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
深基坑开挖中的地下水控制技术
式中:
' Kj
K 抗管涌安全系数,K 1.5 ~ 2.0。
一、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法的种类与适用条件
2. 隔水帷幕
设水头梯度为 i ,地下水的重度为 w ,
则:
j=i * w
h' L
*
w
式中:L 渗流路径计算长度。根据上海规范渗流计算长度
为垂直向渗流路径的1.5倍,加上隔水帷幕的宽度。
喷射井点法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20m/d的粘性土、 粉土、砂土地层,适用于抽降上层滞水或水量不大的 潜水,其降水深度可达20m。
一、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法的种类与适用条件
3. 井点降水
3.3管井 管井降水系统由井管和抽水设备组成,井管由井壁管
和过滤器两部分组成,目前常用的是无砂混凝土管。 抽水设备根据不同的降水深度及出水量要求,选用合 适扬程和流量的离心式水泵、深井潜水泵或深井泵。 管井降水适用于渗透系数为1.0~200m/d的粉土、砂 土、碎石土地层,尤其适用于水量较大的潜水或承压 水含水层,其降水深度超过5m,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最 广。
t
Δt
一、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法的种类与适用条件
5.引渗 当存在多层含水层,且下部含水层的水位低于上层水
位时,可以通过井孔或砂井等将上层水引渗到下层含 水层中,如混合水位满足降水要求,则可自然降低地 下水位,如混合水位不满足降水要求,可通过抽降下 层地下水实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也可以采用抽渗 结合的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 引渗井可在基坑内外布置,井间距宜根据试验确定, 一般可采用2.0~10.0m。采用引渗井时应注意浅层地 下水对下部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0.001 砂质粉土 0.1~0.5 中砂 5.0~20.0
粉质粘土 0.001~0.05 粉砂 0.5~1.0 粗砂 20,0~50.0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地下水控制技巧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地下水控制技巧地下水是指在地下岩石层、土壤中存在的水资源。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地下水控制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地下水控制技巧。
一、前期地下水勘查在深基坑支护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下水勘查非常重要。
通过对勘察区域的了解,可以获取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和流量等信息,为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控制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合理选择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地下水位过高,会给基坑开挖和支护带来较大的困难。
因此,降低地下水位是地下水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井点抽水、隔离帷幕、降水井和泵站等方法来实现地下水位的控制。
三、采用适当的降水井布设方案降水井的布设对于地下水控制至关重要。
合理的降水井布设方案可以提高抽水效果,并减少地下水对周边土壤的不利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井距、井深和井点数量,并合理设置井点抽水管道。
四、注意控制井点抽水的量和速度在进行井点抽水时,需要控制抽水量和抽水速度。
如果抽水量太大或抽水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基坑周边土壤的沉降和破坏。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需要,合理控制抽水量和抽水速度,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加强地下水质的监测和处理地下水质的监测和处理是地下水控制的重要环节。
定期对抽出的地下水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安全。
六、合理选择支护结构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也对地下水控制有重要影响。
根据地质条件、基坑尺寸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支护结构,以提高地下水控制的效果。
七、注意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时,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也是地下水控制的重要环节。
合理设计和布置排水系统,确保水流畅通,并防止地下水进入基坑,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八、加强土体监测和预警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期间,需要加强对土体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对土体的变形和水位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深基坑工程难点应对措施
深基坑工程难点应对措施首先,深基坑工程在土质工程方面的难点主要包括土层的地下水含量高、土质薄弱、土壤状况不稳定等。
在施工过程中,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土体坍塌、土壤流失等不稳定现象。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地下水位:在施工前,可以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来控制土层的地下水含量。
例如,可以采用井干压裂、井干减排等技术手段。
2.加固土壤:对于土壤薄弱的情况,可以采取土体加固的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地锚、灌浆等技术来加固土体,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3.预留围护结构:对于土壤状况不稳定的情况,可以设计和施工围护结构,如支撑结构、防护墙等,来保障基坑的稳定性。
其次,深基坑工程在地下设施保护方面的难点主要包括地下管线和地下设备的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对地下管线和地下设备进行保护,可能会导致破坏、泄漏等问题。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立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应通过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来提醒施工人员和周围的行人和车辆注意地下管线和设备的存在。
