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全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共110页)

全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共110页)

全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共110页)目录1 消息二则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 “飞天”凌空4 一着惊海天5 藤野先生6 回忆我的母亲7*列夫·托尔斯泰8*美丽的颜色9 三峡10 短文二篇11*与朱元思书12 唐诗五首13 背影14 白杨礼赞15*散文二篇16*昆明的雨1.消息二则国学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芜.湖()歼.()灭要塞.()督战..()芜.湖()阻遏.()管辖.()2.解释下列词语。

(1)溃退:(2)要塞:(3)业已:(4)锐不可当:(5)摧枯拉朽:3.常识填空:(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所以新闻,又叫,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事件发生的、、。

(3)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B、报道迅速及时;()C、、语言简明扼要。

()(4)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答案:1.yù kuì dǎng jiān sài dū wúè xiá2.(1)失败而退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关于消息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和重点。

2. 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4. 学习写作技巧,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课前导学本节课的课文是《请选择正确的答案》,是关于一个小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选择题时的故事。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相关词汇和短语,以及训练写作技巧。

1. 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a.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小明在考试中是怎么做选择题的?c. 为什么小明遇到选择题时会紧张?d. 故事中的老师对小明的态度如何?e. 小明在最后的作文中表达了什么想法?2. 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a. 你是否有过遇到选择题时紧张的经历?请描述一下。

b. 你认为小明为什么会紧张?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c. 小明在作文中表达的想法对你有何启示?三、课堂学习1. 课文阅读理解阅读课文《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回答以下问题:a. 小明为什么对选择题紧张?b. 小明在考试中是如何做选择题的?c. 故事中的老师对小明的态度如何?d. 小明在最后的作文中表达了什么想法?2. 单词与短语学习学习以下单词与短语,并尝试运用到句子中:a. 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questionb. 表达:expressc. 正确:correctd. 错误:wronge. 紧张:nervousf. 压力:pressureg. 全程复习:review the whole processh. 以…为基础:based on3. 语言点解析请根据教师的讲解,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并在课堂练习中运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

2. 写一篇关于你在考试中紧张的经历的文章,包括以下内容:a. 描述具体的考试场景,你的感受和表现。

b. 分析自己紧张的原因。

c. 通过此次经历,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 阅读课外书籍,找出其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并扩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人教版-13 背影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人教版-13 背影

第四单元13背影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和有关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

3.研读重点文段,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作家作品填空。

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其创作的散文被誉为“美文”。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交卸.()奔丧.()橘.子()迂.腐()琐屑.()栅.栏()差.使()蹒.跚()狼藉.()簌簌..()颓.唐()..()踌躇3.根据意思写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凉,萧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6)()衰颓败落。

二、整体感知4.通读课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线索是什么?全文可分成几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5.背影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其中哪一次最让你感动?哪一次刻画得最细致?6.文中写了几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情境具体分析。

三、局部探究7.研读课文第六段。

(1)声情并茂再现“背影”,小组成员之间可开展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能打动人。

(2)概括本段大意。

(3)本段中作者刻画父亲的形象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举例说明。

(4)描写父亲买橘子时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请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5)怎样理解父亲买橘子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四、阅读延伸父亲的驼背父亲就这样无言地用lín()xún()驼背将生活的重负扛着,就像一张弓无言地坚韧着,积攒.()着,为一支支响箭预备着生命的涌动和波澜。

我们做儿女的就是这弓上的箭。

有两件事是永生永世都捡拾不尽的碎金,撒落在时间的长河里。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读小学六年级那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是一个灾难之年。

我的两条腿上大大小小长满了十三个毒chuāng(),淋漓的脓血像山泉一样gǔ()gǔ()地朝外涌着,上学成了一种负担。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一、第一单元:《小故事大道理》第一课时:《草王坝》导学目标:1. 了解《草王坝》的作者、主题和背景知识。

2. 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变化。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1. 了解《草王坝》的作者、主题和背景知识。

