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园林绿地的布局形式3

合集下载

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课件 (一)

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课件 (一)

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课件 (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地向着多样化、智能化、生态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如空间利用、环境治理、景观设计等方面。

下面我们从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地出发,来探讨它们的规划设计要点。

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空间布局:公园绿地应该结合周边城市环境,进行空间分布合理,布局紧凑的设计。

(2)景观设计:公园绿地的景观设计应该具有承载城市文化历史的功能,可以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打造出让人愉悦、感受浓厚文化氛围的环境。

(3)设施配备:公园绿地的设施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包括行道树、广场、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以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2.景观林地景观林地是指公园、广场、校园、企业园区等的景观绿地。

景观林地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环境治理:景观林地内的植被和地面都需要合理管理和维护,确保无毒无害。

(2)合理景观设计:景观林地需要合理设计,要和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自然而美的内涵。

(3)增加生态环境功能:景观林地可以加强生态功能,比如鼓励采用特色植被,提高林带密度等等,增加景观林地的生态好处。

3.街头公园街头公园是城市中分布在街道两侧的都市绿地,具有绿化、通风、美化街道等作用。

街头公园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立体复合空间设计:街头公园需要在小型化的环境下进行立体复合空间设计,让人们在繁忙的大街上享受到“绿色”的品质。

(2)多功能化:街头公园除了可以提供行人通行、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功能外,还可以增加街头的休闲气氛,吸引人们在路边歇脚。

(3)地面布置:街头公园的地面花布置应该具有花色和造型的特色,可以采用不同的植物组合,让人们感受不同的季节和自然气息。

总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需要结合不同的环境,做到多向多层次的考虑,既要发挥功能价值,也要营造美好环境,让市民在其中得到身心上的愉悦和放松。

智慧树知到《园林规划设计》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园林规划设计》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园林规划设计》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一般人们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

指的就是()的中国园林。

A.转折期B.生成期C.成熟后期D.成熟期答案: 成熟后期2、我国古典园林常见的形式有()A.皇家园林B.私家园林C.寺庙园林D.风景名胜园林答案: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3、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生成期相当于()A.殷、周、秦、汉B.魏、晋、南北朝C.隋、唐D.两宋到清初答案: 殷、周、秦、汉4、古籍里称为苑、苑囿的园林属于()A.皇家园林B.私家园林C.寺观园林D.公共园林答案: 皇家园林5、古籍里称称为园、池馆、别业、草堂的属于()A.皇家园林B.私家园林C.寺观园林D.公共园林答案: 私家园林6、下列各项中属于皇家园林的是()A.御苑B.苑C.宫苑D.山池E:园墅答案: 御苑,苑,宫苑7、下列各项中属于私家园林的是()A.园B.苑C.苑囿D.草堂E:别业答案: 园,草堂,别业8、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林之先河,直接影响了法国等国的建筑园林风格。

后来法国吸取了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其造园艺术中,对欧洲园林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A.对B.错答案: 错9、元、明、清时期,我国园林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园林,如北京的西苑三海、圆明园、清漪园等,达到了园林建设的高潮期。

()A.对B.错答案: 错10、“一池三山”的形式最早出现在汉上林苑。

()A.对B.错答案: 对11、转型公园大部分在北京,主要是将皇家苑囿等开放成大众公园。

()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1、园林布局手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轴线法、二是山水法、三是综合法。

()A.对B.错答案: 对2、山水法造园中还常采用挖湖堆山法,形成整个园地的山水格局。

()A.对B.错答案: 对3、升高的主景,由于背景是明朗简洁的蓝天,能很好的衬托出主景的造型、轮廓和体量。

()A.对B.错答案: 对4、利用园林植物可以做到引导视线或阻挡视线,形成框景、漏景、夹景、障景。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试题库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试题库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试题库一、命题指导思想与考核方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园艺、林业等自然科学技术和建筑文学艺术高度综合的一门应用学科。

具体研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美术、制图(设计初步)测绘、花卉、观赏树木等为基础,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园林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所以必须做好该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作业、考试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来提高本课程整体教学质量,促进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此特制定本试题库。

课程特点分析:教学过程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属于了解层次的考试所占分值较轻;属于理解层次的考试时所占的分量较重;属于掌握层次的是我们考试的重点,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重点掌握。

(一)试题库共分五部分:1、名词解释:65题2、填空:65题250个空。

3、判断题:50个4、选择题:50个5、问答题:100个6、论述题:5个7、作品阐发题:3个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体现2、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尺寸感觉。

2、节奏: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

3、韵律:是有纪律但又自在地抑扬升沉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

4、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5、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6、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或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一、园林的内涵1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因地置宜地改造地形、整治山水、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因此:推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成为园林建筑的四项主要内容。

2园林的四大要素:山水地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园林植物二、绿地的内涵广义:凡是生长绿色植物的块地称为绿地,包含园林〈观赏、游憩绿地部分〉。

狭义:指城市中种植树木、花草的地块。

包括街头小游园、交通岛绿地、小区绿地。

三、园林与绿地的关系相同点1、都是由绿色植物为主要组成要素;2、都有一定的山水地貌,有一定的建筑及交通设施;3、都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点1、园林是经艺术创作而成的优美环境;2、游人能在其中休息、娱乐、解除疲劳,促进身心健康;3、绿化指一般的植树造林,美学质量一般。

四、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1园林绿地规划: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

2园林绿地设计:使园林的空间造型满足游人对其功能和审美要求的相关活动。

3园林规划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五、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1. 先要确定主题思想2.运用生态原则指导3.要有自己的风格六、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和对象,依据1.作用:(1)保证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和巩固;(2)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2.对象:城市六大绿地系统(1)公共绿地:公园、植物园等;(2)交通绿地:公路、铁路、车站等;(3)单位附属绿地:学校、医院等;(4)居住区绿地(5)生产防护绿地:苗圃、防护林等(6)风景名胜绿地3依据 1.科学依据 2.社会需要3.功能要求4.经济条件园林绿地的功能及效益:1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具自然属性——生态功能——生态效益2 能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享受:具社会属性——社会功能——社会效益3能够产生效益,具经济价值:具经济属性——经济功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美化城市;陶冶情操;防灾避难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土壤;调节温度,调节湿度,调节气候,杀菌作用,降低噪音经济效益园林绿地的类型1公共绿地的选择:1、首先选用各种现有公园、苗圃或现有林地等,加以扩建充实2、充分选用现有河湖所在地3、选择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等4、结合旧城改造,在旧城密度过高的地段,有计划地拆除部分低质建筑,规划建设为公共绿地、花园等5、充分利用街头小块地,见缝插绿,开辟多种小型公园,2道路绿地包括1道旁绿地 2交通绿岛绿地3立体交叉及桥头绿地3专用绿地:指专属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使用的绿地.专用绿地可分为1公共事业绿地 2公共建筑庭院3工矿企业、仓库等绿地4生产绿地: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卉、种子的苗圃、花圃、果园、竹园、林场等绿地。