2.制定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过程中对地下管线和设备的保护措施,如严禁使用机械挖掘、加强施工监督等。
3.加强管线检测:在施工现场周围进行地下管线探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损坏地下管线。
最后,深基坑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难点主要包括工人的安全、施工现场的安全等。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施工现场往往存在高风险因素,如果不加强安全管理,可能导致施工人员的伤亡和事故发生。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实施安全培训: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工作环境和操作规程,并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和周围的行人和车辆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
3.加强施工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确保施工人员遵守安全规定,杜绝违章操作和事故发生。
对于深基坑工程的难点,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设计和施工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和解决。
地下水控制的四种方法
地下水控制的四种方法
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但当地下水超过合理的水位时,可能会引发许多问题,如土壤沉降、建筑物受损、地下水污染等。
因此,地下水的控制非常重要。
以下是地下水控制的四种常用方法:
1. 泵水抽引
泵水抽引是最常见的地下水控制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水泵,将地下水抽引到地表,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这种方法常用于建筑工地或深基坑降水处理中。
2. 排水沟建设
排水沟建设是另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方法。
通过挖掘排水沟,将地下水引导至远离建筑物或作业区域的区域,以减少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排水沟的设计需要考虑降水量、土壤类型和地形等因素。
3. 地下屏障
地下屏障是一种地下工程结构,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流动。
常见的地下屏障包括钢板墙、土壤固化墙和混凝土壁等。
地下屏障的设置可以防止地下水流向特定区域,起到控制地下水的作用。
4. 人工增渗
人工增渗是一种通过注入水或其他液体来提高地下水位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干旱地区或地下水资源枯竭的地方。
通过人工增渗,可以恢复地下水位,保持地下水的供应。
综上所述,泵水抽引、排水沟建设、地下屏障和人工增渗是常用的地下水控制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保护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安全。
第五节 地下水控制
渗透系数 方法名称 集水明排 真空井点 填土、粘性土、砂土 降 水 喷射井点 填土、粘性土、砂土 砂土、碎石土、 管井 岩溶岩、破碎带 粘性土、砂土 截水 碎石土、岩溶岩 回灌 填土、砂土、碎石土 0.1~200 不限 1.0~200.0 0.1~20.0 土类 (m/d) <20.0 0.1~20.0
• 降低地下水的方法 • 四、集水明排法 •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会遇到地下水问 题。如涌入基坑内的地下水不能及时排除,不但 土方开挖困难,边坡易于塌方,而且会使地基被 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竣工后的建筑物产生 不均匀沉降。为此,在基坑开挖时要及时排除涌 入的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很大,基坑涌水 量不大时,可采用集水明排法。 • 集水明排法属于重力式排水,它是在开挖基坑时 沿坑底周围开挖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集 水井,使基坑内挖土时渗出的水经排水沟流向集 水井,然后用水泵将水抽出坑外。集水明排法是 应用最广泛、最简单、经济的方法。
N 75 1 2
• 式中 K1——安全系数,一般取2; • Q——基坑涌水量(m3/d); • H——包括扬水、吸水及各种阻力造成的水头损失 在内的总高度(m); • η1——水泵效率,0.4~0.5; • η2——动力机械效率,0.75~0.85。 • 一般所选用水泵的排水量为基坑涌水量的1.5~2.0 倍。
• 1、动水压力和流砂 • 粒径很小的非黏性土,在动水压力作用下 ,土颗粒极易失去稳定,而随地下水一起 流动涌入坑内,这种现象成为流砂,也称 为管涌冒砂。发生流砂现象时,地基完全 失去承载力,工人难以立足,施工条件恶 化;土边挖边冒,难以达到设计深度;引 起边坡塌方,使附近建筑物下沉、倾斜, 甚至倒塌;拖延工期,增加施工费用。因 此,在施工前,必须对工程地质资料和水 文资料进行详细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 来防治流砂现象。
深基坑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策略
深基坑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策略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建筑施工中挖掘较深的土方工程,用于地下空间的开挖和基础的建造。
然而,由于深基坑工程对地下水位和土体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策略来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一、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位是深基坑工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合理的地下水位控制能够减少坑内地下水的渗流压力,降低土体的渗透性,从而保持基坑的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控制地下水位:1. 提升井管:通过安装井管并使用水泵将地下水抽出,降低井内地下水位。
2. 管线开挖:在工程周边开挖管线,将地下水引导到远离基坑的地方。
3. 钻孔排水:使用钻孔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抽出,以保持坑内地下水位低于设计标高。
