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成组技术

合集下载

7.2. 成组技术

7.2.  成组技术

1.0pitz编码系统 Opitz的基本结构图 Opitz系统是一个十进制9位代码的混合结构分类编码系统(图6-5), 是由联邦德国Aachen工业大学H.Opitz教授提出的。在成组技术领 域中,它代表着开创性工作,是最著名的分类编码系统。 Opitz编码系统使用下列数字序列: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2)链式结构 在链式结构中,那些有序符号酌意义是固定的,与 前级符号无关,这种结构亦可称为多码结构。它要复杂些,因而可 以方便地处理具有特殊屑性的零件,有助于识别具有工艺相似要求 的零件本原理图
(3)混合结构 工业上大多数商业零件编码系统都是由上述两种编 码系统组合而成的,形成混合结构。混合结构具有单码结构和多 码结构共同的优点,典型的混合结构都由一系列较小的多码结构 构成,混合结构能较好地满足设计和制造的需要
2.KK—3系统 KK—3系统是由日本通产省机械技术研究所提出的草案,并经日 本机械振兴协会成组技术研究会下属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分会多 次讨论修改而成,是一个供大型企业使用的十进制21位代码的混 合结构系统 KK—3系统分类编码系统的基本结构图 KK—3系统的特点; 1)在位码先后顺序安排上,基本上考虑到各部分形状加工顺序 关系,它是一个结构、工艺并重的分类编码系统。 2)KK—3系统前7位代码作为设计专用代码,这便于设计部门 使用。 3)在分类标志配置和排列上.便于记忆和应用。 4)采用了按零件功能和名称作为分类标志,特别便于设计部门 检索用。 5)系统的主要缺点是环节多,在某些环节上,零件出现率极低 ,这意味着有些环节设置不当。
3.JLBM—1系统 JLBM—1系统是我国原机械工业部为在机械加工中推行成组 技术而开发的一种零件分类编码系统,这个系统经过先后四 次的修改,已于1984作为我国机械工业部的技术指导资料 JLBM—1系统的结构可以说是Opitz系统和KK—3系统的结合 ,它克服了Opitz系统分类标志不全和KK—3环节过多缺点。 它是一个十进制15位代码的混合结构分类编码系统,如图所 示 JLBM—1系统的基本结构图 可看出JLBM—1系统的结构基本上和0pitz系统相似。为弥补 Opitz系统的不足 ,把Opitz系统的开头加工码予以扩充 ,把 Opitz系统的零件类别码改为零件功能名称码,把热处理标志从 Opitz系统中的材料、热处理码中独立出来,主要尺寸码也由一 个环节扩大为两个环节。因为系统采用了零件功能名称码,所 以它也吸取了KK—3系统的持点。此外,扩充形状加工码的做 法也和kK—3系统的想法相近。 JLBM—1系统增加了形状加工 的环节,因而比Opitz系统可以容纳较多的分类标志外,它在系 统的总体组成上要比Opitz系统简单,因此也易于使用。

生产系统学-2成组技术

生产系统学-2成组技术
% 100 80 60 40 20 0
MA MB MC
90% [MA],[MB],[ MC] 60% [MA,MB],[ MC] 30% [MA, MB,MC]
图 2-5 单链聚类二叉树图
第四节 成组技术中的零件分组 2.排序聚类法




方法是将原始机床-零件矩阵表中的每一行都 看成一个二进制数 并将矩阵中的行序按二进制的大小依递减顺序 重新排列 同样,也可将每一列的顺序按照大小重排(参 见图 2-6) 机床-零件的原始矩阵经重新排序后,将会在 矩阵中形成界线明确的方块图形显示出相应的 机床-零件组。
第一节 成组技术的发展


成组技术的核心问题:充分揭示和利用生产系 统中出现的各种相似性信息,使工厂企业以 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得到统一的数据和信息, 从而为企业建成现代化的集成信息系统打下 基础。 成组技术已成为CAD、CAM、CAPP、FMS、 CIMS的基础。
第二节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利用事物的相似性。由于许多问题是 相似的,把相似的问题归并成组,便可以找到一 个单一的解决一组问题的解答,从而节省了时间 和精力,这就是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简 称GT)。
根据这些对应关系,编制出各类关系中间 的最佳作业顺序。这里主要讨论车间流程 分析,找出制造单元(机床组)与对应的 零件组。
第四节 成组技术中的零件分组 1.单链聚类分析


在聚类分析法中,常用作分类依据的数学统计量是相 似性系数。它是用来判别车间流程分析中一对机床I和 J的相似程度,由此确定这一对机床可否聚为一类。 这里相似性系数SIJ可用下式表示: KIJ KIJ─ 表示同时通过机床I和机床J SIJ= 的零件种数; KIj+KiJ+KIJ KIj─ 表示只通过机床I的零件种数;

