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实验
模电实验模拟运算放大电路(一)
![模电实验模拟运算放大电路(一)](https://img.taocdn.com/s3/m/e6e8a5f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3.png)
实验目的和要求:① 了解运放调零和相位补偿的基本概念。
② 熟练掌握反相比例、同相比例、加法、减法等电路的设计方法。
③ 熟练掌握运算放大电路的故障检查和排除方法,以及增益、传输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预习思考:1、 设计一个反相比例放大器,要求:|A V|=10,Ri>10KΩ,将设计过程记录在预习报告上; 电路图如P20页5-1所示,电源电压为±15V ,R 1=10kΩ,R F =100 kΩ,R L =100 kΩ2、 设计一个同相比例放大器,要求:|A V|=11,Ri>100KΩ,将设计过程记录在预习报告上;R F R LVo电源电压为±15V ,R 1=10kΩ,R F =100 kΩ,R L =100 kΩ 3、 设计一个电路满足运算关系 VO= -2Vi1 + 3Vi2减法运算电路:1123213111113232)()()(i f i f i f i i O V R R V R R R R R R V R R R V R R R V V -++=++-+=3)()(32131=++R R R R R R f ,0,22211==⇒=R R R R R f f取Ω=Ω=Ω=Ω=K R K R K R K R f 100,0,20,10321实验电路如实验内容:1、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I ) 按图连接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为±15V ,R 1=10 kΩ, R F =100 kΩ, R L =100 kΩ, R P =10 kΩ//100 kΩAR1R F Rp=R F //R1R LVoVi+Vcc-Vcc输入端接地,用万用表测量并记录输出端电压值,此时测出失调电压0.016 V 分析:失调电压是直流电压,将会直接影响直流放大器的放大精度。
直流信号测量:Vi/V V O /V Avf测量值 理论值 -2 14.25 -7.125 -10 -0.5 4.98 -9.96 -10 0.5 -5.02 -10.04 -10 2-12.87-6.435-10实验结果分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摆幅受器件特性的限制,当输入直流信号较大时,经过运放放大后的输出电压如果超过V OM ,则只能输出V OM 的值。
大学模电实验报告
![大学模电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b31f3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3.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模拟电路的搭建和调试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是研究模拟信号处理和模拟电路设计的学科。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基本放大电路:包括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共基放大电路等。
2. 运算放大器:包括反相比例放大、同相比例放大、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等。
3. 滤波电路: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数字多用表5. 绝缘导线6. 插头四、实验步骤1. 搭建共射放大电路:- 根据实验指导书,连接共射放大电路。
- 调整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 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入正弦波信号,观察输出波形。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2. 搭建运算放大器电路:- 根据实验指导书,连接运算放大器电路。
- 输入不同电压信号,观察输出波形。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3. 搭建滤波电路:- 根据实验指导书,连接滤波电路。
- 输入不同频率的信号,观察输出波形。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共射放大电路:- 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输出信号频率为1kHz,放大倍数为20。
- 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0kHz时,输出信号频率为10kHz,放大倍数为10。
2. 运算放大器电路:-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输入电压为1V,输出电压为-2V。
-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输入电压为1V,输出电压为2V。
- 加法运算电路:输入电压分别为1V和2V,输出电压为3V。
- 减法运算电路:输入电压分别为1V和2V,输出电压为-1V。
3. 滤波电路:- 低通滤波器: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时,输出信号幅度为0.5V;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0kHz时,输出信号幅度为0.1V。
- 高通滤波器: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时,输出信号幅度为0.1V;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0kHz时,输出信号幅度为0.5V。
模电实验(附答案)
![模电实验(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308e16f12d2af90242e6e2.png)
实验一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式方法和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及放大器参数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偏置电阻R B1、R 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三、实验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双踪示波器3、 交流毫伏表4、 模拟电路实验箱5、 万用表四、实验内容1.测量静态工作点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它的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为:U B ≈211B B CCB R R U R +⨯图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I E =EBEB R U U -≈Ic U CE = U CC -I C (R C +R E )实验中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1)没通电前,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接好电源线(注意12V 电源位置)。
2)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的直流10V 挡测量U E = 2V 左右,如果偏差太大可调节静态工作点(电位器RP )。
然后测量U B 、U C ,记入表1中。
表1测 量 值计 算 值U B (V ) U E (V ) U C (V ) R B2(K Ω) U BE (V ) U CE (V ) I C (mA ) 2.627.2600.65.22B2所有测量结果记入表2—1中。
5)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 C ≈I E =EER U 或I C =C C CC R U U -U BE =U B -U EU CE =U C -U E计算出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各仪器与放大器之间的连接图关掉电源,各电子仪器可按上图连接,为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后接在公共接地端上。
模电实验1:元器件及常用仪器的使用练习
![模电实验1:元器件及常用仪器的使用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527a517fc4ffe473368ab51.png)
示波器测量值
峰峰值(V)
周期
(ms)
