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第【1】篇〗在学习比例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先计算两组比的比值,再比较两个比的比值,比较后让学生自己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再比的家族里,比值相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自己能体会比例的意义,学生学习轻松自在,概念的理解顺其自然。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也是让学生自己选择例子直接告诉学生把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然后发现规律,看是自主发现,其实学生还是一种接受性学习,朝着教师指的方向走,缺乏一定的挑战性,后来发现别人教学时是提供四个数据,让学生写出两个得数相等的式子,这样探索发现规律,并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在探索中让学生体会到归纳法研究的方法,渗透科学研究的态度;同时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提高结论的可信度。

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学生既有一定的方向,又有不同的思维,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使探索的问题具有挑战性。

想想别人的设计确实高出一筹。

因此,在教学中,解决好自主探索与教师适当知道的矛盾显得很重要,有时就能体现不同的教育理念。

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如建筑上混凝土的配置、医药上药水的配置、科技上图纸的绘画等都要用到比例,但是学生所能体会的只是一个比,所以课中安排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比例?学生举例后,由学生就提出按药粉与水的比为1∶100 中 1∶100 只是一个比,而非比例,这时引导学生讨论,当要配置的药水的重量发生变化的时候所需要的药粉和水的重量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药粉和水的比总是1∶100,所以这个比例就是药粉∶水=1∶100 ,这就是一个比例,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明白按比例配置中的比例意义,把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学数学用数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先让学生回忆,重温小学阶段正、反比例的意义及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第1篇】《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两组数据,独立写成比例,再联系比的前项和后项的知识激趣:“我们学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请自学第41页的内容。

”学生自学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内项和外项,完成后进行反馈。

然后设计相应的认识内项和外项的练习。

接着再进行激趣:“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大家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之积与它们的外项之积,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再随便找几个比例,看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计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之积和两个内项之积,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下面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之积和两个内项之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

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两个外项之积和两个内项之积是否相等的方法。

然后安排应用比例性质进行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设疑”、“探究”、“应用”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

在“设疑”这个环节中,我能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精心寻找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过渡自然流畅。

采用问题解决式展开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探究”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怎样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

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

在“应用”这个环节中,强调及时应用及时反馈,重视在练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更强,巩固练习在层次上由易到难,在形式上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比例的意义中,我通过出示课本图先了解图意,再写出四面*长与宽的比并求比值,根据比值相等进行*法教育。

然后根据学校里两面*的比,得出两个比相等。

最后通过四面*长与宽的比,写出多个等式,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其后通过四面*宽与长的比巩固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新知不知不觉被学生掌握理解。

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比例各部分名称我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学习。

设计意图是通过重视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理解,采用自学的方式,通过两个问题检验,培养学生会看书的习惯。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先观察比例式,在思考讨论两个內项和两个外项之间的关系,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计算、观察、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习题设计时,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巩固新知,开阔视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知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正比例是学生在学习了比、比例的概念及求比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本节课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分析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难度,这节课,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逐步突破教学难点。

我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本节课优点在于充分提供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正比例是数学学习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梳理自己的思路与观点,然后全班进行分享,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不足之处:1.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强。

正比例的教学,研究的是数量关系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一点理解起来很抽象。

对此应该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自行列举生活中成正比例和不成正比例的例子,说明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许多事物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从而非常自然地引入相关联的量而且它们之间具有更强的规律性,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巩固练习不够。

在课堂结尾,可以让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个数量关系设计一道正比例的题目,这样不仅前后呼应,应用已学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正比例的概念及判定条件强调不够,没有引导学生举出不成正比例的例子。

教师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课堂评价能力还不太好,课堂预设和生成能力还有待提升等。

总之,教学路上,今后还需要多琢磨、多学习、多研讨、多实践、多反思。

老师:1.熟读教材,读懂教材,还要不断地研究挖掘教材中的内涵;2.每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目标,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3.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总结与反思本节课的优缺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第2篇】“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正比例是学生在学习了比、比例的概念及求比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本节课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分析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难度,这节课,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逐步突破教学难点。

我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本节课优点在于充分提供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正比例是数学学习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梳理自己的思路与观点,然后全班进行分享,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不足之处:1.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强。

