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合集下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8.25•【字号】浙政办发〔2023〕49号•【施行日期】2023.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3〕4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质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提升全省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产业、人文环境、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协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成效展现“两个先行”的使命担当。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全龄友好。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美丽城镇。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持续塑造城镇产业、文化和风貌特色。

鼓励都市区卫星城、省级中心镇、县域副中心城镇加快向小城市发展。

——联创联建,共富共美。

推动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联创联建,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统筹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自治之手”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贤返乡助力、人才入乡创业,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局面。

(三)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持续提升小城镇品质,按照“重点打造一批、创新培育一批、扶持提升一批”的建设思路,每年打造100个以上环境更宜居、服务更友好、产业更兴旺、人文更深厚、治理更高效的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联动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城区)建设。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一、背景和目标1.1 背景美丽乡村建设是浙江省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改善乡村环境和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2 目标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实现乡村振兴与现代化相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二、重点任务2.1 美化乡村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和农村污水治理。

•改善农村道路和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推进乡村绿化,增加绿色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2.2 提升农民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设备。

•发展农村旅游和农家乐等特色产业,提供农民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加大对农民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

2.3 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4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村经济组织化和规模化发展。

•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实施方式和措施3.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计划,明确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合作,形成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3.2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政府投入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相关政策支持,增加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资金来源。

3.3 加强宣传和推广•制定宣传方案,借助媒体和新闻传媒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和成果。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筑赋能乡村专业助力振兴”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的通知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筑赋能乡村专业助力振兴”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的通知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筑赋能乡村专业助力振兴”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24.10.09•【字号】浙建〔2024〕9号•【施行日期】2024.1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筑赋能乡村专业助力振兴”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的通知浙建〔2024〕9号各市、县(市、区)建委(建设局),杭州市房管局:为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加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三支队伍”建设,培育高水平乡村建设人才队伍,经研究,决定开展“建筑赋能乡村专业助力振兴”建筑师、工程师下乡行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组织建筑师、工程师(包括勘察、设计、造价、监理等工程建设行业注册执业人员和职称人员)等工程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服务,为乡村建设提供全方位、多专业的技术支持,带动乡村建设人才队伍培育,全面提升乡村建设能力与水平,高质量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二、工作原则坚持党建引领。

发挥工程建设行业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建筑师、工程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与乡镇(包括街道,下同)、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将基层党建与乡村建设实践深度融合。

倡导双向奔赴。

推动建筑师、工程师在乡村建设的广阔天地中提升实战水平,发现和培育一批有能力、有经验的高水平乡村建设技术人才,同时助力基层提高乡村建设和管理水平,形成技术人员素质与乡村建设品质双提升的良性互动。

注重服务实效。

坚持需求导向,力戒形式主义,乡镇、村立足现状和发展目标梳理实际需求,建筑师、工程师深入乡村和群众提供精准服务,将基层智慧与专业能力有机结合,打造高质量乡村建设成果。

加强统筹推进。

与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工作融合推进,形成高质量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浙江临安市指南村规划

浙江临安市指南村规划

浙江临安市指南村“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特色营造探索1 研究背景2 0 1 0 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两个战略重点之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美丽乡村”是在村庄整治基础上,通过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把村庄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在以往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决策者和规划师往往过分追求统一建设、统一风貌,而忽视乡土文化与乡土环境,使乡村建设成为对现代城市建设的简单模仿,这种趋同的惯性造成了乡村风貌的千篇一律和特色丧失。

因此,笔者在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过程中,试图突破传单一的物质空间规划,逐步探索内在的乡村意象的结构体系,通过分析乡村的风土(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风物(地方特有的物产)、风俗(地方特有的民俗)、风景(地方特有的景观)等要素,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体系着手,营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归属感的“美丽乡村”。

2 乡村概况指南村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北部,距临安市区约25公里,距杭州市区约70公里。

全村总面积7.86平方公里,共有农户215户,总人口720人。

该村位于杭州—黄山的“浙西山水”黄金旅游线上,13省道直通村口,交通便捷。

2.1 乡村风土指南山属天目山系仙霞岭山脉北支,天目山主脉绵延向东,形成的丘陵、宽谷给村落的人居环境营造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

