2.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这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C )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D )A.勒图尔诺B.达尔文C.沛西·能D.孟禄4.原始社会的教育处于( A )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B. 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现代化教育5.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处于( B )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B. 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现代化教育6.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依据是( B )A.教育作用的对象B.教育作用的方向C.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D.教育作用的内容7.( A )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培养人为目的的,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要素:学习者(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受教育者):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重点: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活动的促成者。
职责:传道、授业、解惑、引导、促进、规范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与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有形客体:场地、设备、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目的无形客体:交流、谈心,人格的交流3、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机运行的整体、完整实践活动的系统、教育活动的双重性:生产活动=主体—客体(对象化活动)教育活动=主体—主体(交往性活动)《论语》:学而时习之、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长善救失、教学相长、启发诱导,中国第一步教育专著《理想国》柏拉图:儿童教育(身体、习惯、品质)培养哲学王《雄辩术原理》昆体良:重视德性、培养雄辩家、教育内容(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学、哲学),第一步教育专著(二)形成阶段夸美纽斯(1592—1670年)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1632年:班级授课制、直观教学。
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1776—1841年)德国教育家《普通教育学》1806年:教师中心论、四段教学法。
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
(三)发展阶段实科教育学:斯宾塞《教育论》(1861年)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年)拉伊《实验教育学》(1908年)文化教育学: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性》(1888年)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1919年)克伯屈《设计教学法》(1918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的阶级性: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的目的: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化2、理论基础、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学科的分化和体系化4、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密切化5、教育学元理论的形成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科学解释教育问题2、掌握教育规律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4、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其内外联系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和能力。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5页选择2.教育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也就是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9页问答《学记》是我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12页1806年,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6页选择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其代表性著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
17页选择3.教育学起源的假说有哪几种?选择上帝起源论:把教育的起源归结为神或上帝。
完全是出于宗教需要的,是一种杜撰,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自然也就创造了教育,这种观点无疑是荒唐的,不科学的。
生物学起源论:把动物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本能性活动当作教育的基础,否定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的根本区别,它实际上否定了人与动物区别。
动物既不会自觉的改造自然,也不能将改造自然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所以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心理学起源论:把模仿看作教育的基础,而且把模仿限定为儿童,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承认了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孟緑所说的“模仿”是无意识的,本能的行为,这又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并把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因而有以偏概全之嫌,同样也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劳动起源论:把人的个体发展与人类生存需要结合起来,认为人类生理器官,语言,思维等客观发展与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代代相传的主观要求产生了教育,而劳动恰好发展了人类自身并满足了人类生存的需要,于是教育这种人类独特的社会现象便应运而生了。
26页4.原始教育的特征?问答1.教育形式社会化,劳动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场所2.教育权利平等化,所有氏族公社成员的孩子的照管和教养都是平等的3.教育内容实用化,教育内容组要以生活常识,习俗,生产知识与技能为主,还伴随有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育4.教育方法简单化,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模仿的手段教育28页5.随着社会发展。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3、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4、【《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5、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6、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7、杜威(John Dewey,1859-1952)与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观点:(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2)教育即生长;(3)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4)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5)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6)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8、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9、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职机构承担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者进行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活动。
2.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或规定,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义务教育:是按照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于保障的国民教育。
5.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巧妙加以解决的能力。
6.课程:狭义: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广义: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7.课程编制: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8.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9.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确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10.教学方法:是指老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整套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1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2.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13.陶冶法:是教育者利用或创造良好的教育情景,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教育的经济功能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2、在素质教育中如何贯彻“五育”答:五育虽然相对独立,但在教育实践中,应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教育。
德育是教人如何做人处事;智育注重提高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体育关注改善人的身体素质;美育则提升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则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作精神和技术的准备。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教育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答:(1)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自律性(2)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性、综合性(3)课程实施方式的自主性、探索性(4)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化1、学习集团的个性化、弹性化2、指导形式的个别性、合作性。
(5)课程实施环境的开放性、灵活性1、学习空间的开放性2、学习时间的灵活性6、教师专门的教育素养包括几个方面答:(1)对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精通;(2)对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掌握牢固;(3)熟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熟悉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分析题1、教学原则(8个原则9个方法)一、循序渐进原则概念: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循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基本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学校教育是狭义的教育2.教育从形式化到非形式化再到制度化3.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4.教育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5.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是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外国是雅典的弦琴学校6.在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中起决定因素的是个体的实践活动7.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尔》8.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9.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斯基指出10.班主任的指导风格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11.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最本质的区别是社会性1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3.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14.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儿童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为基础,以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为中心而实施的课程。
15.班级授课制是把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和上课时间表进行分科教学。
16.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协调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各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
17.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18.教育如何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体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规律,做到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5.义务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6.课程: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7.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标准:指学科课程标准,它是各学科的纲领文件。
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10.教学: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为存在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1.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13.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世界图解》: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根据他所提出的的适应自然和直观教学原则写成的一部小学教科书,内容包括自然、人类活动、社会生活、语言文字等,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
1.《母育学校》: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期的学前教育著作。
论述幼儿教育的性质;身体训练的价值;强调幼儿对自然界的初步认识是智慧发展的开端及对幼儿进行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的重要性;指明幼儿进入国语学校学习前应做的准备。
2.《师说》:韩愈著,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
从教师的作用、任务、择师标准等方面论述了教师问题。
二.简述题2.《普通教育学》主要内容。
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确立了教育过程的阶段、手段和方法,揭示了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联系,并由此提出了教学的阶段理论学说和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杜威的实用教育学的特点及作用。
(1)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预备。
(2)学校即社会,要把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东西,组织到教育过程中去,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
(3)儿童是中心,一切教育措施都围绕儿童。
(4)让儿童“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去学。
杜威在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为现代教育学的创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5.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2)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
(3)教育具有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4)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论述题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举例说明。
(1)坚持民主平等,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坚持教学相长,建立以人为本的授受关系。
3坚持尊师爱生,做一个关怀教师。
每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是人之常情。
