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雷雨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2雷雨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5、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五、布置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完成《全》导学案1~4题
1、情境导入
2、讲授文学常识与故事背景,学生了解
3、师生合作,正音,划分段落层次,疏通大意
总评或
反思
备注Biblioteka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二、《雷雨》的社会影响
《雷雨》一问世就引起了中外作家和观众的重视。当时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称赞它"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
三、了解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简介
2《雷雨》
教学目标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重点
分析戏剧冲突戏剧冲突
难点
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导语: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懂得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人性。
本文就以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雷雨》第二课时为例,讲述如何通过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这部文学作品。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抓住中心线索逐步理解角色之间的互动;2. 理解戏剧的形式,从角色扮演中体验舞台文化;3. 关注雷家庄中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状况以及爱情观念等,理解其行为动机,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风尚以及政治环境背景。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剧中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处境、行为动机以及心理状态;2. 培养学生对于戏剧文本形式的感知;3. 提升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课型本节课采用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多种教学课型,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同时也学会自己思考、思辨。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部分教学:1.师生一起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让学生捕捉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2.提问:何以琛说的“玉米熟了,再收就来不及了”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玉米熟了意味着时间紧迫,雷家庄现在正处于收获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雷家庄中的人们必须赶快行动,否则就将失去收获。
3.让学生注意何以琛和牛子金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断今后的剧情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1.让学生体验戏剧文本中的舞台文化,先指派几位学生进行“人物扮演”,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表情反应;2.在学生中实施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舞台表演的关键要素,如“动作、台词、音乐、服装、道具、场景”等;3.引导学生谈论舞台演出的文化意义,如“戏剧是人类理解自我文化、历史和人性的一种方式,舞台演出是在庆祝生命,向人们展示人类内心秘密和各种难言之隐。
”第三部分教学:1.让学生注意了解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情况以及爱情观念等,分析人物行为的价值观;2.让学生了解淮军入侵的历史背景、清朝政治环境,分析这些背景因素如何影响了剧中人物的行为;3.讨论,通过探究剧中人物的决策、品格、虚伪以及欲望等,推断故事的结局,并谈论社会环境对故事结局的影响。
高中语文-2雷雨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汇编

2 雷雨《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戏剧代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篇力作,该剧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
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从而真正把握剧中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重点掌握戏剧冲突的独特性及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表现力。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表演)、探讨式、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
通过表演课本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在观剧、讨论中不断领略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拟定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简介作者,观看第一场的戏剧表演,初步感知剧情,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总结第一场戏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观看第二场的戏剧表演,分析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发展,并由此进入主题提炼,标题阐释,深入鉴赏本剧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分析两场戏剧冲突,并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以及学生对戏剧主题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分组编排表演《雷雨》中的两场戏。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戏剧基本常识,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话剧。
2.把握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善于分析冲突所折射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理解戏剧的主题。
3.品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排自演,在表演中激发兴趣,体会戏剧艺术的迷人魅力。
2.通过冲突中人物的言行分析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戏剧尖锐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假恶丑与真善美,认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灭亡的必然趋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认识了一个善良美丽而又不屈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话剧名作《雷雨》,这部戏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之作,为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了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周朴园,这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现在还是先来欣赏几位同学的表演吧。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精品4篇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具】投影片录音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
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明确:暴风骤雨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
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
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雷雨》教案篇一一、学习任务1、能力项目(1)学会把握戏剧冲突,并体会其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2)学习品味剧本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以及蕴涵丰富的潜台词。
(3)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人物性格、命运及其生产的根源,把握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的关系。
2、语文积累(1)了解戏剧常识,识记有关作家、作品等。
(2)把握外国戏剧的发展脉络,认识莎士比亚。
(3)把握戏剧特殊的结构方式。
(4)掌握部分经典台词及附录词语表中本单元词语。
二、学习建议1、抓矛盾。
戏剧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物的性格冲突,以及人物对事件的不同观点态度、处理方式等形成的外部冲突。
另外,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形成戏剧的结构。
2、抓语言。
戏剧语言又分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中的人物外形与内心的活动,更富有言外之意__潜台词)。
3、抓人物。
鉴赏戏剧始终要围绕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三方面来理解分析,而人物是其核心。
矛盾冲突是粗线条地理,人物语言是慢慢地品,人物形象则要深入地思。
4、提倡个性化地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完整版)高中语文2雷雨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 雷雨《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戏剧代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篇力作,该剧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
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从而真正把握剧中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重点掌握戏剧冲突的独特性及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表现力。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表演)、探讨式、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