2. 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变化。

教学难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和道理。

教学准备:课文《草王坝》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 制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导入课文,让学生提前了解故事。

让学生阅读课文标题和作者的信息,引导他们猜测故事的内容和可能的寓意。

3. 听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逐段朗读课文,并辅以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 学习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师提前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整理出来,进行示范和解释,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5. 深入理解寓意和道理。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草王坝》中的寓意和道理的理解,引导他们从中汲取人生哲理。

6. 小结和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

二、第二单元:《辞章》第二课时:《谢病酒行韵》导学目标:1. 了解《谢病酒行韵》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传世价值。

2. 掌握辞章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 培养欣赏古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谢病酒行韵》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传世价值。

2. 掌握辞章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草书和隶书的区别,并能正确书写。

2. 感受古文的韵味和艺术美感。

教学准备:课文《谢病酒行韵》教学课件毛笔、宣纸教学过程:1. 导入课文,让学生了解古文的韵味。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古文或播放古琴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文的独特魅力。

2. 了解课文作者和写作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谢病酒行韵》的作者谢灵运和他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文化艺术的内涵。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案导学及答案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案导学及答案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案导学(精品成套)《新闻两则》导学案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执笔人:审核人:备课时间: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教益2、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3、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1、了解新闻的特点。

2、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方法:默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读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铜陵(líng )狄(dí)港古宛(wǎn )县二十八宿(xiù)锐不可当(dāng )阻遏(è)绥靖(suíjìng )区阌(wén)乡杜聿(yù)明2、解释:锐不可当: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击溃:打败并溃退。

要塞:军事上有重大意义,有坚固防御设备的据点。

二、速读课文,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五部分。

1、记叙的六要素包括:、、、、、2、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两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3、新闻一般包括、、、、五部分4、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5、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看各有什么特点?三、品读文章,揣摩新闻的语言特点。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们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狄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既已度过三十万人。

”把“突破”、“渡至”、“二十四小时既已”依次次换成“越过”“到达”“共”好不好?为什么?2、把文中“至发电时止“换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把“现已占领”换成“现在已经占领”好吗?为什么?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3、九江(不含),括号里的词可否删去?为什么?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天,东西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巩固性自测:请阅读新闻,然后回答下面各题。

安员医院创一项亚洲之最患者肺移植后安度两周年本报讯(通讯员卢晓娣)近日,北京安员医院胸外科的医务人员为一位亚洲肺移植存活最长的患者举行了一次生日贺会,祝贺他换肺后安度两周年和49岁生日。

(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巴东三峡》导学案【学习目标】1.粗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积累生字词。

【学习重点】重点:把握作者的游踪。

【温故互查】1.读准字音夔.门()单.于()峰巅.()秭.归()崆.岭峡()泊.船()古刹.()2.写清字形huàn()妆qú()塘峡niǎoniǎo()不断níng()望3.理解词义(1):(山势)高而险。

(2):梳洗打扮。

(3)转弯抹角:(4)古褐苍苍:4.了解作家作品刘大杰,现代学者、、,中国文学学者。

早期所写小说、戏剧,有《支那女儿》《昨日之花》等,学术著作《魏晋文人思想论》《中国文学发展史》《德国文学概论》等。

【设问导读】1.两人一组互相听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能指出对方在朗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正的方式。

2.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要求做到: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一人做好记录,推举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

1)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速读课文说说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①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

②庙的颜色和样式,同那里的山水,非常调和..。

【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渺.小()袅.袅()玲.珑()短促.()瞿.塘峡()沟壑.()秭.归()耸.立()2.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的,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B.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C.牛肝今日犹在,马肺已被外国人用枪打坏了。

D.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

【拓展延伸】文中写白帝城,引用白帝托孤的故事,突出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故事?请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梗概。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案导学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案导学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案导学(精品成套)《新闻两则》导学案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执笔人:审核人:备课时间: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教益2、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3、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1、了解新闻的特点。

