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讲义知觉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 斯 切 尔 的 运 动 瀑 布
无尽头楼梯图
(二)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
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是哈德森(Hudson,1960)设计的, 它表明深度线索方面的经验,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这一 测验中各个图片的感知。
此测验包括7幅图,每一幅图都以不同的形式包含了三 条深度知觉线索:熟悉大小、重叠和透视。
(一)视崖实验的背景 视崖实验(Gibson和Walk,1960)的研究对象是
深度知觉,它涉及人如何将网膜上的二维投影加工成三 维信息的奇特能力。
Gibson和Walk假设深度知觉是原始生物机制的一 部分,它是自动出现的,并非是经验的产物。因此,深 度知觉应当是直接的、先天的,即使是几乎没有什么后 天经验的被试也应该具备深度知觉。
常见的自然错觉:月亮错 觉
(三)视知觉组织
视知觉组织从本质上来说是区分图形与背景的过程。 其组织过程是直接的,和刺激本身所具有的结构有关。
视知觉组织主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 1.接近法则 2.相似法则 3.良好图形法则 4.同步法则
上述法则都是刺激本身结果对视知觉组织的影响,除 此之外,过去经验对视知觉组织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本节评价
一方面,正如视崖实验所揭示的那样,知觉确 实存在先天、直接的一面;而另一方面,错觉研究 等都无可辩驳地说明,知觉也绝不可能没有丝毫的 经验参与。因此,直接知觉论和间接知觉论都说出 了真相的一个侧面,两者的结合应是最合理的答案。
第二节 视知觉和听知觉
一、视知觉 (一)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视适应、视敏度) 1.视适应
实验时,哈德森(1960)在非洲的许多地区选取了不同 部落的被试进行实验,发现班图人是典型的两维知觉者, 其生活环境无法为提供他们相应的深度经验。
猎 人 准 备 射 杀 哪 只 动 物 ?
矛盾的三叉戟形状
图
中 的 柱 子 是 圆 的 还 是 方 的 ?
主观轮廓图:过去经验促使视知觉“完整化”的倾向所 致
视崖实验
二、直接知觉实验
(三)实验结果 在以婴儿为被试的情况下,实验发现几乎所有的婴儿
在母亲的召唤下,都愿意爬向“浅滩”;但只有1/3的婴 儿在极其犹豫的情况下,爬向了“视崖”,即使在母亲用 手敲击玻璃,向婴儿示意玻璃的坚固性时,另外2/3的婴 儿还是不愿意爬过来,这表明婴儿已经感知到了视崖的深 度。此外,动物视崖实验的结果也支持直接视觉论。
1.运动错觉(似动) 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
2.线条错觉(几何错觉) 3.自然错觉(月亮错觉)
Plateau (1833)的动景盘
圆在动吗?
眼睛盯着图中央,稍微向两边移动眼光,你发现了什么?
2.线条错觉
缪勒-莱尔错觉
体型变高(A)或变矮(B)的错觉原理
3.自然错觉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自下而上(bottom-top)加工:有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又 称数据驱动加工。
自上而下(up-down)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 始的加工,又称概念加工。
直接知觉论只讲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间接知觉论则讲究自 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 配。
Biblioteka Baidu
二、直接知觉实验
影响视敏度的因素除物体大小和距离外,还有亮度、对比 度、网膜部位和练习等
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作为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 指标,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 (CFF)。
(二)视错觉
视错觉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 验。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错觉 :
2、间接知觉论
赫尔姆霍兹,提出了知觉经验论,认为所有的视知觉 都源于人们过去的视觉经验,即使是那种瞬间完成的 无意识知觉,也是一种视觉习惯。
间接知觉理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 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所以个体必须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刺激信息作出推断、评价和 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知觉。
评价
要用实验来完全证明知觉纯粹意义 上的直接性与先天性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人们不能在婴儿或动物出生的同 时,对它们进行实验,故不可能从知 觉中完全剥离经验的成分。
三、间接知觉实验
(一)不可能图形 不可能图形(或不合理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
知觉经验的图形,它是一种特殊的错觉,可以分离经 验信息独立作用时和刺激信息独立作用时的两种不同 的知觉结果。
接近法则
相似法则
良好图形法则
构成良好图形 的五个因素: (1)共同命运 (2)对称 (3)平行 (4)连续 (5)封闭
二、直接知觉实验
(二)实验方法 被试:6个月到14个月大的婴儿和刚出生的小动物 实验仪器:视崖(visual cliff) 自变量:视崖的深浅.水平1为“视崖”,水平2为“浅滩” 因变量:婴儿爬向视崖边缘的行为.两个水平分别为爬或
者不爬;或者,动物是否出现明显的防御行为或是全身肌肉 紧张等行为表现
暗适应:是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是暗适应的相反过程,是指在高亮度环境下 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人眼的暗适应进程
2.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 物体的最小维度。
视敏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了解,不需要掌握):
(其中A为物体大小,D为距离)
第七章
知觉
章节内容
第一节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第二节 视知觉和听知觉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第四节 时间知觉 第五节 无觉察知觉
第一节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一、历史渊源 1、直接知觉论
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其过程是内在的或无意 识的,它可能很少受到人的各类观念的影响。 ——先 天的
由于直接知觉论过分地强调了知觉的刺激驱 动性,未注意到知觉也会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 因而受到很多的批评。
(三)知觉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perceptual constancy)是指当距离、 缩影比、照明改变的时候,虽然网膜影像已在一定程 度发生改变,但人们对物体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知觉 仍相对稳定。
由于没有大小恒常性的经验,土著人坎根只能依据视 网膜成像的大小进行反应。可见,有关知觉恒常性的 研究可以被作为支持知觉经验论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