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合集下载

尿液常用化学检查课件

尿液常用化学检查课件

四、尿中酮体定性检查
酮体(ketone body)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 物,由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组成。 其中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分别占20 %、78%和2%。
当体内脂肪代谢加速,生成的大量酮体便 在血中蓄积称为酮血症(ketonemia),从 尿中排出形成酮尿(ketonuria)。
四、尿酮体定性检查方法
第四章 尿液检验
第三节 尿液常用的化学检查
第三节 尿液常用的化学检查
尿比密(SG) 酸碱度(pH) 尿蛋白(PRO) 尿糖(GLU) 尿酮体(KET) 尿胆红素(BIL) 尿胆原(URO) 尿血红蛋白(RBC\OB\Hb\BLD\ERY) 尿白细胞(WBC\LEU\NEU) 尿亚硝酸盐(NIT)
一、尿液酸度测定
二、尿液蛋白质定性检查
若尿液蛋白质(protein)排出量大于 150mg/24h、或尿中蛋白质浓度大于 100mg/L时,常规化学定性检查为阳性, 即称为蛋白尿(Proteinuria )。
蛋白尿成因分类
生理性蛋白尿:发热、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等 应激状态或体位改变。多为一过性和暂时性, 程度较轻。指出晨尿中也可出现蛋白尿弱阳性 结果。 病理性蛋白尿:肾脏本身病变
尿液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上述方法干扰因素很多。vitC等其它还原性 物质可抑制酶活性使反应呈假阴性;一些铁 剂、碘化合物等氧化物可使反应呈假阳性。 这些试剂与肌红蛋白也起反应。因而特异性 差,需加以鉴别。
尿液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3.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法 采用抗人血红 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隐血检测。敏感度更高 (0.21μg/L,2个RBC/HP),主要优点是 特异性强,与其它动物血都不起反应,干扰 因素少。既适用于检查尿隐血,也适用于粪 便隐血。加之操作简便、快速,但目前费用 较高。

尿液化学检验(二)2024

尿液化学检验(二)2024

尿液化学检验(二)引言概述:尿液化学检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成分和性质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从尿液中常见的化学指标出发,依次介绍尿液化学检验的相关内容。

正文:第一大点: 尿白蛋白1. 定义和功能2. 检测方法和常见指标3.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4. 影响尿白蛋白检测结果的因素5. 高尿白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第二大点: pH值1. pH值的意义和影响因素2. 正常范围和异常结果的解读3. pH值异常的可能疾病4. 尿液pH值与药物代谢的关系5. 调节尿液pH值的方法第三大点: 尿糖1. 尿糖检测的目的和原理2. 尿糖异常的临床意义3. 不同尿糖水平的分类及相关疾病4. 尿糖异常相关的常见疾病5. 监测尿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四大点: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1.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产生和排泄2.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的原因和检测方法3. 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4.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与肝脏疾病的关系5. 监测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日常护理建议第五大点: 尿潜血1. 尿潜血的意义和常见检测方法2. 尿潜血结果的解读和临床意义3. 尿潜血异常与泌尿系统疾病的关系4. 引起尿潜血异常的其他疾病5. 监测尿潜血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总结:尿液化学检验是一个可以提供临床诊断信息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尿白蛋白、pH值、尿糖、尿胆红素和尿胆原以及尿潜血等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并及早诊断疾病。

对于患者而言,在检测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在检测后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和科学的处理方法。

尿液干化学检测

尿液干化学检测

尿液干化学检测(一)检验目的对泌尿系统疾病、肝胆疾病、糖尿病等疾病进行辅助诊断与疗效观察,对安全用药进行监护,以及评估健康状态。

(二)测定方法以及体系干化学试带法:包括尿液分析仪,分析仪试剂带;尿的干化学试带可检测的项目有蛋白质、葡萄糖、酮体、隐血、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比重、pH值等。

