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营养基础课程标准
《烹饪营养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烹饪营养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烹饪营养基础》课程标准(中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对烹饪和营养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 培养学生的烹饪技能和创新能力;
- 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意识;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课程内容:
- 食品营养学基础知识:包括营养素的分类、功能和摄入标准等;
- 食物加工与烹饪技术:包括切割、调味、烹调、烘焙等基本技术;
- 膳食搭配与营养平衡:包括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和搭配原则;
- 食品安全与卫生:包括食品储存、加工、处理和食品中毒的预防等;
- 餐饮管理与服务:包括餐厅运营、服务技巧和顾客满意度等。
3. 课程要求:
- 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烹饪技能,包括切割、烹调、烘焙等;
-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食材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和搭配原则;
- 学生需要具备食品安全和卫生意识,能够正确处理食品并预防食品中毒;
- 学生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餐饮服务中有效协作。
4. 评价方式:
- 考试: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
- 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烹饪项目,并进行评估;
-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课堂作业和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评估。
以上是《烹饪营养基础》课程标准(中职)的详细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烹饪技能、营养知识和食品安全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烹饪基本功》课程标准
《烹饪基本功》课程标准1. 课程简介烹饪基本功是一门面向厨师学员的基础烹饪技能培训课程。
该课程旨在教授学员必备的烹饪技术和知识,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刀工技巧、食材处理方法以及常用的烹饪技法。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员将能够提升自己的烹饪水平,为日后的厨师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员具备以下技能和能力:•掌握基本的刀工技巧,包括刀法、切割和切拖技巧。
•熟悉各类食材的鉴别、储存和处理方法。
•熟练掌握常用的烹饪技法,如煎、炒、炖、煮等。
•熟悉各类调味料的使用方法和配比原则。
•能够制作出美观、营养、口感卓越的烹饪作品。
3. 课程内容3.1 刀工技巧刀工技巧是烹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本课程将教授学员以下刀工技巧:•刀法基础知识:包括刀的分类、选用及保养。
•基本切割技巧:如块、丝、片、条、丁、茸等。
•切拖技巧:如葱姜蒜刀法等。
3.2 食材处理食材处理是烹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员将学习以下内容:•食材鉴别:如蔬菜、水果、肉类、鱼类等的新鲜度和品质判断方法。
•食材储存和保存:包括冷藏、冷冻、真空包装等常用的食材保存方法。
•食材处理技巧:如去皮、去骨、剁碎、剁泥等的操作方法。
3.3 烹饪技法烹饪技法是烹饪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员将学习以下常用技法:•煎:如油煎、干煎的处理方法和要领。
•炒:如快炒、炒煮的技法和技巧。
•炖:如红烧、卤水的烹饪原理和步骤。
•煮:如煮面、煮汤的时间掌握和火候把握。
3.4 调味料的使用调味料在烹饪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员将学习以下内容:•调味料分类和特点:如酱油、盐、糖、醋、料酒等的作用和差异。
•调味料的配比原则:如酸、甜、咸、辣的平衡搭配方法。
3.5 烹饪作品制作学员将通过实践操作制作各类美食作品,如:•凉菜:如凉拌黄瓜、凉拌豆腐等简易凉菜制作方法。
•火锅:如麻辣火锅、清汤火锅的材料准备和调料搭配方法。
•炒菜: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传统炒菜制作技巧。
烹饪营养学教学大纲
《烹饪营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烹饪营养学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4.总学时:60学时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烹饪营养学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是合理烹饪和合理膳食的指南,且与化学、微生物学、预防医学、烹饪学密切相关。
本课程应在学习烹饪化学、烹饪原料学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和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以及烹饪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较全面的掌握营养素的分类、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膳食来源与供给量,以及各类原料的营养价值等烹饪营养学知识;了解烹饪营养学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并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烹饪营养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烹饪营养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如下目标:1、知识方面(1)、了解并掌握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相关知识;(2)、熟悉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3)、了解并掌握烹饪加工对原料营养价值的影响;(4)、了解合理烹饪的相关知识;(5)、了解并掌握烹饪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6)、熟悉烹饪工作的营养工作方法;(7)、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及数据采集方法、调查报告撰写。
