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4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4)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4)](https://img.taocdn.com/s3/m/7303b96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d.png)
3.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 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这一问题 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 基本性质 和 方向 ,决 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微点拨2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 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认 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被称为可知论;凡否认认识世界 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被称为不可 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 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也有极少数的哲学家否认 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两大阵营 (1)两个对子:在哲学史上, 唯物主义 与 唯心主义 、 辩证法 与 形而上学 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 (2)两大阵营: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 有 唯物主义 和 唯心主义 两种。
微拓展常见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和表现
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古代 ②阴阳说: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 朴素 而变化起。③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 唯物 虚,此外更无他物。④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主义 ⑤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
3.差异性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 式 不尽相同 。
微点拨1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 方面是从属的。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解决是第二个方面解决的 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对第一个方面内容的展开 和深化。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正确解决有赖于对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正确解决。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9af8956ef78a6529647d536c.png)
[问题探究] 推进供给侧改革,应根据我国的客观实际,让政策、 路线和方针符合我国国情;各省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过程中也应该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仅如 此,学生要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的关系,教师要处 理好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1)上述材料涉及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2)你能谈谈正确处理好这一哲学问题的重要性吗? 答案:(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解析:爱因斯坦的预言,表明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 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这个现实世界, 世界是可知的,故 D 符合题意。A、C 不属于哲学的基本 问题,B 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D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情景导入
学习目标
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
内容
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
题的依据
3.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实
哲学要从总体上讨论人与 际,能够说明生活中必
世界的关系,首先应该弄 须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
清楚什么问题?
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 谁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 问题回答的不同,决定了哲学性质的不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由于对这一问题作 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才成为两种根本不同 的世界观。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 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是错误的
[即时应用]
3.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 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 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 明( )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909a5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f.png)
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 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1.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包括的两个方面的内容;2.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根本分歧;3.学会判定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4.能够区分唯物主 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① 存在 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② 物质 的关 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③ 本原 的问 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④ 同一性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 题。 3.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 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⑤ 方式 不尽相同。 易错警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辩证关系问题。
全面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区
内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
别
容
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地
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最
位
重要的方面
哲学的基本问题中从 属的方面
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地、上帝创世说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柏拉图:理念论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 黑格尔:绝对精神论
法
子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时作业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含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时作业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aa6b72f61fb7360b4c65f1.png)
课时作业哲学的基本问题1.恩格斯指出:“全部的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论断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和同一性的问题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④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世界的问题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在回顾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不难作出选择。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据此回答 2、3题。
2.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_______的回答。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解析:C “形”“存在”“物”即指存在,“神”“观念”即指思维,故C项正确。
3.从哲学上看,这两种观点( )A.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B.都认为存在决定思维C.都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D.前者肯定了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答案:D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 B.可知论C.怀疑论 D.不可知论解析:B 该观点承认人能够认识世界,故答案选B项。
5.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C.画饼充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析:D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A、B、C三项实质上都坚持了唯心主义,即思维决定存在,因此均没有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只有D项符合题意。
6.漫画《工作汇报》中那位“专家”的错误实质是( )A.没有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B.没有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C.没有正确处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D.没有正确处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解析:B 这位专家“汇报工作”不从客观情况出发,任何事情都是用“喜”字来概括,没有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故选B项。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1课时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1课时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d75202d9af45b307e9719736.png)
典例赏析(shǎnɡ xī)
【例1】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shìjiè)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尝试自解:__D__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
力。只要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及其表现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第十三页,共17页。
尝试自解:__A__ 【解析】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shìjiè)的探索不断取得新 的进展,如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证明了客观 世界(shìjiè)是可知的,A正确;B是唯心主义观点,不选;D错 误,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选;C表述正确但与材 料无关,不选。故答案选 A。
第十六页,共17页。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 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 题,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国家能够根据经济形势的 变化灵活地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即着眼(zhuóyǎn)当前,又谋 划长远,体现了上述观点。
第十七页,共17页。
第五页,共17页。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 题。
【答案】(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 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rènwéi)存 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rènwéi)思维决定存在的 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可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 必须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4第一课1.2哲学的基本问题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4第一课1.2哲学的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9c06bd0066f5335a8121d3.png)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 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4)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3)不同表达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 本问题。 (2)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 问题。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 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分歧 (2)观点:
