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仪表课后答案第1章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bfc8638762caaedc33d418.png)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林德杰)2(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lxc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2 图为温度控制系统,试画出系统的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
解:乙炔发生器中电石与冷水相遇产生乙炔气体并释放出热量。
当电石加入时,内部温度上升,温度检测器检测温度变化与给定值比较,偏差信号送到控制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将控制作用于调节阀,调节冷水的流量,使乙炔发生器中的温度到达给定值。
系统框图如下:被控过程:乙炔发生器被控参数:乙炔发生器内温度控制参数:冷水流量1-3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1.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的,最终达到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
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
由于没有被控量的反馈,所以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
由于是开环系统,无法检查控制效果,故不能单独应用。
3.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及时的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而前馈—反馈控制利用反馈控制克服其他扰动,能够是被控量迅速而准确地稳定在给定值上,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4 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是静态指标哪些是动态质量指标答:1. 余差(静态偏差)e :余差是指系统过渡过程结束以后,被控参数新的稳定值y(∞)与给定值c 之差。
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对定值控制系统。
希望余差越小越好。
2. 衰减比n: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质量指标,它等于振荡过程的第一个波的振幅与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即:n <1系统是不稳定的,是发散振荡;n=1,系统也是不稳定的,是等幅振荡;n >1,系统是稳定的,若n=4,系统为4:1的衰减振荡,是比较理想的。
过程控制技术课后作业答案详解
![过程控制技术课后作业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3ab62bfb84ae45c3a358c88.png)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课后作业详解第一章 P152-1. (1)简述图1-6所示系统的工作原理,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写明每一方框图的输入/输出变量名称和所用仪表的名称。
LTLC1Q 2Q A图1-6 控制系统流程图答:1)图为液位控制系统,由储水箱(被控过程)、液位检测器(测量变送器)、液位控制器、调节阀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为了达到对水箱液位进行控制的目的,对液位进行检测,经过液位控制器来控制调节阀,从而调节Q 1(流量)来实现液位控制的作用。
2)框图如图1-7所示:控控控LC控控控控控控控A控控控控LT_2()Q t ()1Q t ()r t ()e t ()u t h图1-7 控制系统框图3)控制器输入输出分别为:设定值与反馈值之差e (t )、控制量u (t );执行器输入输出分别为:控制量u (t )、操作变量Q 1 (t ) ;被控对象的输入输出为:操作变量Q 1 (t ) 、扰动量Q 2 (t ) ,被控量h ;所用仪表为:控制器(例如PID 控制器)、调节阀、液位测量变送器。
2-3某化学反应过程规定操作温度为800℃,最大超调量小于或等于5%,要求设计的定值控制系统,在设定值作最大阶跃干扰时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所示。
要求:1)计算该系统的稳态误差、衰减比、最大超调量和过渡过程时间; 2)说明该系统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答:1)稳态误差:e(∞)=810-800=10衰减比:n=B 1/B 2=(850-810)/(820-810)=4 最大超调量:σ=(850-810)/810=4.9%假设以系统输出稳定值的2%为标准,则810*2%=16.2,则 过渡过程时间:ts=17min2)由于规定操作温度为800︒C ,而系统稳态值为810︒C 所以不满足工艺要求。
第二章P711-3 某台测温仪表测量的上下限为500℃~1000℃,它的最大绝对误差为±2℃,试确定该仪表的精度等级;答:根据题意可知:最大绝对误差为±2℃则精度等级%4.0%1005002±=⨯±=δ 所以仪表精度等级为0.4级1-4某台测温仪表测量的上下限为100℃~1000℃,工艺要求该仪表指示值的误差不得超过±2℃,应选精度等级为多少的仪表才能满足工艺要求?答:由题可得:%22.0%10010010002±=⨯-±=δ仪表精度等级至少0.2以上。
孙洪程版过程控制课后答案
![孙洪程版过程控制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9119434028915f814dc228.png)
第一章思考题及习题1.1何谓控制通道?何谓干扰通道?它们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有什么影响?答:所谓“通道”,就是某个参数影响另外一个参数的通路,这里所说的控制通道就是控制作用(一般的理解应当是控制器输出)U(s)对被控参数Y(s)的影响通路(一般的理解是控制作用通过执行器影响控制变量,然后控制变量通过被控对象再影响被控参数,即广义对象上的控制通道)。
同理,干扰通道就是干扰作用F(s)对被控参数Y(s)的影响通路。
干扰通道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影响如下表所示。
控制通道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影响如下表所示1.2如何选择控制变量?答:① 所选控制变量必须是可控的。
② 所选控制变量应是通道放大倍数比较大者,最好大于扰动通道的放大倍数。
③ 所选控制变量应使扰动通道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而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应适当小一些为好,但不易过小。
④ 所选控制变量其通道纯滞后时间应越小越好。
⑤ 所选控制变量应尽量使干扰点远离被控变量而靠近控制阀。
⑥ 在选择控制变量时还需考虑到工艺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生产负荷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不宜经常变动,在不是十分必要的情况下,不宜选择生产负荷作为控制变量1.3控制器的比例度δ变化对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有何影响?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质量有何影响?答:当G c(s)=K c时,即控制器为纯比例控制,则系统的余差与比例放大倍数成反比,也就是与比例度δ成正比,即比例度越大,余差也就越大。
K c增大、δ减小,控制精度提高(余差减小),但是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1.4 4:1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的要点是什么?答:衰减曲线法是在系统闭环情况下,将控制器积分时间T i放在最大,微分时间T d放在最小,比例度放于适当数值(一般为100%),然后使δ由大往小逐渐改变,并在每改变一次δ值时,通过改变给定值给系统施加一个阶跃干扰,同时观察过渡过程变化情况。
如果衰减比大于4:1,δ应继续减小,当衰减比小于4:1时δ应增大,直至过渡过程呈现4:1衰减时为止。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习题答案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dd9344e518964bcf847c4c.png)
第1章(P15)1、基本练习题(1)简述过程控制的特点。
