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报告
热工基础实验实训总结
热工基础实验实训总结一、实训目的和意义热工基础实验实训是热工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热工基础实验实训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领域的兴趣和热情,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或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和方法1. 实训内容热工基础实验实训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气体状态方程、定压定容比热、定压比热、定容比热、蒸汽压力温度关系等。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体状态方程测定(2)蒸汽压力温度关系测定(3)绝热过程与等焓过程测量(4)恒压比热测量(5)恒容比热测量2. 实训方法为了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热工基础实验实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包括:(1)理论授课:在实验前,教师会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的背景和原理。
(2)现场演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会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3)互动交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三、实训成果和评价1. 实训成果通过热工基础实验实训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成果:(1)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4)激发对工程技术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2. 实训评价为了评估热工基础实验实训的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操作技能:主要考察学生在操作实验过程中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2)实验报告: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3)思考能力: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综合评价:将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学生在热工基础实验实训中的总体表现。
四、实训心得和体会在热工基础实验实训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亲身操作,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热工基础的期末总结
热工基础的期末总结一、热力学部分1. 热力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热力学是研究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和传递的一门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课堂的学习、书籍和网上资料的查阅,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和热力学性质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
2. 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基本定律是热力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热工基础的重点。
本课程主要学习了热力学的三大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通过对这些定律的学习和应用,我能够分析和计算热力学系统的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过程。
3. 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循环热力学过程是指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能量传递和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热力学循环是指系统在一定路径下变化,最终回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能够对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循环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了解能量转移和物理性质变化的规律。
4. 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热力学性质是指描述系统热力学状态和性质的量,如温度、压力、体积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习了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方法,如状态方程、热容、焓、熵等。
通过对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我能够确定系统的热力学状态和性质。
二、传热学部分1. 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型传热学是研究热量如何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习了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如传热方式、传热模型和传热原理等。
2. 传热方式和传热模型传热方式是指热量传递的途径,主要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热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如传热定律和传热方程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3. 传热计算方法在传热学中,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传热计算和传热换热器的计算。
传热计算是指通过传热方程和传热模型对传热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
传热换热器的计算是指对传热器的传热性能和换热器的几何参数进行计算和设计。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计算方法,我能够对传热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三、实践操作在本学期的热工基础课程中,我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操作和实验课程。
热工实验报告
热工实验报告热工实验报告引言:热工实验是热能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热力学和热传导等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热工实验中的一些经验和观察结果,以及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一:热传导实验热传导实验是热工实验中最基础的一项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特性以及热传导的影响因素。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材料,如铜、铝和塑料,制作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样品。
然后,我们将这些样品置于一个恒定温度差的热源和冷源之间,并测量样品两端的温度差。
通过测量得到的温度差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导热系数。
实验结果显示,铜的导热系数远大于铝和塑料。
这是因为铜具有更高的热导率,可以更快地传导热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导热系数与材料的形状和尺寸也有关系。
相同材料的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样品,其导热系数也会有所差异。
这表明,热传导不仅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材料的形状和尺寸有关。