园林布局形式与特点

园林布局形式与特点
• 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 抵以中轴线的左右前后对称或拟对称布置, 园地的划分大都成为几何形体。
大 连 人 民 广 场
2.阶梯式地形
• 在开阔、较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 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 段,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 平面及石级组成,其剖面均为直线所组成。
– 立意和布局,其关系实质,就是园林的内容与形 式。只有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形式充分地表 达内容,表达园林主题思想,才能达到园林创作 的最高境界。
《园林规划设计》
主讲教师:肖姣娣
园林布局形式及特点
• 二、 园林布局形式的确定(依据)
• 1.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使用要求)

园林林绿地的形式首先应当从功能出发,为生活服务。
水 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式,采用整齐式驳岸。 体 园林中水景形式以整形式水池、喷泉、整
形瀑布及运河为主。
自然式园林中水体轮廓为自然曲线,岸 为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则 为自然山石驳岸。园林水体类型以溪涧 河流、自然瀑布、湖泊为主。
建 不仅个体建筑采取中轴对称的均衡设计, 筑 以至建筑群及大组群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
罗 马 圣 彼 得 大 教 堂
6.种植设计
• 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剪整 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 墙、绿柱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
7.园林小品
• 园林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点 缀了园景。西方园林的雕塑主要以人物雕 像布置于室外,并且雕像多配置于轴线的 起点、焦点或终点。
(三)混合式园林
• 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 不成控制全园的主中轴线和副轴线,只有局 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 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园林规划设计:第二章第二节园林布局

园林规划设计:第二章第二节园林布局
代表:我国山水园、英式风景园、北京 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
4.混合式 综合规则与自然两种类型 的特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没有控制全园的轴线。特点是整齐 明朗、变化无穷。
多用于现代园林中,在较大的现代 园林建筑周围或构图中心,采用规 则式布局;在远离主要建筑物的部 分,采用自然式布局。
一、主景与配景手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6.中心重心法
2.轴线对称法
7.意境引导法
3.视线交点或终点法 8.园中之园法
4.动势集中法
9.尺度突出法
5.对比衬托法
10.多样统一法
二、对景与抑景(障景)手法
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 位 (入口对面、广场焦点、道路转 折点、草坪一隅等),多用雕塑、 山石、水景、花坛等景物。
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 口等。(角度、位置)
五、透景与漏景手法:
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枝、 山石环洞等形成。
六、前景与背景:
利用背景衬托、表现主景。
六、前景与背景:
利用背景衬托、 表现主景。
七、配景与添景手法:
配景是指人们视景线前方主景物 的辅助景物。
添景是指人们视野前方 处于中间层次的景物, 增加层次感。
(二)不同视角的风景效果
1.平视风景: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 多利用平地
2.仰视风景:大于45`、60`、80`、90` 多利用山地
3.俯视风景及效果: 小于45`—深远, 小于30`—深渊, 小于10`—凌空, 小于0`—欲缀感 多利用盆地、凹地
(三)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
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 外形与色彩变化。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利用建筑的使用功能、艺术形式及 布置安排。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和各类绿地的布置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和各类绿地的布置

