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节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节选)
1.【解析】选C。比:并列,这里是“相提并论”的意思。
2.【解析】选A。均为助词,的。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却、竟然。
C项,介词,在;介词,引出对象。D项,介词,用、凭借;连词,表目的。
3.【解析】选C。A项,“失”同“佚”;B项,“罔”同“网”;D项,“责”同“债”。
4.【解析】选D。A项,名词作动词,受膑刑;B项,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C项,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5.【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D项,定语后置句。
6.【解析】选A。倜傥:古今意义相同,指卓越不凡。B项,意气:
古义指情意;今义指a.意志和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C项,下流:古义为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指a.下游,b.卑下的地位,c.卑鄙龌龊。D项,口语:古义指言语,文中指替李陵辩护;今义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7.答案:(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2)《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3)起草尚未定稿,就正好遭遇这场灾祸,书还没有写成,我十分惋惜,因此受了最重的刑罚却没有恼怒之色。
8.【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辱:谦辞,承蒙。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
9.【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C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代自己;后一个“其”是副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译为“还是”。D项,前一个“所”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所”用在动词之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作者写时文获得荣誉,写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灾祸。
11.【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
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1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要做到“信”“达”“雅”,即要抓住重点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式等关键点。(1)注意判断句的翻译,“安”表反问;(2)注意“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工”是“工巧”的意思,“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补充知识】
文言文翻译口诀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句。
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附【译文】
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您屈尊过访。又劳您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编,并先以书信通报,又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您寄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您的信。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您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您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您再次给我写信;再次来信又没有答复,就可以绝交了,可您还是来信。这是何等恳切啊!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
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我想这是由于您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求进取吧。然而承蒙您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您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
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考了多次才中进士。因为(我)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的很多,所以(他们)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因此使您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我年幼时,父亲死了,家里贫困,贪图利禄以供养亲人,没有时间跟随老师穷究经书,学习圣人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泛泛地浏览些书史,姑且追随世俗作些所谓“时文”,那都是在经传中穿凿剽窃,东拼西凑,造出些轻浮浅薄的文字,只担心不受时人的欢
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论。然而官府误加采纳,多次列名在众人的前面。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然而文章一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真是效果鲜明呀。
时文虽说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您现在正值少年之时志向远大,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风气大变。现在士大夫中所写的文章,已文质彬彬,有两汉文章的风采了。您去向他们学习,不仅足以顺应时俗,博取
荣誉,如果达到最佳境界,还能与两汉名家比肩呢。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既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却又千万不能学,所以我迟疑着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就是这个原因。
《易经》的《困》卦说:“有言不信。”这是说,人在困境中,说的话也没有人相信。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了,怎么能够被您所取信呢?承蒙您多次来信,态度又是那样恳切,不敢不予答复。希望您体谅我。
13.【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注意分析原句的句意和句子间的关系,使重组后的句子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语言流畅。需要注意的重点语句是“他是不屈的”“他以公正之笔”。他如何不屈?他如何公正?是先不屈,还是先公正?明白了这些,句间逻辑关系就不难梳理了。其次,一定要以“司马迁”开头,语言简洁明了,但注意不要漏掉信息,不要改变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