频率
(Hz)
波形
峰峰值(V)
周期
(ms)
频率
(Hz)
1
1K Hz
正弦波
2
10K Hz
方波
3
20K Hz
脉冲波
4
30K Hz
三角波
5
60K Hz
锯齿波
*用毫伏测量1K Hz正弦波的有效值
实验一常用仪器使用
1、测量示波器内的校准信号,并写出操作步骤;标源自值示波器实测值波形
幅度
5V(P-P)
频率
1K Hz
上升沿时间
≤2μS
下降沿时间
≤2μS
2、用示波器测量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波形,并记录波形图,标出该波形的峰峰值、周期、频率等参数;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波形有正弦波,方波,脉冲波,三角波,锯齿波等,列表如下供参考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a7afa65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e.png)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基本模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内容1. 实验原理(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 滤波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3) 振荡电路的原理和调试方法。
(4) 稳压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实验内容(1) 验证放大电路的原理,测量放大倍数。
(2) 设计并搭建滤波电路,测试滤波效果。
(3) 搭建振荡电路,观察振荡频率和波形。
(4) 设计并调试稳压电路,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1) 模拟电子实验板。
(2) 各种模拟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晶体管等)。
(3) 测试仪器(示波器、万用表等)。
2.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电路图。
(2) 按照电路图,搭建实验电路。
(3) 调试电路,使各参数达到预期值。
(4) 利用测试仪器,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实验原理。
四、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2. 正确使用测试仪器,避免损坏。
3.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请教教师。
4.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五、实验报告要求1. 报告内容(1) 实验目的、原理和内容概述。
(2) 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图表。
(3) 实验结果分析,包括实验现象和原理的验证。
(4)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报告格式(1) 文字表述清晰,条理分明。
(2) 数据准确,图表规范。
(3) 页面整洁,格式规范。
3. 报告提交时间(1) 实验结束后一周内提交。
六、实验评价与考核1. 实验评价(1)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模电的实验报告
![模电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4a075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1.png)
模电的实验报告摘要:该实验是关于模拟电子电路的实验,主要在于学习基本的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并且在实验中观察电路的性能,理解模拟电路中的基本物理概念。
实验设备包括模拟电路实验箱、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数字万用表。
实验内容包括放大电路实验、滤波电路实验和振荡电路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对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行分析和解释。
关键词:模拟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一、实验原理1、放大电路放大电路是用来增大信号的电路,放大电路主要应用于电信、电视、音响、计算机等各个领域。
放大器主要有两个核心部件,一个是NPN/PNP晶体管,一个是放大电阻。
通过晶体管的控制,电路可以放大电压或电流,从而达到输出比输入更大的效果。
放大电路的分类:按功率可分为小功率放大电路和大功率放大电路;按频率可分为低频放大电路和高频放大电路;按放大形式可分为直接耗散型放大电路和类A、类B、类C等放大电路。
2、滤波电路滤波电路是指去除电源中的噪声和干扰,使信号输出清晰、稳定、纯净的电路。
根据过滤的信号波形,滤波电路又被分为低通滤波电路、高通滤波电路、带通滤波电路和带阻滤波电路。
在实际应用中,滤波电路经常被用于音频放大电路中,从而滤除低频或高频的杂音,使声音更加清晰、纯净。
3、振荡电路振荡电路是指将电能转换为振动能并不断地跳动的电路,振荡电路实现了将某种能量转化为规律的波形输出。
振荡电路主要应用于电子钟表、无线电通讯、音频放大电路等领域。
振荡电路分类:根据振荡输出波形的不同,振荡电路可分为正弦波振荡电路、方波震荡电路、锯齿波振荡电路等。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内容包括放大电路实验、滤波电路实验、振荡电路实验。
本次实验选取的放大电路为共射放大器,实验步骤如下:(1)调整信号发生器,信号频率为1kHz,信号电平0.5Vp-p。
(2)拨动实验箱内开关,选取Ube差动放大电路。
(3)调节不同量级的调节器,测量输入、输出的电平以及21倍增益下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模电实验报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模电实验报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9e086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7.png)
第3章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3.1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 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数字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用数字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初步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正确使用;掌握交流毫伏表的使用。
3. 学习并掌握仿真软件Multisim 中基本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电路设计为了顺利开展模拟电路实验,必须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本实验将通过对示波器校准信号的测量、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测量,学习三种电子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本实验也将学习Multisim 模拟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等。
应用这些仪器可以完成对模拟电路的调试和测试工作。
模拟电路静态测试时,常用数字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静态工作点。
进行动态测试时,常需加入输入信号;函数信号发生器用来产生输入信号(例如正弦交流信号);示波器用于显示并测量输出信号;交流毫伏表用来测量正弦信号有效值。
仿真软件中虚拟仪器的使用。
在实验过程中,为方便调试、观察与读数,对电子测量仪器与被测实验电路之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常见的布局如图3.1.1所示。
图3.1.1 实验电路的测量示意图在实验中,所有测试仪器的接地端应与实验电路的接地端连接在一起,如图3.1.1所示,否则引入的干扰不仅会使实验电路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而且将使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注意:测试仪器的信号端绝不能与接地端相连,否则发生短路。
