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主要观点斯金纳行为主义的主要内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 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 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
3. 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
比如:观察法、口头报告法、条件反射法和测验法。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著名人物之一,他强调自己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
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他把学习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会增加。
”这里所说的强度的增加并不是某一特定的反应,而是使这些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
他认为使条件作用的速率增加,关键的变量是强化,练习不会使反应速率上升,只是为进一步强化的发生提供机会而已。
三、行为主义的作用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以促进学习”,给学生创设能为学习的刺激做出反应的机会,教学要在学生做出反应之后, 应当有随之而来的反馈。
1. 教学目标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2. 教学过程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 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
据此,相倚组织教学即为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 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 (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一)斯金纳的动物学习实验(这个可以不做在ppt中,自己叙述哈)主要研究对象是白鼠,实验时,将白鼠引进实验箱,它在箱内到处自由爬动。
当它偶尔踏上操作杆,使用足够压力,就会有一粒小食球掉进实盘,白鼠因此获得食物。
它再次按压操作杆,就会有有第二粒小食球掉进食盘。
这样反复若干次,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映,学到按压操作杆可以获得食物的经验。
以后每当小鼠饥饿时,就按压操作杆取食。
(二)操作条件反射说的主要观点1.学习主要是操作条件作用斯金纳认为,学习过程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即操作条件反射的过程,其中强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他认为所有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而根据强化作用的不同,他反射分为刺激性反射和反应型反射,所以行为也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相应的学习也分为反射学习和操作学习。
机体的行为大多是操作性的,人类的行为多数实质上是操作行为,所以学习主要是操作条件作用。
2. 操作条件的作用规律(1)R型作用规律:在操作活动发生作用后,随即出现强化刺激物,操作的力量就会增强。
Eg:白鼠按压操纵杆之后,一粒小食球掉进实盘,即出现一个强化刺激物,由于这一强化作用,使按压操作杆的力量增强。
(2)R型消退作用规律: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的操作活动增强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力量就会减弱。
Eg:如果白鼠的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按压操作杆的操作发生之后,没有小食球掉进实盘,由于未经强化作用,使按压操作杆的力量就会减弱。
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因而直接控制强化作用就是控制行为。
教育就是要塑造对个人和他人有利的行为。
教育的关键就是强化有利的行为。
在教学和训练中要想取得成功,重要的是要分析强化的效果,并根据这种分析来设计精密的操纵行为和学习过程的技术。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程序教学的主张。
3.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1)小步子原则:要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小步骤,由难到易,逐步解决;(2)积极反应原则: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反应;(3)及时强化原则: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的强化(反馈);(4)学生自定步调原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能力自定步调;(5)减少错误率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使学生都做出正确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规律
条件
行为发频率
例子
理论
强化
正强化
(+)愉快S
↑行为发生的频率
奖励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法则)
负强化
(-)厌恶S
↓行为发生的频率逃避条件作用:刺激物
回避条件作用:信号
惩罚
正惩罚
(+)厌恶S
↓行为发生的频率
体罚、谴责
负惩罚
(-)愉快S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作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操作性条件性作用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迷箱实验
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猫开笼取食实验,创建了“斯金纳箱”。在斯金纳箱内装上一个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把饥饿的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这时我们可以说,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心理学的背景早期的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因素,把意识和心理还原为行为,又把行为分析为刺激和反应,刺激和反应最终又被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这种简单化和机械化的倾向受到大部分心理学家的批评。
一位著名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吴伟士提出S--R公式过于简单化,认为人的活动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驱力,二是机制。
机制是联结的结构,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如S--R,它是回答“怎么样”,但在机制之外,还有推动机制的原动力,这就是内驱力。
它回答的是“为什么”。
所以行为的研究应兼顾内在的条件,S--R应改为S--O—R这里的O指的是有机体。
吴伟士提醒行为主义者考虑有机体内部条件。
