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着重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课程。
做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考试工作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_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仅供参考。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1、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2、实验数据记录表(1)测圆环体体积(2)测钢丝直径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准确度=0.01mm 估读到0.001mm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0.5 天平感量: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0.0161mm=0.02mm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σD=0.0223mm=0.2mm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D=(21.19±0.02)mmD=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Sd=0.0045mm=0.005mmd。
dS=6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7直接量内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i σ○σd=0.0160mm=0.02mm8直接量内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d=(16.09±0.02)mm9直接量高h的A类不确定度S○Sh=0.0086mm=0.009mmd=h hS=10直接量高h的B类不确定度u○h duh=0.0155mm=0.02mm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h=0.0177mm=0.02mm 12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h=(7.27±0.02)mmhσh=13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V=πh(D-d)/4 ○22V =1277.8mm14 间接量体积V的全微分:dV=○3(D2-d2)4dh+Dh?dh?dD- dd 22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间接量V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222v(0.25?(D2?d2)?h)?(0.5Dh??D)?(0.5dh??d)计算间接量体积V的不确定度σ3σV=0.7mmV15写出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V=(1277.8±0.7) mm2、计算钢丝直径(1)7次测量钢丝直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Sd =0.0079mm=0.008mm3(2)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 ,ud=udud=0.0029mm=0.003mm(3)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
总碱度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总碱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2. 熟悉酸碱滴定操作技术;3. 了解滴定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二、实验原理总碱度是指溶液中能与强酸定量反应的碱性物质总量,通常以氢氧化钠(NaOH)的当量浓度表示。
测定总碱度通常采用酸碱滴定法,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在滴定过程中,溶液由碱性逐渐转变为中性,当达到化学计量点时,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此时记录下所消耗的酸液体积,即可计算出总碱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1)酸式滴定管:25mL(2)碱式滴定管:25mL(3)锥形瓶:250mL(4)移液管:10mL(5)烧杯:100mL(6)量筒:10mL(7)洗瓶:50mL(8)玻璃棒(9)滴定台2. 试剂:(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2)酚酞指示剂:1g/L(3)盐酸标准溶液:0.1mol/L(4)待测溶液: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四、实验步骤1. 标定氢氧化钠标准溶液:(1)准确称取0.1g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于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溶解;(2)将溶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线;(3)准确移取25.00mL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4)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5)重复滴定3次,计算平均消耗体积。
2. 测定待测溶液总碱度:(1)准确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2)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红色,记录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体积;(3)重复滴定3次,计算平均消耗体积。
3.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1)根据滴定数据,计算氢氧化钠和盐酸的标准浓度;(2)根据总碱度计算公式,计算待测溶液的总碱度;(3)分析实验误差,计算相对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标定结果:平均消耗体积:V1 = 20.68mL氢氧化钠标准浓度:C(NaOH) = 0.1000mol/L2. 待测溶液总碱度测定结果:平均消耗体积:V2 = 15.36mL待测溶液总碱度:T = 0.06144mol/L3. 误差分析:(1)滴定操作误差:根据滴定操作规范,误差约为±0.02mL;(2)滴定体积读数误差:误差约为±0.05mL;(3)相对误差:相对误差 = (V2 C(HCl) - V1 C(NaOH)) / (V1 C(NaOH)) 100% = 0.89%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了待测溶液的总碱度,掌握了滴定实验操作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
数值计算基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2. 掌握Python编程语言进行数值计算的基本操作;3. 熟悉科学计算库NumPy和SciPy的使用;4. 分析算法的数值稳定性和误差分析。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编程语言:Python 3.8科学计算库:NumPy 1.19.2,SciPy 1.5.02. 实验步骤(1)Python编程基础1)变量与数据类型2)运算符与表达式3)控制流4)函数与模块(2)NumPy库1)数组的创建与操作2)数组运算3)矩阵运算(3)SciPy库1)求解线性方程组2)插值与拟合3)数值积分(4)误差分析1)舍入误差2)截断误差3)数值稳定性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Python编程基础(1)变量与数据类型通过实验,掌握了Python中变量与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包括整数、浮点数、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和集合等。
(2)运算符与表达式实验验证了Python中的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等运算符,并学习了如何使用表达式进行计算。
