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传统文化——三年级社会实践
家乡风俗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风俗社会实践报告家乡是我成长的地方,自小随着父母回乡,我了解了许多关于家乡风俗的知识和文化。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家乡的风俗习惯,这让我更加亲近我的家乡和民族文化。
一、祭祀习俗家乡的祭祀习俗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每年农历的重要节日,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参与了家乡的传统祭祀活动。
首先,我们需要在庭院中搭建祭坛,祭坛上摆放着各种食物、酒水和祭品等。
然后,在家族长辈的带领下,我们整理祭坛,点燃香烛,向祖先行拜礼。
在祭祀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家族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二、婚嫁习俗家乡的婚嫁习俗也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观察到了家乡的婚礼仪式,深入了解了婚嫁习俗的内容和意义。
婚礼仪式一般包括迎亲、过门和联欢三个环节。
迎亲是指新郎一家到新娘家迎娶新娘;过门是指新娘跨过门槛,成为新郎家的一员;联欢则是举行喜宴,家人朋友欢聚一堂,庆祝新婚的美好时刻。
在婚礼中,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拜堂和敬茶等。
拜堂是新娘和新郎双方家长互相拜访,交换见面礼,并共同见证这一幸福时刻;敬茶则是新娘向新郎的父母敬茶,以示对长辈的尊敬。
三、节日庆典家乡的节日庆典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之一。
每逢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重要节日,家乡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让人们尽情享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春节期间,家乡会举行舞狮、舞龙和放烟花等庆典活动。
舞狮舞龙是我最喜欢的一项活动,舞狮形象栩栩如生,舞动的身姿矫健有力,给人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而放烟花则是用来驱邪祛灾、庆祝喜庆之事。
中秋节是家乡的传统节日之一,我们会举行团圆晚会,一家人共同品尝月饼、赏月和猜灯谜,传递着团圆和祝福的情感。
端午节是家乡的传统节日,我们会举行龙舟竞渡活动,庆祝屈原的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四、民俗表演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还参与了家乡的民俗表演。
民俗表演是展示家乡风土人情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我增加对家乡文化了解的机会。
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忙碌而又充实的社会实践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段经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感觉我们很有必要对自己的社会实践做一下总结。
一起来学习实践报告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1我的祖国,我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
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的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身为华夏子孙,中华民族的一员,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门必修课,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今天的中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涌进,对于外国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对于节日的态度。
在情人节的玫瑰、巧克力,圣诞节的苹果,万圣节的南瓜灯,装扮在我们城市的街头时,我们却忘记了在重阳节为家中的老人送上一句问候。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忙碌中甚至连春节都无法抽身回家陪伴年年迈的父母。
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除了端午以外,都跟“合家团圆”有关系。
但处在家庭小型化初期的中国,年轻人的家庭观念是相对淡薄的。
而且中国人总是习惯性的把某种节日和食品联系在一起,仿佛除了吃这种食品过节就没别的了。
总之,这都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浮躁心态所导致的。
传统节日是有生命力的,等到整个社会重新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力、重新找回传统文化的价值时,也就重新重视传统节日了。
我认为我们过外国节日是在吸取外国的一些好的内容,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更加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关注外国节日固然不伤大雅,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将外国节日看得比我国的传统文化更重要,过外国节日只不过是一种娱乐而已,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已是根深蒂固,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
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一、介绍家乡家乡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这里有壮丽的山川、繁茂的森林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在这次家乡文化社会实践中,我有幸深入了解了家乡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传统音乐和舞蹈。
我参观了一场当地的民俗表演,欣赏到了鼓舞人心的乐曲和优美的舞姿。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的表达。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三、家乡的社会发展近年来,家乡的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我参观了当地的工业园区,看到了一片繁忙的景象。
这些工业企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家乡经济的增长,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环境保护也成为了家乡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人们开始重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与社会的融合在家乡的实践中,我发现文化与社会的融合是家乡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艺术节、文化展览等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这些举措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文化娱乐的机会,也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个人感悟与展望通过这次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一个国家的独特标识。
只有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同时,我也意识到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
