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问题》案例分析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及思考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提升思维-----《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新县福和希望小学:匡俊【活动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活动背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生活,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过程中较有兴趣。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就是以“烙饼”这一常见的生活原态为载体,构建了理想化的“问题模型”:一个锅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都要烙3分钟。
需要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分析、比较,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了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最佳方法的意识,进而渗透统筹、优化、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1.通过烙饼的实践活动,学生自主概括出烙多张饼的规律,计算烙多张饼的时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重点】体会统筹思想的作用,找到烙饼问题中的规律。
【活动难点】烙三个饼的方法【活动准备】圆纸片、纸锅、表格、课件【活动方法】自主探究、教师引导【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吃早点时,老师吃到了非常爱吃的食品,(出示饼)。
饼刚做出来时是不能吃的,必须先放入锅内……?生齐:烙一烙。
师:把刚做出来的饼放入锅内,先烙熟一面,再烙熟另一面,烙熟一面大约需要3分钟,这时饼就能吃了,这个过程叫烙饼,(板书:烙饼)。
同学们烙过饼吗?生齐:没有。
师:同学们愿意跟老师一同来烙一回饼吗?(学生跟随课件的演示,先烙熟饼的一面,再烙熟饼的另一面)师:烙熟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生:6分钟。
[评析:从生活中的吃饼,到经历烙饼过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提升思维——《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案例背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生活,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过程中较有兴趣。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就是以“烙饼”这一常见的生活原态为载体,构建了理想化的“问题模型”:一个锅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都要烙3分钟。
需要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分析、比较,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了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最佳方法的意识,进而渗透统筹、优化、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是体会解决问题的优化思想,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为了实现难点的突破,笔者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而对问题模型进行分析,理解问题的本质,体验优化的前提和过程,突出学习重点。
【案例描述】片段一:1、创设情境,探究烙1张饼和2张饼的方法。
(1)理解题意,设疑铺垫师(课件出示“妈妈的提示语”):你瞧,小丽妈妈已经开始烙饼了,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1: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师追问:“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中“只能”是什么意思?生2:锅里最多只能烙两张饼。
课件归纳学生反馈信息师提出问题:上课前老师统计了一下我们教室里的人数,咱们班级的同学加在座的听课老师总共有33人,现在给每个人都烙一张饼,我想大家都有点饿了,该怎么样烙才可以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尽快地吃上饼呢,需要多少时间?(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问题)师:同学们心里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那到底该如何烙这33张饼才可以做到合理地利用时间,让每个人尽快吃上饼?我们可以先从数量少的开始烙。
2、操作感知,探究烙1张饼和2张饼的方法。
《烙饼》教学案例分析
《烙饼》教学案例分析设计理念:《烙饼》问题属于数学综合实践内容,其教学目的并不是传授数学知识,而在于促进思维发散与创新,渗透解决问题策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培养数学综合素养。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设计要从小学生真实生活与实际需求出发,基于生活情境导出数学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探究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体验与领悟中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相结合,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强化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学以致用,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
通过解决“怎样烙才最合理”的现实问题,从2张、3张再推理到任意张,从中发现规律,生成优化与运筹思想,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做好积累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烙饼”问题,对比分析不同“烙饼”方案,经历统筹过程,最终确定最优方案,形成优化思想,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
(2)指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观察、对比、分析、猜想、推理、实验及操作,综合锻炼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提升推理、归纳能力。
(3)基于统筹与优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激活创新精神,培养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梳理四个数量关系:烙饼的最短时间,饼的总面数,每次烙的面数,烙一次用的时间。