一、居住区绿地的类型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区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用建筑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而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乐场和其他块状、带状的公共绿地;根据我国一些城市的居住区规划建设实际,居住区公园用地在10000㎡以上就可建成具有较明确的功能划分、较完善的游憩设施和容纳相应规模的出游人数的公共绿地;用地4000㎡以上的小游园,可以满足有一定的功能划分、一定的游憩活动设施和容纳相应的出游人数的基本要求;所以居住区公园的面积一般不小于1 hm2,小区级小游园不小于;我国各地居住区绿地由于条件不同,差别较大,总的来说标准比较低;各类公共绿地的设置内容应符合表6-2的要求;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体规划紧密结合,要做到统一规划,合理组织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以中心公共绿地为核心,道路绿地为网络,庭院与空间绿化为基础,集点、线、面为一体的绿地系统;二、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是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其功能同城市公园不完全相同,主要服务于小区居民的休息、交往和娱乐等,有利于居民心理、生理的健康;居住区公共绿地集中反映了小区绿地质量水平,一般要求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一定的艺术效果,是居住区绿化的重点地带;公共绿地以植物材料为主,与自然地形、山水和建筑小品等构成不同功能、变化丰富的空间,为居民提供各种特色的空间;居住区公共绿地应位置适中,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年龄组的居民前去使用;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布置,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相结合;公共绿地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形式分为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一居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于全居住区的居民,面积较大,相当于城市小型公园;公园内的设施比较丰富,有各年龄组休息、活动用地图6-1; 此类公园面积不宜过大,位置设计适中,服务半径500~1000m;该类绿地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方便居民使用,常常规划在居住区中心地段,居民步行约10分钟可以到达;可与居住区的公共建筑、社会服务设施结合布置,形成居住区的公共活动中心,以利于提高使用效率,节约用地;公园有功能分区、景区划分,除了花草树木以外,有一定比例的建筑、活动场地和设施、园林小品,应能满足居民对游憩、散步、运动、健身、游览、游乐、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居住区公园与城市公园相比,游人成分单一,主要是本居住区的居民,游园时间比较集中,多在早晚,特别夏季的晚上;因此,要在绿地中加强照明设施,避免人们在植物丛中因黑暗而造成危险;另外,也可利用一些香花植物进行配置,如白兰花、玉兰、含笑、蜡梅、丁香、桂花、结香、栀子、玫瑰、素馨等,形成居住区公园的特色;居住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基本而活跃的部分,是城市绿化空间的延续,又是最接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上有与城市公园不同的特点,不宜照搬或模仿城市公园,也不是公园的缩小或公园的一角;设计时要特别注重居住区居民的使用要求,适于活动的广场、充满情趣的雕塑、园林小品、疏林草地、儿童活动场所、停坐休息设施等应该重点考虑;居住区公园内设施要齐全,最好有体育活动场所和运动器械,适应各年龄组活动的游戏及小卖部、茶室、棋牌室、花坛、亭廊、雕塑等活动设施和丰富的四季景观的植物配置;以植物造景为主,首先保证树木茂盛、绿草茵茵,设置树木、草坪、花卉、铺装地面、庭院灯、凉亭、花架、雕塑、凳、桌、儿童游戏设施、老年人和成年人休息场地、健身场地、多功能运动场地、小卖部、服务部等主要设施;并且宜保留和利用规划或改造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及已有的树木和绿地;居住区公园户外活动时间较长、频率较高的使用对象是儿童及老年人;因此在规划中内容的设置、位置的安排、形式的选择均要考虑其使用方便,在老人活动、休息区,可适当地多种一些常绿树;专供青少年活动的场地,不要设在交叉路口,其选址应既要方便青少年集中活动,又要避免交通事故,其中活动空间的大小、设施内容的多少可根据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合理布置;植物配置应选用夏季遮荫效果好的落叶大乔木,结合活动设施布置疏林地;可用常绿绿篱分隔空间和绿地外围,并成行种植大乔木以减弱喧闹声对周围住户的影响;观赏花木、草坪、草花等;在大树下加以铺装,设置石凳、桌、椅及儿童活动设施,以利老人坐息或看管孩子游戏;在体育运动场地外围,可种植冠幅较大、生长健壮的大乔木,为运动者休息时遮荫; 自然开敞的中心绿地,是小区中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也是整个小区视线的焦点,为了在密集的楼宇间营造一块视觉开阔的构图空间,植物景观配置上应注重:平面轮廓线要与建筑协调,以乔、灌木群植于边缘隔离带,绿地中间可配置地被植物和草坪,点缀树形优美的孤植乔木或树丛、树群;人们漫步在中心绿地里有一种似投入自然怀抱、远离城市的感受;二居住区小游园小游园面积相对较小,功能亦较简单,为居住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为居民提供茶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少年儿童,内部可设置较为简单的游憩、文体设施,如:儿童游戏设施、健身场地、休息场地、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树木花草、铺装地面、庭院灯、凉亭、花架、凳、桌等,以满足小区居民游戏、休息、散步、运动、键身的需求;居住区小游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500m;此类绿地的设置多与小区的公共中心结合,方便居民使用;也可以设置在街道一侧,创造一个市民与小区居民共享的公共绿化空间;当小游园贯穿小区时,居民前往的路程大为缩短,如绿色长廊一样形成一条景观带,使整个小区的风景更为丰满;由于居民利用率高,因而在植物配置上要求精心、细致、耐用;小游园以植物造景为主,考虑四季景观;如要体现春景,可种植垂柳、玉兰、迎春、连翘、海棠、樱花、碧桃等,使得春日时节,杨柳青青,春花灼灼;而在复园,则宜选悬铃木、栾树、合欢、木槿、石榴、凌霄、蜀葵等,炎炎夏日,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在小游园因地制宜地设置花坛、花境、花台、花架、花钵等植物应用形式,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和实用功能,