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关注家乡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有责任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家乡的繁荣做出贡献。
六、结语通过这次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我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家乡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2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生活又将谢下帷幕,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写一份实践报告,做好总结。
可是实践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进行民族文化以及社会发展调查和分析,为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调查时间:7月5日至年11日6日三、调查地点:贵州省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四、调查对象:复兴村村委及村民五、调研经过及内容(一)走访村委1、村庄基本概况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位于大方县八堡乡北部,距八堡乡政府驻地3.5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662户,263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10元,居住有90%以上的苗族。
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
2、村庄环境建设情况:⑴村庄基本面貌:A、村容村貌良好、干净整洁;B、茅草房的改建已完成90%;C、各组道路全部硬化;D、各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较好;⑵基本设施建设复兴村村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复兴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⑶村庄自然环境复兴村环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污染,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二)与村民实地访谈村民生活情况:90%以上的人家都有电视机等家用电器;100%的村民们都用上了电。
大家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高兴劲都洋溢在各自的脸上。
六、关于复兴村发展的思考:1、大力推进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
复兴村90%以上村民都是苗族,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饮食:苗家盖碗肉、苗家水花酒、苗家鸡八块等。
民族特色的饮食让复兴村的经济明显增长。
家乡民俗文化实践报告(精选3篇)

家乡民俗文化实践报告(精选3篇)家乡民俗文化实践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1.围绕风俗习惯、民间建筑、方言土语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教育。
和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3.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强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调查内容1.风俗习惯下面是有关春节时候的习俗,虽说小打小闹,但也是地方的风俗吧。
大年初二上午,各村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打开祠堂的大门,把里面供奉的观音寿星公公等神仙抬出来,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里辈分较大的前辈们将其擦洗干净,再给他们一番仔细装帧。
神门便被打扮的光彩夺目。
随着他们便在鞭炮唢呐声中被请入到专制的木架上,将木架放入一顶装饰的十分漂亮的木轿里,由村里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抬围绕游走。
后面通常跟着浩浩荡荡的观看队伍,尤其是孩子们喜欢跟随木轿追打嬉戏,场面甚为热闹!木轿过处,人皆欢喜!当然你还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停放一会儿,但你必须不停地放鞭炮,还得包红包,图的一个吉利。
这些财务便充当村费,供以后一些农节开支,为各种村里活动提供保障。
农事安排在农村很讲究的。
我们村要过农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劳作。
发试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时,各家各户先要开秧门,下田栽禾苗时秧不够。
不能互相用手递秧,栽不赢后面的人抛在田中间叫吃田螺。
我们这有种特产红桔,红桔产区采摘红桔时,摘桔人不能喝酒,还得剪指甲,并要用木制马梯来摘。
我们还有饮茶风俗,以擂茶最为显著。
擂茶是我们新干一枝独秀的奇葩。
过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现在已被新干大多数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谭丘。
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我一根半米长的擂棍将茶捣碎,边擂边不断的给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也可以。
直到钵中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
然后同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
家乡的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的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家乡的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辛苦的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这次社会实践让你有什么触动呢?这时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实践报告总结一下了。
千万不能认为实践报告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1一路颠颇,几经辗转,总算回到了一年不见的家和家乡。
走在昔日熟悉的乡间小道上,心中满溢的是喜悦,激动与自豪。
我被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撼。
一、政策效果。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
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
我们那时侯穿高一点的鞋就会不断的崴脚,穿平的鞋却会十分的硌脚,总之是怎么走都不舒服,骑车就更不要提了。
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一到夏天更是苍蝇漫天,臭气熏天。
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
我们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
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
现在回想起来童年是美好的,可是我的家乡却也可以说是满目疮痍。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
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
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
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
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
“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精选5篇)