Q:1)系统由被控过程与系列化生产的自动化仪表组成;2)被控过程复杂多样,通用控制系统难以设计;3)控制方案丰富多彩,控制要求越来越高;4)控制过程大多属于慢变过程与参量控制;5)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主要形式。
(2)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试用框图表示其一般组成。
Q:1)过程控制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简称。
它泛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建材、核能等工业生产中连续的或按一定周期程序进行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控制通常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和物性等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使其保持为定值或按一定规律变化,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并使生产过程按最优化目标自动进行。
2)组成框图:(3))单元组合式仪表的统一信号是如何规定的?Q: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用统一的标准信号进行联络。
1)模拟仪表的信号:气动0.02~0.1MPa、电动Ⅲ型:4~20mADC或1~5V DC。
2)数字式仪表的信号:无统一标准。
(4)试将图1-2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用框图表示。
Q:是串级控制系统。
方块图:(5)过程控制系统的单项性能指标有哪些?各自是如何定义的?Q:1)最大偏差、超调量、衰减比、余差、调节时间、峰值时间、振荡周期和频率。
2)略(8)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Q:1)按结构不同,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按设定值不同,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顺序控制系统。
2)略(10)只要是防爆仪表就可以用于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吗?为什么?Q:1)不是这样。
2)比如对安全火花型防爆仪表,还有安全等级方面的考虑等。
(11)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的仪表都是安全火花型的吗?为什么?Q:1)是。
2)这是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的一个条件。
2、综合练习题(1)简述图1-11所示系统的工作原理,画出控制系统的框图并写明每一框图的输入/输出变量名称和所用仪表的名称。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第2版)》课后答案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第2版)》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ff3947e518964bcf847c22.png)
V / cm3
P / ( Pa / cm2 )
54.3 61.2
61.8 49.5
72.4 37.6
88.7 28.4
118.6 19.2
194.0 10.1
试用最小二乘一次完成算法确定参数 α 和 β 。要求: (1) 写出系统得最小二乘格式。 P / ( Pa / cm 2 ) (2) 编写一次完成算法得 MATLAB 程序并仿真。 解: (1) 因为 PV
(2)该过程的框图如下:
−
−
Q1 (s )
−
1 C1S
H 1 (s )
1 R12
Q12 (s )
−
1 C2S
H 2 (s )
Q2 (s )
1 R2
Q3 (s )
1 R3
(3)过程传函: 在(1)中消去中间变量 ∆q2 、 ∆q3 、 ∆q12 有:
∆h1 ∆h1 ∆h2 d∆h1 ⎧ ⎪ ∆q1 − R − R + R = C1 dt (1) ⎪ 2 12 12 ⎨ ⎪ ∆h1 − ∆h2 − ∆h2 = C d∆h2 (2) 2 ⎪ R3 dt ⎩ R12 R12
H (s )
Q1 (s )
。
R1 q1 h
R2
q2
R3
q3
解:假设容器 1 和 2 中的高度分别为 h1 、 h2 , 根据动态平衡关系,可得如下方程组:
d ∆h1 ⎧ (1) ⎪∆q1 − ∆q2 = C dt ⎪ ⎪∆q − ∆q = C d ∆h2 ( 2 ) 3 ⎪ 2 dt ⎪ ∆h ⎪ ( 3) ⎨∆q2 = R2 ⎪ ⎪ ∆h (4) ⎪∆q3 = 2 R3 ⎪ ⎪∆h = ∆h − ∆h (5) 1 2 ⎪ ⎩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林德杰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林德杰](https://img.taocdn.com/s3/m/a889316e6529647d26285262.png)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林德杰)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2 图1.6为温度控制系统,试画出系统的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
解:乙炔发生器中电石与冷水相遇产生乙炔气体并释放出热量。
当电石加入时,内部温度上升,温度检测器检测温度变化与给定值比较,偏差信号送到控制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将控制作用于调节阀,调节冷水的流量,使乙炔发生器中的温度到达给定值。
系统框图如下:被控过程:乙炔发生器被控参数:乙炔发生器内温度控制参数:冷水流量1-3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1.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的,最终达到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
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
由于没有被控量的反馈,所以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
由于是开环系统,无法检查控制效果,故不能单独应用。
3.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及时的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而前馈—反馈控制利用反馈控制克服其他扰动,能够是被控量迅速而准确地稳定在给定值上,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4 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是静态指标?哪些是动态质量指标?答:1. 余差(静态偏差)e:余差是指系统过渡过程结束以后,被控参数新的稳定值y(∞)与给定值c之差。
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对定值控制系统。
希望余差越小越好。
2. 衰减比n: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质量指标,它等于振荡过程的第一个波的振幅与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即:n <1系统是不稳定的,是发散振荡;n=1,系统也是不稳定的,是等幅振荡;n >1,系统是稳定的,若n=4,系统为4:1的衰减振荡,是比较理想的。
衡量系统稳定性也可以用衰减率φ 4.最大偏差A :对定值系统,最大偏差是指被控参数第一个波峰值与给定值C 之差,它衡量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程度。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林德杰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林德杰](https://img.taocdn.com/s3/m/d9641e839b6648d7c0c7469e.png)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林德杰(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lxc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2 图为温度控制系统,试画出系统的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
解:乙炔发生器中电石与冷水相遇产生乙炔气体并释放出热量。
当电石加入时,内部温度上升,温度检测器检测温度变化与给定值比较,偏差信号送到控制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将控制作用于调节阀,调节冷水的流量,使乙炔发生器中的温度到达给定值。
