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三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

B.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三个小时。

C.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答案:D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A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鸣惊人,让人刮目相看。

B. 他们俩真是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C. 他总是喜欢独断独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真是出类拔萃。

答案:B4-20.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及答案]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

答案:陆游3-10.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及答案]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情出众。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但同时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敏感性,容易受伤。

2.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

曹操统一北方后,意图南下统一天下,但在赤壁遭遇了孙刘联军的顽强抵抗。

最终,由于联军利用火攻战术,曹操大败,被迫撤退,这场战役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4. [此处省略其他简答题及答案]四、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内容省略]1. 请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根据文段内容给出概括]2.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思想或情感?答案:[根据文段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或情感]五、作文题(30分)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考语文必修三考试卷

高考语文必修三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纤尘不染(xīn)B. 漫不经心(màn)C. 息息相关(xī)D. 蹉跎岁月(cuó)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谦虚谨慎,从不骄傲自满,深受大家的喜爱。

C. 这个问题的解决,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D.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美丽B. 漂亮C. 好看D. 丑陋4.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一见到领导就诚惶诚恐,生怕说错话。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爱不释手。

C.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

D. 他做事雷厉风行,效率很高。

5.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喜闻乐见B. 比比皆是C. 惊心动魄D. 惊险刺激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他说。

B. “你喜欢什么颜色?”她问,“红色、蓝色还是绿色?”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从不骄傲自满。

D.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一首美妙的歌曲。

7.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座宝库,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B. 夜晚的星空,犹如一张巨大的画卷。

C.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学习起来一点就通。

D. 这篇文章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让人陶醉其中。

8.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看这风景,美得让人陶醉。

B. 这个问题很难,我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

C. 这件事我一定会尽力帮你,你放心吧。

D. 你这么没礼貌,真让人反感。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甲骨文、金文到今天的简化字,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制卷人:**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巉岩(chán)、飞湍(tuān)、猿猱(róu)B.抚膺(XXXɡ)、XXX(sè)、恬然(XXX)、XXX (shǎnɡ)C.栈道(XXX)、嗟叹(jiē)、商贾(ɡǔ)、钿头(diàn)D.吮血(shǔn)、六幺(yāo)、幽咽(yè)、宵柝(chè)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噫嘘兮,危乎高哉!B.飞湍暴流争喧豗,硑崖转石万壑雷C.XXX家向黄昏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XXX下住。

3.对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C.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②一去紫台连XXX去:离开B.①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石滚动②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C.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长句:指七言诗②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大姐D.①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徒,空②却坐促弦弦转急促:紧、迫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朝避猛虎B.梦啼妆泪红阑干C.遂命酒D.闻舟中夜弹琵琶者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秋,送客XXXB.暮去朝来颜色故C.铁骑突出刀枪鸣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盛唐时期的XXX与XXX是我国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并称“XXX”,世称“XXX在,光芒万丈长”,而中唐诗人XXX和XXX被称为“XXX”。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作文)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作文)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班级姓名座号平常辛苦地学习,今日欢乐地做题。

轻松地调用你的学问储备,给每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宝贵的答案。

畅游祖国文学瀚海,性灵与春天放声歌颂,听!倾吐的心泉潺潺!听!号角为你的成功长鸣!一、检阅自己的家底: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鱼凫.(fù)贾(ǎ)人铮.(ē)铮恬.(án)然B.飞湍(ān)迁谪.(é)饿莩..(ǎo)嘲哳.(ā)C.逡.(ān)巡钿(..àn)头迸.(bè)裂扪(mén)参D.数罟.(gū)暮霭.(ǎi)教坊.(fá)崤.(yáo)函2、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痒序之教侧身西望长资嗟B.转轴拔弦坐中泣下谁最多C.良将劲驽故不积跬步D.虽有稿暴度长契大比权量力3、将下面的诗句按春、夏、秋、冬排列,依次正确的一组是()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③④①②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4、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4分)⑴“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这是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就其获奖作品《》所作的主题陈辞。

