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克隆基本操作
分子克隆实验流程
![分子克隆实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f7270c49b89680202d8250b.png)
分子克隆实验流程一、引物的稀释1、引物干粉冻存于-20℃,用前12000rpm离心1min;2、按引物管上的nmol数稀释,nmol=4.92,加49.2µL ddH2O至100µM;3、稀释至10µM(5µL引物F+5µL引物R+40µL ddH2O)二、目的基因的扩增实验前准备:生物安全柜紫外照射30min,模板DNA、水、引物、buffer,dNTP提前10min拿出解冻,用75%酒精擦拭移液器及台面。
扩增体系:Reagent 25µL 50µL10xbuffer (含Mg2+) 2.5µL 5µLdNTP (10mM) 0.5µL 1µLrT aq酶0.25μL0.5μLprimer (10μM) 1.25μL 2.5μLTemplate DNA 2μL4μLddH2O 18.5µL 37µL反应程序:(延伸时间按目的片段大小进行调整)95℃预变性3min(95℃变性30 s,60℃退火30s,72℃延伸45s)x3572℃后延伸7min4℃保持电泳:120V,加2µLloading buffer,上样5µL,1000bp marker 5µL小胶:2%,0.6g琼脂糖,30ml 1xTAE中胶:2%,1g琼脂糖,50ml 1xTAE大胶:2%,2g琼脂糖,100ml 1xTAE三、目的产物切胶回收(试剂盒)四、连接实验前准备:SolutionI在冰上融化连接体系:Reagent 10µL胶回收DNA(50ng/μL)4µLPDM-18T载体1µLSolution I 5µL反应条件:16℃,4h(PCR仪,热盖105℃)/ 4℃过夜五、转化实验前准备:开启42℃水浴锅实验步骤:样品+阴性对照(无质粒)+阳性对照(感受态带的质粒)1、把感受态细胞TOP10从-80℃冰箱拿出并放置于冰上解冻;2、每管分装30 - 50μL感受态细胞(冰浴);3、向感受态细胞中加入5μL连接产物,冰浴30min。
分子克隆的基本步骤
![分子克隆的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3f2544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8.png)
分子克隆的基本步骤嘿,各位科学小达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分子克隆的基本步骤,这可是实验室里的“高级魔术”,我保证,听完我的讲解,你也能变成一个“DNA巫师”。
首先,得准备好我们的“魔法材料”,也就是那些瓶瓶罐罐里的“液体宝贝”。
什么“PCR试剂”、“限制酶”、“连接酶”啦,这些都是我们“克隆大业”的必备良药。
第一步,来个“DNA热舞派对”,也就是PCR扩增。
把我们的目标DNA扔进“PCR机器”里,让它跟着高温曲线一起“热舞”,直到它“子孙满堂”,复制出成千上万的DNA副本。
第二步,给DNA来个“精致修剪”,这就是传说中的“酶切反应”。
我们用限制酶这个“分子剪刀”把DNA切成我们想要的形状,这可是个精细活儿,稍微手一抖,就可能变成“DNA碎片”。
接下来,是“DNA联姻”环节,也就是“连接反应”。
我们把修剪好的DNA片段和载体DNA“牵线搭桥”,让它们在连接酶的“见证”下,成为“一家人”。
这就像是在实验室里举办了一场“分子婚礼”。
然后,是“细胞变身”时间,也就是“转化反应”。
我们把连接好的DNA“送入”细菌细胞,让它们变成“DNA搬运工”。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细胞界搞了一场“特工行动”。
紧接着,得来个“D NA身份验证”,也就是“筛选转化子”。
我们把这些“可能怀孕”的细胞放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只有那些成功“怀孕”的细胞才能存活下来,这就像是在玩“细胞版”的“谁是卧底”。
最后,我们要进行“DNA产前检查”,也就是“DNA测序”。
通过测序,我们可以确认我们的克隆是否“健康成长”,没有出现“基因突变”这类“家庭悲剧”。
总之,分子克隆这事儿,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一场实验室里的“魔法表演”。
只要掌握了这些“咒语”和“魔法棒”,你也能在DNA的世界里,玩转“克隆大法”。
别忘了,每个科学家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巫师,分子克隆,只是我们施展魔法的一部分!。
分子克隆的基本流程
![分子克隆的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3f36b3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5.png)
分子克隆的基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分子克隆是一种在体外将 DNA 分子进行重组和扩增的技术,其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目的基因的获取:从生物体中提取总 DNA 或 mRNA。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e09e5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e.png)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摘要:一、分子克隆技术简介1.分子克隆技术的定义2.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二、分子克隆技术的原理1.基本原理2.克隆过程详解三、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1.基因工程2.生物制药3.基因诊断4.转基因技术四、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步骤1.设计引物2.PCR扩增3.酶切鉴定4.连接转化5.筛选重组子6.鉴定克隆子五、分子克隆技术的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规范2.试剂选择与储存3.防止污染4.优化实验条件六、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1.高效自动化设备2.单细胞克隆技术3.基因编辑技术4.个性化医疗正文:一、分子克隆技术简介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方法,主要用于复制特定DNA序列。
该技术在我国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基因研究、生物制药、转基因技术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克隆技术不断发展,为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二、分子克隆技术的原理分子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目标DNA片段通过PCR扩增,然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得到特定片段,将这些片段连接到载体DNA上,最后将连接产物转化到受体细胞中。
在转化过程中,载体DNA与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 结合,实现目标基因的复制和表达。