村域内海拔最高处为1122米,平均海拔约600米。

该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

区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2.2 乡村风物指南村是个山多地少、森林资源丰富的山区村。

村庄入口两侧依山就势分布着480余亩梯田,早在上世纪60年代,指南村就以其“高山出高产”而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树立为“农业学大寨”的典型。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3年第12期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到2015年,力争全省70%左右的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

总体实现以下目标:——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范文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范文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范文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到,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

总体实现以下目标:——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进。

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
佚名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
【年(卷),期】2013(000)023
【总页数】4页(P24-2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2015年实施计划的通知 [J], ;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J], ;
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 [J], ;
4.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 [J], ;
5.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36号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方案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方案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方案第1篇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农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2.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3.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乡村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4. 构建和谐美丽的乡村格局,为全国农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三、实施原则1.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

3.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4.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四、主要任务1. 农村环境整治(1)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分类收集、转运、处理体系。

(2)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

(3)加强农村厕所革命,提升农村卫生条件。

(4)实施农村绿化工程,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升农村道路通行能力。

(2)完善农村供水设施,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3)提升农村电力、通信设施,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求。

3. 农村产业发展(1)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2)扶持农村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

(3)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4.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乡村文化品牌。

(3)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五、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明确整治目标。

2.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

3. 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开展评估验收,确保整治效果。

5. 持续巩固提升,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整合各类资金资源。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模式的经验及反思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模式的经验及反思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模式的经验及反思【摘要】“城乡统筹发展”的善治理念,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被提高到新的战略位置。

这一战略的核心举措是通过小城镇建设和优化乡村治理等措施来激活农村发展的潜力。

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滥觞于此。

从内涵来看,美丽乡村建设,其核心是“乡村”――要以乡村、乡镇为主体实现农村自身的内源性发展;其修饰语是“美丽”,农村发展既要以美丽作为目标,又要以美丽作为工具;其落脚点在“建设”,以建设为实现方式,实施经济推进、生活进步、环境提升、文化培育的综合工程。

【关键词】乡村建设;实践模式;经验总的来说,美丽乡村建设体现的是生态与经济、富民与美丽的统一,它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本文试图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实践过程和经验总结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1.必要性(1)世界农业发展至今,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在市场逐利中无法与二、三产业展开竞争。

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目标,一方面必须走高效、集约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另一方面,要拓展和深挖当地村镇的资源要素禀赋,并引导可用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在此过程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就是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实践,即通过内源的、创造性的、对农业弱质本性的改变,求得新的解决之道。

在这一结构体系,农民可以不离开自己的故土,而利用农村独有的优势条件,整合农村的发展资源,并享受现代的文明成果。

(2)统筹城乡发展不仅包含了城乡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也蕴含了制度建设、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丰富的内容。

而美丽乡村建设是将新的农村发展理念、综合性的发展思路放在聚光灯下,整合了包括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土地管理、农民人居生活、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科教文卫事业等在内的农村全方位发展举措,这更加明晰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整体质量的提升,最终亦能有助于在农村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目标。

解读:《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

解读:《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

解读:《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省日前下发了《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对浙江省未来5年的乡村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基本原则及工作举措。

这将对浙江省千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进程以及农村经济发展重大改革提供指导借鉴。

“一处美”迈向“一片美”这些年,浙江注重从根源上、区域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联动推进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和污水处理网等一体化建设,全面开展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名胜景区、城镇周边的整治建设和整乡整镇的环境整治。

积极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并注重抓好日常维护和管理。

从村庄建设、产业定位、社会管理等方面着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

环境好了,村庄美了,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新农村,不仅是“物的新农村”,更是“人的新农村”。

这其中,物是服务人的,同时,人又创造物。

《计划》的出台,让物和人的相互依存更为和谐。

接下来,浙江将进一步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农村的美丽度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

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突出“以点带面”,注重把盆景变成风景。

加强农村垃圾、生活污水、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旅游经济、电商经济,积极推进扶贫开发。

深化“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赋予抵押、担保、流转、转让等权能;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联通一体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兼顾“物的美”“人的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农村经济发展给百姓带来了巨大财富,同时,一些不文明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群众。