总结规律,解决与烙饼相关的问题,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统筹与优化思想,调动自主探究兴趣,学以致用,激发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应用搭配知识分析烙三张饼的最短时间,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积累数学推理经验,促进思维发散,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导入生活问题(1)早餐我一个人吃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烙3分钟,最快几分钟能烙好?(2)早餐我和爸爸都吃饼,需要烙2张,平底锅每次可以装下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烙3分钟,怎样烙饼,能在最短时间内烙好两张?(3)早餐我和爸爸妈妈都吃饼,一共需要烙3张,平底锅每次可以装下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烙3分钟,怎样烙饼,能在最短时间内烙好两张?(4)按照以上的情况类推,如果需要烙4张、5张……10张饼,应该怎样烙?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逐层列出问题的同时,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教材中的主题图,指导学生抓住关键数学信息,即: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烙3分钟。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及思考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提升思维-----《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新县福和希望小学:匡俊【活动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活动背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生活,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过程中较有兴趣。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就是以“烙饼”这一常见的生活原态为载体,构建了理想化的“问题模型”:一个锅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都要烙3分钟。
需要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分析、比较,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了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最佳方法的意识,进而渗透统筹、优化、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1.通过烙饼的实践活动,学生自主概括出烙多张饼的规律,计算烙多张饼的时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重点】体会统筹思想的作用,找到烙饼问题中的规律。
【活动难点】烙三个饼的方法【活动准备】圆纸片、纸锅、表格、课件【活动方法】自主探究、教师引导【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吃早点时,老师吃到了非常爱吃的食品,(出示饼)。
饼刚做出来时是不能吃的,必须先放入锅内……?生齐:烙一烙。
师:把刚做出来的饼放入锅内,先烙熟一面,再烙熟另一面,烙熟一面大约需要3分钟,这时饼就能吃了,这个过程叫烙饼,(板书:烙饼)。
同学们烙过饼吗?生齐:没有。
师:同学们愿意跟老师一同来烙一回饼吗?(学生跟随课件的演示,先烙熟饼的一面,再烙熟饼的另一面)师:烙熟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生:6分钟。
[评析:从生活中的吃饼,到经历烙饼过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烙饼问题》案例分析(1)
设计思路:1、在具体情境的反复比较中感受优化的思想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究、思考的过程让学生从中积累活动和思维的经验,并且从具体的直观操作中抽象出数学规律或模型,从而使学生领悟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核心比较问题,始终抓住了优化这一核心思想,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反复比较中始终体会到只有把锅的空间占满,才能达到省时的目的。
第一次比较:比较烙1张饼和烙2张饼为什么用时同样多。
使学生理解锅里最多能烙2张饼,2张同时烙更省时间。
第二次比较:比较烙3张饼的几种不同烙法,哪种最省时,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锅的空间被充分利用,每次都放满了,就能保证资源没有浪费,所以最省时间。
第三次比较:比较烙6张饼的两种烙法(3+3和2+2+2)为什么用时一样。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管是3张3张烙还是2张2张烙,只要锅里每次都放满了2张饼,所以时间都是一样。
三次的比较,在追问最省时的烙饼方法的原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具体而深刻的感受了优化的本质内涵。
2、在直观操作与符号表达的不断体验中感受、发现规律。
数学课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通过1张饼和两张饼的烙法,学生操作演示教师适时借助符号明晰条件,理清结构。
接着让孩子们在探索3张饼的烙法时,从直观操作入手,让学生用学具代替饼动手摆一摆,再想办法把烙饼的过程记录下来,初步尝试有条理的整理信息,并借助符号图形启发思考。
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中,引导学生清晰的表述思维过程,主动的横向比较,直观感受3张饼的最省时烙法的原因所在,体会符号表达的优势。
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挖掘本质、发现规律,不断的走向深入。
而在探索4-6张饼的烙法时,学生已经积累了3张饼的活动经验和表象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教学时从学生的思维个性出发,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本上画一画,在交流与碰撞中,形象的图、表以及不断抽象与简约的符号与数,为学生的数学表达和规律的发现提供了极大的依托和支撑,思维进一步清晰、准确和完整并走向归纳与概括,烙饼问题的模型基本建立。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建立数学模型理性认识数学——《烙饼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合作的乐趣,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彩色圆形图片、表格、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数学问题,例如:煮熟一个鸡蛋要用8分钟时间,煮熟5个鸡蛋要用多长时间?预设生成1:一个一个的煮,一个8分钟,5个要40分钟时间。
预设生成2:把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要用8分钟时间。
2.再次设问:为什么会想到一起煮呢?3.教师小结:当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能源。
看来,煮鸡蛋是要讲究方法的!生活中这类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也需要讲究方法的“烙饼问题”。
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引发探究欲望。
儿童的学习必须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前提,以此来达到对数学现象和数学事实的本质认识。