克隆过程详解:首先,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使目标DNA片段在PCR扩增过程中产生特定的扩增子。
接下来,通过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
然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得到具有粘性末端的目的基因片段。
将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DNA连接,形成重组载体。
最后,将重组载体转化到受体细胞中,实现基因的克隆。
三、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1.基因工程:分子克隆技术为基因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使得科学家可以对基因进行改造、编辑,进而创造新的生物品种和药物。
2.生物制药:分子克隆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制备抗体、细胞因子、酶等生物制品。
3.基因诊断: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特定基因序列,为遗传病诊断提供依据。
分子克隆的五个步骤
![分子克隆的五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22e7af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7.png)
分子克隆的五个步骤1 选择载体:在分子克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载体来实现这一过程。
载体是要被克隆的DNA片段,生物体中的某种大分子结构,可以为克隆提供容器。
一般来说,载体选择最好是含有可重复使用的重组信息,如使用多种重组酶克隆更为容易和可靠,能在实验室之间转移。
该步骤需要考虑选择对于试验类型最合理、在实验中表现最佳的载体,与之相符的必要条件是有可操作和稳定的复制介质,以及品质可靠、价格相对划算的供应商。
2 将载体与要克隆的DNA片段连接:接下来需要将载体与要克隆的DNA片段连接。
这样一来,DNA片段就会受到载体中的重组酶以及其余细菌特有的信息影响,从而生存,复制,得以分离,克隆出多个相同的DNA断片。
连接DNA片段和载体的技术有各种方法,最常见的方法为用复制酶切割载体的方法,这种技术利用重组酶将DNA片段片段插入载体结构中,实现载体与DNA片段的融合。
3 转化:经过第二步的操作,则可以将融合的载体片段转入细菌,进行转化,实现将载体片段覆盖到细菌细胞中,形成细菌外源DNA的转基因,从而使细菌体系内发生变化,从而开始转化过程。
4 筛选:经过第三步的转化,载体就可以移植到细菌体内,从而形成转基因细菌,这时候就可以采用测试细胞以及一些标记物质来进行筛选,将转基因细菌与其他细菌相区分开来,根据一些指定条件进行筛选,从而得到被克隆的特异性DNA片段,实现分子克隆的目的。
5 收集:经过第四步的筛选,就可以将特异性的DNA断片收集起来,被收集的DNA断裂片段就是分子克隆的结果,可以得到被克隆的特异性DNA 断片,将其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分子克隆是一种复杂的实验过程,需要经过以上5个步骤,才能实现分子克隆的目的,如正确选择载体、把该DNA片段片段插入载体结构、将融合的载体片段转入细菌、用测试细胞以及一些标记物质对转基因细菌进行筛选,从而得到被克隆DNA片段,最终收集被克隆的DNA断片,这样就可以实现分子克隆的目的,得出满意的实验结果。
分子克隆基本流程及技术原理
![分子克隆基本流程及技术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351d8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1.png)
分子克隆基本流程及技术原理分子克隆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可用于制备大量的DNA和蛋白质,探索基因功能,研究生物学过程等。
其基本流程包括DNA片段选择、PCR 扩增、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连接、转化和筛选等步骤。
以下将详细介绍分子克隆的基本流程及技术原理。
PCR扩增:接下来,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DNA片段。
PCR是一种有效的DNA扩增方法,它通过反复复制DNA模板,生成大量的DNA片段。
PCR反应基本包括三个步骤:变性、引物结合和扩增。
-变性:将DNA模板加热至95°C,使其两个链分离,得到单链DNA。
-引物结合:将反应体系温度下调到适宜的引物结合温度,引物与DNA模板的互补序列结合,形成DNA-DNA复合物。
-扩增:在一定的温度下,聚合酶通过DNA-DNA复合物进行扩增。
扩增过程包括DNA链合成、DNA链延长、DNA链分离和DNA链结合。
多次循环后,可以得到大量的目标DNA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在PCR扩增后,可选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标DNA片段。
内切酶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酶,它能够在特定的DNA序列上切割产生特定的片段。
通过切割,可以克隆所需的片段,并在连接过程中提供黏性末端。
连接:将目标DNA片段与载体DNA(如质粒)连接起来。
连接可采用多种方法,如T4DNA连接酶方法、PCR重叠延伸法等。
连接时,需要确保目标DNA片段与载体DNA能够互补配对,并生成稳定的连接。
转化:将连接后的混合物转化到宿主细胞中。
转化可通过化学方法(如钙离子转化法)或生物方法(如细菌电穿孔法)实现。
转化后,将细胞培养在含有适当选择压力(如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这样只有转化成功的细胞才能存活。
筛选: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
通常,使用抗生素抗性标记和荧光蛋白等进行筛选,以识别并纯化所需克隆产物。
技术原理:-PCR技术:PCR技术是通过DNA聚合酶的模板依赖性合成,将DNA片段按特定序列进行扩增。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1bc62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3.png)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最新版】目录1.分子克隆技术的概念2.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步骤3.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4.分子克隆技术的优缺点正文一、分子克隆技术的概念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方法,用于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 DNA 片段进行拼接组合,形成新的 DNA 分子。
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复制特定 DNA 序列,为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