通过表演课本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在观剧、讨论中不断领略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拟定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简介作者,观看第一场的戏剧表演,初步感知剧情,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总结第一场戏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观看第二场的戏剧表演,分析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发展,并由此进入主题提炼,标题阐释,深入鉴赏本剧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分析两场戏剧冲突,并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以及学生对戏剧主题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分组编排表演《雷雨》中的两场戏。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戏剧基本常识,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话剧。
2.把握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善于分析冲突所折射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理解戏剧的主题。
3.品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排自演,在表演中激发兴趣,体会戏剧艺术的迷人魅力。
2.通过冲突中人物的言行分析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戏剧尖锐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假恶丑与真善美,认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灭亡的必然趋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认识了一个善良美丽而又不屈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话剧名作《雷雨》,这部戏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之作,为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了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周朴园,这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现在还是先来欣赏几位同学的表演吧。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4

雷雨教学目标:1.品读戏剧语言,探究人物性格。
2.走进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探究人性的复杂。
3.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物复杂个性,培养学生养成真、善、美的品质。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0年前,周公馆的公子周朴园爱上了侍女鲁侍萍,并生下了两个儿子,但为了迎接一位门当户对的富家小姐,却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赶走了侍萍和她的儿子。
30年后,侍萍的女儿四凤来到周公馆做工,鲁侍萍为找女儿来到周公馆,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一场动人心魄的心灵拉锯战马上就要上演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1、品读戏剧语言,探究人物性格。
2、走进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探究人性的复杂。
3、通过感受人物复杂的性格,培养真、善、美的品质。
三、整体感知,熟悉情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中节选的第二幕的剧本,简要概括其中的故事情节。
(学生回答)四、小组合作,粉末登场戏剧就是将时间、空间、人物能浓缩于一个舞台上的适合表演的一门艺术,那今天就让我们现场提供这样一个简单的舞台,请有兴趣的和喜欢表演的同学上来,为大家表演一下其中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个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品味当年的那场惊心动魄的“雷雨”。
给同学们三分钟的准备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下面的表演内容。
五、成果交流,展示点评明确:每一组同学表演完后要对表演者的表演进行客观的点评(先同学们点评,最后老师再点评)。
表演的好,为什么好?那些地方表演得好?表演的不好,为什么?表演的哪些地方不太好?总结:通过点评我们能感受到其实表演的好与不好就是看表演者能否读出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并且是否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
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也就是潜台词揣摩到位了,这个角色自然会演的好。
六、小组活动,揣摩潜台词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
“潜”,是隐藏的意思。
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
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课文为《雷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掌握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通过剧情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困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雷雨》的作者、背景,掌握课文第一、二幕的主要剧情,学会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反思人性,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意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戏剧中提炼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戏剧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简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剧情,解读剧中主要人物形象,讲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扮演剧中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雷雨》的戏剧鉴赏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角色扮演和例题讲解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雷雨》剧作家:曹禺2. 剧情简介:第一幕、第二幕3. 人物形象分析: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4. 戏剧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剧情,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体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进一步了解曹禺的创作风格和戏剧艺术。
高中语文1.2 雷雨 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4)

《雷雨》教学设计案例案例(1)(详案)◆案例构想《雷雨》(节选)系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
如何实现长文短教,让现代中学生喜爱戏剧,学会鉴赏戏剧呢?教学实践中,我作了这样几方面的构想:一是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意三重目标;二是将课型确定为品读·鉴赏课;三是构设了“情境导入—审美感知—品读评析—延伸探究”的教学流程。
鉴赏不搞“满汉全席”,选取一个视角,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给学生揣摩人物语言,鉴赏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创新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5.教时:一教时【重难点简析】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
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
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 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2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雷雨》的背景、作者以及小说的主要内容;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3.了解人物关系及其演变,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4.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雷雨》的主要内容;2.人物关系及其演变;3.人物形象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的理解;2.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必修4》第十一单元《雷雨》;2.录音机、磁带;3.讲台、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读1.讲解课文标题,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2.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小说《雷雨》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小说《雷雨》的背景是什么?–小说《雷雨》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课文解读1.集体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的语言、结构和艺术特点。
2.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演变以及思想品质等方面。
3.阅读小说中的典型片段,分析表现手法。
3. 情境写作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写一段情境文字,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4. 电影欣赏1.介绍课文改编的电影,观看其中的经典场景;2.引导学生通过电影情节和小说比较,分析电影中的表演要点和表现手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2.思考小说《雷雨》所反映的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与现代社会有何不同。
六、教学反思小说《雷雨》是一篇典型的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课文分析、情境写作、电影欣赏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
