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让初中语文课堂撒满德育的阳光——例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如初一语文教学 《 最后一课》 时就找到 了针对部分学 生不重视 课堂教 简单粗暴 地加 以讥讽 、 训斥 , 应该 因势 利导 , 而 启发 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 的 幸福 , 生的意义和价 值是什 么, 人 从而培 养学生正确 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 摆
正他们的人生方向。
3 、把握时机 的原则 。在语 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必须要 结合教学 内 容, 把握好 教育时机 , 不能是脱 离书本 、 离课堂 的直 白式、 脱 说教式 , 要在教 学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机渗透, 做到天衣无缝 、 润物无声。比如教学《 鲁 提辖拳打 镇关西》 文, 一 当讲 到鲁提辖三 拳打死镇 关西时, 可启发学生思考 并讨论 ; 如果现在某人 做 了坏 事, “ 有个人 见义勇为 , 拔刀相助 , 将那人也 暴 打致死行不行? ’ ' 通过讨论 , 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现 代的法 制社会 不同于封 教 建时代的人制社会, 我们应该运用 法律的武器 , 过合法 的途径 来维护 正当 通
语 文 教 育通 常指 的是 关 于 自己祖 国 语 言 的教 育 活 动 。祖 国语 言 负 载 着
4 去糟取精的原则 。选 入教材的课文 思想倾 向大多是积极 向上的。但 、 其糟粕、 取其精华。例如 b 花源 记》 一文中, 陶渊明对 黑暗社会 的否定 , 对理 想社会的追求是值得肯定 的。但 是, 我们要认识 到, 他所 追求的理想社会 是 小 国寡 民的状态, 是对社会文 明和社会进步 的否 定, 是应 当加 以批判的。 三 、 为 一 名 年 轻 的 初 中语 文 教 师 , 许 单 纯 地 上 好 语 文 课 就 能很 好 地 作 也 完成教学任务了。但是 , 我认 为对 于初 中学生 , 仅掌握了字词及文段识记 仅 理解的方法并不够。在语文课堂 上, 文老师要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潜移 语
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学科德育渗透案例把握课堂精髓学生当家作主德育深入人心(案例)郭春波什么样的德育课程受小学生欢迎呢?根据不完全调查,占80%以上老师讲的品德育课程收效不高。
而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德育课呢?据老师对学生的访谈,占91.8%的学生说,不喜欢死记硬背概念条条,不喜欢生硬呆板的说教,喜欢讨论、喜欢活动丰富有趣的课堂……课程改革实施已经七年了,我们的理念正在发生着变化,但怎样才能上出让小学生欢迎的德育课呢?一、生动导入,让课堂亮一些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
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
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
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讲故事”“智力比拼”、“欣赏乐曲”“影视文件”等。
如我在讲新课《我和动物交朋友》时让学生猜些谜语“此物生得怪,肚下长脑袋,宝宝袋中养,跳起来真快”“面孔相猫,岂非像鸟,天天上夜班,部署本领高”等等,都是与动物有关的,是和内容紧密相关的,很自然、有趣,小学生当然是在快乐的思维中进入新课,学习热情是在不经意中调动起来了。
又如《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中我是通过学生体验解放军的军姿导入新课,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体验这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生的情绪一下会高涨起来,多好的导入啊!二、切合生活,让课堂近一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
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如在学习《与邻里和睦相处》一课时,上课后有写老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昨天我的邻居老张突然跑来找我说:“新搬来的李某好可恶!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浅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可见,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认真研究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
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
因此,在教学中,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楚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的德育因素深入体会,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精心设计教学,把握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德育教育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进行、因材施教。
德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把握住时机有利于创造最佳的教育氛围。
要寓德育教育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不能因为思想教育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也不能只顾及教学而对德育敷衍了事,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
由此可见,把握好教育的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德育效果。
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D7CDSHkH993a2VlrRii866n4nve3g+PrIYEG61gkzw4=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目的。
三、把握学科特点,增强德育教育的生动性要把握本学科性质和特点,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设计,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
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那么英语学课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大家知道英语学科授课时主要使用的语言不是母语而是英语,而且也不可能像思品课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接受教育。
我的做法是适时地、自然地、潜移默化地进行。
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有礼貌、互相关心、谦虚等好品质。
如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就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Glad to meet you! Nice to see you,boys and girls!等的使用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
在Daily talk 中,采用的对话也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如Is everyone here? How are you today? 通过回答,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同时也明白了应该关心、善待他人,这就是学科德育的一种方式。
再者,我认为激励和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因此我常常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当同学表现好,老师发奖券或奖品鼓励时,要求全班都表扬Good! Very good!得奖同学应回答:Thank you,teacher.对于受表扬的同学来说,是种鼓励,下次会争取更好,培养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德育渗透的定义德育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它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内核和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类发展的标志。
德育渗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道德渗透。
与传统的德育教育相比,德育渗透更注重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联性,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