二、土体加固和防护深基坑工程的土体稳定性是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为了保持基坑的稳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土体加固:使用钢支撑(如支撑挡土墙)或混凝土衬砌来稳固基坑周边土体,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
2. 老化剂加固:使用化学稳定剂或浸渍剂来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3. 防渗措施:在土体外表面施加防渗层或防水层,以防止地下水渗透到土体内部。
三、排水系统设计深基坑工程中的排水系统设计是确保工程施工和土体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适当的排水系统设计可以降低坑内土壤的含水率,减少土体的液化和渗透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排水系统设计策略:1. 表面排水: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或排水管道,将雨水和地下水引导出坑外。
2. 垂直排水井:在基坑周边开挖深度较深的垂直井槽,并安装排水管道以排除坑内积水。
3. 水平排水管网:在基坑底部设置横向排水管网,将坑内水分排到周边地区。
四、环境保护措施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保护措施:1. 建立围护结构:在基坑周边设置围护结构,减少土壤流失和水质污染。
2. 施工废弃物管理:合理处理施工废弃物,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深基坑工程7-地下水控制
土壤冲刷
地下水流与土壤的相互作用, 有可能引发土壤冲刷问题。
地下水监测
1
施工期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和
基坑稳定期监测
2
水质。
监测地下水位对基坑稳定性产生的
影响,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3
基坑回填后监测
观察地下水位的变化,确保地下水 恢复至原有水平。
深基坑工程案例分析
上海某大型基坑
我们将介绍一个成功的深基 坑工程案例,探讨其地下水 控制方案以及取得的效果。
制定应急预案,随时应对潜在的地下水问题。
地下水控制的未来趋势
新技术应用
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 如无人机和遥感技术,改 进地下水控制方法。
可持续发展
注重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 响,提倡可持续的地下水 控制方案。
数字化管理
借助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 实现地下水控制过程的优 化和效率提升。
北京某建筑工地
我们将分享一些常见的地下 水控制问题,并探讨如何解 决和预防。
世界各地的最佳实践
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佳地 下水控制实践和未来的发展 趋势。
地下水控制的安全性
1 现场保护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工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2 施工监控
定期检查设备和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3 应急准备
1 安全性
2 土壤稳定性
地下水控制对于保证 工地的安全非常重要, 减少地质灾害的风险。
合适的地下水控制方 法可以防止土壤液化 和冲刷,提高基坑的 稳定性。
3 施工效率
有效的地下水控制可 以提高施工效率,减 少不必要的洞堵和排 水时间。
地下水控制方法
减压排水
通过降低周围土壤的水 位以控制地下水。
深基坑开挖中的地下水位控制方法
深基坑开挖中的地下水位控制方法深基坑开挖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项关键工序,它在城市的高层建筑、地铁、桥梁等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的控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展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深基坑开挖中的地下水位控制方法。
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下水位的情况,通过地质勘探、地下水位的监测以及水文地质调查,得出地下水位的基本情况,确定其波动范围和变化趋势。
根据地下水位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地下水位控制方法。
首先,地下水位降低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可以减少周围土体的水分含量,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主要有抽水和井点排水。
抽水是将地下水通过井点抽取至地面的过程。
根据地下水位和开挖深度的关系,可以确定抽水井的位置和数量。
同时,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抽水量,选择适当的抽水设备和方法,确保抽水过程的顺利进行。
井点排水是通过在开挖区域周边设置排水井点,将地下水引导至井点,通过井点进行排水。
井点排水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开挖深度较大、土体固结差的场合。
在设置井点时,需要考虑井点的布置密度和井点间的距离,确保地下水能够有效地引导至井点。
除了地下水位降低法,还可以采取地下水位封堵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降低地下水位不容易的情况。
地下水位封堵法通过在开挖区域的外围设置水封隔离帷幕或者封堵墙,阻止地下水进入开挖区域。
水封隔离帷幕可以采用钢板桩、混凝土墙体或者水泥浆封堵,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取地下水位控制井后盖板法。
在井点处设置盖板,通过调节盖板的高度,控制地下水的排泄速率。
地下水位控制井后盖板法适用于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的波动较大、排水量不稳定的情况。
通过调节盖板,可以满足开挖的需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深基坑开挖中,地下水位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
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纲要)一、概述二、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的地层组合特点常用的地下水分类方法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综合分类表三、与地下水控制相关的理论前言:地下水的基坑以三种不良作用——涌水、固结沉降、渗流破坏(一)土力学中的相关概念关于“固结沉降”关于渗流破坏(管涌、流砂、突涌)(二)水文地质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渗流基本定律——达西定律水力梯度(水力坡度)抽水井裘布依半径——影响半径基坑涌水量估算与抽水井涌水量计算四、各类含水层的宏观分布规律(冲积平原及河流阶地、滨海平原及三角洲、黄土高原及北方河流阶地,岩溶水)五、深基坑地下水控制要点1、隔渗帷幕2、井点降水3、隔渗帷幕和井点降水联合使用4、明排5、按地下水类型采取地下水控制措施(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控制)六、深基坑地下水控制与环境影响七、基本经验与体会一、概述在影响基坑稳定性的诸多因素中,地下水的作用占有突出位置。
