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视、触,叩、听 1
第五节心脏检查体检方法:视、触、叩、听诊
左房增大+肺动脉扩大: 心腰消失,第 2 、 3 肋间心界增大,致 心外形如梨。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心包积液:心界全般扩大呈三角形,坐、卧 位有变化(卧位心底部增宽)— 特征性体征。
四、听诊 体位:宜取卧位,必要时取前倾坐位、 左侧卧位,可配合运动深吸气或 深呼气末屏住呼吸听诊
1. 心瓣膜听诊区与听诊顺序 心脏瓣膜关闭和开放所产生的声音沿血 流方向传导至体表听诊最清楚的部位, 即瓣膜听诊区,共有5个。
3. 心音 正常人可听到三个心音,一般出现第 4 心 音(S4)即有病理意义。
(1)正常心音 1)第一心音(S1)
听诊特点:心尖部清楚、与心尖搏动/ 颈动脉搏动同时出现,低、 钝、强、持续时间长(0.1s)
产生机制: ①房室瓣(二尖瓣、三尖瓣)关闭 ②半月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开放 ③心室肌收缩 ④血流冲击室壁与大血管壁 ⑤心房收缩终末部分。
其他:
甲亢、发热、贫血时 搏动增强、范围扩
大 但不移位
3. 其他部位心脏搏动
胸骨左Ⅱ肋间 提示肺动脉高压
胸骨右Ⅱ肋间 见于主动脉瘤
剑突下
见于右室肥大、腹主
动脉搏动
鉴别辅以触诊
检查方法及意义见触诊项
二、触诊 内容有心尖、心前区搏动、震颤及心包摩 擦感
1. 心尖搏动 协助视诊准确判断心尖搏动位置、强度与 范围,确定第 1 心音和抬举性心尖搏动; 触诊手指被强有力心尖搏动抬(顶)起, 为判断左室肥大可靠体征!
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尖瓣区 A:主动脉瓣区 E:主动脉瓣第二
听诊区(Erb 区) P:肺动脉瓣区 T:三尖瓣区
心脏瓣膜解剖部位及瓣膜听诊区
2. 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 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心脏视触叩听检查内容
心脏视触叩听检查内容以心脏视触叩听检查内容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心脏视触叩听检查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心脏视触叩听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触摸和听诊等手段,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
这种检查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伤性,对患者无任何伤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
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状态、是否有水肿等,这些常规的观察可以提供一些与心脏病相关的线索。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视诊。
他们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胸廓形态,以及心前区是否有膨隆或凹陷等异常现象。
同时,还会注意观察颈静脉是否充盈,是否有颈静脉怒张的表现。
然后,医生会进行触诊。
触诊是通过手掌直接接触患者的胸廓,来观察患者的心脏情况。
医生会用手掌轻轻按压心前区,感受心脏的搏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搏动应该是有规律的、有力的。
如果患者心脏搏动过弱或过强,可能是心脏病的表现。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叩诊。
叩诊是通过敲击胸廓,来观察患者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医生会用手指敲击患者的胸骨、胸骨旁和心脏两侧等位置,根据不同的听到声音,来判断心脏的位置和大小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叩击音应该是浑浊的。
医生会进行听诊。
听诊是通过听诊器来听取患者心脏的声音。
医生会用听诊器分别放置在心脏的不同位置,包括心尖区、心底区等,来听取心脏的各个瓣膜的收缩和舒张声音。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声音应该是有规律的、清晰的。
如果听到异常的心音,可能是心脏病的表现。
通过心脏视触叩听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病的可能,并进一步进行其他必要的检查和诊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脏视触叩听检查虽然可以提供一些线索,但并不能做出确诊,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
总结起来,心脏视触叩听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触摸和听诊等手段,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
通过这种检查方法,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胸廓形态和心前区现象,进行触诊和叩诊,以及听诊心脏的声音,从而提供一些与心脏病相关的线索。
心脏检查(望,触,叩)