系统框图如下:被控过程:乙炔发生器被控参数:乙炔发生器内温度控制参数:冷水流量1-3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1.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的,最终达到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
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
由于没有被控量的反馈,所以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
由于是开环系统,无法检查控制效果,故不能单独应用。
3.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及时的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而前馈—反馈控制利用反馈控制克服其他扰动,能够是被控量迅速而准确地稳定在给定值上,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4 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是静态指标哪些是动态质量指标答:1. 余差(静态偏差)e :余差是指系统过渡过程结束以后,被控参数新的稳定值y(∞)与给定值c 之差。
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对定值控制系统。
希望余差越小越好。
2. 衰减比n: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质量指标,它等于振荡过程的第一个波的振幅与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即:n <1系统是不稳定的,是发散振荡;n=1,系统也是不稳定的,是等幅振荡;n >1,系统是稳定的,若n=4,系统为4:1的衰减振荡,是比较理想的。
过程控制课后习题答案
![过程控制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76ef2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3.png)
过程控制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1-3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哪些环节组成?求解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检测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等四个环节共同组成。
~~1-5题1-5图为某列管式蒸汽加热器掌控流程图。
先行分别表明图中pi-307、trc-303、frc-305所代表的意义。
题1-5图加热器控制流程图求解pi-307则表示就地加装的压力命令仪表,工段号为3,仪表序号为07;trc-303表示集中仪表盘安装的,具有指示记录功能的温度控制仪表;工段号为3,仪表序号为03;frc-305则表示分散仪表盘加装的,具备命令记录功能的流量掌控仪表;工段号为3,仪表序号为05。
~~~~~1-7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测量变送装置、控制器、执行器各起什么作用?求解测量变送装置的功能就是测量被控变量的大小并转变为一种特定的、统一的输入信号(例如气压信号或电压、电流信号等)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受测量变送器送来的信号,与工艺上需要保持的被控变量的设定值相比较得出偏差,并按某种运算规律算出结果,然后将此结果用特定信号(气压或电流)发送出去执行器即为控制阀,它能够自动地根据控制器送去的信号值发生改变阀门的打开度,从而发生改变压低变量的大小。
~~~1-8.试分别说明什么是被控对象、被控变量、给定值、操纵变量、操纵介质?解:被控对象(对象)――自动控制系统中,工艺参数需要控制的生产过程、生产设备或机器。
被控变量――被控对象内建议维持设定值的工艺参数。
控系统通常用该变量的名称去称谓,例如温度控制系统,压力制系统等。
给定值(或设定值或期望值)――人们希望控制系统实现的目标,即被控变量的期望值。
它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能按程序变化的。
压低变量(调节变量)――对被控变量具备较强的直接影响且易于调节(压低)的变量。
或同时实现掌控促进作用的变量。
操纵介质(操纵剂)――用来实现控制作用的物料。
~~~1-11题l-11图右图为一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第三版-课后答案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第三版-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56f7a0767f5acfa0c7cd2a.png)
答: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
1。确定控制目标;
2.选择被控参数;
3。选择控制量;
4。确定控制方案;
5。选择控制策略;
6.选择执行器;
7.设计报警和联锁保护系统;
8.系统的工程设计;
9.系统投运、调试和整定调节器的参数。
(8)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附加误差附加误差是指仪表的使用条件偏离了规定的标准条件所出现的误差。
3)仪表的精度与最大引用误差直接有关.
(3)某台测温仪表测量的上下限为500℃~1000℃,它的最大绝对误差为±2℃,试确定该仪表的精度等级;
答:ﻫ根据题意可知:最大绝对误差为±2℃
则精度等级
所以仪表精度等级为0.4级
(4)某台测温仪表测量的上下限为100℃~1000℃,工艺要求该仪表指示值的误差不得超过±2℃,应选精度等级为多少的仪表才能满足工艺要求?
2)比如对安全火花型防爆仪表,还有安全等级方面的考虑等。
(11)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控制系统的仪表都是安全火花型的吗?为什么?
答:
1)是的。
2)因为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必备条件之一为:现场仪表必须设计成安全火花型.
2
(1)简述图1—6所示系统的工作原理,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写明每一方框图的输入/输出变量名称和所用仪表的名称.
第
1
(1)简述过程控制的特点。
答:
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
2.控制方案丰富
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
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
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2)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试用方框图表示其一般组成。
新版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汇总-新版-精选.pdf
![新版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汇总-新版-精选.pdf](https://img.taocdn.com/s3/m/b4e482a8910ef12d2af9e7b8.png)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解答: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 控制方案丰富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解答: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参照图1-1。
1-4 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解答:分类方法说明: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方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所完成的功能来分,有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等;按其动作规律来分,有比例(P)控制、比例积分(PI)控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组成回路的情况来分,有单回路与多回路控制系统、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按被控参数的数量可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等。
通常分类: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解答: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解答: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