正比例的教学,研究的是数量关系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一点理解起来很抽象。

对此应该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自行列举生活中成正比例和不成正比例的例子,说明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许多事物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从而非常自然地引入相关联的量而且它们之间具有更强的规律性,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巩固练习不够。

在课堂结尾,可以让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个数量关系设计一道正比例的题目,这样不仅前后呼应,应用已学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正比例的概念及判定条件强调不够,没有引导学生举出不成正比例的例子。

教师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课堂评价能力还不太好,课堂预设和生成能力还有待提升等。

总之,教学路上,今后还需要多琢磨、多学习、多研讨、多实践、多反思。

老师:1.熟读教材,读懂教材,还要不断地研究挖掘教材中的内涵;2.每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目标,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3.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总结与反思本节课的优缺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第【2】篇〗在备课环节,本节课我参考了教师用书以及洋葱数学微课视频,然后将本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确定为: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应用正比例的意义确定两个量能否构成正比例关系。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第【1】篇〗本周三,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利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安排了让学生写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组成比例,还安排了四个数组成比例,目的在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此外,组织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了有效的探究。

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用多种语言来激励学生,但是有的地方还是做的不太好。

如果在这里感情更深些,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她们能更好的参与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的实践中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今天上了一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验课,课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学生一头没有把握好,以致于练习的内容都压缩了。

下面对整个教学做如下反省:一、开始阶段写比这一环节,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原本的意图是通过找相等的比后引出比例这一知识点,在教学中,没料到学生举手少,发言少,稀稀拉拉的几个比,没有任何两个比是相等的。

因此这一环节还不如直接出示几个比,直接求比值,从比值中看相等的比,既让学生了解比例是怎么来的(看比值是否相等),又进一步为学习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打下基础。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时候,教学比较含糊,没有突出点,学生在判断的时候,弄不清哪个是用意义在比较,哪个是用基本性质在比较。

教学过程应该改为上面这一段,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抓住关键,让学生多说,说完整。

三、练习难度偏高。

从这堂课来看,似乎难度高了些,以致于学生思考时间比较长,这也恰恰说明了前面的环节没有教扎实。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课前布置了前置作业,通过前置作业的三个大题来进行教学。

首先,先复习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在引入新课解比例。

然后,根据老师给的例题自觉完成解比例的 3个小题,学生方法掌握较好,但计算能力有待加强。

具体教学解比例的时候渗透转化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学生并不陌生,在学习圆的面积,圆柱体的体积是就是用到了转化的思想),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比例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

让学生体会到解比例与解简易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是要先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成简易方程,再运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完成剩下的步骤。

单独教学完解比例后再来教学例2。

本来教材的编排是先教学例2再教学例3,在备课时我觉得在例2里既要教学如何解比例,又要教学如何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困难,所以做出先教学例3再教学例2的调整。

这样调整后难度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整节课下来,学生能按设想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问题:在备课时觉得例3在解比例的步骤上有些不好。

写成 2.5×6/1.5这样的形式,学生在遇到了分数的时候会出现繁分数,所以把这个步骤舍掉了,让学生先算出乘积后再除以 1.5。

可是做一做中的题却出现了始料未及的问题,结果学生再除的时候除不尽,个别学生选择约数而不是用分数表示结果。

后来反思例题在这一步的编排上的用意。

可以让学生先约掉一部分数后再进行计算,会降低计算的难度。

让学生体会解比例与解简易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时,引导不够到位。

前置作业的练习题需改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第【2】篇〗今天教学了《解比例》,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

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

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反思第【1】篇〗接到学期公开课任务的当天晚上就开始着手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怕自己做的不好,很是紧张。

第二天先写好了常规的教学设计,也算是雏形已定。

我觉得对我自己来说,教学设计一定要先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分析,所以我参照要求设定了合适的教学目标。

初稿是按照流水帐形式,和平时上课一样,按照复习引入、讲授新课、分析例题、练习巩固、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等程序进行。

初稿交给指导老师后,孟主任建议其中的复习引入环节做大的调整,对习题的设置也给出了指导建议,修改后流畅了很多。

随后设计了学卷,给董老师把关指导。

因为我定位于层次相对高的学生,在习题的数量设置、坡度设置上不合理,难度不适宜。

有些题目过于简单,毫无价值;而有些则过难,在课堂上会耽误很多时间,于是想到变式训练,在题目设置的顺序和难度上下工夫。

在第一次试讲后,发现引入部分太拖沓,用了10分钟时间才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形式,随后的两个针对定义设计的稍难的题目就直接跨过到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课程结束得比较匆忙。