快速敏感的干化学试带技术和自动化分析技术在尿液检查中得到普遍应用,上述指标的检测极为简便,而且提高了检验质量,为尿液化学检查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三)检测原理及干扰因素尿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尿液中相对的化学成分使尿多联试带上各种含特殊试剂的模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将多联试带置于尿液分析仪比色进样槽,各模块依次受到仪器光源照射并产生不同反射光,仪器接收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经微处理器由下列公式计算山各测试项目的反射率,然后与标准曲线比较后校正为测定值,最后以定性或半定量方式自动打印出结果。

用于对尿液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

1.葡萄糖检测(1)原理:尿糖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为:当血中葡萄糖浓度大于8.8mml/L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即可出现糖尿。

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释放新生态氧[0],新生态氧[O]再还原碘化钾,发生颜色变化。

(2)干扰因素:本实验对葡萄糖豹检测是特异性的,大量维生素c可使实验出现假阴性结果;高比重碱性尿,亦可造成糖检出偏低,使低糖浓度尿呈阴性。

2.胆红素检测原理:直接胆红素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氯苯胺重氮盐偶联,生成偶氮染料。

干扰因素:(1)标本必须新鲜,以免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成为胆绿素;(2)尿液中含高浓度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时,抑制偶氮反应使胆红素测定呈假阴性;(3)检验对象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中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物时呈假阳性。

3.酮体检测原理:乙酰乙酸、丙酮在碱性条件下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尿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

尿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

尿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尿液是我们身体的一种重要排泄物,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助于了解我们健康状况的信息。

通过对尿液的化学分析和沉渣检查,医生可以获取关于身体状况的宝贵线索。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并探讨其在健康评估中的价值。

一、尿液化学检查结果1. 尿液的pH值尿液的酸碱性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环境的情况。

正常的尿液pH值应该在5.0至8.0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身体存在某种异常情况。

pH值过高可能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或呼吸性碱中毒等情况相关。

2.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很低。

高浓度的蛋白质可能是白蛋白从肾脏滤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结果,可能与肾脏疾病、尿路感染或炎症相关。

3. 葡萄糖尿液中的葡萄糖通常是不存在的,因为正常情况下肾脏会将葡萄糖完全重新吸收。

如果尿液中存在葡萄糖,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导致的。

4. 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并不会存在酮体。

然而,如果身体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供能,会导致脂肪代谢过程中生成大量的酮体。

尿液中存在酮体可能与饥饿、糖尿病、高蛋白饮食或糖原贮备不足等情况相关。

二、尿液沉渣检查结果1. 红细胞尿液中的红细胞通常是不存在或很少的。

如果沉渣中存在大量红细胞,可能表明尿路感染、结石、肾炎或其他肾脏疾病的存在。

2. 白细胞尿液中的白细胞可以提示尿路感染的存在。

白细胞的数量越多,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

3.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是尿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之一。

它们通常来自尿液系统的各个部位,如膀胱、尿道、肾盂等。

大量的上皮细胞可能与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有关。

4. 结晶体尿液中的结晶体是由尿液中存在的溶质凝结而成的。

根据不同的结晶体类型,可以了解到身体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和代谢情况。

草酸钙结晶体可能与肾结石的形成相关。

通过对尿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医生可以初步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尿液化学检查结果可以反映体内代谢功能的异常,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尿液化学检查(三)(一)2024

尿液化学检查(三)(一)2024

尿液化学检查(三)(一)尿液化学检查(三)(一)
引言:
尿液化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本文将介绍尿液化学检查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五个大点。

概述:
尿液化学检查是通过对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来评估肾脏功能、代谢状态和病理变化的一种检查方法。