二者之间的关系:1-7 试说明定值控制系统稳态与动态的含义。
为什么在分析过程控制系统得性能时更关注其动态特性?解答:稳态:对于定值控制,当控制系统输入(设定值和扰动)不变时,整个系统若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系统中各个组成环节暂不动作,它们的输出信号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静态)。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 第一章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49f72c6c27d3240c8447ef89.png)
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解答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 2. 控制方案丰富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解答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参照图1-1。
1-4 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解答分类方法说明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方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所完成的功能来分有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等按其动作规律来分有比例P控制、比例积分PI控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组成回路的情况来分有单回路与多回路控制系统、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按被控参数的数量可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等。
通常分类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解答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解答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
二者之间的关系1-7 试说明定值控制系统稳态与动态的含义。
为什么在分析过程控制系统得性能时更关注其动态特性解答稳态对于定值控制当控制系统输入设定值和扰动不变时整个系统若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系统中各个组成环节暂不动作它们的输出信号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静态。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刘波峰课后答案第一章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刘波峰课后答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f7b4977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1.png)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刘波峰课后答案第一章1、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定义是什么?在方案设计中应该怎样确定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P157-P158答:(1)当被控过程的输入量增加(或减小)时,过程的输出量(即被控参数)也随之增加(或减小),则称为正作用被控过程,反之称为反作用被控过程;(2)①首先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及安全等原则确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以确定Kv的正负;②然后根据被控过程特征确定其属于正、反哪种类型,以确定Ko的正负;③最后根据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各环节静态增益的乘积α必须为正这一原则确定调节器Ko的正负,进而确定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类型。
2、P、I、D调节规律各有何特点?P152答:P调节(比例调节规律)特点:1) 有差调节,不可避免地存在稳态误差:2) 稳态误差随比例度的增大而增大;;3) 不适用于给定值随时间变化的系统;4) 增大Kc,不仅可以减小稳态误差,还可以加快响应速率I调节(积分调节规律)特点:1) 可以提高系统的无差度,也即提高系统的稳态控制精度:2) 过渡过程变化相对缓慢,系统的稳定性差D调节(微分调节规律)特点:1) 单纯的微分调节器是不能工作的;2) 能预测偏差变化趋势,防止系统被调量出现较大动态偏差;3、调节器的参数有哪些工程整定方法?各有什么特点?P159答:(1)反应曲线法,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2)特点:a) 反应曲线法是一种开环整定方法,是得到被控过程的典型参数之后,再对调节器参数进行整定的;b) 临界比例度法是一种闭环整定方法,不需测试动态特征,方便简洁,使用方便;c) 衰减曲线法与临界比例度法类似,都是依赖系统在某种运行状况下的特征信息对调节器进行参数整定的,无需单据被控的数学模型,但不同的是无需出现等幅振荡过程4、微分控制为什么不能单独作用调节规律?P154答:因为任何实际的调节器都有一定的不灵敏区(或称死区),在不灵敏区内,当系统的输出产生变化时,调节器并不动作,从而导致被调节的偏差有可能出现相当的数值而得不到校正5、控制方案确定中为了减小或消除控制通道中纯时延时对系统控制品质不良影响,怎样设计一种补偿措施?答:在系统设计时,应使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To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过程控制技术课后作业答案详解
![过程控制技术课后作业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4a8bb1efab069dc512201af.png)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课后作业详解第一章P152-1. (1)简述图1・6所示系统的工作原理,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写明每一方框图的输入/输出变量名称和所用仪表的名称。
答:1)图为液位控制系统,由储水箱(被控过程人液位检测器(测量变送器).液位控制器、调节阀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为了达到对水箱液位进行控制的目的,对液位进行检测,经过液位控制器来控制调节阀,从而调节Q (流量)来实现液位控制的作用。
2)框图如图所示:图1-7控制系统框图3)控制器输入输出分别为:设定值与反馈值之差e(t).控制量u(t);执行器输入输出分别为:控制量屮)、操作变MQi(t);被控对象的输入输出为:操作变*Qi(t).扰动量Q2 (t ),被控量b :所用仪表为:控制器(例如PID控制器)、调节阀.液位测量变送器。
2・3某化学反应过程规定操作温度为800-C,最大超调量小于或等于5%,要求设计的定值控制系统,在设定值作最大阶跃干扰时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所示。
要求:1)计算该系统的稳态误差、衰减比、最大超调量和过渡过程时间;2)说明该系统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答:1)稳态误差:e( oo)=810-800=10衰减比:n=Bi/B2=(850-810)/(820-810)=4最大超调量:。
=(850-810)/810=4.9%假设以系统输出稳定值的2%为标准,则810*2%=16.2,则过渡过程时间:ts=17min2)由于规定操作温度为800 °C,而系统稳态值为810 P所以不满足工艺要求。
第二章P711-3某台测温仪表测量的上下限为500*C~1000r,它的最大绝对误差为±2'C,试确定该仪表的精度等级;答:根据题意可知最大绝对误差为±292则精度等级J = ±一xl 00% = ±0.4%500所以仪表梢度等级为0.4级1-4某台测温仪表测量的上下限为100-C-1000-C,工艺要求该仪表指示值的误差不得超过土20应选精度等级为多少的仪表才能满足工艺要求?答:2由题可得:》=±----------- x 100% = ±0.22%1000-100仪表精度等级至少0.2以上。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汇总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b8a8a08b90d6c85ec3ac6d0.png)