历数各地曾发生的基坑工程事故,多数都和地下水的作用有关。
因此,妥善解决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问题就成为基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的重大课题。
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危害,除了水土压力中水压力对支护结构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基坑涌水、渗流破坏(流砂、管涌、坑底突涌)引起地面沉陷和抽(排)水引起地层不均匀固结沉降。
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的目的,就是要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岩土工程特点,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因地下水的不良作用引起基坑失稳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的方法分为降(排)水和隔渗(帷幕)两大类,这两种方法各自又包括多种形式。
根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和支护形式等因素的组合,可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或几种方法的合理组合,以达到有效控制地下水的目的。
充分掌握场地的水文地质特征,预测基坑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地下水危害类型,如基坑涌水、渗流破坏(流砂、管涌、坑底突涌)或排水固结不均匀沉降,是选择正确、合理方法,实现有效控制地下水的前提和基础。
基坑地下水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基坑地下水的控制方法有哪些地下水的控制方法主要有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几种形式,这几种形式可以单独添加,也可以组合使用。
(1)降水降水的方法有集水明排和井点降水两类。
集水明排属重力降水,它是在开挖沉陷基坑时沿坑底周围开挖排水沟,距离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集是水井,使基坑内挖土时鼻涕的水经排水沟流向集水井,然后用水泵将水排出坑外。
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地下水沿海地带坡面或坡脚或坑底坑底渗出,以使坑底软化或泥泞;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时,如果土的颗粒较细,在地下水动水压力调节作用的作用下,还可能引起流砂、管涌、外壁隆起和边坡失稳。
因此,集水明排这种地下水控制方法虽然设备简单、施工方便,但在深基坑工程中单独使用有一定的条件。
图7所示为分层明沟堤防,属于集水明排的一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基坑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且上部有透水性强的土层的建筑物基坑排水。
它在基坑边坡上设置2~3层明沟及相应的集水井,分层堵截并排除上部土层中的地下水,以避免上层地下水冲刷基坑下部边坡,造成塌方。
井点降水是应用最广泛的降水方法,是高地下水位基坑工程施工的重要措施之一。
井点降水主要是将带有滤管的沉设工具降水到基坑四周的土中,利用各种抽水工具,在不冷心结构土的结构的情况下,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壁坑底以下,保证基坑开挖能在较干燥沉陷的施工环境中进行。
井点降水的积极作用是;1)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消除基坑及坑底的渗水,改善施工作业条件;2)增加边坡稳定性,防止坡面和基底锐减的土粒流失,以避免流砂现象;3)降低承压水位,防止坑底隆起与破坏;4)改善基坑的砂土特性,加速土的固结。
井点降水法主要有轻型井点法、喷射井点法、电渗井点法、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法等。
我们将在后面的问题中再详细讨论它们的施工工艺。
(2)截水在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的地区开挖深基坑,降水时还要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当因降水造成降水的沉降固结下沉,会危及地上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与使用时,宜采用截水的方法来控制地下水。
深基坑工程7-地下水控制
3 范围
地下水控制包括对地 下水位、水压力、水 量等多项数据进行监 测和分析,以及采取 相应措施控制水的进 入和排出。
地下水控制的重要性
1 工程安全
地下水控制是确保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液化风险,保护结构的稳 定性。
2 工期控制
有效的地下水控制可以减少施工工期延误,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
3 质量保证
合理的地下水控制可以保持土体的稳定性,避免结构沉降和开裂,确保工程质量。
常用的地下水控制方法
降低地下水 位
采用排水井和水泵 设备等措施,将地 下水位降至可控范 围。
地下水封堵
采用隔离层、防渗 墙等措施,阻止地 下水进入基坑。
引流
通过设置排水系统, 引导地下水流向指 定的排放点。
增加土体抗 渗性
采用混凝土墙、土 工膜等材料,提高 土体的抗渗性能。
严格的监测体系
地下水控制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的监测体系,以确保对地下水位、水压力等数据进行准确监测,及 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水位监测的方法
1 孔隙水压力计
通过孔隙水压力计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判断水位上升或下降。
2 测井方法
利用测井仪器测量井内水位的方法进行监测,常用于既有井。
化趋势和特点。
3
制定控制方案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地下水控 制的具体方案。
3 水位计
安装水位计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可以实时显示水位情况。
土壤、岩石渗透性测试
通过土壤、岩石渗透性测试,可以确定地下水的渗透性,为地下水控制的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针对地下水量、水位、水压力等多项 数据分析
1
数据收集
收集与地下水量、水位、水压力等
数据分析
2
土木工程师-专业知识(岩土)-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7.3地下水控制