正文:
1. pH值测定
- 尿液pH值是反映酸碱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
- 酸性尿液可能暗示感染或代谢异常
- 碱性尿液可能与尿路感染、肾小管酸中毒等有关
2. 比重测定
- 尿液比重是反映尿液浓缩能力的指标
- 大量尿液比重增高可能与脱水或储水性相应体重减少有关
- 尿液比重降低可能与肾脏功能异常、多尿症等有关
3. 蛋白质测定
-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有微量蛋白质存在
- 大量尿液中蛋白质增加可能与肾脏疾病、感染、肿瘤等有关
- 尿液中蛋白质减少可能与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
碍等有关
4. 糖类测定
-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糖类
- 尿液中糖类增加可能与糖尿病、肾小管损伤等有关
- 尿液中糖类减少可能与肾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等有关
5. 酮体测定
-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无酮体
- 尿液中酮体增加可能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脂血症等有关
- 长期酮体存在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
总结:
尿液化学检查的五个大点涵盖了尿液pH值、比重、蛋白质、
糖类和酮体等重要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临床医生可以评
估肾脏功能、代谢状态和病理变化,并帮助诊断与治疗相关的疾病。

正确理解和解读尿液化学检查的结果,对于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尿液化学检查

尿液化学检查
(3)显微镜检查:尿沉渣作显微镜下检查包括:
1)上皮细胞:①小圆上皮细胞:肾小管病变时增多;②尾状上皮细胞:大量出现见于肾盂肾炎。
2)红细胞:如每一高倍视野平均见到3个以上红细胞,称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结核,泌尿道结石,肿瘤等。
3)白细胞:如每高倍视野中超过5个即为增多,称镜下脓尿,见于:①泌尿系统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②肾肿瘤。如尿中出现大量脓细胞,则表示泌尿系统有化脓性炎症。
4)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集而成的圆柱物,可含有细胞。正常人尿内不应出现或偶见少许透明管型。管型的出现提示肾脏有实质性损伤,分型如下:①透明管型:见于急、慢性肾炎,肾淤血。②细胞管型:指管型内所含细胞量超过1/3。a.红细胞管型,见于肾小球肾炎;b.白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盂肾炎;③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炎后期,肾小管有严重损害。④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晚期,为预后不良的征象。
尿液化学检查
化学检查
(1)尿蛋白定性检查:正常人尿中含蛋白极少、一般无法测出。如多次检查尿液有蛋白质称为蛋白尿,多为病理情况。
1)生理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后、高温环境、劳累、寒冷、精神紧张均可出现。
2)病理性蛋白尿:为尿中持续出现蛋白质,见于:①肾实质性病变,如急、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肾肿瘤等;②肾淤血,如充血性心衰;③妊娠中毒症等。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糖定性检查测定尿中葡萄糖。
1)注意事项:①尿液需新鲜;②尿内含果糖、乳糖、麦芽糖时本试验也呈阳性,服用维生素C、大黄等亦可呈阳性反应,③尿与班氏液比例为1:10。
2)临床意义:正常尿中含糖微量,一般方法查不出,故尿糖定性均属阴性。阳性:①暂时性糖尿见于精神紧张、妊娠等;⑧持久性糖尿见于糖尿病、甲亢、慢性肝炎等。

第十章 尿液化学检查

第十章 尿液化学检查

第十章尿液化学检查1.尿液化学一般检查(1) 尿液酸碱度测定:尿液酸度是反映肾脏调节机体内环境体液酸碱平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简称为尿液酸度。

常分为可滴定酸度和真酸度两种。

前者可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滴定,相当于尿液酸度总量,后者是指尿液中所有能离解的氢离子浓度,通常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值来表示。

1)检测原理:指示剂法为湿化学反应方法,常选择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作为酸碱指示剂;试带法为干化学反应,可用肉眼与标准色板比较,也可用仪器判读结果,其原理实质亦为酸碱指示剂反应;滴定法通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对尿液标本进行滴定,根据NaOH消耗的用量求得尿液可滴定酸度;pH计法则使用pH电极直接精确地测定尿液pH值。

2)参考值:①在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多偏弱酸性,多数尿标本pH5.5~6.5,平均pH6.0。

②随机尿pH4.5~8.0。

尿可滴定酸度为20~40mmol/24h尿。

3)临床意义:①生理性变化:尿液pH易受摄入食物影响,进食富含蛋白质食物可使尿pH减低,而多量摄入蔬菜、水果等含碱性物质较多的食物,可使尿pH增高;进餐后尿液pH值可一过性增高,称之为碱潮;其它生理活动如剧烈运动、饥饿、出汗、应激状态等及某些药物均可引起尿液pH 变化。