⑵右心室增大
右心室增大的时候,心脏相对浊音界向 左向右增大,但由于心脏沿长轴顺钟转 位,因而向左增大明显。
⑶左房与肺动脉扩大
心腰部饱满或膨出,心浊音界呈梨形,常见于二尖瓣 狭窄,故称二尖瓣型心脏。
2.心外因素
⑴胸部疾病: 如大量胸腔积液时,患侧心浊音界 叩不出,健侧向外移动。
⑵腹部疾病: 大量腹水,巨大肿瘤时,横膈上升 心脏横位,浊音界向左向右扩大。
正常的心尖搏动:
位于第五肋间隙锁 骨中线内侧0.5~1.0 cm处,其搏动范围 直径约2.0~2.5cm。
⑴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改变: 体位 如:坐位时,横膈上移,心尖搏动 上移;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左移
体型 如:小儿矮胖及妊娠时可上移至第 年龄 4肋,瘦长型的可下移至第6肋
呼吸
深吸气时,由于膈下移,心尖搏动 也可随之下移。 深呼气时,由于膈上移,心尖搏动 也可随之上移。
病理改变: 在临床上往往是那些可以引起心脏增大, 或纵隔、横膈移位的疾病都可能引起 心尖搏动移位。
⑴心脏疾病:
左心室增大时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时 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⑵胸部疾病: 引起纵隔,气管移位的胸部疾病。 如: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等
⑶腹部疾病: 引起腹压增大引起横膈移位的疾病, 如:腹水、腹腔内大肿瘤等。
第五节
心脏的位置:
心脏
在胸腔中纵隔内,
在胸骨体和2~61 Nhomakorabea肋软骨后方。
胸骨
上接大血管,
6
下方为膈
2/3在正中线左侧 1/3在正中线右侧
心脏的前表面主要为右心室和右心房,小部分为左心室和 左心房。后面为左心房。膈面主要为左心室,左侧面为左室
内容: 望 触 叩
临床概要心脏望触叩听内容
叩诊
心浊音界
• 正常心浊音界 • 心浊音界各部旳构成
返回
右(cm)
肋间
左(cm)
2~3
叩诊
2~3
-附图
4
3~4
Ⅱ
2~3
Ⅲ
3.5~4.5
Ⅳ
5~6
Ⅴ
7~9
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返回
叩诊
-附图5
心脏各部在胸壁旳投影
心浊音界变化
• 心脏以外原因
横膈位置上移:肥胖、小儿、妊娠、腹水等 一侧胸膜增厚、肺不张—心界移向患侧 一侧胸腔积液、气胸 —心界移向健侧
❖ 特点:连续时间长,性质特异,可与心音 分开或相连续,甚至遮盖心音
杂音
机理 血流加速或血流紊乱产生湍流,使心
室 壁、瓣膜、腱索或血管壁发生振动所 致
• 血液流速增快 • 瓣膜口狭窄或大血管通道狭窄 • 瓣膜关闭不全 • 心腔或大血管间有异常旳通道 • 心腔内有漂浮物 • 血管腔扩大
杂音听诊要点
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 等
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
大量腹水等,横隔抬 高使心脏横位
心尖搏动移向左下,可达第6肋 严重肺气肿等,横隔
间
下移使心脏垂位
2. 触 诊
触诊应与视诊相互应证 触诊旳手法
• 右手全手掌 • 手掌尺侧(小鱼际)—震颤 • 示指、中指旳指腹—心尖搏动
心脏触诊
触诊内容
心尖与心前区搏动
• 器质性: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 特点:粗糙、吹风样、高调 全收缩期、3/6级以上、向腋下传导
收缩期杂音旳临床意义
二. 主动脉瓣区
• 器质性:主动脉瓣狭窄
特点:A2减弱、喷射性、响亮、粗糙 常有震颤、向颈部传导
心脏视触叩听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员掌握心脏视触叩听的检查方法,提高学员对心脏疾病的诊断能力,培养学员严谨的医学态度和良好的临床技能。
二、实训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实训地点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四、实训内容1. 视诊(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应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
(2)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顺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最后观察心前区和其他部位有无异常搏动。
(3)注意事项:① 视诊心前区隆起时,应注意胸骨左缘第3~4肋间,以及胸骨右缘第2肋间有无异常隆起。
② 胸骨左缘3~4肋间异常隆起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的患者。
③ 胸骨右缘第2肋间局部隆起,常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
④ 若整个心前区异常隆起见于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
2. 触诊(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应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
(2)触摸胸壁有无压痛,有无皮下的结节,有无淋巴结的肿大等。
(3)注意事项:① 触诊时,注意心尖搏动位置的变化,心室的扩大可以导致心尖搏动位置发生变化。