(1分)⑵《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代表作之一。

它塑造了面条商高里奥和青年野心家的形象,这位野心家在高老头死后,草草地安葬了高老头,并面对巴黎富人聚集区说“”。

这句话是他野心的集中体现(1分)(3)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①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仰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必修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蹊跷(qī qiāo)B. 徜徉(cháng yáng)C. 偌大(ruò dà)D. 喟叹(kuì tàn)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已经超过了10万册。

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工作能力却很差。

D.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案:B4.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贾宝玉是贾府的长子。

B. 林黛玉是贾府的千金。

C. 王熙凤是贾府的管家。

D. 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

答案:D5. 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

B. 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

C. 孙权是东吴的建立者。

D.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

答案:B6. 下列关于《水浒传》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宋江是梁山泊的首领。

B. 武松是梁山泊的二把手。

C. 林冲是梁山泊的三把手。

D. 李逵是梁山泊的四把手。

答案:A7. 下列关于《西游记》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

B. 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

C. 沙僧是唐僧的三徒弟。

D. 白龙马是唐僧的坐骑。

答案:B8.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杜甫是唐代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B. 李白是宋代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C. 苏轼是元代的著名词人,被誉为“词圣”。

D. 辛弃疾是明代的著名词人,被誉为“词宗”。

答案:A9. 下列关于现代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必修3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3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3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B. 惘然若失C. 怙恶不悛D. 恣意妄为2.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他一言不发,真是令人惘然若失。

B. 她恣意妄为,不顾他人感受。

C. 他涣然冰释,终于放下了心中的负担。

D. 他们怙恶不悛,最终遭到了法律的制裁。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身体。

B.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很强。

C. 他们正在讨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

二、填空题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

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水调歌头》,作者是______。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6-10题。

(文章内容略)6.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7.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支持他的观点?8. 文章中提到的“坚持”一词,作者具体是如何解释的?9. 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10.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四、作文11.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二、填空题4. 屈原5. 苏轼三、阅读理解6.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坚持和努力是实现梦想和成功的关键。

7. 作者通过个人经历和历史人物的故事来支持他的观点。

8. 作者认为“坚持”意味着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放弃,持续努力。

9. 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坚持不懈和勇于面对挑战。

10. 作者想要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是鼓励读者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直到成功。

四、作文(作文内容由考生自行创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综合检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

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1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 逡巡(qūn) 弃甲曳兵(yè) 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 氓隶(méng) 度长薭大(duó) 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 经传(zhuàn) 贻笑大方(yí) 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危(高)乎高哉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5、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B、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C、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新高考必修三试卷语文

新高考必修三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瞒天过海(mān)炫目夺目(xuàn)B. 气吞山河(qì)青出于蓝(qīng)C. 倾盆大雨(qīng)惊涛骇浪(hài)D. 情不自禁(jīn)雪中送炭(t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用电等。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使大家深受感动。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梁,连接着天空和大地。

B.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让人感到无比的舒适。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读后受益匪浅,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D. 她的声音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陶醉其中。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B.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C.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故事。

D.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展现了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

5. 下列关于诗歌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B.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草原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C. 李白的《静夜思》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

高中语文必修三考试卷子

高中语文必修三考试卷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璀璨(cuǐcàn)瞠目结舌(chēngmùjiéshé)豁然开朗(huòránkāikǎng)B. 惊愕(jīngè)源远流长(yuányuánliúcháng)蹉跎岁月(cuōtuósuìyuè)C. 谦逊(qiān xùn)融会贯通(róng huì gōng tōng)洒脱自如(sǎ tuō zì rú)D. 沉默(chénmò)畸形发展(jī xíng fā zhǎn)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C.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

D.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生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青年人。

3.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是:A. 轻车熟路B. 心旷神怡C. 水落石出D. 画龙点睛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天空湛蓝,白云朵朵。