为人们休息、游玩创造良好好的条件;起伏的地形使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高级住宅区利用高差形成下沉式的草坪广场,并在四周种植绿树红花,围合成恬静的休憩场所;小游园绿地多采用自然式布置形式,自由、活泼、易创造出自然而别致的环境;通过曲折流畅的弧线形道路,结合地形起伏变化,在有限的面积中取得理想的景观效果;植物配置也模仿自然群落,与建筑、山石、水体融为一体,体现自然美;当然,根据需要,也可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规则式布置采用几何图形布置方式,有明确的轴线,园中道路、广场、绿地、建筑小品等组成有规律的几何图案;混合式布置可根据地形或功能的特点,灵活布局,既能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又能兼顾其空间艺术效果,可在整体上产生韵律感和节奏感;图6-2是北方某居住小区中心小游园的设计平面图,该绿地呈带状,长约140m,宽52m,西面有一煤气站,其设计布采用局如下;1总体布局绿地中心空间为小型不规则广场,西侧设一组合花架亭,方便人们休憩;东侧设一小型自由线水池,与花架亭呼应;广场南侧设一组合形花坛,以引导南入口游人;绿地东侧空间为一开敞广场,主要以儿童活动为主;南北向铺装广场中心设7个渐变彩色圆球雕塑,增加环境的趣味性;广场北侧设一小型沙坑儿童游戏活动;广场边缘设若干坐椅;绿地西侧为轮廓广场,以老人活动为主,较大铺装可举行舞会,满足晨练、散步活动的需要;广场周围植若干树大荫浓的庭院树,围合成半通透的安静空间;2种植设计中心绿地由大乔木、花灌木、绿篱形成带状相围合;内部骨干乔木选元宝枫、云杉、暴马丁香等北方乡土树种;基调花灌木选用紫丁香、黄刺玫等,以草坪衬底;水池边及园路人口留有集中草坪,形成开敞空间,缀以宿根花卉镶边,形成了层次,季相变化丰富;土丘上及老人活动广场周围多处植白桦、落叶松,以体现北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三组团绿地1.组团绿地的植物造景要求组团绿地是结合居住建筑组团布置的又一级公共绿地;随着组团的布置方式和布局手法的变化,其大小、位置和形状均相应变化;其面积大于,服务半径为60~200m,居民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主要供居住组团内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儿童休息、游戏之用;此绿地面积不大,但靠近住宅,居民在茶余饭后即来此活动,游人量比较大,利用率高图6-3;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的要求,方便居民使用;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置还应满足表6-3中的各项要求;块状及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 m2及相应的日照环境要求;规划时应注意根据不同使用要求分区布置,避免互相干扰;组团绿地不宜建造许多园林小品,不宜采用假山石和建大型水池;应以花草树木为主,基本设施包括儿童游戏设施、铺装地面、庭院灯、凳、桌等;组团绿地常设在周边及场地间的分隔地带,楼宇间绿地面积较小且零碎,要在同一块绿地里兼顾四季序列变化,不仅杂乱,也难以做到,较好的处理手法是一片一个季相;并考虑造景及使用上的需要,如铺装场地上及其周边可适当种植落叶乔木为其遮荫;入口、道路、休息设施的对景处可丛植开花灌木或常绿植物、花卉;周边需障景或创造相对安静空间地段则可密植乔、灌木,或设置中高绿篱;2、组团绿地的造景设计组团绿地是居民的半公共空间,实际是宅间绿地的扩大或延伸,多为建筑所包围;受居住区建筑布局的影响较大,布置形式较为灵活,富于变化,可布置为开敞式、半开敞式和封闭式等;1开敞式;也称为开放式,居民可以自由进入绿地内休息活动,不用分隔物,实用性较强,是组团绿地中采用较多的形式;2封闭式;绿地被绿篱、栏杆所隔离,其中主要以草坪、模纹花坛为主,不设活动场地,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但居民不可入内活动和游憩,便于养护管理,但使用效果较差,居民不希望过多采用这种形式;3半开敞式;也称为半封闭式,绿地以绿篱或栏杆与周围有分隔,但留有若干出入口,居民可出入其中,但绿地中活动场地设置较少,而禁止人们入内的装饰性地带较多,常在紧临城市干道,为追求街景效果时使用;3、组团绿地的类型组团绿地增加了居民室外活动的层次,也丰富了建筑所包围的空间环境,是一个有效利用土地和空间的办法;在其规划设计中可采用以下几种布置形式;1院落式组团绿地;由周边住宅围和而成的楼与楼之间的庭院绿地集中组成,有一定的封闭感,在同等建筑的密度下可获得较大的绿地面积;2住宅山墙间绿化;指行列式住宅区加大住宅山墙间的距离,开辟为组团绿地,为居民提供一块阳光充足的半公共空间;既可打破行列式布置住宅建筑的空间单调感,又可以与房前屋后的绿地空间相互渗透,丰富绿化空间层次;3扩大住宅间距的绿化;指扩大行列式住宅间距,达到原住宅所需的间距的~2倍,开辟组团绿地;可避开住宅阴影对绿化的影响,提高绿地的综合效益;4住宅组团成块绿化;指利用组团入口处或组团内不规则的不宜建造住宅的场地布置绿化;在入口处利用绿地景观设置,加强组团的可识别性;不规则空地的利用,可以避免消极空间的出现;5两组团间的绿化;因组团用地有限,利用两个组团之间规划绿地,既有利于组团间的联系和统一,又可以争取到较大的绿地面积,有利于布置活动设施和场地;6临街组团绿地;在临街住宅组团的绿地规划中,可将绿地临街布置,既可以为居民使用,又可以向市民开放,成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临街绿地还可以起到隔音、降尘、美化街景的积极作用;三、宅旁绿地宅旁绿地是居住区绿地中属于居住建筑用地的一部分;它包括宅前、宅后,住宅之间及建筑本身的绿化用地,最为接近居民图6-4;在居住小区总用地中,宅旁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使用率最高;宅旁绿地面积约占35%,其面积不计入居住小区公共绿地指标中,在居住小区用地平衡表中只反映公共绿地的面积与百分比;一般来说,宅旁绿化面积比小区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大2~3倍,人均绿地面积可达4~6m2;对居住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的影响最明显,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较复杂; 一宅旁绿地的植物造景要求宅旁绿地的主要功能是美化生活环境,阻挡外界视线、噪声和尘土,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其绿地布置应与住宅的类型、层数、间距及组合形式密切配合,既要注意整体风格的协调,又要保持各幢住宅之间的绿化特色; 1.以植物景观为主绿地率要求达到90%~95%,树木花草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一年四季,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季相,使宅旁绿地具有浓厚的时空特点,让居民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力;根据居民的文化品位与生活习惯又可将宅旁绿地分为几种类型:以乔木为主的庭院绿地;以观赏型植物为主的庭院绿地;以瓜果园艺型为主的庭院绿地;以绿篱、花坛界定空间为主的庭院绿地;以竖向空间植物搭配为主的庭院绿地;2.布置合适的活动场地宅间是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在绿地规划设计中必须在宅旁适当做些铺装地面,在绿地中设置最简单的游戏场地如沙坑等,适合儿童在此游玩;同时还布置一些桌椅,设计高大乔木或花架以供老年人户外休闲用;3.