2、知识方面(1)、具备科学配餐与食谱制定及营养调查能力(2)、具备如何选择合理的烹饪方法能力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部分:理论部分1. 第一章总论(2学时)(一)教学内容(1)营养与营养学(重点)(2)营养与人体健康(难点)(3)营养学的发展(4)烹饪营养学的特征(二)教学要求(1)掌握营养与营养学的概念(2)理解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了解营养学的发展过程(4)熟悉烹饪营养学的研究范围和特征2. 第二章人体需要的营养素(16学时)(一)教学内容(1)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蛋白质a.蛋白质的组成(重点)b.蛋白质的生理功能(重点)c.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难点)d.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e.蛋白质的需要量及供给量(3)脂类a.脂类的一般组成(重点)b.脂类的生理功能(重点)c.脂类的消化吸收(难点)d.脂类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4)碳水化合物a.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重点)b.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c.膳食纤维的作用(重点)d.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e.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难点)(5)热能a.热能的生理意义(重点)b.热能平衡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难点)c.热能过剩与不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d.热能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6)维生素a.维生素概述:维生素的共同特征(重点)b.水溶性维生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重点、难点)、缺乏症(重点)和过多症、•供给量与膳食来源(7)矿物元素和水a.概述:矿物元素的共同特征和营养特点(重点)b.钙、铁、锌、碘、硒等的生理功能(重点、难点)、吸收特点及影响因素(重点)、•缺乏症与中毒症、供给量与膳食来源c.水的生理作用和供给量(重点)(8)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关系(难点)(三)教学要求(1)掌握消化、吸收的概念, 了解各类营养素消化、吸收的过程(2)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掌握食物蛋白质的分类及各类蛋白质的主要限制氨基酸,了解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模式、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评价指标和膳食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熟悉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概念及应用(3)掌握脂类的分类、必需脂肪酸及营养特性,熟悉脂类的生理功能,了解脂类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4)掌握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膳食纤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熟悉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了解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5)掌握热能对人体的意义,熟悉影响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了解热能过剩与不足对健康的影响,了解能量的供给量标准与食物来源(6)掌握维生素的共同特征,熟悉维生素C、B1、B2 、PP和维生素A、D、E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症和主要膳食来源(7)了解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关系3. 第三章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12学时)(一)教学内容a.畜类原料的营养价值b.禽类原料的营养价值c.水产类原料的营养价值d.蛋类的营养价值e.乳类及乳制品的营养价值f.谷类原料的营养价值g.豆类及豆制品的营养价值h.蔬菜及水果的营养价值i.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j.酒类的营养价值k.常用调味品的营养价值(二)教学要求(1)掌握肉类、禽类、蛋类、水产类、乳类、谷类、豆类及豆制品类及蔬菜及水果类原料的营养价值的特点(2)熟悉肉类、禽类、蛋类、水产类、乳类、谷类、豆类及豆制品类及蔬菜及水果类原料的营养价值4. 第四章烹饪加工对原料价值的影响(4学时)(一)教学内容(1)营养素在烹饪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难点)(2)烹饪过程中原料营养价值的改变(重点)(二)教学要求(1)了解营养素在烹饪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难点)(2)掌握烹饪过程中原料营养价值的改变(重点)5. 第五章合理烹饪(8学时)(一)教学内容(1)烹饪原料选择与搭配的原则(重点、难点)(2)烹饪方法的选择(3)食物的风味与营养价值(4)进餐环境与食物的营养价值(二)教学内容(1)掌握烹饪原料选择与搭配的原则(重点、难点)(2)熟悉烹饪方法的选择(3)了解食物的风味与营养价值(4)了解进餐环境与食物的营养价值6. 第六章烹饪营养与健康(8学时)(一)教学内容(1)人体食物选择的影响因素(2)营养政策与法规(重点)(3)膳食结构与人体健康(4)平衡膳食(重点、难点)(5)科学配餐与食谱编制(难点)(6)特殊人群与平衡膳食(7)营养、膳食与健康(二)教学要求(1)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重点)(2)了解人体食物选择的影响因素(3)熟悉营养政策与法规(4)了解世界上的主要膳食类型及我国膳食结构改进的目标(5)熟悉平衡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合理构成(难点)(6)掌握平衡膳食的调配与食谱编制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7)熟悉孕妇、乳母、婴儿和青少年的营养需要(8)了解中老年人的营养需要(9)熟悉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第二部分:实践部分1、学生膳食调查(4学时)(一)教学内容(1)食物摄入量记录(2)营养素摄入量计算(3)营养素评价(二)教学要求掌握食物摄入量记录、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营养素评价的方式方法2、学生食谱编制(6学时)(一)教学内容(1)、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2)、产热营养、能量计算(3)、食物种类确定(4)、膳食评价与调整(二)、教学要求(1)、掌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方法(2)、掌握产热营养、能量计算(3)、掌握食物种类确定、膳食评价与调整的方法四、考核方式期末卷面考试五、成绩评定平时成绩(1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80%)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营养学的原则,分析中国传统的烹饪技法的优点以继承,同时分析某一些烹饪操作的缺点,并提出自己的改善的方案,在实操中对其进行验证。