具有现实的、挑战性的学习素材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
联系生活事实,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烙饼”这一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还体验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1.课件呈现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
烙饼问题双师案例
烙饼问题双师案例
一、题目。
用一只平底锅烙饼,每次只能放2张饼,烙一面需要3分钟,两面都要烙。
(1)烙3张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2)烙5张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3)烙7张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二、解析。
1. (1)烙3张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我们将三张饼分别标记为A、B、C。
第一步:先放A和B的正面,需要3分钟。
第二步:把A的反面和C的正面放入锅中,此时B的正面已经烙好,需要3分钟。
第三步:把B的反面和C的反面放入锅中,需要3分钟。
总共花费3×3 = 9分钟。
2. (2)烙5张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先烙前2张饼,每次烙2张,共需2×3 = 6分钟(因为一张饼有两面,每面3分钟,2张饼同时烙就需要6分钟)。
再按照烙3张饼的方法烙剩下的3张饼,需要9分钟。
所以烙5张饼至少需要6 + 9=15分钟。
3. (3)烙7张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先烙4张饼,每次烙2张,共需4×3÷2 = 6分钟(4张饼共8面,每次烙2面,每面3分钟,所以是8×3÷2 = 12分钟)。
再按照烙3张饼的方法烙剩下的3张饼,需要9分钟。
所以烙7张饼至少需要12 + 9 = 21分钟。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及思考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着手操作,亲自体验,提高思想----- 《烙饼问题》教教事例剖析及思虑新县福和希望小学:匡俊【活动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活动背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的教课内容根源于学生四周熟习的生活,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过程中较有兴趣。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就是以“烙饼”这一常有的生活原态为载体,建立了理想化的“问题模型” :一个锅每次只好烙 2 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都要烙 3 分钟。
需要 3 张饼,如何才能赶快吃上饼?本节课立足于培育学生优秀的思想能力 ,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 , 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着手操作,经历研究“烙饼” 中数学知识的过程,经过学生对各样不一样的解决方法的剖析、比较,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了从多种方法中找寻最正确方法的意识,从而浸透兼顾、优化、转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1.经过烙饼的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归纳出烙多张饼的规律,计算烙多张饼的时间。
2.经过学生着手操作、合作沟通,初步领会优化思想在实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找寻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能踊跃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领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要点】领会兼顾思想的作用,找到烙饼问题中的规律。
【活动难点】烙三个饼的方法【活动准备】圆纸片、纸锅、表格、课件【活动方法】自主研究、教师指引【活动过程】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师:今日吃早点时,老师吃到了特别爱吃的食品,(出示饼)。
饼刚做出来时是不可以吃的,一定先放入锅内?生齐:烙一烙。
师:把刚做出来的饼放入锅内,先烙熟一面,再烙熟另一面,烙熟一面大概需要 3 分钟,这时饼就能吃了,这个过程叫烙饼,(板书:烙饼)。
同学们烙过饼吗?生齐:没有。
师:同学们愿意跟老师一起来烙一回饼吗?(学生跟从课件的演示,先烙熟饼的一面,再烙熟饼的另一面)师:烙熟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生: 6 分钟。
《烙饼问题》优秀教学设计3篇
《烙饼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经济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佳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2:学生认识发展分析:学生对优化问题可能在生活、学习中只是一点朦胧的了解,根本说不上什么是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原有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优化的价值,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生认知障碍点:“优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一、教学环节:1、谈话引入;2、情境引入,学习新知;3、实践应用;4、全课总结,寻找规律。
二、教师活动:1、制作课件(妈妈为家人烙饼);2、三张圆纸片。
三、预设学生行为:1、可能见过烙饼,可能没见过;2、学生演示烙饼(怎样快));3、学生讨论小结,怎样烙饼快,最佳方法是什么(在学生解决问题中得出);4、探究规律(可能学生不可能一下总结出规律,可在老师帮助下得出)。
四、设计意图:从学生亲眼看到或亲身经历的问题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寻找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用于合并.doc
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提升思维——《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案例背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生活,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过程中较有兴趣。
《数学广角一一烙饼问题》就是以“烙饼”这一常见的生活原态为载体,构建了理想化的“问题模型”:一个锅每次只能烙2 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都要烙3分钟。
需要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分析、比较,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了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最佳方法的意识,进而渗透统筹、优化、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是体会解决问题的优化思想,难川是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为了实现难点的突破,笔者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而对问题模型进行分析,理解问题的本质,体验优化的前提和过程,突出学习重点。