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必须同步,要防止物质富裕而“精神缺钙”。

建设美丽乡村,最根本的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

浙江美丽乡村规划的经验与启示

浙江美丽乡村规划的经验与启示

浙江美丽乡村规划的经验与启示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乡村地区也受到了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许多浙江的乡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改善浙江的乡村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浙江省政府在乡村规划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土地利用政策的调整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浙江省成功地推动了乡村环境的改善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浙江省注重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起到了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

浙江省政府划定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包括湿地保护区、森林保护区等,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同时,对于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也进行了限制,以确保自然生态的完整性。

其次,浙江省调整土地利用政策,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注重土地的耕种和生态功能的兼顾,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农业的种植。

此外,浙江省政府还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等手段,优化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效益。

最后,浙江省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

浙江省注重解决农民的用水问题,加强农田灌溉设施的建设,改善农地的水分供给。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从这些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是乡村规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好生态系统对于乡村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乡村规划的关键。

乡村地区的发展必须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

最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可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浙江省在乡村规划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中国其他地区的乡村规划也具有参考意义。

我们应该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实现乡村地区的美丽和繁荣。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到20XX年,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

总体实现以下目标:——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美丽乡村行动计划

美丽乡村行动计划

美丽乡村行动计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地区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打造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议题。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实施了“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旨在推进农村发展,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构建宜居环境。

一、行动计划的背景“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是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下实施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美丽乡村行动计划”也应运而生。

行动计划旨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行动计划的目标1. 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乡村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旨在打造宜居的乡村环境,改善农村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2.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行动计划将努力改善农村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3. 促进传统文化保护农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农村的传统文化是“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行动计划将加强农村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利用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下实施的,其目的之一就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吸引城市人才和企业到乡村发展,促进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行动计划的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行动计划将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2. 加大投入力度“美丽乡村行动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行动计划将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3. 引导农民参与“美丽乡村行动计划”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行动计划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活动、农村电商等创新经济活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6篇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6篇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6篇【篇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加快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高举__新时代__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_大、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狠抓产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活动要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短板,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浙江的“台州样板”提供更多更好更为有力的台州模块和台州经验。

(二)总体目标。

顺应生态文明兴起和农民改善生活的新需求,以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自然生态修复为重点,深入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基础建设提档升级、乡村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四大攻坚行动”,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机制从示范创建向示范创建与全域达标创建并重转变,努力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变盆景为风景、聚风景为全景的新态势。

二、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一)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动。

对照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按照空间布局更加科学,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土特色更加彰显,从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为出发点,以“两进两回”为重点,加快实现农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全域创建整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迭代升级,各县(市、区)每年25%以上行政村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

深入实施“百村精品、千村景区”工程,全面融入“大花园”建设,着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和市民休闲旅游乐园。

2021年全市要打造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20个、A级景区村庄203个。

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

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

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浙江省在城市发展的也一直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成为了当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所关注和重视的焦点。

本文将从浙江省美丽乡村的发展背景、创建实施情况和成效展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发展背景浙江是中国的经济大省,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

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过剩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浙江省从2017年开始启动了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旨在通过优化乡村环境、振兴乡村经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创建实施情况1.政策支持浙江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文件,包括《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奖励办法》等,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保障和经济扶持。

2.项目规划在美丽乡村的创建上,浙江省坚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确立了“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战略格局,即突出发展产业、生态保护、环境改善、文化传承、治理体系五大建设内容。

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制定了一系列的村庄规划,包括村庄整治、产业布局、乡村旅游等。

3.实施措施浙江省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创建,包括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科技支撑、开展人才培训等。

积极推动资源整合和产业转型,加强对村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的改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成效展望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大批乡村焕发了勃勃生机,甚至有不少地方成为了长三角“上海辐射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在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深化和贯彻落实,相信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工程。

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乡村振兴战略一直是该省发展的重点之一。

在新时代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浙江乡村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以期推动浙江乡村振兴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产业振兴。

首先,我们将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拓宽乡村产业链条,提升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生态振兴。

其次,我们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投入,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保护和利用效率,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振兴。

此外,我们将注重挖掘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

通过加强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吸引更多人来乡村旅游观光,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文化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基础设施振兴。

最后,我们将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电商和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将全面推动浙江乡村振兴事业向纵深发展。