1.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需要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入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背词、做题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经历了一番朗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引导他们对人文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增强其人文素质。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除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实现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情感,如爱、慈、恕等。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强化其道德情感。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课题或开展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社会现状,探讨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化其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基础。
4. 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互动和谐、教育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道德教育的氛围。
同事,教师也可将文化现象、学习方法与课堂实践相融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语言艺术、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其整体素质。
三、结语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成长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上文中,笔者通过阐述德育渗透的定义及语文教学中的实现,我们可以得知,无论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德育渗透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5篇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5篇第1篇示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道德品质。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合作任务,让学生通过互相合作、讨论和交流来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想法。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诚实品质。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个人或小组作业,让学生按时完成并诚实地展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诚实的重要性,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守信用、讲道德的好孩子。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教师要提倡学生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公平的评分标准和公正的竞赛规则来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概念。
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绩,不要嫉妒和伤害他人。
第2篇示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下面我们来简述一些渗透德育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题思路的方式,让他们懂得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强调团队合作的意义,让学生懂得相互帮助、互相尊重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也可以通过讨论解题方法的方式,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学教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育人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案例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而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刻意间或不经意间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
下面谈谈个人在一节课堂教学实例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渗透:《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文章讲述的是革命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沙洲坝村子吃水困难,人民感谢他的革命传统故事。
文章通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赞美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和乡亲们立碑纪念,饮水思源,也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课文的内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不难,但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由于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他们对于那个时期的人和事一无所知。
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和乡亲们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带学生进入当时人民的生活和心理是教学中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这篇课文的主要片段在第二段,短短两句话,却包含着很深的情感。
所以我从重点句着手——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学生家里的用水几乎都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所以他们很难理解村子里没有井跟没水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解析这句话的时候我用最直接的图片文本帮助他们理解。
1、出示革命时期一些相关的图片以及干旱地区的图片时,学生的表情都透露出不可思议的样子。
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他们那里跟我们的好不一样。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下面就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注重修养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领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品味。
教师还可以针对精美的语文篇章和名家名作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人格。
二、讲究语言礼仪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礼仪是文明生活的基本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
教师还可以通过文言文、名言警句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高尚品德和优美语言,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注重文学熏陶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感受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还可以从文学中挑选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崇高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注重思想引导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思想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从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五、注重情感沟通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情感沟通,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读诗朗诵、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诉求,引导学生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特点,加强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一、榜样激情法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介绍了许多经典人物和先进事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榜样,分析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挖掘他们的崇高思想品德和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见贤思齐”的目的.