②病理变化: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痛风等疾病尿pH减低;碱中毒、严重呕吐、尿路感染、使用某些药物以碱化尿液等情况,尿pH 增高。

(2) 尿液蛋白质检查: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或超过l00mg/L、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之为蛋白尿。

尿液蛋白质检查,是最重要的尿液化学检验项目之一。

1)蛋白尿的病理性、生理性划分:病理性蛋白尿其生成原因、机制和临床所见,均与肾脏疾病有关,包括:①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概念的提出,对临床上判断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尿液干化学参考范围

尿液干化学参考范围

尿液干化学参考范围
尿液干化学参考范围是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浓度范围。

尿液干化学参考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室、设备和标准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尿液化学参考范围:
1. pH值:正常范围为4.6-8.0。

2. 蛋白质:阴性,即不检测到蛋白质,或者仅有微量存在。

3. 葡萄糖:阴性,即不检测到葡萄糖。

4. 尿胆原:阴性,即不检测到尿胆原。

5. 尿潜血:阴性,即不检测到红细胞。

6. 白细胞:通常范围为0-5个/视野。

7. 亚硝酸盐:阴性,即不检测到亚硝酸盐。

8. 比重:通常范围为1.005-1.030。

9. 尿酮体:阴性,即不检测到尿酮体。

10. 亚硝酸盐:阴性,即不检测到亚硝酸盐。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参考范围,不同实验室可能会有细微差别。

如果尿液检测结果超出参考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疾病。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尿液的化学检查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尿液的化学检查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尿液的化学检查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尿液的相关知识点是常考。

对于尿液中的化学检查也是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今天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尿液的化学检查主要检查这几个方面:尿液酸碱度测定,尿液蛋白质,尿糖检查,尿液酮体检查和尿液胆红素检查,大致这5个方面(一)尿液酸碱度测定1.参考值:尿pH值4.5~8.0,平均6.5。

2.pH降低:见于酸中毒、发热、糖尿病、痛风、白血病或食肉过多等。

3.pH增高:见于碱中毒、膀胱炎、呕吐或素食者,也见于肾小管性酸中毒。

(二)尿液蛋白质1.检查方法(1)蛋白定性试验: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干化学法。

(2)尿蛋白定量试验:需留取24h尿测定。

双缩脲比色法为尿蛋白定量的经典方法,正常尿蛋白20~130 mg/24h。

(三)尿糖检查1.检查方法(1)班氏法糖定性试验。

(2)干化学试带法。

2.临床意义正常人尿糖定性为阴性,定量0.56~5.0 mmol/24h。

如尿糖定性呈阳性或定量增多即称糖尿。

(1)生理性糖尿:见于食糖过多、精神紧张及妊娠等。

(2)病理性糖尿①糖尿病②其他内分泌疾病③应激性糖尿,如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死等。

④肾性糖尿⑤其他糖尿(四)尿液酮体检查2.参考值定性:阴性。

定量:酮体(以丙酮计)170~420mg/L;乙酰乙酸20 mg/L。

3.临床意义尿酮体检查主要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疾病或状态的诊断,强阳性试验检查结果具有医学决定价值。

(五)尿液胆红素检查1.检查方法及评价(1)重氮法:目前多采用此方法做定性筛检试验(2)氧化法:Smith碘环法最为简单,但灵敏度低;Harrison法操作稍繁,但灵敏度较高。