实验二:热辐射实验热辐射实验是热工实验中涉及到热辐射传热的一项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热辐射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利用热辐射进行传热。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热辐射仪来模拟热辐射的过程。
我们调节热辐射仪的温度,并测量不同距离处的辐射热流密度。
实验结果显示,热辐射的热流密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这是因为热辐射的能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扩散,导致单位面积上的热流密度减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热辐射的热流密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这是由于热辐射的能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的热流密度正比于温度的四次方。
实验三:热工循环实验热工循环实验是热工实验中涉及到热工循环的一项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热工循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以及如何优化热工循环的效率。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蒸汽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作为研究对象。
南京理工大学热工基础实验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热工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的方法,分析其在建筑物理环境方面的技术.特点,通过数据进行说明。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Sketchup软件Ecotect软件
三.实验注意事项:
1、Sketchup模型导入Ecotect中时注意合并共面三角形。
2、Ecotect模型重合面的材质要相同。
四.实验步骤:
1、根据朗诗国际街区总平面图确定平面尺寸,立面图上确定建筑高度,在sketchup中建立朗诗国际街区西区体块模型,储存为3DS格式。
2、在Ecotect软件中导入3DS街区体块模型,合并共面三角形。
对需要遮挡遮挡分析的几个体块立面进行矩形表面细分,运行日照时间分析计算。
3、在平面建立分析网格,运行日照时间分析计算。
4、根据朗诗国际街区西区某单元楼平面图确定平面尺寸,在Ecotect中建模。
设置材质并储存材质库,导入模型中赋予相应物体材质。
在区域管理的一般设。
热工基础读书报告 (2)
新能源利用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来说的,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核能,小水电,氢能,潮汐能等许多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比较干净,除了核能所需的材料外,其他几乎是用之不尽的,而且由于常规能源的煤、油、气具有不可再生和污染的特点,人们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下面主要说在我国发展前景较好的太阳能,生物质能,水电能。
(1)太阳能太阳能利用基本方式可以分为如下4大类。
太阳能是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地球上的风能、生物质能都来源于太阳。
太阳能的利用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能源(光能----化学能)生物质能(光能----化学能)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式集热器)(光能----内能)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一般应用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打火机、手表等方面。
就目前来说,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有太阳能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电等方式。
主要应用有: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水系统,暖房,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空间太阳能电源,太阳能路灯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
我国比较成熟太阳能产品有两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
(2)生物质能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蕴藏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可以生长的有机物中,它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有机物中除矿物燃料以外的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于生物质能,通常包括木材、及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
热工基础课程总结
热工基础读书报告摘要:能源就是提供能量得源泉,就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得源泉。
热工得基础课程得目得就是认识与掌握能源开发与利用得基本规律,为合理得开发与利用能源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就热工基础这门课程得学习进行了以下三方面得总结。
第一:说明这门课程得研究目得与研究方法;第二:简单总结各章节得主要内容与知识框架体系;第三:从个人角度论述一下学习这门课程得心得体会及意见。
关键词:能量热工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正文自然界蕴藏着丰富得能源,大部分能源就是以热能得形式或者转换为热能得形式予以利用。
因此,人们从自然界获得得得能源主要就是热能。
为了更好地直接利用热能,必须研究热量得传递规律。
1 热工基础得研究目得与研究方法1、1 研究目得热得利用方式主要有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两种。
前者如利用热能加热、蒸煮、冶炼、供暖等直接用热量为人们服务。
后者如通过个证热机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者其她形式得能量供生产与生活使用。
能量得转换与传递就是能量利用中得核心问题,而热工基础正就是基于实际应用而用来研究能量传递与转换得科学。
传热学就就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得学科,为了更好地间接利用热能,必须研究热能与其她能量形式间相互转换得规律。
工程热力学就就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间相互转换得规律及方法得学科。
由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共同构成得热工学理论基础就就是主要研究热能在工程上有效利用得规律与方法得学科。
作为一门基于实际应用而产生得学科,其最终还就是要回归到实际得应用中,这样一来,就要加强对典型得热工设备得学习与掌握。
1、2研究方法热力学得研究方法有两种:宏观研究方法与微观研究方法。
宏观研究方法就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定律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采用抽象、概括、理想化简化处理得方法,抽出共性,突出本质。
建立合适得物理模型通过推理得出可靠与普遍适用得公式,解决热力过程中得实际问题。
微观研究方法就是从物质得微观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将宏观物理量解释为微观量得统计平均值,从而解释热现象得本质。
热工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热工基础实验原理和方法;2. 掌握热工仪表的使用方法;3. 熟悉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热工基础实验主要包括流体力学、燃料燃烧、传热学、热工测量等方面的实验。
本实验选取了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实验和燃料燃烧实验。