② 左心室扩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扩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
③ 凡能影响纵隔位置偏移的肺部疾病均可引起心尖搏动发生改变,如阻塞性肺不张、气胸、胸膜肥厚等。
3. 叩诊(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应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
(2)肋间隙的叩诊,明确胸腔积液的量到达哪个肋间隙。
(3)注意事项:① 叩诊时,注意心脏浊音界的改变,如心包积液、心脏增大等。
② 叩诊顺序:先叩诊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肋间隙,再叩诊心尖搏动区和心底部。
4. 听诊(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应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
(2)主要听心脏的四个瓣膜区,注意心音的强弱、性质、节律等。
(3)注意事项:① 注意心音的强弱,心音强弱不等见于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等。
② 注意心音的性质,心音性质的改变见于心肌病变、心包炎等。
③ 注意心率的规则与否,心率不齐见于心律失常。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心脏视触叩听的检查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心脏疾病的诊断要点。
心脏检查1-视触叩
3.心包摩擦感
正常心包脏层与壁层表面光滑, 两层间有20~30ml液体起滑润作用。
心包炎时,由于 纤维蛋白沉着,使心 包脏壁两层变粗糙, 粗糙的心包膜随心跳 互相摩擦产生振动, 可通过胸壁触诊感知。 一般用小鱼际肌处手 掌触诊。
胸骨左缘第4 肋间处心脏不被肺覆盖,而且接近胸 壁,在此处最易触及心包摩擦感。
减弱为腹主动脉搏 动
二、触 诊
palpation
(一)触诊方法
手掌、手指触诊
(二)触诊内容
1.心尖搏动
2.震 颤
3.心包摩擦感
1.心尖搏动
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弱和范围 心脏搏动的速率和节律 心尖搏动的凸起冲击胸壁,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借此确定心音、杂音及震颤出现的时间。
左心室增大时,用 一手指末节轻触心尖搏 动处,可感到手指被抬 起,称抬举样心尖搏动, 是判断左室肥大的可靠 体征。
右心室增大时, 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先天性右位心时,心尖搏动位于胸部 右侧相应位置。
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时,心尖搏动移向健侧; ② 胸部疾病:
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右肺纤维化
左侧胸膜增厚粘连
肺不张或胸膜粘连时,心尖搏动移向患侧。
③ 腹部疾病: 大量腹水或腹腔内巨
大肿瘤时,心尖搏动位置 上移。
膈肌位置上升
体位
• 卧位时,隔肌位置较坐位稍上移,心 尖搏动可稍上移;
• 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左移2~ 3cm;
• 右侧卧位时,向右移1~2.5cm。
体型 • 矮胖体型者,心脏常呈横位,
心尖搏动可上移至第4肋间; • 瘦长体型者,心脏呈悬垂位,
心尖搏动向下移至第6肋间。
(2)病理因素
① 心脏疾病: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心脏专科查体
心脏检查—触诊
检查方法: 内容: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察感。
心脏检查—叩诊
叩诊方法:
正常心浊音界:
右界(cm)
肋间
左界(cm)
2—3
II
2—3
2—3
III
3.5—4.5
2—3
IV
5—6
V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心脏检查—听诊
听诊部位: 听诊顺序:按逆时针听诊;按瓣膜病变好发部
心脏专科查体 (Cardiac examination)
概论(introductio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念:检查者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 (听诊器、叩诊锤等)检查人体状况的方法。
意义: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诊断的线 索或依据,疗效评价,发现治疗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副作用。
基本方法:视、触、叩、听、嗅
基本要求
1)仪表端庄,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 德修养。
2)手法轻柔,规范有重点,站在患者的右侧, 一般用右手进行检查。
3)舒适的环境。 4)按顺序检查:视、触、扣、听 5)过程中关心体贴被检查者。
心脏检查—视诊(Cardiac examination)
心前区:隆起或凹陷 心尖搏动:位置、范围
位听诊。 防止漏听:根据听诊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体位