营养配餐与烹饪技术课程标准
营养配餐与烹饪技术课程标准1. 引言营养配餐与烹饪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饮食方面的意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健康地选择、配制和烹饪食物。
本文档将提供营养配餐与烹饪技术课程的标准,以指导该课程的教学和评估。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包括: - 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意识和理解。
- 培养学生选择、配制和烹饪食材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知识和实践。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
- 培养学生创新与创造力,提升其烹饪技能。
3.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 3.1 健康饮食 - 学习各种营养素的作用和摄入需求。
- 学习如何制定均衡的饮食计划。
- 学习如何评估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 学习如何解读食品标签和营养信息。
3.2 食材选择与加工•学习如何选择新鲜、有机和优质的食材。
•学习如何储存和保鲜食材。
•学习食材的切割、配料和混合方法。
•学习不同烹饪方法对食材的影响。
3.3 烹饪技术•学习基本的烹饪技巧,包括煎、炒、烤、煮等。
•学习使用烹饪设备和工具。
•学习调味和调配食物的技巧。
•学习不同菜系的特点和烹饪方法。
3.4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习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控制措施。
•学习如何正确储存、处理和烹饪食物。
•学习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
•学习清洁和消毒厨房设备的方法。
3.5 创新与创造力•鼓励学生创造新的菜肴和烹饪方法。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良。
•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食材和调料组合。
4. 教学方法与评估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使用课堂演示、实践指导、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考试、实践操作、小组项目和个人报告。
5. 课程资源•教材:提供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材,包括基础知识、食谱和烹饪技巧。
•厨房设备和工具:提供适当的厨房设备和工具,以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食材和调料:提供多样化的食材和调料,以支持学生的实践学习和创新。
【食品课件】烹饪营养卫生学课程标准
《烹饪营养卫生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价值)《烹饪营养卫生学》是烹饪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需要六种必需营养素,以及这些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状、膳食摄入量;掌握特殊人群的膳食原则和膳食指导;掌握食源性疾病的种类及食物中毒的机理和预防;掌握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掌握平衡膳食的方法;能够将营养卫生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能够将营养卫生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设计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营养学为核心、项目课程为主体”,整个《烹饪营养卫生学》课程分为六个模块,它们分别是:营养学基础、常见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和安全评价、特殊人群的营养要求、食品卫生学基础、合理烹调和平衡膳食、餐饮卫生管理及安全控制。
其中模块六,即餐饮卫生管理及安全控制为选修模块。
教学时各模块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
独立性是指各模块设计案例、组织教学、突出重点时应该相互独立,学生应该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掌握其知识点;关联性是指各模块间存在相互关系,在重难点设计上应该加以配合,如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这部分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独立部分,但是它又需要营养学基础知识作为垫衬,两者相互配合。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使学生掌握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在烹调中做到保护各种营养物质减少损失,使菜肴获得最佳的营养功能,能够将营养学和卫生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目标(1)了解六大类营养素的具体种类、生理功能(2)理解蛋白质的氮平衡、能量平衡和钙平衡的含义及主要营养素之间的关系(3)掌握主要营养素的营养不良表现和食物来源(4)学会应用膳食摄入量标准、营养素的能量系数和视黄醇当量等进行简单营养计算和评价(5)了解烹饪原料的营养分类及营养价值含义(6)理解评价食品营养卫生的方法和重要指标(7)掌握常见动、植物性原料的营养特点和安全卫生评价(8)学会应用INQ方法评价食品营养价值(9)了解孕妇、乳母、儿童、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0)掌握孕妇、乳母、儿童、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和膳食原则(11)了解食品中危害因素的基本概念和评价(12)理解食品污染与食源性疾病的关系(13)掌握判断常见食物中毒的方法和知识(14)了解烹饪加工对原料营养卫生影响的规律及控制方法(15)理解平衡膳食的含义、膳食指南及膳食平衡宝塔的相关知识(16)掌握膳食结构的组成和合理配膳方法(17)学会应用一定的评价方法评价膳食的营养价值,学会应用食品交换份法编制食谱2、素质教学目标(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3)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4 )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3、能力教学目标(1)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能够适应社会的能力(3)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4)具有创新意识三、内容标准模块一、营养学基础(24课时)内容体系:六大类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缺乏症状、摄入量和食物来源知识点:宏量营养素、能量、微量营养素、水和其他膳食成分重点:六大类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缺乏症状、摄入量和食物来源难点:能量需要量的计算模块二、常见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与安全评价(10课时)内容体系:从植物原料、动物原料及其他食品三大知识模块的分类出发,以营养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食品化学成分的种类、含量和状态决定其功能这一原理,分别对常见原料在营养成份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方面,对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和食用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和介绍。
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
烹饪营养与卫生教学基本要求(7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讲授现代营养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合理烹饪、科学配膳的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继续深造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各类原料的营养成分与卫生要求,理解合理烹饪、科学配膳的基本原则,掌握有关营养与卫生的基础知识和烹调技艺,为科学合理地设计与烹制菜点,做好饮食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卫生与人体健康及烹饪之间的关系。
2. 理解我国在饮食营养卫生方面的成就与发展。
3. 掌握科学烹饪、平衡膳食及营养的合理搭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掌握科学烹饪的基本技能。
2. 具备现代饮食营养卫生及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科学、合理搭配膳食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和应用新技术。
2. 具有科学烹调的观念,辩证地思考和分析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3. 具有营养卫生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一) 营养基础知识1. 掌握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营养素的种类、性质、生理功用。
2. 掌握六大营养素之间的关系。
3. 掌握热量计算方法。
4. 了解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二) 各类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1. 了解烹饪原料的分类、营养成分及特点。
2. 掌握主要烹饪原料(谷物、豆类及其制品、蔬菜、畜禽类、蛋类与奶类、水产品、果品)的营养价值。
(三) 合理烹饪与平衡膳食1. 了解合理烹饪、平衡膳食的目的及意义。
2. 理解合理烹饪与平衡膳食的概念。
(四) 食品卫生基础知识1. 了解食品的保鲜和保藏。
2. 食品污染变质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了解微生物的有关知识。
掌握食品污染、腐败变质的原因。
掌握预防食品污染、变质的措施。
(五) 各类烹饪原料的卫生1、主要烹饪原料的卫生基本标准。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基础设置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基础设置简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培养具备烹饪技术和营养知识的专业人才的学科专业。
本文将介绍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基础设置和培养目标。
基础设置1. 课程设置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基础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1.烹饪基础课程:包括烹调原理、烹饪技术、食材选购和处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烹饪技能。
2.营养学基础课程:包括营养学原理、食物营养成分及其作用、膳食指导原则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营养知识。
3.食品安全与卫生:包括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食品卫生管理、食品中毒的防治等内容,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管理能力。
4.教育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学习心理、发展心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教育心理素养。
2. 实践环节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基础设置还包括一定的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1.实验课程:学生将在实验室中进行烹饪实验和食品分析实验,锻炼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实习实训:学生将在学校或合作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烹饪和营养教育工作,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基础设置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专业人才:1.烹饪技能:具备独立进行烹饪和厨房管理的能力,能够制定合理的菜单和烹饪流程,掌握各类烹饪技术。
2.营养知识: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具备合理膳食指导能力,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适宜的膳食建议。