1. Multisim 四、实验过程、步骤及内容中虚拟仪器的使用使用Multisim 的示波器、万用表测量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电路连接如图所示。
信号发生器 1(XFG1)输出 1.0KHz ,幅值为 2.0V 的正弦波。
设置 XFG1 的 Frequency (频率) 为 1kHz ,Amplitude (幅值)为 2V ,Offset (直流偏量)为 0V 。
模电实验报告(一)
![模电实验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96699c0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f.png)
模电实验报告(一)模电实验报告背景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通常会在模电实验课程中进行各种实验。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模电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的重要环节,为了满足实验报告的要求,以下是一些编写报告的建议和规则。
实验目的在每份实验报告中,首先应明确实验的目的。
可以简要描述实验所涉及的主题、问题或目标。
例如:•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和应用•学习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进行测量实验原理在实验原理部分,可以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和理论知识。
例如:放大电路基本原理•放大电路的分类•放大电路的基本模型•放大电路的增益计算方法运算放大器特性和应用•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性质•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运算放大器在比较器和反相运算等电路中的应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示波器的基本操作•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操作•测量电压、频率和相位的方法实验步骤在实验步骤部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操作顺序列出实验的具体步骤。
可以使用有序列表来清晰地呈现每个步骤。
例如:1.连接电路板上的电路元件2.打开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并进行基本设置3.测量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4.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可以使用无序列表或表格的形式来呈现实验的结果和数据。
对于每个实验结果,应给出相应的分析和解释。
例如:•测量电路的输入电压为3V时,输出电压为6V,增益为2倍。
说明该放大电路为2倍放大电路。
•在反相运算电路中,输入电压为正时,输出电压为负,反之亦然。
这是因为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非反相输入端的特性决定的。
实验总结在实验总结部分,可以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
可以描述实验所达到的目标,总结实验结果和分析的重点,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例如:通过本次模电实验,我对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进行测量。
然而,对于某些实验步骤或数据处理方法还有一些疑惑,希望在之后的实验中能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模电技术实验报告
![模电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cb44a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3.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搭建和调试方法。
3. 学习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的实验技能。
4. 提高对电路性能指标的理解和测试能力。
二、实验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是研究模拟信号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技术。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晶体管放大电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将微弱的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
2. 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信号,用于测试电路的性能。
3. 示波器:观察和分析信号的波形,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
4. 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等参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1)搭建共射放大电路,包括输入端、放大电路和输出端。
(2)调整电路参数,使放大电路工作在最佳状态。
(3)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输入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
(4)测量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和失真等性能指标。
2. RC正弦波振荡器(1)搭建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包括RC振荡网络和放大电路。
(2)调整电路参数,使振荡器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3)使用示波器观察振荡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4)测量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幅度和相位等性能指标。
3. 差分放大电路(1)搭建差分放大电路,包括两个共射放大电路和公共发射极电阻。
(2)调整电路参数,使差分放大电路抑制共模信号,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比(CMRR)。
(3)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差模和共模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
(4)测量差分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和CMRR等性能指标。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 电路参数 | 测量值 || --- | --- || 输入信号幅度 | 0.1V || 输出信号幅度 | 5V || 增益 | 50 || 带宽 | 10kHz || 失真 | <1% |2. RC正弦波振荡器| 电路参数 | 测量值 || --- | --- || 振荡频率 | 1kHz || 振荡幅度 | 2V || 相位| 0° |3. 差分放大电路| 电路参数 | 测量值 || --- | --- || 差模增益 | 20 || 共模抑制比(CMRR) | 60dB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
模电实验2集成运算放大器仿真
![模电实验2集成运算放大器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0796f88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8.png)
附录
1、电压跟随器
2、上图为Vi=3V、RL=2KΩ时仿真所得数据V0=3V;改变RL,V0不变;改变Vi, 始终有V0=Vi。
3、反相放大电路
4、上图为反相放大电路, 其中输入电压Vi=0.1V, 输出电压V0=-1V。
改变Vi, 当Vi分别为
0.2V,0.3V,0.4V,0.5V时, V0分别为-2V,-3V,-4V,-5V.由此可得AV=V0/Vi=-10.
5、同向输入放大电路
6、上图为同相放大电路, 其中输入电压Vi=0.1V, 输出电压V0=1.1V。
改变Vi, 当Vi分别为
0.2V,0.3V,0.4V,0.5V时, V0分别为2.2V,3.3V,4.4 V,5.5V.由此可得AV=V0/Vi=11.