土木工程师-专业知识(岩土)-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7.3地下水控制[单选题]1.某中心城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开挖深度为地表下20m,其场地地层结构为:地表下0~18m为一般黏性土,18(江南博哥)m~30m为砂性土,30m~45m为强~中等风化的砂岩。
场地地下水主要是上部第四纪地层中的上层滞水和承压水,承压水头埋藏深度为地表下2m,挡土结构拟采用嵌岩地下连续墙。
关于本基坑的地下水控制,可供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a.地下连续墙槽段接头处外侧布置一排多头深层搅拌桩;b.基坑内设置降水井;c.坑内布置高压旋喷桩封底。
从技术安全性和经济适宜性分析。
下列方案最合适的是()。
[2013年真题]A.a+bB.b+cC.a+cD.a、b、c均不需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第7.1.1条规定,地下水控制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要求及支护结构形式选用截水、降水、集水明排或其组合方法。
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基坑工程可采用单一地下水控制方法,也可采用多种地下水控制方法相结合的形式。
连续墙已经嵌岩,a的方法已经止住外部水进来,只需要把坑内水位降低即可,分段布置地下连续墙,在两段连续墙之间使用深搅桩或者高压旋喷桩来进行止水,在经济上比较节约,亦可达到工程效果,所以a+b满足要求。
[单选题]2.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层中开挖深基坑,技术上需要同时采用降水井和回灌井,请问其中回灌井的主要作用是下列哪一个选项?()[2012年真题]A.回收地下水资源B.加大抽水量以增加水头降低幅度C.减少基坑降水引起地层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D.减少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主动土压力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第7.3.25条规定,当基坑降水引起的地层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宜采用回灌方法减少地层变形量。
回灌方法宜采用管井回灌,回灌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回灌井应布置在降水井外侧,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宜小于6m;回灌井的间距应根据回灌水量的要求和降水井的间距确定;②回灌井宜进入稳定水面不小于1m,回灌井过滤器应置于渗透性强的土层中,且宜在透水层全长设置过滤器;③回灌水量应根据水位观测孔中的水位变化进行控制和调节,回灌后的地下水位不应高于降水前的水位。
高层建筑深基坑地下水控制
用影响极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建筑材料及施工技
术等因素,并将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综合考虑,使基础工程安全可靠、经济
合理、技术先进,便于施工。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
基础就会跟着砂层一起流动,发生位移,这样地基础的持力层就会发生变化,
这对建筑物来说是十分有害的,也是绝对不容许有这种现象发生的。
•
真空井点设备主要包括:井管(下端为滤管)、集水总管、水泵和动力装
置等
轻型井点降水系统构成
弯连管 井点管
总管
真空泵
轻型井点降 水
喷射混凝土坡面保 护
• (二)喷射井点降水
•
当基坑开挖较深或降水深度超过6m时,必须使用多级轻型井点,才能
收到预期效果。这样,会增大基坑的挖土量、延长工期并增加设备数量,不够经济。
L
代入上式,可得
•
•T 式中g,W
hA zA hA zB L
,h称W为H水力A 坡L 度H。B IgW I w
• 设向水相在反I土的中 原渗理H流,A时可,知H对:B单位土H体的压力为
,由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但方
L
L
• 由此式可知:动水压力与水力坡度成正比;动水压力作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
当喷射井点工作时由地面高压离心水泵供应的高压工作水经过内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直达底端在此处高压工作水由特制内管的两侧进水孔进入至喷嘴喷出在喷嘴处由于过水断面突然收缩变小使工作水流具有极高的流速3060ms在喷口附近造成负压形成真空因而将地下水经滤管吸入吸入的地下水在混合室与工作水混合然后进入扩散室水流从动能逐渐转变为位能即水流的流速相对变小而水流压力相对增大把地下水连同工作水一起扬升出地面经排水管道系统排至集水池或水箱由此再用排水泵排37382
南京某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分析与对策
为有效 防治基 坑建设 过程 中因地 下水 而可 能引起 的基 坑安
4 平朔 东露 天煤矿产 品煤 槽仓 岩 土 工程 [] 《 2 工程地质 手册》 写委 员会. 编 工程 地质 手册 [ . M] 北京 : 中 [ ] 中煤 西安设计 公 司.
国建筑 工业 出版社 ,06 20 . [ ] G 0 2 -1 岩土工程勘察规 范[ ] 3 B 50 12 , S.
南 姚 利 国
(. 1 南京地下铁 道有限责任公司 , 江苏 南京 20 0 2 上海广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10 8 . 上海 2 0 3 ) 0 4 8
摘
要: 为消除或减 弱南京 某深基坑地下水 引起 的基坑 安全风 险及环 境风险 问题 , 开展 了专 项水文地 质试验 , 行 了基坑环 境水 进
墙。浦珠路周边环境 如图 1 示 , 所 环境 复杂 。 管线 的影响 。
1 2 工程地 质及 水 文地 质条 件 .
2 2 试 验 布 置 . 浦珠路 站主要位 于长江 漫滩平 原 区 , 形 低平 , 势 向长 江 地 地 根 据试 验 目的 , 以基坑 北端 头井 位置 为试 验场 区, 外 布设 坑 河谷缓倾 。车站 所处场 地地 层 自上而 下依 次为 : 。 ①. 层杂 填土 及 降水试 验井 。抽 水试验共 设 置六 口试验 井 ( 中三 口抽水 井 , 其 三 ①。 层素填土 , 孙 粉砂 , ② 。 ② 。 粉砂 , 。 ② . 。 层粉砂 、 砂 , 细 ④ 口观测 井 )具 体井位 及井结 构 如图 2所示 。为监 测抽 水试 验期 , 卵石 、 碎石 、 圆砾 , 。 层强风化粉砂岩 、 泥岩 。车站底板基本位 于 间地 表变形情况 , 以降水井 中心为基点向外延伸 3 条射线 , 在降水
深基坑工程地下水风险管控
2018/4/8 3:00 2018/4/8 11:00 2018/4/8 19:00
2018/4/9 3:00 2018/4/9 11:00 2018/4/9 19:00 2018/4/10 3:00 2018/4/10 11:00 2018/4/10 19:00 2018/4/11 7:00 2018/4/11 15:00 2018/4/12 7:00 2018/4/12 19:00
重视不够
•风险防范 •环境保护
意识不强
认识不深
•地层特征 •水文条件 •工程风险
•风险控制 •应急处置 经验不足
做什么?
能力不强 •突发抢险 •快速处置
怎么做?
解决这‘五 个’ 不就能最 大限度的对地 下水风险进行 把控,对地下 水事故进行预 防!
1 做什么?