B. 他像一匹黑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D. 这座大楼高耸入云。

5.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是:A.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6.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实词的是:A. 读书B. 处理C. 开发D. 研究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是:A.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语文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 怏怏不乐,心旷神怡C.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自命不凡,目中无人。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自命清高,目中无人。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自命不凡,目空一切。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自命清高,目空一切。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B. 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C. 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C.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

D.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风一样,来去无踪。

B. 他像风一样,来去无影。

C. 他像风一样,来去无踪,无影无踪。

D. 他像风一样,来去无影,无踪无影。

6.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A. 他昨天没有来,因为他生病了。

B. 他昨天没有来,因为生病了。

C. 他昨天没有来,生病了。

D. 他昨天生病了,所以没有来。

7. 下列句子中,语气最委婉的一项是()A. 你能不能把窗户关上?B. 你能不能请把窗户关上?C. 你能不能把窗户关一下?D. 你能不能请把窗户关一下?8.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生动的一项是()A.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B. 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C. 他高兴得像孩子一样。

D. 他高兴得跳起了舞。

9.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简洁的一项是()A. 他今天没有来,因为他生病了。

B. 他今天没有来,生病了。

C. 他今天没有来,因为生病了。

D. 他今天生病了,所以没有来。

高一必修三语文考试试卷

高一必修三语文考试试卷

高一必修三语文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B.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C.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识)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举世皆浊我独清B. 众人皆醉我独醒C. 吾日三省吾身D. 学而不思则罔4. 下列句子中,表达意思最接近现代汉语的一项是:A. 朝闻道,夕死可矣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D.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B. 一日看尽长安花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心胸开阔)B.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明白)C.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帮助)D.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 下列句子中,表达意思最接近现代汉语的一项是:A.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B.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语文必修3测试题

语文必修3测试题

语文必修3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B. 君子不器。

(器:工具)C.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者:逝去的人)D.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复习旧知识)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江水流春去欲尽D. 落花不是无情物3. 下列各句中,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的情感态度最相近的一项是:A.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D.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D.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7. 下列各句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达的道德观念最相近的一项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 礼之用,和为贵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仗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9. 下列各句中,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达的学习态度最相近的一项是: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必修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玷污(diàn)蹊跷(qiāo)恣意(zì)瞠目结舌(chēng)B. 剽悍(piāo)忸怩(ní)踯躅(zhú)揠苗助长(yà)C. 讣告(fù)缜密(zhěn)踌躇(chóu)锲而不舍(qiè)D. 恣睢(zì)桎梏(gù)翕张(xī)怙恶不悛(hù)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决不能因此就目空一切,否则就会停滞不前。

B. 他为人正直,做事认真,从不拖泥带水,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C. 他虽然有才,但因为性格孤僻,常常不拘小节,所以同事们都敬而远之。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著作等身,真是年轻有为,令人刮目相看。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由于他刻苦钻研,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B. “你去过北京吗?”他问我。

C. “你去过北京吗?”我问,他回答说:“去过。

”D. “你去过北京吗?”他问:“去过。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咆哮着冲向了敌人。

B.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冲向了敌人。

C. 他冲向了敌人,像一只受伤的野兽。

D. 他冲向了敌人,咆哮着像一只受伤的野兽。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咆哮着冲向了敌人。

B.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冲向了敌人。

C. 他冲向了敌人,像一只受伤的野兽。

D. 他冲向了敌人,咆哮着像一只受伤的野兽。

高中必修三语文考试卷

高中必修三语文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惊涛骇浪(hài)B. 恣意妄为(zì)C. 沉鱼落雁(yuè)D. 赴汤蹈火(f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堪称书法界的瑰宝。

B.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D. 他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奖学金,是班级的佼佼者。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义词的是:A. 遐想B. 畅想C. 浮想联翩D. 想象4.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错误的一句是:A. 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那位老教授博学多才,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C. 她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誉为“女强人”。

D. 他性格豁达,待人热情,广交天下朋友。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用电。

B.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很多农村孩子失去了农村的家园。

C.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D.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辨别真伪,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小明。

”B. 我最喜欢的运动是篮球,其次是足球。

C. 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很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D. 她既会唱歌又会跳舞,是我们班的多面手。