7、电压比较器
电路图:
(1)当输入电压Vi=50mv(峰值)f=1000Hz的正弦电压时, 输出波形如下:
(2)将Vi降至1Hz, 在输出端以两只反向并接的发光二极管代替负载RL, 输出波形如下图:
8、运放组合
上图为仪用放大器, 由图可知, V1=0.1V,V2=0.2V时, V0=1V;类似的, 改变V1,V2;使V1=0.3,V2=0.2,仿真结果V0=-1V.。
模电实验十-功率放大电路实验
![模电实验十-功率放大电路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c8acc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b.png)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掌握电路工作原理和各元器件的作用。 2. 为什么要调整中点电压? 3. 整理实验数据,并与理论值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三、实验电路原理图
两个二极管D1、D2供给V2和V3一定的正偏压,使两管在静态时处于微导通状态,以克服交越失真。
D1
D2
实验板 (实验箱的右下角)
1. 静态工作点的调节:在没有交流信号输入的情况下,调节电位器使中点A的电位等于Vcc/2。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调节电位器使得A点电压为6V
实验十一 功率放大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OTL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学习0TL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的调试方法 3、学会功放电路输出功率、效率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低频信号源 2.双踪示波器 3.低频毫伏表 4.万用表 5.模拟电路实验箱
用一根导线引+12V到Vcc
A
2. 测量额定功率
输入端接f=1kHz,幅度约为200mVpp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逐渐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直到刚好使输出波形不出现失真为止,此时的输出电压为最大不失真电压Vom ,输出功率为最大不失真功率。
3. 测量效率
式中POM为输出的额定功率,PC为输出额定功率时所消耗的电源功率。在测额定功率的基础上,把数字万用表为电流档(200mA),串入12V电源与功放电路之间,如下图,读出ICC。Pc=Vcc×ICC
模电实验报告答案
![模电实验报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6d744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2.png)
实验名称: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一、实验目的1. 理解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
3. 研究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4. 学习使用示波器和万用表等仪器进行实验测量。
二、实验原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是一种基本的模拟电子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特性,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
共射极放大器具有电压增益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输入输出相位相反等特点。
三、实验内容1. 电路搭建: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
2. 静态工作点设置:通过调节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3. 输入信号接入: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接入放大器电路。
4. 测量放大器输出:使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波形,记录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5. 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改变静态工作点,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态工作点设置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调节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通过测量晶体管的发射极电压和集电极电流,确定静态工作点。
2. 输入信号接入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接入放大器电路,观察输入信号波形。
3. 测量放大器输出使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波形,记录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4. 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静态工作点,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当静态工作点过低时,输出波形失真严重;当静态工作点过高时,输出波形振幅减小。
因此,需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放大器正常工作。
五、实验结论1. 成功搭建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并实现了放大功能。
2. 通过调节偏置电阻,可以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保证放大器正常工作。
3. 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有显著影响,需要合理设置。
模电电路实验
![模电电路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82871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d.png)
模电电路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和调试模电电路,加深对模拟电路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模拟电路的测量方法和调试技巧。
实验器材和材料•功能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直流电源•可变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万用表•连接线等实验内容实验一:直流偏置电源实验目的通过搭建直流偏置电源电路,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掌握直流电源的调整和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1.将直流电源连接到功能发生器的输出端。
2.将功能发生器与示波器相连,观察输出波形,调整幅度和频率。
3.将可变电阻与电容和电感元件连接,调整阻值和测量电压,观察电路输出。
4.依次改变电容和电感元件的数值,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搭建放大电路,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放大电路的测量技巧和放大倍数的调整方法。
实验步骤1.将功能发生器与放大电路相连,调整输出波形的幅度和频率。
2.使用万用表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压,计算放大倍数。
3.改变电阻的数值,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调整放大倍数。
4.将频率调整到共振频率附近,观察输出波形是否失真。