在备课组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置了题目的数量,第4题中原来为了复习设置了五个小问题,在函数概念上纠缠过多,反而引起学生理解困难;把引入部分第5题的练习由原来的四个减少到两个,剩下了的两个留在第7题作为练习。

由于函数解析式的形式通过归纳与对比形成新知识并不需要太多雷同的题目,这样引入时间大大减少,而列关系式的题目难度并不大,把第一次的逐题讲解变成了答案展示,节约了近10分钟时间。

其实开始是对学生的水平不太相信,怕题目过难,学生不能迅速完成,时间证明,引入部分的题目难度不大,学生能迅速完成,而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第一次的试讲,所以时间显得很紧张,没有顾及学生的实际水平。

第3题的最后一问“反比例函数kxy=还可以表示成什么的形式”,这个问题显得很宽泛,学生也无从下手,不知从哪个角度入手,也不明白老师想问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效的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第1篇】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

3、体会事物之间的相对性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精神。

《 比例的意义》是一个概念性质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呢?我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努力:1、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引导学生尝试解决。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在数学课上,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提到“比例”学生根据过去的学习经验,可能会提出如下一些问题如:比例的意义或什么是比例,比例的组成及名称,比例与比有什么不同等问题。

而这些些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自学、交流是完全有能力解决的。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为继续学习提供了动力和保证。

2、结尾设制悬念,激发学生继续学习。

有人说,一节课上完之后,不应该是画一个句号,而应该是一个问号。

在本节课的末尾,我利用了课本33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用右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学生通过练习、讨论写出了不同的比例,但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明确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比例的意义来写比例的,所以个人写出的比例并不全面或有重复。

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比例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吗?(稍停)若有,用已有的知识可以解决吗?(不能)下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就会有明确的答案了!这样,学生继续学习、探索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在本节课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处理还欠缺:1、对比例意义的引导还不够细致。

应该让更多的同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参与教学过程,体会成功。

2、课堂调控能力还需要继续提高,对课堂生成性的内容处理不够。

学生在总结比例的意义时这样说:比例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教师没能抓住“比值相等”这个关键做好学生认识与课本概念的过渡和衔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第1篇】《比例的意义》是一节相对简单的概念课,学生对“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较容易理解。

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我遵循了层层递进的原则,由“国旗”这一典型的事例引入,通过计算长与宽的比值,找出了相等的式子,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应用概念,从不同角度(如宽与宽、长与长)的两个比找到不同的比例,拓宽学生的思维。

之后变换各种题型,进行了大量的练习。

但在教学中我感到有几点不足之处:第一,是在“拓展”环节。

在学生利用长与宽的比值相等得到比例后,提出问题“在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组成比例?”旨在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概念,换个角度得到“长与长、宽与宽”的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对这一问法没有理解,有的是自己找两个比组成比例,有的无从下手,不知道在说什么,感觉教学进行的有点不顺畅,应该教师先引着学生说出其中的一个,再让学生拓展其他的例子,会好一些。

第二,是在设计的流程上,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导学的实质是“有问而导”,这些问题都是老师设计出来的,学生没有参与,也就是说,问题应该是学生有感而提的,教师在此一步一步让学生在设计中完成学习任务,应该改变这样的方式。

由此,我想到了,无论怎样设计,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在于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这是检验一节好课的标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第2篇】比例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本节课,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观察——计算——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创造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这节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使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第1篇】刚刚上完正比例的教学资料,有以下几点心得:1、比例是建立在比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回顾明确什么是是比。

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比号写法,另一种是用分数写法。

2、单刀直入(其实学生已经预习明白)主题,告诉学生什么叫做正比例:两个量发生变化后(能够变大爷能够变小),他们的比值不变我们就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教师例子说明,并且请学生互动找例子。

3、此刻这个环节是比较重要的`,我不认同书本上就靠表格天数据来认知正比例。

首先强调这两个量都能够作为比的前项后后项,可是最好是写出有意义的比;其次,要求学生针对每一对数据表格都要写出一个比,并且求出比值,从而加深对正比例的意义的理解,也强化了正比例的计算方法。