CAPP- 第2章 成组技术

CAPP- 第2章 成组技术

1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CAPP系统设计主 讲:周学良E-mail:zhou_xueliang@2第二章 成组技术2.1 成组技术概述2.2 零件分类编码技术2.3 零件分类成组方法2.4 零件分类方法的新发展32.1 成组技术概述引言机械制造的传统观点:制造方法和制造手 段必须与加工类型相适应。

ü大批量生产:工作场地集中化和专业化,大量使用 自动化专用加工设备以及流水生产线,效率高ü单件、小批量生产:车间按机群式布置加工设备并 组织生产。

零件按各自的工艺流程交叉、往返于各生 产班组之间,采用通用设备,效率低、成本高、管理 困难42.1 成组技术概述2.1.1 机械类产品中零件的统计规律ü第一类(A类):复杂件或特殊件 零件量少,约占 总数的5%-15%,但结构复杂,价值高,如机床床身、 主轴箱、飞机和发动机中的大件等ü第二类(B类):相似件 数量大,品种多,约占 70%,相似度高,多为中等复杂程度,如轴、套筒、 法兰、齿轮等ü第三类(C类):简单件或标准件 结构简单,再用 性高,多为低值件,一般已组织大量生产,如螺钉、 螺母、垫圈等52.1 成组技术概述Ø结论:ü每类产品中各类零件的比例大体上一定ü占大多数的相似件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似性充分利用这些特征,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 措施,有可能使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水平大幅 提高——成组技术的任务和目标62.1 成组技术概述2.1.2 成组技术的概念和实质Ø成组技术的概念成组技术(GT)是一门生产技术科学和 管理科学,它研究如何识别和发展生产活动中 有关事物的相似性,并充分利用它把各种问题 按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归类成组,并寻求解决每 一组问题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以取得所期望 的经济效益。

72.1 成组技术概述零件的相似性是指零件所具有的特征的相似性, 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相似性。

先进制造技术22-成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22-成组技术

编码系统。
此系统采用15个码位,每个码位包含10项特征码。
该系统第1、2码位构成一个功能名称矩阵,反映了零
件的功能和主要形状,列入名称类别的零件都是各行 业具有共性的常用零件,
第3-9码位表示零件的主要几何形状和加工特征。 第10-15码位为辅助码,表示零件的材料、毛坯、尺寸
和精度等。
生产流程分析法(Production Flow Analysis)
视检法(Visual Inspection)
编码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身份证号(18位)
年 月 日
省/地区码
区县码
出生日期
乡/镇、街道 编号
清华大学人员编码系统
教师 99 博士后 66 类别 本科生 01 硕士生 21 博士生 31
重复 旁路
顺序
逆序
零件移动的四种类型
2 加工单元的设计
(3)确定机床布局应考虑的因素 零件加工的路径 加工单元的年生产量 每个零件在每个机床上的加工时间 零件尺寸、形状、重量等因素
(4)加工单元中机床排列的量化分析
问题:
如何确定加工单 元中机床的排列 顺序?
3 加工单元中机床排列的量化分析
编码:25XXX 含义:非回转体零件,长宽比0.59
实例2
UNC —— Unified coarse pitch thread (统一制粗牙螺纹)
UNF —— Unified fine pitch thread (统一制细牙螺纹)
3. 零件分类编码的结构-链状结构
1
链状结构 Chain-type Structure
排序聚类分析-算法2
2)按行排序交换行
排序聚类分析-算法2
3)按列排序交换列

成组技术(二)

成组技术(二)
②正确确定一个分类系统的分类环节数量; ③正确选择事物的特征和属性作为分类标志。
第三节 零件分类和编码的原理及概念
二、分类系统的结构形式 1.按横向分类环节的多少分 (1)少环节分类系统 分类环节数量不超过9个,主要用于手工分类场合。 (2)多环节分类系统 分类环节数量都在9个以上,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分类。
组:描述次要的结构要素。它们是依附于 主要轮廓形状上。因此,它们必须在主要 轮廓形状经过粗或半精加工后方可加工。
VUOSO分类编码系统中名词解释
光滑或台阶
第三节 零件分类和编码的原理及概念
三、零件的编码原理和概念 3.编码所用代码的类型 (1)用阿拉伯数字(0、…、9)作代码 (2)用英文字母(A、B、C、…、Z)作代码 (3)用数字——字母混合作为代码 一般零件分类编码系统采用数字代码。 4.选择代码的原则 (1)唯一性 编码必须惟一表示它所表示的对象或对象集合。如果它 是标识码,那么,它必须与问题空间中事物对象一一对应; 如果它是分类码,它应该与分类结构中的类目对应。 (2)可扩展性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在编码的问题空间中,要为新的编 码对象留出足够的备用码,而且要考虑新出现的编码对象 与已编码的对象之间的顺序关系。
铸 件
灰铸铁
球铁或铸钢
有色金属 非金属
第四节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实例分析
二、VUOSO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系统的基本特点
类:描述零件基本轮廓形状。它决定了零 件的主要工艺过程和主要表面的加工。 级:很巧妙地用两个尺寸参数(D与L/D) 进一步描述了零件的几何形状,同时也确 定了零件的安装方法和所应选用的机床。
第三节 零件分类和编码的原理及概念
三、零件的编码原理和概念 1.编码的目的 编码的目的是用规定的字符来代表复杂的概念。编码技术 用于成组技术的零件分类系统中,也就是用规定的字符来 代表每个纵向环节上的分类标志所描述的零件的特征和属 性。实现“以数代形”。 2.编码的作用 (1)用简单字符代替对事物复杂的特性和属性概念的描 述,因此可以利用计算机作分类处理。 (2)便于信息的传输、存储和检索。 (3)相同编码的信息可以避免重复存储。 (4)便于共用数据库。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这个系统的结构属于10进制4位码。
I
II
III
IV
类 级型组
毛坯类型、材料、热处理 附在轮廓形状上的结构要素
尺寸大小、基本轮廓形状 回转体或非回转体、基本轮廓形状
VUOSO分类编码系统