这一修改的行为公式启发了那些不满早期行为主义的简单化倾向,而又试图坚持行为主义立场的心理学家。
许多新行为主义者受到这一公式的启发,从而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
对于学习过程的重视是导致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又一原因。
美国心理学深受进化论的影响。
依据进化论,每一个物种都是适应环境的产物,所以适应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而环境的适应乃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能力是环境适应的标志。
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的问题上。
新行为主义者大都以学习为研究的首要课题,提出了各色各样的学习理论。
这也是区别于早期行为主义的特点之一。
2.哲学背景新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是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的间接证实原则影响了新行为主义观点的形成。
早期行为主义受到实证主义观点的影响,强调直接的经验证实,即强调可观察行为的研究,这种观点导致行为主义忽视有机体的内部因素。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而间接证实的命题也是可以接受的。
新行为主义受到这种观点的启示,以间接证实的方式探讨有机体的内部因素,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
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加入了有机体(O)。
S-R变成了S-O-R。
在哲学方面,新行为主义的兴起受到操作主义的影响。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观斯金纳根据自己创制的斯金纳箱(Skinner box)对白鼠和鸽子进行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箱是为动物学习实验的自动记录装置。
它是一大约0.3米见方的箱子,内有杠杆和与食物储存器相连接的食物盘。
在箱内的白鼠按压杠杆,就有一粒食物丸滚入食物盘,便获得食物。
一只饿鼠进入箱内,开始时有点胆怯,经过反复探索,迟早会做出按压杠杆的动作,一粒食物丸落入盘内,若干次后,就形成饿鼠按社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称此为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学习一定的行为,重要的是要产生后果。
如果这一后果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
如果行为的后果不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就是负强化。
换句话说,正强化促进某一行为的发生,而负强化使动物避免作出某种行为。
人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强化程序,使人或动物学会某种行为,或控制某种行为的发生。
斯金纳用这种方法研究了鸽子的行为。
他曾试图用鸽子建立条件反射,使鸽子能根据颜色用嘴啄动不同的按钮,用这种方法去控制导弹的飞行。
在实验中,斯金纳发现,开始时鸽子啄红,黄和蓝三个按钮是随机的。
但是,如果在它啄红色按钮时给它一个正强化剌激(如食物),在它啄黄色按钮时不给予任何剌激,在它啄蓝色按钮时给予负强化剌激(如电击),一段时间之后,鸽子啄取红色按钮的次数明显高于啄取其它两个按钮的次数。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强化物强化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此为积极强化物,如水、食物、奖赏等;所谓消极强化物,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例如,将白鼠放进一特别箱子中,给予白鼠电击直至白鼠按压杠杆。
经过几次强化以后,白鼠很快习得了有压反应.以逃避电击。
电击即是增强压杆反应的消极强化物,其它诸如强光、噪声、批评等厌恶性刺激皆属此类。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
S 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 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
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
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实验1: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按下按钮,则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自发学会了按按钮。
这个实验比“给狗狗摇铃喂食”的巴普洛夫实验更进了一步,建立行为。
何为学习?就是指将行为与操作者的需求建立相倚性联系。
换句话说,使行为者感觉到“行为”与“奖励”是有联系的。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斯⾦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交流分享:今天和同事交流过程中了解到条件反射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之分,他们有⼀定的区别,联想到上海⾼考试题曾经考过类似试题。
1.经典条件反射及其特征经典条件反射(⼜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个刺激和另⼀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如图)。
经典条件反射具有获得、消退、恢复、泛化四个特征,它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有区别,⼜有相似之处。
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如将声⾳刺激与喂⾷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的唾液分泌反应。
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唾液分泌的狗,在⼀段时间听到铃声⽽不喂⾷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唾液分泌反应。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然恢复作⽤。
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也会产⽣反应。
"⼀朝被蛇咬,⼗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2.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亦称“⼯具性条件反射”。
是由美国⾏为主义⼼理学家斯⾦纳20世纪30年代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创⽴的实验⽅法。
他为研究动物的学习⾏为,采⽤精确的测量习得反应技术,设计了⼀种由动物进⾏操作活动的实验箱(通常称斯⾦纳箱),⽤来测定动物完成压杆或按键活动的特定反应。
除了可训练⼤⿏,还可训练猫、家兔和猕猴等实验动物进⾏该项操作。
可分为⾷物性和防御性两种形式。
斯⾦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纳箱中进⾏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