我觉得这个环节是十分十分重要的,比起空洞地填写表格要实在的多,学生经过这个活动基本上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能准确地确定正比例。

4、运用以上的知识和方法,请学生完成书上的作业。

检查结果基本上没有错误。

注意点:让学生自我找生活中的例子可能不是很准确;表达阐述正比例的关系中,有些例子需要加入前提,如直径和半径成正比例的前提是同圆或等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第2篇】课后反思本节课《正比例》是学生初步感知变量之间的关系,感知函数。

内容过于抽象,所以我选择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有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课后,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理解较好。

在本节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注重正比例的意义和如何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正比例关系,强调“一定”,同时在教学相关联的的量、变量、以及用字母表达式时,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

同时,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相关联的量是,只引导了单项的变化,“彩带的数量增加,总价就增加”,并没有启发学生“彩带的数量减少,总价就减少”的情况,导致学生课后对相关联的量理解模糊。

小学数学《比例》教学反思4篇

小学数学《比例》教学反思4篇

小学数学《比例》教学反思4篇小学数学《比例》教学反思1?比例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湘潭到武汉,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

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自学:1、什么叫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

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小学数学《比例》教学反思2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学习反比例,由于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正比例的基础,加上正比例与反比例在意义上研究的时候存在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学生在整堂课的思维上与前面学习的正比例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在课堂上讲解: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想到三角形是否学生也能正确的解答,于是就补充了: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相应的高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在书写数量关系的时候,呈现了这样两种情况:1、底×高÷2=面积(一定)2、底×高=面积×2(一定)课堂课堂上出现的这样两种书写方法,到底哪种正确,同学比较明显就指出赞同第二种,但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使我对于为什么教材在安排上引入了利用字母表示有了更好的理解,起初不太清楚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现在看来,字母的标识其实是最能用数学语言来判断是不是成反比例,只有书写成x×y=k(一定)形式的数量关系的两种量才成反比例,这样学生在书写数量关系的时候思维方法就显得更明确。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第【1】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特征进行的,是在学生学完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以前所熟悉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首先,我复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接着,我把书中的例题改成了学生熟悉的速度,时间,路程的例题,然后根据例题提出问题,设问:用比例解首先要找到什么(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什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反比例相对应两个数的什么一定(商、积一定)等,然后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

特别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把学生放在了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是独立思考还是合作交流呢,学生在这次教学活动中能得到什么?不同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收获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因此,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学生根据教师的巧妙设问,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很快学生就掌握了新课的内容。

这节课既重视比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教学,又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第【2】篇〗在教学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

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还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直接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

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学生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依样画葫芦罢了。

比例教学反思(15篇)

比例教学反思(15篇)

比例教学反思比例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例教学反思1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结合一些生活情境,因为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本节课中,我不仅注重了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生活味。

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复述和再现,而是通过我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教材是给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们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

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比例教学反思2正比例的意义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性知识。

因此,我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入手,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具有丰富的现实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把“分层”理念贯穿于整节课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所以教学中我尽最大努力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使他们每一个人都得到应有的知识和不同程度的提高。

新课开始,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种情景,利用表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意义。

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两种相关联的量后,放手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表二,并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例题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灵活运用《分层测试卡》这一教学资源,把其中的题目按照难易程度和层次的不同选择性的适时融入教学,为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而服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第1篇】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主动建构知识。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例子来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到结论。

让学生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唤醒了学生学习中一些零散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将这些体验“数学化”,提炼出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

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发现、自学的方式,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讨论,说出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依据,促进了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2、用教材教,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因为学生对比的知识了解甚多,所以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时候,不是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结论的可信度。

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归纳法研究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

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重视在练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更强,巩固练习在层次上由易到难,在形式上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时,要求学生讲明理由,培养学生有根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填写比例中未知数时,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还要求学生进行检验,这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时,我采用边与比各部分的名称作比较边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它们名称的特点都是根据各项所在的位置得来的,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本节的难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变式较多,学生在找对应线段时常常出现错误;另外在研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时,常用到代数中列方程的方法,利用已知比例式或等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求出未知数,这种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学生接触不多,也常常出现错误.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结合课本“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施展才能的空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同时把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提供学生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归纳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手、动口、动脑、同伴互助,让学生通过实际感悟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区别与联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第【2】篇〗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