7.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句是:A. 原句:他昨天晚上去了电影院。

改句:昨天晚上,他去了电影院。

B. 原句:这个问题他已经回答过了。

改句:他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了。

C. 原句:他昨天晚上没有睡觉。

改句:他昨天晚上没睡觉。

D. 原句: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

改句:这件事,我们一定要做好。

8.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句是:A. 那位老教授的课堂,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求知之路。

语文必修三的考试试卷

语文必修三的考试试卷

语文必修三的考试试卷一、基础知识(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每题2分,共10分)- 筚路蓝缕- 擘画- 蹉跎- 涸辙之鲋- 饕餮2. 阅读以下现代文段落,回答下列问题。

(每题3分,共6分)- 段落中“他”指的是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完成填空题。

(每空1分,共4分)- “_________,_________。

” 描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 “_________,_________。

”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4.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使用场合。

(每题2分,共5分) - 形容事物变化无常,不可捉摸,应该使用哪个成语?- 形容人非常高兴,应该使用哪个成语?- 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应该使用哪个成语?5. 根据题目所给的现代文,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每题1分,共5分)- 该文段中提到了作者的故乡。

- 作者在文段中表达了对现代都市生活的不满。

- 文段中提到的“他”是作者的一位朋友。

- 文段中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是充满赞美的。

- 作者在文段中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二、阅读理解(共40分)1.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共20分)-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观?(5分)- 文中提到的“他”对自然景观的态度是怎样的?(5分)- 作者通过这些自然景观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10分)2.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共20分)- 文章中提到的“变迁”是指什么?(5分)- 作者对“变迁”持怎样的态度?(5分)- 文章中有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变迁”?(10分)三、作文(共30分)请以“我眼中的四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 描述四季各自的特点。

- 表达你对四季变化的感受。

-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但不要写成流水账。

四、附加题(共1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5分)2. 根据题目所给的现代文,写一篇读后感。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是名著的一种,它不但有洁净的水,而且还有蕴含丰富哲理的水。

A. 山水诗B. 山水画C. 山水散文D. 山水小说答案:C2. “真、善、美”是人类文化的三个基本范畴,“美”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请问“真、善、美”三者的关系是()。

A. 平等的B. 独立相对的C. 依次递进的D. 基本无关的答案:B3.下列几个选项中,科学与艺术的联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包含科学和艺术因素的学科叫做科学艺术B. 艺术激发科学家的想象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C. 艺术创作中要使用科学技术手段,科学技术也会受到艺术的影响而得到改进D. 科学技术的进步能解决艺术上遇到的困难,促进艺术发展答案:A第二部分:阅读题骆以军《解忧杂货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给三个儿子每人分了五十万,长子五百万,二子五十万,小儿子五元。

但是这位父亲的遗嘱不是这样写的,他在自己临终前的讲话中说:“你们三个人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报酬。

每个人都得到了我认为公正的奖赏。

”这意味着,长子和次子是不满意的,小儿子则觉得金钱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

请回答以下问题:1. 长子、次子分别得到了多少钱?答:长子得到 30 万,次子得到 2.5 万2. 相对于这个故事,这件事情想要向我们说明什么?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金钱不能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人们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3. 此故事体现了中国哪个思想?答: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第三部分:作文题请以“思考生命价值,我从《草房子》中听到了心声”为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字数不少于 8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

答案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测验试卷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絜大(duó)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不必贤于弟子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申之以孝悌之义D、未之有也5、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

“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填空题(全对得8分,每空错填或不填扣一分)8 吞二周而亡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10、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劝学》1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1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

《师说》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9分)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

师事郑玄。

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

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

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

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

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

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

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

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

”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

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

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

”又密喻旨。

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

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

摄案问,具得情理。

迁太仆。

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选自《三国志•魏书•国渊传》)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典:主管B.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劝:劝说C.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简:选择D.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散:分发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的“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A.是故圣愈圣,愚愈愚B.序八州而朝同列C.吾从而师之D.天下云集响应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渊为官时在太祖府上经常直言正色地议论政事,直到退休办事都毫无私心,一辈子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