第 1 章思考题与习题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解答: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控制方案丰富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解答: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参照图 1-1。
1-4 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解答:分类方法说明: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方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所完成的功能来分,有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等;按其动作规律来分,有比例( P)控制、比例积分( PI)控制,比例、积分、微分( PID )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组成回路的情况来分,有单回路与多回路控制系统、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按被控参数的数量可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等。
通常分类: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 ?解答: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解答: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
二者之间的关系:1-7 试说明定值控制系统稳态与动态的含义。
过程控制及仪表(邵裕森版)答案
![过程控制及仪表(邵裕森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7ef54cda38376baf1fae9b.png)
y 3.87 3.98 4.07 4.14 4.19 4.22 4.24 4.25 4.26 4.26
由 y(t)的数据得出,曲线 y(t)形状为 S 形,可能是一阶时延环节或二阶环节。
试用二阶环节验证:
由
得
因为 下面求 、 、
,确认此环节为二阶
解之得: 传递函数为:
11.解二:脉冲响应曲线 由阶跃响应曲线 、
第一个阶段。50 年代前后,过程控制开始得到发展。一些工厂企业实现了仪表化和局 部自动化。者是过程控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检测和控制仪表普遍采用基 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仪表(多数是启动仪表);过程控制系统结构大多数是单输入、 单输出系统;被控参数主要是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四种参数;控制的目的是保持这些 参数稳定,消除或者减少对生产过程的主要扰动;过程控制的理论是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 为主题的经典控制理论,主要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值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
第三个阶段。70 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仪表与硬件的开发,微型 计算机的开发应用,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其主要特点:对全工厂 或整个工艺流程的集中控制、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多参数综合控制,或者用多台计算机对 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经营管理。过程控制发展到现代过程控制的新阶段。在新型的自动化 技术工具方面,开始采用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单元组合仪表(包括可编程序调节 器);在测量变送器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成分在线检测与数据处理(如气相色普和液相色 普与质普等)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模拟式调节仪表方面,不仅Ⅲ型仪表产品品质增加,可 靠性能提高,而且本质安全防爆(电动),适应了各种复杂控制系统要求。70 年代中期, DCS 问世,从此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过程控制理论方面,智能控制 与优化。 3.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试述其组成。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6a8bd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5.png)
lxc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2 图为温度控制系统,试画出系统的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解:乙炔发生器中电石与冷水相遇产生乙炔气体并释放出热量;当电石加入时,内部温度上升,温度检测器检测温度变化与给定值比较,偏差信号送到控制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将控制作用于调节阀,调节冷水的流量,使乙炔发生器中的温度到达给定值;系统框图如下:被控过程:乙炔发生器被控参数:乙炔发生器内温度控制参数:冷水流量1-3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1.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的,最终达到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由于没有被控量的反馈,所以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由于是开环系统,无法检查控制效果,故不能单独应用;3.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及时的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而前馈—反馈控制利用反馈控制克服其他扰动,能够是被控量迅速而准确地稳定在给定值上,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3-4 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是静态指标哪些是动态质量指标答:1. 余差静态偏差e:余差是指系统过渡过程结束以后,被控参数新的稳定值y∞与给定值c之差;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对定值控制系统;希望余差越小越好;2. 衰减比n: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质量指标,它等于振荡过程的第一个波的振幅与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即:n <1系统是不稳定的,是发散振荡;n=1,系统也是不稳定的,是等幅振荡;n >1,系统是稳定的,若n=4,系统为4:1的衰减振荡,是比较理想的; 衡量系统稳定性也可以用衰减率φ4.最大偏差A :对定值系统,最大偏差是指被控参数第一个波峰值与给定值C 之差,它衡量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程度;5. 过程过渡时间ts :过渡过程时间定义为从扰动开始到被控参数进入新的稳态值的±5%或±3% 根据系统要求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反映系统过渡过程快慢的质量指标,t s 越小,过渡过程进行得越快;6.峰值时间tp : 从扰动开始到过渡过程曲线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根据系统要求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峰值时间tp ;它反映了系统响应的灵敏程度;静态指标是余差,动态时间为衰减比衰减率、最大偏差、过程过渡时间、峰值时间;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2-1 如图所示液位过程的输入量为Q1,流出量为Q2,Q3,液位h 为被控参数,C 为容量系数,并设R1、R2、R3均为线性液阻,要求:(1) 列出过程的微分方程组;(2) 求过程的传递函数W 0S =HS/Q 1S ; (3) 画出过程的方框图;解:1根据动态物料平衡关系,流入量=流出量:过程的微分方程的增量形式:中间变量:B B n '=BB B '-=ϕdtdh )Q Q (Q 321=+-dthd C )Q Q (Q 321∆∆∆∆=+-22R h Q ∆∆=33R h Q ∆∆=消除中间变量:同除 R2+R3 得到:令:上式可写为:2Laplace 变换得到:传递函数:3 过程的方框图:2-2.