(3)控制流实验学习了if-else、for、while等控制流语句,掌握了条件判断、循环控制等编程技巧。
(4)函数与模块实验介绍了Python中函数的定义、调用、参数传递和返回值,并学习了如何使用模块进行代码复用。
2. 实验二:NumPy库(1)数组的创建与操作通过实验,掌握了NumPy数组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数组、索引、切片、排序等。
(2)数组运算实验验证了NumPy数组在数学运算方面的优势,包括加、减、乘、除、幂运算等。
(3)矩阵运算实验学习了NumPy中矩阵的创建、操作和运算,包括矩阵乘法、求逆、行列式等。
3. 实验三:SciPy库(1)求解线性方程组实验使用了SciPy库中的线性代数模块,通过高斯消元法、LU分解等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2)插值与拟合实验使用了SciPy库中的插值和拟合模块,实现了对数据的插值和拟合,并分析了拟合效果。
实验报告产生误差原因(3篇)
第1篇一、引言实验是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误差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误导我们的判断。
因此,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对于提高实验质量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实验误差的分类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设备、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系统误差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设备或环境来减小或消除。
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者操作不当、实验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随机误差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来减小。
3. 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者主观判断、实验设备故障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需要通过严格的实验操作和设备维护来减小。
三、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1. 实验设备(1)设备精度:实验设备的精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设备精度较低,会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2)设备老化:实验设备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从而产生误差。
(3)设备故障:实验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故障,导致实验数据失真。
2. 实验方法(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错误会导致实验结果与实际不符,从而产生误差。
(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规范、操作失误等都会导致实验误差。
(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方法不当、数据取舍不合理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环境(1)温度、湿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电磁干扰:实验过程中可能受到电磁干扰,导致实验数据失真。
(3)噪音:实验过程中噪音干扰可能导致实验误差。
4. 实验者(1)操作技能:实验者操作技能不熟练,可能导致实验误差。
(2)主观判断: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主观判断,导致实验误差。
初中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技巧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数据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数据处理技巧不仅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化学实验数据处理的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实验数据应真实反映实验结果,不得篡改、删除或随意舍入。
2.准确性:实验数据应准确记录,包括数值、单位和实验条件等信息。
3.完整性:实验数据应包括所有相关数据,不得遗漏重要信息。
4.可重复性:实验数据应具备可重复性,以便于他人验证和引用。
二、实验数据处理的步骤1.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数据包括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等。
2.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去除重复、错误和不相关的信息,使数据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3.数据分析: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为实验结论提供依据。
4.数据表达:采用合适的图表和文字形式,清晰、简洁地表达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三、实验数据处理的技巧1.数据筛选: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学生应学会筛选有效数据,排除干扰因素,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2.数据校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校验方法包括平行实验、重复实验等。
3.误差分析:分析实验误差来源,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误差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
4.数据转换: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转换,使其更符合实验需求。
例如,将定性数据转换为定量数据,或将单位进行换算等。
5.数据分析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
6.数据可视化:采用图表、图像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有助于发现数据之间的规律和趋势。
四、实验数据处理实例以下以一个简单的初中化学实验为例,介绍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实验原理(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表征了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形变的能力。
在工程实践中,杨氏模量是衡量材料刚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并掌握相关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1. 杨氏模量的定义杨氏模量(E)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E = σ / ε其中,σ为应力,ε为应变。
应力(σ)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其数学表达式为:σ = F / A其中,F为作用在材料上的力,A为受力面积。
应变(ε)是指材料形变与原始长度的比值,其数学表达式为:ε = ΔL / L其中,ΔL为材料形变的长度,L为原始长度。
2. 胡克定律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杨氏模量与应力、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胡克定律:σ = Eε该定律表明,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3.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拉伸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金属样品固定在实验装置上,使其一端受到拉伸力F的作用。