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结合浙江乡村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措施,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浙江力量。

浙江新农村示范村2024年某村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方案

浙江新农村示范村2024年某村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方案

浙江新农村示范村2024年某村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思绪如泉涌,让我不禁陷入回忆,那些年在浙江农村的日子,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些勤劳的农民。

现在,我要为某村的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一个方案,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一、项目背景某村位于浙江省某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村庄的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我们决定将某村打造成新农村示范村。

二、规划目标1.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2.发挥村庄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优化村庄环境,提升村庄整体形象。

4.弘扬乡村文化,传承民间技艺。

三、规划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硬化:将村庄内的道路全部硬化,方便村民出行。

(2)供水供电:保障村庄供水供电稳定,满足村民生活需求。

(3)污水处理: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村庄环境。

(4)卫生设施:完善卫生设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2.产业发展(1)特色农业:发挥村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茶叶、水果、蔬菜等。

(2)乡村旅游:利用村庄景观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度假。

(3)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环境优化(1)绿化工程:开展村庄绿化,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

(2)垃圾分类:实行垃圾分类,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3)村庄风貌:保护传统建筑,弘扬乡村文化,打造独特村庄风貌。

4.文化传承(1)民间艺术:挖掘村庄民间艺术,传承民间技艺。

(2)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3)教育普及:提高村民素质,培养新时代农民。

四、实施步骤1.成立项目指挥部,明确责任分工。

2.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村庄现状。

3.制定详细规划方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

4.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

5.优化村庄环境,弘扬乡村文化。

6.监督项目实施,确保质量。

五、预期效果1.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浙江__美丽乡村有标准_美丽乡村建设规范_地方标准解读_

浙江__美丽乡村有标准_美丽乡村建设规范_地方标准解读_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

目前,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要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地方标准解读地方标准化长廊TianjinAnhuiJiangxiGuangDong浙江美丽乡村有标准ShenZhenShangHai ZheJiangJiLin一、标准的基本框架美丽乡村包含了哪些内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主观感受和判断。

但总体上讲,美丽乡村并非单纯为了“美丽”,而是要让农民生活更便利、更幸福。

因而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在“乡村”,重点在“农民”。

安吉县的农民这样说:“美丽乡村,就是有房住,能吃好;能医病,能养老;有欢乐,风气好;山水美,污染少。

”说到底,美丽乡村的建设就是要处理好生怎么建设?浙江省在总结提炼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配合《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贯彻落实,于2014年3月发布推荐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B33/T 912-2014,以下简称《规范》),首次以标准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外延。

活、生产、生态这三者的关系。

其中,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硬杠”,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基础,文化文明则是美丽乡村的“灵魂”。

基于以上要求,《规范》在编制过程中,以生态、经济、文化、政治、社会“五位一体”为主线,构建标准的整体框架。

以“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四美”)和“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为目标,确定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规范》由11个章节组成,主要框架分成基本要求、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建设与常态化管理7个部分。

标准的整体框架见图1。

解读《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解读《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处美”迈向“一片美”
这些年,浙江注重从根源上、区域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联动推进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和污水处理网等一体化建设,全面开展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名胜景区、城镇周边的整治建设和整乡整镇的环境整治。积极开展生活垃、产业定位、社会管理等方面着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环境好了,村庄美了,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解读《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浙江今年进一步深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为今后5年工作指明了方向。《计划》对我省今后5年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基本原则及工作举措,将对我省千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进程以及农村经济发展重大改革提供指导借鉴。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新农村,不仅是“物的新农村”,更是“人的新农村”。这其中,物是服务人的,同时,人又创造物。
《计划》的出台,让物和人的相互依存更为和谐。接下来,浙江将进一步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农村的美丽度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突出“以点带面”,注重把盆景变成风景。加强农村垃圾、生活污水、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旅游经济、电商经济,积极推进扶贫开发。深化“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赋予抵押、担保、流转、转让等权能;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联通一体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此外,要突出“以业为基”,做到美乡村、育产业、富农民有机结合。深度挖掘美丽乡村的旅游功能,大力发展体验经济、文创经济、养生经济、民宿经济等新型业态。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扶贫工作机制,通过产业开发、培训就业、金融支持、异地搬迁、医疗救助、低保兜低等措施,加快低收入农户持续快速增收。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深入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加快推动和美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深入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加快推动和美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深入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加快推动和美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23.11.03•【字号】浙建〔2023〕8号•【施行日期】2023.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正文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深入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加快推动和美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浙建〔2023〕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部署要求和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规划建设集成改革方案精神,深入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加快推动和美城乡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城市更新的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两个先行”的决策,围绕高质量发展,结合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域深入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切实加强城乡统筹联动,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乡品质建设的省域样板。