实验目的通过搭建滤波电路,了解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滤波电路的计算和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1.将功能发生器与滤波电路相连,调整输出波形的幅度和频率。
2.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测量输出电压。
3.根据测量值计算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和增益。
4.改变电容和电感元件的数值,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调整截止频率和增益。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的实验,我们可以对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一主要了解了直流偏置电源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实验二主要了解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实验三主要了解了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电容和电感元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并且掌握了测量和调试模拟电路的技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模拟电路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调试方法。
我们掌握了直流偏置电源、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并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加深了理论的理解。
模电实验报告
![模电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dd1df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8.png)
模电实验报告模拟电子实验报告一、引言模拟电子实验是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这门实验课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模拟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振荡电路等。
二、实验一:放大电路1. 实验目的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了解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的区别。
2. 实验原理放大电路是指通过放大器将输入信号放大后输出的电路。
信号放大可以分为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两种。
电压放大是指将输入信号的电压放大到一定倍数后输出,而功率放大是指将输入信号的功率放大到一定倍数后输出。
3. 实验步骤(1) 搭建共射放大电路,连接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
(2) 接通电源,调节电源电压和放大器参数。
(3) 输入不同幅度的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输入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后,输出信号的电压发生了变化。
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较小时,输出信号的幅度也较小;而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较大时,输出信号的幅度也较大。
这说明了放大电路可以放大输入信号的电压。
三、实验二:滤波电路1. 实验目的了解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滤波效果。
2. 实验原理滤波电路是指通过电容、电感和电阻等元件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电路。
滤波电路可以将输入信号中的某些频率成分削弱或者消除,从而得到滤波后的信号。
3. 实验步骤(1) 搭建RC低通滤波电路,连接电容和电阻。
(2) 接通电源,调节电源电压和电路参数。
(3) 输入不同频率的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较低时,输出信号几乎与输入信号一致;而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较高时,输出信号的幅度明显下降。
这说明了低通滤波电路可以将高频信号削弱,从而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滤波处理。
四、实验三:振荡电路1. 实验目的了解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振荡条件。
2. 实验原理振荡电路是指通过反馈回路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再次输入到输入端,从而使得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现象。
模电实验实训报告范文模板
![模电实验实训报告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b747f8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0.png)
一、实验名称模电实验一:晶体二极管特性分析二、实验目的1. 熟悉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掌握基于软件的电路设计和仿真分析方法;2. 熟悉pocket lab硬件实验平台,掌握基本功能的使用方法;3. 通过软件仿真和硬件实验验证,掌握晶体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三、实验原理晶体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单向导电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其伏安特性曲线反映了二极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变化。
本实验通过测量二极管的正向和反向电压、电流,绘制伏安特性曲线,分析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脑:一台,用于运行仿真软件Multisim和pocket lab硬件实验平台;2. 仿真软件:Multisim;3. 硬件实验平台:pocket lab;4. 信号发生器;5. 数字万用表;6. 电阻;7. 二极管。
五、实验步骤1. 打开Multisim软件,搭建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2. 设置仿真参数,对直流电压源V1进行DC扫描,扫描范围0~1V,步长0.01V;3. 测量二极管中的电流,记录数据;4.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5. 打开pocket lab硬件实验平台,搭建实验电路,如图1-2所示;6. 设置信号发生器参数,进行实验;7.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记录数据;8. 根据测量数据,分析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六、实验数据与结果1. Multisim仿真实验结果- 电压扫描范围:0~1V- 步长:0.01V- 二极管电流测量数据(部分):电压(V) | 电流(mA)----------|----------0.0 | 0.00.1 | 0.010.2 | 0.05...1.0 | 1.0- 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3所示)2. pocket lab硬件实验结果- 信号发生器参数:频率:50Hz振幅:5V直流电压:0V负载电容:C110F- 负载电阻与输出电压、纹波电压数据(部分):负载电阻(kΩ) | 输出电压(V) | 输出纹波峰峰值(V)----------------|--------------|-----------------1.0 |2.15 | 0.110.0 | 3.85 | 0.2100.0 | 4.31 | 0.3(表格中数据可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七、实验分析与讨论1. 分析Multisim仿真实验结果,得出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2. 分析pocket lab硬件实验结果,得出二极管的基本特性;3. 对比仿真实验和硬件实验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4. 讨论二极管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模电实验报告实验现象