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老师关心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感情上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关心学生,不仅仅是指学生生病时送水送药,更多的是了解学生,乃至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苦痛,排解他们的忧愁。
教育学期末考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考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4、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课程教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于课程设置的文件7、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8、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9、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
亦叫问答法。
10、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观念、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11.、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二、小知识点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四个阶段。
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与部分简答知识点1.教育影响(教育影响的内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环境2.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大约提要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撰。
3.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为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著《论演说家的教育》4.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教育学代表作: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5.最先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6.被称作西方教学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的就是捷克教育学家夸赞美纽斯的《小教学论》(1632)7.几个重要的教育学著作:【英】洛克《教育漫话》(1693年)、【法】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1773)、【英】斯宾塞《教育论》(1860)、【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1826)8.完备的教育学体系创立者就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作“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理论奠基人”。
9.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10.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杜威11.“崭新三艺”指数学、自然科学、外国语12.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①顺序性②阶段性③差异性④不均衡性⑤互补性13.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①遗传②环境③教育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制15.传统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探讨法、模拟法、实验法、练习法、进修法等1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①备课②上课③作业的布置与批改④课外辅导⑤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7.上等一堂课的标准:理念科学、目标明晰、内容恰当、语言准确、方法适度、积极性低、非政府得宜、效果杰出18.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述(【美】科尔伯格认知心理学)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9.社会行动模式(p198起至)【美】弗雷德.纽曼①理论假设②教育课堂教学20.德育方法:①说理教育②陶冶③榜样示范④实际锻炼⑤奖赏与惩罚⑥品德修养指导法21.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科学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专业情意22.现代教师的专业角色:学生的诊断师、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研究者、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真善美的追求者23.现代教师的专业形象:道德形象,文化形象,风貌形象2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专家助推、校本教研、科研沙龙、专业深造、教师职业生涯规划25.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民主化、终身化、全球化、信息化26..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①社会文化传统②社会文化水平③社会文化的传达、传播和变迁④社会文化内容二、名词解释27.教育:教育就是一种存有非政府持续展开的并以引起自学为目的的交流,就是推动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3制度化的教育:是从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它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4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5显性教育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6隐性教育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7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8价值性教育目的: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
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
9操作性教育目的: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
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标。
10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1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13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1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6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17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18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9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0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它是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的课程。
2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2教学设计: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
2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24学生失范行为:主要表现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
25重要他人: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影响的具体人物。
26班级组织: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依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的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27班级管理: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理顺,采取适当的办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
28班风:班集体长期形成的言论上,情绪上,和行动上共同倾向,是学生思想,道德,人际关系,舆论力量等方面的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
29教育评价: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知道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断的过程。
30学生评价: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31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
32品德评价:主要以对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评价展开。
33教育行动研究: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二)、填空:1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2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是制度化教育。
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社会教育。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创立、发展三个阶段。
4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5、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6、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7、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体心理结构。
8、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9、教育功能的释放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产品的输入;二是产品的利用。
10、影响教育功能释放的因素:一是外部社会因素,二是教育产品自身。
11、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其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
12、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定向、调控和评价功能。
13、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既要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
1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构成的。
17、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所具有的倾向性。
在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片面的理论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18、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19、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正式颁布于1902,称为壬寅学制。
20、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
21、现代学制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
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分支型学制。
2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是专业思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
23、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和自我教育。
24、教师的职业形象应是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三者统一的整体。
25、师生关系可分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
其中教育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26、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主要规律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27、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方面。
28、课程的类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课程综合、与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等。
29、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30、课程评价的两个最重要的评价形式是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31、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主要有筛选法和参照法两种。
32、课程理论流派主要有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五种。
33、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五个基本内容。
34、提问行为由发问、侯答、叫答和理答四个环节组成。
35、中小学常用的指导有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
36、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性、统合性、操作性、预演性、突显性、易控性和创造性七个特征。
37、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首先是一个经典的理论问题,它集中表现在两个经典的命题中:“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斯宾塞)还是“教育即生活”(杜威)。
38、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
39、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而且又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_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40、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活动管理四个方面。
41、班级组织建设的主要工作是:班级组织的设计、指导班级建设和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2、一般地说,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43、班风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民主型气氛或支持型气氛,另一种是专制型气氛或_防卫型气氛。
44、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4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把学生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6、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47、学生评价的功能包括诊断、导向、发展和管理。
(三)、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 B )。
A.《论语》B.《学记》C.《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2、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 )。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育漫话》D.《爱弥儿》3、教育价值是教育的( A )表现。
A.应然B.实然4、我国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D )A.1979B.1990C.1993D.19865、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 ABCD )。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B.教师的领导方式C.教师的智慧D.教师的人格因素6、首次正式提出教育评价概念,被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并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开端的著作是( D )A、布卢姆的《教育评价》 D、泰勒的《学生进步的评估与记录》C、西蒙兹的《人格与行为的诊断》 B、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四)、简答题1、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
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③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2、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3、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①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②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4、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个体发展功能(2)个体谋生功能(3)个体享用功能5、教育的社会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2)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3)促进经济发展;(4)促进政治民主化;(5)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6、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