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句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 废退。

己未,或走马过汝阴王之门,卫士恐。有为乱
者奔入杀王,而以疾闻,上不罪而赏之。 《资治通鉴》P4229,中华书局1956年版
百度文库

己未,或走马过汝阴王之门,卫士恐有为乱者, 奔入杀王,而以疾闻,上不罪而赏之。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 二。 贾谊《过秦论》
《山海径· 北山经》:“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6、 注意人物对话的起止
古文中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 常用“曰”字,“曰”下通常是所讲
的话。这对于正确断句,提供了标志。 但要正确判断引言的起止,分清对话
内容和叙述话语。
《孟子· 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 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 舒之言也。(《资治通鉴》标点本)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 之言也。
4、充分考虑行文特点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江淹《别赋》)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 之离霜。
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 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 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囊以与 之。(《左传》)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囊以与之。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
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卷146,中华书局1956年版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 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梁绍壬《两般秋雨盒随笔· 史阁部书》) 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后汉书· 班昭传》:“《汉书》始出,多未能读者,
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礼记· 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
经辨志。”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辨志 ,谓别
使章句断绝也。”
其心意所趣乡也。”孔颖达疏云:“离经,谓离析经理,
高诱《淮南子· 叙》曰:“自诱之少,从故侍 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
韩愈《送孟东野序》:“金石之无声,或
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 其皆有弗平者乎!”
A、 句首词___ 盖、夫、且夫;(语气词) 是时、昔夫、曩者、日者、现己、既而、 向者、俄而、方今、乃今(时间副词) 岂唯、然且、然则、故夫、大抵、得无、 何为、何以、何乃、未尝、无乃(复音虚 词) 请、窃、忝;(谦敬副词)
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
句读者也。”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一足,一只脚), 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
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
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
“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
我国现行的标点符号,包括:句号( 。 )、 问号( ? )、感叹号( ! )、逗号( , )、顿号( 、 )、 分号( ; )、冒号( : )、引号(“ ”、 ‘ ’)、括号 ([ ]、 ( )、〔 〕、 【 】)、破折号(——)、 省略号(……)、着重号( .)、连接号( — )、间
隔号( ·)、书名号(
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
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 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 言他。”
练习:
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於子夏氏子夏曰圣 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与及也) 《礼记•檀弓上篇》 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 夏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 何观焉?”
古文标点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 泰伯第八》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 使知之。
鲁迅《“题未定”草(六)》:“标点古文,不但使 应试的学生为难,也往往害得有名的学者出丑。”
B 句尾词____ 也、邪、欤、与、乎、哉、焉、
耳、矣、兮、也夫、己焉哉、矣
哉、云尔、己乎(语气词)。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 乡党》)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 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3、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
(梁绍壬《两般秋雨盒随笔· 命名双声叠韵》》)
3、不明语法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 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 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 (《史 记· 六国年表》) 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
分辨的句子先断开(“句读”或断句),逐渐缩小范围。
第三步,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认真推敲每个词的含义
和可能的用法,并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和句式的特点,确定 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最后,再根据语意、语气等情况,在断句的地方,加上 相应的标点符号。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
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
《丛书集成》断句:“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
之直院学士。俱阙他官暂行文书。谓之权直。”
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阙, 他官暂行文书,谓之权直。
四、怎样标点古文
首先要仔细阅读,基本上读懂其意思。
标点古文的操作步骤是: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
然后,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虚词、对话等),把容易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 入谒。沛公方居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 入谒。沛公方居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2、不识语音而误断
钱竹汀宫詹云:“古人以二字命名者,多取双声叠 韵,与夷犁、来涛涂、弥明、弥牟、灭明、 由余、徐 姚,皆双声也。”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 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 而王岂是乎 (晴)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 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 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岂是乎?” 吴汝纶《史记读本》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 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 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岂是乎?”
(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 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吕氏 春秋· 察传》
一、古人的句读实践
1、何为“句读”?
“句读”一词最早出于东汉 何休《公羊传解诂· 序》。
句读的别称:句投、句断、
句度、句逗等。
十 年 春 、 齐 师 伐 我〇

十 年 春 、 齐 师 伐 我
二)因古文化知识局限而误读
“慧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秦始皇本 纪》 “慧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史记会注考证》
慧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癸丑,以光禄勋陈国、袁滂为司徒。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844页

癸丑,以光禄勋陈国袁滂为司徒。
《历代职官表》引《山堂考索》:“凡他官入 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阙他官暂行文书谓 之权直。”
苏轼《喜雨亭记》:“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
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
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
其示不忘一也。”
5、 注意两个相同词语的连用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
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 应当从中间断开。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孙武既死,后百 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juàn)之间,膑亦孙 武之后世子孙也。……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 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 善而客待之。”又如:
掌。似虎是也。(《本草纲目》,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 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 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1、识字辨义是标点古文的前提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 故坐废退。(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商务印书馆《韩昌黎集》
乎”、“无乃……乎”、“何以……为”等,
是单句形式,必须根据情况断开。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 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 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 岂有常哉?”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 二。 贾谊《过秦论》
2、要熟悉文言的词法句法 1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连词经常起联接词组 和分句的作用,句尾语气词通常用于句末,叹词一般单用,代词常 在句末。
有些凝固结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 “然则”、“虽然”、“然而”等,中间是不能断开的;有些凝固 结构,如“不亦……
句和读的区别:语气绝为句, 半绝为读。
2、句读符号
ヽ 《说文》:“有所绝 止而识之也。”


《说文》:“钩 识也。”
用于句末的停顿。
《礼记·中庸》自诚明读谓之性句 自明诚读谓之教句诚 读则明矣句明读则诚矣句

刻书加句读始于宋代。岳珂《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监 属诸本皆无句读,惟建本始妨馆阁校书式,从旁加圈点,开卷了 然,于学者为便,然亦但句读经文而已,惟蜀中字本,兴国本并 点注文,益为周尽。”
( ),等等。
、 〈 〉)、专名号
3、 标点符号和句读之间的差别
第一,古人所说的“句”和“读”,其含义广泛,不同于 今天的“句号”和“逗号”。
第二,古代的句读一般只用两种符号:“。”和“、” 。
现代的标点符号体系完备,符号众多(将近二十个)。两者
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句读只起断句的作用,只表停顿,它既不能表示句 子的各种语气,也不能表示句子之间的复杂关系。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 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唐语林》卷一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 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二、句读失误的原因
一)语言文字知识局限误读
1、不明词义、不通文理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史记选》,王伯祥主编,第1页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