![模电实验报告实验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7e7aa53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2.png)
一、实验背景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实验技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模拟电子电路的实验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并分析模拟电子电路的实验现象。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晶体管单级放大器2. 单极共射放大器3. 负反馈放大电路4. RC文氏电桥振荡器5. 直流稳压电源设计6.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四、实验现象以下是对各个实验内容的实验现象描述:1. 晶体管单级放大器(1)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输出信号为放大后的正弦波,且幅度随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大而增大。
(2)当输入信号为方波时,输出信号为放大后的方波,且幅度随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大而增大。
(3)当输入信号为三角波时,输出信号为放大后的三角波,且幅度随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大而增大。
2. 单极共射放大器(1)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输出信号为放大后的正弦波,且幅度、相位均随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大而增大。
(2)当输入信号为方波时,输出信号为放大后的方波,且幅度、相位均随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大而增大。
(3)当输入信号为三角波时,输出信号为放大后的三角波,且幅度、相位均随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大而增大。
3. 负反馈放大电路(1)引入负反馈后,放大电路的带宽变宽,稳定性提高。
(2)负反馈可降低放大电路的增益,提高线性度。
(3)负反馈可改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 RC文氏电桥振荡器(1)当电路参数满足振荡条件时,输出信号为正弦波。
(2)调节振荡电路的参数,可改变振荡频率。
(3)加入稳幅电路,可改善输出信号的波形。
5. 直流稳压电源设计(1)变压器输出电压经整流、滤波、稳压后,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
(2)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受负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稳压电源的设计需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实验报告模板模电(3篇)
![实验报告模板模电(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f8361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4.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此处简要介绍实验原理,包括相关公式、电路图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数字万用表4. 模拟电子实验箱5.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原理图连接实验电路;2.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相关元器件的参数,如电阻、电容等;3.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幅值的信号;4.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出波形,分析电路性能;5.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电路参数,观察波形变化;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7.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此处列出实验数据,包括测量结果、波形图等。
)1. 电路参数测量结果:(列出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的测量值)2. 电路输出波形分析:(分析电路输出波形,如幅度、频率、相位等)3.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对比:(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分析误差原因)六、实验结论1. 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 总结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3. 对实验电路进行改进,提高电路性能;4. 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提高实验技能。
七、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仪器与设备;4. 实验步骤;5. 实验数据与分析;6. 实验结论;7. 参考文献。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2. 操作实验仪器时,轻拿轻放,避免损坏;3. 严谨实验态度,认真记录实验数据;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场地,归还实验器材。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和要求请根据实际课程安排进行调整。
第2篇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12ba1d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c.png)
全版模电实验教案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常见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3. 掌握基本模拟电子电路的实验操作方法。
4. 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放大电路: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包括静态工作点、动态范围等。
2. 滤波电路:理解滤波电路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分析滤波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3. 振荡电路:了解振荡电路的原理和分类,掌握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和频率控制方法。
4. 调制解调电路:理解调制解调电路的原理和功能,掌握调制解调电路的组成和操作方法。
5. 非线性电路:了解非线性电路的特点和应用,掌握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万用表4.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5. 实验板6. 导线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放大电路(1)搭建一个基本放大电路,包括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反馈电阻等。