【案例描述】片段一:1、创设情境,探究烙1张饼和2张饼的方法。
(1 )理解题意,设疑铺垫师(课件出示“妈妈的提示语”):你瞧,小丽妈妈已经开始烙饼了,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1: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师追问:“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中“只能”是什么意思?生2 :锅里最多只能烙两张饼。
课件归纳学生反馈信息师提出问题:上课前老师统计了一下我们教室里的人数,咱们班级的同学加在座的听课老师总共有33人,现在给每个人都烙一张饼,我想大家都有点饿了,该怎么样烙才可以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尽快地吃上饼呢,需要多少时间?(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问题)师:同学们心里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那到底该如何烙这33张饼才可以做到合理地利用时间,让每个人尽快吃上饼?我们可以先从数量少的开始烙。
2、操作感知,探究烙1张饼和2张饼的方法。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提升思维-———-《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新县福和希望小学:匡俊【活动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活动背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生活,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过程中较有兴趣。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就是以“烙饼”这一常见的生活原态为载体,构建了理想化的“问题模型”:一个锅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都要烙3分钟。
需要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分析、比较,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了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最佳方法的意识,进而渗透统筹、优化、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目标】1.通过烙饼的实践活动,学生自主概括出烙多张饼的规律,计算烙多张饼的时间.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活动重点】体会统筹思想的作用,找到烙饼问题中的规律。
【活动难点】烙三个饼的方法【活动准备】圆纸片、纸锅、表格、课件【活动方法】自主探究、教师引导【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吃早点时,老师吃到了非常爱吃的食品,(出示饼)。
饼刚做出来时是不能吃的,必须先放入锅内……?生齐:烙一烙。
师:把刚做出来的饼放入锅内,先烙熟一面,再烙熟另一面,烙熟一面大约需要3分钟,这时饼就能吃了,这个过程叫烙饼,(板书:烙饼)。
同学们烙过饼吗?生齐:没有.师:同学们愿意跟老师一同来烙一回饼吗?(学生跟随课件的演示,先烙熟饼的一面,再烙熟饼的另一面)师:烙熟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生:6分钟。
[评析:从生活中的吃饼,到经历烙饼过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提升思维-----《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新县福和希望小学:匡俊【活动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活动背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生活,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过程中较有兴趣。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就是以“烙饼”这一常见的生活原态为载体,构建了理想化的“问题模型”:一个锅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都要烙3分钟。
需要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分析、比较,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了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最佳方法的意识,进而渗透统筹、优化、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1.通过烙饼的实践活动,学生自主概括出烙多张饼的规律,计算烙多张饼的时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重点】体会统筹思想的作用,找到烙饼问题中的规律。
【活动难点】烙三个饼的方法【活动准备】圆纸片、纸锅、表格、课件【活动方法】自主探究、教师引导【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吃早点时,老师吃到了非常爱吃的食品,(出示饼)。
饼刚做出来时是不能吃的,必须先放入锅内……?生齐:烙一烙。
师:把刚做出来的饼放入锅内,先烙熟一面,再烙熟另一面,烙熟一面大约需要3分钟,这时饼就能吃了,这个过程叫烙饼,(板书:烙饼)。
同学们烙过饼吗?生齐:没有。
师:同学们愿意跟老师一同来烙一回饼吗?(学生跟随课件的演示,先烙熟饼的一面,再烙熟饼的另一面)师:烙熟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生:6分钟。
[评析:从生活中的吃饼,到经历烙饼过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烙饼问题》案例分析
《烙饼问题》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上数学广角—例2 烙饼问题。
通过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教学过程:1通过动画片引出烙饼问题。
2 用手势表示烙一个饼、两个饼的方法,总结出顺序烙饼法。
师:一张饼该怎样烙呢?大家和我一起用手势表示一下。
(和学生一起做手势)需要多长时间?(学生:6分钟。
)师:两张呢?谁来用手势表示一下?生:(用手势表示)先烙两张饼的正面,用时3分钟,再烙饼的反面,用时3分钟,共用时6分钟。
师:除了用手势表示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填写表格的方法表示烙饼的过程。
烙2张饼时,我们可以按照顺序把两张饼烙熟。
这种简单烙饼方法,我们给它取名顺序烙饼法。
3用圆纸片代替饼,动手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总结出简单省时的交叉烙饼法。
(上台演示)师:大家想亲自动手烙回饼吗?(学生:想)师:烙熟三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呢?下面组长从信封里拿出1、2、3号饼和烙三张饼的表格,小组合作,听清老师的要求:先想想该怎样烙,然后按照想法进行操作,边操作边把想法记录在表格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巡视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分组介绍烙饼过程。