二、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步骤分子克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操作步骤:1.提取 DNA:从实验材料中提取 DNA,并通过特定方法进行纯化。
2.切割 DNA: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将 DNA 切割成特定大小的片段。
3.链接 DNA:将切割好的 DNA 片段通过 DNA 连接酶进行拼接组合。
4.转化细胞:将拼接好的 DNA 分子转化到受体细胞中,让细胞表达新的 DNA 序列。
5.筛选克隆:通过特定筛选方法,选出含有目标 DNA 序列的克隆细胞。
三、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在生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1.基因工程: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对特定基因进行拼接组合,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关系。
2.生物制药: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大量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用于药物研发和生产。
3.基因诊断: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制备特定基因片段作为诊断试剂,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4.基因治疗:将正常或功能性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导入患者细胞,以治疗遗传性疾病。
四、分子克隆技术的优缺点分子克隆技术的优点包括:操作简便、效率高、可大量制备特定 DNA 序列。
但其缺点是:可能产生非特异性拼接、克隆产物可能不稳定、需要使用有毒的化学试剂等。
总之,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领域。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2ad42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c.png)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摘要:一、分子克隆技术的概念与原理二、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三、分子克隆技术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四、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分子克隆技术的概念与原理分子克隆技术是指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DNA 片段,与适当的载体DNA 相结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使这些DNA 片段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表达的操作技术。
分子克隆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重组DNA 技术,通过切割、连接、导入等步骤,实现外源基因与载体DNA 的重组,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基因表达载体,最终达到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的目的。
二、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提取目的基因是分子克隆技术的第一步,通常采用PCR 扩增或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取目的基因。
PCR 扩增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从基因组DNA 中扩增出目的基因。
化学合成则是根据目的基因的序列,通过化学合成方法直接合成目的基因。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分子克隆技术的核心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载体:常用的载体有大肠杆菌的质粒等,根据实验目的和受体细胞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载体。
(2)切割载体: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载体,暴露出载体的粘性末端,便于与目的基因连接。
(3)连接目的基因:将提取到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载体DNA 片段通过DNA 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载体。
(4)转化受体细胞:将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分子克隆技术的关键步骤,根据受体细胞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转化、转染、显微注射等。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在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和表达。
检测方法包括PCR、Western blot、南方杂交等,表达方法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分子克隆法
![分子克隆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b2ea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2.png)
分子克隆法
分子克隆法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在体外制备和复制DNA 分子,包括基因、DNA片段和整个染色体。
这种技术允许科学家复制和操纵DNA,以进行各种研究和应用,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开发和基因治疗。
下面是分子克隆法的主要步骤:
1.DNA提取:首先,需要从源材料(通常是细胞或组织样本)中
提取DNA。
这可以通过细胞裂解和蛋白质分离等方法来完成。
2.DNA切割:提取的DNA通常是大片段,需要将其切割成较小
的片段,以便后续克隆。
这一步通常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来实现,
这些酶可以在特定DNA序列上切割。
3.DNA连接: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通过DNA连接酶与载体
DNA(如质粒或病毒DNA)连接在一起,形成重组DNA分子。
这个过程称为DNA重组。
4.DNA转化:重组DNA可以被引入宿主细胞中,这个过程称为
DNA转化。
这可以通过热激冷却法、电穿孔法、化学法等方法
来实现。
