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学1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劳资冲突的特点
• 绝大多数由于劳动者的基本劳动经济权益 被侵害,没有以争取新的利益为目标,在 性质上仍是一种以劳动权利的实现为基本 内容的权利争议。 • 一般都与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没有关系, 只是个别劳动权益的维护。 • 自发性是中国劳资冲突的重要特点。
我国劳资冲突的原因
• 引发劳资冲突的直接原因,是劳动者的权 益受到侵害又不能适时合理解决。 • 国有企业出现的劳资冲突,主要是由于企 业改制、关闭破产和裁员过程中劳动者权 益受损所致。非国有企业主要是劳动条件 和就业条件的恶劣,特别是企业拖欠职工 工资问题已经成为劳资冲突的主要原因。 • 劳资力量对比极端不平衡,是劳资冲突发 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
• 调解 • 斡旋的改良: • 第一,调解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双方通过协议 商定由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帮助达成协议 • 第二,调节者通过劝说、调解,促使双方让步, 达成协议。
• 实情调查 • 依靠外来者,调查争议事实并提交报告,提高争 议的公开性,迫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妥协。
• 利益仲裁:常规仲裁、最后出价仲裁 • 强制性,禁止罢工或采取过激行为
• • • • • • •
(二)雇主的产业行动 关闭工厂 雇佣罢工替代者 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 复工运动 黑名单 排工
• 中国劳动关系当事人所采取的特殊的产业 行动方式:集体信访、政权机关前的静坐、 请愿,封堵道路,组织护厂纠察队或者联 合抵制、罢工。
产业行动的发展过程
• 第一阶段,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下半叶 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资对立比较尖锐, 劳动者的正当利益得到承认和保护的程度 很低。劳动者被迫反抗,以破坏机器设备、 停工怠工、抗议示威、逃离工厂为主要方 式
• 如果谈判力比值小于1,那么两种因素有助于 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设置期限: 1、如果某一合约期结束不能达成协议,罢工就爆发 2、随着截止日的临近,双方会重新调整对罢工可能性的认 识,从而提高谈判力的比率。 修改意图: 1、工会和资方可能修改各自的意图以接近对方的要求 2、这样降低了对方同意的代价提高了自己的谈判力 3、如果让步成为一种弱势,对方同意和不同意的代价会下 降,那么,结果就难以预料。
谈判模型
• 张伯伦模型(Chamberlain System)考察 的是谈判力(bargaining power)的决定因 素及作用,或者说是确保对方同意条件的 能力。
• 工会的谈判力(union’s bargaining power) 管理层同意工会的条件的意愿。
工会谈判力
(UBP)
管理层认识到的不同意工会条件的代价 (MCD)
• 这个损失取决于罢工发生的可能性及预计的罢工长 度
• 工会同意的代价(Union’s cost of agreeing):如果接受资方工资要求所带来 的工资收入的损失。
• 为了达成协议,一方必须同意另一方的条 为了达成协议, 件
• MBP或UBP大于1
• 相对谈判力
• 工会的工资要求越高,资方拒绝的可能性越大, 工会的谈判力就越弱。
• 解决: • (1)依靠公权力在法律和公共政策形成于实施过 程中,对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政党利益予以救济或 保护。 • (2)依靠当事人通过私权自治,进行谈判,采取 自我救济。 • 现实中,不论是政府的公权还是单个劳动者都可 能无力及时使劳动者获得保障,劳动者必须采取 私力救济、自我救助性质的集体行动,以对雇主 施加压力,产业行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 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中 期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民主化与法治 化程度均有了显著的提高或进步,资本主 义国家积极进行了经济、政治、法律和社 会文化等方面的调整,缓和了社会矛盾。 劳动关系总体上趋于缓和,推动和参与了 政治民主、企业(产业)民主,三方机制 得以推广,集体谈判基本纳入了法治轨道。
罢工的限制
• • • • • (一)公用事业的罢工限制 公共部门无条件禁止罢工。 (二)罢工的原则: “社会适当” “均衡性”
• (三)合法罢工的条件 • (1)必须是原集体协议期限届满。 • (2)工会已履行了“真诚”与雇主谈判、 达成协议的义务。 • (3)必须通知劳动行政部门。 • (4)投票表决。 • (5)提前通知。
• 产业行动是劳动者在集体争议的一种比较 激烈的策略和手段。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 治中,产业行动尽管是法律所许可的合法 手段,但它也是斗争的最高手段。
• 产业行动的形式 • (一)雇员或工会的产业行动 • 怠工:工人不离开工作岗位也不进行就地 罢工,只是放慢工作速度或破坏性工作, 是雇员采取产业行动的一种基本手段。 • 联合抵制,分为初级联合抵制和次级联合 抵制。 • 纠察:罢工工人对靠近工厂的入口或有关 区域实行的警戒。 • “好(恶)名单” • 罢工
工会认识到的不同意资方条件的代价 (UCD)
=
工会认识到的同意资方条件的代价 (UCA)
如果工会意识到同意比不同意代价更大 (MBP <1),那么,工会就会选择不同意 并拒绝资方的条件。如果 MBP > 1 情况 则相反。
• 工会不同意的代价(Union’s cost of disagreeing):拒绝资方工资要求后估计可 能造成的工资收入的损失。
• 劳资冲突的表现形式一般为集体行动,即 产业行动,是指劳资关系双方在劳动关系 中实现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依法采用罢工 或闭厂等阻碍企业正常运营手段等进行对 抗的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资冲突
• 三阶段: • 1、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后期。主要由于国 有企业劳动制度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所引起 的劳动者利益受损而致。 • 2、20世纪90年代初到《劳动法》颁布实施。 国有企业由于劳动关系市场化,争议的内容 主要为权利或利益的争论。 • 3、1997年至今。公有制企业所有制改革中, 国有和集体资产流失到有权势的人的腰包里, 工人的权益被严重侵害。
• 作业请发邮箱: xiayi.nuaa@gmail.com Thanks!