(2)测量金属样品的原始长度L0和受力后的长度L。
(3)计算金属样品的形变长度ΔL = L - L0。
(4)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应力σ = F / A,其中A为金属样品的横截面积。
(5)计算应变ε = ΔL / L0。
(6)根据杨氏模量的定义,计算杨氏模量E = σ / ε。
三、实验仪器1. 拉伸试验机:用于施加拉伸力F。
2. 样品夹具:用于固定金属样品。
3. 量具:用于测量金属样品的原始长度L0、受力后的长度L和形变长度ΔL。
4. 计算器:用于计算应力、应变和杨氏模量。
四、实验步骤1. 将金属样品固定在实验装置上,确保其牢固。
2. 调整拉伸试验机,使其施加一定的拉伸力F。
3. 测量金属样品的原始长度L0。
4. 拉伸金属样品,使其受力后的长度L。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_0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力学习题误差及数据处理一、指出下列原因引起的误差属于哪种类型的误差?1.米尺的刻度有误差。
2.利用螺旋测微计测量时,未做初读数校正。
3.两个实验者对同一安培计所指示的值读数不同。
4.天平测量质量时,多次测量结果略有不同。
5.天平的两臂不完全相等。
6.用伏特表多次测量某一稳定电压时,各次读数略有不同。
7.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摆角过大。
二、区分下列概念1.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
3.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4.真值与算术平均值。
5.测量列的标准误差与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三、理解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这三个不同的概念;说明它们与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关系。
四、试说明在多次等精度测量中,把结果表示为x?????(单位)的物理意义。
五、推导下列函数表达式的误差传递公式和标准误差传递公式。
1.V?2.g?432st2?r32d?11???a??3.?2s?t2t1??六、按有效数字要求,指出下列数据中,哪些有错误。
1.用米尺(最小分度为1mm)测量物体长度。
3.2cm50cm78.86cm6.00cm16.175cm2.用温度计(最小分度为0.5℃)测温度。
68.50℃31.4℃100℃14.73℃七、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99.3÷2.0003=?2.?6.87?8.93???133.75?21.073?=?3.?252?943.0??479.0???1.362?8.75?480.0??62.69?4.1864.?751.2?23.25?14.781??????八、用最小分度为毫米的米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L=12.10cm(单次测量),若估计米尺的极限误差为1mm,试把结果表示成L???L?的形式。
九、有n组?x,y?测量值,x的变化范围为2.13~3.25,y的变化范围为0.1325~0.2105,采用毫米方格纸绘图,试问采用多大面积的方格纸合适;原点取在何处,比例取多少?十、并排挂起一弹簧和米尺,测出弹簧下的负载m和弹簧下端在米尺上的读数x如下表:长度测量1、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是如何读数?游标本身有没有估读数?2、千分尺以毫米为单位可估读到哪一位?初读数的正、负如何判断?待测长度如何确定?3、被测量分别为1mm,10mm,10cm时,欲使单次测量的百分误差小于0.5%,各应选取什么长度测量仪器最恰当?为什么?物理天平侧质量与密度1、在使用天平测量前应进行哪些调节?如何消除天平的不等臂误差?2、测定不规则固体的密度时,若被测物体进入水中时表面吸有气泡,则实验所得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1、本实验的各个长度量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测量仪器测量?2、料相同,但粗细、长度不同的两根金属丝,它们的杨氏模量是否相同?3、本实验为什么要求格外小心、防止有任何碰动现象?精密称衡—分析天平的使用1、如果被测物体的密度与砝码的密度不同,即使它们的质量相等,但体积不同,因而受到空气浮力也不同,便产生浮力误差。
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三篇)
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实验室安全是保障实验人员生命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室工作时,需要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实验室场地安全、操作安全和应急处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
一、实验室场地安全1. 实验室布局合理:实验室应根据实验需要合理布局,保证实验室内各个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和隔离性。
各种试剂、化学品等应有专门存放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物品应分开存放,避免相互污染和化学反应。
2. 安全标志齐全:实验室内应设置标示明显的警示牌、安全标志和应急救援设施。
如瓶柜、危险化学品存放区等应明确标示,以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安全。
3. 电气设备安全:实验室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电线、插座等设备没有漏电、短路等情况。
禁止在实验室中乱拉乱接电线,避免电器故障引发火灾等事故。
4. 火灾防护措施:实验室内应配备灭火器具,并放置在易燃物品附近。
不得在实验室内使用明火,必须使用电炉、热板等安全的取暖工具。
5. 防护设施完备:实验室内应有台上、台下换气系统和排风机,保持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
实验台面上应设置安全屏风,做到操作隔离。
二、操作安全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如查看实验记录、阅读实验方法、准备所需试剂和设备等。
了解实验步骤,避免操作失误,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2. 个人防护: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安全镜、手套和口罩等。
根据实验情况选择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3. 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熟练掌握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不得私自更改设备参数或尝试不熟悉的实验方法,以免引发危险。
4. 注意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正确选择、存放和处理化学品,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造成危险。
在使用有毒、易燃、腐蚀等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戴上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步骤(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
2. 学习使用霍尔效应实验仪测量磁场。
3. 掌握霍尔效应实验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
4. 通过实验确定材料的导电类型和载流子浓度。
二、实验原理霍尔效应是当电流通过一个导体或半导体时,若导体或半导体处于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中,则会在导体或半导体的侧面产生电压,这个电压称为霍尔电压。
霍尔电压的大小与磁感应强度、电流强度以及导体或半导体的厚度有关。
三、实验仪器1. 霍尔效应实验仪2. 直流稳流电源3. 毫伏电压表4. 霍尔元件5. 导线6. 螺线管7. 磁铁四、实验步骤1. 仪器连接与调整- 将霍尔元件放置在实验仪的样品支架上,确保霍尔元件处于隙缝的中间位置。