2.参考值定性:阴性。

尿液化学检验

尿液化学检验

疾病
原因
检查结果
甲状腺功能 亢进
垂体前叶功 能亢进 嗜铬细胞瘤
Cushing综 合征
甲状腺素分泌过多,食欲亢 进、肠壁血流加速,葡萄糖 吸收率增加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对抗胰岛 素作用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大 量分泌,肝糖原降解为葡萄 糖加速
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糖原异 生作用旺盛,葡萄糖磷酸激酶 和对抗胰岛素作用受抑制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表5-7 试带法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
干扰因素
评价
标本因素 尿pH>9,可假阳性;尿pH<3,可假阴性。最适尿pH 5~6,故必要时可先调标本pH值。尿液新鲜。
食物因素 尿酸碱度与摄入食物有系,检查前1天应避免单一摄入 过多肉类或蔬菜、水果,进食应均衡
药物因素 假阳性:服奎宁、奎宁丁、嘧啶等或尿中含聚乙烯、 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季胺盐消毒剂 等,尿呈强碱(pH≥9.0)。
三、尿液葡萄糖检查
正常人尿内含糖量极少,0.56~5.0 mmol/24h,定性试验阴性。
※糖尿(glucosuria, GLU)
血糖>8.88mmol/L,>肾糖阈值,或近端肾小 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时尿糖↑,定性试验阳性的尿液.
(一) 尿糖定性检查
1.测定方法与评价
(1)试带法 (glucose oxidase-peroxidase method)
(四)参考值
正常饮食 晨尿pH:5.5~6.5,平均6.0; 随机尿pH: 4.6~8.0; 可滴定酸度: 20~40mmol/24h 尿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①食物影响:蛋白类→酸性;
果蔬类→碱性. 碱潮:餐后胃酸↑,肾泌H+↓,Cl-重吸收↑→

尿液化学检验课件

尿液化学检验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化学分析法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仪器设 备,同时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试剂质量、操作误 差等,因此需要规范操作并定期校准仪器以提高准确 性。
04
尿液化学检验的临床意义
肾脏疾病的诊断
肾功能评估
通过尿液化学检验,可以评估肾 脏的排泄功能,从而判断肾脏是
否正常工作。
肾损伤诊断
当肾脏受到损伤时,尿液中的蛋 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会出现异常, 尿液化学检验有助于发现这些异
生物标志物是指尿液中能够反映机体生理或病理状态的一类物质,如肌
酐、尿素氮等。
02
尿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尿液生物标志物被发现,为疾病的诊
断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03
尿液生物标志物面临的挑战
尿液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同时,一些尿液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有待提高。
遵循操作规程
检验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维护与校准
检验仪器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 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
参考值理解
检验结果应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判断 尿液成分是否正常。
动态观察
对于某些慢性疾病,需要多次检测尿液成分, 以观察病情变化。
异常结果分析
对于异常结果,应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 以确定病因。
试纸法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试纸质量、尿液浓度、保存方式等, 因此结果仅供参考,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显微镜检查法
显微镜检查法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尿 液中细胞、结晶、微生物等成分的检验
方法。

3尿液的化学检验.

3尿液的化学检验.

(二)、蛋白质检验 尿蛋白的测定是尿液中化学成分检查的一个主要项目, 尿液中混有血液、脓或生殖道分泌物等,易造成“假性蛋 白尿”,应与蛋白尿予以区分。确定蛋白尿后应区分是一 过性、间歇性或持续性的。一过性蛋白尿尿蛋白程度轻, 持续时间短或间歇出现,可能是体位性、功能性或病理性 的。如果由某些诱因引起,待解除后在短期内可消失。持 续性蛋白尿都属病理性的,有肾实质损害,动物常有原发 病的临床表现。间歇性蛋白尿试验:定期测定尿蛋白,可 区分间歇性与持续性的蛋白尿,全日中各次尿标本的蛋白 量均超过正常为持续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试验:与动物 的体位有关。 健康动物尿中仅有微量蛋白质,一般方法不能检出。检验尿 中蛋白质时,被检尿必须澄清透明,对碱性尿和不透明尿, 需经过滤或离心沉淀,或加酸使之透明,如向被检马尿内 加入10%醋酸而使马尿液酸化透明。
2.改良联苯胺法 取尿液10ml置于试管中加热煮沸(以破坏可能存 在的过氧化氢酶,防止假阳性的干扰),待冷却 后,加人冰醋酸10~15滴,使尿呈酸性,再加乙 醚约3ml,加塞充分振摇,然后静置片刻,使乙 醚层分离,如果乙醚层成胶状不易分离时,可加 人95%乙醇数滴以促进其分离。血红蛋白在酸性 环境下,可溶于乙醚内,取滤纸一小片,滴加联 苯胺冰醋酸饱和液数滴,再在此处滴加上述乙醚 浸出液数滴,待乙醚蒸发后,再滴加新鲜过氧化 氢液1~2滴,如果尿液内有血液存在,滤纸上可 显现蓝色或绿色,其颜色深度与含量成正比。
(三)尿中血液及血红蛋白的检验 健康家畜的尿液中不含有红细胞或血红蛋 白。尿液中含有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的红 细胞或血红蛋白叫做尿潜血(或叫隐血)。 1、原理 尿液中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被酸破坏所 产生的血红蛋白有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但 其并不是酶,它可以分解过氧化氢而产生 新生态的氧,使联苯胺氧化呈蓝色的联苯 胺蓝。