1. 伯努利方程实验:伯努利方程描述了流体在流动过程中,速度、压力和高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验证伯努利方程的正确性。
2. 燃料燃烧实验:研究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燃烧特性,包括燃烧速率、燃烧温度、燃烧产物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伯努利方程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台、测压管、秒表、水银柱压力计等。
2. 燃料燃烧实验:燃烧器、热电偶、温度计、流量计、气体分析仪等。
四、实验步骤1. 伯努利方程实验:(1)搭建实验装置,确保实验台稳定。
(2)调整实验装置,使流体流速稳定。
(3)使用测压管测量流体在不同位置的压力,记录数据。
(4)计算流体流速,验证伯努利方程。
2. 燃料燃烧实验:(1)将燃料置于燃烧器中,点燃。
(2)使用热电偶和温度计测量燃烧温度,记录数据。
(3)使用流量计测量燃料流量,记录数据。
(4)使用气体分析仪分析燃烧产物,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伯努利方程实验:(1)将测得的压力数据代入伯努利方程,计算理论流速。
(2)将理论流速与实验流速进行比较,分析误差。
2. 燃料燃烧实验:(1)计算燃烧速率,分析燃烧特性。
(2)分析燃烧温度、燃烧产物等数据,评估燃烧效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伯努利方程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理论流速与实验流速基本一致,验证了伯努利方程的正确性。
2. 燃料燃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燃烧速率与燃料流量呈正比关系。
燃烧温度和燃烧产物与燃料种类和燃烧条件有关。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热工基础实验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热工仪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实验结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热工基础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中英文版)
目录1.热工基础实验指导书 (2)2.热工基础实验报告 (26)热工基础实验指导书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Basic Experiment Instructor(工程热力学实验) 实验一 气体定压比热容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增强热物性实验研究方面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气体比热容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构思。
2、学习本实验中所涉及的各种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由实验数据计算出比热容数值和比热容关系式的方法。
3、学会实验中所用各种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由工程热力学所知,气体定压比热容的定义式为:p ThC )(0∂∂= (1) 在没有对外界作功的气体定压流动过程中,MdQ dh p =,此时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可表示为:p p TQM C )(1∂∂=(2) 当气体在此定压过程中由温度t 1被加热至t 2时,气体在此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可由下式确定:)(1221t t M Q Cp t t pm -=(kJ/kg ℃) (3)式中:M ――气体的质量流量,kg/s ;Q p ――气体在定压流动过程中吸收的热量,kJ/s 。
大气是含有水蒸汽的湿空气,当湿空气由温度t 1被加热至t 2时,其中的水蒸汽也要吸收热量,这部分热量要根据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来确定。
如果计算干空气的比热容,必须从加热给湿空气的热量中扣除这部分热量,剩余的才是干空气的吸热量。
在距室温不远的温度范围内,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可近似认为是线性的,即可近似的表示为:Cp=A+Bt (4)由t 1加热到t 2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则为:mt t pmBt A t t B A dt t t BtA C +=++=-+=⎰221122121(5)这说明,此时气体的平均比热容等于平均温度t m =(t 1+t 2)/2时的定压比热容,因此,可以对某一气体在n 个不同的平均温度t mi 下测出其定压比热容C pmi ,然后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
热工基础各章总结
第一章1、平衡状态定义: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或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态。
平衡与均匀:均匀一定平衡、平衡不一定均匀平衡与稳定:稳定不一定平衡,平衡一定稳定特点:平衡状态具有确定的状态参数。
工程热力学只研究系统平衡状态的原因:平衡状态概念的提出,使整个系统可用一组统一的、并具有确定数值的状态参数来描述其状态,使热力分析大为简化。
2、状态参数状态参数是定量描述工质状态的状态量。
其性质是状态参数的变化量只取决于给定的初、终状态,与变化过程的路径无关。
如果系统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又返回初态,其所有状态参数的变化量为零。
六个基本状态参数:P V T内能焓熵3、准平衡过程定义:由一系列连续的准平衡态组成的过程称为准平衡过程,又称准静态过程。
实现条件:(1)推动过程进行的势差(压差、温差)无限小;(2)驰豫时间短,即系统从不平衡到平衡的驰豫时间远小于过程进行所用的时间。
特点:系统内外势差足够小,过程进行得足够慢,而热力系恢复平衡的速度很快,所以工程上的大多数过程都可以作为准平衡过程进行分析。
建立准平衡过程概念的好处:(1)可以用确定的状态参数描述过程;(2)可以在参数坐标图上用一条连续曲线表示过程。
4、可逆过程准平衡过程概念的提出只是为了描述系统的热力过程,但为了计算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量和热量,就必须引出可逆过程的概念。
定义:过程能沿原路径逆向进行,并且系统与外界同时返回原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
实现条件:在满足准平衡过程条件下,还要求过程中无任何耗散效应(通过摩擦、电阻、磁阻等使功变为热的效应)建立可逆过程概念的好处:(1)由于可逆过程系统内外的势差无限小,可以认为系统内部的压力、温度与外界近似相等,因此可以用系统内的参数代替复杂、未知的外界参数,从而简化问题,使实际过程的计算成为可能,即先把实际过程当作可逆过程进行分析计算,然后再用由实验得出的经验系数加以修正;(2)由于可逆过程是没有任何能量损失的理想过程,因此,它给出了热力设备和装置能量转换的理想极限,为实际过程的改善指明了方向。
热工基础综合实验最终版(1)
表1设备规格
仪器
型号
量程
精度
压力表校检器
CJ-50
1~60MPa
标准压力表
59-08434
0~100Kgf/m2
1/6Kgf/m2
2、试验台本体如图3所示。
3、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杯中水银进入预先装有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则由恒温器供给的水套里的水温来调节;
——
——
60
0.001050
0.001129
0.001276
——
80
0.001035
0.001101
0.001212
0.001407
100
0.001022
0.001086
0.001170
0.001290
测定该实验台CO2在上述状态下的液柱高度,记为 (m);
由比容的定义及(1),有
∵T=20℃、p=100atm时, (m3/kg)
4、由于在 ℃时需要测定质面比,参照表2中二氧化碳液体比容的数据,测定相应压力下的所需要数据。
5、注意加压后CO2的变化,特别注意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液化、汽化等现象。要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一并填入实验报告中;
(二)测定 ℃及 ℃时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
(三)测定临界等温线及临界参数,并观察临界现象( 31.1℃)
(四)测定高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 ℃),将数据填入报告中。
八、数据处理及思考题