小结:看来要想节约时间,就必须每次锅中都保证有两张饼,到第二次的时候是交叉着烙的。
看来交叉着烙更省时。
我们给这种省时的烙法取个名,叫它交叉烙法。
4两种烙饼方法完成后,研究双数张饼的烙法。
小结:看来饼的个数是双数个时,我们都可以用按顺序烙的方法去烙饼。
5研究烙单数个饼的规律。
小结:看来当饼的个数是单数时,我们采用先交叉烙三个,剩下的按顺序烙的方法最简便。
6总结时间计算的方法。
饼数×3=所需最短时间。
今天,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出了,当一个锅能放两张饼,烙熟一面需要3分时,双数个和单数个的烙法和规律,以及计算时间的方法,从众多烙饼方案中找到了最快最方便的烙法。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出示谜语:煮熟一个鸡蛋要用6分钟?煮熟5个鸡蛋最快需要多少分钟?师:很好!煮熟1个鸡蛋6分钟,5个鸡蛋也可以6分钟。
而不选择30分钟,这样节约了很多时间。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最合理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去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帮妈妈解决她的煎饼问题。
(板书:煎饼问题)(点评: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学生一下明白今天的学习目的,选择最合理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索发现(一)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每次只能煎两张饼,两面都要煎,每面3分钟。
师: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师:“每次只能煎两张饼”是什么意思?出示:用一只锅煎完203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师:那么根据上面的煎法,煎203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师:同学们都茫然了,看来203张饼的确有点偏多了,那我们可以怎么做?(数量变小一点)(点评:烙饼这一生活情境对现在江浙一带的小朋友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而且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经验少。
让学生烙203张饼的问题一提出,一下子把学生镇住了,遇到了问题,思维产生了碰撞的火花。
然后教师及时提出数量变小一点,从煎一张、两张饼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为探究新知识铺好垫。
)(二)围绕主题探索新知(1)煎一张、两张饼进一步说明煎饼规则(略)(2)探索3张饼的煎法师:如果3张饼你打算怎么煎,才会时间最少?生:举手。
师:等待3分钟师:将你想的方法用一副图来表示出来。
(巡视,寻找方法。
)反馈结果:生:①可以先烙两张,再烙一张(时间计算:6+6=12分)板书:3 3×4=12分②优化方案板书:3 3×3=9分(1)学生尝试或优生引领师:谁能看明白这张图?说说这是怎么煎的?(2)教师演示(3)学生再次操作师:你们也用这种方法煎一下试试。
可以用你们的手来代替饼,同桌合作交流。
(分析:学生缺少的就是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能有效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烙饼问题案例分析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出示谜语: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师:很好!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时间的名言吗?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关于时间的名言!既然时间这么珍贵,那么我么做事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好好动脑筋,通过最合理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去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帮妈妈解决她的煎饼问题。
(板书:煎饼问题)(点评: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学生一下明白今天的学习目的,选择最合理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有关时间名言的交流,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珍惜学习时光,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意义深远。
)二探索发现(一)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每次只能煎两张饼,两面都要煎,每面3分钟。
师: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师:“每次只能煎两张饼”是什么意思?出示:用一只锅煎完203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师:那么根据上面的煎法,煎203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师:同学们都茫然了,看来203张饼的确有点偏多了,那我们可以怎么做?(数量变小一点)(点评:烙饼这一生活情境对现在江浙一带的小朋友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而且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经验少。
让学生烙203张饼的问题一提出,一下子把学生镇住了,遇到了问题,思维产生了碰撞的火花。
然后教师及时提出数量变小一点,从煎一张、两张饼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为探究新知识铺好垫。
)(二)围绕主题探索新知(1)煎一张、两张饼进一步说明煎饼规则(略)(2)探索3张饼的煎法师:如果3张饼你打算怎么煎,才会时间最少?生:举手。
师:等待3分钟师:将你想的方法用一副图来表示出来。
(巡视,寻找方法。
)反馈结果:生:①可以先烙两张,再烙一张(时间计算:6+6=12分)板书:3 3×4=12分 ②优化方案板书:3 3×3=9分(1)学生尝试或优生引领师:谁能看明白这张图?说说这是怎么煎的?(2)教师演示(3)学生再次操作师:你们也用这种方法煎一下试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烙饼问题》案例分析
蒙自市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
陈蔓秋(李xx老师)教学片段:
师:
对这两种烙饼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两个同学的烙饼方法是一样的,我觉得第二种记录方法更简洁一些。
生2(补充):
我也觉得第二种记录方法很好,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烙2张饼和3张饼最省时间的方法了,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写那么具体,直接像他这样把5张饼分成2张饼和3张饼2组烙就可以了。
师(赞许):
你说的真好,可以简单的把5张饼分成2组,2张和3张,前面学的2张饼和3张饼的烙法我们可以直接拿来就用。
师:
那么照这样思考6张饼可以分成几组来烙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生3:我把6张饼分成2组,2+2+2,每组同时烙正反两面,共用时
6×3=18分。
生4:还可以把6张饼分成2组,3+3,用交替烙,共用时9×2=18分。
师:
这两种分组方法都是最省时间的吗?