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

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

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尿液的检验是一项常见的临床实验,通过对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检测,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尿液的常规检验方法和结果解读。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尿液样本、显微镜、尿液分析仪器等。

2. 实验方法:首先,收集被试者的尿液样本,并确保样本的新鲜度。

然后,将尿液样本进行离心,以分离尿液中的固体成分。

接下来,使用显微镜观察尿液沉淀物的形态和数量。

最后,使用尿液分析仪器对尿液样本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

实验结果:1. 尿液的外观和颜色:正常尿液应该呈现清澈透明的状态,颜色为淡黄色。

如果尿液呈现混浊、浑浊或其他异常颜色,可能表示存在尿路感染、结石等问题。

2. 尿液的pH值:正常尿液的pH值在4.6-8.0之间,呈弱酸性或弱碱性。

pH值的异常可能与饮食、药物或疾病有关。

3. 尿液的比重:正常尿液的比重在1.005-1.030之间,比水重。

比重的异常可能与肾功能、水分摄入量等有关。

4. 尿液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通常不超过30毫克/升。

如果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存在肾脏疾病、尿路感染等问题。

5. 尿液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出现葡萄糖。

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表示存在糖尿病等问题。

6. 尿液的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存在酮体。

如果尿液中出现酮体,可能表示存在糖尿病、饥饿、高脂血症等问题。

7. 尿液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应该很少。

如果尿液中出现异常的红细胞或白细胞数量,可能表示存在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问题。

实验讨论:通过对尿液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例如,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异常增高可能提示肾脏疾病的存在,而尿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可能表示尿路感染的发生。