“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精选5篇)第一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行动体验:“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任务】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就是通过活动的任务设计,让参与者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走访实践中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
【方案设计】宣布任务:明确任务,做好分工,参与者要按照活动要求,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
宣布规则:1.按籍贯或户籍地将全体参与者分成若干个小组。
2.各小组做好到图书馆、资料室、电子阅览室等查阅相关资料和采访亲友、进行社会调查的责任分工。
2.个人或小组进行专题查阅、调查时,作好详细、认真的记录,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汇总。
3.小组内部成员应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各小组要交流收获与体会。
4.可以以日记、作文、实践报告、讨论发言记录、资料展览、成果发布会等形式进行活动的总结。
【行动准备】操作要点:1.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分组。
2.制定查阅与调查计划。
3.作好调查的物质准备,比如照相机、录音机、笔记本等。
4.确定谁应该查当地名人遗迹,谁应该查民间工艺,谁应该查民族风俗等,然后再分别查资料。
5.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①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②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农桑文化、军事文化、工商文化和科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6.开展考察活动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民俗活动社会实践心得(3篇)

第1篇一、前言民俗活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间文化瑰宝。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积极参加了一次民俗活动社会实践。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二、活动背景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各地纷纷举办各类民俗活动。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选择了我国某地的传统民俗活动——端午节。
三、活动过程1.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五月节等,源于我国古代对龙图腾的崇拜。
相传,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投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活动。
2. 划龙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亲身参与了划龙舟。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划龙舟的基本技巧。
比赛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拼搏,充分展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3. 制作粽子在端午节这天,制作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习俗。
我们学习了粽子的制作方法,亲手制作了美味的粽子。
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也体验了民间技艺的传承。
4. 挂艾草艾草具有驱邪避疫的功效,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
我们学习了如何挑选艾草,并亲手将艾草挂在家门口,寓意着家庭平安、健康。
四、心得体会1. 民俗活动的魅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民俗活动的魅力。
民俗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价值。
参与民俗活动,让我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划龙舟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
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
这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3. 劳动与技艺的传承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粽子的制作方法,还了解到了民间技艺的传承。
这让我明白,劳动是光荣的,技艺的传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4.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家乡的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家乡,一个充满温情与回忆的地方,它承载着我们的根和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各地纷纷开展文化社会实践,旨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本报告以我家乡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亲身实践,探讨家乡文化社会实践的现状、成效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家乡文化概述我家乡位于我国某省的一个小县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这里就有“文化之乡”的美誉。
家乡的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非物质文化遗产:家乡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刺绣、泥塑、木雕等。
这些传统技艺代代相传,成为了家乡独特的文化符号。
2. 民间艺术: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戏曲、舞蹈、曲艺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成为了家乡人民的精神寄托。
3. 传统节日:家乡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通过各种活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4. 民俗风情:家乡的民俗风情独特,如婚丧嫁娶、祭祀活动等。
这些民俗活动传承了家乡人民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
三、文化社会实践现状近年来,我家乡积极开展文化社会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对传统技艺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
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展览、比赛等活动,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
2. 民间艺术传承:鼓励民间艺术家开展创作,举办各类民间艺术培训班,培养新一代民间艺术人才。
此外,还通过举办民间艺术展演,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民间艺术。
3. 传统节日庆祝:每年都会举办各类传统节庆活动,如元宵灯会、端午节龙舟赛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家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民俗风情展示: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民俗风情游等活动,展示家乡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四、文化社会实践成效1. 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开展文化社会实践,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家乡的传统文化三年级社会实践