5.宿主细胞培养:转化后的细胞被培养,以允许它们繁殖并扩增
重组DNA。
6.筛选与识别:在宿主细胞中,可以筛选出携带重组DNA的细
胞,通常使用抗生素抗性标记或荧光标记等方法来进行筛选。
7.DNA提取与纯化:从筛选出的细胞中提取和纯化重组DNA,
以便进一步的研究或应用。
8.分析与验证:最后,分析和验证克隆的DNA,确保它是所需的
目标DNA,并不包含错误或突变。
分子克隆法有许多应用,包括基因表达、基因编辑、蛋白质生产、疾病研究等。
它在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允许科学家操纵和研究DNA,以深入了解生命的分子机制。
分子克隆主要步骤
![分子克隆主要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cf2ebd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0.png)
分子克隆主要步骤分子克隆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复制DNA分子。
下面是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1.DNA提取:首先需要从一个已知的DNA源(例如细菌、动物组织等)中提取所需的DNA。
这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如酚/氯仿提取、自动提取仪等)来实现。
2.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将目标DNA切割成片段。
此步骤可以通过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来实现,这些酶可以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在这些序列中切割DNA,形成切割产物。
3.DNA修饰:如果需要,在第2步切割的DNA片段末端添加修饰,以便后续步骤的操作。
例如,可以在DNA片段的末端添加磷酸基团(通过激酶酶和ATP)或羟基(通过糖转移酶和dTTP)。
4.连接DNA片段:将目标DNA片段与载体DNA(通常是质粒)连接起来。
这可以通过使用DNA连接酶,如DNA连接酶I或T4DNA连接酶,将DNA片段与载体DNA的末端连接。
5.转化:将连接好的DNA导入到宿主细胞中。
这可以通过转化(常见的转化宿主细胞包括大肠杆菌和酵母)来实现。
转化可以通过热冲击法、电转化或使用化学方法来进行。
6.筛选:在经过转化的细胞中筛选出带有目标DNA的细胞。
这可以通过将转化后的细胞接种到含有适当选择标记的培养基上来实现。
只有带有目标DNA的细胞才能生长并形成克隆。
7.复制:选取带有目标DNA的细胞进行培养,并使其进行大量复制。
这可以通过将细胞培养在含有适当培养基和条件的培养皿中来实现。
8.提取:从大量复制的细胞中提取含有目标DNA的质粒。
这可以通过使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来实现,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化学试剂和步骤,用于纯化和提取目标DNA。
9.鉴定:验证提取的DNA是否为目标DNA。
这可以通过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PCR扩增或测序等方法来实现。
分子克隆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可用于构建重组DNA分子、研究基因功能、制备蛋白质等。
虽然上述步骤描述了分子克隆的基本过程,但具体操作可能会因实验目的和需求而略有不同。
分子克隆详细步骤
![分子克隆详细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40b8b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0.png)
分子克隆详细步骤分子克隆是通过重组DNA分子来产生大量完全相同的DNA序列的技术。
在分子克隆工作中,我们主要进行克隆载体的构建、目标DNA的扩增、将目标DNA插入克隆载体中、转化和筛选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步骤:1.克隆载体的构建:克隆载体是用于插入目标DNA的DNA分子。
常用的克隆载体包括质粒、噬菌体和人工染色体等。
在构建克隆载体时,我们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载体,并提取载体的DNA。
然后,利用酶切酶对载体进行酶切,生成线性的载体DNA。
接下来,将目标DNA插入克隆载体的相应位点上,形成重组的载体。
2.目标DNA的扩增:目标DNA可以通过PCR(聚合酶链反应)来扩增。
首先,设计引物,使其与目标DNA的两端末端相互互补。
然后,在PCR反应中,通过DNA聚合酶的扩增作用,使目标DNA得以扩增。
PCR反应通常包括模板DNA、引物、核苷酸和聚合酶等成分。
3.目标DNA的插入:将扩增后的目标DNA与酶切后的载体进行连接,利用DNA连接酶催化目标DNA与载体之间的连接反应,生成重组的克隆载体。
连接后的载体含有目标DNA的序列。
4.转化:将克隆载体引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
这一步骤通常称为转化。
转化可以通过电击、热激、化学方法等方式进行。
宿主细胞通常是大肠杆菌等细菌。
5.筛选:利用筛选方法来选择包含目标DNA的克隆。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抗生素筛选、报告基因筛选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筛选等。
抗生素筛选是将带有选择性抗生素耐受基因的克隆引入含有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只有带有目标DNA的克隆才能生长。
报告基因筛选是通过将报告基因插入克隆载体中,使之与目标DNA一起被转录和翻译,从而表达报告基因的蛋白质,以此来筛选包含目标DNA的克隆。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筛选是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对重组载体和目标DNA进行酶切,并通过凝胶电泳的方法来分离并检测含有目标DNA的克隆。
以上就是分子克隆的详细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获得大量完全相同的DNA序列,并用于各类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53d37b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7.png)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实用版)目录1.分子克隆技术的概念与原理2.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步骤3.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4.分子克隆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正文一、分子克隆技术的概念与原理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在生物体外将特定 DNA 片段复制并插入到载体DNA 中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使得新的 DNA 分子与载体 DNA 相结合,形成一个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 DNA 分子。
