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发展历程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 pril,2003第39卷第2期

JOU RNAL OF GUANGXI NORM AL UNIVERSIT Y

V ol .39N o .2

[收稿日期]2002-08-30

[作者简介]贾冀川(1972-,男,河北邯郸市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张蓉(1973-,女,云南楚雄市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

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发展历程

贾冀川1,张蓉2

(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戏剧教育既是整个戏剧艺术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戏剧

艺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现代戏剧教育诞生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再到工具化的坎坷历程。中国现代戏剧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戏剧艺术的繁荣和戏剧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中国;现代;戏剧教育;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G 40-0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302-0060-05

戏剧教育既是整个戏剧艺术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戏剧艺术的发展、对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无论是在戏剧学领域,还是在艺术教育学领域,针对戏剧教育的学术研究却显得颇为冷清,不必说专著,就是一般的论文也极为罕见,这种现状与现代戏剧教育事业在20世纪上半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戏剧艺术的繁荣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而取得的卓著成就来说是极不相称的。本文力图通过勾勒我国现代戏剧教育的发展历程,去探寻现代戏剧教育之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去咀嚼现代戏剧教育家们献身戏剧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快乐、孤独和悲伤、乃至生命和一腔热血。

一、现代戏剧教育的兴起

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兴起几乎与话剧艺术的滥觞(早期话剧,又称文明戏同时。中国传统的戏剧教育主要是通过戏班内部师徒私授的方式进行的,即便是专门教习演唱艺术、培养演员的科班也都是拜师学艺,在这种戏剧教育方式下,戏剧成为一种可以代代相传、世世相因的技艺。这种戏剧教育方式限制了受教者的范围,造成了受教者和施教者之间的依附关系,既不利于戏剧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戏剧艺术的发展。当然,视演戏为一种玩物、一种卑贱职业,称演员为所谓“王八、戏子、吹鼓手”的社会风气对传统戏剧教育也是一种严重的束缚。伴随着新兴话剧艺术的出现,一种崭新的戏剧价值观也开始萌发,“戏院者,实普天下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之

大教师也”[1](p3

,而资产阶级革命者更是把戏剧看作

是宣传革命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的戏剧教育显然已无法适应戏剧界出现的新形势,这样一来,主要以学校教育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戏剧教育应运而生。

最早的现代戏剧教育机构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通鉴学校。通鉴学校由王钟声、马相伯、沈仲礼于1907年下半年在上海创办,马相伯、沈仲礼出资支持,王钟声主持戏校的实际工作。他们通过登报招生的办法,以提倡新戏剧、“包念书、包出洋”为号召,来者不拒,招到学生几十人。通鉴学校的办学思想主要是为了借新剧来宣

传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王朝,而不是为了培养戏剧人才、推动戏剧艺术发展,正像王钟声说的,“中国要富强,必须革命;革命要靠宣传,宣传的办法,一是办报,而是改良戏

剧”[2](p9。在这种办学思想指导下加上客观条件的限

制,通鉴学校的课程设置十分简陋,只有舞蹈课、体操课、文学课、排演课以及宣传革命的政治性的演讲课,由于缺乏具有舞台经验的师资,学生们只有通过观察生活来学习表演技能,一段时间,每逢星期天到外滩去摹仿外侨的表情动作成了唯一的表演课。经过几个月极不正规的教学和排练,通鉴学校于1907年9月(农历以“春阳社”的名义在兰心大剧院进行首次公演,公演剧目是《黑奴吁天录》。演出中还保留有锣鼓、唱工等许多传统戏曲手法,但演出的分幕制、逼真写实的灯光布景让中国观众耳目一新。此后,通鉴学校还排演了《迦茵小传》以及直接宣传革命的《秋瑾》《徐锡麟》等。1908年5月,王钟声率通鉴学校的学生们到北京、天津演出,由于演剧宣传革

命、反对清王朝,王钟声被捕牺牲,通鉴学校无形中也告解体。

通鉴学校前后只存在了半年左右,真正的教学活动很少,但是,它在中国现代戏剧教育史上的革命性意义却是不能磨灭的。首先,它改变了传统的师徒私授的教学方式,建立了初步的学校教育,培养了汪优游、钱化佛、肖天宝、陈镜花等第一批话剧运动的人才。其次,对新剧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新剧还不为国人所知,王钟声率通鉴学校的学生演出的剧目如《秋瑾》和《徐锡麟》等风行一时,随着这些剧目在全国的流传,新剧也在中国传播开来。最后,王钟声借改良戏剧宣传革命的办学思想和实践,客观上开始改变戏剧及戏剧艺人的卑贱地位,戏剧和戏剧艺人在革命者眼里成为宣传革命、打倒专制的重要力量。

通鉴学校之外,早期的戏剧学校还有剧学馆、女子新剧学校、群英戏剧学校和星漪演剧学校。剧学馆由顾无为创办,学生三个月毕业。女子新剧学校和群英戏剧学校由妇女会主办,专门训练女演员。星漪演剧学校由欧阳予倩、朱双云、汪优游等发起创办,开设的课程有脚本、剧史、中国音乐与旧剧、西洋音乐、跳舞、化妆

术、审美学、世界文艺思潮等。由于资料匮乏,这几个戏剧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早期的现代戏剧教育还是很不成熟的,且不说教学和排练十分简陋、极不正规,设置的科目也由于对西方戏剧理解不深而保留了许多传统戏曲课,即便是新剧科目也与真正的话剧艺术相距甚远。由于视演戏为一种卑贱职业的社会风气根深蒂固,辛亥革命后,革命宣传使命的削弱使戏剧和戏剧艺人的社会地位又回到从前,文明新戏也随着封建势力的复辟而迅速地腐化变质。大约从1914年开始,一些新剧剧团内部竟然盛行起拜师学艺之风,许多著名的新剧演员如任天知、顾无为、欧阳予倩、汪优游等都收有自己的徒弟,这不能不说是现代戏剧教育的大倒退。这样,推动中国现代戏剧教育发展成熟的历史重任,落在了不久后将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一批戏剧教育家们的肩上。

二、现代戏剧教育的发展成熟

当中国现代戏剧教育陷于困境之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出现为它带来了转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猛烈批判传统戏曲和腐化变质的文明戏,称“今之京调戏,理想既无,文章又极恶劣不通”[3],而提倡学习西方的现实主义戏剧,呼吁“采用西洋最近百年来继续发达的新观念、新方法、新形式,如此方可使中国戏剧有改良进步的希望”[4]。五四时期成立的民众戏剧社的主张代表了当时戏剧界先进分子的新戏剧观念,“当看戏是消闲的时代现在已经过去了,戏院在现代社会中确是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5]。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促进戏剧思潮和戏剧观念向现代性的转化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必然影响到戏剧教育,在这种积极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戏剧教育在追求现代性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蒲伯英是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社会名流,他同意民众戏剧社的主张,并在民众戏剧社出版的刊物《戏剧》第一卷第二期上发表《戏剧之近代的意义》一文予以响应。正是基于一种新的戏剧理念,蒲伯英利用它的社会地位,独立筹募经费,与陈大悲合作于1922年11月22日创办了著名的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简称人艺剧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