同时,也发现学生对于古代思想文化理解不深,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引导。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5篇)-最新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5篇)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创作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伟大悲剧…… 这就是二十三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雷雨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雷雨》第二幕。
着重分析主要的矛盾冲突及矛盾冲突所揭示的人物性格,挖掘全剧的主题;2、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
教学思想:引进“以人为本”的民主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矛盾冲突和通过矛盾冲突把握全剧的主题是重点,把握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是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讨论法、表演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和剧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
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
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
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
《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
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
这正是《雷雨》这一名剧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
二、分析剧情和矛盾冲突:(1)梳理人物关系:说说下列人物存在哪些冲突?主要矛盾是什么?(显示人物关系表)(2)第一场戏的剧情如何发展?三、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1)周朴园怀念鲁侍萍的感情是否真实?请试加分析。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2课《雷雨》优秀教案

第2课《雷雨》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鉴赏语言,熟悉剧情;揣摩主要人物周、鲁的内心情感;感知、评价“相逢”部分的戏剧冲突。
2、设疑研讨;情境体会。
理解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一、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引出导语,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思维情感转化到悲剧的制造者——《雷雨》的主角周朴园身上。
3、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创设氛围。
二、初步感知人物1、教师活动:出示周朴园有关图片,选取3、4位学生谈初读《雷雨》时对周朴园的印象,总结肯定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都不同,告诉同学们其实周朴园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人物,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投影)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结合图片谈初读《雷雨》时对周朴园的印象。
3、设计目的:进一步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周朴园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供鉴赏人物的第一视角1、教师活动:投影展示黑格尔的名言。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美学》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读黑格尔名言,了解“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的硬道理。
3、设计目的:通过黑格尔的名言旨在告诉学生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第一要素,为下面情境一的分析讨论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方法论。
四、创设情境一1、教师活动:(1)投影展示情境一,让学生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朴: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2 雷雨》

?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气氛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拟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鲁郭茅巴老曹〞名家对?雷雨的评价?:?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黎烈文二、审美感知,整体把握。
1、请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2、概括选文两大场次主要情节昔日情人意外相逢父子成仇亲人难认3、理清选文主要矛盾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的恩怨纠葛周朴园与鲁大海的阶级冲突三、品读语言,评析人物【投影】戏剧人物鉴赏方法:①把握戏剧冲突②揣摩戏剧语言③分析人物形象【投影】请大家评说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一〕、片段一:洋火好地方朴〔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是的。
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仆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可见两人当初有着真挚的爱恋,洋火和好地方是美好生活的见证。
〔二〕、片段二:你们鲁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教学内容,选取《雷雨》作为精讲篇目。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四幕悲剧,讲述了周、鲁两家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命运。
本节课将重点分析第一幕和第四幕,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幕: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出场,展现周家家庭矛盾。
2. 第四幕:周萍与四儿重逢,周朴得知真相,众人物命运走向悲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剧情,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戏剧的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情发展,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中的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的话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幕,了解剧情。
3. 人物分析:分析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在剧情中的作用。
4. 剧情分析:详细讲解第一幕和第四幕,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冲突、高潮和结局。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人物分析的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第四幕中的冲突,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关系图:展现周、鲁两家的复杂关系。
2. 剧情发展脉络:梳理第一幕和第四幕的主要情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人性的理解。
答案示例:《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
周萍忠诚善良,却因家庭压力走向堕落;周朴自私冷酷,对家人无情;鲁妈善良无私,为女儿付出一切;四儿美丽纯真,却陷入情感纠葛。
通过这些人物,曹禺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
2024年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2024年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雷雨》第一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戏剧的特点及《雷雨》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品味戏剧语言,把握戏剧冲突;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背景知识,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能力。
3. 通过对戏剧冲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戏剧冲突,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作品主题。
2. 教学重点:通过对《雷雨》第一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戏剧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雷雨》第一幕,了解剧情发展,感受戏剧冲突。
3.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关系。
4. 例题讲解:以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戏剧语言,把握戏剧冲突。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雷雨》第一幕中的一段对话,体会戏剧冲突。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雷雨》第一幕:周朴园、鲁侍萍人物分析2. 戏剧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3. 社会现实:家庭伦理、阶级矛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第一幕中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体会戏剧冲突。
2. 答案: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揭示了阶级矛盾,展现了鲁大海的反抗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雷雨》这一经典作品。
高中语文 2 雷雨(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三.赏析第一场第一层:
1.分角色演读剧本:两个角色,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演周朴园。
2.第一场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2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半晌〞,写鲁侍萍和周朴园追忆往事。第二层写鲁侍萍和周朴园现在的矛盾冲突。
3.“大概是的〞中“大概〞一词能不能换掉或删除?为什么?