B.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

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

C.国渊不仅免除了叛乱者非首犯的死罪,而且还在破贼文书上如实地报送杀敌数量,因立战功是在境内平乱,国渊还为此感到耻辱。

D.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仅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在都城里找到了引用《二京赋》的内容写匿名信诽谤朝政的人,弄清了全部的事实真相。

三、16.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4分)(2)不爱珍器重宝,以致天下之士(3分)(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共16分)永远的李白刘雪枫农历岁末,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一千三百岁。

一千三百年,李白飘逸的身影不仅没有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是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缘故吗?一千三百年,李白的诗篇于我们不仅没有隔世绝代之感,反而越来越生动鲜活,内涵丰富,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音乐的李白吗?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

这种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意义。

将近一百年前,以李白诗为代表的中国诗被译成法文和德文,分别以《美玉集》和《中国之笛》这样浪漫的名字在西方结集出版。

对于大诗人庞德用英文翻译的李白诗歌,艾略特认为“是对英语诗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

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是作曲家马勒根据《中国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诗谱写的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又叫《尘世之歌》)。

今年,同时是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和马勒去世九十年,欧美的乐团大多数都上演了《大地之歌》,同时纪念东西方的两位文化名人。

唐诗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顶峰,李白是站在这个顶峰之上的巨人。

李白是中国文化中最让人引以自豪的符号,同时也是逸出传统程式的异数。

一千多年来,随着他不朽诗篇的为人传诵,他狂放飘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也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他灵动奇丽的诗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激活了后代众多艺术家丰富的创作灵感,不论是文学、音乐、戏剧,还是绘画、舞蹈、雕塑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大诗人伟岸傲立的身影,也能透过这些作品感受到诗人那份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文情怀。

今天,我们为了纪念李白,便不仅是诗的纪念。

我们有音乐的纪念,有舞蹈的纪念,有戏剧的纪念,还有书画等艺术作品的纪念,还有李白的英文诗、法文诗、德文诗、日本诗的纪念。

这些纪念恰到好处地将“李白与现代”和“李白与世界”两条线索贯穿并交织起来,为我们在这样一个纪念的年代里,展示了一个横跨一千三百年的李白,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

大型现代舞剧《梦白》是广州现代舞团为纪念李白诞辰而特意创作的。

舞者用现代舞蹈语汇和现代音乐表现了诗人性格的不同方面,他们使李白的形象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这不是一个穿长袍束高冠的李白,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一个衣着、服饰与我们无异的李白。

交响音乐会《明月出天山》以郭文景的交响合唱《蜀道难》和周龙的《唐诗四首》为核心内容,又辅之以数首根据李白诗谱写的交响声乐作品。

如果说,周龙的《唐诗四首》更多强调的是包括李白《听蜀僧弹琴》等诗篇的意境和高雅的文人气质,那么郭文景的《蜀道难》所呈现的便是一种在自由状态下创作的远离古典倾向的自然情感释放。

作曲家根据李白诗歌所提供的绚丽意象,在音乐素材上采取的是更民间化的角度,他所释放的是“我”对家乡的感觉。

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是本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压轴大戏,它不同于一般的诗歌朗诵会,会更多考虑从诗歌艺术本身出发,强调一种感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感。

整场演出围绕李白那些最脍炙人口的诗篇展开。

著名作家韩静霆撰写的台本将李白的代表作与他的人生品格和命运悲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朗诵、交响音乐、歌曲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的整体烘托,传递着诗人对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

李白是说不完道不尽的。

李白是永远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但是李白请留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你的位置,“你,需要我们的理解;我们,需要你的表达。

”再铸民族魂,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就从纪念李白开始吧。

17、为什么说“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18、从全文看,“李白是永远的”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章说李白已经“横跨一千三百年”,却又是“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

这是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先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广泛影响,最后叙述了我们纪念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的种种活动形式,表现了人们对诗人的怀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