在实际应用中,分子克隆技术主要通过将目的基因与载体 DNA 连接,从而实现对目的基因的扩增和表达。
二、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步骤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取目的基因:从待研究的生物体中提取需要克隆的 DNA 片段,通常使用 PCR 技术进行扩增。
2.构建载体:选择合适的载体 DNA,将其与目的基因连接,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克隆载体。
3.转化受体细胞:将构建好的克隆载体转化到受体细胞中,让受体细胞表达出目的基因。
4.筛选克隆子:通过特定的筛选方法,从转化后的细胞中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克隆子。
5.鉴定克隆子:对筛选出的克隆子进行鉴定,确认其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三、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分子克隆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工程: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将目的基因与载体 DNA 连接,实现对目的基因的扩增和表达。
2.蛋白质工程: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3.基因组学: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对基因组 DNA 进行拼接和分析,揭示生物体的基因组结构。
4.转基因技术: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载体 DNA 中,实现对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开发。
四、分子克隆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分子克隆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操作简单、扩增效率高、可控性强等。
然而,分子克隆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克隆效率受载体 DNA 大小限制、克隆过程中可能出现突变等。
分子克隆技术
![分子克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58462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d.png)
分子克隆技术分子克隆技术是指利用体外的人工方法将一个DNA分子(称为目的DNA)复制到一组DNA分子(称为载体DNA)中的过程。
这项技术能够在体外精确复制和扩增DNA分子,从而可以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制备重组蛋白、基因治疗等领域。
下面是分子克隆技术的详细步骤:1.选择载体DNA: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载体DNA,一般会使用细菌的质粒作为载体,因为细菌质粒具有稳定、易扩增和实验操作简单的特点。
2.制备DNA片段:将目的DNA通过PCR扩增或者其他方法制备出来。
PCR扩增是指利用DNA聚合酶在体外将目的DNA的特定序列进行大规模复制的过程,一般需要利用引物引导PCR反应。
3.处理载体DNA:将载体DNA进行处理,一般需要进行酶切。
通过选择性酶切酶将载体DNA的一部分切除,形成切口,为接下来的目的DNA连接提供空位。
4.连接DNA:将目的DNA与处理后的载体DNA连接起来。
一般利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将目的DNA的末端与载体DNA的末端互补连接。
连接反应通常需要一定时间和温度来保证连接的效率和稳定性。
5.转化细胞:将连接好的DNA转化到细菌等宿主细胞中。
这一步可以通过热激转化、电转化等方法实现。
转化后,将细胞培养在含有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只有携带目的DNA的细菌才能存活,从而筛选出含有目的DNA的克隆。
6.筛选克隆:通过筛选抗生素抗性或其他标记物的方法来筛选出含有目的DNA的细菌克隆。
一般需要进行筛选接种、PCR鉴定、酶切及测序等手段来确认克隆是否含有目的DNA,并进一步分析目的DNA的表达和功能。
这些步骤是分子克隆技术的基本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我们可以对基因进行精确操作和研究,对于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子克隆实验流程
![分子克隆实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12794e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1.png)
分子克隆实验流程分子克隆是将DNA分子从一个生物体中复制并插入另一个生物体中的过程。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分子克隆的实验流程。
1.提取DNA首先,需要从源生物体中提取所需的DNA。
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例如琼脂糖凝胶电泳、菌落PCR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等。
提取的DNA需要是目标基因的完整、纯净的样本。
2.回收DNA片段将提取的DNA片段和载体(例如质粒)切割,以回收想要克隆的DNA 片段。
常用的酶剪切酶包括限制性内切酶和退火酶。
将酶切割后的DNA片段与载体的切割端黏合,形成重组DNA。
3.转化纯化将重组DNA转化到宿主细胞中。
通常使用大肠杆菌作为宿主细胞。
这可以通过脉冲电击、热激转化或化学转化来实现。
这一步的目的是将重组DNA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以便宿主细胞可以复制和表达克隆的DNA。
4.鉴定克隆细胞通常,我们通过选择性培养、荧光染色、PCR检测等方法来鉴定具有克隆DNA的细胞。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可以表明细胞成功地接受了重组DNA。
此外,如果重组DNA带有可观察的荧光标记,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
PCR检测可以验证目标基因的存在。
5.扩增克隆细胞选取鉴定出的克隆细胞进行扩增。
这可以通过将克隆细胞培养在含有选择性抗生素的培养基上来实现。
只有带有插入DNA的细胞可以在这种培养条件下生存。
选择性培养的目的是增加克隆细胞的数量,以便后续的实验。
6.提取插入DNA从扩增的克隆细胞中提取含有插入DNA的重组质粒。
通常使用薄膜过滤法将细菌细胞去除,然后使用DNA提取试剂盒从细菌残渣中提取质粒。
提取的质粒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进行纯化和鉴定。