家乡的传统文化——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我的家乡——迁安市,虽然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但是一直不知道迁安这座城市的由来,借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为了更好的了解我的家乡“迁安”,妈妈同我一起,在网上搜了很多“迁安”这个名字的含义和来源。
我生活的这座小城,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属半山区县级市,1996年10月撤县设市。
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7.3万,共辖19个镇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有534个村、10个居委会。
迁安市为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绿化模范县(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国家园林城市”。
境内现有铁路四条:京秦、大秦、通坨、卑水铁路。
公路:国道2条,京沈高速、102国道;省道3条,三抚路、平青大公路、长城旅游路。
远古划分为“九州”,今迁安属冀州;周分冀州为冀、幽两州,今迁安属幽州地。
迁安之名始见于金。
辽时迁安原名“安喜”。
五代十国时,今迁安地被契丹侵占(契丹于公元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后,辽宋对峙,辽统治者时常出兵掠夺北宋,辽兵所到之处常被抢掠一空。
北宋太祖二年(公元961年)辽把从定州安喜县(今保定地区定县)俘获的人口安置在今迁安、迁西之地,并置新县,因俘户来自安喜而得名安喜县。
金灭辽后,金的疆域南侵到淮河流域,为避免重名,于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将平州之安喜更名为“迁安”,意即“迁兰变鲍、安居乐业”。
三年二班笪尊喆迁安的长城迁安是个有好多好多长城的地方,妈妈和我一起去了白羊峪,看到了大理石长城,后来遇到了喜欢爬山的阿姨,她又给我讲了一个关于迁安一段建错了的长城的故事:在冷口关以西大龙王庙村以北,有一段长城别具特色:在方圆不到5公里的范围内长城分了个叉,整个长城在这里绕了一个圈。
当地人称为“错城”,在“错城”中部的一个山头上,有一乱石堆成的巨大石丘,造型和位置不同于别的城楼,占地约20多平方米,高3米有余。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8篇)社会实践结束了,回顾坚强地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那么需要好好地作总结,写一份实践报告了。
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漂亮的实践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篇1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韩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先哲的思想,也是西方哲学家们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
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肯德基、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不清楚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一、此次调查,正是对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和了解。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问卷分为网上问卷和实体问卷两部分,参与问卷的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
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
共回收问卷90份,其中网上参与问卷77人,回收实体问卷13份。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导语】以下是作者为大家准备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共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济南是人泉,泰山是神泉”,这是寒假登泰山时听到的一句话,意思是济南的名人多,泰山的名神多。
本来不懂这句话,逛完了泰山才懂它的真含义:神,的确很多,大小庙宇无数;来过的神人也很多,悬崖绝壁上都有某年某日某人的题词!我在凌晨三点醒的,当时同寝室的四个人已经醒了,在悄悄谈话,被窝里的脚有些冷,说不清是被她们的谈话声吵醒还是房间太冷把我冻醒,总之是醒了。
水杯里的水已经冰凉开始冻彻肌骨,这泰山顶上的凌晨,除了我和屋里的人,所有的人都睡觉了,世界是一片安静。
我们出发的时间还不到五点半,天依然黑透着,室外温度倒也不低,有人惊叹和屋里一样冷啊!当时走在古建筑的冷清大街上,确实有魑魅魍魉的感觉,路上稀疏有几家开门的店铺,露出灯光。
而我们则依靠点点手机灯光行走,偶尔有巡夜的人,露出一点手电筒的光,只一束,不过已经很感激了!几个人稀落落的在街头,出租军大衣,叫卖高香,价格是贵的离奇,且掺杂谎价成份太大,他们都身穿黄绿色军大衣,缩着脑袋和脖子,像一只只冻坏了的猴子。
路倒是够平整,只是台阶很多,有时我幻觉这是在没有路灯的某个地方,看看路边的灯--很有古韵的亮着,周围是花花绿绿的画,台阶下是距离千米的泰安市,有点点灯,有长龙似的路灯,远处看来有些缥缈,真的像天宫,一抬头,贞节牌坊似的建筑,凭借昏暗的光,看见上面是“天街”二,哦,原来现在在泰山顶上!行走夜路,头顶繁星,点点滴滴,连月亮也逃到天的东方让路。
什么北斗星,北极星,牛郎织女星…马导一边指着一边教我们辨认。
看见天上繁星,看到山下的灯火美景,仿佛山是镜子,把星星射到人间,抑或人间是湖面,飘了天空的影子,我陶醉这奇景,就想收录到照相机里。
路前面是阴森恐怖的,黑黑一片,只闻到浓烈的香气,是焚烧的香,那一刻来不及仔细看周围,急着赶路,而路在脚下也不太平了,石头参差不齐,我忽然害怕了,小时候听说过鬼迷路的故事“晚上走路时,鬼出来捣鬼,故意变出路来迷惑人,使人绕来绕去的走不出原地,只是绕圈而已”我突然记起昨天晚上宾馆老板的话“走了别回来啊”不像是对人说的话,只像说鬼的。
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家乡文化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大山,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智慧。
为了深入了解和传承家乡文化,我参加了一次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将围绕此次实践经历,就家乡文化的特色、传统艺术以及文化教育进行探讨。
二、家乡文化的特色1.丰富多样的节日文化家乡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体现着民俗风情,也是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重要途径。
2.独特的民间艺术家乡的民间艺术独具特色,如舞蹈、音乐、戏曲等。
其中,著名的皮影戏是我家乡的传统艺术代表,它通过剪影和灯光的配合,生动地表现着我们的历史和传统。
三、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1.艺术家的努力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一些艺术家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
他们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等形式,推广传统艺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2.文化机构的支持当地的文化机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为传统艺术家提供场所和资源,并举办艺术比赛和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传统艺术,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家乡文化的教育意义1.培养民族自豪感了解家乡文化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民族,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