如图所示:Q 1为过程的流入量,Q 2为流出流量,h 为液位高度,C 为容量系数,若以Q 1为过程的输入量,h 为输出量被控量,设R 1、R 2为线性液阻,求过程的传递函数 W 0S =HS/Q 1S;解:根据动态物料平衡关系,流入量=流出量:过程的微分方程的增量形式:中间变量:传递函数:h )R R (dthd R CR Q R R 2332132∆∆∆++=hdthd R R R CR Q R R R R 323213232∆∆∆++=+3232R R R R R +=h dthd CRQ R 1∆∆∆+=)S (H )S (CRSH )S (RQ 1+=1RCS R)s (Q )s (H )s (W 10+==dthd C Q Q 21∆∆∆=-22R h Q ∆∆=h dthd CR Q R 212∆∆∆+=)S (H )S (SH CR )S (Q R 212+=1S CR R )s (Q )s (H )s (W 2210+==如果考虑管道长度l, 即出现纯时延,由于管道流量恒定,所以lQ =τ其传递函数为:其中:lQ =τ2-3.设矩形脉冲响应幅值为2 t/h ,脉冲宽度为△t =10min ,某温度过程的矩形脉冲响应记录数据如下: tmin 1 3 4 5 8 10 15 16.5 Y ℃ 0.46 1.7 3.7 9.0 19.0 26.4 36.0 37.5 tmin 20 25 30 40 50 60 70 80 Y ℃33.527.221.010.45.12.81.10.5(1) 将该脉冲矩形响应曲线转换成阶跃响应曲线; (2) 用一阶惯性环节求该温度对象的传递函数; 解:将脉冲响应转换成阶跃响应曲线,数据如下: tmin 1 3 4 5 8 10 15 16.5 Y ℃ 0.46 1.7 3.7 9.0 19.0 26.4 36.0 37.5 Y 1t 0.46 1.7 3.7 9.0 19.0 26.4 - - tmin 20 25 30 40 50 60 70 80 Y ℃ 33.5 27.2 21.0 10.4 5.1 2.8 1.1 0.5 Y 1t-绘出阶跃响应曲线如下:τS2210e1S CR R )s (Q )s (H )s (W -+==5.502101x )0(y )(y K 00==-∞=由图yt1=∞ ,yt2=∞处可得:t1=14min t2= t1/t2≈ 故二阶系统数字模型为 20)1TS (K )s (W +=根据经验公式有: 3.1016.22t t )s (T 210=⨯+=所有: 2200)1S 3.10(5.50)1TS (K )s (W +=+=2-5 某过程在阶跃扰动量Δu =20%,其液位过程阶跃响应数据见下表: t/s1020406080 10140180260300400500h/cm0.2 0.8 2.0 3.6 5.4 8.8 11.8 14.4 16.6 18.4 19.2(1) 画出液位h 的阶跃响应曲线 (2) 求液位过程的数学模型 解:方法一:图解法由图可以看出:过程应该用一阶加延时系统;1002.020x )0(y )(y K 00==-∞=从图中得到:τ=40s, T =260-40=220sS 40S00e 1S 220100e 1TS K )s (W --+=+=τ方法二:计算法:在图中取yt 1= y ∞ yt 2=∞ yt 3= y ∞ yt 4= y ∞ 得t 1=125s t 2 =140s t 3 = 225s t 4 =260ss 150)t t (2T 231=-≈ s 55t t 2321=-≈τs 1688.0t t T 142=-≈s 572tt 3412=-≈τ 可见数据很接近,于是:s 1592T T T 210=+=s 562210=+=τττ 过程数学模型:S 56S 00e 1S 159100e 1TS K )s (W --+=+=τ2-6 某过程在阶跃扰动ΔI =作用下,其输出响应数据见下表: tmin 1234567891011… ∞ Y ℃4.0 4.0 4.2 4.8 5.1 5.4 5.7 5.8 5.85 5.9 6.0…6.0t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解:求出y ∞-yt 值如下表:根据表格在半对数纸上描绘出曲线1,曲线1作直线部分的延长线2,2线减去1线得到直线3;过程放大倍数 K 03.15.146x )0(y )(y K 00=-=-∞=根据直线2和直线3,与纵坐标、横坐标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求出时间参数T 1、T 2 : 由A 1=7,B 1= , t 1=10s35.2)1.0lg 7(lg 303.2s10)B lg A (lg 303.2t T 1111=-=-=由 A 2=5,B 2= t 2=6s该过程的数学模型为: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3-2 有一压力控制系统选用DDZ -Ⅲ压力变送器,其量程为0~200kPa;生产工艺要求被控Y ℃ 2.0 2.0 1.8 1.5 1.2 0.5 0.3 0.2 0.15 0.1 0 0)1s 53.1)(1s 35.2(3.1)1s T )(1s T (K )s (W 2100++=++=53.1)1.0lg 5(lg 303.2s6)B lg A (lg 303.2t T 2222=-=-=压力为150±2kPa,现将该变送器量程调整到100~200 kPa,求零点迁移前后该压力变送器的灵敏度;解: 零点迁移前灵敏度:零点迁移后灵敏度:3-4 某DDZ -Ⅲ直流毫伏变送器,其零点移到Vio =5mV ,零迁后的量程为DC10mV ,求该变送器输出I 0=10mADC 时的输入是多少毫伏解:分析:零点迁移后5~10mV 对应输出为 4~20mA,如右图所示; 根据图的几何关系有:ab : ac =eb : dc88.11665dc eb ac ab ≈⨯=⋅=∴ I 0=10mA 时,输入电压为: V in =5+=mVDC3-7.说明DDZ -Ⅲ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冷端温度补偿原理;以A 和B 两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与材料种类和接触点的温度有关;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与被测温度T 具有单值函数关系;但是,其前提条件必须保持冷端温度T0 不变;热电偶的热电势大小不仅与热端温度有关,而且还与冷端温度有关;实际使用中冷端暴露在仪表之外,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必须进行冷端补偿温度校正热电偶冷端温度的补偿方法1补偿导线法延伸导线法:用与热电偶热电性质相同的臂长补偿导线或称延伸导线将热电偶的冷端延伸到温度保持恒定的地方;2冷端恒温法:将热电偶的冷端置于恒定温度的容器内或场合内;3冷端温度修正法计算校正法:kPa/mA 08.00200420K 1=--=kPa/mA 16.0100200420K 1=--=)t (e )t (e )t ,t (E 0AB AB 0-=4补偿电桥法:利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相应的不平衡电势补偿由于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3--Ⅲ温度变送器是如何使被测温读与输出信号I ;成线性关系的 简述热电偶温度变送器与热电阻温度的线性化原理;3-5 .DDZ -Ⅲ温度变送器测温范围为800~1200°C;选择哪一种测温元件较为合适当输出电流为DC16mA 时,被测温度是多少解:检测温度高于600℃,应选择热电偶测温元件;ab : ac =bd : ce3001612400ce bd ac ab ≈⨯=⋅=∴ I 0=16mA 时,被测温度为: T =800+300=1100℃3-6 .DDZ-Ⅲ温度变送器测温范围为400~600°C;选择哪一种测温元件较为合理当温度从500°C 变化到550°C 时,输出电流变化多少解::检测温度低于600℃,应选择铂电阻测温元件;温度变化50℃时,输出电流变化:ΔI = mA/℃×50℃=4 mA3-8 用标准孔板测量气体流量,给定设计参数p =,t =20°C;实际被测介质参数p 1=,t 1=30C;仪表显示流量Q =3800m³h,求被测介质实际流量大小;3-9 一只用水标定的浮子流量计,其满刻度值为1000m³/h,不锈钢浮子密度为cm³;现用来测量密度为cm³的乙醇流量,问浮子流量计的测量上限是多少解:设转子、水、被测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ρ0、ρ2, 由液体流量的修正公式,密度修正系数:℃/mA 08.0200600420K 1=--=根据修正系数求得,浮子流量计的测量上限是:Q 2max =K Q 0 max =×1000=1200 m 3/h3-16 简述涡轮流量计的工作原理;某涡轮流量计的仪表常数K =次/L,当它测量流量时的输出频率为ƒ=400Hz 时,求其瞬时体积流量为每小时多少立方米第四章 思考题与习题4-1 什么是正作用调节器和反作用调节器如何实现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答:输入增加时,调节器输出也随之增加称为正作用调节器;输入增加时,调节器输出减小称为反作用调节器;在调节器输入级的输入端设有一个双向开关S 7,通过切换改变输入信号的极性来实现调节器的正反作用;4-3 如何测定DDZ -Ⅲ调节器的微分时间T D 和积分时间T I答:一、微分传递函数为:拉氏反变换得阶跃作用下的时间函数:当t =t0+时,当t =∞时, 由图有:实验得到曲线后,可以按图求取微分时间T D 二、积分传递函数:2.1720)10007920(1000)7207920()()(K 0101=--='-'-=ρρρρρρ)t (V )0(V 1O 02⋅=+α632.0)(V V )K T (V V 0202DD 