7.鉴定插入DNA使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来鉴定插入DNA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可能包括核酸测序、酶切鉴定、PCR扩增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验证克隆的DNA是否与目标基因的序列完全一致。
8.进一步应用得到插入DNA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应用,例如重组蛋白表达、基因改良、产生转基因生物等。
分子克隆基本操作
![分子克隆基本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336f234ac77da26924c5b09b.png)
分子克隆基本操作一、PCR(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体系实验成分加入量( ul)终体积模板 DNA0.1dNTP0.4上游引物( P1)0.5下游引物( P2)0.520 ul10×Taq Buffer 2.0TaqDNA 聚合酶0.1ddH2O16.4PCR 全过程是由变性、模板与引物结合(复性)及引物延伸 3 个步骤组成的不断重复过程:PCR 反应变性反应条件退火延伸循环周期1940C 预变性5min12940C 1 min50~570C1 min720C 1 min25~353720C 5min(反应结束后,样品可与40C 暂存 )二、PCR 产物的凝胶电泳检测1.1%琼脂糖凝胶配制:配胶:将卡子放于制胶器孔中;称取 0.3g 琼脂糖溶于 30ml 1× TAE 之中置于微波炉中煮沸三次;倒胶:待温度降低600C 左右时(手感容器能耐受),在凝胶中加入 EB 至终浓度 0.5ug/ml(30ml 凝胶 1.5ulEB),摇匀后缓慢倒入制胶器中。
避免产生气泡,尤其注意梳子周围不能有气泡,若有气泡可用吸管吸去。
凝胶条件:在室温中放置30~45min.。
拔梳子:小心垂直拔出梳子,保持点样孔完整。
2.加样:凝胶完全凝固后,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液面应高出凝胶表面 1mm。
将 PCR 产物与 6×加样缓冲液,混合均匀加至加样孔中。
同时,根据待分离片段的大小选择不同的 DNA 分子量标准作对照。
加样孔处于电泳槽的阴极端。
(加样是勿碰坏凝胶孔壁,否则 DNA 带型不整齐。
)3.电泳: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观察正负两极是否有气泡出现,且负极比正极气泡多,设置电泳电压及电泳时间(电泳时间视具体样品而定,一般 15~30min)。
4.拍照:胶置于凝胶成像分析仪中,根据图片用途调整焦距及灯光。
三、DNA 切胶回收1.切胶:于紫外灯下确定欲回收的DNA 片段,取干净EP 管称重 m1标记,用手术刀切下含有目的DNA 片段的凝胶块,置于EP 管中。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d740f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f.png)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摘要:一、分子克隆技术简介二、分子克隆实验材料与设备三、分子克隆实验步骤1.设计引物2.合成目的基因3.构建表达载体4.转化受体细胞5.筛选转化子6.鉴定目的基因四、分子克隆实验注意事项五、实验结果分析与应用正文:一、分子克隆技术简介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方法,通过复制特定DNA序列,将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表达。
该技术在基因工程、生物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有助于研究基因功能、蛋白质表达及药物筛选等。
二、分子克隆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DNA模板、引物、dNTPs、DNA聚合酶、缓冲液等。
2.实验设备:PCR仪、离心机、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三、分子克隆实验步骤1.设计引物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互补的引物。
引物应具备一定的特异性,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2.合成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以DNA模板为基础,通过引物扩增目的基因。
反应条件需根据所使用DNA聚合酶的要求进行优化。
3.构建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连接,形成表达载体。
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等。
4.转化受体细胞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化到受体细胞中,如大肠杆菌、酵母等。
转化方法有化学法、电转化法等。
5.筛选转化子转化后的受体细胞在含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
6.鉴定目的基因对筛选出的转化子进行进一步鉴定,如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
四、分子克隆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选择合适的引物长度和退火温度,以提高扩增特异性。
3.转化受体细胞时,注意操作力度,避免细胞损伤。
4.筛选转化子时,严格控制抗生素浓度,避免过度筛选。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应用1.分析PCR产物,判断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克隆。
2.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评估实验效果。
3.将成功克隆的目的基因应用于基因敲除、基因表达等研究。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顺利完成分子克隆实验。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分子克隆(亚克隆)实验总体流程详解
![分子克隆(亚克隆)实验总体流程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0f49f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2.png)
一、扩增1、LB培养基5ml;2、抗生素:1000X,即1:1000比例。
种类根据细菌抗性决定;3、菌体:看浑浊度,1%-5%,取500ul于其中;4、37℃摇床220转,过夜,12-16h。
二、纯化质粒DNA1、1.5ml离心管,编号一定要写清楚;2、加满离心管,离心12000xg. 1min,弃上清。
取三次;3、加Buffer S1 200ul,溶解沉淀,5min;4、加S2(用完立刻盖紧瓶盖,以免CO2中和Buffer中的NaOH)200ul,不能剧烈(以免基因组DNA的污染),上下翻转4-6次,直至形成透亮的溶液,时间少于5min。
目的是使蛋白包裹基因组DNA,游离质粒;5、加S3 280ul,温和充分翻转混合6-8次,12000xg,10min(此步呈白色絮状);*备注:S1:S2:S3=5:5:76、取上清加入制备管(置于2ml离心管),12000xg,1min,去滤液;7、加Buffer W1 500ul,12000xg,1min,弃滤液;8、加Buffer W2 700ul,12000xg,1min,弃滤液。