如:二尖瓣狭窄:左侧卧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宜取坐位且上身前倾 心包摩擦音:坐位、前倾、摒住呼吸较明显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心脏视触叩听(67页)
– 从清—浊
– 注意:左界轻叩,右界宜较重,也要根据胖瘦程度调整力度;板指移 动距离不宜过大,寸移。
叩诊顺序
由左而右、由下而上、 由外而内,由清音 浊 音。
左界叩诊方法: 由心尖 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 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 直至第2肋间。
右界叩诊方法:先叩出 肝上界,上升一个肋间 由外向内叩,逐个肋间 向上,直至第2肋间。
(视、触、叩、听)
视诊内容:
一、 胸廓畸形 二、心尖搏动 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视诊内容 1)心前区隆起:
临床意义
儿童胸骨下段和左缘3、4、5肋间局部隆起:法四、肺动脉瓣 ① 胸廓 畸形
狭窄引起的右心室肥大;
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其局部隆起,多位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 动脉扩张所致,伴收缩期搏动。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引起心脏位置改变。脊柱后侧凸引
2、强度及范围的改变
●生理情况: ●病理情况:
生理情况 心尖搏动增强:高热、严重贫血、甲亢、 胸壁厚,肋间隙窄—小、弱 左心室肥厚心功能代偿期。 胸壁薄,肋间隙宽—大、强 心尖搏动减弱: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塞、 运动、精神紧张 —强 心包积液、 缩窄性心包炎; 肺气肿、 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叩诊内容
① 叩诊方法 ② 叩诊顺序 ③ 正常心浊音界 ④ 心界组成 常采用间接叩诊法。 顺序是:先叩左界,再叩右界。 见表。 左界和右界。心脏绝源自浊音界和相对浊音界绝对浊音界
相对浊音界
相对浊音界: 心脏被肺掩盖的部位呈相对浊音,代表了心脏的实际大小。
叩诊方法
– 患者坐位:板指与肋间垂直 – 患者平卧位:板指与肋间平行
心脏查体
(三)血压变动的意义 1、高血压 见于高血压病、肾脏疾病、肾上腺肿瘤、甲亢 等。 2、低血压 见于休克、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心包填 塞等。
3、四肢血压差异常 见于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动脉血 栓栓塞、主动脉夹层等。
4、脉压增大和减小 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 脉导管未闭、甲亢、严重贫血等。 脉压 减小见于主动脉瓣狭窄、休克、心力衰竭、心包填 塞等。
第二节 甲状腺显像
(一)原理和方法 (二)适应症 1、诊断异位甲壮腺; 2、寻找有功能的甲状腺癌转移灶;
3、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估计甲状腺的重量;
5、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
(三)图象分析与临床应用 1、正常图像:正常甲状腺呈蝶形,位于气管两侧,两叶下部 1/3由峡部相连。 2、临床应用:
(1)异位甲状腺 位于舌根部、胸骨后气管旁和卵巢内。
娠末期等。
2、心律 正常人心律规整。 早搏 二联律 三联律 房颤
3、心音 有四个:S1、 S2、 S3、 S4
发生机制及听诊特点 S1 :标志心室收缩期开始。 S2 :标志心室舒张期开始 S3 :出现在心室早期舒张
S4 :出现在心室舒张晚期
心音改变 (1)心音强度改变:S1增强见于 二尖瓣狭窄、完全性 房室传导阻滞、发热、甲亢
(1)生理条件下的改变:胸壁的厚度、肋间隙宽窄、 巨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2)病理条件下的改变:A心尖搏动增强:左心增大、 发热、甲亢、贫血 B 心尖搏动减弱:心肌病变、左侧 胸腔大量积气、积液等。C 负性心尖搏动:心包粘连。
(三 )心前区其它部位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2、3肋间搏动----肺动脉扩张 2、胸骨中、下段左缘搏动----右心肥大 3、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升主动脉扩张、升主动 脉瘤
心脏检查视、触、叩诊
通过视、触、叩诊方式进行心脏检查是为了确保心脏的健康。
心脏检查的目的
心脏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早期心脏疾病,并评估心脏的功能和结构。
心脏检查的常见视诊方法
观察皮肤颜色
苍白、发绀或黄疸可能与心脏问题有关。
观察颈静脉
如果颈静脉搏动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瓣膜疾病。
观察胸廓变形
胸部畸形可能与心脏缺陷有关。
通过敲击胸部,确定心脏杂音的产生位置。
常见心脏疾病的体征
胸痛
胸痛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 体征。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可能与心衰或心脏瓣膜 疾病有关。
脚踝肿胀
脚踝肿胀可能是心脏衰竭的体征。
心脏检查的步骤和顺序