2、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方法:默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读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铜陵(líng )狄(dí)港古宛(wǎn )县二十八宿(xiù)锐不可当(dāng )阻遏(â)绥靖(suíjìng )区阌(wãn)乡杜聿(yù)明2、解释:锐不可当: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击溃:打败并溃退。

要塞:军事上有重大意义,有坚固防御设备的据点。

二、速读课文,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五部分。

1、记叙的六要素包括:、、、、、2、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两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3、新闻一般包括、、、、五部分4、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5、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看各有什么特点?三、品读文章,揣摩新闻的语言特点。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们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狄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既已度过三十万人。

”把“突破”、“渡至”、“二十四小时既已”依次次换成“越过”“到达”“共”好不好?为什么?2、把文中“至发电时止“换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把“现已占领”换成“现在已经占领”好吗?为什么?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3、九江(不含),括号里的词可否删去?为什么?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天,东西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巩固性自测:请阅读新闻,然后回答下面各题。

安员医院创一项亚洲之最患者肺移植后安度两周年本报讯(通讯员卢晓娣)近日,北京安员医院胸外科的医务人员为一位亚洲肺移植存活最长的患者举行了一次生日贺会,祝贺他换肺后安度两周年和49岁生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51页,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51页,含答案,Word版)

精品语文资料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关于消息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word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word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一《新闻两则》 (1)二芦花荡 (10)三蜡烛 (19)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5)五亲爱的爸爸妈妈 (31)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37)单元达标训练题 (38)六阿长与《山海经》 (45)七背影 (52)八台阶 (60)九老王 (67)十信客 (75)第二单元复习课 (82)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88)十一中国石拱桥 (93)十二桥之美 (99)十三苏州园林 (105)十六大自然的语言 (112)十七奇妙的克隆 (119)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25)十九生物入侵者 (132)二十落日的幻觉 (137)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44)二一《桃花源记》 (151)二二短文两篇 (155)二三核舟记 (160)二四大道之行也 (164)二五杜甫诗三首 (169)第五单元复习课 (174)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79)二六三峡 (185)二七短文两篇 (195)二七记承天寺夜游 (200)二八观潮 (206)二九湖心亭看雪 (214)三十诗四首 (222)第六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33)参考答案 (242)第一课 (242)第二课 (244)第三课 (248)第四课 (251)第五课 (252)单元达标答案 (254)第六课 (254)第七课 (256)第八课 (257)第九课 (258)第十课 (260)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61)第十一课 (262)第十二课 (262)第十三课 (264)第十六课 (265)第十七课 (267)第十八课 (269)第十九课 (271)第二十课 (272)第二十一课 (275)第二十二课 (277)第二十三课 (278)第二十四课 (278)第二十五课 (280)单元复习参考答案 (281)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 (282)第二十六课 (283)第二十八课 (289)第三十课 (293)第六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295)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九 老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九  老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九老王【学习目标】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2、探究本文线索分明、顺序清晰的写法3、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爱心、同情心。

【学习重点】1、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2、体会本文语言风趣、含蓄、简练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线索分明、条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老王》写于1984年。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写出了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

同时,作者提示我们: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他们的理由。

2. 走近作者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

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

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

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3.相关资料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在那荒唐动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却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自主学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愧怍.()攥.()着滞.()笨伛.()偻骷髅..()()眼翳.()2.根据拼音写汉字。

荒pì()取dì() huánɡ()恐 tā()败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

老实:(2)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老实:4.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①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②我谢了他的好香油和大鸡蛋(2)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合作探究】5.“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表达了什么意义?6.老王像僵尸的这段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7.老王送我们香油和鸡蛋,我为什么“强笑”?8.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9.对揭示文章意旨的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10.写人记叙文的构思中既要从众多事件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又要安排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即组材,那么本文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精读精练】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已整理(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已整理(全册)

1 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1、查阅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有关背景资料。

2、挑选一份刊登简短新闻的报纸准备小组交流。

3、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歼.()灭要塞.()绥靖..()阻遏.()管辖.()逃窜.()4、常识填空: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5、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6、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第一则:第二则:7、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2)在第一则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第二课时8、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自主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比较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9、交流自己搜集的报纸新闻,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10、能力提高: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内容都有连续性。