(一)数据处理及分析
1、仿照标准实验曲线(图1),在p-v图中绘出所测得和三条等温线;并在图中标出所测得的几个饱和点;
热工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热工实训旨在使学员掌握热工基础理论,了解热工实验设备,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实验室概况本次实训地点为热工基础实验室,实验室设备齐全,包括MYR-9B气体定压比热测定仪、可视性饱和蒸汽压力与温度关系仪、MYR-8B二氧化碳P-V-T关系仪、MYR-28喷管特性测试实验装置、MYR-4液体导热系数测试装置、MYR-14A非(准)稳态导热仪、MYR-11B综合传热实验装置等。
2. 实验项目(1)气体定压比热测定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气体在定压条件下的比热容。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连接好管道,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2) 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气体流量,使气体在定压条件下流动。
3) 测量气体温度,计算比热容。
(2)饱和蒸汽压力与温度关系测定实验实验目的:测定饱和蒸汽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连接好管道,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2) 调节实验装置,使蒸汽在饱和状态下流动。
3) 测量蒸汽压力和温度,绘制饱和蒸汽压力与温度关系曲线。
(3)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实验目的:测定二氧化碳在常压条件下的P-V-T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连接好管道,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2) 根据实验要求,调节二氧化碳气体流量,使气体在常压条件下流动。
3) 测量气体压力、体积和温度,绘制二氧化碳P-V-T关系曲线。
(4)喷管特性测试实验实验目的:测定喷管出口速度、压力损失等特性。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连接好管道,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2) 调节实验装置,使流体在喷管中流动。
3) 测量喷管出口速度、压力损失等数据,绘制喷管特性曲线。
(5)液体导热系数测定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液体在稳态条件下的导热系数。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连接好管道,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2) 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液体流量,使液体在稳态条件下流动。
3) 测量液体温度、热流量等数据,计算液体导热系数。
904热工基础
904热工基础摘要:一、引言二、热工基础的定义与重要性三、热工基础的主要内容1.热力学2.传热学四、热工基础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五、我国热工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六、结论正文:【引言】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热工基础作为一门涉及热力学和传热学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热工基础的定义、主要内容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并探讨我国热工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热工基础的定义与重要性】热工基础是一门研究热力学和传热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工程中应用的学科。
热力学主要研究热力学系统中的能量转换、传递和守恒规律;传热学则研究热量传递的规律。
热工基础在能源、动力、材料、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工程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热工基础的主要内容】热工基础主要包括热力学和传热学两部分。
1.热力学:研究热力学系统中的能量转换、传递和守恒规律。
热力学系统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等物质。
热力学主要分为静态热力学和动态热力学,其中静态热力学研究平衡态下的热力学系统,动态热力学则研究热力学系统由一个平衡态变到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
2.传热学:研究热量传递的规律。
热量传递方式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
传热学主要研究热量传递的速率、传热过程中的热阻和传热系数等参数。
传热过程在实际工程中有广泛应用,如散热器、冷却塔等。
【热工基础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热工基础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1.能源: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电等能源工程中,需要利用热力学原理来设计和优化热力系统,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2.动力:内燃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等动力装置的运行原理和性能优化,需要依赖热工基础的理论指导。
3.材料:材料的热处理、相变等过程,需要依据热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和控制。
4.环境: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可以通过传热学原理研究污染物扩散和治理方法。
【我国热工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近年来,我国热工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还成功地将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的发展。
《热工基础》读书报告 期末论文
《热工基础》课上的期中考试论文,与大家分享超临界、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提纲:1)超临界、超超临界技术现状及发展意义2)空冷汽轮机的特点3)超临界、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特点4)超临界、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经济性及前景展望一、超临界、超超临界技术现状及发展意义我国能源结构决定了以火电为主的发电格局。
因此,提高燃煤机组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是燃煤发电的永恒主题,更是当前我国火电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
国外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尾部的烟气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装置,可以实现较低的污染物排放,同时又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能源和资源。
超临界、超超临界技术对实现我国火电结构调整意义重大,是应大力发展的技术。
二、空冷汽轮机的特点空冷机组与湿冷机组的主要区别在于:汽轮机低压缸排气的机理不一样。
湿冷机组主要靠水的蒸发散热,排汽压力主要取决于空气的湿球温度,这一温度随季节和昼夜的变化较小;空冷主要靠金属壁向空气放热,其排汽压力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干球湿度,这一温度随季节和昼夜的变化较大,导致排汽压力变化范围大、变化频繁。
1空冷汽轮机的设计背压约为湿冷机组的2~3倍,损失了约5%~8%的有效焓降,机组的热效率约降低了3%~5%,排汽容积流量约为湿冷机组的1/2~1/3。
以上特点对空冷汽轮机,特别是空冷汽轮机的低压缸提出了特别的要求。
首先,空冷汽轮机应有良好的变工况运行性能、相当高的端负荷。
其次,空冷汽轮机的轴承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如低压缸采用落地轴承,以消除排汽温度对标高的影响。