1
进行体格检查
2
使用视、触、叩诊方法进行心脏检查。
3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症状、过去的病史和家族病 史。
进行其他检查
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
结论和要点
心脏检查是重要的
通过视、触、叩诊方式进行 心脏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心 脏疾病。
了解常见疾病体征
掌握常见心脏疾病的体征, 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病情。
遵循正确的检查步骤
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心脏检 查,可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心脏检查的常见触诊方法
1
心率检查
通过触摸心脏区域,检查心脏的节律和
脏区域,检查心脏的紧张或松弛。
3
心脏杂音检查
触摸心脏区域,听取心脏杂音。
心脏检查的常见叩诊方法
1 相对心浊度
2 心脏扩大度
通过敲击胸部,确定心脏边缘的位置。
通过敲击胸部,检查心脏是否扩大。
3 心脏杂音产生位置
诊断学心脏检查视、触、叩、听方法讲解
心尖搏动的改变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条件:体位改变的影响 体型不同的影响
病理条件:
心脏疾病
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向左移位
胸部疾病 腹部疾病
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改变
生理条件:胸壁厚与薄
肋间宽与窄 运动、激动
病理条件:
增强:左室肥大、甲亢、发热等 减弱:心肌病变等
常见病变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二尖瓣狭窄 动脉导管未闭
震颤(触诊)与杂音(听诊)
1.产生机制相同 2.有震颤一定可听到杂音
听到杂音不一定能触到震颤
震颤的临床意义:
为器质性心血管病特征性体征之一 不同类型的病变,震颤部位及时相不同
(三)心包摩擦感
产生机制:急性心包炎时,心包 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 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 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心外因素:胸壁厚度、肺含气量多少等。
第一心音增强(举例)
二尖瓣狭窄→左心室充盈↓→收缩时间↓
↓
↓
二尖瓣位置低 左室内压迅速上升
(心室开始收缩时) 二尖瓣关闭速度加快
↓
↓
二尖瓣膜关闭振动幅度大
第一瓣关闭不全
左心室舒张期
瓣膜损害
过度充盈
闭合不严
↓ 心室收缩前
二尖瓣位置较高
(三)听诊内容
• 心率 • 心律 • 心音 • 额外心音 • 杂音 • 心包摩擦音
1.心率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正常成人心率范围60~100次/分 成人心率 > 100次/分,称心动过速 成人心率 < 60次/分,称心动过缓
2.心律 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成人心律规整 青年和儿童可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心律随呼吸改变)
心脏视、触、叩、听检查
二尖瓣关闭不全(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左肩胛下区传导
二尖瓣狭窄(舒张期)杂音局限于心尖部 主动脉瓣狭窄(收缩期)杂音向颈部、胸骨上窝传导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杂音沿胸骨左缘下传可达心尖
(清音) (相对浊音) (绝对浊音)
↓
相对浊音界
反映心脏实际大小
心绝对浊音界和相对浊音界
叩诊要领:
采用适当方法:
指指叩诊法 患者坐位时,板指与心缘平行 患者仰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遵循一定顺序:
先左后右(先叩左界,后叩右界) 由下而上 由外向内
叩诊力度适中:适当力度,用力均匀
正常成人心浊音界
右界(cm) 2~3 2~3 3~4 肋间 Ⅱ Ⅲ Ⅳ Ⅴ 左界(cm) 2~ 3 3.5~4.5 5~ 6 7~ 9
运动:运动时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可使
器质性杂音增强
杂音的临床意义
杂音对判定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但
不能音凭有无杂音来判定有无心脏病。
有杂音不一定有心脏病
有心脏病也可无杂音
6. 心包摩擦音
指壁层与脏层心包由于炎症或其他原 因发生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以致在心脏 搏动时互相摩擦而产生振动,
听诊特点:性质粗糙,呈搔抓样,与心跳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二)震颤 (三)心包摩擦感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触诊较视诊准确
帮助确定心动周期时期
(二)震颤
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