例如,初一年级思想政治课讲《爱国情操使人们产生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这一知识点时,教学中就以钱学森为榜样,讲述以他为代表的我国老一代科技工作者为了打破50年代中期少数大国的核垄断,肩负国家的重托,怀着为祖国争光、为人们争气的雄心壮志,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1964年成功地爆炸了我过第一颗原子弹,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确爱国不仅仅是对祖国的一种情感,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二、对比激情法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可用激情法来对相反事物的相同点或相似事物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从而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例如,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知识时,针对现在有极少数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中暂时遇到一些困难不理解的问题,我用学生所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开放20年来所取的辉煌成就这是一具体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伟大真理.通过比较,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三、图像激情法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推进,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鲜明、生动、有趣、直观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更加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四、态度激情法教师教学中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可以给学生以情感的暗示,并感染学生.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在遇到不方便讲述的内容时,动用面部表情、体态语言和种种手势,恰当地将语言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崇尚“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感情.以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五、语言激情法语言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的音调、节奏,与听课者的心情及授课效果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音量、语调、语速等语言素材,做到抑扬顿挫.有时候甚至可以模拟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表现教师内心对某一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与情感.例如,在讲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是通过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进行血腥的殖民掠夺实现这一悲伤的情境时,声调应低沉,语调缓慢,在教学中用各种语言色彩来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六、故事激情法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需要,结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多运用讲故事这一生动、直观而形象的形式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空洞说教、枯燥乏味、程式化的模式.例如,初三年级讲《只有中国*才能就中国》这一问题时,教学中用讲故事这一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七、理论联系实际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地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矿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结合.总之,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教学质量,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增强政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政治是中考必考的学科,但政治课的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再加上近年来中考政治考试的制度变化,政治考试由闭卷改为开卷,学生都认为政治考试只要带足资料随便抄抄就行,不愿再政治学习上下功夫。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6篇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6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德育的渗透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
语文教育不仅是传授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修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思想道德意义,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教师要注重教育学生尊重文化遗产、珍爱语言传统,培养学生维护国家语言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感。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语文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情感等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品质。
在课文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温情感人、充满正能量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美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友爱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
语文教育是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和生活中不仅要懂得文明礼仪、尊重他人,还要遵守纪律、遵循规章。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引导学生尊重师长、关爱同学、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注重学生行为的引导和规范,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希望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让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成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动力。
第2篇示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语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及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及德育渗透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德育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德育的渗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将德育理念融入是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激发彼此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合作共赢。
德育渗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道德观念。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并逐步培养出团结友爱、互助互谅的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结合德育理念,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引言】2. 正文2.1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分享思考,互相帮助,通过相互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德育渗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德育渗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发展。
言意共生道和谐--以《卖油翁》为例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探索■摞索言意共生道和谐以《卖油翁》为例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周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 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 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
语文 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 课的德育渗透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 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