3.食品安全与卫生:熟悉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具备食品卫生管理和食品中毒的防治能力,保障食品安全。
4.教育能力:具备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传授烹饪和营养知识。
结论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基础设置包括课程和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具备烹饪技能、营养知识、食品安全与卫生和教育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人才做出贡献。
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有哪些
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有哪些现在的厨师行业变得十分的火热,因为前景的发展好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烹饪专业,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希望能帮到你。
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一) 职业道德烹饪专业学生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岗敬业,有正确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有良好的奉献精神。
(二) 文化基础知识主要以服务为功能,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人发展需要,设置有层次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
同时适当渗透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内容。
1、语文:在初中语文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解释烹饪实际操作的原理和一定口头交际能力。
2、数学:在初中数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
能进行餐饮成本核算、烹饪配料计算、营养素及热能计算,有一定空间想象和几何形状与色彩组合的立体造型和审美能力。
3、英语: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英语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能简单外语会话,掌握餐饮、酒店英语用语和菜肴名称用语。
(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突出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把有关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模块进行归类、实行模块教学、工学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训并进。
具体是:1、基本掌握餐饮经营以及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础知识。
2、比较熟练掌握中式烹调技艺、中式面点技艺、中式热菜制作、中式面点制作等技能。
3、掌握原材料选择、调配、加工处理的基础知识。
4、熟练掌握冷菜、冷拼与食品雕刻技艺。
5、有烹饪成本核算的能力。
6、有继续学习和职业转换的能力,有创新精神。
7、通过中级烹调师技能鉴定。
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中级烹饪技能的人员,即中级烹调师、面点师等。
对其知识、技能、能力的具体要求是:(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烹饪专业有什么教学课程标准
烹饪专业有什么教学课程标准现在最受欢迎的专业莫过于烹饪专业了,因为行业的发展是极其的大的,那么对于烹饪专业的教学课程标准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烹饪专业的教学课程标准,希望能帮到你。
烹饪专业的教学课程标准1.烹饪工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课程,课程包括两个部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各有一本教材。
理论部分分为刀工、火候、初加工、汤、热菜调味、凉菜调味、烹饪技法等。
即使是教我们理论的老师,一般也都是在行业里干了很多年的大厨,有川菜大师、中国烹饪名师之类的头衔。
相对来说,确实比新东方好很多。
新东方呢,他们每年都会来我们学校招毕业生的,我们这些毕业生去了,过两个月就可以在那里当老师讲课了。
2.面点工艺和烹饪工艺相似,只是把做菜换成了做面点。
学了几十种面点,最好吃的南瓜蒸饺,这种蒸饺是用沸水面团制成的,看起来普通,但吃起来完全停不下来。
我们期末考试,抽考题,我抽中了南瓜蒸饺,望着身边抽中麻团、包子的那些同学,顿时感觉自己站到了鄙视链的顶端,开心的一下午。
3.烹饪化学宏观世界里的糖醋排骨是排骨,在微观世界里是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水分等等。
当这块排骨从粉嫩变成深棕,从生腥变得熟软、从没有味道变得香糯可口,都是排骨中的各个物质不断发生反应的结果。
我们烹饪专业自然无法对化学有什么深入的研究,但和饮食相结合的部分,我们需要了解一些。
4.中国饮食文化概论当时真是年轻,光想着在学校里能多学会几个菜,像饮食文化这样的课程,就觉得无聊不耐烦,还逃了不少课,现在是很后悔的。
说起来,几乎任何学科在烹饪面前都是晚辈,从人类开始使用火烹制食物开始,烹饪史就开始了,除此之外,估计也只有打猎史比烹饪史更早了吧,可惜现在没有打猎这个专业了。
了解烹饪的历史演进以及烹饪文化,知道那些重要的变革推动了烹饪的发展,对更深一步了解烹饪真的是很有好处的。
5.烹饪营养卫生学我们专业的全称呢,其实叫烹饪工艺与营养,饮食行业,食品安全最重要了,作为食材和食客的中介,我们厨师当然也不能忽略食品的卫生与营养。
义务教务劳动课程烹饪与营养标准
义务教务劳动课程烹饪与营养标准
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5-6年级的烹饪与营养方面有以下要求:
学生应能使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例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和炖骨头汤等。
他们需要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
此外,学生还需要根据家人的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并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
至于7-9年级的烹饪与营养标准,学生应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并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内容,建议查阅《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原文或咨询课程制定专家。