2.弘扬传统价值观家乡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如孝道、友善、勤劳等。
这些价值观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传承家乡文化,我们可以引导自己走向更加健康和积极的人生道路。
五、结语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同时,家乡文化的教育意义也是我们需要重视和关注的。
相信在不断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家乡文化将继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家乡文化的瑰宝传递给更多的人。
传承家乡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传承家乡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传承家乡文化是每一个家乡人民的责任与使命。
为了更好地传承家乡文化,我参加了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报告中,我将详细介绍这次实践的目的、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一、活动目的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实地参观、深入了解和亲身体验的方式,促进我们对家乡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并进一步认识到其重要性。
同时,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可以增强我们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活动过程1. 文化古迹考察我们首先参观了本地的几处文化古迹,包括古建筑、传统工艺品以及名人故居等。
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这些古迹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底蕴。
2. 手工艺制作体验为了进一步体验家乡的传统文化,我们参与了一些手工艺制作活动。
比如,在一个传统工艺坊里,我们亲自制作了一件传统工艺品,并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
通过亲手制作,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和独特之处。
3. 传统艺术表演作为鼓励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我们还参观了一场本地传统艺术表演。
演出中,有舞蹈、音乐、戏曲等多种形式的表演,每个节目都让我们深受感动。
通过欣赏这些表演,我们更加意识到传统艺术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三、活动成果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的成果:1. 提高文化自觉。
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传统文化,对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并且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使命去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
2. 增进友谊与合作。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分享交流、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大大加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3.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亲身参与各种活动,我们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了一些传统工艺制作技巧,并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体会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传承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家乡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标识,是历史的瑰宝,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
只有我们本土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将家乡文化传承下去。
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家乡文化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社会实践,通过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揭示了家乡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社会价值。
同时,本报告还分析了家乡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积极影响。
第一章:家乡的历史文化1.1 家乡的历史渊源家乡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家乡曾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中心,这为家乡的历史文化积淀奠定了基础。
1.2 家乡的传统艺术家乡传统艺术独具特色,包括书法、绘画、曲艺等多种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承载着家乡人民的情感和智慧,对于传承家乡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家乡的风俗习惯2.1 家乡的传统节日家乡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承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是家乡人民的精神寄托。
2.2 家乡的饮食文化家乡的饮食文化多样丰富,包括传统的风味小吃、宴席礼仪等。
这些饮食文化无论是从味觉上还是文化背景上都独具一格,是家乡特色的代表。
第三章:社会实践与家乡文化3.1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家乡的文化遗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传承。
相关的机构和组织致力于对古代建筑、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以确保家乡文化的传承。
3.2 家乡文化与经济发展家乡文化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吸引了许多游客和购物者,促进了旅游业和手工艺产业的繁荣。
3.3 家乡文化与社会凝聚力家乡文化对于增强当地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同也具有重要影响。
乡亲们对家乡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有着共同的认同和情感,这种认同感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
结论:家乡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重价值。
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是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坚持文化自信,加强相关工作,才能让家乡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家乡文化社 会实践报告