0202=∞--)t (V e )1K (1K )t (V 1O t T KD D 02D D ⎥⎥⎦⎤⎢⎢⎣⎡-+⋅=-α)t (V K )0(V 1O D02⋅=+αS K T 1ST 1K )S (W DD D DPD ++⋅=αST K 11ST 11C C )S (W I I I M I PI ++⋅-=t =0时,t =∞时,t =T I 时:4-3 设DDZ -Ⅲ基型调节器的PID 参数的刻度值为δ=,T I =30s,T D =20s;计算实际值δ、T I 和T D 之值;解:先计算F : F =1+T D /T I =1+2/3= δ、T I 、T D 之实际值: δ=δ/F ==T I =T I /F = T D =T D /F =4-5 数字式完全微分PID 控制规律与不完全微分PID 控制规律有说明区别哪种控制规律的应用更为普遍答: 完全微分型PID 算法的微分作用过于灵敏,微分作用持续时间短,容易引起控制系统振荡,降低控制品质;不完全微分是在PID 输出端串接一个一阶惯性环节,这样,在偏差变化较快时,微分作用不至于太强烈,且作用可保持一段时间;因此不完全微分PID 控制规律更为普遍; 4-64-9 某流体的最大流量为80 m 3/h ,改流体密度为×10-2g/cm 3,阀前后一压差为,试选择调节阀的公称直径和阀座直径;要求泄露量小 解:调节阀的流通能力C 为:h /m 12.101.01016.080P Q C 32=⨯==-∆ρ取 h /m 12C 3=查表得dg =32mm,Dg =32mm ;⋅-=02MI03V C C )0(V )t (V e )1K (K C C )t (V 2O t T K K I I M I 03II D ⎥⎥⎦⎤⎢⎢⎣⎡-+⋅-=-⋅-=∞02I MI03V K C C )(V ⋅-=∞02MI03V C C 2)(V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6-5 调节器的P、PI、PD、PID控制规律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各用于什么场合答:比例控制规律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较小,时间常数不太大,扰动幅度较小,负荷变化不大,控制质量要求不高,允许有余差的场合;如贮罐液位、塔釜液位的控制和不太重要的蒸汽压力的控制等;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引入积分作用能消除余差;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小,负荷变化不太大,工艺上不允许有余差的场合,如流量或压力的控制;比例微分控制规律引入了微分,会有超前控制作用,能使系统的稳定性增加,最大偏差和余差减小,加快了控制过程,改善了控制质量;适用于过程容量滞后较大的场合;对于滞后很小和扰动作用频繁的系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微分作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可以使系统获得较高的控制质量,它适用于容量滞后大、负荷变化大、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反应器、聚合釜的温度控制;6-7在某生产过程中,冷物料通过加热炉对其进行加热,热物料温度必须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故设计图所示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画出控制框图,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确定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气开、气关形式和调节器控制规律及其正、反作用方式;解:系统方框图:被控过程为加热炉;被控参数是热物料的温度;控制参数为燃料的流量;加热炉的过程特性一般为二阶带时延特性,即过程为非线性特性;因此,调节阀流量特性选择对数特性调节阀;根据生产安全原则,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应该停止输送燃料,调节阀应选用气开式;即无气时调节阀关闭;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的选择应该在根据工艺要求,原则是:使整个回路构成负反馈系统;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判断关系为:控制器“±”·控制阀“±”·对象“±”=“-”调节阀:气开式为“+”,气关式为“-”;控制器:正作用为“+”,反作用为“-”;被控对象:按工艺要求分析,通过控制阀的物量或能量增加时,被控制量也随之增加为“+”;反之随之降低的为“-”;变送器一般视为正作用;根据安全要求,调节阀选气开式K v为正,温度变送器K m一般为正,当调节器增加时,温度值增加,故过程对象为正,为了保证闭环为负;所以调节器应为负作用;6-8 下图为液位控制系统原理图;生产工艺要求汽包水位一定必须稳定;画出控制系统框图,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确定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气开、气关形式和调节器的控制规律及其正反作用方式;解:控制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被控过程为汽包;被控参数是汽包的液位;控制参数为给水的流量;汽包的过程特性为一阶带时延特性,即过程为非线性特性;因此,调节阀流量特性选择对数特性调节阀;根据生产安全原则,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应该停止输送燃料,调节阀应选用气关式;即无气时调节阀打开;保证在控制出现故障时,汽包不会干烧;调节阀:选择气关式调节阀,故K V为“-”;被控对象:按工艺要求分析,通过给水增加时,被控制参数的液位也会增加;所以K0为“+”;变送器一般视为正作用;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判断关系为:控制器“”·控制阀“-” ·对象“+”=“-”根据判断关系式,调节器应为正作用;6-9 某过程控制通道作阶跃实验,输入信号Δu =50,其记录数据见表6-11 t/min 0 yt t/min yt1用一阶加纯时延近似该过程的传递函数,求K 0、T 0、和τ0值; 2用动态响应曲线法整定调节器的PI 参数取ρ=1,φ=; 解:1根据表6-11得到过程阶跃响应曲线:由图读得T 0= min τ0= min∴≤≤1根据动态特性整定公式有:T I = T 0 = min82.2502005.341x )0(y )(y K 00=-=-∞=S42.00e 1s 08.182.2)s (W -+=39.008.142.0T 00==τ81.06.0T 08.0T 6.20=+-⨯=ττρδ6-10 对某过程控制通道作一阶跃实验,输入阶跃信号Δμ=5,阶跃响应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1) 若过程利用一阶加纯时延环节来描述,试求K 0、T 0、τ0(2) 设系统采用PI 调节规律,按4:1衰减比,用反应曲线法整定调节器参数,求δ、T i ; 时间min 0510152025303540被控量y 0.650 0.651 0.652 0.668 0.735 0.817 0.881 0.979 1.075 时间min 455055606570758085被控量y1.151 1.213 1.239 1.262 1.311 1.329 1.338 1.350 1.351解:1求过程的传递函数,由表作图:从图中可以得到:τ=25min =1500s ; T 0=30min =1800s 采用一阶加时延系统则:将数值代入得:2 因为τ/ T 0 =1500/1800=<1 取φ=的有自衡过程的整定公式:a .比例系数δ:b .积分时间常数T i :T i ==1440 s6-12 已知被控制过程的传递函数 ,其中T 0=6s,τ 0=3s;试用响应曲线法整定PI 、PD 调节器的参数;再用临界比例度法整定PI 调节器的参数设T K =10s,δK =;并将两种整定方法的PI 参数进行比较;S000e)s T 1(K )s (W τ-+=4.15.07.0x )0(y )(y K 00==-∞=S1500e )s 1801(4.1)s (W -+=24.148.06.26.083.015.083.06.26.0T 08.0T16.20≈⨯≈+-⨯=+-⋅=ττρδS0e )1s T (4.1)s (W τ-+=解:对有自衡能力的系统ρ=1,T 0 / τ 0=;采用特性参数法响应曲线法公式及PI 控制规律,有:T i == s对PD 控制规律调节器,有T i =τ0= s采用临界比例度法,对PI 调节规律:T i ==8,5 s两种整定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同,比例度比较接近、T I 相差较大;在工程实践中应该应用不同的整定方法进行比较,选择控制效果最佳方案;第七章 思考题与习题7-2 在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副回路设计和副参数的选择应考虑哪几个原则答:副回路设计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副变量,从而组成一个以副变量为被控变量的副回路;副回路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原则:1 