3、体会事物之间的相对性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精神。

《比例的意义》是一个概念性质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呢?我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努力:1、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引导学生尝试解决。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在数学课上,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提到“比例”学生根据过去的学习经验,可能会提出如下一些问题如:比例的意义或什么是比例,比例的组成及名称,比例与比有什么不同等问题。

而这些些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自学、交流是完全有能力解决的。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为继续学习提供了动力和保证。

2、结尾设制悬念,激发学生继续学习。

有人说,一节课上完之后,不应该是画一个句号,而应该是一个问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第1篇】用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突出重点,有措施,突出难点有策略,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具体而言,有如下两大特色:1、活了教材,设计者将教学内容分解成20多个问题,每个问题既有侧重,又都围绕着重点来进行,使原先教材上的死知识变成了课堂中的“活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2、搞活了课堂。

课堂的活有两种形式,一是形式上的活,一是内在的活,即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前一种活是显性的,后一种活是隐性的,比较难以达到,它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及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本课的活就属于后一种,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学、讨论、数量演示等多种方式,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故而能事半功倍,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一种较高的教学教育观念—教是为了不教。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第2篇】一、复习题的设计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为概念的学习作好铺垫。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要利用他己有的知识、技能、经验。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好复习题,能使学生己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充实,又能激励学生应用迁移类推规律主动探索新知。

本课中,我抓住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设计了铺垫练习,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好准备。

我先是用填空题的训练,给学生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要求学生把填空题两小题改成比的形式。

这样设计复习题,有助于学生通过寻求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建构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迁移规律。

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建构概念的表象。

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小学数学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离不开感知,感知对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1在上《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自认为此课比较简单,于是把本应分为两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了。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练习。

一方面,由于课堂是时间比较紧迫,另一方面,我选择了教材练习6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做,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

因此我也没有发觉有多大的问题。

但是,等到周五上完解比例,课堂作业本交上来的时候,我却发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习题12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各比例改写成比例。

”有不少学生把“3×40=8×15改直接改写成“3:40=8:15”,显然不是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

其余几小题也如法炮制。

这样做的学生还不在少数,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是原因之一,更为主要的是对比例的基本性质不熟悉。

最后责任还是在教师我自己身上,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由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没有过关,自然也影响到了后面的解比例。

本来学生对解含有分数的方程就比较容易混淆,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一部分学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现在再加上很多学生将比例与从比例转化得到的乘法算式混淆,以及内项、外项如何相乘的问题也容易混淆,所以更加增加了解比例的难度。

为了加深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我增加一题:“再添一个数,使它与0.16,0.32,一起组成一个比例”,更是让一些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大伤脑筋,其中也不乏有一些“高手”重了招。

看来要解决问题,还得抓住根本。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第1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第2篇】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比例的有关知识,谁能举出一个比例?生:2∶3=4∶6师:谁能用已学的知识,判断一下?生1:根据比例的意义,2∶3=4∶6=所以2∶3和4∶6能组成比例。

生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因为2×6=3×4,所以2∶3和4∶6能组成比例。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现在我们来个比赛,30秒内,看谁写出的比例最多?……生1:1∶2=2∶43∶7=1.5∶3.5生2:3∶2=9∶4=4.5∶2生3:2∶3=6∶92∶3=8∶122∶3=10∶152∶3=20∶302∶3=0.2∶0.3……师:(适时打断。

)还有没有?生:我大约写出了十几个比例。

师:(假装一脸迷惑,面向全班学生。

)他怎么能写出这么多呢?(一阵自发议论,有人举手,继尔大部分同学茅塞顿开。

)生:他是运用了比的基本性质。

师:真不错,学过这么久的知识你们也能记起来。

同桌校对练习情况。

教师巡视,随机拿起一位同学的作业本看了一会,与那位学生小声嘀咕后,板书:3∶8=15∶()师:后面的数老师实在看不清,还可以怎么表示?生:用x代替。

师:这个x的值是多少呢?(情绪高涨,小手如林。

)生1:x=40。

因为3到15扩大5倍,所以8扩大5倍应是40。

生2:3∶8=,x=15÷=40生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3x=8×15x=8×15÷3x=40教师手拿那位同学的本子,说:“其实他写的就是40,而且很清楚,老师刚才和他商量了一下,征得他的同意,设下了这个‘骗局’,你们有没有意见?”同学们都笑了。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反思]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是我给了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