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近几年来,我逐渐意识到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家乡的文化,我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和研究。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对家乡文化的观察和思考。
一、家乡背景介绍我所在的家乡位于中国的一个小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这个城市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因为在这里可以找到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和习俗。
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令我感到骄傲和欣慰。
二、实践活动及观察1. 参观博物馆在社会实践中,我首先参观了家乡的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文物和古代艺术品,让我对家乡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通过观看陶瓷和玉器的展览,我了解到古代居民对于美的追求和精湛的工艺技巧。
此外,在博物馆的展览中,我还学习到了家乡的历史变迁和人民斗争的艰辛。
2. 参观传统手工艺坊除了博物馆,我还参观了一些传统手工艺坊。
在这些手工艺坊里,我见证了一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在陶器手工艺坊,我亲眼见到了陶艺师傅的熟练操作和精湛技艺。
他们将简单的泥土变成了精美的瓷器,彰显了家乡的传统工艺。
在布艺手工艺坊,我还学习到了织布和刺绣的细致过程。
这些传统手艺的保护和发展对于家乡的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3. 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为了更贴近家乡的传统文化,我还参与了一些传统文化活动。
例如,在春节期间,我参与了舞龙舞狮的表演。
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机。
此外,我还参加了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清明节的祭祖和中秋节的赏月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家乡文化的独特之处。
三、对家乡文化的思考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意识到,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对于当地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家乡的传统文化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宿。
传承文化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还能够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
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近几年来,我逐渐意识到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家乡的文化,我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和研究。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对家乡文化的观察和思考。
一、家乡背景介绍我所在的家乡位于中国的一个小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这个城市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因为在这里可以找到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和习俗。
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令我感到骄傲和欣慰。
二、实践活动及观察1. 参观博物馆在社会实践中,我首先参观了家乡的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文物和古代艺术品,让我对家乡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通过观看陶瓷和玉器的展览,我了解到古代居民对于美的追求和精湛的工艺技巧。
此外,在博物馆的展览中,我还学习到了家乡的历史变迁和人民斗争的艰辛。
2. 参观传统手工艺坊除了博物馆,我还参观了一些传统手工艺坊。
在这些手工艺坊里,我见证了一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在陶器手工艺坊,我亲眼见到了陶艺师傅的熟练操作和精湛技艺。
他们将简单的泥土变成了精美的瓷器,彰显了家乡的传统工艺。
在布艺手工艺坊,我还学习到了织布和刺绣的细致过程。
这些传统手艺的保护和发展对于家乡的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3. 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为了更贴近家乡的传统文化,我还参与了一些传统文化活动。
例如,在春节期间,我参与了舞龙舞狮的表演。
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机。
此外,我还参加了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清明节的祭祖和中秋节的赏月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家乡文化的独特之处。
三、对家乡文化的思考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意识到,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对于当地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家乡的传统文化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宿。
传承文化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还能够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
家乡文化社 会实践报告

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家乡文化社会实践报告》家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它不仅承载着我们的记忆,更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家乡文化,我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通过走访、观察和交流,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感悟。
我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
它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这些都构成了家乡文化的重要元素。
在实践过程中,我首先走进了家乡的老街。
老街两旁的建筑大多保留着古朴的风格,青石板路、木质门窗,无不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些建筑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变迁,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我与老街上的居民进行了交流,他们热情地向我讲述了老街的历史和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从他们的口中,我了解到老街在过去是商业繁荣的中心,各种店铺琳琅满目,人们在这里进行着繁忙而有序的交易。
如今,虽然老街的商业功能有所减弱,但它依然是家乡人民心中的精神寄托。
接着,我来到了家乡的博物馆。
这里陈列着许多与家乡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物和资料。
通过参观,我对家乡的起源、发展以及文化传承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从古老的农具到精美的手工艺品,从历史文献到民间传说,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向我展示着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家乡的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当地的民间戏曲表演。