- 按照实验仪的接线图连接电路,包括直流稳流电源、霍尔元件、螺线管和毫伏电压表。
- 调节稳流电源,使霍尔元件的工作电流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一般不超过10mA)。
- 使用调零旋钮调整毫伏电压表,确保在零磁场下电压读数为零。
2. 测量不等位电压- 在零磁场下,测量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压,记录数据。
3. 测量霍尔电流与霍尔电压的关系- 保持励磁电流不变,逐渐调节霍尔电流,从1.00mA开始,每隔1.0mA改变一次,记录每次霍尔电流对应的霍尔电压值。
- 改变霍尔电流的方向,重复上述步骤,记录数据。
4. 测量励磁电流与霍尔电压的关系- 保持霍尔电流不变,逐渐调节励磁电流,从100.0mA开始,每隔100.0mA改变一次,记录每次励磁电流对应的霍尔电压值。
- 改变励磁电流的方向,重复上述步骤,记录数据。
5. 绘制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霍尔电流与霍尔电压的关系曲线和励磁电流与霍尔电压的关系曲线。
6. 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霍尔效应的原理,计算霍尔系数和载流子浓度。
- 分析实验结果,确定材料的导电类型。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和电火花。
2. 霍尔元件的工作电流不应超过10mA,以保护元件。
3. 在调节电流和磁场时,注意观察毫伏电压表的读数变化,避免超出量程。
基础化学实验报告讨论(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本次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基础化学实验,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称量、滴定、加热等,并进行了几个典型的化学反应实验,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反应等。
以下是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的讨论。
二、实验现象与分析1. 酸碱滴定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酚酞作为指示剂,滴定了已知浓度的盐酸溶液。
实验现象如下:(1)在滴定过程中,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最后变为深红色,此时达到滴定终点。
(2)滴定过程中,发现酚酞指示剂在接近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较快,容易误判滴定终点。
分析:酚酞在酸性溶液中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
在滴定过程中,当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时,溶液的pH值逐渐升高,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也随之发生变化。
实验现象表明,酸碱滴定实验成功进行了。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滴定了已知浓度的硫酸铁溶液。
实验现象如下:(1)在滴定过程中,随着高锰酸钾溶液的加入,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最后变为深紫色,此时达到滴定终点。
(2)滴定过程中,发现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较强,容易氧化试管壁上的有机物质,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分析: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硫酸铁溶液中的二价铁离子,使其转化为三价铁离子。
实验现象表明,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成功进行了。
但需要注意,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氧化剂与有机物质的接触,以减少实验误差。
3. 沉淀反应实验实验中,我们进行了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沉淀反应,生成了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实验现象如下:(1)在反应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观察到蓝色沉淀的形成。
(2)沉淀反应过程中,发现沉淀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分析: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该沉淀在常温下溶解度较小。
实验报告成果分析(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实验报告是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重要文件,它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和后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报告针对某项实验进行成果分析,旨在探讨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2.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现象的成因;3. 总结实验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仪器设备;2.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详细记录实验数据;3.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以下现象……(详细描述实验现象)2.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详细描述数据分析结果)五、成果分析1. 实验结果可靠性分析(1)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实验设备运行正常,实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
(2)实验方法:实验方法科学合理,实验步骤严谨,实验数据真实可靠。
(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方法科学合理,数据分析结果准确。
2. 实验结果有效性分析(1)实验现象与理论相符:实验现象与理论预测相符,验证了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2)实验结果具有重复性: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实验结果具有重复性。
(3)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实验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六、实验经验总结1. 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要科学合理,实验步骤要严谨,实验材料要符合要求。
2.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要规范,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要科学合理,分析方法要准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分析要全面,既要关注实验现象,又要关注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七、结论本实验通过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了实验现象的成因,总结了实验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1测量与误差
一、测量及其分类
所谓测量,就是借助一定的实验器具,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把待测量与选作计量单位的同类物理量进行比较的全部操作。简而言之,测量是指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一组操作。