VUOSO分类编码系统(续)


零件分类编码的图例
75 40
18 25
50
材料:QT400–17
图2–1 轴承端盖
编码分类法:采用特征码位法和码域法,扩大工 艺批量
➢ 特征码位法:选择几位与加工特征直接有关的码 位作为形成零件组的依据。
➢ 码域法:对特征码位上的数据规定某一范围,而 不是要求特征码位上的数据完全相同。
➢ 特征位码域法:将特征码位与码域法相结合的分 组方法。选取特征性强的码位并规定允许的变化 范围(码域), 作为分组的依据。
功用:成组技术的最初形式,是成组技术发展的基 础;减少机床调整时间,有一定经济效果。
➢ 成组生产单元
指一组或几组工艺上相似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由 相应的一组机床完成,该组机床即构成车间的一个 封闭生产单元。
特点:把几种类型机床组成一个封闭的生产系统; 完成一组或几组相似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有一定 的独立性,并有明确的职责
四、GT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成组技术(简称GT)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多品种、 中小批生产方式约占75%—80%,产品的生产效率低、 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差。如何用规模生产方式组织中 小批产品的生产——成组技术就是针对这种需求而发展 起来的一种先进技术。
1.成组技术的概念
充分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将许多具有相似信息的研究 对象归并成组,并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去解决相似组中的 生产技术问题,以达到规模生产的效果,这种技术统称 为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Chap.2: 成组技术
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学者Mitrofanov首先提 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学者Mitrofanov首先提 50年代 Mitrofanov 出成组技术原理,然后迅即在东欧(捷克等国) 出成组技术原理,然后迅即在东欧(捷克等国) 得到推广应用 及至上世纪60年代,在西欧( 60年代 英等国) 及至上世纪60年代,在西欧(德、法、英等国) 和中国、 和中国、日本传播应用 美国则在上世纪80年代才接受GT 80年代才接受 美国则在上世纪80年代才接受GT 经历了: GT 经历了: 成组加工 成组工艺 成组技术的 发展过程
Chap.2: 成组技术
对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要求: • 充分、全面、准确地描述零件信息 充分、全面、 • 系统逻辑层次分明,结构合理 系统逻辑层次分明, • 容易被计算机理解和处理 • 考虑与CAD、CAM的链接和企业的应用要求 考虑与CAD、CAM的链接和企业的应用要求 CAD • 易于被工程人员理解,易于编程 易于被工程人员理解,
优 质 和 合 金 钢
光滑或台阶
轴线外有孔 有槽或平面 1+2 1+3 2+3 1+2+3 锥面 异形
圆 锥 齿 蜗 轮 多 联 齿 其 它
渗炭钢 淬硬钢 热处理钢 其它合金钢 有色金属
其它
Chap.2: 成组技术
系统的基本特点 类:描述零件基本轮廓形状。它决定了零 件的主要工艺过程和主要表面的加工。 级:很巧妙地用两个尺寸参数(D与L/D) 进一步描述了零件的几何形状,同时也确 定了零件的安装方法和所应选用的机床。
Chap.2: 成组技术
2.2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1)概念 分类——把事物划分成不同组的过程 分类 把事物划分成不同组的过程 编码——对不同组的事物给予不同的代码 对不同组的事物给予不同的代码 编码 零件分类编码——抽象地反映零件名称、功能、结 抽象地反映零件名称、 零件分类编码 抽象地反映零件名称 功能、 构、形状、工艺特性、精度等信息的代码(符号) 形状、工艺特性、精度等信息的代码(符号) 编码法则——对代码代表的意义所作出的明确规定 编码法则 对代码代表的意义所作出的明确规定 和说明

成组技术GT

成组技术GT

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是一门生产技术科学,它研究如何识别和发掘生产活动中有关事务的相似性,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