再者,考虑夏季运行背压,一般空冷汽凝汽器的最高入口压力不超过35kPa,最高运行背压不超过37kPa。
三、超临界、超超临界汽轮机的特点采用超临界、超超临界参数,可通过提供循环热端的蒸汽压力和温度降低机组的热耗,节约能源。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主要是在高参数端改进高中压缸的设计。
空冷机组技术则是在循环冷端,通过改变低压缸的设计,以增加能源消耗的代价来节约水资源。
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特点,以东汽600MW级为例可以说明。
热工基础实验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热工基础实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热工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流体力学实验:包括静水压强实验、能量方程实验、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量定理实验、文丘里流量计实验等。
2. 传热学实验:包括空气比定压热容的测定实验、颗粒流动实验等。
3. 热工检测技术实验:包括温度检测技术、压力检测技术、真空检测技术、流量检测技术和热物性检测技术等。
4.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实验:包括流体力学、燃料燃烧、传热学、热工测量等方面的实验。
5. 小型燃气锅炉热工性能实验:了解燃气锅炉的工作原理,测试小型燃气锅炉的热效率、热流量等热工性能。
6. 电冰箱性能实验:了解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测试电冰箱的性能。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前准备:熟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和实验数据记录方法。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事项。
3. 数据记录与处理: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4.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流体力学实验(1)静水压强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流体静力学基本原理,掌握了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2)能量方程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能量方程的正确性,掌握了能量方程的应用。
(3)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量定理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量定理的正确性,掌握了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4)文丘里流量计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文丘里流量计的原理,掌握了流量计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2. 传热学实验(1)空气比定压热容的测定实验: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比定压热容,掌握了传热学基本原理。
(2)颗粒流动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了颗粒流动特性,掌握了颗粒流动的实验方法。
3. 热工检测技术实验(1)温度检测技术:通过实验验证了温度检测技术的原理,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热工基础期末总结范文
热工基础期末总结范文热工基础是热能与能量转化的基础课程,主要涉及热力学、热传导、热辐射以及热与工质热力学性质等内容。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热工基础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下面就我在热工基础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在学习热力学方面,我深入了解了热力学系统、热力学过程、热力学状态方程等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我能够准确理解热力学系统的能量守恒和熵增原理。
同时,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学习了熵的计算和应用对我理解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耗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在热传导方面,我学习了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和计算方法。
了解了导热剪切、热传导方程和导热系数等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导热方程和热传导的边界条件及其解法,我掌握了热传导问题的求解方法。
同时了解了热传导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于复杂边界条件下的热传导问题能够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在热辐射方面,我学习了热辐射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了解了黑体辐射、普朗克辐射定律、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以及热辐射强度和辐射率等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热辐射计算方法,我知道了如何计算物体的辐射热流密度、辐射通量以及辐射传热的总功率。
同时,了解了热辐射的能量传递规律和应用,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分析和解决热辐射传热过程。
最后,在热与工质热力学性质方面,我学习了热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热物性的计算方法。
了解了物质的比热容、焓、熵以及气体状态方程等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物质的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性质的计算公式,我能够计算热力学过程中的物质热力学性质,如温度、压力、密度和比热容等。
同时,了解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对于气体与工质的热力学性质计算和分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体而言,通过本学期的热工基础学习,我对热能与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对于热力学系统的能量守恒和熵增原理有了深入理解;对于热传导、热辐射以及热与工质热力学性质的计算和分析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热工基础实验实训总结
热工基础实验实训总结1. 实训目的与意义1.1 实训目的热工基础实验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与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热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实训意义热工基础实验实训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热工基础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训内容与步骤2.1 实训内容热工基础实验实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实验室安全与实验仪器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2. 热力学基础实验:压强、体积、温度的测量与关系的实验; 3. 热传导基础实验:热传导实验、导热系数测定实验; 4. 热辐射基础实验:黑体辐射实验、辐射系数测定实验; 5. 热工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2.2 实训步骤热工基础实验实训的步骤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1. 实验室安全与实验仪器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1) 学生需要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 2) 学生需要认识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2.热力学基础实验:1)学生进行压强、体积、温度的测量实验,使用合适的实验仪器进行测量;2)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分析其关系,掌握热力学基础知识。