《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
《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烹饪目录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学习领域的描述(二)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四、课程实施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硬件条件(二)师资条件(三)教材编写(四)信息化教学资源七、参考文献八、其他说明《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课程编号:×××(统一填写)适用专业:中餐烹饪(全称)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基础、专业、拓展)修课方式:必修(必修、选修)教学时数:80学时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习中餐烹饪、西餐烹饪、中西面点等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基础课程。
其功能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烹饪原料的营养与卫生有一个认识,使学生了解食物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对人体的作用,具备饮食卫生以及如何保证人体健康等食品营养与卫生基本职业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各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好前期准备。
烹饪营养卫生学是在基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生理学、食品微生物学、食物生物化学、烹饪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它既是烹饪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的重要分支。
(二)课程基本理念课程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根据行业专家对中餐烹调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计,包括基础营养知识、有毒动植物等项目。
课程内容的选取,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烹饪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
健康烹饪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健康烹饪二、课程目标1. 理解健康烹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健康烹饪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学会选用新鲜、优质的食材,合理搭配食物。
4. 了解不同烹饪方式对食物营养的影响。
5. 能够独立制作营养美味的健康菜肴。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健康烹饪基础知识1. 健康烹饪的定义和重要性2. 食材的选择与保存3. 食物营养素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健康烹饪原则与技巧1. 烹饪原则:适量、均衡、多样化2. 烹饪技巧:刀工、火候控制、调味技巧3. 健康烹饪的食材搭配第三部分:健康烹饪方法1. 烹饪方式对食物营养的影响2. 低温烹饪:蒸、煮、炖、焖3. 中温烹饪:炒、煎、烤4. 高温烹饪:炸5. 特殊烹饪工具的使用第四部分:健康菜肴制作1. 肉类健康烹饪2. 蔬菜健康烹饪3. 粮谷类健康烹饪4. 水果健康烹饪5. 豆制品健康烹饪第五部分:健康烹饪案例分析1. 分析常见菜肴的营养成分和烹饪方法2. 举例说明如何改进菜肴,使其更健康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健康烹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烹饪实践。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健康烹饪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烹饪心得。
五、课程评估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
2. 作业与报告:学生完成指定的健康菜肴制作和营养分析报告。
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考核。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健康烹饪》2. 教学课件3. 烹饪工具和食材4. 网络资源:健康烹饪相关网站、视频等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1-2周:健康烹饪基础知识第3-4周:健康烹饪原则与技巧第5-6周:健康烹饪方法第7-8周:健康菜肴制作第9-10周:健康烹饪案例分析第11-12周:课程总结与复习八、课程特色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强调健康烹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健康饮食习惯。
烹饪基本功课程标准
"烹饪根本功"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讲授烹饪专业所必需的专业根底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根底理论知识的根底上进展技能操作;培养运用烹调根底知识,解决烹调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和适应职业转换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根底。
三、参考课时308学时四、总学分22学分五、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饮食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需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应用新技术打下根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到达中级中式烹调师的理论知识水平。
(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烹饪开展概况和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
2. 熟悉烹调各环节的操作原则及要求。
3. 掌握常用烹饪原料的加工方法和质量标准。
4. 掌握中式烹调方法的根底知识。
5.了解餐饮本钱核算的根本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掌握烹饪原料加工处理方法和成型质量标准。
2. 熟悉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3. 掌握常用烹调方法和分类,运用烹调根底知识加工制作菜肴。