即把相似的问题归类成组,寻求解决这一组问题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以取得所期望的经济效益。

成组技术应用与机械加工方面,乃是将多种零件按其工艺的相似性分类成组以形成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从而使小批量生产能获得接近于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果。

成组技术将品种众多的零件按其相似性分类以形成为数不是很多的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诸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

这样,成组技术就巧妙地把品种多转化为“少”,把生产量小转化为“大”,由于主要矛盾有条件的转化,这就为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符合辩证法的,所以它可以作为指导生产的一般性方法。

实际上,人们很早以来就在应用成组技术的哲理指导生产实践,诸如生产专业化、零部件标准化等皆可以认为是成组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发展的成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与生产事务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为人的一般常识所认可,而且也为统计学所证实。

国外通过对机床零件的统计分析,发现产品(同类型或相近类型)的更新换代将不会影响成组技术的继续实施,这就科学的证明了成组技术实施的延续性。

零件统计学是实施成组技术过程中充分认识和利用有关事物相似性的有用的科学方法,为成组技术的创立提供了可以信赖的科学依据。

成组技术基本原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利用客观存在着的有关事物的相似性,按一定的相似标准将有关事物归类成组。

二、成组技术的分类方法目前,将零件分类成组常用的方法有:1、视检法视检法是由有生产经验的人员通过对零件图纸仔细阅读和判断,把具有某些特征属性的一些零件归结为一类。

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生产经验,多少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2、生产流程分析法生产流程分析法PFA(Production Flow Analysis)是以零件生产流程及生产设备明细表等技术文件,通过对零件生产流程的分析,可以把工艺过程相近的,即使用同一组机床进行加工的零件归结为一类。

成组技术_第2章

成组技术_第2章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罗丹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专业、重用、全局流星、瀑布和课堂流星滑过是因为有美好的愿望要诉说;瀑布从高空跌落是为了美丽的花朵;我的课带着祝福展开是为了让你收获无数快乐!第2章零件分类编码系统2.1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概念和要求2.2 零件分类编码的结构形式2.3 Opitz零件分类编码系统2.4 KK-3分类编码系统2.5 JLBM-1分类编码系统2.6 制订企业实用分类编码系统的方法2.7 评价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准则思考题2.1.1 什么叫分类编码系统2.1.2 分类编码系统的作用2.1.3 分类编码系统的要求2.1.2 国内外分类编码系统的发展概况1) 零件的分类系统:零件的分类就是按一定的规则使相似或相同零件聚合而使相异零件分开的过程。

(分与合矛盾的统一课本P14)2.1.1 什么叫分类编码系统分类系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分类目的和要求而采用的相应分类原理、规则和步骤所构成的一个体系的总称(或为一系列分类环节和分类标志的总和)。

分类系统输出输入被分类零件及特征属性分类法则、方法、步骤符合规定目标与要求的结果零件分类系统的含义与作用2.1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概念和要求成组分类系统历史:无编码系统(视检法、生产流程分析法)编码分类系统2)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就是用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对零件各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标识的一套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一系列分类环节和分类标志的总和)编码:按规则用字符描述和标识零件的过程。