3.热传导基础实验:1)学生进行热传导实验,使用热传导仪器进行实验;2)学生进行导热系数测定实验,记录测量数据;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导热系数,并进行结果分析。
4.热辐射基础实验:1)学生进行黑体辐射实验,观察黑体辐射现象;2)学生进行辐射系数测定实验,记录测量数据;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辐射系数,并进行结果分析。
5.热工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学生将所有实验数据整理并进行处理,计算实验结果;2)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总结实验中的规律和问题。
3. 实训心得与收获3.1 实训心得通过参加热工基础实验实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 实际操作比纸上谈兵更加直观和深入。
热工基础(2.3.3)--本节小结
本节小结能量不仅有“量”的多少问题,而且有“品质”的高低问题。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能量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品质高低的问题,其表现形式是热力过程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典型的说法是克劳修斯说法和开尔文的说法。
虽然不同说法表述上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因此具有等效性。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但指出了具有两个热源热机的最高热效率,而且奠定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
当热源温度为T H ,冷源温度为T L 时,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为C 1LHT T h =-如果用r h 表示两恒温热源的可逆循环的热效率,用t h 表示同温限下的其它循环热效率,则卡诺定理可以表示为r th h ᄈ利用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可以导出或证明状态参数熵re d Q S Td =同时可以导出克劳修斯不等式⎰T Q d ≤0通过克劳修斯不等式可以判断循环是否可行,是否可逆,因此克克劳修斯不等式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之一。
利用克劳修斯不等式可以导出关系式d Q S Td ᄈ由于此式可以用来判断热力过程的可行与否(是否可以发生),可逆与否,因此它亦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之一。
引人熵产和熵流的概念,可以得到关系式f gd d d S S S =+熵产是不可逆因素引起的,恒大于等于零。
因此熵产是揭示不可逆过程大小的重要判据。
熵产可以通过孤立系的熵增原理求得。
孤立系的熵增原理为:孤立系的熵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极限的情况保持不变。
即iso g d d 0S S =ᄈ 或 iso g 0S S D =D ᄈ孤立系的熵增原理的数学表达式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之一。
熵增原理也适用于控制质量的绝热系,即ad g d d 0S S =ᄈ 或 ad g 0S S D =D ᄈ以获得机械能(功)为目的和判据,分析能量的品质,可以获得用“能量贬值原理”表述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读者1. 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掌握卡诺循环、卡诺定理及其意义。
热工基础报告
热工基础在工业中的应用姓名:学号:班级:目录一:热工基础的发展历史 (1)1、热力学发展 (1)2、传热学发展 (1)二、工业中的应用概述 (3)1、传热学在传统工业机械领域与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3)2、在机械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3)三、真空井式退火炉 (5)型号简介 (5)结构简介 (5)一:热工基础的发展历史11、热力学发展古代人类早就学会了取火与用火,不过后来才注意探究热、冷现象的实质。
但直到17世纪末,人们还不能正确区分温度与热量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本质。
在当时流行的“热质说”统治下,人们误认为物体的温度高就是由于储存的“热质”数量多。
1709~1714年华氏温标与1742~1745年摄氏温标的建立,才使测温有了公认的标准。
随后又发展了量热技术,为科学地观测热现象提供了测试手段,使热学走上了近代实验科学的道路。
1798年,朗福德观察到用钻头钻炮筒时,消耗机械功的结果使钻头与筒身都升温。
1799年,英国人戴维用两块冰相互摩擦致使表面融化,这显然无法由“热质说”得到解释。
1842年,迈尔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认定热就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并且从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于1840年建立电热当量的概念,1842年以后用不同方式实测了热功当量。
1850年,焦耳的实验结果已使科学界彻底抛弃了“热质说”。
公认能量守恒、能的形式可以互换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客观的自然规律。
能量单位焦耳就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热力学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实践迫切要求寻找合理的大型、高效热机有关。
1824年,法国人卡诺提出著名的卡诺定理,指明工作在给定温度范围的热机所能达到的效率极限,这实质上已经建立起热力学第二定律。
但受“热质说”的影响,她的证明方法还有错误。
1848年,英国工程师开尔文根据卡诺定理制定了热力学温标。
1850年与1851年,德国的克劳修斯与开尔文先后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证明了卡诺定理。
热工基础课程总结
热工基础读书报告摘要:能源是提供能量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热工的基础课程的目的是认识和掌握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规律,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能源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就热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总结。
第一:说明这门课程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二:简单总结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知识框架体系;第三:从个人角度论述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及意见。
关键词:能量热工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正文自然界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大部分能源是以热能的形式或者转换为热能的形式予以利用。
因此,人们从自然界获得的的能源主要是热能。
为了更好地直接利用热能,必须研究热量的传递规律。
1 热工基础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1.1 研究目的热的利用方式主要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
前者如利用热能加热、蒸煮、冶炼、供暖等直接用热量为人们服务。
后者如通过个证热机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供生产和生活使用。
能量的转换和传递是能量利用中的核心问题,而热工基础正是基于实际应用而用来研究能量传递和转换的科学。