• 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 萨斯奎汉纳镇上。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 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时, 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 打算成为一名作家。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 事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 攻读生物学。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 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 行为感兴趣,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操作性条件反射 林甸县职教中心 欧贵林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 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 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改 进了桑代克的迷箱,设计了“斯 金纳迷箱”。箱内有一个杠杆, 下面有一个食物盘,只要箱内的 动物按压杠杆,就会有一粒食物 丸滚到食物盘内,动物即可得到 食物。
• (3)消退
• 如果以机体作出以前被强化过的行为反应之 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随,那么这一反应在今 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称为消退。因此,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它与正强化和负 强化不同,它不是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概率, 消退的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 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 它是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不良习惯的有效 方法。
•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 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 刺激或不愉快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 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 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是 负强化的一种类型,它揭示了有机体 是如何摆脱痛苦的。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2
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由美国心理学家斯 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 改变。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 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 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 关。
实用文档
斯金纳实验
实验过程;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 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 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 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 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 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 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 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 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 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 作。
实用文档
经典事例
红花奖励
小狗作揖
实用文档
适当惩罚
3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联系
A.两者都需要强化才能建立起来,并且都有消退抑 制和自然恢复现象。 B.两者都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如果一种条件 反射已经巩固,再用另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原来
的刺激结合,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发射。
C.两者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第六组
实用文档
目录
Content
又是一年蝉鸣时
定义 事例 两者联系 两者区别
实用文档
1
经典性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 (又称巴甫洛 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 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 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 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 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 反应。
实用文档
巴普洛夫实验
实验过程: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 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 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 激,及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 刺激,如铃响,这条狗就会逐渐“学 会”只在有铃响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 泌唾液。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_0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作为教师招聘的必考考点,学习理论这一章节可以按照人物、实验、理论名称、学习规律和教育启示的脉络进行归纳总结。
那么如何做到清晰明了呢?在此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为例帮您进行梳理。
一、把握人物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行为学家,他所提出的理论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了解实验斯金纳的实验为小白鼠迷箱实验,用到的工具名为斯金纳箱,该箱设有石槽以及启动石槽开关的杠杆。