分类与编码分类系统输出输入被分类零件及特征属性分类法则、方法、步骤符合规定目标与要求的结果分类编码系统的含义与作用编码ABCD0123456789……分类编码环节:事物分类编码过程中经历的每个层次或步骤,包括:横向环节(粗分环节) (下一页)纵向环节(细分环节) (下下页)(以Opitz系统为例)码位数N=9横向分类环节项数Z=10纵向分类环节每个数代表一个特征因此,根据用途不同设计不同的编码系统(设计、制造、管理)——综合性的分类标志纵向标志横向分类外旋转表面横向分类环节纵向分类环节圆柱面圆锥面圆球面单向阶梯圆柱面光滑圆柱面双向阶梯圆柱面单向阶梯圆锥面双向阶梯圆锥面单向阶梯圆球面双向阶梯圆球面4×φ9.5均布φ7550材料:HT20050φ754×φ9.5均布材料:HT200内部形状:光滑、无形状要素外部形状:单向台肩、无形状要素零件类别:回转体零件,0.5<L/D<3辅助加工:有分布要求的轴向孔平面加工:无平面加工最大外径:50<D<100mm材料:HT200原始形状:铸件精度:内外圆111022079分类环节:事物分类过程中经历的每个层次或步骤,包括:横向环节(粗分环节)纵向环节(细分环节) (以Opitz系统为例)码位数N=9横向分类环节项数Z=10纵向分类环节每个数代表一个特征因此,根据用途不同设计不同的编码系统(设计、制造、管理)——综合性的(课本P18,19)分类与成组——设计、工艺标准化 零件谱分析检索、查找有利于专业化生产信息管理MIS(课本P12, 5条; P20, 4条)适应本专业、本企业的所有产品零件 代码应有明确的含义适应产品更新,永久性系统结构中特征信息容量要足够结构简单,易识别便于计算机处理(课本P20 代码的类别和选择代码的原则)编码所用代码的类型①阿拉伯数字(0、1、2 … 9)②英文字母(A、B、C … Y、Z)③数字字母混合型原则①紧凑性②易辨认性③具有计算机处理的可能性数字代码具有计算机处理的可能性,且紧凑性也很好,但失去易辨认性。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产 品 设 计 质 量
工 装 利 用 率
设 备 利 用 率
加 工 质 量
生 产 效 率
预 算 可 靠 性
企 业 竞 争 力
可提高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GT
可降低 劳 动 强 度 废 品 率 生 产 周 期 总 投 资
设计制造管理合理化
产 品 设 计 周 期
产 品 图 纸 数 量
生 产 准 备 周 期
辅 助 时 间
总 成 本
期新 产 品 研 制 周
1 2 3
Benz(德) 轿车
航天产业结构
DELL(美) PC机 东芝水电 Barbie(美)
Text in 改变多品种 here
并行工程
中小批生产中 Text in 广泛存在的生产准备 here
技术 应用
成组技术
技术 结合
计算机集成制造
制造工艺和组织管理
产生
发展
现状
国外发展情况
GT开始 阶段
50年代初,米 特洛范诺夫提 出——工序成 组。 50年代中,“成 组工艺科学原 理”,57年试 行,初见成效。
GT推广 阶段
60年代,原苏 联→东欧→西 欧→日本→美 国(成组工艺, GT热) 捷克:卡洛滋 教授VUOSO四位 编码系统 西德:OPITZ九 位编码系统
成组加工
成组工艺
成组技术 GT (Group Technology)
成组技术
成组生产
广义
成组技术是以相似性原理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学 的方法,采用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将生 产工程和管理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多品种、中 小批生产水平,从而实现设计、制造、管理合理化 和科学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第二章基于成组技术的DJ-1CAPP系统工艺设计标准化过程开发2.1 概述DJ—1CAPP系统是针对电机生产开发的CAPP系统,同时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系统为基于成组技术的派生式CAPP系统,可以通过调用典型零件工艺或已编制的相似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编制、修改,最后生成具有面向电机生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1.1 成组技术简介成组技术是一门基于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而产生的生产技术应用性科学,它利用统计分析和相似性的理论,将分散的小生产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把多品种转化为少品种,小批量转化成大批量,显著地提高了多品种多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

成组技术的最初应用是在指导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方面,把许多结构不同的零件按工艺相似性分类整理成零件族,设计出适合全族零件加工的成组工序,从而取得最佳的生产经济效益。

随着成组技术理论体系的完善,成组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制造工艺方面,而且在产品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方面也日益广泛,特别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成组技术的应用更加简单、实用。

成组技术是利用有关事物的相似性将相似的问题归类成组,并寻求解决这一组问题的最优方案。

在机械加工工厂中,应用成组技术将该厂产品中的被加工零件,按其结构形状、尺寸大小、材料及加工工艺的相似性进行分类成组,可达到扩大零件批量的目的。

在成组技术中,将零件归类成组是关键。

分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成组技术的效果,因此国内外对成组技术的分类方法十分重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已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分类。

为此,必须用数字化信息描述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材料、加工工艺、加工精度等特征。

成组技术的核心问题是按相似性将零件分类成组,并根据各个零件组设计主样件。

2.1.2 系统开发的思想及思路变异型CAPP系统的特点就是运用GT的原理,利用零件的相似性检索现有的工艺规程来生成新的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基于上述设计思想,在CAPP系统开发过程中主要应做如下几项工作:1)根据产品的特点,选择(或设计)合适的编码系统;2)制订辅助编码系统,以助于对已有零件的整理、分类;3) 按照编码系统对零件分类归族(组),按族选择出每族(组)的主样件,确立典型工艺路线和相应的工序内容;4) 确立各类工艺数据库;5) 进行系统总体设计。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一.成组技术原理
成组技术将具有相似性的零件汇集成组, 成组技术将具有相似性的零件汇集成组,实现 成组加工、成组工艺编制, 扩大批量、 成组加工、成组工艺编制,以扩大批量、减少调整 时间, 时间,使工序间的搬运和等待时间接近大量生产的 效果, 效果 , 从而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合理化组 织生产的科学方法。 织生产的科学方法。
三.成组技术的作用
1)简化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1)简化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简化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2)为中小批量生产广泛采用高效率设备,为实现自动化 为中小批量生产广泛采用高效率设备, 创造了条件。 创造了条件。 3)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了按期交货率。 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了按期交货率。 4)促进产品结构及零部件的标准化。 促进产品结构及零部件的标准化。 5)简化了生产管理。 简化了生产管理。
二、成组技术的主要特点
1、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产品或零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产品或零 件的形状、结构、加工工艺、 件的形状、结构、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等的 相似性来进行产品、零件的设计、 相似性来进行产品、零件的设计、制造和生 产车间的规划等活动 2、根据零件组的划分情况建立成组生产单 、 元或成组流水生产线
奥匹兹(OPITZ) 奥匹兹(OPITZ)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OPITZ)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日本KK 日本KK—3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KK— 中国JCBM 中国JCBM—1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JCBM—
奥匹兹(OPITZ)编码系统 编码系统 奥匹兹
分为主码和副码两部分 主码反映产品零件的形状特征,有五位数码 有五位数码, 主码反映产品零件的形状特征 有五位数码 副码反映尺寸、材料、毛坯、热处理和精度, 副码反映尺寸、材料、毛坯、热处理和精度, 有四位数码