旋流池内径29m,开挖深度 36.0m , 围 护 采 用 地 下 连 续 墙 1200mm,墙 深 62m。 逆 作 内 衬墙作为支护体系,内衬墙厚 800mm 。 目 前 开 挖 到 27.5m , 坑内已灌水至-4m。
分仓墙
分仓墙情况,影响降水井布置
3 地下水风险管控措施
悬挂式止水帷幕
封闭式止水帷幕
3 地下水风险管控措施
设置坑底加固,降水井深度不宜穿过加固体 预留既有隧道 特殊土层:杂填土、液化土、淤泥质土 滨海地区上部20m范围存在较厚的淤泥质黏土; 市区存在普遍的6-4层粉质粘土(受振动容易出水),基坑开挖至10m左右 时,会出现流砂现象,部分三层站基坑开挖在23m左右位置容易出现层间滞 水。
2 常见基坑地下水风险
2 常见基坑地下水风险
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基坑开挖的地下水处理方案
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基坑开挖的地下水处理方案深基坑开挖施工是建设工程中的一项关键工序,其执行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处理方案,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针对深基坑开挖的地下水处理方案进行探讨,并提供合理的建议。
一、地下水处理的必要性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未经处理的地下水可能对施工环境和工程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并危及工人的安全。
因此,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地下水处理方案的步骤1. 地下水勘察与分析在开始施工前,应对工程区域进行地下水勘察和分析。
通过探测地下水位、流动方向和流速等参数,以评估地下水的情况和对施工的潜在影响。
同时,还需考虑周边环境的地下水状况,以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2. 地下水位控制为了保持施工现场的干燥,必须进行地下水位的控制。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设置抽水井来降低地下水位。
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和施工进度,确定合适的抽水井数量和位置,确保地下水位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3. 地下水的处理与排放将抽取上来的地下水送至处理设备进行过滤和净化,以达到排放标准。
常见的地下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过滤器和分离器等。
通过这些设备的协作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悬浮固体、油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确保地下水在排放前达到环境标准。
4. 实施监测与调整地下水处理方案的实施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与调整。
通过监测地下水位、排放水质等指标,及时调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抽水井的位置,以适应施工环境的变化。
只有持续的监控和调整工作,才能确保地下水处理方案的有效性。
三、地下水处理方案的注意事项在制定地下水处理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合规性:地下水处理方案必须符合当地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确保处理后的地下水达到排放要求,并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 高效性:地下水处理方案应高效可靠,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地下水。
处理设备的选择和运行参数的调整应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处理效率。
3. 经济性:地下水处理方案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投入成本,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
《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及渗流规律的应用研究》范文
《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及渗流规律的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地铁、隧道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日益增多,深基坑工程也愈发常见。
然而,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控制问题一直是工程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地下水的控制对于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及渗流规律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深基坑地下水控制的重要性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地下水控制可以保证基坑的稳定性,防止因土体受水侵蚀而发生坍塌;其次,可以减少渗水对工程的危害,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后,合理控制地下水还能降低环境影响,如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周围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深入研究地下水控制及渗流规律对深基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下水控制技术与方法针对深基坑地下水控制,目前常用的技术与方法包括降水法、回灌法、堵漏法等。
其中,降水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井点降水、集水井等手段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减少基坑内的渗水。
回灌法则是将经过处理的废水回灌到地下,以降低地下水位和减轻基坑内渗水。
堵漏法则主要是通过注浆、注水膨胀材料等手段封闭漏水通道,达到控制地下水的目的。
四、渗流规律及其应用渗流规律是研究地下水在土体中的运动规律,对于深基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深基坑工程中,渗流规律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测基坑变形:通过分析渗流规律,可以预测基坑的变形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优化降水方案:根据渗流规律,可以制定更合理的降水方案,如选择合适的井点位置和数量,降低基坑内渗水。
3. 防止突水事故:了解渗流规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突水事故风险,保证工程安全。
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学者在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及渗流规律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被应用于该领域。
地下工程中的地下水位控制技术
地下工程中的地下水位控制技术地下工程中的地下水位控制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地下水位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地下工程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合理地控制地下水位成为了地下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地下水位控制的重要性、常用的地下水位控制技术和国内外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地下水位控制是地下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