此外,尿液的检验还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信息,辅助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球蛋白 均能反应,灵敏度为150mg/L
【质量控制】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参考区间】 尿蛋白 阴性
【临床应用】
1.生理性蛋白尿 因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变 化所产生的蛋白尿,称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及临床意义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最常见 的蛋白尿。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的组分, 可将其分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蛋白尿鉴别要点
(2)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管受到感染、中 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重吸收能力降低或 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 蛋白尿。常见于肾小管损伤性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 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称为混合性蛋白尿。
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 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 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 力所形成的蛋白尿,称为溢出性蛋白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质量控制】
检测前 标本新鲜、容器未被污染
检测中 1.试纸法或试带法:
(1)尿液pH变化范围要满足临床需要 (2)定期检查试带灵敏度 (3)试纸或试带未被污染,未吸潮变质
2.指示剂法: 注意颜色变化范围应符要求
检测后 尿液pH大于8.0可见于:
(1)标本防腐或保存不当,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尿素产生氨 (2)患者服用大量碱性制剂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本节内容
一、尿酸碱度 七、血红蛋白
二、尿蛋白 八、白细胞酯酶
三、尿糖 九、亚硝酸盐
四、尿酮体 十、维生素C
五、尿胆红素 尿胆原 尿胆素 六、尿本周蛋白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一、尿酸碱度(pH)
• 尿酸碱度 简称尿酸度,通常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H)来表示
【检测原理】
1.试带法 双指示剂法(酸碱指示剂原理)
【检测原理】
2.磺基水杨酸法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磺柳酸又为生物碱试剂
–在略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酸性环境下,磺基水杨酸根离子与 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沉淀.
3.加热乙酸法
蛋白质变性沉淀: 蛋白质遇热变性凝固,加稀酸使尿液pH降低并近等电点处沉淀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方法评价】
1.试带法
• 用药监测
如溶血反应时,口服NaHCO3碱化尿液,促进溶解及 排泄血红蛋白;
尿路感染时,使用多种抗生素,需碱化尿液以加强 疗效。
或通过酸化或碱化尿液增加某些结晶的排泄率,可 用于泌尿系统结石的预防。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二、尿蛋白(protein)
蛋白尿(proteinuria) :尿蛋白超过
150mg/24h或超过100mg/L,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 性的尿液。
优点:操作简便、快速、易于标准化,适于健康普查或临 床筛检 灵敏度和特异性:对清蛋白灵敏,对球蛋白不敏感,不适 用于肾病患者的蛋白检测 干扰因素 假阳性:尿pH≥9.0,如服用某些药物,或尿中含磷酸盐、 季胺盐 消毒剂等所致 假阴性:大剂量滴注青霉素或用庆大霉素、磺胺、含碘造 影剂等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 生理性变化 –碱潮 进餐后,因胃黏膜分泌盐酸以助消化、通 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肾小管的泌H+作用减低和Cl- 重吸收作用增高,尿pH值呈一过性增高,即为碱 潮(alkaline tide)。
• 病理性增高 –碱中毒,如呼吸性碱中毒 –肾小管性酸中毒 –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 病理性减低 –酸中毒、发热、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等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检测原理】 1.试带法
2.pH试纸法 酸碱指示剂原理 3.指示剂法 4.其他方法
【方法评价】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1.试带法 配套应用于尿液分析仪,是目前临床尿 pH检查最广泛应用的筛检方法。 2.pH试纸法 简便,试纸易吸潮失效 3.指示剂法 变色范围有限制;受深颜色尿液有影响 4.滴定法 操作复杂,不宜快速检测 5.pH计法 结果精确可靠,可用于pH精确测定,需 特殊仪器,操作繁琐
病理性蛋白尿发生机制及常见原因
肾前性蛋白尿临床意义及特征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三、尿 糖(glucose)
糖 尿(glucosuria)--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
1.当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1.6g/L)时,尿中 开始出现葡萄糖; 2.正常人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2.8mmol/24h), 用普通方法检测为阴性; 3.尿糖主要指葡萄糖,也有微量乳糖、半乳糖、果 糖、蔗糖等。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参考区间】
正常饮食条件下, 晨尿 多偏弱酸性,pH 5.5~6.5,平均pH 6.0 随机尿 pH 4.5~8.0
【临床意义】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尿酸度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 平衡情况,是临床上诊断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中 毒的重要指标。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临床应用】
终尿蛋白含量极少: (1)肾小球滤过膜的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作用
【检测原理】
1.试带法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
在pH 3.2条件下,酸碱指示剂(溴酚蓝)产生 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生成复合物,引起 指示剂进一步电离,当超越缓冲范围时,指示剂发 生颜色改变,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方法评价】
2.磺基水杨酸法 (1)操作简便、反应灵敏、结果显示快,与清蛋白、 球蛋白、糖蛋白和本周蛋白均能发生反应 (2)检测灵敏度达50mg/L,有一定的假阳性 (3)CLSI指定的干化学法检查尿蛋白的参考方法, 并推荐为确证试验
【方法评价】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3.加热乙酸法 (1)方法经典而准确,但操作繁琐复杂 (2)检测尿蛋白特异性强、干扰因素少,与清蛋白
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是指来源于 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 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
根据蛋白尿发生的部位又可将病理性蛋白 尿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蛋白尿。
①肾前性蛋白尿。
②肾性蛋白尿主要是肾小球性、肾小管性和混合 性蛋白尿。
③肾后性蛋白尿:最主要见于膀胱以下尿道的炎 症、结石、结核、肿瘤,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生 殖系统炎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