窄的瓣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常通道流 至较宽广的部位产生漩涡,使瓣膜、 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讲课7心脏触、叩、听诊PPT课件
通过听诊判断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等
是否正常。
通过触诊判断心包是否 有摩擦感。
综合诊断异常
心率异常
心率过快或过慢,或者出现心律不齐。
心音异常
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等出现异常,或者出现额外心音。
心包摩擦感异常
心包摩擦感增强或者消失,可能提示心包炎等疾病。
THANKS FOR WATCHING
心脏搏动传导
感知心脏搏动的传导路径和速 度,判断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
。
02 心脏叩诊
叩诊方法
直接叩诊法
医生用中指或并拢的2-3个手指Biblioteka 接叩击心前区,记录叩击音的变 化。
间接叩诊法
医生用左手掌置于心脏区域,右手 握拳敲击左手背,记录心前区的振 动声音。
中心叩诊法
医生用中指指端垂直置于心前区, 根据指端感觉到的振动强度和持续 时间来判断心脏大小和心包积液。
心脏杂音
心前区出现异常的振动声 音,提示心脏存在病变或 异常。
03 心脏听诊
听诊方法
直接听诊法
将听诊器胸件置于心前区,耳件 置于医生一侧的耳朵,直接听取
心脏的杂音。
间接听诊法
将听诊器胸件置于心前区,将听 诊器收集到的心脏杂音通过橡皮 管传送到医生的耳件,听取杂音。
电子听诊法
利用电子技术将心脏杂音转化为 电信号,通过耳机或扬声器传送
到医生耳中。
听诊内容
01
02
03
04
心率
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超 过或低于此范围均为异常。
心律
正常心律为规则的,若出现心 律不齐或早搏则为异常。
心音
正常心音为第一心音、第二心 音和第三心音,若出现第四心
心脏诊断学查体--(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
触诊
1、方法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 置于胸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 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及环 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 指指腹触诊。
触诊
2、内容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隆起 (2)震颤(thrill) (3)心包摩擦感(sense of pericardial friction)
三. 心脏叩诊
心房颤动) ▪ 4.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体征。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了解】 心血管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如心功能不全、风心病等)
➢教学内容
一.心脏视诊(inspection) 二.心脏触诊(palpation) 三.心脏叩诊(percussion) 四.心脏听诊(auscultation)
▪ 掌握S1与S2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
视诊
▪ 病理性因素
①心脏本身的因素 ▪ *左心室增大: 向左下移位,见于主动脉瓣关
闭不全 ▪ *右心室增大: 向左甚至略向上移位,见于二
尖瓣狭窄 ▪ *左、右心室均增大:向左下移位,但心脏浊
音界向两侧扩大。 ▪ *先天性右位心:位于右侧相应位置
视诊
②心脏以外的因素
▪ *纵隔移位 纵隔向患侧移位,心尖搏 动向患侧移位,见于一侧胸膜粘连、 肥厚或肺不张 。
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震动 胸壁 注意:部位、时期 临床意义:器质性心脏病 ①先天性心血管病 ②狭窄性瓣膜病 ③严重关闭不全-房室瓣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 R2
L2 L3张期 收缩期
病变 AS
PS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MS 重度MI
▪ *心脏以外的因素 如肺气肿,胸腔积液、积气 3.负性心尖搏动(inward impuse)
心脏的体格检查
➢听诊顺序:从二尖瓣区 开始,依次听诊二尖瓣 区(心尖部)一肺动脉 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一主动脉瓣区(胸骨右 缘第2肋间)一主动脉瓣 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 第3肋间)一三尖瓣区 (胸骨左缘第4、5肋间)
间隙为止
2、叩诊右界:
先从第二肋间隙沿右锁骨中线向下叩出肝浊音界
3.测量心界
正常人心脏相对浊音 界
右界(cm) 肋 间 左 界(cm)
2-3 3
Ⅱ 2-
正常成人左2锁-3骨中线至前正Ⅲ中线的距3离.5为-48.-150cm。
3-4
Ⅳ 5-
四、听诊