地下水作为地下层的一部分,存在于地下工程的构筑物周围,如地下室、隧道、地下管道等。
高地下水位不仅会对土壤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还会对地下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威胁。
当地下水位过高时,可能导致地下室内渗漏,使地下水与外界水体交换增多,进而对地下室和地下管道的使用造成损失。
而地下水位过低则可能引起地下结构物的不稳定,如地面塌陷和地下水体局部干涸等问题。
因此,合理地控制地下水位对于地下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地下水位控制技术较为成熟,根据地下工程的具体需求和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地下水位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井点排水法、开挖暂时改道法和覆土层控制法等。
井点排水法是一种传统的地下水位控制技术。
通过在工程周围钻井,利用井点将地下水抽排至地面,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这种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一些小型地下工程,如地下室的施工。
然而,井点排水法对于较大规模的地下工程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井点数量增多,井网之间的干扰可能导致抽排效果不稳定。
开挖暂时改道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地下水位控制技术。
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临时引导水流的方式将地下水改道,以保持工程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相对较低。
这种技术常用于隧道和深基坑等大型地下工程的施工。
通过合理设计水流通道,使水流远离施工区域,有效控制地下水位。
然而,开挖暂时改道法需要充分考虑水流通道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施工期间地下水位的稳定控制。
覆土层控制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地下水位控制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地下结构物和地下水之间设置一定的覆土层,降低地下结构物所受到的地下水位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一、概述在影响基坑稳定性的诸多因素中,地下水的作用占有突出位置。
历数各地曾发生的基坑工程事故,多数都和地下水的作用有关。
因此,妥善解决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问题就成为基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的重大课题。
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危害,除了水土压力中水压力对支护结构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基坑涌水、渗流破坏(流砂、管涌、坑底突涌)引起地面沉陷和抽(排)水引起地层不均匀固结沉降。
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的目的,就是要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岩土工程特点,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因地下水的不良作用引起基坑失稳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的方法分为降(排)水和隔渗(帷幕)两大类,这两种方法各自又包括多种形式。
根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和支护形式等因素的组合,可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或几种方法的合理组合,以达到有效控制地下水的目的。
充分掌握场地的水文地质特征,预测基坑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地下水危害类型,如基坑涌水、渗流破坏(流砂、管涌、坑底突涌)或渗流固结不均匀沉降,是选择正确、合理方法,实现有效控制地下水的前提和基础。
对基坑工程而言,水文地质特征主要是指场地存在的地下水类型(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和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规律及主要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位或承压水头深度、含水层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等)。
水文地质参数是需要通过专门的水文地质勘探、测试、试验来取得的。
比如,不同含水层的地下水位或水头必须用分层止水、分层观测得到,而不能用混合水位代替。
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则必须进行现场抽水来确定。
这些专门水文地质工作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在相关的规程、规范和手册中均有详尽的论述,本文不作详细列述。
大多数城市基坑工程处在第四纪土层中。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第四纪沉积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但是,第四纪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应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点,是有宏观规律可循的。
任一地区的第四纪地层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点,集中受控于地区所属的地貌单元、地层时代和地层组合这三个要素。
也就是说,地貌单元不同则地层时代和地层组合不同,因而地层中地下水的类型和相关的水文地质特点也不相同,因此也就决定了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的重点和方法。
本文将从地下水埋藏的宏观规律入手,阐述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要点。
少数基坑工程涉及到基岩中的地下水控制问题,其中突出的是石灰岩中岩溶水的控制,本文也将作简要介绍。
二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的地层组合特点2.1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常用的地下水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水力特征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一种是按含水介质特性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或以某两种水的组合分为孔隙裂隙水(黄土中水)、裂隙孔隙水(半胶结砂砾岩)和岩溶裂隙与溶洞、管道水。
通常是考虑上面所述的两种因素进行综合分类(见表2-1)。
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的水力特性划分的基本类型及其定义如下:上层滞水——是指地层的包气带中局部的、不成为连续含水层的土层中的地下水,多为孔隙水、无压力水头。
如人工填土、淤泥透镜体和多年冻土融冻层中的地下水。
它与周围、上下的其他含水层无水力联系。
潜水——是指地表以下至第一个隔水底板之上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有孔隙水,也有裂隙水或浅部岩溶带中地下水,无压力水头。