第二章 造船成组技术

第二章 造船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发展
成组技术起源于1920年,美国的琼斯·兰
姆森(mson)提了“零件生产族”概念。
1959年前苏联学者米特洛夫法诺夫出版 了专著《成组生产的科学基础》。
成组技术的定义
目前,成组技术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三种:
1. 成组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工艺方法
2. 成组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组织措施
(a) 库存量控制 (b) 流通控制 (c) 机群制平面布置 (d) 成组平面布置 (e) 短循环周期 (f) 长循环周期 (g) 投产顺序计划 (h) 随机投产顺序
图 2-8 相连决策区域分析(AIDA)的决策网络
设计结果选择
去掉不可能的组合,剩下5种可行方案:
编号 4 12 13 14 16 选择 acfh bcfh bdeg bdeh bdfh 生产管理 库存量控制 周期批量控制 周期批量控制 周期批量控制 周期批量控制 平面布置 功能制 功能制 成组 成组 成组 循环期 长 长 短 短 长 投产顺序 随机 随机 计划好的 随机 随机 附注 传统方法 成组技术
图 2-10 机械产品中不同复杂程度零件的
(2)零件的相似性
作用相似性 结构特征相似性(结构、材料和工艺)
零件相似性
作用相似
特征相似
功能名称相似
结构相似
材料相似
工艺相似
功 能 相 似
名 称 相 似
形 状 相 似
尺 寸 相 似
精 度 相 似
种 类 相 似
坯 形 相 似
热 处 理 相 似
流 程 相 似
工种的组织协作完成,导致了物流的紊乱;
(2)调度复杂 多个部门的不同工种人员调度困
难,没有一个完全的责任者;
(3)资源浪费 采用库存量的生产管理方法,造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成组技术(Grouping Technology)是指将一组相关的技术或过程结合起来,以实现更高效的操作或解决特定的问题。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相关性:成组技术将相关的技术或过程组合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的目标或解决相关的问题。

这些技术或过程之间存在相互依赖或相互作用的关系。

2. 组合效益:成组技术的组合效益大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

通过将不同的技术或过程组合在一起,可以相互补充、增强或优化彼此的功能,从而达到更高效的结果。

3. 适应性:成组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或情况进行灵活的组合和调整。

不同的技术或过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替换或调整,以满足特定的要求或解决具体的问题。

4. 协同效应:成组技术能够通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实现更高效的操作或解决复杂的问题。

不同的技术或过程可以相互配合、交互作用,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或效果。

5. 可持续性:成组技术可以在长期、大规模的应用中保持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将不同的技术或过程组合在一起,可以相互平衡、互为备份,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相关的技术或过程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更高效的操作或解决特定的问题。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组合和协同,实现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补充、优化和配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07CAPP第02章成组

07CAPP第02章成组

2 成组技术2.1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2.1.1 成组技术概论成组技术一词译自英语Group Technology简称GT。

成组技术是适用产品多样化时代的要求,在五十年代“成组加工”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性的现代工程技术,是改变传统的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落后面貌的一项战略性技术。

社会对于产品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产品结构复杂,有些简单;有些产品技术要求高,比较精密,有些就不那么精密;有些产品社会需求量大,有些则需求量小。

根据零件的年产纲领和零件本身的特性(轻重、大小、结构复杂程度、精密程度等),可以将零件的生产类型划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三种生产类型。

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认为不同的生产类型有不同的工艺特征,应当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例如,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应该采用高效的专用设备、工艺装备,流水线式的平面布置,甚至采用自动线;而在中小批或单件生产中,则宜采用通用的设备、工艺装备,机群式的平面布置,按产品或部件组成封闭车间等。

在这种传统工艺理论的束缚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长时期一直处于低效率、长周期、高成本的落后状态。

尽管由于加工设备、工具和加工方法等方面的改进,使小批量生产的生产水平也有某些提高,然而始终未能产生重大的突破。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小批量生产均占大多数。

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协会(CIRP)1972年前曾对美国、欧洲和日本各工业部门的生产类型进行过调查统计,其结果是:单件生产的零件品种数约占生产零件品种总数的35%;小批量生产的零件品种数约占50%;大批量生产(指一万件至几万件)约占10%;而大量生产(指十万件至几十万件)只占5%左右。