(3)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观点:试图从某些具体的态。 评价:这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了,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观点: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评价: 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 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①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世界乃至整个 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 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高二政治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二政治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5cfbfaf705cc1755270997.png)
C
6.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7.“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 .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识的事物。 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 .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 . B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 和存在(物质 的关系问题 意识) 物质) 意识 物质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能
不能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课堂探究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 在实际生活中, 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的关系问题。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 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 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 的关系, 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计划与耕 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B
C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 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 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 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 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1课 第2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1课 第2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a17cf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f.png)
设疑激趣 |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 释疑解惑
重难探究 | 素养初培
框题小结 | 知识体系
对点精练 | 素养达成
同步提升
思想政治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配人教版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深化理解
辨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遇到的和 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提示: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设疑激趣 |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 释疑解惑
重难探究 | 素养初培
框题小结 | 知识体系
对点精练 | 素养达成
同步提升
思想政治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配人教版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3.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____意__识____是本原的, 10 ___物__质_____
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设疑激趣 |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 释疑解惑
重难探究 | 素养初培
框题小结 | 知识体系
对点精练 | 素养达成
同步提升
思想政治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配人教版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提醒:唯物主义并不都是科学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都是不彻底的、非科学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 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是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 11 _主__观__精__神___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 观事物乃至 12 _整__个__世__界___,都依赖于人的 13 __主__观__精__神__。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 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优选】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案(系列五)
![【优选】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案(系列五)](https://img.taocdn.com/s3/m/18f3ff2e844769eae009ed46.png)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六课时)◇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ad66ed176137ee06eef9183f.png)
精品
39
3.国家海洋局根据面临的新形势发布《国家海洋事业 发展“十二五”规划》,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 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认识世界 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国家海洋局根据面临的新形势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 展“十二五”规划》,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
精品
6
方式二:情景导入 漫画中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两人之争的焦点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这是哲学 基本问题的内容之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是什么?
精品
7
●教学地位分析
学生在学习时,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 容易混淆,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影响对 哲学两大派别基本观点的认识。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分析, 使同学们正确认识到,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 两大哲学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通过对书本知识的 探究和学习,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 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各种哲学的发展方向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哲学的产生48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故正确符合题意
课
堂
课
时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互 动
精品
8
●教学流程设计
精品
9
精品
10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1章第2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1章第2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c7616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1.png)
本课小结
唯物主义
何者是本原 唯心主义
是什么
哲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可知论 有没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
学
的
基
为什么 P9
本 问
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题
根本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能
不能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辨析
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 存,不为桀亡 唯物主义
王充
人病则忧惧 忧惧则鬼出 唯物主义
王守仁
心外无物 唯心主义
英国 贝克莱
存在就是被感知 唯心主义
判断对错
1、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
结论 。
不可知论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辩证唯物主义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
8、气者,理之依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种 形态
唯 主观
心
唯心 主义
主
义
客观 唯心 主义
基本观点
共同点 (根本观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
人萎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
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有人因此总结出幸福人生必须
懂得必要的放下。对于“放下”,以下说法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的是
①放下压力:心态决定成败
政治必修4第一课第一框【精选】
![政治必修4第一课第一框【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bb0527f5901020207409cd5.png)
班级座位怎么排
分析成绩不 理想的原因
评价一个人
学生在校期间 该不该用手机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面、联系地看问题
内因是事物变化 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
抓主要矛盾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分为二看问题
(2)哲学的任务(作用)6P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 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与个人发展,正确 对待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 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
要使我们的生活丰衣足食,就要学好经济与生活; 要使我们的生活保持稳定,就要学好政治与生活; 要使我们的生活富有情趣,就要学好文化与生活;
要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智慧,就要学好生活与哲学。
核心问题:如何看待自然、社会和思维,如 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单元:
生活、实践的观点(哲学1·哲学的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
④对封建迷信思想活动要实施严厉的法律制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第) 二单元:
如何认识世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4·意识5·实践6)
第三单元:
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 (联系7、发展8、矛盾9、创新10)
第四单元: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历史的真谛11·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12)
自主学习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
2.哲学源于人们(
(1)哲学的本义
【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
名词翻译。
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新教材部编版政治必修4课件第1单元第1课第2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新教材部编版政治必修4课件第1单元第1课第2框哲学的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d60de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0.png)
式。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灵魂和肉体的关系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②哲
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③朴素唯物主
义影响着远古时代人们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认识 ④哲学的基本问题和
我们生活与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思维建模] 审设问 事件限定:“此”;角度限定:“理解正确的是”
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哪 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决定哪个;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 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
③可见,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 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能说哲学的基本 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 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同一性的问题。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说成是哲学的基本 问题,是片面的。
(1)(依托哲学观点,培养判断各种哲学派别的科学精神)材料一 中,古希腊哲学家和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的观点属于唯物主 义的哪种形态?这种观点有什么局限性?材料中霍尔巴赫的观点的 不足在哪里?