(二)工作原则坚持共富导向、统筹谋划。

突出功能完善、产业带动、百姓增收、治理优化等共富元素,一体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环境、风貌形象、活力秩序等方面高品质建设。

坚持资源整合、有机更新。

推进与城市有机更新、土地综合整治、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等工作融合,盘活存量空间资源。

注重山水林田湖草、城镇、乡村一体化整治提升。

注重规划引领、片区统筹,倡导微改造的“绣花”功夫。

注重城镇衰退地区功能复兴、活力重塑,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动能。

坚持功能完善、品质提升。

注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更新完善,加快开展城市体检,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

注重绿色发展要求,推动绿色建造、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空间互联互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到2015年,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

总体实现以下目标:——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

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坚持生态优先。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坚持以县为主。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县为单位通盘考虑,整体推进。

省、市各级加强支持和指导。

二、主要任务(一)实施“生态人居建设行动”。

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的要求,推进中心村培育、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构建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体系。

1.推进农村人口集聚。

大力培育建设中心村,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建设规划,通过村庄整理、经济补偿、异地搬迁等途径,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

实施“农村建设节地”工程,鼓励建设多层公寓住宅,推行建设联立式住宅,控制建设独立式住宅。

2.推进生态家园建设。

全面开展“强塘固房”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源山塘综合整治、水库除险加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进一步健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

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到2015年完成收入在2007年农村低保收入标准150%以下的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任务,提高农村人居安全和防灾减灾能力,同时注重农村建筑与乡土文化、自然生态相协调。

3.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

到2015年,具备建路条件的行政村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均达到100%;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到94%以上,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55%以上。

统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施“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二)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

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扩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建设面,提升建设水平,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

1.完善农村环保设施。

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扩面提升,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环保设施项目。

到2015年,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的行政村全域覆盖,每个乡镇建有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以上,卫生户厕农户达到总农户数的90%以上,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高。

2.推广农村节能节材技术。

深入实施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应用,努力推进农村沼气集中供气。

推动“建筑节能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

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支持农户使用新型墙体建材和环保装修材料。

3.推进农村环境连线成片综合整治。

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结合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实施,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一体化建设规划,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成片连村推进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使农村环境明显优化。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上,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到2015年,市级生态村占县域行政村总数的50%以上。

4.开展村庄绿化美化。

深入实施“兴林富民示范工程”,以增加绿量为重点,大力发展乔木和乡土、珍贵树种,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到2015年,平原、半山区、山区三种类型的村庄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25%、20%、15%以上,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森林村庄。

5.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

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落实相应人员、制度、职责、经费,探索建立政府补助、以村集体和群众为主的筹资机制,确保垃圾、污水等设施正常运行。

扩大垃圾分类试点。

探索建设村综合保洁站,拓宽保洁范围。

(三)实施“生态经济推进行动”。

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集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

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到2015年,肥料、农药利用率均比2010年提高5%以上,商品有机肥使用量提高3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面积达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

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

实施“农家乐加快发展与规范提升”工程,强化“农家乐”污染整治,“农家乐”集中村实行村域统一处理生活污水,推广油烟净化处理等设备,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

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产业到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入户。

深入实施“百家升级工程”,推动乡村企业到乡村工业功能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

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

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发展农民技能培训服务中心、来料加工服务点和村级物业等,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实施“生态文化培育行动”。

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

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

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

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

深化开展“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和农村“种文化”活动,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

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生态消费、理性消费。

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全面推行生态葬法。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

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措施(一)编制建设规划。

结合县市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现有各类生态专项规划,加快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专项规划向周边农村延伸,进一步提高生态专项规划覆盖范围。

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各区块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序与要求。

(二)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

现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专项资金要重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