考虑植物与建筑的关系宅旁绿地设计要注意庭院的尺度感,根据庭院的大小、高度、色彩、建筑风格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树种;选择形态优美的植物来打破住宅建筑的僵硬感;选择图案新颖的铺装地面活跃庭院空间;选用一些铺地植物来遮挡地下管线的检查口;以富有个性特征的植物景观作为组团标识等,创造出美观、舒适的宅旁绿地空间;靠近房基处不宜种植乔木或大灌木,以免遮挡窗户,影响通风和室内采光,而在住宅西向一面需要栽植高大落叶乔木,以遮挡夏季日晒;此外,宅旁绿地应配置耐践踏的草坪,阴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二宅旁绿地的植物造景设计1.住户小院的绿化1底层住户小院;低层或多层住宅,一般结合单元平面,在宅前自墙面至道路留出3m 左右的空地,给底层每户安排一专用小院,可用绿篱或花墙、栅栏围合起来;小院外围绿化可作统一安排,内部则由每家自由栽花种草,布置方式和植物种类随住户喜好,但由于面积较小,宜简洁,或以盆栽植物为主;2独户庭院;别墅庭院是独户庭院的代表形式,院内应根据住户的喜好进行绿化、美化;由于庭院面积相对较大,一般为20~30m2,可在院内设小型小池、草坪、花坛、山石,搭花架缠绕藤萝,种植观赏花木或果树,形成较为完整的绿地格局;2.宅间活动场地的绿化宅间活动场地属半公共空间,主要供幼儿活动和老人休息之用,其植物景观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宅间活动场地的绿化类型主要有:1树林型;树林型是以高大乔木为主的一种比较简单的绿化造景形式,对调节小气候的作用较大,多为开放式;居民在树下活动的面积大,但由于缺乏灌木和花草搭配,因而显得较为单调;高大乔木与住宅墙面的距离至少应在5~8m,以避开铺设地下管线的地方,便于采光和通风,避免树上的病虫害侵入室内;2游园型;当宅间活动场地较宽时一般住宅间距在30m以上,可在其中开辟园林小径,设置小型游憩和休息园地,并配置层次、色彩都比较丰富的乔木和花灌木,是一种宅间活动场地绿化的理想类型,但所需投资较大;3棚架型;棚架型是一种效果独特的宅间活动场地绿化造景类型,以棚架绿化为主,其植物多选用紫藤、炮仗花、珊瑚藤Antigonon leptopus、葡萄、金银花、木通等观赏价值高的攀援植物;4草坪型;以草坪景观为主,在草坪的边缘或某一处种植一些乔木或花灌木,形成疏朗、通透的景观效果;3.住宅建筑的绿化住宅建筑的绿化应该是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绿化,包括架空层、屋基、窗台、阳台、墙面、屋顶花园等几个方面,是宅旁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与整体宅旁绿化和建筑的风格相协调;1架空层绿化近些年新建的高层居住区中,常将部分住宅的首层架空形成架空层,并通过绿化向架空层的渗透,形成半开放的绿化休闲活动区;这种半开放的空间与周围较开放的室外绿化空间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园林空间的多重性和可变性,既为居民提供了可遮风挡雨的活动场所,也使居住环境更富有通透感;高层住宅架空层的绿化设计与一般游憩活动绿地的设计方法类似,但由于环境较为阴暗且受层高所限,植物选择应以耐荫的小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园林建筑、假山等一般不予以考虑,只是适当布置一些与整个绿化环境相协调的景石、园林建筑小品等;2屋基绿化屋基绿化是指墙基、墙角、窗前和入口等围绕住宅周围的基础栽植;墙基绿化使建筑物与地面之间增添绿色,一般多选用灌木作规则式配置,亦可种上爬墙虎、络石等攀援植物将墙面主要是山墙面进行垂直绿化;墙角可种小乔木、竹子或灌木丛,形成墙角的“绿柱”、“绿球”,可打破建筑线条的生硬感觉;对于部分居住建筑来说,窗前绿化对于室内采光、通风、防止噪声、视线干扰等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四、居住区道路绿地由于道路性质不同,居住区道路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小道3种;主干道居住区级用以划分小区,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次干道小区级一般用以划分组团;小道即组团级路和宅间小路,组团级路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宅间小路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居住区的道路把小区公园、宅间、庭院连成一体,它是组织联系小区绿地的纽带;居住区道旁绿化在居住区占有很大比重,它连接着居住区小游园、宅旁绿地,一直通向各个角落,直至每户口前;因此,道路绿化与居民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其绿化的主要功能是美化环境、遮荫、减少噪音、防尘、通风、保护路面等;绿化的布置应根据道路级别、性质、断面组成、走向、地下设施和两边住宅形式而定;一主干道主干道区级宽10~12m,有公共汽车通行时宽10~14m,红线宽度不小于20m;主干道联系着城市干道与居住区内部的次干道和小道,车行、人行并重;道旁的绿化可选用枝叶茂盛的落叶乔木作为行道树,以行列式栽植为主,各条干道的树种选择应有所区别;中央分车带可用低矮的灌木,在转弯处绿化应留有安全视距,不致妨碍汽车驾驶人员的视线;还可用耐荫的花灌木和草本花卉形成花境,借以丰富道路景观;也可结合建筑山墙、绿化环境或小游园进行自然种植,既美观、利于交通,又有利于防尘和阻隔噪音;二次干道次干道小区级车行道宽6~7m,连接着本区主干道及小路等;以居民上下班、购物、儿童上学、散步等人行为主,通车为次;绿化树种应选择开花或富有叶色变化的乔木,其形式与宅旁绿、小花园绿化布局密切配合,以形成互相关联的整体;特别是在相同建筑间小路口上的绿化应与行道树组合,使乔、灌木高低错落自然布置,使花与叶色具有四季变化的独特景观,以方便识别各幢建筑;次干道因地形起伏不同,两边会有高低不同的标高,在较低的一侧可种常绿乔、灌木,以增强地形起伏感,在较高的一侧可种草坪或低矮的花灌木,以减少地势起伏,使两边绿化有均衡感和稳定感;三小道生活区的小道联系着住宅群内的干道,宽~4m;住宅前小路以行人为主;宅间或住宅群之间的小道可以在一边种植小乔木,一边种植花卉、草坪;特别是转弯处不能种植高大的绿篱,以免遮挡人们骑自行车的视线;靠近住宅的小路旁绿化,不能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如果小路距离住宅在2m以内,则只能种花灌木或草坪;通向两幢相同建筑中的小路口,应适当放宽,扩大草坪铺装;乔、灌木应后退种植,结合道路或园林小品进行配置,以供儿童们就近活动;还要方便救护车、搬运车能临时靠近住户;各幢住户门口应选用不同树种,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布置,以利辨别方向;另外,在人流较多的地方,如公共建筑的前面、商店门口等,可以采取扩大道路铺装面积的方式来与小区公共绿地融为一体,设置花台、座椅、活动设施等,创造一个活泼的活动中心;五、临街绿地居住区沿城市干道的一侧,包括城市干道红线之内的绿地为临街绿地;主要功能是美化街景,降低噪音;也可用花墙、栏杆分隔,配以垂直绿化或花台、花境;临街绿化树种的配置应注意主风向;据测定,当声波顺风时,其方向趋于地面,这里自路边到建筑的临街绿化应由低向高配置树种,特别是前沿应种低矮常绿灌木;当声波逆风时,其方向远离地面,这里的树种应顺着路边到建筑由高而低进行配置,前边种高大的阔叶常绿乔木,后边种相对矮小的树木;街道上汽车的噪音传播到后排建筑时,由于反射会影响到前排建筑背后居民的安静,因此要特别加强临街建筑之间的绿化;。