篇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物理实验的每一个课题的完成,一般分为预习、课堂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阶段。
1实验前的预习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一定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
实验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在弄清本次实验的原理、仪器性能及测试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在实验报告纸上写出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下列栏目:
4.选择速度B、C、D、E重复上述实验。B
C
6.实验小结
(1)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将B表中的数据保存为B.txt,利用以下Python程序对B组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结果为-2.84217094304e-13 import math g=9.8 v_sum=0 v1=0 v=[]
my_file=open("B.txt","r")
2.最佳值与偏差
在实际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常常对某一物理量x进行多次等精度测量,得到一系列测量值x1,x2,…,xn,则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
1??2n
n1ni(2)ni?1
算术平均值并非真值,但它比任一次测量值的可靠性都要高。系统误差忽略不计时的算术平均值可作为最佳值,称为近真值。我们把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称为偏差(或残差):
课程:大学物理实验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误差(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塞曼效应是指在外磁场作用下,原子光谱线发生分裂的现象。
该效应是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塞曼效应,可以研究原子的能级结构、电子的角动量和自旋等基本物理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塞曼效应,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二、实验原理1. 塞曼效应的原理当原子置于外磁场中时,原子内部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会相互作用,产生总角动量。
总角动量在外磁场中具有量子化的取向,导致原子能级发生分裂,从而产生塞曼效应。
2. 塞曼效应的能级分裂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在外磁场中的能级分裂可表示为:ΔE = -μB·g·J(J+1)其中,ΔE为能级分裂能量,μB为玻尔磁子,g为朗德因子,J为总角量子数。
三、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光栅摄谱仪、电磁铁、聚光透镜、偏振片、546nm滤光片、F-P标准具等仪器。
2. 实验步骤(1)将光栅摄谱仪调整至最佳状态,确保光谱清晰。
(2)将电磁铁的磁场强度调整至预定值。
(3)将汞灯发射的光通过546nm滤光片,使其成为单色光。
(4)将单色光通过电磁铁,使其在磁场中发生塞曼效应。
(5)通过光栅摄谱仪观察和记录塞曼效应的分裂谱线。
(6)调整电磁铁的磁场强度,重复实验步骤,记录不同磁场强度下的分裂谱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汞原子546.1nm谱线在磁场中发生了分裂,分裂谱线的条数与磁场强度有关。
2. 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1)仪器误差:光栅摄谱仪、电磁铁等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会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系统误差。
2)环境误差:实验过程中,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2)随机误差1)人为误差:实验操作过程中,如调整仪器、记录数据等环节,可能存在人为误差。
2)测量误差:测量磁场强度、光谱线强度等物理量时,可能存在测量误差。
(3)数据处理误差1)谱线识别误差:在观察和分析分裂谱线时,可能存在谱线识别误差。
实验报告分析存在问题(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已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报告是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数据、结论等进行记录和分析的重要文件。
然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出现严重的偏差。
本报告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用某品牌锂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实验设备包括电子负载、万用表、计算机等。
2. 实验步骤:(1)对锂电池进行充放电实验,记录放电电流、电压、容量等数据;(2)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池性能参数;(3)对比不同条件下实验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放电曲线分析从实验数据中绘制放电曲线,可以看出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压逐渐下降,放电电流基本保持恒定。
然而,在放电后期,电压下降速度明显加快,电流有所波动。
2. 容量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池容量,发现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存在较大差距。
分析原因如下:(1)电池内部存在损耗,如极片损耗、电解液损耗等;(2)实验过程中存在误差,如测量误差、环境温度等;(3)电池老化,导致容量下降。
3. 放电电流分析实验过程中,放电电流基本保持恒定。
但在放电后期,电流出现波动,可能是以下原因:(1)电池内部存在短路,导致电流瞬间增大;(2)电池内部存在接触不良,导致电流不稳定。
四、存在问题1. 实验误差较大:实验过程中,测量误差、环境温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 电池内部损耗:电池内部存在损耗,如极片损耗、电解液损耗等,导致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存在较大差距。
3. 电池老化: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性能会逐渐下降,导致容量降低。
4. 电池内部短路或接触不良:电池内部存在短路或接触不良,导致放电电流不稳定。
五、改进措施1. 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减小测量误差,如采用高精度仪器、控制环境温度等。
2. 优化电池材料:选择高性能、低损耗的电池材料,提高电池容量和寿命。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误差分析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误差分析物理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误差分析及结果讨论实验总结:1.在实际测量中,出现了一下情况:随测量次数的增多,圆心位置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是与理论相悖的,原因是由于M1与M2’未达到完全平行或调整仪器时未调整好,而且圆心偏移速度越快越说明M1与M2’平行度越差。
2.在测量完第一组数据后,反向旋转时会在旋转相当多圈后才会出现中心圆环的由吞吐变吐,这个转变不是立即就完成的,这是因为仪器右侧的旋钮为微调旋钮,使用它对干涉仪的性质改变影响较小,故有吞变吐需要旋转相当一段时间,此时应旋转中部大旋钮,再使用微调,但不要忘记刻度盘调零。
3.两组数据所测得的结果相差较大,这可能是由于测量过程的误差或操作失误所引起的,应尽量避免。
4.实验中还观察到许多现象,如M1上出现很多光斑,其中有亮有暗,同心圆的粗细和疏密变化等等。
但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我们尚无法给出上述问题的完美解释,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学习与探索。