4. 熟练运用烹调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设计、制作一般筵席菜肴。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立业的本领。
2. 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
3. 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开展、创新祖国的烹饪技艺。
4. 具有刻苦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态度,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设计思路〔一〕以就业我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工程课程为主题,以烹饪专业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为根底、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根据中式烹调师岗位的工作需要,在学习该课程后,可以根据教学方案的整体安排,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操作技能。
〔三〕建议本课程实行模块化学分构造,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工程的模块后,即可取得响应的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
《烹饪营养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烹饪基础》和《烹饪原料知识》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传授给学生烹饪营养基础知识,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为后续《营养烹调技术》、《营养配餐技术》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48学时,9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营养配餐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对接职业标准,结合当前餐饮业发展趋势,体现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3.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设计教学单元,将相应的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教学单元,以能力提升、兴趣培养、视野拓展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烹饪营养基础知识,具备营养素计算、营养菜单编制等能力。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了解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各类营养素、不同人群营养需求等基础知识;
2.能利用所学营养基础知识,为烹饪过程及生活中的基础营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3.能掌握热能计算、营养素评价、营养餐菜单组配等方法;
4.具有认真细致、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或协作解决营养配餐的常见问题;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及合理烹饪与平衡膳食的意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能力为本位,推行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2.利用营养厨房、营养问卷调查、项目活动设计等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本课程教学可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启发、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环保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养成融入到相关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于掌握各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各类营养素及不同人群营养需求等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注重考核学生对烹饪营养知识的认知程度;对于掌握热量计算方法、学会选择合理的烹饪方法以减少营养素破坏与损失等实践能力,可通过案例分析、调查报告、实践操作、分组合作、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突出对学生编制规范性、合理性的科学配餐与食谱能力的考核。
3.强调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及时改进与提升。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
2.教材编写应根据中式菜肴烹调的基本特点,兼顾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和中式烹调师、营养配餐师职业标准,反映烹饪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标准。
3.教材应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每个单元后应设置相应的综合实践项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加强专业交流和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水平,为教学实施和教学创新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配备营养缺乏疾病和平衡膳食宝塔挂图,以及相应的营养调查、体格检查设施,开发应用营养分析软件、建立实验室,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支持。
3.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仿真软件和烹饪营养教学平台,自主开发信息化教学课件,合理使用已开放的校外烹饪营养课程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
七、其他说明
1.本课程标准编制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三年制中职学生。
参考文献:
1.《烹饪营养与卫生》,张怀玉、蒋建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2.《烹饪营养与卫生》,赵福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