实验中,先将小白鼠放进斯金纳箱中,小白鼠在箱内活蹦乱跳,不小心触动了杠杆开关,随后有食丸通过石槽进入了箱内,小白鼠吃到了食物,之后通过反复的实验发现,小白鼠一进入斯金纳箱中,就会去触动杠杆,获取食物。
三、掌握理论名称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即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由已有刺激引发的有机体被动的反应。
而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的行为由于受到结果的强化而成为特定情境中随意的或有目的的操作。
从实验当中可以看出,小白鼠是先做出行为之后,才获得了食物,因此,是先有行为,后有刺激,这是操作性行为,因此,斯金纳的理论名称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四、推理学习规律1.强化实验中食丸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强化,是增加小白鼠触动杠杆行为的刺激物。
因此,强化的结果就是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至于强化的途径,分为两种:给予愉快刺激和摆脱厌恶刺激,前者为正强化,后者为负强化。
关于此,只需要识记“正”就是“+”号,就是给的意思,“负”就是“—”号,是不给的意思,那至于给什么刺激和不给什么刺激,运用推理即可。
比如给什么刺激,你的行为概率会增加,答案当然是喜欢的刺激,即愉快刺激。
关于正强化,斯金纳还提出了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理)。
该原理是指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高频活动即自身所喜欢的活动,相反低频活动即不喜欢的活动。
只有当你完成了低频活动之后,才能得到高频活动,比如“你只有完成了今天的作业,才能出去玩”,整个过程体现了正强化的作用,即给予愉快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B.F. 斯金纳(Skinner,Burrbus Frederick ,1904 — 1990 )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成为行为主义的领袖。
.\&m2T"~-G'p6M-H;}斯金纳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师,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斯金纳在机械制造方面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他有制作复杂小玩艺的嗜好。
斯金纳在一份简历中回忆到:“我总是在做东西。
我做了旱冰鞋,可驾驶的运货马车,雪橇和在浅池子里用篙撑来撑去的木筏子;我做了跷跷板,旋转木马和滑梯;我做了弹弓,弓和箭,气枪,用竹筒做的喷水枪;用废锅炉做成了蒸汽炮,这个蒸汽炮可以把土豆和胡萝卜射到邻居的房顶上;我做了陀螺、空竹,使用橡皮筋推动的模型飞机,盒式风筝,用轴和弦转动送上天的竹蜻蜓。
我一再试着做一架能把我载上天的滑翔机...... 我曾经摘熟浆果挨户去卖,所以就做了个分选生熟浆果的浮选系统。
我用了好几年时间来设计一台永动机(可惜没有成功)。
”平易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后,又发明并改造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
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曾立志当一名作家,并曾获得希腊文特别奖,他曾经试图进行文学创作,但很快,他就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作家对人的行为的理解都少得可怜,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人的行为,他转向了心理学。
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他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行为主义者,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学家生涯。
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及应用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及应用斯金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术的开创人。
他深受实证主义哲学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把物理学的操作主义和生物学的进化论结合起来,构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排除内在心理历程,只研究可测量的外显行为。
一、实验:斯金纳箱斯金纳箱是一个0.3米见方的箱子,内有杠杆和与食物储存器相连接的食物盘。
在箱子内白鼠只要轻轻按压杠杆,就有一粒食物丸子滚入食物盘,便获得食物。
箱外有记录器,可以记录白鼠按压杠杆的速度。
一只白鼠进入箱内,开始时有些胆怯,经过多次探索,迟早会做出按压杠杆的动作,一粒食物丸子落入盘中,若干次后就形成了白鼠按压杠杆取得食物的反射。
二、知识点梳理1.强化物:凡能够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
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与反应相伴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此为积极强化物;所谓的消极强化物是指与反应相伴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排除时,可以增强该反应。
2.正强化和负强化:由积极强化物引起的反应,为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增强反应的发生概率);由消极强化物引起的反应,为负强化(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增强反应的发生概率)。
3.惩罚和消退:惩罚指的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降低行为发生的概率;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物伴随的过程,目的在于降低行为发生的概率。
4.强化程式是按照合乎要求的反应次数以及各次强化之间的时距的适当组合而做出的各种强化安排。
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两类。
连续强化指的是每次行为出现都受到强化;间断强化正好相反。
其中,间断强化又进行细分,根据反应是否固定间隔分为固定强化和非固定强化,根据反应的时间或数量分为间隔强化和比例强化。
三、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1.程序教学:学习就是行为,任何复杂的行为都可以分解成详细的行为目录,可以采取连续渐进法施教。
提出教学机器,把现代技术引进到教育中。
2.行为矫正:运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技术对行为不良的儿童进行心理矫正,塑造良好的行为。
4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
负强化两种形式
1、逃避条件作用〔escape condition〕:当厌恶刺激或不愉 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响,从而逃避了厌恶刺 激或不愉快情境,那么该逃避反响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 生的概率便增加。
还可以控制灯光、声音、电击、 温度与湿度等。
?鸽子的迷信行为?