(2)调整静态工作点,使放大电路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测量并记录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包括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
2. 实验二:滤波电路(1)设计并搭建一个低通滤波电路,滤除高频噪声。
(2)调整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3)使用示波器观察滤波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3. 实验三:振荡电路(1)搭建一个LC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信号。
(2)调整LC振荡电路的频率,观察振荡信号的稳定性。
(3)分析并测量振荡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4. 实验四:调制解调电路(1)搭建一个调幅调制电路,实现模拟信号的调幅。
(2)搭建一个解调电路,恢复调幅信号。
(3)调整调制解调电路的参数,分析信号的调制解调效果。
5. 实验五:非线性电路(1)搭建一个非线性电路,如二极管限幅电路。
(2)观察并测量非线性电路的输出特性。
(3)分析非线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五、实验要求与评分标准1.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内容完整,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设备、内容、步骤、结果及分析。
模电实验 (一)
![模电实验 (一)](https://img.taocdn.com/s3/m/0d9f2a7fa98271fe910ef9a8.png)
实验一操作步骤及其要求:实验要求一:1. 接入电源UCC=12V2. 旋转可调电位器RW,调整为0欧姆(用万用表测量)。
3. 测量三极管基极Vb、集电极Vc、发射极Ve三点电位,求出Uce、Ube电压值;(用万用表测量)4. 输入正弦波,频率1000HZ,幅度为40mV ,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波形有效值。
5. 旋转可调电位器RW,调整为500K欧姆(用万用表测量)。
6. 测量三极管基极Vb、集电极Vc、发射极Ve三点电位,求出Uce、Ube电压值;(用万用表测量)。
7. 打开函数发生器,选择正弦波幅度和频率,输入正弦波,频率1000HZ,幅度为40mV(可任意选输入信号幅度值),函数发生器输出红色鳄鱼夹接入放大器B 点,黑色鳄鱼夹接地,同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波形函数发生器输出波形的有效值。
8. 改变输入正选波形的幅度,在集电极C点观察波形的变化;(示波器)9. 改变上偏置电阻值(旋转可调电位器)使基极电压从6伏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在此期间选择5个点(基极对发射极的电压),测量集电极C点的电位变化情况,绘出Vb、Vc的波形。
(万用表测量,记录数据(此项选作、但建议做))10. 观察函数发生器输输出电压波形增大时输出波形的变化情况,观察改变可变电位器RW阻值时输出波形的变化情况,以证明输入信号波形幅度过大和阻值不符合电路要求时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既缩底和削顶)。
实验要求二:1. 万用表旋转至直流电流档,将万用表串如集电极电源,红表笔接电源正极;2. RW调整至0欧姆,记录集电极电流值;3. RW调整至500K欧姆,记录集电极电流值;4. RW从0欧姆调整到500K,记录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数据记录到表格里。
要求三、实验报告的撰写一、实验的目的与意义;二、所用仪器仪表(略);三、电路连接方法(略);四、实验报告(数据):1.测量结果填入表中(1000HZ,40ma):2.绘出基极输入与集电极输出波形图输入电流与电压的波形:输出电压的波形(注意相位)发生畸变的波形(缩底和削顶)3.调整RW,测量基极与集电极电流,测量结果填入上表中实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第十一次实验波形发生电路实验报告2016.12.22....一、 实验目的1、 学习用集成运放构成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
2、 学会波形发生电路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原理由集成运放构成的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发生电路有多种形式,本实验采用最常用且比较简单的几种电路来做分析。
1、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下图所示为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其中RC 串并联电路构成正反馈支路,同时起到选频网络的作用。
R1、R2、Rw 及二极管等元件构成负反馈和稳幅环节。
调节电位器Rw ,可以改变负反馈深度,以满足振荡的振幅条件和改善波形。
利用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D1、D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稳幅。
D1、D2采用硅管(温度稳定性好),且要求特性匹配,才能保持输出波形正、负半周对称。
R3的接入是为了削弱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以改善波形失真。
电路的振荡频率:12o f RC π=起振的幅值条件:12fR R ≥ (具体推导见书第406页)其中23(//)f w D R R R R r =++,D r 是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调整反馈电阻Rf (调Rw ),使电路起振,且波形失真最小。
如不能起振,则..说明负反馈太强,应当适当加大Rw ;如波形失真严重,则应当适当减小Rw 。
改变选频网络的参数C 或R ,即可调节振荡频率。
一般采用改变电容C 作频率量程切换,而调节R 作量程的频率细调。
2、 方波发生电路由集成运放构成的方波发生电路和三角波发生电路,一般均包括比较电路和RC 积分电路两大部分。
下图所示为由迟滞比较器及简单RC 积分电路组成的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
它的特点是线路简单,但三角波的线性度较差。
主要用于产生方波,或对三角波要求不高的场合。
电路振荡频率:21122ln(1)o f f f R R C R =+式中11''w R R R =+,22'''w R R R =+方波输出幅值:om Z V V =±三角波输出幅值:212CM Z R V V R R =+ 调节电位器Rw (即改变R2/R1,),可以改变振荡频率,但三角波的幅值也随之变化。
如要互不影响,则可以通过改变Rf 或Cf 来实现振荡频率的调节。
3、 三角波和方波发生电路如把迟滞比较电路和积分电路首尾相接形成正反馈闭环系统,如下图所示,则比较电路A1输出的方波经积分电路A2积分可以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又触发比较器自动翻转形成方波,这样既可构成三角波、方波发生电路。
..电路振荡频率:214()o f w rR f R R R C =+ 方波幅值:'OM Z V V =±三角波幅值:12OM Z R V V R = 调节Rw 可以改变振荡频率,改变比值R1/R2可以调节三角波的幅值。
三、 实验设备与器件1、±12V 直流电源2、交流毫伏表3、双踪示波器4、运算放大器μA741×25、稳压管2CW231×16、二极管 IN4148×27、电阻器等8、频率计四、 实验容1、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按图连接实验电路(1)接通±12V 电源,调节电位器Rw ,使输出波形从无到有,从正弦波到出现失真。
描绘Vo 的波形,记下临界起振、正弦波输出及失真情况下的Rw 值,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2)调节电位器Rw ,使输出电压Vo 幅值最大且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输出电压Vo 、反馈电压V+和V-,分析研究振荡的幅值条件。