演员们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表演让我深深陶醉其中。
戏曲中的唱词、曲调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家乡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家乡的传统节日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花灯展览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更传承了古老的文化习俗。
我参与了其中的一些活动,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凝聚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家乡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年轻人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兴趣逐渐淡薄。
同时,一些传统文化技艺由于缺乏传承人和市场需求,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传统文化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我的家乡——迁安市,虽然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但是一直不知道迁安这座城市的由来,借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为了更好的了解我的家乡“迁安”,妈妈同我一起,在网上搜了很多“迁安”这个名字的含义和来源。
我生活的这座小城,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属半山区县级市,1996年10月撤县设市。
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7.3万,共辖19个镇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有534个村、10个居委会。
迁安市为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绿化模范县(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国家园林城市”。
境内现有铁路四条:京秦、大秦、通坨、卑水铁路。
公路:国道2条,京沈高速、102国道;省道3条,三抚路、平青大公路、长城旅游路。
远古划分为“九州”,今迁安属冀州;周分冀州为冀、幽两州,今迁安属幽州地。
迁安之名始见于金。
辽时迁安原名“安喜”。
五代十国时,今迁安地被契丹侵占(契丹于公元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后,辽宋对峙,辽统治者时常出兵掠夺北宋,辽兵所到之处常被抢掠一空。
北宋太祖二年(公元961年)辽把从定州安喜县(今保定地区定县)俘获的人口安置在今迁安、迁西之地,并置新县,因俘户来自安喜而得名安喜县。
金灭辽后,金的疆域南侵到淮河流域,为避免重名,于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将平州之安喜更名为“迁安”,意即“迁兰变鲍、安居乐业”。
三年二班笪尊喆
迁安的长城
迁安是个有好多好多长城的地方,妈妈和我一起去了白羊峪,看到了大理石长城,后来遇到了喜欢爬山的阿姨,她又给我讲了一个关于迁安一段建错了的长城的故事:
在冷口关以西大龙王庙村以北,有一段长城别具特色:在方圆不到5公里的范围内长城分了个叉,整个长城在这里绕了一个圈。
当地人称为“错城”,在“错城”中部的一个山头上,有一乱石堆成的巨大石丘,造型和位置不同于别的城楼,占地约20多平方米,高3米有余。
更为奇特的是,从远处看石丘和整个山体合成一体,像个巨大的坟茔,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将军坟山”。
传说在明洪武年间,朝廷重修长城,一位将军被派到冷口负责修建长城。
刚开始这位将军恪守职守日夜操劳,和修长城的民工、士兵同甘共苦。
当长城修建到冷口时,将军发现附近有温泉,于是就隔三差五去泡。
从此,将军把修建长城的事忘之脑后。
见将军每日花天酒地,民工和士兵们很是愤怒,开始消极怠工,工程进度慢了下来,当长城建到“错城”时,部将见施工图纸上设计的路线不清楚,前去请示往西修建还是往北修建,却遭到将军的一顿呵斥。
部将回去后让大家沿着北头向北修筑。
一个月后,朝廷派人前来检查,发现这里的长城修筑错了,而且工程进展缓慢。
弄清这位将军的所作所为后,朝廷便将其就地斩首。
民工和士兵们吃尽苦头却白费了工夫,个个义愤填膺,他们就把将军的尸体用乱石埋在了“错城”上。
三年二班笪尊喆
杨家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去了杨家坡文化园,吃完农家饭,我们参观了文化园中陈列的各种民俗展示和迁安的历史文化,讲解阿姨耐心的为我介绍了杨家坡的历史底蕴。
杨家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迁安市彭店子乡杨家坡村北山上,1986年被发现。
遗址处在一个较大沙丘上,分上下两级台地。
遗址范围较大,略呈椭圆形,面积约六万平方米,系沙土地带,表层为耕土层,最低层为山石。
杨家坡遗址的沙丘西部,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略呈椭圆形的灰沟,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约0.2到1.5米。
遗址地表存留着大量的陶片和打制石器、磨制石器。
石器大部分有人工二次修制的痕迹。
在杨家坡遗址地表及灰沟内采集的遗物主要有石器、陶器。
石器,共78件,可分为打制和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一般制作精细,通体磨光,器型规整。
主要有石铲、石斧、砍砸器、磨棒、石球、网坠等。
所用石料为砂岩砾石。
主要器型有双耳平底罐、单耳平底罐,高领陶罐、陶盆、陶碗等,未发现有腿器和泥质陶片。
从文化层采集的陶片看,皆为砂陶并掺杂有大量云母,陶器内壁皆为黑色,器表多为刻划纹饰,器型皆为筒形罐,直口或敛口,直腹,平底。
从杨家坡遗址的陶器器型和纹饰看,皆与辽东半岛的小珠山遗址接近。
因此,杨家坡遗址的年代应与辽西的兴隆洼文化相似,约6—7千年左右。
1988年杨家坡遗址被唐山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年二班笪尊喆
迁安与黄帝文化
迁安近30年的考古发现,探
测到迁安有极其丰富而宝贵的历
史文化资源。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
琦先生说:“考古发现正日渐清晰
地揭示出古史传说中‘五帝活动’
的背景。
五帝时代以五千年为界
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以黄帝
为代表的前半段主要活动中心在
燕山南北”。
大量史料、出土文物
及当地传说可以证明,燕山南麓
滦河岸边的迁安正是黄帝部落早
期活动的中心。
轩辕阁始建于2011年5月,
历经两年主体工程竣工,高54米,总投资6000多万元,建筑面积4542.49平方米。
这座明五层暗七层的仿明代风格建筑,阁内黄帝文化展览每层一个主题,第一层为“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让人从全国的范围和视角展陈黄帝文化;第二层为“黄帝胜迹、光耀千秋”,全面展现了迁安与黄帝的关系;第三层为“黄帝时代、伟业辉煌”,展现全国范围内距今六千年至五千年前黄帝时代的文明成就;第四层“迁安文化、源远流长”,展现了迁安历史上的闪光点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层为“中华轩辕、薪火相传”,展示轩辕黄帝灿烂的姓氏文化。
据介绍,典籍、考古发掘显示,迁安古属山戎之地,是轩辕黄帝活动的重要地区。
迁安境内的18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向世人展示着五千年前黄帝部族来到此地所留下的珍贵足迹,尤其是在安新庄遗址出土的天鼋被专家一致认为是黄帝部族的图腾。
近年来,迁安成立了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研究中心,并被授予“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之乡”称号。
轩辕阁以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为主题,阁内以文字、文物、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弘扬展示了黄帝胜迹的典故传说,承载着对中华人文初祖的纪念。
三年二班笪尊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