一进行分析讨论。
从数据表格可以看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测量波长与理论波长一致,验证了这种测试方法的可行性。
误差分析:①实验中空程没能完全消除;②实验对每一百条条纹的开始计数点和计数结束点的判定存在误差;③实验中读数时存在随机误差;④实验器材受环境中的振动等因素的干扰产生偏差。
3)实验结果:经分析,当顺时针转动旋钮时,“吐”出圆环,此时测得一波长,当逆时针转动旋钮时,“吞”出圆环,此时亦测得一波长。
将二者取平均值得测得光的波长:,P=0.95。
5.一个迈克尔逊实验,不但让我领悟到迈克尔逊设计干涉仪的巧妙和智慧,也更让我知道了做实验要有耐心和恒心,哪怕实验再麻烦,也必须坚持不懈,注重细节,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实验做2.1、为什么白光干涉不易观察到?答:两光束能产生干涉现象除满足同频、同向、相位差恒定三个条件外,其光程差还必须小于其相干长度。
而白光的相干长度只有微米量级,所以只能在零光程附近才能观察到白光干涉。
实验报告结果分析参考(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本实验旨在探究(实验目的)在(实验条件)下,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实验材料)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量)。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4.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
三、实验结果1. 实验组数据:(1)指标1:实验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指标2:实验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 对照组数据:(1)指标1: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指标2: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四、结果分析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比较:(1)实验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具有显著影响。
(2)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原因分析)。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比较:(1)实验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实验目的)对(指标2)的影响不显著。
(2)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原因分析)。
五、结论1. 通过本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条件)下,对(实验对象)具有显著影响。
(2)对(指标2)的影响不显著。
2. 为后续研究提供以下建议:(1)进一步探究(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的机理。
(2)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结合其他实验方法,从多个角度验证实验结果。
六、实验不足与展望1. 实验不足:(1)实验样本数量有限,可能存在偶然性。
(2)实验条件控制不够严格,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展望:(1)扩大实验样本数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深入研究(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初中化学实验数据处理
初中化学实验数据处理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实验数据处理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数据的处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数据处理不仅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详细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实验数据应真实反映实验现象,不得篡改、伪造或删除。
2.完整性:实验数据应包括所有相关参数,如时间、温度、浓度等,确保数据全面。
3.准确性:实验数据应精确到合适的位数,避免四舍五入导致的误差。
4.可重复性:实验数据应具备可重复性,便于他人验证实验结果。
二、实验数据处理的步骤1.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数据收集应全面、详细,包括实验条件、实验结果等。
2.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归纳,便于后续分析。
在此阶段,学生应对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剔除明显错误的数据。
3.数据校正: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校正,包括单位转换、数值修约等。
在此过程中,学生应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4.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分析过程中,学生应关注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5.数据呈现:将分析后的数据以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展示,使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学生应掌握各类图表的绘制方法,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6.数据解释:针对实验结果,学生应给出合理的解释,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
三、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巧1.表格法:将实验数据按照一定格式整理成表格,便于观察和分析。
表格法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且需要对比分析的实验。
2.图表法: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表,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图表法适用于数据间关系较为明显的实验。
3.数学模型法:运用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
数学模型法适用于实验数据具有规律性的场合。
第三篇-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高中总复习︱二轮·物理
突破2 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 【题组突破】
1.(2016·安徽百校联考)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块在 气垫导轨上滑动时的加速度,滑块左右两端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遮光条,光电门 与计时器连接,可记录遮光条1,2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 t1和Δ t2,将滑块放在导 轨上,用细线绕过导轨左端的滑轮,一端连在滑块上,另一端悬吊钩码.
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析:(2)B 点的速度等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故有 vB= AC = 0.5312 0.4135 m/s
2T
2 0.02
≈2.94 m/s. 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应明确下落高度和速度,故应选取 O,B 两点进行验证.
答案: (2)2.94 B
︱高中总复习︱二轮·物理
2
2
d
t2
-
d t1
2=2ax,
则加速度大小为 a= d 2 2x
1
t2
2
1
t1 2
.
