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华阳国志》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苏省常州市2017年中考题)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1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 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
(2分)“融”()获选2017年“一带一路”主题汉字。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汉字对更好地诠()释“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共融共赢的精神内hán()有天然优势。
为了追sù()仓颉造字以来的汉字历史, diàn ()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 举办者发起了这次年度汉字征选活动。
(改自《半月谈》)【答案】róng quán涵溯奠【解析】此题考查对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 养成熟练地语感, 多积累词语, 多读课下注释, 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 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题时, 汉字书写要注意工整, 注音要注意声调的位置。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 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 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 取经成功, 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 孙悟空为“金身罗汉”, 猪八戒为“天蓬元帅”, 沙僧为“斗战胜佛”。
C.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 被发配到江州, 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 因此被抓, 下到死囚牢中, 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 救出宋江。
D.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 智真长老收留了他, 赐他法名“智深”, 为了更好地保护他, 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E.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 但后来得罪了皇帝, 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 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初中课内阅读】《曹刿论战》中考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曹刿论战》中考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曹刿论战》阅读题(一)曹刿论战《左传》十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阅读题(一)曹刿论战《左传》十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分)⑴小惠未?,民弗从也?: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⑷既克,公问其故故:.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1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分)答:13.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分)答:14.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2分)答:【答案】10.(2分)⑴?:通“遍”,普及,普遍。
⑵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等祭品。
再:第二次。
⑷故:原因,缘故。
11.(4分)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⑵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12.(2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3.(2分)取信于民。
(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二、阅读《曹刿论战》,按要求完成8—10题。
(9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A.有何间焉间:参与B.小惠未遍遍:遍及、普遍C.小信未孚孚:使信服D.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心情,这里指理解心情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A.何以战必以分人B.公将战将军百战死C.故逐之何陋之有D.乃入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本文语言简练生动。
“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了鲁庄公急躁冒进、驽钝鄙陋的形象。
B.本文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论述。
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C.本文剪裁详略得当。
文章详尽地叙述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比较简略。
D.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
如写乡人的劝阻,就衬托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11.把卷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曹刿论战》《周武王克殷》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达成7- 10 题。
(共13 分)甲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村夫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
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
将军蔓子性行刚强,晓畅军事,夙夜筹划。
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
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
巴国既宁,楚使请城。
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行分。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行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
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修改)【注】①季世:末代。
②弭:停息,除去。
7.解说以下加点的词语。
( 4 分)(1)牺牲玉帛:(2)齐师败绩:(3)夙夜筹划:(4)楚使请城:(5)乃自刎以死国:【答案】( 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2)军队溃败。
( 3)昼夜。
( 4)恳求兑现承诺的城池。
( 5)为国而死。
【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累积,是培育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行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此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别用法,比方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说正确、适合。
试题剖析:先要大概认识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前两小题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
《曹刿论战》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B.又何间.焉夹杂C.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D.神弗福.也赐福、保佑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可以.一战必以.情C.三而.竭足肤皲裂而.不知 D.下视其.辙欲穷其.林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略写。
B.曹刿入见与鲁庄公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文章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小惠未遍.遍:遍及、普遍 B.忠.之属也忠:忠诚C.小大之狱.狱:诉讼事件 D.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必以.信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公与之.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肉食者.谋之行者.休于树 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B.文章前后照应,如第一段“肉食者鄙”与第二段的“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第三段“公问其故”,互相照应,说明鲁庄公的“鄙”,与曹刿形成对比,反衬出曹刿的“远谋”。
C. 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D.语言极其精练,如曹刿指挥长勺战斗说的话,只用“未可”、“可矣”四个字,但是却有力地反映出他的智谋。
全文虽然只有二百二十多个字,但却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军事论文,是一篇简言意明的作品。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阅读答案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任选两个作答,多项选择不加分)(2分)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⑶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普及,普遍。
11.以下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D )(2分)‘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13.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答复)(3分)14.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曹刿论战 阅读附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曹刿论战阅读附答案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的内容。