通过解答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回顾本次教学,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

一、由于教学两道例题,练习的时间较仓促,要尽量设计一些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二、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做到复习旧知与巩固新知两不误。

同时对于学生的想法要及时肯定,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一节课下来,感觉是不错的,但作业的效果却不是很好。

很多学生对用比例来解决问题还是不习惯,有正、反比例互相混淆的现象,说明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的还不是很透彻,特别是当题中的条件有所变化时,学生理解起来更困难。

而且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用这种方法,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应引起我们进一步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第【2】篇〗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用比例解决问题》这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比例解答应用题的特征进行的。

回顾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颇深:首先进行复习,一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二是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怎样找出等量关系。

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新知的教学采用了以旧知引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注意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问”与“练”字上,怎样问,练什么,怎么练,我都做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研究,特别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
《比例》是六下数学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实践证明,本单元教学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注意点,可以收到优秀的教学效果。

一、注意联系旧知,做好教学衔接
1.通过化简比,求比值引出比例
比例与比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可以联系《比的意义》。

通过求比值、化简比,比较二个比是否相等,从而组成比例,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比较异同点,区分比和比例
内容
区分点

表示二个数相除。

有二个项。

是一个式子
比例
表示二个比相等。

有四个项。

是一个等式
二、利用基本性质,做好教学拓展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进一步进行教学拓展,培养学生思维。

1.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判断二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4和:
2.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填写内项或外项
6:8=3:() 4:()=10:2
二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8,另一个外项是()
3.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比例改写为乘法等式
:=:()×()=()×()
4.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乘法算式改写为比例
(1)因为4x=5y 所以x:y=( ):( )
(2)因为甲的2/3等于乙的4/5,所以甲和乙的最简比是():()
三、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方程
(1) X:8=:
(2)树高和影长的比
四、注意公式书写,判断正反比例
比值一定的二个量成正比例。

乘积一定的二个量成反比例。

在教学生判断正反比例时,注意教学生书写公式进行判断,这样正反比例一目了然。

1.圆柱底面积(一定)=体积/高,
圆柱底面积(一定)就是体积和高的比值一定,所以
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时间
路程(一定)就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3.注意隐藏的一定量
(1)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一定)
(2)圆的周长和半径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2∏(一定)
(3)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边数4(一定)
(4)互为倒数的二个数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1是一定量
(5)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路程)一定
(6)书籍的册数和总价成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单价(一定)
(7)铺地砖的块数和每块的面积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房间的面积)一定。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与棱长成正比例。

因为它们比值(一定)
(9)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一个面的面积成正比。

困为
它们的比值一定。

4.注意自定义的一定量
A×b=c a一定,b和c成()比例。

C 一定,a和b 成()比例
4.注意不成比例的二个量
(1)已经修的路程和未修路程。

(2)身高和体重
(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4)圆的面积和半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
5.注意正反比例的图像表示法
要让学生认识正比例图像和反比例图像
6.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判断二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路程/千米
60
120
180
240
时间/时
1
2
3
4
反比例关系

20
10
5
4

1
2
4
5
7.注意关系式,判断正反比例
A×5=b a和b成()比例关系 7x=8y, x和y成()比例关系
X:9=y:7,x和y成()比例关系。

五、注意比例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比例问题(还要与按比例分配的区分)
(1)同时同地,树高和影长成正比的问题
(2)黄豆与豆腐成正比例的问题
(3)海水晒盐,海水和盐的正比问题
(4)已知二个量的比和其中一个量,求另一个量的问题。

2. 比例尺问题
(1)教学实践证明,求比例尺,对于中下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

因此要加强求比例尺的练习(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
(2)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可以直接用乘除法。

部份学生受到数值比例尺的影响,会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求解,把问题复杂化了。

(3)根据数值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先化单位),求实际距离(后化单位)
3.正反比例问题
抓住已知条件,如果已知的二个条件是相乘关系,说明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反比例关系问题。

如果已知的二个条件是相除关系,说明它们的比值一定,是正比例关系的问题。

如,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每小时行走60千米,需要4小时。

如果每小时行走8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这类问题还要适度提高。

如,用方砖铺地,如果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需要80块。

如果改用边长是8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难点要放在三角形、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