..(3)用示波器或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fo ,然后在选频网络的两个电阻上并联同一阻值电阻,观察记录振荡频率的变化情况,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4)断开二极管D2、D2,重复(2)的容,将测试结果与(2)进行比较,分析D1、D2的稳幅作用。
(5)RC 串并联网络幅频特性观察:将RC 串并联网络与运放断开,由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入3V 左右的正弦信号,并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RC 串并联网络输入、输出波形。
保持输入幅值不变,从低到高改变频率,当信号源达到某一频率时,RC 串并联网络输出将达到最大值(约1V ),且输入输出同相位。
此时的信号源频率:12o f f RCπ==2、 方波发生电路按图连接实验电路。
(1) 将电位器Rw 调至中心位置,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描绘方波Vo 及三角波Vc 的波形(注意对应关系),测量其幅值及频率,记录之。
(2)改变Rw 滑动点的位置,观察Vo 、Vc 幅值及频率变化情况。
把滑动点调至最上端和最下端,测出频率围,记录之。
(3)将Rw 恢复至中心位置,将一只稳压管短接,观察Vo 波形,分析Dz 的限幅作用。
3、 三角波和方波发生电路按图连接实验电路。
(1)将电位器Rw 调至合适位置,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描绘三角波输出Vo 及方波输出Vo’,测其幅值、频率及Rw 值,记录之。
(2)改变Rw 的位置,观察对Vo 、Vo’幅值及频率的影响。
(3)改变R1(或R2),观察对Vo 、Vo’幅值及频率的影响。
五、 实验结果与总结1、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1)实验数据:Vo 的波形:正弦波..出现失真分析:Rw 越大,则反馈电阻Rf 越大,负反馈越弱。
当Rf 过小时,负反馈太强,使得电路无法起振。
当增大Rf 时,负反馈减弱,电路开始满足起振条件,输出正弦波。
当Rf 继续增大时,负反馈过弱,使得不再满足稳幅要求,输出波形发生失真。
实验中临界起振时的Rw 为2.763 k Ω,此时Rf=Rw+R2+R3=19.963 k Ω,1 1.9632fR R =≈,与12f R R ≥的起振幅值条件相符。
引起偏差的原因可能是负反馈回路的电阻或正反馈回路的电阻电容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不同。
..(2)分析:振荡的幅值条件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V+与V-之间有微小差别,V-比V+大0.277V 。
电路中,若要能够发生振荡,则必须满足AF>1的幅值条件。
另外,发生振荡时,F=1/3(具体证明见后面),所以要求A>1/3。
(3)其中计算值由公式12o f RCπ=计算得到 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到,并联前和并联后的计算值都比测量值略高,可能的原因是实际的R 或C 值比理论值偏大。
同时,并联后的fo 的测量值和计算值都是并联前的两倍,与公式12o f RCπ=相符。
(4)分析: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断开D1、D2后,输出电压Vo 增大,反馈电压V+减小,反馈电压V-有很微小的下降。
从实验数据可以体现出D1、D2的稳幅作用。
D1、D2的稳幅作用:D1、D2通过改变运放的放大倍数来实现稳幅。
运放的输出电压超过一定幅度时,负半周D1导通,正半周D2导通,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小,相当于减小反馈电阻,从而增强负反馈,减小放大倍数,实现稳幅。
. .(5)当频率为1.275kHz 时,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值0.953V ,约为1V 。
且此时输入输出波形同相位,如下图所示:理论上:1//11//fO R U jwC F U R R jwC jwC==++113()F j wRC wRC =+-令1o w RC =,有12o f RC π=代入上式,有13()oo F f f j f f=+-幅频特性为223()o o F f f f f=+-相频特性为1arctan ()3o F o ff f fφ=--..当f=fo 时,F=1/3,输入与输出相位差为0。
12o f RCπ=的理论计算值在前面已经提到过,是 1.59kHz ,而测量值为1.275kHz ,与之前的测量值基本相等。
造成与计算值不同的可能的原因是实际的R 或C 值比理论值偏大。
同时,输出电压的实际值为0.953V ,约等于3*(1/3)=1V ,与理论相符。
2、 方波发生电路(1)Rw 位置方波幅值Vo (V ) 三角波幅值Vc (V ) 方波频率(kHz) 三角波频率(kHz)测量值 测量值 理论值 测量值 理论值 测量值 中间(21.5k Ω)7.510 4.460 4.51 1.404 4.51 1.404 最上端(42.5k Ω)8.000 7.180 1.023 0.665 1.023 0.665 最下端(0.5Ω) 7.330 2.005 15.524 2.645 15.524 2.645频率的理论值通过21122ln(1)o f f f R R C R =+计算得到。
可以看出,波的频率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差很大,可能的原因是实际电路中的Cf 、Rf 、R1、R2值与理论电路图中不符。
波形图:Rw 在中间位置Rw 最大. .Rw 最小(2) Rw 变大时,方波和三角波的频率减小,幅值增大;Rw 变小时,方波和三角波的频率增大,幅值减小。
频率的变化围为:0.665kHz-2.645kHz分析:易知当Rw 变大时,R1变小,R2变大,R2/R1变大;Rw 变小时,R1变大,R2变小,R2/R1变小。
所以,当Rw 变小(变大)时,根据214()o f w rR f R R R C =+ om Z V V =±212CM Z R V V R R =+可以得到,振荡频率fo增大(减小),三角波幅值减小(增大),方波幅值也有微小的减小(增大),但由于Vz的限制,变化很小。
(3)讨论二极管Dz的限幅作用:短接一只稳压管后的波形:当输出电压(即方波)的幅值过大时,由于二极管的稳压作用,幅值会被限制在Vz。
当Vo为正时,Dz1发挥稳压作用;当Vo为负时,Dz2发挥稳压作用。
所以它们可以保证较好地限幅效果。
3、三角波和方波发生电路(1)Rw(kΩ) 方波幅值Vo(V)三角波幅值Vc(V)方波频率(kHz) 三角波频率(kHz) 测量值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46.27 4.120 2.180 0.464 0.254 0.464 0.253 22.109 4.099 2.243 0.916 0.481 0.916 0.4810 3.790 2.973 8.417 3.164 8.417 3.164由数据可以看到,对于三组数据,频率的理论计算值都是是测量值的两倍左右,误差接近50%,可能的原因是R1或R2的对应电阻接错。
同时这印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2)波形图:Rw最大..Rw最小Rw适中....(3)a. Rw 变化时:由数据可以看出,Rw 变大时,频率减小,方波与三角波幅值变化不大;Rw变小时,频率增大,方波与三角波幅值变化不大。
这与理论计算公式相符:电路振荡频率:21122ln(1)o f f f R R C R =+式中11''w R R R =+,22'''w R R R =+方波输出幅值:om Z V V =±三角波输出幅值:212CM Z R V V R R =+ b .R1、R2变化时:R1、R2情况 方波幅值Vo (V ) 三角波幅值Vc (V ) 方波频率(kHz) 三角波频率(kHz)初始 4.099 2.243 0.481 0.481R1从10k Ω变到20k Ω 4.096 4.283 0.254 0.254 R2从20k Ω变到10k Ω 4.093 4.283 0.257 0.257 波形图:初始R1从10kΩ变到20kΩR2从20kΩ变到10kΩ由实验数据发现,“R1从10kΩ变到20kΩ”与“R2从20kΩ变到10kΩ”两种情况下,方波的幅值、三角波幅值与波的频率都基本相等,这通过理论计算式可... . 以解释: 电路振荡频率:214()o f w rR f R R R C =+ 方波幅值:'OM Z V V =± 三角波幅值:12OM Z R V V R = 当R1、R2变化时,只要R1/R2增大,就会造成电路振荡频率减小,三角波幅值增大,方波幅值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