生5: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能保证每次锅中放满两张饼,所以都是最省时的方法。
师(小结):
看来,这时两种方法都能保证锅里没有浪费的空间,所以烙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如果是7张、8张呢?
生6:7张饼可以分成2+2+3,8张饼可以分成2+2+2+2。
生7:我补充,2张烙的时候,每组同时烙正反两面;还剩下的3张就用轮换烙法。
师:9张、10张……更多张呢?你发现什么?有什么规律?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8:我发现当饼的张数是双数时,可以2张地烙;当饼的张数是单数时,先2张烙,剩下的3张用烙3张饼的轮换烙法烙,这样所用的时间最少。
案例评析:
1、在具体情境的反复比较中感受优化的思想
优化问题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优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理解、感受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知识,更能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而数学的思想方法也只有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验与感悟。
《烙饼问题》其核心就是优化,具体地说就是烙饼的锅的空间资源的最大利用。
教学中设计的三个核心比较问题,始终抓住了优化这一核心思想,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反复比较中始终体会到只有把锅的空间占满,才能达到省时的目的。
第一次比较:
比较烙1张饼和烙2张饼为什么用时同样多。
使学生理解锅里最多能烙2张饼,2张同时烙更省时间。
第二次比较:
比较烙3张饼的几种不同烙法,哪种最省时,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锅里每次都放满了,就能保证资源没有浪费,所以最省时间。
第三次比较:
比较烙6张饼的两种烙法(3+3和2+2+2)为什么用时一样。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管是3张烙还是2张烙,只要锅里每次都放满了2张饼,所以时间都是一样。
三次的比较,在追问最省时的烙饼方法的原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具体而深刻的感受了优化的本质内涵。
2、在直观操作与符号表达的不断体验中感受、发现规律。
数学课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训练发展学生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是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的过渡与发展。
在面对具体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其表现就是抽象的思维方法与直观形象的思维方法根据思维操作的需要而交替使用。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充分借助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研究具体问题,在不断的尝试与体验中,自主的探索、发现与归纳,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关注的问题。
本课在让学生感受优化思想,探索发现烙饼问题的规律时,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景素材,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重点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烙饼活动:
第一个层次:
在探索3张饼的烙法时,从直观操作入手,让学生用学具代替饼动手摆一摆,再想办法把烙饼的过程记录下来,初步尝试有条理的整理信息,并借助符号图形启发思考。
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中,引导学生清晰的表述思维过程,主动的横向比较,直观感受3张饼的最省时烙法的原因所在,体会符号表达的优势。
第二个层次:
在探索4-6张饼的烙法时,学生已经积累了3张饼的活动经验和表象,教学时从学生的思维个性出发,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本上画一画,在交流与碰撞中,形象的图、表以及不断抽象与简约的符号与数,为学生的数
学表达和规律的发现提供了极大的依托和支撑,思维进一步清晰、准确和完整并走向归纳与概括,烙饼问题的模型基本建立。
两个层次的烙饼的探索与体验,将原生态的直观操作与数学的符号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的组织信息,准确而清晰的表述烙饼的思路,在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中,不断的观察、比较与反思,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挖掘本质、发现规律,不断的走向深入。
总之,这一节课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