园林规划设计考纲及复习题

园林规划设计考纲及复习题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题第一章与第二章内容第一章与第二章内容由于是《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课程上的重要内容,内容重复,不作为该课程的主要考核内容,只作为知识扩展学习内容。

第三章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城市园林绿化的材料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除了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外,还具有以下哪种属性。

()A. 生态属性B. 文化属性C. 社会属性D.生产属性2、从生态学角度,城市园林绿化能促进城市通风、减少风害和()。

A.降低噪音B.防风固沙C. 空气流通D.降低温度3、()是城市气候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成因在于人类对原有自然下垫面的人为改造。

A. 城市冷岛B.城市绿岛C. 城市热岛D.温室效应4、城市中的绿带是城市的通风渠道,如绿带与该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称这种绿地为()A.防风林B.引风林C. 生产林D.生态林5、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能创造城市景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还能()A. 增进社会和谐B.防灾避难C.增加经济效益D.提高生活质量二、多项选择题1、城市园林绿化具有()三大综合效益。

A. 生态效益B.社会效益C.文化效益D.经济效益2、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等。

A. 维持碳氧平衡B.调节温湿度C.净化空气D.防风通风3、城市园林绿地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A.降低噪音B.美化城市环境C.提供休闲娱乐交往场所D.防灾避难4、不同类型绿地降温作用比较,哪些绿地降温效果较强()A.大型公园B.中型公园C.宅旁绿地D.小型公园5、城市园林绿化降低噪音中,哪些植物配置降噪效果好()A. 孤植树B.乔灌草混交C.灌木群D.自然式种植树群三、名词解释1、城市热岛:2、引风林3、社会交往空间4、城市园林绿化四、简答题1、简述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城市园林绿地社会效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城市园林绿化在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1、试论城市园林绿化在促进通风,防风方面的主要原理,并附图解。

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一、规则式园林

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一、规则式园林

• 园林景物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之中 求对比,使景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 突出主题,风格协调 。
• 对比和调和只存在于同一因素的差异,而 不同的因素之间不存在调和与对比。对比 的手法有形象的对比、体量、方向、空间、 明暗、虚实、色彩、质感的对比等
1.形象的对比
• 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 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 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 效果即调和,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 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 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 形象对比的效果
8.质感的对比
• 在园林绿地中,可利用材料的质感的光滑 与粗糙形成对比,增强效果。如植物之间 因树种的不同而有粗糙与光洁、厚实与通 透的不同,建筑材料则更是如此,如墙面 的处理,未经处理的墙面粗糙,抹了灰浆 的墙面则很光滑。
四、均衡与稳定
• 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前后、左右的轻重 关系;稳定是指园林布局在整体上下轻重 的关系。
• 混合式园林一般在建筑物群的附近采取规 则式布置,而远离建筑群的园区则采用自 然式布置,两种形式是有机的结合,相互 渗透,相互过渡
四、决定园林规划形式的因素
• 1.园林绿地的使用要求 • 2.根据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选择园林形式 • 3.意识形态和艺术传统的影响
第三节 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 和基本要求
• 3.建筑
• 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设计,建筑 群和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
• 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导游线控制全园
• 4.道路广场
• 自然式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轮廓多为 自然形状,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土山、自 然式树丛和林带组织空间
• 道路平面和剖面多为曲线组成

园林景观设计原理讲解学习

园林景观设计原理讲解学习

四、构图形式美的要素: 任何艺术形象都是由线条、图形、体形、
色彩等外在要素构成的。 1、线条美; 2、图形美; 3、体型美; 4、光景色彩美;
1.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的基本因素,是造园家的语 言。用它可以表现起伏的地形线,曲折的道路线、婉转的河 岸线、美丽的桥拱线、丰富的林冠线,严整的广场线、挺拔 的峭壁线、丰富的屋面线。
2、小型景物约为3倍
3、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1.2倍
4、如景物高度大于宽度时则按宽度、高度 的数值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平视静观的情况 下,水平视角不超45°,垂直视角不超过 30°,则有较好的观赏效果。
3、最佳视域
• 人的正常静观视场、垂直视角为1300。,水平视 角为1600。但按照人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 视角小于300,水平视角小于450,即人们静观景 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1.2倍。 以此定位设景则景观效果最佳。但是,即使在静 态空间内,也要允许游人在不同部位赏景。建筑 师认为,对景物观赏的最佳视点有三个位置,即 垂直视角为180(景物高的3倍距离)、270(景物 高的2倍距离)、450(景物高的3距离)。如果 是纪念雕塑,则可以在上述三个视点距离位置为 游人创造较开阔平坦的休息场地
• 1、观赏点与观赏视距 • 游人所在位置称为观赏点或视点。观赏点
与被观赏景物间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 观赏视距适当与否与观赏的艺术效果关系 很大。
观赏视角与景
2、最宜视距
• 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明确看到 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能识别景物 类型的视距为250-270m,能辨认景物轮 廓的视距为500m,能明确发现物体的视距 约为 1200-2000m,但这已经没有最佳的 观赏效果。至于远观山峦、俯瞰大地、仰 望太空等,则是畅观与联想的综合感受了。 利用人的视距规律进行造景和借景,将取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习题四答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习题四答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习题四答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习题(四)一、填空题1、居住区用地按照功能来分,可以分为_公共绿地_、宅旁绿地_、__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_、__道路绿地_四类。

20~30m②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非城市级道路,无红线),居住区的次要道路,建筑控制线宽10~14m(采暖地区14m,费采暖地区10m),车道不小于6~9m。

③三级,组团级道路,居住区内支路,建筑控制线宽8~10米(采暖10m,不采暖8m),车道3~5m.④四级,宅间小路,通向但愿门前小路,~3m3、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级。

4、宅间绿化布置形式包括(1)底层行列式空间绿化;周边式居住建筑群、中部空间的绿化;庭院绿化;5、住宅建筑旁的绿化;多单元式住宅四周绿化;生活杂务用场地的绿化_6种类型。

6、工厂绿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1)生态环境保护功能;(2)精神财富创造功能;(3)物质财富创造功能三个方面。

7、工厂企业的组成部分包括__厂前区、生产区、露天堆料场及仓库区、绿化美化地段_四部分。

8、工厂企业的绿化有以下_选择适应性强,具有抗御有害污染性能的树种、满足绿化的主要功能要求、_适地适树,满足植物生态要求、选择病虫害较少的树种,易于管理四个特点。

9、工厂中的植物在构成视觉空间中的作用有__点缀衬托、替代、分隔、遮盖、围合等四方面。

10、园林绿化植物选择要遵循___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_、__市花市树、珍贵树种、古树名木五个基本原则。

10、城市道路绿化有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线性因素、环境保护功能、安全功能、景观功能四方面的作用。

11、行道树的种植方式有_树带式_和___树池式__两种。

12、安全视距计算公式是:_D=a+tv+b汽车停车后与危险带之间的安全距离,a-汽车停车后与危险带的安全距离,一般采用4m;t-驾驶员发现必须刹车的时间,一般用;v-规定行车速度(m/s)b-刹车距离(m)b=v2/2qø;q=s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形式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形式