《曹刿论战》阅读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栖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B.公问其故无缘无故C.小信未孚难以置信D.弗敢加也变本加厉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骄死于槽枥之间B.行者休于树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能谤讥于市朝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夫战,勇气也4.下面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何以战?B.何陋之有?C.微斯人,吾谁与归?D.吾与徐公孰美?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2)(3)6.当鲁庄公说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之后,曹刿才认为“可以一战”,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7.《曹刿论战》是编者添加的一个题目。
(完整)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邀,邀击、迎击.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完整版)2017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进攻意大利时.为了出奇制胜.拿破仑派了一支部队翻越高山.经过一条冒险的“死亡之路”。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雄壮的冲锋号声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导致部队被拉长到30公里.但始终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部队犹如神兵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
答:_________
15.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
材料三:但是专家说.联合国有关公约不仅看重非遗的实践价值.也看重其创新传承.24节气可被记忆和品读.但创造性传承与发展却困难重重!自豪感固然需要.但文化背后的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如何弘扬?网上把清明节译为Tomb- Sweeping Day(扫墓的日子).很明显.这个翻译并不准确.外语翻译和准确对外交流的问题能解决吗?公众到哪里、去向谁咨询学习非遗的有关知识?跟24节气有关的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状况如何?中学生不喜欢这些古董文物怎么办?(采自《中国行业资讯网》等)
2017年常州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
(2分)“融”()获选2017年“一带一路”主题汉字。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汉字对更好地诠()释“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共融共赢的精神内hán()有天然优势。
为了追sù()仓颉造字以来的汉字历史,diàn()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举办者发起了这次年度汉字征选活动。
(改自《半月谈》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取经成功,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金身罗汉”,猪八戒为“天蓬元帅”,沙僧为“斗战胜佛”。
C.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E.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3.下面是漫画《网络推手》和<自得蔫乐》,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
(2分)我选择的漫画是《》主题:4.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3分)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农耕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饥勤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5.“24节气”申遗成功,但是“非遗可能死在博物馆中”却成为专家们的一大担忧。
请紧扣材料,为动态传承“24节气”文化出谋划策。
(4分)材料一:2016年11月,“24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有着2700年的历史,是气象“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申遗成功唤起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又多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遗产。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一)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8-10题(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廉,故逐之。
”8. (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徧: 加:9. (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 (2分)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8-10题(8分)8、略 9、略10、(2分)本文略写战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含答案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后面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肉食者鄙.(2)神弗福.也21.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3.✬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答案】20.(1)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2)赐福,保佑。
2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2.D 23.示例:我赞赏刿的做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
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20.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忠”“属”“可以”等字词的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
甲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
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
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
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
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
巴国既宁,楚使请城。
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
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①季世:末代。
②弭:平息,消除。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牺牲玉帛:
(2)齐师败绩:
(3)夙夜筹谋:
(4)楚使请城:
(5)乃自刎以死国: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l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9.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2分)
10.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答案:
7.(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军队溃败。
(3)日夜。
(4)请求兑现承诺的城池。
(5)为国而死。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前两小题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
后三题是课外内容。
“夙夜”可联系《出师表》中的“夙夜忧叹”,而“死国”可联系《陈涉世家》中的“死国可乎”。
8.(1)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那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的规则与技巧:(1)连
猜带蒙,力争读懂;(2)逐字解释,用词慎重;(3)查漏补缺,句意要通;(4)注意句式,内外兼工。
9.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完整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使楚王敬佩。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要将巴蔓子的特点概括出来即可。
10.A解析:B项不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来刻画,而是对巴蔓子进行的正面描写。
C项中乙文是为了刻画巴蔓子的人物形象。
D项中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和诸葛亮的“兴复汉室”不能表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参考译文】
【乙】周武王打败殷商后,把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授予官职,在江州建都,成为南方诸侯的首领。
周朝末年,巴国发生叛乱。
将军蔓子性情刚毅勇猛,精通军事,日夜想办法平
乱。
于是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允诺给楚国三座城池。
楚王最终救援了巴国,蔓子也亲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参战。
巴国叛乱平定后,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
蔓子说:“借助楚国的军力,消除我国的灾难,确实许诺给楚王城池,但巴国的土地不能分割。
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
”于是自杀殉国,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
楚王感叹说:“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于是用最尊贵的上卿丧礼的规格埋葬了他的头颅。
巴国埋葬他的身躯,也用了上卿丧礼的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