重复一遍;9、空管离心12000xg,1min;10、制备管移入新的1.5ml离心管,管膜中加60-80ul去离子水,静置1min,12000xg,1min。
(将去离子水加热至65度,将提高洗脱效率)四、跑胶回收:sost回收失败1、2%浓度胶,Loading Buffer如是6X,则加10ul到样品,全部加样到胶孔中。
插入:配胶方法大块胶60ml;小块胶25ml;需要配置大块胶、大孔胶;Agarose 0.6g,TAE60ml,微波中火2min;趁热但不烫手时加入gold view 0.5ul/25ml;倒入槽里。
2、跑胶:单位厘米/5-10v。
所以大槽25cm,150v即可。
小槽100v即可。
3、紫外灯下切胶,纸巾吸进液体,计算凝胶重量(1mg=1ul);4、加3个凝胶体积的凝胶结合液DB(0.1ul视为100ul;如凝胶浓度大于2%,则加入6倍体积溶胶液;凝胶块最大不能超过400ul,超过可多个离心柱);5、56℃水浴放置10分钟,至完全溶解;6、每100mg最初的凝胶重量加入150ul的异丙醇,震荡混匀,回收大于4Kb的片段可不加异丙醇,加入反而降低回收效率;7、将上一步所得溶液加入吸附柱AC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12000rpm,30-60s,弃液体;8、加700ul漂洗液WB,12000rpm,1min,弃废液;9、加500ul漂洗液WB,12000rpm,1min,弃废液;10、空离心2min,弃废液;11、晾干乙醇,以免抑制下游反应;12、将吸附柱放入新的1.5ml离心管,加入50ul(最少30ul)洗脱缓冲液EB或者去离子水(65-70水浴加热效果更好,或将得到的溶液重新加入离心柱可增加洗脱量);五、连接体系:六、转化1、加感受肽:连接产物=10:1,冰浴30min;2、激活:42℃,90s,不能震动;3、加500ul LB培养基;4、37℃,150转摇床,45min;5、铺板子七、检测1、细菌长势良好,对照组不长;2、酶切检测:(1)1ml LB体系:1ml LB培养基+1ul抗生素于1.5mlEP管中;(2)15ul Pcr体系:7.5ul Mix(2X)5.5ul water1ul上游引物1ul下游引物(3)用枪头挑培养皿中的菌体,吹打于1ml LB体系中,再吹打于15ul Pcr体系中;(4)1ml LB体系放入37℃摇床,150rpm;显示4°/4°时,结束。
分子克隆技术步骤
![分子克隆技术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c2603d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1.png)
分子克隆技术步骤第一步:选取目标DNA在开始分子克隆之前,需要从一个生物体中选择一个含有所需DNA序列的样本。
这可以是任何生物体的DNA,例如人类、动物、植物或微生物。
第二步:DNA提取从所选生物体提取DNA。
这可以通过使用一系列化学和物理方法来完成,例如细胞裂解、蛋白酶处理、DNA沉淀和洗涤等。
第三步:选择一个合适的载体载体是一种DNA分子,可以容纳目标DNA序列并将其复制。
在分子克隆中最常使用的载体是质粒。
质粒是圆形的双链DNA分子,存在于许多细菌和酵母种类中,并被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
第四步: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将目标DNA和载体同时使用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酶切。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可以识别和切割特定DNA序列的酶。
通过在目标DNA和载体的特定位置上切割,可以为将两者连接提供互补的末端。
第五步:DNA连接将目标DNA和载体连接在一起。
将目标DNA和载体的DNA片段混合,并在其末端形成互补碱基,然后使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在一起。
连接后的DNA分子被称为重组质粒。
第六步:转化将重组质粒引入细菌或酵母等微生物细胞中,这个过程称为转化。
这可以通过将细菌细胞暴露在低温高压胁迫下来实现,使得细胞膜变得更加渗透性,可以将质粒引入细胞内。
第七步:筛选和鉴定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细菌或酵母细胞。
一种常用的筛选方法是将细菌培养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只有携带重组质粒的细菌才能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下存活。
此外,还可以使用标记基因和特定染色剂等方法来鉴定重组质粒。
第八步:扩增和纯化用培养液扩增含有重组质粒的细菌或酵母细胞。
随着细菌或酵母细胞的生长,它们会复制重组质粒并将其传递给后代细胞。
然后使用一系列纯化步骤,如离心、洗涤和电泳等手段,将其中的重组质粒提取纯化。
总结:分子克隆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选取目标DNA、DNA提取、选择合适的载体、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连接、转化、筛选和鉴定,以及扩增和纯化。
分子克隆详细步骤
![分子克隆详细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0913b6227d3240c8447efe9.png)
分子克隆步骤:一、贴壁细胞总RNA提取:1、吸掉培养液,用PBS洗一遍?2、往培养皿中加入1ml,TRIzol,吹打几次(每10cm2面积,即3.5cm直径的培养板加1ml)3、移至1.5mlEP管,静置5分钟4、加入200ul三氯甲烷,震荡混匀,室温静置5分钟5、4度12000r/min,离心15分钟,取上清,约600ul6、加入500ul异丙醇,混匀后,静置30分钟?7、4度12000r/min,离心15分钟,弃上清8、加入1ml70%预冷酒精洗涤沉淀物9、4度7500r/min,离心5分钟10、弃上清,自然晾干11、加入50ulDEPC水溶解,测OD值*鼠尾基因组DNA粗提取:1、100ul lysis buffer for each tail,and 2ul 10mg/ml PK,55℃,overnight.2、Then,100℃ for 10min to denature the PK, use 0.5~1ul lysate as template to do PCR.Lysis buffer:(store at 4℃)KCl 0.5MTris 0.1MNP-40 1%Tween-20 1%二、RT-PCR:1、预变性体系12ul:Total RNA 2ulOligo(dT18)primer 1ulDH water 9ul65℃ 5min 速置冰上2、RT体系:20ul:预变性体系12ul5×buffer 4ulRNAase inhibiter 1ul10m dNTP 2ulMMLV 1ul42℃ 60min70℃ 5min12℃ forever3、PCR体系20ul:10×buffer 2ul10m dNTP 0.5ulPrimer(F+R) 1ul (0.5ul+0.5ul)稀释后cDNA(50ul)1ulPfu 0.2uldd water 15.3ul95℃3min、(95℃30s,55℃30s,72℃35s)×29cycle、72℃10min、12℃forever三、跑胶鉴定PCR产物:四、醇沉PCR产物:1、将PCR产物转移至1.5mlEP管中2、加入0.1倍体积预冷NaAC,3倍体积70%预冷乙醇,混匀3、—80℃静置30min4、4度14000r/min,10min离心弃上清,加1ml70%预冷乙醇洗涤沉淀5、4度14000r/min,10min离心弃上清,自然晾干6、加入25-20ul dd water 吹匀静置10-20min待溶解五、原始质粒/PCR醇沉产物双酶切体系50ul:Enzyme1 1ulEnzyme2 1ul10×Buffer 5ul (在体系中被稀释成1×)10×BSA 5ul (看需要)Template 1ugADD dd water to 50ul酶切过夜?六、单独鉴定质粒酶切产物:1、采用20ul体系:酶各0.5ul、buffer2ul、bsa0.5ul、template2ul)酶切2h2、跑胶鉴定七、电泳,切胶回收与纯化:使用DNA回收试剂盒(QIAquick Gel Extraction Kit Protocol)PCR酶切产物纯化:1.将PCR产物于需要的电压和电流下跑电泳2. 紫外灯下仔细切下含待回收DNA的凝胶,置1.5ml离心管中,称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克隆基本操作