明确:不能。这个词表示揣测语气,说明鲁侍萍并不知道,因为她不是周朴园的下人。
4.周朴园为什么要旧雨衣,不要新雨衣?
明确:出于处境艰难,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面临很大困难的时代背景。
5.周朴园为什么觉得鲁侍萍奇怪?
明确:因为鲁侍萍的一举一动是那样的自然,完全不像陌生人,另一方面周朴园又有些熟悉。
6.周朴园说梅家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而鲁侍萍说“她不是小姐,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这样写表达上有何效果?
作者出生于某某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某某梆子、某某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因材施教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雷雨《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戏剧代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篇力作,该剧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
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从而真正把握剧中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重点掌握戏剧冲突的独特性及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表现力。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表演)、探讨式、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
通过表演课本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在观剧、讨论中不断领略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拟定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简介作者,观看第一场的戏剧表演,初步感知剧情,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总结第一场戏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观看第二场的戏剧表演,分析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发展,并由此进入主题提炼,标题阐释,深入鉴赏本剧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分析两场戏剧冲突,并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以及学生对戏剧主题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分组编排表演《雷雨》中的两场戏。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戏剧基本常识,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话剧。
2.把握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善于分析冲突所折射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理解戏剧的主题。
3.品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排自演,在表演中激发兴趣,体会戏剧艺术的迷人魅力。
2.通过冲突中人物的言行分析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戏剧尖锐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假恶丑与真善美,认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灭亡的必然趋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认识了一个善良美丽而又不屈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话剧名作《雷雨》,这部戏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之作,为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了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周朴园,这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现在还是先来欣赏几位同学的表演吧。
推进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生课文节选了剧本的第二幕,这一幕又可分为两场,现在就请看第一场的表演。
(台上倾情表演,台下凝神观看,表演结束后掌声四起)师好,掌声很热烈,说明演员们的课前努力没白费,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整个过程很流畅,演员的态度也很认真,感情很投入,表演基本到位,特别是周朴园的虚伪奸诈表露无遗,但鲁侍萍内心的复杂心情表现不够,当然,我有点吹毛求疵了。
师很中肯,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演员们的辛勤付出。
好,这一场实际上是两个人之间的戏,是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看该怎么分?生可分为,偶遇——相认——冲突——缓和,四个阶段。
师很准确精练哟!他们是在什么情形下相遇的?生鲁侍萍来周家看望女儿四凤,意外发现这家的主人就是周朴园,就这样两个冤家就相遇了。
(学生笑)师当时环境怎么样?生很压抑。
师从哪看出来的?生课文开始一段话:“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潮湿的空气,低压着在屋内的人,使人……”师这段话在戏剧中叫什么?生舞台说明。
师正确。
有什么作用呢?生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师不错啊!看来同学们对戏剧常识掌握得很好啊!两个冤家30年没见了,相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鲁侍萍是凭房间布置认出周朴园,那么,周朴园又是怎么认出鲁侍萍的呢?大家讨论两分钟时间。
生鲁侍萍的动作引起了周朴园的疑心,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舞台说明文字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很熟悉,从而引起了周朴园的疑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因而让她“站一站”,并追问她贵姓。
生鲁侍萍那熟悉的无锡口音,使周朴园陷入对往事的沉思,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30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透露出自己的身份时,周朴园终于意识到眼前的鲁侍萍正是30年前被自己所抛弃的梅侍萍。
师相认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周朴园在相认前后对鲁侍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认前他是怎么评价侍萍的?生周朴园极力地美化梅侍萍,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还说她“很贤慧,也很规矩”。