传热学就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间接利用热能,必须研究热能和其他能量形式间相互转换的规律。
工程热力学就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方法的学科。
由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共同构成的热工学理论基础就是主要研究热能在工程上有效利用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作为一门基于实际应用而产生的学科,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实际的应用中,这样一来,就要加强对典型的热工设备的学习和掌握。
1.2研究方法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宏观研究方法和微观研究方法。
宏观研究方法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定律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采用抽象、概括、理想化简化处理的方法,抽出共性,突出本质。
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通过推理得出可靠和普遍适用的公式,解决热力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微观研究方法是从物质的微观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将宏观物理量解释为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从而解释热现象的本质。
热工报告模板(参考)
热工测试实训项目总结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时间:目 录1、热电偶制作 1.1材料准备 T 型热电偶线1.2制作过程 准备:1)下料:把T 型热电偶线剪好,长度4米; 2)把接仪器端线头端的导线分开,长1.5cm; 3)剥接仪器端线头的绝缘层,长5mm 4)把仪器端接线端子压接好;5)把测量端的绝缘层剥开,长10mm6)把测量端剥开的热电偶导线,拧在一起,形成麻花状; 焊接:1)利用调压器,把电压调到24伏,2)正极接到夹子上,夹住6剥开并拧成麻花状的导线上; 3)带2B 铅笔(碳棒),把1端接电源负极,另一端削尖把热电偶线与碳棒 瞬时碰后分开,使之产生电火花,利用电火花把热电偶的测量端焊好; 测试:1)把热电偶线接到仪表中(用昆仑工控的巡检表) 2)设定仪表参数3)热电偶使用(测量空气温度、水温、人体温度、冰块温度)1.3成品检验校正:编写计算机采集程序1)采集变量、采集界面2)非线性表的设置3)计算机采集系统的使用;2、热电偶连接仪表2.1仪表探头类型设置①按mod键使仪表处于定点工作方式,通道号显示个位闪烁②按↑和↓键选择要设置的通道③按住设置键•2秒以上不松开,直到进入设置状态,通道显示器将显示AX,测量值显示器显示通道号④按mod键选择该通道的Cb参数⑤按←键调出该参数的原设定值,此时通道显示器显示参数符号。
测量值显示器显示参数值,闪烁位为修改位⑥通过←键移动修改位,↑键增值,↓键减值。
将参数XSL智能巡回检测报警仪修改为_ _ _ t。
⑦按mod键存入修改好的参数。
⑧在第⑦步后按↓键换到下一通道,此时可重复④~ ⑦对该通道的参数进行设定⑨在第⑦步后按住设置键•不松开,直到退出设置状态,回到测量状态2.2仪表测量小数点设置按通道类型的方法选择Cd通道设置小数点位置,选择为000.0时,显示分辨力为0.1℃2.3仪表通信参数设置3、组态王软件温度采集程序开发3.1通信硬件设置3.2通信词典设置3.3显示界面设置3.4计算程序编写(温度差)3.5运行截图(因实验所需的寄存器未在手上,所以t1,t2无法读取到数据)4、热电偶标定4.1恒温水槽介绍在温控设备控制下使温度基本不变的水槽,多用电热恒温的,温度示数会有小范围变化,精确到0.01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工基础在工业中的应用姓名:学号:班级:目录一:热工基础的发展历史 (1)1、热力学发展 (1)2、传热学发展 (1)二、工业中的应用概述 (3)1、传热学在传统工业机械领域和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3)2、在机械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3)三、真空井式退火炉 (5)型号简介 (5)结构简介 (5)一:热工基础的发展历史31、热力学发展古代人类早就学会了取火和用火,不过后来才注意探究热、冷现象的实质。
但直到17世纪末,人们还不能正确区分温度和热量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本质。
在当时流行的“热质说”统治下,人们误认为物体的温度高是由于储存的“热质”数量多。
1709~1714年华氏温标和1742~1745年摄氏温标的建立,才使测温有了公认的标准。
随后又发展了量热技术,为科学地观测热现象提供了测试手段,使热学走上了近代实验科学的道路。
1798年,朗福德观察到用钻头钻炮筒时,消耗机械功的结果使钻头和筒身都升温。
1799年,英国人戴维用两块冰相互摩擦致使表面融化,这显然无法由“热质说”得到解释。
1842年,迈尔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认定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并且从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于1840年建立电热当量的概念,1842年以后用不同方式实测了热功当量。
1850年,焦耳的实验结果已使科学界彻底抛弃了“热质说”。
公认能量守恒、能的形式可以互换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客观的自然规律。
能量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热力学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实践迫切要求寻找合理的大型、高效热机有关。
1824年,法国人卡诺提出著名的卡诺定理,指明工作在给定温度范围的热机所能达到的效率极限,这实质上已经建立起热力学第二定律。
但受“热质说”的影响,他的证明方法还有错误。
1848年,英国工程师开尔文根据卡诺定理制定了热力学温标。
1850年和1851年,德国的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证明了卡诺定理。
1850~1854年,克劳修斯根据卡诺定理提出并发展了熵的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确认,对于两类“永动机”的不可能实现作出了科学的最后结论,正式形成了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热力学。
同时也形成了“工程热力学”这门技术科学,它成为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使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喷气推进机等相继取得迅速进展。
与此同时,在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还发展了热力学的数学理论,找到了反映物质各种性质的相应的热力学函数,研究了物质在相变、化学反应和溶液特性方面所遵循的各种规律。
1906年,德国的能斯脱在观察低温现象和化学反应中发现热定理;1912年,这个定理被修改成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形式。
二十世纪初以来,对超高压、超高温水蒸汽等物性,和极低温度的研究不断获得新成果。
随着对能源问题的重视,人们对与节能有关的复合循环、新型的复合工质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兴趣。
2、传热学发展传热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
在热对流方面,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01年在估算烧红铁棒的温度时,提出了被后人称为牛顿冷却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不过它并没有揭示出对流换热的机理。
对流换热的真正发展是19世纪末叶以后的事情。
1904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和1915年努塞尔的因次分析,为从理论和实验上正确理解和定量研究对流换热奠定了基础。
1929年,施密特指出了传质与传热的类同之处。
在热传导方面,法国物理学家毕奥于1804年得出的平壁导热实验结果是导热定律的最早表述。
稍后,法国的傅里叶运用数理方法,更准确地把它表述为后来称为傅里叶定律的微分形式。
热辐射方面的理论比较复杂。
1860年,基尔霍夫通过人造空腔模拟绝对黑体,论证了在相同温度下以黑体的辐射率(黑度)为最大,并指出物体的辐射率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吸收率相等,被后人称为基尔霍夫定律。