在学校的听评课活动中,同事执 教《卖油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 堂课在立德树人、寓教于文方面是个 典型范例。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的壳点:一、运用小组合作互助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德育渗透。
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既让学生自主成长,又在合作交 流中分享智慧,又在探究中提升思维 品质。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 生与文本互动,立体渗透。
二、 课堂教学的各环节无不都在 进行德育渗透。
1. 导入渗透德育。
幵课之初各路大师精彩技艺展示的视频画面让学生 惊羡的同时,也激发学生思考:这些大 神们不俗的表演是天生的吗?怎么能 练就如此神技?从这里就贴合了主题, 渗透了德育。
2.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形象进行德育渗透。
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的语 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词句, 细加揣摩。
例如文中“睨之”“但微颔 之”,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艺 不以为意,并不赞赏的态度。
“汝亦知 射乎?吾射不茆精乎?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丨"三个反问句中的称呼、质 问和斥责的语气,体现出陈尧咨的骄 矜傲慢的特点。
此外,教师采用“加减 法”“对比法”来品析词句,如设计一个 问题:在卖油翁说话之前能否加上修饰语“不屑”“总然”?通过品析,卖油翁 的“沉稳谦虚”与陈尧咨的“骄矜暴躁” 形成对比,同时也体会了语言的简洁 之美。
3.通过课本剧、情感朗读,以声传 情,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如在课本剧展 示中,三人一小组,两人分别扮演卖油 翁和陈尧咨,一人做旁白,在忠于原文 的前提下,把握人物性格对故事进行 创造性的演绎,特别是对一些细节进 行补充,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亲身体验中,明晰了是非、善恶、美丑。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德育是人的品德、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下面是一个关于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案例。
案例一:感受父母之爱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通过讲述《白百合》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教师先用图画和文字解释,让学生了解父母为孩子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关爱。
然后,教师借助孩子们身边的真实事例,鼓励他们讲述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辛勤工作和关爱。
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懂得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懂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案例二: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选择了一篇描写友谊的故事《地道战的一天》。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故事,然后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到描写友谊的句子,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句子的意思。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故事,并从中总结出友谊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
案例三: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选择了一篇关于孝顺的文章《孝思》。
教师通过分析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中尊重、孝顺父母的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孝顺的表现在哪里?有什么启示和反思等等。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对孝顺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来写一个孝顺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加深他们对孝顺的了解和体悟。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通过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语文作品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通过讲述故事、进行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感和价值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学习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摘 要:教师面对很多学生很难准确判断真善美、假恶丑的状况,必须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包括课文讲读、作文教学和课外阅读中都可以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课文的思想感情中引发共鸣。
这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大大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
在课文教学中实施明礼守信的品格教育,教材中渗透环保理念的教育,课文教学中实现乡情亲情教育,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关键词:明礼 守信 环保 乡情 亲情 爱国由于小学生年龄又小,生活阅历浅,生活经验有限,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知能力也不同。
因此,很多学生很难准确判断真善美、假恶丑。
教师面对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包括课文讲读、作文教学和课外阅读中都可以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课文的思想感情中引发共鸣。
这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大大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
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课文教学中实施明礼守信的品格教育。
诚实守信、文明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很大一部分关于尊师重教、文明有礼,诚实守信教育内容的课文,这些文章往往图文并茂,故事生动有趣,在每个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有着良好教育意义的事例。
如《美丽的规则》讲的是作者在澳大利亚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车流中秩序井然,而且没有警察,没有监控器,心中产生美美的感动。
在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教师可以借助本课教会学生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规则,出行注意交通规则,做一个文明谦让、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我不能失信》通过讲述宋庆龄奶奶年幼时对同学诚实守信的故事,故事真实感人,教师可以延伸教育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应当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品格。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多年来的体育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在课堂常规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好的是日常规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
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常规教学,那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快、静、齐”,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成为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无形感召力量。
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语言,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
我叫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木马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
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二、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1)结合教材特点渗透体育教材的内涵包括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