师她为什么要这么违背事实地美化梅侍萍呢?(学生热烈讨论)生因为侍萍是他的初恋嘛,初恋当然刻骨铭心也是最美好的了。
(学生哈哈大笑)师好直接哟!同学们不要笑,他说的还是有些道理嘛,但分析得还不够深入。
生老师,我觉得,人类总是有怀旧的心理,常常回忆的过去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坏很虚伪,他那时对侍萍可能还真是一种美好而纯真的爱情呢,只是到了后来自私地为了攀附富家小姐才残忍地抛弃了她,因此我估计他与侍萍相恋的日子应该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因此,他在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室内布置保持原样不变,而且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甚至连穿衣也要“我的旧雨衣”“旧衬衣”,这样,他后来极力美化他的初恋情人是可以理解的。
师好,越来越深入了。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周朴园逼死侍萍之后,心里内疚,他所谓“美化”“纪念”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丑恶的灵魂而已,一言以蔽之,虚伪。
生我不否认周朴园虚伪的本质,但我觉得不能把人一棍子打死嘛,再坏的人也有他可取的一面。
师好啊,越辩越明了,还有吗?生我还有补充的,他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是因为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周朴园的妻子繁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新式女人”,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她对周朴园很不驯服。
周朴园的儿子则对他敬而远之,尤其是周萍“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他始终不能忘怀那曾被他抛弃的“很贤慧”的侍萍。
师几位同学的分析都精彩极了,鲁侍萍对此评价有什么反应?生否定。
她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师她实际上否定了30年前的自己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学生轻声议论,时间1~2分钟)生那是后悔自己年轻时做错了事,所以后来她又说“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
生我觉得她这里更像是反话,表面上在否定自己实际上揭露了周朴园的伪善的本性。
生话里还含有很重的怨气,平淡的语气中却郁集了浓重的悲哀和怨恨。
师很好,紧接着的谈话中,在鲁侍萍的悲愤控诉下,周朴园的虚伪、自私的本质一点一点暴露出来,那么,周朴园的丑恶嘴脸是什么时候彻底暴露的?生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30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
师在逐步暴露的过程中,周朴园有什么表现?请阅读课文,用铅笔画出。
生当听说侍萍“现在还活着”时,周朴园惊愕地问道“什么?”,吃惊而发愣,按理说前面那么想侍萍,这时应欣喜若狂才对,但他却因她活着而害怕,虚伪本性已渐显露。
生当知道那个小孩“也活着”时他忽然立起问道“你是谁?”,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并对鲁侍萍的身份起了疑心。
生当鲁侍萍告诉他“就在此地”并问他“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时,他却连忙说“不,不,不用”已显露出他薄情寡义的本性。
生当鲁侍萍介绍了梅侍萍近况处境困难并问他“老爷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竟然无动于衷地说“好,你先下去吧”,毫无帮助侍萍的意思,薄情寡义的丑恶嘴脸至此暴露无遗。
师他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生这些表现和他在前边所表现出来的对侍萍的怀念、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言一行都暴露虚伪的本性。
生看得出来周朴园关心的并不是侍萍,而是他个人的私利,他的社会地位和他在家庭的尊严。
生他害怕自己与侍萍的关系再次暴露,害怕别人从这种关系中看到他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使他身败名裂。
师至此,鲁侍萍终于认清了周朴园的自私虚伪的本性,“望着周朴园,泪要涌出”。
激愤之下,她乘周朴园找衬衣之时以一件绣着一朵梅花和一个萍字的衬衣,亮出自己的真实身份,面对着侍萍,周朴园是怎么反应的?采取了什么做法?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扮周朴园,女生扮鲁侍萍,朗读时要把握语气、语调与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绪相一致。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感情很投入,我们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学生掌声热烈响起),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后的反应。
生态度陡变,终于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忽然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来是不是要敲诈我?”当鲁侍萍说“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又责问“谁指使你来的?”言外之意是“一定是有人指使你来的,莫非是鲁贵叫你来的吧!”侍萍“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从他的阶级本能出发,“冷冷地”说出“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言外之意是“你认为不公平,找到我这儿来究竟怎么样呢?”师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终于露出自己的狰狞面孔,随后,他为了稳住鲁侍萍采取了哪些手段?(学生热烈讨论)生先“稳”,缓和气氛。
当鲁侍萍怀着满腔“怨愤”哭诉周家给她造成的三十多年的苦难时,周朴园惟恐将事情闹大,则又极力淡化事态的发展,一再说“你可以冷静点”“你静一静。
把脑子放清醒点”“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生旧情重提,软化鲁侍萍,当侍萍说“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时,周朴园看到鲁侍萍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时,惟恐事情败露,于是,抓住鲁侍萍心软的弱点,虚伪地谈起旧情,“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生拿出钞票,封人嘴巴。
当稳住鲁侍萍后,周朴园还是怕丑事外露,尤其怕“很不老实的”鲁贵知道,而影响他的荣誉、地位。
因此又提“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言外之意是“找出一个双方面都好的办法了结这件事情”。
当得到鲁侍萍的许诺“他(鲁贵)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的”“他(大海)不会认你做父亲”时,周朴园想更进一步以金钱来平息侍萍对他的怨愤,了结他的罪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