答案:(3)两遮光条间的距离
d2 2x
1
t2
2
1
t1 2
︱高中总复习︱二轮·物理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答案: (1)先释放的纸带,后接通的电源
︱高中总复习︱二轮·物理
(2)另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在第一个点上标O,在离O点较远的位置
开始选取三个连续点A,B,C,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
次点,根据图中所得的数据,打B点时重锤的速度为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3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1.安阻法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
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
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
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1(R1+r)(1)E=I2(R2+r)(2)联立(1)、(2)可得EI1I2(R1R2)I1R1I2R2r,I2I1I2I1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转化为1REr(3)I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I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
2.伏阻法如图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
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电压表U的内阻RV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R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压的值U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
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U1和R2、U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3(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对于物质分子大小的测量,利用现代技术,像离子显微镜或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
初中生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2、国内食品安全状况 《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
三、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按危害物性质分类) 1、生物性污染:
微生物、昆虫、寄生虫及虫卵污染。 2、化学性污染:
金属毒物、农药、工业“三废”、添加剂、包 装材料。 3、物理性危害
放射性物质、玻璃物、金属物等。
第二节 食品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性评价:即对直接或间接用于食品的 物质进行化学结构、物理性质、代谢、人体摄入 量、毒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目的是保证食品的 安全可靠性。
能观察动物长期摄入受试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尤其是进行性和不可逆毒性作用及的最大无作用剂量进行评价。
量,如mg/kg。 用面广、摄入机会多的,必须进行全部四个阶段的毒性试验;
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 内,不造成机体机能、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
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 机体接触,根据现今的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实验 方法和观察指标,亦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 作用的最高剂量。
• 消费者要求生产者和管理者提供没有风险的食 品,而把近年发生的不安全食品归因于生产、技 术和管理的不当。 • 而生产者和管理者则从食品组成及食品科技的 现实出发,认为食品安全性并不是零风险,而是 应在提供最丰富的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力求 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国内外食品安全状况 1、国外食品安全状况 (1)加强法规建设和制度建设 (2)成立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组织机构 (3)提高标准和检测能力 (4)加强对食品生产的监管 (5)建立有效的快速预警机制
食品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食品安全的涵义 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卫生质量的可靠性、可
信赖性,是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也 即食品按其原定的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 消费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 v2= 17.96 4.08 ×10-2 m/s≈0.69 m/s; 2 0.1
由逐差法可知,加速 度
a= x4 x5 x6 x1 x2 x3 = 9.92 11.85 13.80 17.96 ×10-2 m/s2≈
9T 2
9 0.01
1.96 m/s2.
答案:(2)0.69 1.96
突破2 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 【题组突破】
1.(2016·安徽百校联考)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块在 气垫导轨上滑动时的加速度,滑块左右两端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遮光条,光电门 与计时器连接,可记录遮光条1,2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1和Δt2,将滑块放在导 轨上,用细线绕过导轨左端的滑轮,一端连在滑块上,另一端悬吊钩码.
数为
mm.
(2)图(乙)是他测量编号为2的电阻丝电阻的备选原理图,则该同学应选择电
路
(选填“A”或“B”)进行测量.电流表应选
,电压
表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0.5 mm+1.2×0.01 mm=0.512 (m2)m由于. 待测电阻满足 RV > Rx ,电流表应用外接法,所以应选择电路 A;由于
(1)实验前,先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读数如图(乙),则遮光条的宽度
d=
mm.
(2)实验时,先接通气源,调整气垫导轨左端的滑轮高度,使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解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5 mm+0.1 mm×2=5.2 mm. (2)调整气垫导轨左端的滑轮高度,使连接滑块的轻绳与气垫导轨平行. 答案:(1)5.2 (2)连接滑块的轻绳与气垫导轨平行
答案: (1)先释放的纸带,后接通的电源
(2)另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在第一个点上标O,在离O点较远的位置
开始选取三个连续点A,B,C,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
次点,根据图中所得的数据,打B点时重锤的速度为
m/s(保留3位
有效数字),应取图中O点和
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突破宝典/ 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 1.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1)更新仪器;(2)完善实验原理. 2.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累积法;(3)图像法.
突破3 误差与误差分析问题
【题组突破】
1.(2015·全国Ⅱ卷,23)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电流 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的器材 如下:待测电压表 (量程3 V,内阻约为3 000 Ω),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 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 Ω,额定电流2 A),电源E(电动势 6 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 (1)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 充完整.
(比例系数
用k表示),并求出比例系数k=
Ω·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3)根据表 中数据可知,电阻丝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 与长度成正比,电
阻丝长度相同时,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即 R=k L = 4kL ,则 k= πD2R ,代
S πD2
4L
入数据解得 k≈1.0×10-6 Ω·m.
答案:(3) 4kL 1.0×10-6 πD 2
第三篇 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突破1 实验数据的常见处理方法 【题组突破】
1.(2016·皖南八校联考)李明同学在用电火花计时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加速度”实验. (1)电火花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 V.
解析:(1)电火花计时器采用的是220 V的交流电源. 答案: (1)220
3.(2016·广东佛山二模)某同学为了测量一阻值约3 Ω的定值电阻Rx的准确 阻值,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 电源(电动势4 V) 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约1 Ω) 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5 kΩ) 滑动变阻器A两只(最大阻值为5 Ω) 滑动变阻器B两只(最大阻值为50 Ω) 开关、导线若干
(1)他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按图连好电路,断开S2,闭合S1,调节R1和R2,记下
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I1,U;再闭合S2,保持
(填“R1”或“R2”)的阻
值不变,调节
(填“R1”或“R2”),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记下此
时电流表示数I2.