副参数选择应该时间常数小,时延小、控制通道短的参数作为副回路的控制参数;当对象具有较大的纯时延时,应使所设计的副回路尽量少包括最好不包括纯时延;2 使系统中的主要干扰包含在副环内;在可能的情况下,使副环内包含更多一些干扰; 当对象具有非线性环节时,在设计时将副环内包含更多一些干扰;(3) 副回路应考虑到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T 01/T 02=3~10,以防止“共振”发生; (4) 副回路设计应该考虑生产工艺的合理性 (5) 副回路设计应考虑经济原则;7-3 图为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工艺要求一旦发生重大事故,立即切断原料的供应;(1) 画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2) 确定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气开、气关形式91.07.05.008.05.06.28.08.0P ≈+-⨯⨯==δδ88.02.2P ==δδ99.06.05.008.05.06.26.0T 08.0T 16.20≈+-⨯=+-⋅=ττρδ(3)确定主副调节器的控制规律及其正反作用方式解:1串级系统方框图如下:副回路选择加热炉炉膛温度控制,消除F1S干扰;2由于发生重大事故时立即切断燃料油的供应,从工艺的安全性考虑,调节阀选择气开式,保证无气时调节阀关闭;3主调节器选择PI或PID控制规律,副调节器选择P调节规律;由于燃料增加加热炉温度必然增加,所以过程为正;调节阀气开式为正,根据表7-4可知主副调节器都选择正作用方式;7-5 某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主调节器采用PID控制规律,副调节器采用P控制规律;采用两步整定法整定主、副调节器的参数,按4:1衰减比测得δ1S=,δ1S=,T1S=140s,T2S=12s;求主、副调节器参数的整定值;解:按照4:1两步整定法经验公式:主调节器温度调节器:比例度δ1=×δ1S=×=%积分时间常数T I=×T1S=42 s微分时间常数:TD=×T1S=14 s副调节器:比例度δ2=δ2S=50%7-8用蒸汽加热的贮槽加热器,进料量Q1稳定,而Q1的初始温度T1有较大波动,生产工艺要求槽内物料温度T恒定;Q2为下一工艺的负荷,要求Q2的温度为T;试设计一过程控制系统,并画出控制系统框图;解:应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对冷物料进行前馈补偿 控制、对被控参数:出口热物料进行反馈控制;系统 控制流程图如下图所示;控制系统组成框图:其中 前馈补偿器传递函数)s (W )s (W )s (W 0f FF -=。
控制仪表课后答案第1-2-3章部分
![控制仪表课后答案第1-2-3章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a5f2266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0.png)
控制仪表课后答案第1-2-3章部分控制仪表课后答案第1-2-3章部分.,控制仪表及装置课后答案,控制仪表及装置第四版课后答案,控制仪表和装置课后答案,控制仪表与计算机控制课后题答案,控制仪表与计算机控制装置课后答案,控制仪表及装置课后答案吴勤勤,过程控制与仪表课后答案潘永湘,答案家,控制仪表及装置第四版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模拟式控制器思考与练习题(1)工业上常用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有哪几种?答:工程上常用的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有比例(P)、比例积分(PI)、比例微分(PD)以及比例积分微分(PID)四种,由此产生相应的四种常用控制器。
(2)在模拟控制器中,一般采用什方式实现各种控制规律?答:可以用负反馈放大器来实现。
其原理组成如图3.1所示。
=KUε控制仪表课后答案第1-2-3章部分.,控制仪表及装置课后答案,控制仪表及装置第四版课后答案,控制仪表和装置课后答案,控制仪表与计算机控制课后题答案,控制仪表与计算机控制装置课后答案,控制仪表及装置课后答案吴勤勤,过程控制与仪表课后答案潘永湘,答案家,控制仪表及装置第四版FUUf=O根据上述三个关系式可求得输出与输入的关系为:FKKUUi+=10当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足够大时,FK>>1,则上式分母中的1可忽略不计,上式可近似表示为:'01KFUUi=≈这就是说,只要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足够大,那么在引入负反馈构成闭环后,其闭环放大倍数K′就只与反馈系数F有关。
而反馈系数就是前面分析的分压系数,这样就实现了比例控制规律。
由于闭环放大倍数K′与反馈系数F成倒数关系,即后者衰减,前者放大,或者是,后者为除的关系,则前者就是乘的关系。
换句话说,两者之间互成逆运算关系。
由此得到了启发,若要闭环放大器起积分运算作用,它的反馈电路应是微分运算电路。
反之,要得到微分运算关系的放大电路,其反馈电路应该用积分电路。
(3)试述DDZ—Ⅲ型控制器的功能。
答:DDZ—Ⅲ型控制器的作用是将变器送来的1~5VDC测量信号与1~5VDC给定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偏差信号,然后再将其偏差信号进行PID运算,输出4~20mADC信号,最后通过执行器,实现对过程参数的自动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过程控制仪表的基本知识
思考与练习题
⑴控制仪表和控制系统有什么关系?
答:过程控制系统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平台,而过程控制仪表是过程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什么是信号制?控制系统仪表之间采用何种连接方式最佳?为什么?
答:信号制即信号标准,是指仪表之间采用的传输信号的类型和数值。
控制系统仪表之间采用4~20mADC直流电流信号传送,现场变送器和控制室仪表之间采用串联连接方式。
电流信号便于远距离传送,不仅节省电缆、布线方便,而且还便于使用安全栅,有利于安全防爆。
采用1~5VDC直流电压信号实现控制室内部仪表间联络。
用电压信号传送的信息可以采用并联连接方式,使同一个电压信号为多个仪表所接收。
在控制室内,各仪表之间的距离不远,适合采用1~5VDC直流电压作为仪表之间的互相联络信号;任何一个仪表拆离信号回路都不会影响其它仪表的运行;各个仪表既然并联在同一信号线上,当信号源负极接地时,各仪表内部电路对地有同样的电位,这不仅解决了接地问题,而且各仪表可以共用一个直流电源。
(3)防爆仪表与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汽之间有何对应关系?
答:防爆仪表的分级和分组,是与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汽的分级和分组相对应的。
仪表的防爆级别和组别,就是仪表能适应的某种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即对于教材表1.3中相应级、组之上方和左方的气体或蒸汽的混合物均可以防爆。
(4)怎样才能构成一个安全火花型防爆控制系统?
答:构成安全火花防爆系统要求:①在危险场所使用本安仪表;②在控制室仪表与危险场所仪表之间设置安全栅。
(5)对于采用单个放大器的仪表一般如何着手进行分析?
答:对于单个放大器的仪表,首先要将仪表分为输入、放大和反馈三个部分。
然后对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尤其是输入部分和反馈部分,最后求得仪表的输出和输入之间关系。
(6)仪表中常用到哪四种运算放大器电路?各有哪些特点?
答:仪表中常用到反相端输入运算,同相端输入运算,差动输入运算和电压跟随器等四种运算放大器电路。
反相端输入运算放大器电路特点: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为“虚地”,输入信号从反相端接入,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成比例,相位相差180°。
同相端输入运算放大器电路特点: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为“虚地”,输入信号从同相端接入,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成比例,相位相同。
差动输入运算放大器电路特点:一般是双端输入,共模抑制比高。
电压跟随器实际上是一个1:1同相输入运算放大器。
其主要的特点是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7)对于采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仪表,一般如何着手进行分析?
答:采用运算放大器的仪表分析方法,是把整个仪表线路分成一个个运算放大器电路单独地进行分析,最后再综合得到整机的特性。
(8)仪表的一般分析步骤是什么?
答:仪表的一般分析步骤可以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最后再综合的方法分析。
①了解仪表作用和结构框图;②按照结构框图将整机线路划分成相应的部分;③根据信号的传递方向,对各部分逐一进行分析;④综合仪表的整机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