(四)花境设计图绘制 花境设计图可用小钢笔画墨线图,也可用水彩、
水粉画方式绘制。 1、花境位置图 用平面图表示,标出花境周围环境,如建筑物、
2、花坛平面图
应表明花坛的图案纹样及所用植物材料。绘出花 坛的图案后,用阿拉伯数字或符号在图上依纹样 使用的花卉,从花坛内部向外依次编号,并与图 旁的植物材料表相对应,表内项目包括花卉的中 名、拉丁学名、株高、花色、花期、用花量等。 以便于阅图。若花坛用花随季节变化需要轮换, 也应在平面图及材料表中予以绘制或说明。
①内部图案可选择的内容广泛,如依照某些工艺 品的花纹、卷云等,设计成毯状花纹;用文字 或文字与纹样组合构成图案,如国旗、国徽、 会徽等。
②时钟花坛:用植物材料作时钟表盘,中心安置 电动时钟,指针高出花坛之上,可正确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 间,设在斜坡上观赏效果好。
③日历花坛:用植物材料组成“年”“月”“日” 或“星期”等样,中间留出空位,用其他材料 制成具体的数字填于空位,每日更换。日历花 坛也宜设于斜坡上。
(一)花境的类型
1、从设计形式上分,花境主要有3类 ①单面观赏花境 常以建筑物、矮墙、树丛、
绿篱等为背景,前面为低矮的边缘植物,整体 上前低后高,供一面观赏, ②双面观赏花境。这种花境没有背景,多设置 在草坪上或树丛间,植物种植是中间高两侧低, 供两面观赏。 ③对应式花境。在园路的两侧、草坪中央或建 筑物周围设置相对应的两个花境,这两个花境 呈左右二列式。在设计上统一考虑,作为一组 景观,多采用拟对称的手法,以求有节奏和变 化。
3、立面效果图
用来展示及说明花坛的效果及景观。花坛中某 些局部,如造型物等细部必要时需绘出立面放 大图,其比例及尺寸应准确,为制作及施工提 供可靠数据。立体阶式花坛还可绘出阶梯架的 侧剖面图。

园林景观规划——园路在园林绿地中的规划与布局

园林景观规划——园路在园林绿地中的规划与布局

园路在园林绿地中的规划与布局简介:在园林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样说来道路仍然是划分和组织空间的重要方法之一……关键字:园路园林绿地规划与布局1、园路的环境功能1.1组织空间,引导游览在园林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样说来道路仍然是划分和组织空间的重要方法之一。

利用道路不但可以使整个绿地成为一个整体,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和划分空间达成统一的景观效果,为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1.2交通园路的交通,首先是游览交通,即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既能游遍全园又能根据个人的需要,深入各个景区或景点。

设计时要考虑到人流的分布,集散和疏导。

近年来随着离休和退休人数的增加,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公园人群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儿童约占5%~10%,老年人占总数的60%~70%。

因此,公园规划除重视儿童需要外更应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游憩的方便条件,合理的组织路线的变化。

此外,在公园中要为广大游客提供必要的便餐、饮料、小卖等方面的服务,要经常地进行维修、养护、防火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要安排自己职工的生活,这一切都必须提供必要的交通条件。

在设计时要考虑这些东西两道性的地段,路面的宽度和质量,在一般情况下,它可以和游览道路合用,但有时特大型园林中,由于园务运输交通量大,还要补充必要的园务专用道和出入口,另外还应多增加一些活动场地。

1.3构成园景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林、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而且形成路随景转,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1.4组织排水道路可以借助其路边缘成边沟组织排水,一般园林绿地都高于路面,方能实现以地形排水为主的原则,道路汇集两侧绿地径流之后,利用纵向坡度即可按预定方向将雨水排除。

景观设计师考试答案三

景观设计师考试答案三

景观设计师考试答案三1、名词解释园林艺术正确答案: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

2、判断题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整合的功能。

(江南博哥)正确答案:对3、单选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道德作用的是()。

A、增强企业的凝聚力B、增强企业的离心力C、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D、增强企业员工的独立性正确答案:A4、问答题纪念性公园的有哪些类型?正确答案:有重大意义历史事件、革命伟人、革命烈士三类纪念性公园。

5、问答题公园主要出入口的设计内容有哪些?正确答案:公园内外集散广场、园门、停车场、售票处、围墙等。

在内外集散广场也可设立一些纯装饰性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塑、宣传牌、广告牌、公园导游图等。

6、填空题地形的表现方式有:等高线表示法、标高点表示法、()、模型表示法、其它表示法。

正确答案:蓑状线表示法7、多选关于园林中的自然美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美统称为自然美。

B、园林植物美是自然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C、自然美往往以色彩、形状、质感、声音等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

D、大自然的风云雨雪,虫鱼鸟兽,晦明阴晴,晨昏昼夜等都是自然美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A, B, C, D8、多选按绿篱的高度可分为()A、绿墙。

B、高绿篱。

C、中绿篱。

D、矮绿篱。

正确答案:A, B, C, D9、填空题根据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交通特征和功能可分为城市主干道、()、专用道。

正确答案:市区支道10、判断题荷花浮水而生,睡莲挺出水面。

正确答案:错11、问答题公园园路分类?正确答案:主路、次路、小路。

12、填空题雕塑在园林中有表达园林主题、()、点缀、装饰、丰富游览内容、充当适用的小设施的功能。

正确答案:组织园景13、单选AutoCAD与Photoshop、3Dmax的工作界面的共同点在于都有()。

A、标题栏、工具栏、菜单栏、控制面板B、标题栏、工具栏、菜单栏、状态栏C、命令面板、工具栏、菜单栏、状态栏D、命令面板、工具栏、菜单栏、控制面板正确答案:B14、问答题工矿企业绿化有哪些特点?正确答案:(1)环境恶劣;(2)用地紧凑;(3)保证生产安全;(4)服务对象。

园林道路绿地设计方案

园林道路绿地设计方案

园林道路绿地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和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道路绿地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交流社交的场所,同时也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生态环境、减缓交通压力等。