听诊区: ①二尖瓣区:心尖区,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 线稍内侧。M ②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P ③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A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E ⑤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秒偏左或 稍偏右。T
心脏的体格检查
心脏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对于判断有无心脏病以及心脏病的 病因、性质、部位和程度均有重要
意义。
一、视诊(先侧视,再俯视)
• 侧视内容为心前区隆起及异常搏动 • 俯视内容为心尖搏动范围及位置
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 骨中线内侧0.5-1c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约 为2.0-2.5cm。
• 触诊的最佳条件:坐位、稍前倾、收缩期、 呼气末
• 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与胸膜摩擦感鉴别:嘱 患者住呼吸,若仍存在,则为心包摩擦 感
三、心脏叩诊
16字原则: 先左后右 先下后上 由外向内 逐肋叩诊
1、叩诊左界 从心尖搏动点所在的肋间开始 由心尖搏动点外2~3cm处从外向内叩,
确定心界 按肋间隙顺序向上叩,直至第二肋
二、触诊
方法
右手手掌尺侧(小鱼际)触诊 或食指、中指、环指指腹并拢触诊
心脏检查(视触叩听、健康评估)
心脏检查步骤(检查前应洗手,穿隔离衣、事先征得病人的同意、注意病人的反应、保护病人的隐私、检查环境应安静舒适等)一、视诊:1.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胸部,护士立于患者的右侧,视线于病人胸廓同高,视诊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心前区外形,心尖搏动的位置,以及有无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
2.内容:○1心前区外形:检查有无异常隆起或凹陷。
○2心尖搏动:观察心前区胸部搏动的位置。
看看有无异常。
正常人的心尖搏动一般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m处,搏动直径2.5cm,距前正中线7.0~9.0cm。
二、触诊:1.方法:先用右手全手掌置于病人心前区进行触诊,必要时,可用手掌尺侧或并拢的示指与中指指腹进行触诊以准确定位。
2.内容:○1先找心尖搏动的位置:用食指轻轻按压,可触到心尖搏动的地方。
然后再从第二肋间隙开始数,找到心尖搏动的具体位置,正常人的心尖搏动一般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m处,搏动直径2.5cm,距前正中线7.0~9.0cm。
○2震颤及心包摩擦感:用右手掌轻轻按压感受有无震颤以及心前区摩擦振动感,触诊时要注意震颤的强度、处于心动周期的时相(收缩期、舒张期或连续性)以及位置。
三、叩诊:1.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护士立于病人的右侧。
仰卧位时,护士的叩诊扳指与肋间平行,坐位时扳指与肋间垂直。
叩诊时以轻叩为宜,力度适中,用力均匀。
2.顺序:先扣左界,后扣右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
3.内容:(叩诊时应注意心脏浊音界的大小、形态、位置等。
)○1叩诊心前区的外形:叩诊心左界时,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一般为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向外)开始,沿肋间由外向内叩诊,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提示已达心脏边界,用笔做一标记,如此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
叩诊心右界时,先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出肝上界,然后在其上一肋间(通常为第4肋间)开始,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做一标记,在逐一肋间向上叩至第2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收缩期、前倾体位、呼气末明 显 2.心脏收缩时粗糙的脏层与壁层 心包摩擦产生 3.心包积液时,两层分开,摩擦 感消失
心脏视诊 心脏触诊1 心脏触诊2
1.进一步确定视诊发现的心尖搏 动位置 2.进一步确定视诊发现的心前区 异常搏动 3.发现心脏病特有的震颤和心包 摩擦感
4.与视诊同时进行,能起互补效 果 5.对于复杂的心律失常,结合听 诊,确定第一、第二心音和收 缩期、舒张期
触诊手法 1.先用全掌置于心前区开始检查。 2.然后逐渐缩小为手掌小鱼际。 3.再用食指和中指指腹。 4.必要时可单指指腹触诊。
注意:可依次进行,也需同时交替应用
一:视诊
患者尽可能 卧位,观察 胸廓轮廓、 心前区隆起、 异常搏动
必要时,医生可将视线与胸廓同高
视诊内容
1.胸廓畸形 2.心尖搏动 3.心前区搏动
1:胸廓畸形
(1)心前区隆起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期风湿性心脏病
主动脉扩张、动脉瘤
(2)鸡胸、漏斗胸、脊 柱畸形
a、使心脏位置受到一定影响 b、提示某种心脏疾病的可能
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改变
生理情况: 胸壁肥厚、乳房悬垂、肋间隙狭窄