斯金纳的实验和巴甫洛夫的实验的不同:
1.斯金纳的动物受试者不是绑在架子上,而是放在 斯金纳箱内自由活动
2.动物的反响不是由的刺激物引起的,操作行为是 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或工具。
3.反响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的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
为及其控制的实就 卓著。他开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 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 射的规律。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 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 纳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 生物学家广泛采用。
斯金纳的生平
• 他在哈佛大学的鸽子实验室名垂青史。他根据对操 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创造了“教学机器 〞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 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为表彰斯金 纳在心理科学方面做出的重大奉献。
你给孩子什么强化?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h
6
强化原理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重要内容。 行为变化是由强化导致的,要控制行为 就要对强化进行控制。强化是否成功,
与强化物与强化方式分不开。
h
7
一、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环境中呈现因其满意结果的刺激, 使得行为平率增加。
负强化: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 平率增加。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则)
h
h
24
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的评价:
• 优点:克服了联结派学说的局限,对强化进行了
严格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扩展了联结派心理学家 的眼界,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使 人们能成功地预测、控制、塑造和矫正行为。
• 缺点:缺乏对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的关注,
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将所有学习行为简单的归 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过于狭隘。
h
25
谢 谢!
h
26
感谢下 载
h
27
h
12
塑造
• 确定目标行为。(终点行为)
• 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或知道什么,作为 目标行为的基线。(起点行为)
• 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强 化物)
• 将目标行为分解有序的步骤,步调大小因 学生的能力而异。(步调划分)
• 即时反馈学生的每部行为,使学生由起点 行为逐渐向终点行为接近。(及时反馈)
强调的重点在 于加强良好 行为
主要用于不良行为 的控制
h
9
三、强化程式
固定时距强化
变化时距强化
固定比率强化
变化比率强化
h
10
四、应用行为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是指运用操作性条 件作用原理来改变人的行为。 1、线索和提示 2、塑造 3、消退
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了解斯金纳箱的特点和操作掌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及其程序教学理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斯金纳的实验和理论进行评论斯金纳是当今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坚持行为主义立场,设计了独特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和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程序教学对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评价一、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
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时,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打算成为一名作家。
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事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攻读生物学。
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
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斯金纳的实验和学说最早是在1938年出版的《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分析(The Behavior ofOrganisms:An Experimental Analysis)》一书中发表的,该书主要是通过对白鼠和鸽子的观察,经验性地描述学习的法则,从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奠定了基础。
他的另一本代表著作《科学与人类行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1953)着重探讨了人类行为的一些重要方面,如思维、自我和社会化等。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 1.实验目的:实验的目的不是揭 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 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 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2.实验用具:斯金纳箱
? 斯金纳箱,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之一的斯金纳为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 计的实验设备。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 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 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 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 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如图,动物的学习行为是 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 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 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 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 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 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 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
谢谢!
5. 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在教育领域 中的应用