二、设计原则1.功能性:园林道路绿地应满足行人和车辆的需求,提供适宜的休闲娱乐空间和交通功能。

2.可持续性:园林道路绿地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

三、设计要点1.景观布局:根据道路的功能和形成,结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确定景观的布局和分区,如主动绿化带、休闲广场、游憩设施等。

2.植物配置: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根据植物的功能和景观效果,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布局。

可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乔木和灌木等,同时也可以选择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如吸收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的植物等。

3.材料选择:采用环保、耐久的材料,如透水砖、颗粒材料等,以增加绿地的透水性和抗冲洗能力,减少水负荷,同时提高绿地的美观度。

4.照明设计:在道路绿地中设置适当的照明设施,增加夜间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作为景观点,提升绿地的美观度。

5.雨水收集和利用:利用道路绿地的透水性,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地的灌溉和补给,减少城市的排水负荷,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6.设施设备:设置符合功能需求的休闲设施,如长椅、凉亭、游乐设备等,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休闲环境。

7.艺术装置:在绿地中设置艺术装置,如雕塑、喷泉等,增加绿地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四、设计实施措施1.与相关部门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的制定,确定工程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场地的勘测,并采集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3.进行方案设计和预算编制,包括景观布局、植物配置、材料选择、设施设备等。

4.进行方案的深化设计和施工图的制定,明确具体的施工工艺和要求。

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园林绿地的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一、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

西方园林,从埃及、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为代表。

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做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

北京天安门广场园林、大连斯大林广场、南京中山陵园林以及北京天坛公园都属于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

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

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

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

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规则式园林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整齐、庄严。

二、自然式园林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

我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秦时代开始,无论大型的帝皇苑囿和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

常见的组团绿地形式及其相应的布局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

常见的组团绿地形式及其相应的布局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

常见的组团绿地形式及其相应的布局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1:、庭院式组团绿地2、林阴道式组团绿地3.山墙间组团绿地4、结合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地5、临街组团绿地6、独立式组团绿地1、庭院式组团绿地:位于建筑组群围合成的庭院式的组团中间、平面多呈规则几何形,绿地的一边或两边与组团道路相邻。

特点:不易受行人,车辆的影响,环境安静,由于被住宅建筑围合,空间有较强的庭院感布置方式:可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的布局形式,不设专门的出入口,一般在冬季有充足的日照的率地南部靠近组团道路一侧布置活动场地,场地中布置花坛,艺术小品,小水景,石景等,在绿地西北部布置树丛,安排园椅等休息设施。

2、林阴道式组团绿地:在组团的建筑组群布局时,结合组团道路或居住小区主干道扩大某一处住宅建筑间距,形成沿着居住小区主干道(或组团道路)较狭长的组团绿地。

布局:大多采用规则式,沿组团绿地平面的长轴构成一定的景观序列,根据绿地长度和宽度布置数个各有特点,风格协调的活动场地,场地中配置花架、廊、花坛、宣传廊等,构成组团绿地空间范围的乔木树丛的配置,可结合组团绿地周边居住区道路绿化和住宅建筑前后的宅旁或宅间绿地的绿化布置。

3、山墙间组团绿地:在行列式住宅布局中,扩大部分东西相对或错位的住宅建筑间的距离,在建筑山墙之间布局组团绿地,绿地至少有一侧由此邻小区的主干道或组团道路。

这种绿地的布局形式有效地改变了行列式布局的住宅建筑群山墙间仅有道路空间所形成的狭长的胡同状的空间格局,组团绿地与宅旁间绿地互相渗透,扩大了组团绿地的空间范围。

在山墙边有一定宽度的宅旁绿地中或组团绿地接近山墙处配植乔木树丛。

在住宅建筑的山墙之间,灵活布置活动场地。

比如健身器材,小水景。

4、结合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地,一般面积较大,四周环境较为复杂,空间较为开敞,布局上一般使活动场地与社区中心紧密联系。

5、临街组团绿地:位于临街或居住区主干道一侧,或位于居住区次干道交汇处一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第1章 园林绿地布局形式与造景手法
1.1 园林绿地的布局形式
四、自由式园林
1、自由式园林的概念
自由式园林又称为抽象式、意象式或现代园景式园林,它是融传统意象与现代园景于一体的新型园林布局形式,以体现自由意象美为布局宗旨。

2、自由式园林特点
自由式园林:布局灵活,采用曲折迂回的道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如池塘、坡地、山丘等,给人以自由活泼、富于自然气息之感,绿化种植也采用自然式。

同时利用建筑挖槽挖出的土方,进行地形改造,有利于自然景观的构建和土方的就地平衡。

教案(课时备课)
No:06
课程名称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进程
第1章 园林绿地布局形式与造景手法
1.1 园林绿地的布局形式(三)
课 时 理论课时1 实践课时1 使用教材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主 编 黄东兵 出版发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由式园林的概念;
2、了解掌握自由式园林的特点;
3、掌握园林自由式园林的内容。

教学重点
自由式园林的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
自由式园林的内容。

教法建议
本课程主要通过问答法、例举法和讲述法来阐述自由式园林的概念,使学生们对自由园林布局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运用对比法和案例法讲述了自由
式园林的形式特征、应用、效果,并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加牢固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3、自由式园林内容
(1)形式特征:采用动态均衡的构图方式,将园景的美学特点和自然景观加以高度概括,通过对景观形象的提炼、变形、集中,以直观优美的图案造型表达寓意丰富的思想内涵,既引人联想,又赏心悦目
(2)应用:多用于现代园林绿地。

以广阔、壮丽、大方的现代园林景观,大色块对比的图案景观等,创造适合静赏、动观和俯瞰的景观,用全新的富于视觉冲击力的景观形象产生优美的园林意境。

(3)效果:线条比自然式园林更流畅而有规律,比规则式园林更活泼而有变化。

形象生动、亲切而有气韵,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景观特质。

课堂实践:自由式园林的布局形式分析
实践建议:校园内若有自由式布局的园林绿地,可将学生按4-5人一组进行分组,对该块绿地的布局特点进行现场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校园内若无自由式布局的园林绿地,则可在课堂上展示典型的自由式园林投影图,将学生按4-5人一组进行分组,对该园林的布局特点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

课后小结:
本节主要让学生们认识自由式园林,包括自由式园林布局的特点、形式特征、应用及效果,并通过课堂的实践使学生自由式园林布局的特点掌握得更加牢固。

授课记录
作业批改情况
课后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