两则联合起来读,可以更好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全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详略处理。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人教版本初二语文上册的全册导学案有包括答案.docx

人教版本初二语文上册的全册导学案有包括答案.docx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有答案)二芦花荡【学习目标】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题目解读: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用明快、优美的笔墨叙述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走近孙犁, 1913 年 4 月 6 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 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自主学习】给加点字注音。

疟子寒噤仄歪阴惨泅着飒飒悠闲《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

.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

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合作探究】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找出来分析请用不同的标记分别从文中画出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句子。

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特点?小说中着意突出的是其中哪一性格特征?“过于自信与自尊”的“过于”应当怎样理解?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精讲精练】阅读《芦花荡》“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至结尾。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全集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全集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全集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xt>1 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学习流程】1、查阅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有关背景资料。

2、挑选一份刊登简短新闻的报纸准备小组交流。

3、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歼()灭要塞()绥靖()阻遏()管辖()逃窜() 4、常识填空: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5、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6、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第一则:第二则: 7、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2)在第一则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用心爱心专心18、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自主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比较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9、交流自己搜集的报纸新闻,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10、能力提高: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内容都有连续性。

两则联合起来读,可以更好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全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详略处理。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新教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一《新闻两则》 (1)二芦花荡 (10)三蜡烛 (19)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5)五亲爱的爸爸妈妈 (31)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37)单元达标训练题 (38)六阿长与《山海经》 (45)七背影 (52)八台阶 (60)九老王 (66)十信客 (74)第二单元复习课 (81)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88)十一中国石拱桥 (93)十二桥之美 (98)十三苏州园林 (104)十六大自然的语言 (111)十七奇妙的克隆 (118)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25)十九生物入侵者 (131)二十落日的幻觉 (137)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44)二一《桃花源记》 (151)二二短文两篇 (155)二三核舟记 (159)二四大道之行也 (164)二五杜甫诗三首 (168)第五单元复习课 (174)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78)二六三峡 (185)二七短文两篇 (194)二七记承天寺夜游 (200)二八观潮 (205)二九湖心亭看雪 (213)三十诗四首 (221)第六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31)参考答案 (240)第一课 (240)第二课 (242)第三课 (246)第四课 (249)第五课 (250)单元达标答案 (252)第六课 (252)第七课 (254)第八课 (255)第九课 (256)第十课 (258)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59)第十一课 (260)第十二课 (260)第十三课 (262)第十六课 (263)第十七课 (265)第十八课 (267)第十九课 (269)第二十课 (270)第二十一课 (273)第二十二课 (275)第二十三课 (276)第二十四课 (276)第二十五课 (278)单元复习参考答案 (279)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 (280)第二十六课 (281)第二十八课 (287)第三十课 (291)第六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293)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关于消息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

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歼.灭()督.战()芜.湖()签.订()取缔.()对峙.()要塞.()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

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里采用了的修辞方法。

形象地表明了。

【合作探究】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等句,回答问题。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对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其作用是( ) (多项选择)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 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 (多项选择)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0、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

A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

两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

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1、关系复杂的长句,会使语意晦涩难懂。

读下面一句译文,完成⑪⑫两题。

(分)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⑪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作出让步?⑫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不得改变原意。

【精读精练】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15、“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主题阅读】英雄救人不留名受奖反遭人妒嫉本报讯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过的不计个人安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85号”船船长冯安义,最近遇到了尴尬事。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85号”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撞。

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

半小时过去了,“新机85号”船随客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

为此,南阳市交通局奖给他1万元,新野县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他2000元,共计1.7万元。

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了:“新机85号”救险“东轮”的时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

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1.7万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2.62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1.7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报》刘东林18、这是一篇()。

A.消息B.通讯C.小说D.议论文19、“英雄救人不留名”从新闻知识角度说,这句话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用新闻消息知识的写法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