1878年,斯忒藩由实验发现辐射率与绝对温度四次方成正比的事实,1884年又为玻耳兹曼在理论上所证明,称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俗称四次方定律。
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空腔黑体辐射时,得出了普朗克热辐射定律。
这个定律不仅描述了黑体辐射与温度、频率的关系,还论证了维恩提出的黑体能量分布的位移定律。
20世纪以前,传热学是作为物理热学的一部分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20世纪以后,传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学科获得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与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电磁学和机械工程学等一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多相传热、非牛顿流体传热、燃烧传热、等离子体传热和数值计算传热等许多重要分支。
二、工业中的应用概述1、传热学在传统工业机械领域和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1) 在铸造、焊接、金属热处理等常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非稳态导热、移动边界的固液相变传热以及各类对流换热问题。
在精密机械和精密仪器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热应力和热变形量的预测、修正及控制也同样有赖于传热原理的指导。
(2) 在各类机械控制方面,即在强电或弱电方面的应用,元器件的有效冷却和设备的更新换代都与强化传热研究有关。
例如大型发电机的转子、定子绕组和定子铁心的冷却就是典型的对流传热问题。
近百年来单机容量从几万干瓦扩大到百万千瓦,很大程度上是靠冷却技术的不断改进得以实现的,从空冷、氢冷发展到水冷,冷却技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电磁负荷强度和材料的利用率。
(3)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
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
各种机械的研发设计都离不开《热工基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这一门学科。
2、在机械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 航空航天领域是当今世界上各领域高技术、新材料研究最集中的体现。
其中传热学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
据美国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所作的技术分析,美国航天飞机的技术关键只有一个半,这半个是大推力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其中自然与传热有密切的关系),而那一个关键则是所谓“热防护系统”(TPS),即指以航天飞机外表面的防热瓦为主的整个热防护结构。
(2) 生物传热学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传热学科分支。
虽然远末达到完善的程度,却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
它是由生物学、临床医学和传热学多个学科领域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把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手段引入到生物和医学工程领域中,探讨物质和能量在生物体内的传输规律,以便为诸多至今末解开的生物医学难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这一领域产生了各种新兴的机械,而这些机械的研发设计都离不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3) 以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构成的常规能源终将耗尽,而且已经为期不远。
以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包括海洋温差和波浪能)以及效率更高的发电方式,如氢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乃至可控核聚变为代表的新能源总要逐步走向前台,成为人类的主要消费能源。
能源的短缺,促进各种耗能机械朝着节能或者新能源方向发展,每一类新能源的发现都促进某一类机械的出现迅速发展,而这些新能源机械的出现和发展都与传热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4) 以计算机芯片为代表的微电子元器件发展迅速,随着芯片体积微型化,线宽迅速下降,芯片表面的热流密度已经超过l06w/m2,因此有“热障”之说,这对微型化高效冷却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近年用于高端服务器和桌面工作站的新型空气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也已经达到l05w/m2。
(5) 现代的机械加工工艺已经不限于传统的车、钳、铣、刨,像激光钻孔、激光切割这类高热流、超短时间的新型加工手段已经用于石油钻井管等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这类特殊加工方式所涉及的热量传递问题己不能再用传统的导热理论来分析,而必须加入对热量传输速度的考虑,这类问题被称为“非傅里叶导热”。
这是在机械生产设备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
又如钛及其合金的加工,由于钛及其合金阴传热率低,在其切削加工过程中,由切屑的塑性变形、切屑与刀具之间的滑动摩擦等产生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集中在刀具刀刃上,造成刀具寿命降低,加工质量差等,其实不仅仅是钛合金,像其他一些新材料都有不同的加工难题。
因此正确选用加工条件,合理运用传热学的理论进行导热,显得极其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切削加工速率,延长刀具和设备寿命,还可提高加工件的加工质量。
(6) 军事领域里的机械用到的传热知识更是数不胜数。
从历史上看,相当多的传热技术是从军事用途开始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和大规模应用的。
例如战斗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技术参数一贯代表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
再如红外摄像装置和传感器,最早也仅用于军事目的,像侦察用的夜视仪、导弹的红外跟踪寻的装置等。
(7) 各种材料的热处理,例如金属材料的锻造、铸造、淬火、退火、回火,还有一些工程塑料的注塑成型等都离不开温度的控制。
机械零件的制造离不开以上的几种加工处理手段,而以上的加工方法离不开《热工基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三、真空井式退火炉型号简介RZJ-60-4型预抽真空井式退火炉系非标周期作业炉。
主要用于铜包铝线材、铜包铝镁线材等产品在额定350℃以下真空状态中进行无氧退火热处理加热。
1. 炉罐有效装料区尺寸:Φ1300X1300mm;2. 炉罐最大有效装料重量: 2000㎏;3. 额定温度: 350℃;4. 额定功率: 60kw±10﹪;5. 控温区数: 3区控温;3区监测6. 控温精度:±1℃;(以炉罐为主控)7. 炉罐温度均匀性:±5℃;8. 升温速度:(至350℃)空炉 150min;实炉200min;9. 炉罐极限真空度:≤10Pa;10.炉罐压升率:≤10Pa/h11.炉体表面温升:≤40℃:12.控温方式: PID+可编程结构简介本系列真空退火炉主要由炉体、加热元件、炉盖总成、炉罐、料架、导流筒、冷却桶、预抽真空系统、充放氮气系统及温度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1、炉体:1)、炉壳:炉壳采用Q235A钢板和型钢焊接成圆筒形结构,保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承重炉罐而不影响炉衬的稳固,侧面钢板厚度≥6mm。
2)、炉衬:炉衬炉体部分采用优质砖纤维复合结构形式砌筑而成。
炉膛采用高强度轻质节能型耐火砖砌筑,炉膛与炉壳之间的保温层填充硅酸铝纤维棉作为保温材料,保温节能绝缘性好,炉壳的表面温升不超过38℃,炉底面采用重质砖砌筑。
该结构型式炉衬低密度低热容量,大大减少了该炉衬蓄热量,意味着炉衬吸收热量少,同功率炉升温快,节能显著等优点,炉体外表温升≤45℃。
整台炉子的砌筑严格按照国家筑炉标准执行。
3)、防护圈:在炉口处采用耐热钢护圈,以保护炉衬及加热元件不被频繁吊出吊入的炉罐撞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