学校体育包括田径、体操、武术、球类和体育游戏等各项内容。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育素养。
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德育渗透,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为主、批评式评价,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层次的感受语文带给我们的思考和精神世界,让学生达到感悟文化使命、品读人文时代和精神层面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与文化接触、融合,而且能真正取得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实现了教材的“人文化”、“文化人”的特征。
二、借助语文课堂传递德育信息语文教学具有传递德育信息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渗透,注重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生命哲理等德育内容的点、面贴合,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愉悦地接受道德信息,更好地锤炼学生的德育品质。
例如,把好古文经典的选文,让学生深入感受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思辨和发散;让学生阅读一些深具教育性的现代课外读物,如《草房子》、《老人与海》等,着力培养学生敬老尊贤、勤恳努力、执着追求等积极品质。
三、建立德育观念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正确的德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串起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德育资源,让学生自觉地贯彻具有民族特点的道德规范,塑造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
例如,教师可以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归纳设置在语文教育中,通过篇章的识读,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文化精髓,强化自身的优良品格修养,让自我教育成为习惯和信仰。
又如,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符合中小学生时代特点的优秀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生活百态,感悟生命意义,勇敢追求梦想,人生目标的特点,全面发展自己的品德。
四、增强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可以增强情感教育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共情能力。
要让学生在接受和实践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并领悟到真善美的情感精髓,形成对情感生活的慈悲之心和爱之感悟,让学生充满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生命意义。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育主题,各 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 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任
课 教 师要 在全 部 教学 活 动 中 ,注意 培 养学 生 良好 的学 习态 度 、
学 习 习惯 和 良好 的意 志 品格 ,促进 学 生养 成 文 明行 为 习惯 ,要 根 据各 科 教学 大 纲 中关 于思 想 品德 教 育 的要 求 和教 材 中 的教育 因素 ,按 各科 自身 的教 学特 点 , 自觉 地 、有 机地 在 课堂 教 学 中 渗 透思 想 品德 教 育 。如 ,语 文 教师 结 合教 学 的思 想 内涵 ,挖掘 教 材 的德 育 因素 ,激 发学 生 情感 、创设 情 境 等方 法感 染 和 教育 学 生 ,培养 学 生 自信 心 ,教会 学 生 做人 。数学 课 必须 适 当进 行 辩证 唯 物 主义 教育 ,培养 科 学 的思 想方 法 ; 自然课 可利 用 自然 现象 和 实验 引 导学 生 爱护 大 自然 ,利 用 大 自然 为人 类 服 务 ,并 树立 良好 的环保 意 识 。音 乐 、美 术教 学 要 向学 生展 示 中华 民族
一
条原 则 就 是语 文 训练 与 思想 教 育相 统 一 的原 则 ,简 称 “ 文道 语文 训练 与思 想教 育相统 一 的原则是 一条 根本原 则 , 它体现
统一 ” 。
了语 文教 学 的特征 和本质 。 条原则 揭示 了语 文教学 活动 中教养 这
因素 和教 育 因素 、智育 与德育 、教学 形式 和 内容等方 面 的关 系 。 语文 教学 活动包 含着 相互关 联 、 相互 依存 不可分 割 的两个教 学 因 素 ,即教养 因素 和教 育 因素 。语 文教 学在 传授语 文知 识 的同时 , 进 行 听 、说 、读 、写 四个 方 面的能 力训 练 ,使学 生熟练 掌握 和运 用 语文 工具 , 就是教 养 因素 。这个 因素决 定 了语文学 科 的基本 这 性 质是 基础 工具性 。 由于语文 连结 着人类社 会 精神 、文化 思想 但 意 识 ,是人 类表 达思想 、进行 社会交 际交 流思 想 的特 殊工 具 ,因 此 , 切实有 效地 进行 语文训 练 ,不 能脱离 它本 身具有 的思想 教 要 育 因素 。思 想教 育渗透 在教 材 中 , 穿在 训练 内容 中 ,这就是语 贯 文 教学 的德 育因素 。教养 和教 育 的因素处 在 同一教 学过程 中, 难 以割裂 , 而且 也不 应该 割裂 , 这就是 语 文训练 与思想 训 练相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一、选取适合的教材语文教学中的教材选择非常重要,教材中应该融入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诗歌、童话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选取一些传统的经典作品如《格萨尔王传》、《孙子兵法》等来进行阅读,通过分析讨论其中的人格修养、忠诚勇敢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与反思。
二、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结合德育主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讲解成语典故,品读优秀的诗歌散文,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朗诵比赛、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直、诚信、勤奋等品质。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风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环保宣传、关爱贫困儿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善良和奉献的快乐,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设置德育评价指标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建立德育评价指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平时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可以根据学生的诚信、友爱、守纪守时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选取适合的教材、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设置德育评价指标等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字数2036】第2篇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9篇)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9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通用9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1一、我校德育渗透的途径的情况(一)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
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
教师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
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馆驿镇中心小学喻长桥《数学课程标准》在分类目标中指出:“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 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她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在数学统计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下面就结合教学案例谈一下浅显的认识。
案例一:(分西瓜)一位年轻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这位教师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这位教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案例二:《丢弃了多少塑料袋》师:根据统计图,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我们班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情况?生1:我们班同学的家庭一周内共丢去的塑料袋总数为:17+18+27+……+19+18+17=743生2:老师,可以用乘法。