减
弱、缩小 胸壁薄、肋间隙增宽、剧烈运动 增强、变大
病理情况: 心肌收缩力增强: 高热、严重贫血、甲亢、 左室肥厚等。 心肌收缩力减弱: 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肌 梗塞等。
其他因素: 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肺气肿、左侧大量胸水或气胸
鉴别: 1.深吸气后,搏动增强为 右室搏动,减弱有腹主动脉搏 动。 2.手指平放剑突下,搏动 冲击指端为右室
心底部搏动: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搏 动 肺动脉扩张 肺动脉高压 正常青年人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搏动 主动脉弓瘤 升主动脉扩张
二:触诊
内容:心尖搏动 心前区搏动 震颤 心包摩擦感
触诊意义
触诊顺序
心尖部开始,逐渐触诊肺动脉 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二主 动脉瓣区及三尖瓣区。
心尖搏动 1.心尖搏动的位置 正常情况下: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内 侧0.5-1.0cm
2.心尖抬举性搏动 心尖区徐缓、有力的搏动 使手指尖抬起且持续至第二 心音开始 心尖搏动范围同时增大 见于左室肥厚
心前区搏动
心前区震颤的意义
部位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心尖区 心尖区 时相 收缩期 收缩期 收缩期 连续性 舒张期 收缩期 常见病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二尖瓣狭窄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包摩擦感 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 及 多呈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 摩擦感
心脏视、触诊
内容
心脏检查 血管检查
意义
1.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2.正确选用仪器的参考 3.部分体征,常规仪器不能发现
心脏的解剖
条件
1.环境 2.设备 3.体位
诊法
视诊(inspection) (看三) 触诊(palpation) (摸四) 叩诊(percussion)(叩二) 听诊(auscultation)(听五)
对视诊发现的心前区异常搏动进 行确定和鉴别 如: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搏 动 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针
震颤 又称猫喘。 是手掌感受到的细小震动感; 与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相似。
机制:血流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 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瓣 膜、血管壁、心腔壁震动传导 至胸壁。
注意其部位、来源、心动周期中 的时相 分析其临床意义
负性心尖搏动 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 负性心尖搏动。 见于:粘连性心包炎 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重度右心室肥大
3:心前区搏动
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 右室持久的压力负荷增 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厚征象 多见于先心病,如:房缺
剑突下搏动: 右心室收缩期搏动 肺心病 右室肥大 腹主动脉搏动 腹主动脉瘤
心尖搏动移位的常见病理因素
因素 心脏因素 左心室增大 右心室增大 双心室增大 右位心 心外因素 纵膈移位 横膈移位 患侧移位 病变对侧 左外侧移位 内下移位 一侧胸膜增厚或肺不张 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 大量腹水等 严重肺气肿 左下移位 左侧移位 左下移位 右侧胸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 扩张型心肌病 先天性右位心 心尖搏动移位 常见疾病
鸡胸
漏斗胸
脊柱侧弯
2:心尖搏动
心室收缩,心脏摆动,心尖向前 冲击前胸壁而形成。 正常成人:第5肋间,左锁骨中 线内侧0.5-1.0cm,范围 (d=2.0-2.5cm)
心尖搏动移位
生理因素:仰卧 左侧卧 右侧卧 肥胖、小儿、妊娠 体型瘦长 上移 左移2-3cm 右移1.0-2.5 上外移 内下移
(猫喘是触诊体征,不是听诊体 征)
震颤见于: 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病或狭窄性瓣膜 病; 瓣膜关闭不全少见 房室瓣重度关闭不全 震颤在深呼气后较易触及 右心所产生的的震颤除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触及震颤均可认为心脏有器质性 病变 有震颤者,多数可以听到响亮的 杂音
触诊对低频振动敏感 听诊对高频振动敏感 低调杂音(如二狭)可能不响亮 或听不到,但触诊可觉察到震 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