• 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 (一战前),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 义转变,资本主义国内和国际矛盾加剧, 工人阶级的经济和政治斗争手段日趋成熟, 产业行动具有显著的组织性、自觉性,并 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 第三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即20世纪 前半叶,资本主义对于劳资关系进行了系 统的、深入的干预和调整,并且使这些干 预和调整逐步法制化,积极促进就业的公 共政策,集体谈判制度、三方协商制度等 共同成为劳动关系有效的调整机制。
• 这种代价取决于罢工发生的程度和预期罢工的长 度
• 资方同意的代价(management’s cost of agreeing):接受工会的工资要求后估计的 利润损失。
• 资方谈判力(management’s bargaining power)是指工会同意资方条件或要求的意 愿。
资方谈判力
(MBP)
• (二)产业行动是市场经济的结构性要素、 劳动关系系统中的重要变量 • 由于国家公权力受到公民权利、社会权利所 制约,被法律限制;另一方面知识、信息和 技术、能力的有限性导致了公共权力的“心 有余而力不足”。 • 产业行动,是针对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的结 构性的非均衡性、非公平性,进行利益救济、 实现矫正正义的有效手段。
集体争议与产业行动
夏羿 北京化工大学
• 集体争议(class labor disputes)是指集体 劳动关系中存在共同性或关联性权力义务的 劳动者或者劳动者集体,因劳动条件、社会 保障等方面的权利义务问题,与雇主发生的 法律纠纷。 • 产业行动(industrial action)是指在集体谈 判过程中由雇员或雇主施加压力为目的,单 方面引起正常工作安排暂时停止的一种活动, 主要表现为罢工、怠工、关闭工厂等。
• 常规仲裁:由一个仲裁员或三方组成的仲裁委员 会,根据双方的意见和相似行业中其他雇员的劳 动标准,对争议做出最终裁决。 • 最终出价仲裁:“逐项选择”、“一揽子选择” • 常规仲裁与最后出价仲裁的比较(作业) 常规仲裁与最后出价仲裁的比较(作业)
劳动关系与劳动冲突
• 劳资冲突又称产业冲突,是指劳资矛盾激 化和公开化,劳动关系双方以某种特定的 方式——集体争议和集体行动的方式,来 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争取自己的权益的社会 行动。 • 劳资冲突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社会经济 利益的冲突。
产业行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 • • • • (一)产业行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劳动关系是一种利益交换关系 劳动关系中的不均衡性: (1)资本的“稀缺” (2)劳动者的需求更基本(马斯洛需求层 次理论) • (3)政府和社会对资本的依赖
自我实现的需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尊重的需要
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安全上的需要
生理上的需要
=
管理层认识到的同意工会条件的代价 (MCA)
•如果管理层认为同意比不同意代价更高 (UBP <1),那么他们就会选择不同意并拒 绝工会的条件。如果UBP > 1 ,情况就相 反。
• 资方不同意的代价(management cost of disagreement):指当拒绝工会的工资要求 后估计可能造成的利润损失。
我国劳资冲突构成
• 国有企业劳资冲突行为主要是请愿、游行 和示威,而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的形式主要 是怠工和罢工。 • 劳资冲突的案件数逐渐增加(我国从1990 年到1994年参加罢工的人数为:24.3万人、 28.86万人、31.03万人、49.56万人,五年 增加一倍,是所统计的17个国家中增长率 最高的)
罢工
• 罢工是劳动者为了改善工作条件、签订或 变更集体协议,在以工会为主体的集体谈 判中,为使谈判产生一定压力而实施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暂时停止工作的行为。 • (1)暂时行为 • (2)经济行为 • (3)集体行为
罢工的功能
• 罢工是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 • 罢工是迫使雇主让步的压力手段 • 罢工是工人自由表达不满的方式
罢工的经济效果
• 经济学家里斯对于美国的罢工行为与经济 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罢工 频率与经济周期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 系的结论。他发现,经济周期处于波峰状 态时,罢工行为具有超前发生的倾向,而 在波谷状态时,又会滞后地进行。
• 希克斯提出了产业纠纷模型理论。罢工威 胁是一个武器,它可以通过集体谈判向雇 主施加压力,迫使雇主不情愿地提高工资 或改善其他劳动条件。
• 区分个体争议和集体争议的两个要点: • 一、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集体还是个人, 即争议当事人中劳动者一方,在人数和 组织性方面的特征。 • 二、劳动争议所指向的权利(利益)、 义务,是集体共同所享有、承担的,还 是个体所享有、承担的。
• 集体争议发生的过程: • 1、劳动者结社产生集体代表 集体谈 判 谈判不成功或产生履约纠纷,产 生了集体争议 • 2、同一雇主与多名劳动者发生大体相 同劳动争议 劳动者各自采取劳动仲 裁、提取诉讼等方式主张个人权利、 利益 劳动者相互联合 集体争议
• (四)雇主在罢工期间的权利 • 关于雇主能否使用“替代工人”的争论! 运用张伯伦模型,谈谈对这一争论的看法。
罢工的处理和解决
• 和解:斡旋、调解、实情调查
• 斡旋 • 第一阶段:单个斡旋者调和双方分歧,帮助达成 解决方案。如不成功,向劳动部门提交报告,说 明争议的问题及解决的可能性。 • 第二阶段:劳动部门任命“斡旋委员会”,促使 双方陈述各自立场,提出正式、可行的建议并促 成问题的解决。 • 关于斡旋的负面效果(作业) 关于斡旋的负面效果(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