塑料袋的总数是:17×14+18×14+12×13+19×10+……+27×1=743师:很好,他们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适时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急于评价不同做法的优劣,这有利于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两个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
这些做法都是可行的。
大家从调查表中还能得到其它的信息吗?生3:平均一个家庭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是743/45=16.51师:你能解释这个结果的意思吗?(及时让学生在一次领悟平均数的含义)生4:应该是平均每个家庭大约丢弃17个塑料袋。
生5:还有,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7,众数是18。
生6:17也是众数。
师:大家同意吗?(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沉默片刻)生7:应当是的。
因为17和18都出现了1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师:很好。
只要出现的次数最多,就是众数。
那么众数是17和18有表示什么意思呢?生8:说明我们班大多数家庭一周丢弃的塑料袋是17个或者18个。
(停顿片刻)好像不是大多,是……师:生8好像遇到障碍了,他拿不定主意是不是大多数。
谁来帮帮他?生3:好像是大多数。
实际上一共有28个家庭丢掉17个或者18个塑料袋,已经超过半数了。
师:如果丢弃17个和18个塑料袋的家庭都是12个,还是大多数吗?生9:好像不是大多数了,不到一半,但还是最多的。
应该是丢弃17个或者18个塑料袋的家庭最多。
师:很好,那中位数17,又是什么意思?生10:就是按照丢弃塑料袋个数多少来把每个同学的家庭排队,排在中间的学生家庭丢弃了17个塑料袋。
师:它和平均数相同吗?(让学生在一次感受不同统计量的差异)如果有人问我们班一个同学的家庭通常丢多少塑料袋,你们说答案是什么?(强调用不同统计量表示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学生讨论.师: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塑料袋会污染多大面积的土地。
(与面积的计算相联系,并引出环保的概念)生11:这要看一个塑料袋占大约多大地方了。
(解决问题的思路很清晰,并且具有估算的意识)我们可以把塑料袋当作长方形,大概有30厘米长,20厘米宽,即600平方厘米。
743个塑料共占据743×600=445800平方厘米,也就是45.66平方米,和我们的教室差不多。
师:大家想一想,照这样下去,一年我们大概会污染多少土地?如果全校同学的家庭一年大概会污染多少土地?(将计算自然地融入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大家知道吗?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请大家回去算一下,按照这个速度,我们全校师生的家庭只要多少时间就会污染整个学校那么大的地方。
(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当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案例3(“平均数”练习设计)学生在了解平均数,并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后,一位教师出示了一张统计表:本地某家一年中每季度的用水情况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并想一想,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我从标题当中知道了这是我们这个地区的一户人家每季度的用水情况。
生2:我发现了第三季度的用水量最高,第一季度的用水量最少,其余两个季度的用水量差不多。
师: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3:我想可能是因为第三季度是夏天的缘故,我们家夏天的用水量也很高,因为每天都要洗澡、洗衣服,所以用水量就多了。
而第一季度恰恰相反,是冬天,气候比较冷,用水量也不多。
其他季节不冷不热用水也就不多也不少了。
师:你们同意吗?同学齐声表示赞同。
师:你分析的真不错啊!的确是这样的,其实许多的统计表当中都隐含着小秘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把这些隐含着的秘密找出来。
那你们还有别的发现么?生4:老师,他们家用水太费了,我算了一下,这一年中共用了144吨水。
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这么多啊?太浪费了。
师:其实这只是一户普通家庭的用水量,那除了算出他们家用水总量大以外,你还可以求出那些问题?生5:我可以求出他们家平均每季度的用水量。
生6:我可以求出他们家平均每月的用水量。
生7:我还可以求出他们家平均每天的用水量。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3个数学的问题,你们能解答么?师:好!那就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算一算他们家其它的一些用水情况。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并板演。
1、(27+36+48+33)÷42、(27+36+48+33)÷123、(27+36+48+33)÷360=144÷4 =144÷12 =144÷360=36(吨) =12(吨) =0.4(吨)=400(千克)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些算式,想一想,前面我们求的平均数都是几个数的和除以几。
那这里既有4个数的和除以4,也有4个数的和除以12,还有4个数的和除以360,这是为什么?生8:那是因为问题不同,第一个是求平均每季度的用水量,所以要除以4个季度,第二个是求平均每月的用水量,所以要除以12个月,最后是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当然要除以一年的天数(按360天算)。
师:那你们觉得哪一个数量非常重要?生齐:份数。
师:所以我们在求平均数问题时要特别注意问题要我们求什么。
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家用水的具体情况了,对此,你们有什么感觉?生9:太浪费了。
一天都要用掉400千克啊?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师:如果他们家有4口人,那平均一个人一天要用水多少千克呢?生齐:100千克。
师: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
(出示西北一些干旱地区用水情况的图片)同学们一阵惊讶,被图片吸引住了,之后便纷纷议论开来:他们太贫穷了!用水好紧张啊!教师抓住时机,:你们知道他们人均每天的用水量吗?他们一个人一天只能用5千克水。
生齐:啊!?师:是啊,可能5千克水,对于个别同学来说还不够早上洗个脸,所以我们应该……生齐:节约用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
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
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
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
审视上面的三个教学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案例1中,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西瓜给妈妈,难道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实的品质。
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
相反,成人可能会用虚伪、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
不仅如此,有时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学会说假话,鼓励他们说假话。
他们慢慢知道了:说真话有时不和时宜,会受到训斥,而随声附和老师的意思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
多么可怕的教育!没有真诚的教育怎能培养出健康人的品格。
案例2中,学生通过对校园里丢弃的塑料袋的统计,不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受到了思想的熏陶,产生了爱护环境的情感。
学习了统计后,还可以让学生统计塑料袋个数的活动,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唤起他们的环保意思。
在数学教学中就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学好数学的雄心壮志。
案例3中,教师在发现了德育因素后,就抓住时机,把握关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的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在课堂中,教师把德育因素隐藏在统计表中,通过观察、计算统计表中的数据,学生发现本地的用水量普遍偏高,节约用水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这位教师恰如其分的把思想品德教育和数学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自然渗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综观案例1与案例2和案例3中的教师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后两位教师做的恰到好处。
使得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做到顺其自然,不做作,不把品德教育强塞给学生,注意适时适度,学生乐于接受,达到了即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两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思想与精神要融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思维敏捷的应变能力,优良的课堂教育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