(2)(结合哲学观点,培养判断各种哲学派别的科学精神)材料二中 王阳明的“心学”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思想?你还能列出与王阳明观 点一致的哲学名言吗?
着密切的联系,④正确。
定答案
D
议题二|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有何区别和联系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 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__生__的,先有 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__赖__于__意识,不 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1课时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1课时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 新人教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0f5563f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f.png)
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 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 改造世界。人类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共同的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 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
[答案]C
[解析]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
可知论的标准。材料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属于可知论。
故选 C。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82022/1/182022/1/182022/1/18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 回答的问题
(1)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 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 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各自地位分别是什么?(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前者是一般哲学都会遇到的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问题。
2.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辨析:对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绝大多数哲学家肯定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图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特别提醒]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典例应用](天津高考)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解析]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科学家的新发现,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A当选。
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且与题意不符;C在材料中未体现;D说法错误,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答案] A目题(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从生活实践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认识和改造世界,归根到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从哲学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①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必然结果。
(×)辨析: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决定各种哲学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
2.不管何种学派用何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辨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三个角度把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由哲学的任务所要求的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解决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主观和客观,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解决既是哲学的根本任务,也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是由社会实践所决定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要遇到的最经常、最普遍、最根本的问题。
能否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决定着我们实践的成败。
实践要求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哲学首先必须回答思维和存在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3)是由哲学的历史所证明的全部哲学史证明,任何哲学家在建立自己的学说时,都不能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典例应用]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解析]人类所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主要表现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D正确。
其他三项都不是其表现。
[答案] D知识点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王夫之认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休谟说,世界上存在的只有知觉和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
所处时空不同,阐述问题的角度不同,但他们却共同回答了()①哲学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题干中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休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思维,同时认为“那是不可能知道的”,是一种不可知论,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二者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②表述符合题意;设问限定语“共同回答了”,③④不符合限定范围,排除。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分的依据是()A.存在能否决定思维B.思维能否决定存在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D.思维能否等同存在解析:选C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答案为C。
3.让一个吸烟成瘾的人成功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嗑瓜子、嚼口香糖,科学家还找到了新的戒烟方法。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新西兰科学家发现,使用手机短信戒烟方法可以使吸烟的年轻人戒烟率翻倍。
这说明()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最基本的哲学派别D.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解析:选B题干材料主要说明的是科学家发现新的戒烟方法,强调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
知识点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4.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法、形而上学争论的焦点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解析:选A计划属于思维,实际属于存在,这两者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是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并无法回避的问题,选A项。
B、D两项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的说法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争论的焦点。
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于它是()A.历史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标志C.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而必须回答的问题D.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解析:选C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地位,是对教材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
依据教材可知答案为C。
6.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了()A.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解析:选D一切哲学不能回避、首先弄清、必须回答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案为D。
7.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日益突显,如利用借助网络实施诈骗、犯罪等。
这些现象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在虚拟世界当中实现伦理道德的重新建构。
这说明()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哲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批判和反思精神③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④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③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日益突显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促使人们反思,这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哲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批判和反思精神,①②符合题意,答案为C;③④本身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
8.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
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震源、震级等。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基本观点?(2)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解析: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同看法折射出人们对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
本题设问简单,只需运用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答案:(1)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反映了思维决定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反映了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2)这两个基本观点都涉及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上称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