一、PCR(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体系
实验成分加入量(ul)终体积
模板DNA 0.1
dNTP 0.4
上游引物(P1)0.5
下游引物(P2)0.5 20 ul
10×Taq Buffer 2.0
TaqDNA聚合酶0.1
ddH2O 16.4
PCR全过程是由变性、模板与引物结合(复性)及引物延伸3个步骤组成的不断重复过程:
反应条件
PCR反应变性退火延伸循环周期1940C预变性5min 1
2940C 1 min 50~570C1 min 720C 1 min 25~35 3720C 5min
(反应结束后,样品可与40C暂存)
二、PCR产物的凝胶电泳检测
1.1%琼脂糖凝胶配制:
配胶:将卡子放于制胶器孔中;
称取0.3g琼脂糖溶于30ml 1×TAE之中置于微波炉中煮沸三次;
倒胶:待温度降低600C左右时(手感容器能耐受),在凝胶中加入EB 至终浓度0.5ug/ml(30ml凝胶1.5ulEB),摇匀后缓慢倒入制胶器中。
避免产
生气泡,尤其注意梳子周围不能有气泡,若有气泡可用吸管吸去。
凝胶条件:在室温中放置30~45min.。
拔梳子:小心垂直拔出梳子,保持点样孔完整。
2.加样:
凝胶完全凝固后,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液面应高出凝胶表面1mm。
将PCR产物与6×加样缓冲液,混合均匀加至加样孔中。
同时,根据待分离片段的大小选择不同的DNA分子量标准作对照。
加样孔处于电泳槽的阴极端。
(加样是勿碰坏凝胶孔壁,否则DNA带型不整齐。
)
3.电泳:
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观察正负两极是否有气泡出现,且负极比正极气泡多,设置电泳电压及电泳时间(电泳时间视具体样品而定,一般15~30min)。
4. 拍照:
胶置于凝胶成像分析仪中,根据图片用途调整焦距及灯光。
三、DNA切胶回收
1.切胶: 于紫外灯下确定欲回收的DNA片段,取干净EP管称重m1标记,用
手术刀切下含有目的DNA片段的凝胶块,置于EP管中。
(观察和切胶含目的DNA片段的凝胶时,紫外灯照射时间不宜过长,以减少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剪切或引起基因的突变。
)
2.称总重m2,则胶重为m2-m1, 按胶重量加入Binding Buffer。
3. 将EP管置于55-65℃水中融化7min, ,每2-3min震荡一次。
4. 将混合液体加入HiBind管柱中室温离心10000*g 1min 弃取收集液。
5. 加入300ulBinding Buffer洗柱离心10000*g 1min。
6. 加入700ulSPW Wash Buffer, 室温放置2-3min, 离心10000*g 1min 弃取收集液。
7. 重复⑥
8. 空柱离心10000*g 1min,充分干燥柱上的DNA,弃取收集液。
9. 将柱子移入空1.5mlEP管中,加入20ulDNA Elution Buffer, 离心10000*g 1min。
四、建立酶切体系
目的片段酶切体系
实验成分加入量(ul)
胶回收产物 5.0
酶切酶1 0.5
酶切酶2 0.5
Buffer 2.0
ddH2O 2.0
克隆性基因载体的酶切体系
实验成分加入量(ul)
克隆性基因载体(质粒) 2.0
酶切酶1 0.4
酶切酶2 0.4
Buffer 2.0
ddH2O 5.2
五、凝胶电泳检测及胶回收
同二、三两步
六、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体外重组(连接)
实验成分加入量(ul)
目的基因胶回收产物5~7
克隆性基因载体胶回收产物 1
水浴450C 5min 冰水浴00C 3min(静置)
T4 Ligase 1
10* T4 Ligase Buffer 1
160C过夜
七、重组克隆基因引入受体细胞(转化)
⑪、-70℃取出TOP10 50uL(置1.5ml EP管中),立即冰水浴10min。
⑫、加入5uL上述连接产物,轻轻混匀(在超净台中完成)。
⑬、放入0℃冰水浴30min(放于4℃冰箱)。
⑭、而后放入水浴锅中42℃热休克90秒(严格控制时间),转入0℃冰水浴3min。
⑮、加入800ul LB培养液,置摇床37℃孵育45min-1h。
⑯、将其取出,5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留约100uL残液均匀涂于LB平板上(LB平板预先烘干)置37℃培养箱中培养12-16h.
八、含目的基因重组体的筛选(挑单克隆菌落)
取出上述LB平板置于超净台中,并同时取试管架,EP管架各一只、LB培养液一瓶(个人专用)、氨苄青霉素(AM P﹢)。
⑪、点燃酒精灯,取干净试管(数目依据欲挑菌数)。
⑫、每管加入5mL LB培养液(无菌操作)。
⑬、分别加入5uL氨苄青霉素(AM P﹢)。
⑭、挑单个菌体,用移液器枪头(或接种棒)轻挑放入试管中(试管要倾斜,切勿将移液器放入试管中)塞上试管塞,之后平板放置4℃冰箱保存。
⑮、置于37℃摇床,摇菌12-16h。
⑯、摇菌5h后可以进行菌液PCR鉴定
九、重组质粒的制备(小提质粒)
重组质粒的少量制备按OMEGA bio-tek公司的质粒少量快速提取试剂盒操作.
①取一个新的 HiBind DNA结合柱装在收集管中,吸取200uL Buffer GPS平衡缓冲液至柱子中,室温放置3-5min,室温下,12000*g离心2min。
②取1ml菌液装于EP管中10000*g,离心10min,弃上清.
③加入250ul Solution I,重悬菌落,混合均匀. 加入250ul Solution II,轻轻地上下颠倒数次,而后静置2min. 加入250ul Solution III, 轻轻地上下颠倒直至白色絮状物形成为止.10000*g,离心10min.
④将③离心管中的清晰液体吸至HiBind柱中(切勿将白色絮状物吸入), 10000*g,离心1min.
⑤弃去收集液,向HiBind柱中加入500ulBuffer HB, 10000*g,离心1min.(重复一次)
⑥弃去收集液, 加700ul DNA Wash Buffer, 10000*g,离心1min.
⑦重复⑥步
⑧空柱13000*g,离心2min,充分干燥柱子.
⑨.把柱子移置洁净的1.5EP管中,加入15-30ul Elution Buffer,室温静置两分钟,12000*g 离心2min.(将收集液从新吸入柱子,12000*g离心2min)。
⑩4℃暂存,-20℃长期保存.
十、双酶切鉴定
建立酶切体系:
成分用量
质粒 2.0ul
酶 1 0.5ul
酶 2 0.5ul
Buffer 1.0ul
ddH2O 6.0ul
总计 10ul体系
酶切条件:37℃水浴4h取全量酶切产物以2000DL为Marker,1%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
十一、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