从产值分布上来看,单件、小批量生产所占的比重约60%,而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值仅为40%。

长时期以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始终保持着传统的生产方式。

生产中普遍地采用通用设备和通用的工艺装备。

它们可以适用加工对象的变化,但加工效率极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成组技术2.1成组技术产生的意义2.1.1成组技术的涵义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前苏联与欧洲等一些国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已有少数企业利用成组技术组织生产。

20世纪70年代柔性制造系统(FMS)出现并成为解决中小批量生产新途径后,成组生产组织的思想被融到柔性生产系统中,有效提高了生产柔性,很好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生产的问题,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称为成组技术。

它已涉及各类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管理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

日本、美国、苏联和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把成组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发展成柔性制造系统,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实现高度自动化。

全面采用成组技术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提高标准化、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

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1.2 成组技术研究的问题成组技术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组织管理,以获得如同大批量那样高的经济效果。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则是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特点、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的相似性,打破多品种界限,对所有产品零件进行系统的分组,将类似的零件合并、汇集成一组,再针对不同零件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机床形成不同的加工单元,对其进行加工,经过这样的重新组合可以使不同零件在同一机床上用同一个夹具和同一组刀具,稍加调整就能加工,从而变小批量生产为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2.1.3成组技术发展的原因工业生产倾向于产品品种更加多样而每种产品生产的数量减少,以此来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工厂中分批式生产的产品占有率越来越高,预计交来占全部产品的75%左右。

介于以上原因,传统意义上的加工部门(以加工工艺分类的部门),生产效率变迁非常的低,因为在各个机械加工部门间产生产品加工路径的浪费。

为了缩短非加工时间,整合设计和制造阶段加工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以便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

2.1.4成组技术带来的优势1)产品设计的优势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成组技术主要的优点是它能够使产品设计者避免重复的工作。

换名话说,由于成组技术设计的易保存和易调用性使得它消除了重复设计同一个产品的可能性。

成组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它促进了设计特征的标准化,这样使得加工设备和工件夹具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

2)刀具和装置的标准化有相关性的工件分为一族,这使得为每一族设计的夹具可以被该族中的每一个工件使用。

这样通过减少夹具的数量从而减少了夹具的花费。

显然,一个夹具为整个族的零件只制造一次,而不是为每一个工件制造一个夹具.3)提高了材料运输效率当工厂的布局是基于成组原理时,即把工厂分为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组用于生产同一族零件的各种机床组成,这时原材料的运输是很有效的,因为这种情况下零件在机床间的移动路径最短,这与以工艺划分来布局的传统意义上的加工路线形成对比。

4)分批式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通常,批量生产是指大范围的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共同之外的各种非标准的工件的生产,因此,应用成组技术生产的工件可以获得只有在大批量生产才能够获得的很高的经济利益。

5)加工过程和非加工过程时间的减少由于夹具和材料等非加工时间的减少,使得加工过程和非加工时间相应地减少。

换句话说,由于材料传递在每一个单元内有效地进行,工件在机加工部门间有效地传送。

这与典型的以工艺布局的工厂形成对比,加工时间大大缩短。

这样,以成组技术原理设计的工厂的生产非加工时间相比以工艺布局的工厂要短的多。

6)更加快捷、合理的加工方案成组技术是趋于自动化的加工方法。

可通过合理的工件分类和编码系统来获得,在这里,对于每一个工件,通过它的编码,可以很容易地从计算机中调出有关该工件的详细加工方案。

2.2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机械产品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传统的针对小批量生产的组织模式会存在一些矛盾:生产计划、组织管理复杂化;零件从投料到加工完成的总生产时间较长;生产准备工作量大。

产量小,使得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此,制造技术的研究者提出了成组技术的科学理论及实践方法,它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由于品种多,产量小带来的矛盾。

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是一门生产技术科学,它研究如何识别和发掘生产活动中有关事务的相似性,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

即把相似的问题归类成组,寻求解决这一组问题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以取得所期望的经济效益。

成组技术应用与机械加工方面,乃是将多种零件按其工艺的相似性分类成组以形成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从而使小批量生产能获得接近于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果。

成组技术将品种众多的零件按其相似性分类以形成为数不是很多的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诸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

这样,成组技术就巧妙地把品种多转化为“少”,把生产量小转化为“大”,由于主要矛盾有条件地转化,这就为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符合辩证法的,所以它可以作为指导生产的一般性方法。

实际上,人们很早以来就在应用成组技术的哲理指导生产实践,诸如生产专业化、零部件标准化等皆可以认为是成组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发展了的成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与生产事务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为人的一般常识所认可,而且也为统计学所证实。

用统计学的方法统计事物某些特征属性出现的频率,可以从总体上定量地说明事物客观存在的相似性。

从对捷克和德国机床产品各类零件的统计资料表明,零件间的相似性已超越国界,它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且遵循一定的分布规律。