承压水——是指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亦称层间水。
有孔隙水,也有裂隙水(裂隙孔隙水)或岩溶发育带中地下水。
因顶板倾斜、含水层厚度变化,特别是补给区水位高于本区隔水层顶板时,该含水层形成压力水头并高于顶板,故称承压水。
当承压水头高出地面且当顶板被揭穿时,承压水即溢出地面,称为自流水(井、泉)。
地下水的综合分类及相应的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原则见表2-1。
注:此表参照一些类似的分类表改编而成,为使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更有针对性地使用此表,特另加附注。
地层透水性的强弱,主要衡量标准是地层的渗透系数k值。
按地层渗透系数k 值划分的地层透水性强弱等级见表2-2。
注:微透水及不透水基坑工程不需采取地下水控制措施。
2.2各类含水层的宏观分布规律第四系土层分布区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在宏观上明显地受地貌单元、地层时代、地层组合的控制。
单就地下水的区域性特点而言,地貌单元、地层时代和地层组合关系也决定着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力特性和水量大小等重要特性。
针对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方法的需要,列举主要地貌单元上各类含水层的宏观规律如下:1 冲积平原(包括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本文只介绍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大江大河的中部冲积平原,通常都是由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多级堆积阶地构成的,其中还常有河湖相淤积沼泽或古河道存在。
如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就是由长江、汉水的一、二、三级阶地构成的,其中还有冲积湖积相、漫滩沼泽相和古河道沉积等(图2-1)。
平原中的各级阶地是由不同时代(自早更世Q 1到全新世Q 4)地层组合构成的。
由于地层时代和地层组合类型不同,其中地下水的埋藏类型、含水性及水量和水力性质有很大差别,因而对基坑工程选择地下水控制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403020100-10-20-30-40-50高 程二级阶地一级阶地长 江 河 床二级阶地三级阶地403020100-10-20-30-40-50高 程陈家墩谌家矶上层滞水潜 水金咀街21号公路武钢Q 4Q 3IalQ承压水4alQ 4alQ承压水3al Q2alpK EKEP 1C 3D 3S 2D 3C 3P 1T 3图2-1 江汉平原武汉地区概化地质剖面示意图(1)河流的一级阶地分布在现代江河河床两岸的狭长地带上,冲刷岸一侧阶地较窄,堆积岸一侧很宽,是江河冲积平原中最近形成的一部分。
其地层是属第四纪全新世(Q4),为近1至1.2万年冲积层。
一级阶地的地层组合呈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即上部为以粘性土为主的一套地层,下部为砂土、砾石、卵石组成的下粗上细的一套地层。
其基底多为基岩,有时为全新世(Q4)以前的老土层。
近地表部分常分布有湖沼相软土层或粉土层。
上部粘性土与下部砂层之间,通常都存在厚度不等的粘性土隔水层及粉砂与粘性土互层(过渡层),与下层砂均为连续含水层。
一级阶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常有多层地下水埋藏。
浅部有上层滞水(分布于人工填土、淤泥和淤泥质土中)或潜水(分布于临江一带或支流故道中)。
下部砂层及砾卵石层中有承压水埋藏,由于该含水层紧邻现今江河,含水层中水与江河水有直接的水力联系,因而具有较高的承压水头,且承压水渗流方向有垂直向上渗流的特点,是造成深基坑坑底突涌的根本原因。
一级阶地中的基坑工程,视其开挖深度大小,将会遭遇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困扰。
浅基坑一般只涉及上层滞水或潜水,深基坑及超深基坑则往往遇到承压水。
上层滞水和潜水因埋藏浅、透水性弱且与深层很少联系,故一般只需侧(竖)向隔渗或简单降水即可通过。
深层承压水则需复杂、细致的地下水控制方法,如较深或超深的侧(竖)向帷幕和坑内或坑内外深井降水。
且各种降水方法均要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一级阶地中局部存在的现代河流故道(河床相)、洼地沼泽相和牛轭湖相沉积层的地层组合、地下水埋藏类型和特点与广大的一级阶地具有明显差别,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方法也将有所区别。
(2)河流的二级阶地分布在近河一级阶地外侧,是江河冲积平原早期形成的组成部分,地层时代属第四纪晚更新世(Q3),绝对年龄2万年至13万年之间。
与一级阶地地层截然不连续,呈陡坎式接触。
二级阶地地层也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组合特征,即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为砂、卵砾石层,其基底有的为基岩,有的为中更新世Q2老土层。
由于古气候等原因,包括江汉平原、江淮平原、华北平原、及松辽平原在内的二级阶地的上部粘性土普遍具有黄土状土特征(大孔隙、直立性及钙质结核),其下的砂、卵砾石层一般厚度不大,密实度较高。
二级阶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一级阶地简单,地下水埋藏类型多为潜水,赋存于粉土质土中,但水位较深。
局部存在砂、卵砾石层层间水时,具有承压性,但因密实度高和粘粒含量多,故含水透水性均小于一级阶地,尤其因其与现代河床无直接水力联系,因而承压水头不会太高。
二级阶地中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方法也较一级阶地简单。
对于上部潜水,采用竖向隔渗帷幕加坑内集水明排或轻型井点降水即可通过。
对于下部的层间承压水,可采用深井降水。
由于上部土层和下部砂、卵砾石层均属超固结地层,只要不发生管涌,降水引起的固结沉降是很小的,一般不担心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应注意的是,二级阶地中局部有时存在近代河流故道或沼泽相软土及粉土,也会发生管涌之类的渗流破坏,这种情况不属于二级阶地的现象,而是一级阶地迭加在二级阶地之上,应予个别对待。
(3)河流的三级阶地分布于一、二级阶地之外,是江河冲积平原更古老的组成部分,地层时代属第四纪中更新世Q2,绝对年龄在73万年至13万年之间,与二级阶地或一级阶地地层截然不连续,呈陡坎式接触。
三级阶地多被长期剥蚀成隆岗或波状平原。
三级阶地的地层组合,除早—中更新世Q1至Q2的老古河道具二元结构外,一般多以老粘性土为主,二元结构不明显,只在底部有碎石夹粘性土层。
三级阶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老粘性土属不透水非含水层,底部碎石夹粘土中相对富水。
因此,三级阶地中的基坑工程一般不需考虑特殊地下水控制。
三级阶地中的老古河道也具有二元结构的组合特征,下部砂、卵石层具有承压含水性,也存在基坑涌水、管涌及坑底突涌现象。
但是,由于这类砂、卵石层属极密实土且砂中含粘粒很多,卵石呈半胶结状态,属弱透水层。
基坑工程可采用井点降水加以控制,降水对地面沉降影响甚微。
2滨海平原及三角洲滨海平原处于大江河下游河口部分,成因上属于冲积海积平原,海侵形成海相沉积,与河口三角洲冲积层交互沉积而成。
滨海平原并不像中部冲积平原那样在平面上有不同时代的阶地构成,而是在垂向地层上由新至老顺序向下排列(由Q4—Q1),水平方向则只有相变之分,即河口三角洲以江河冲积层为主间夹海相层。
海湾带则以泻湖相、沼泽相淤积层为主。
滨海平原及三角洲沉积层的最大特点是存在深厚软土和由多层粘性土、软土与砂土、粉土的频繁互层。
砂土和粉土作为含水层夹于软土和一般粘性土之间,形成多层层间水,虽然厚度都不大,但具弱承压性(见图2-2和2-3)。
基坑工程由浅入深将分别遇到深厚软土中的上层滞水和下部多层砂、粉土组成的层间弱承压含水层。
除深部晚更新世(Q3以前)之外,浅部几十米地层大部分为欠固结地层。
其中含水层(砂、粉土)因有承压性,易发生管涌、突涌或流砂,多层欠固结土在排水后易产生较大的固结沉降,且沉降差较大。
鉴于上述特点,滨海平原及三角洲中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普遍以隔渗帷幕为主,即帷幕尽量进入相对隔水层中,然后采用坑内封闭式疏干的方法。
由于含水层透水性弱,降水多采用强汲水井型(如真空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