解析:(1)测量定值电阻Rx的准确阻值,实验设计的思路是保证R2两端 的电压不变,用两次电流表示数的差来确定流过Rx的电流,从而达到 用电压表的示数U除以流过定值电阻的电流Ix=I2-I1,确定Rx阻值的目 的.所以再闭合S2,应保持R2的阻值不变,调节R1,使电压表示数仍为U, 记下此时电流表示数I2.
解析: (1)由于R1的总阻值远小于测量电路总电阻,故控制电路采用分 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实验步骤:
.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V′,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RV相
比,RV′
RV(填“>”“=”或“<”),主要理由是
.
解析:(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
解析:(3)由图可知,图像的截距为 b=0.70 V-1;
斜率 k= 1.42 0.70 V-1·Ω-1=4.5×10-3 V-1·Ω-1. 160
(4)由表达式可得
1 =4.5×10-3, R0 r =0.70,
ER0
ER0
联立解得 E=1.48 V,r=5.56 Ω.
答案: (3)4.5×10-3 0.70 (4)1.48
U
(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 1 与R的关系式为
;
U
解析:(1)由题图 (甲)可知,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所测 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
压,由欧姆定律可求得电路中电流 I= U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R0
E=I(R0+R+r)= U (R0+R+r), R0
变形得 1 = 1 R+ R0 r .
解析:(2)B 点的速度等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故有 vB= AC = 0.5312 0.4135 m/s
2T
2 0.02
≈2.94 m/s. 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应明确下落高度和速度,故应选取 O,B 两点进行验证.
答案: (2)2.94 B
(3)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下落距离s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的关系如图(丙)
2=2ax,
则加速度大小为 a= d 2 2x
1
t2
2
1
t1 2
.
答案:(3)两遮光条间的距离
d2 2x
1
t2
2
1
t1 2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适当减小钩码的质量
B.适当增大开始时遮光条1到光电门的距离
C.适当增大两遮光条间的距离
D.适当减小遮光条的宽度
解析: (4)若适当减小钩码的质量,则减小了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减小 了两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差,增大了因两速度相差太小带来的误 差,A项错误;适当增大开始时遮光条1到光电门的距离,减小遮光条通 过光电门时间长带来的误差,B项正确;适当增大两遮光条间的距离,减 小长度测量及速度差太小带来的误差,C项正确;适当减小遮光条的宽 度,使求出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更趋于瞬时速度,减小速度 测量带来的误差,D项正确. 答案: (4)BCD
2.(2016·广东茂名二模)如图(甲)所示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
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用此装置打出一些纸带.
(1)选用一条打点较清晰的纸带,测得第1,2点间的距离为6 mm,出现这现象的
原因是
.
解析: (1)如果是自由落体运动,前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 mm;现在1,2 两点间达到了6 mm,说明在打第一点时纸带已经下落了一段时间,即 是先释放的纸带,后接通的电源;
U ER0
ER0
答案:(1) 1 = 1 R+ R0 r
U ER0
ER0
(2)在坐标纸上画出 1 -R关系图线;
U
解析: (2)根据给出的点作出直线如图所示.
答案:(2)见解析
(3)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 效数字); (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 数字).
V-1·Ω-1,截距b= V,内阻r=
他对电阻丝做了有关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电阻丝直径 D/mm 0.280 0.280 0.560
电阻丝直径的二 次方D2/mm2 0.078 4 0.078 4 0.313 6
电阻丝长度 L/cm
100.00 50.00 100.00
电阻 R/Ω 16.30 8.16 4.07
(1)他在某次测量中,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
Rx RA
电源电动势为 4 V,所以电压表应选 V1;若使电阻丝两端电压达 3 V,则电流约
为 0.37 A,所以电流表应选 A2;为使电阻丝两端电压不大于 3 V,则滑动变阻器
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大于 0.7 Ω,所以变阻器应选 R2.
答案:(1)0.512 (2)A A2 V1 R2
(3)请你认真分析表中数据,写出电阻R与L,D间的关系式R=
所示,则由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g值与实际相差较
远的原因是
.
解析:(3)由 s= 1 gt2,可知,图像的斜率表示 g ,则有
2
2
g=2k=2× 370 m/s2=9.25 m/s2. 80
本实验中误差主要来 自于振针阻力、空气阻力以及摩擦阻力等,从而使求出重 力加速度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