从对英国机床业不同时期内几种主要加工设备需要量的资料表明:相对稳定的各类零件构成比例要适应各类机床数量。

由此可以认为,根据一定生产任务配备以相适应的各类机床数量,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是能够满足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生产要求的,这就科学地证明了成组技术实施的延续性,即产品(同类型或相近类型)的更新换代将不会影响成组技术的继续实施。

零件统计学不仅为成组技术的创立提供了可以信赖的科学依据,也是实施成组技术过程中充分认识和利用有关事物相似性的有用的科学方法。

成组技术基本原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利用客观存在着的有关事物的相似性,所以按一定的相似标准将有关事物归类成组是实施成组技术的基础。

目前,将零件分类成组常用的方法有:1)视检法即用眼睛审视零件图样或实物,然后凭人的主观经验分行出相似零件。

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生产经验,带有主观性和片。

2)生产流程分析法将使用同一组机床进行加工的零件归为一类,这一方法用于分选工艺相似的零件组时效果显著,但是用于分选结构相似的零件组时却收效甚微。

3)编码分类法当大量信息需要存储和排序时, 通常都使用分类学。

类似于图书管理员应用分类学对书库中的图书进行分类, 并按要求编码, 以便于检索。

2.3分组技术的应用2.3.1 成组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在产品设计实施成组技术,通过对企业中已设计、制造过的零件编码和分组,可建立起设计图纸和资料的检索系统。

当设计一个新零件时,设计人员将设计零件的构思转化成相应的分类代码,然后按此代码对其所属零件族的零件设计图纸和资料进行检索,从中选择可直接采用或稍加修改便可采用的原有零件图。

只有当原有零件图均不能利用时,才重新设计新零件。

据统计,当设计一种新产品时,往往有3/4以上的零件可直接利用或经局部修改便可利用已有产品的零件图。

这就大大减少了设计人员的重复劳动。

例如,波音(Boeing)飞机公司建立设计检索系统后,电气电子设计组在新机种设计时,有95%的零件可以由检索得到。

美国的企业中,每设计一个新零件所需的设计费用,平均约为2 000美元。

采用设计图纸和资料检索系统后,能使设计工作量减少15%左右。

如果一个企业每年要设计2 500个新零件,则每年可节省75万美元的设计费用。

在我国随着CA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九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机械设计“甩掉图版”,建立产品设计图库和(GTCAD)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GTCAD系统,又叫检索式CAD系统,是指以成组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产品设计人员在应用GTCAD系统设计新零件时,首先进行零件检索,以确定能采用原有的零件图或对原有零件图稍加修改。

新产品设计中尽量利用原有的设计,为制造工艺领域增强了相似性,使企业生产的零件品种大为减少,从而大大节省工艺过程设计、工装设计和制造的时间和费用。

生产准备周期因之缩短,某些零件的生产批量也将得到扩大。

此外,产品增加了对老产品的继承性,使老产品生产中所积累的许多经验,能在新产品生产中加以充分利用。

2.3.2 成组技术在制造工艺中的应用企业生产的多种零件在按照一定的相似性准则分类成组的基础上,按零件进行工艺准备,可以在各项工作中,以多种形式实施成组成本。

一、成组工艺过程成组工艺过程是指针对一组相似的所有零件而设计的工艺过程,其设计方法有复合零件法和复合路线法。

复合零件是一种假想的零件,它具有同组零件的全部形状特征。

复合零件法是指按复合零件设计的成组工艺过程。

复合路线法是从分析零件组(族)各零件的工艺路线入手,选择一个最复杂和最长的工艺路线为基础,然后将其他零件所特有的而又未包含在该基础工艺路线中的工序合理地安排进去,最后形成满足全组零件要求的工艺过程。

二、成组夹具在成组技术原理指导下,为完成成组工序而设计、制造的专用夹具称为成组夹具。

成组夹具不同于一般的专用夹具,它不是针对某一种零件,而是针对一组零件的同一工序而设计的夹具。

三、成组技术在CAPP及数控编程中的应用成组技术是修订式CAPP系统的基础,零件编码与分组在修订式CAPP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在数控编程中,可以应用成组技术原理实现零件组(族)数控编程。

2.3.3成组技术在生产组织与管理中的应用在生产组织中,采用成组单元或成组流水线,可以缩短零件的运输路线,提高生产单元或系统的柔性。

在生产管理中,以零件族为基础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以可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提高劳动力和设备的利用率。

在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实施成组技术的企业,其生产管理方法也必须相应改变。

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用成组技术,将实行按零件族组织生产,打破产品界限,改变传统的按产品组织生产的方式;以零件管理取代原来的工序管理;质量管理也由检验人员控制为主改变为生产单元自控为主;工人则从按专业工种固定劳动分工向一专多能转变,从一人一机向多机床管理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