? 斯金纳(1954,1961,1968,1984)写 了大量专著,力图将他的理论应用于 教育实践。他在教育中的基本观点: (1)教师用小步骤的方式呈现教学内 容;(2)学习者积极回答,而不是被 动的听讲;(3)学习者作出回答后教 师要马上给予反馈;(4)学习者按自 己的速度学完教材。
2.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二)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
三、理论应用——程序教学理论
(一)原理 学生要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这个行为一时做不 出来,可以采用连续接近法,通过设计好程序不断强化 形成最终行为目标。教育的行为就是设计好教育特定步 骤的强化,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2
(二)基本做法
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 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 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 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 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达 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7
盒内装有精密的电子和机械仪器。它的构造包括输入、输出、 贮存和控制四个部分。教学材料分解成由按循序渐进原则有 机地相互联系的几百甚至几千个问题框面组成的程序。每一 个步子就是一个框面,学生正确回答了一个框面的问题,就 能开始下一个框面的学习。如果答错了,用正确答案纠正后 再过渡到下一个框面。框面的左侧标出前一框面的答案,成 为对该框面问题的提示。一个程序学完了,再学下一个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 ➢ 给勤奋和学习效果好的学生提供大量支持性强化物
11
如此一步一步地展开学习,直至达到学习目标。
6
➢ 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斯金纳设计的教学机器是一种台式机械装置。内置教学 程序,该教学程序是将一门学科内容分成一系列具有 逻 辑联系的一组知识项目,并以问题形式由浅入深、 由易 到难渐次排列,使每个问题(即每一小步)都能体 现教材 的逻辑价值。学生只有通过前面的问题,才可 以进入下 一个问题或程序。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对比分析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对比分析“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
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
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
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
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
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 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
S 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 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
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
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实验1: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按下按钮,则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自发学会了按按钮。
这个实验比“给狗狗摇铃喂食”的巴普洛夫实验更进了一步,建立行为。
何为学习?就是指将行为与操作者的需求建立相倚性联系。
换句话说,使行为者感觉到“行为”与“奖励”是有联系的。
只要通过将行为与奖励不断重复、建立联系,就可以培养起操作者的行为模式。
奖励可以培养行为习惯,很棒吧?那么看实验2。
2. 行为与惩罚
实验2: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
每次小白鼠不按下按钮,则箱子通电。
结果:小白鼠学会了按按钮。
但遗憾的是,一旦箱子不再通电,小白鼠按按钮的行为迅速消失。
“惩罚”,作为奖励的邪恶双生子,可以迅速建立行为模式。
然而,惩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它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来得快,去得也快。
一旦惩罚消失,则行为模式也会迅速消失。
从长远来看,惩罚对于行为的制止并不会起到显著作用。
现实生活中,因为惩罚带来的凡勃伦效应,有时甚至会使惩罚起反作用。
凡勃伦效应:美国学者凡勃伦认为,与产品越降价、需求越增多的一般规律不同,特定的产品越涨价,需求越增多。
部分上流阶层的消费目的在于,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成功,满足虚荣心,所以价格越高,需求则增加。
相反,如果降价,体现上流阶层的界限变得模糊,所以需求减少。
如果想要控制行为者不去进行某个行为时,应找到该错误行为的“奖励物”,移除该奖励,从而制止其错误行为。
然而,即使是奖励,当不再掉落食物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也会逐渐消失(虽然消失得稍慢一些)。
而且这样太浪费食物了!那该怎么办呢?
接下来是实验3。
3.固定时间奖励
实验3: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斯金纳箱中,由一开始的一直掉落食物,逐渐降低到每1分钟后,按下按钮可概率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一开始不停按钮。
过一段时间之后,小白鼠学会了间隔1分钟按一次按钮。
当掉落食物停止时,小白鼠的行为消失。
啧啧,失败了。
没有培养起小白鼠连续按按钮的行为,反而使小白鼠“偷懒”了。
为什么?
因为行为者知道短期内行为不会再得到奖励。
……好吧。
最关键的实验4。
4. 概率型奖励
实验4: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斯金纳箱中,多次按下按钮,概率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学会了不停按钮。
当不再掉落食物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消失速度非常慢。
随着概率越来越低,小白鼠按按钮的学习行为没有变化,直至40-60次按按钮掉落一个食物,小白鼠仍然会不停按按钮,持续很久一段时间。
(同样的,用鸽子做实验,平均每5分钟获得变化时距的食物强化的鸽子,每秒能做出2-3次反应,连续反应长达15小时)
这个实验模拟了为什么“赌博”——如简单的老虎机,或者更复杂的赌博——会给予人类以依赖感,或者说,成瘾性。
由于概率性给予结果,行为者很难直观地判断机制是否失效,所以单次的失败不会给予明显的“惩罚”效果,终止行为者的习惯,从而行为者的学习行为会一直持续下去。
然后是一个有趣的实验5。
5. 迷信的小白鼠?
实验5:好吧,其实实验5还是实验4,概率型斯金纳箱。
结果:这些小白鼠有很多培养出了奇特的行为习惯,比如撞箱子、比如作揖、比如转圈跳舞。
这是因为掉落食物前,小白鼠正好在进行这些行为,于是产生了“迷信”。
许多游戏中传出的谣言,比如“在中午抽奖容易得到大奖”,或者“带满一背包幸运兔脚可以获得更好的装备”之类,其原理与之相同。
实验意义编辑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
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
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
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
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
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