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选择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本语文九年级下12课词四首课后练习题答案

部编本语文九年级下12课词四首课后练习题答案

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 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 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 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 撒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因为长期戍守边塞, 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因为思乡,泪流满面。
• 本词主旨:抒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 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满江红》(小住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 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 “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 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 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 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 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 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 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 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 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 状况。 • 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 苦闷彷徨和立志走上革命道路的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
“亲射虎”,是狂的外在表现,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 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遣冯唐”“射天 狼”这两个典故正是表现他的内心狂傲志向。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统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统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12.《词四首》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解析】D分析: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建功立业的情怀。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解析】D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3单元12课《词四首》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3单元12课《词四首》

课时练12 词四首一、选择题1.选出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A.上阕起笔直接入题,连用“牵”“擎”“卷”等词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展现了出猎的雄壮场面。

B.上阕写词人在“出猎”这一场景中形象、气势、意气之“狂”,下阕则抒发词人由打猎激发出的“少年狂”的胸怀。

C.下阕运用典故“遣冯唐”“射天狼”,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懑。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犷、豪放的,充分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2.选出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矛盾心理。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亲切感人。

3.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题为“壮词”,“壮”字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C.词的上下片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4.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2020年12月,中宣部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

人教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选择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选择题及答案

12.《词四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习题】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解析】D分析: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建功立业的情怀。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习题】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不平。

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答:①“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

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习题】简答题:1、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12 词四首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如拭.(shì)塞.下(sài)千嶂.(zhànɡ)人不寐.(mèi)B.浊.酒(zhuó)燕.然(yān)胸襟.(jīn)鬓.微霜(bìn)C.未勒.(lè)羌.管(qiānɡ)貂裘.(qiú)右擎.苍(qín)D.霹.雳(pī)蛾.眉(é)千骑.(jì)麾.下炙(huī)1.答案 C “擎”应读qínɡ。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B.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C.燕然未勒.归无计(刻石记功)D.身不得,男儿列.(行列)2.答案 D 列:属类,范围。

3.下列词句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答案 B A.应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应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D.应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宋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满江红》—秋瑾—清代末年4.答案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词人。

5.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 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 练习(含答案)

12 词四首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衡.阳(héng) 浊.酒(zhuó) 羌.管(qiāng) 擎.苍(qíng)B.貂.裘(diāo) 鬓.微霜(bìn) 麾.下(huī) 霹.雳(pī)C.的.卢(dí) 雕.弓(diāo) 蛾.眉(ě) 未屑.(xiè)D.青衫.(shān) 胸襟.(jīn) 肝.胆(gān) 遣.冯唐(qiǎn)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B.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D.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B.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5.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激烈的战斗场景的句子是:, 。

(6)《满江红》中借写明快秋景来衬托词人的心情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渔家傲·秋思》,回答问题。

6.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2词四首(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2词四首(附答案)

12词四首•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C.千嶂里(zh ang)D.麾下(m& o) I) 塞下(s d)羌管(y eng)I如拭(sh ) 霹雳(p) I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老夫唧发少年狂() ⑵千骑卷平冈( )⑶会挽雕弓如满月() (4)五十弦翻塞外声( )(5)殊未屑()3 .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何处觅知音?青衫湿!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 .下列诗句、题目(或词牌名)、作者及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 秋思》一一范仲淹一一北宋B.洒酣胸胆尚开张一一《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一苏轼一一南宋C.五十弦翻塞外声一一《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一辛弃疾一一南宋D.英雄末路当磨折一一《满江红》一一秋瑾一一清代 5 .按原文填空。

⑴,衡阳雁去无留意。

⑵,将军白发征夫泪。

⑶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 志的词句是:,,。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下片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 地的大业的远大理想的词句是:,。

(5),秋容如拭!i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遣冯唐(qi (n)浊 7S(zhuo) ♦ ♦B.貂隆(qi ) 号微霜(bn) 不寐(m6i)炙烤(zh )(6)马作的卢飞快,。

I——!课内品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6~7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词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同步习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同步练习一、直接性默写。

(1)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3)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7)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

(8)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二、理解性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借咏物表达边塞异常荒凉孤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书写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虽年事已高,但壮志不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建立功绩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通过场面描写渲染将士们的昂扬斗志和豪壮的声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

12.词四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飞走不可。

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

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选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选练习(含答案)

第十二课《词四首》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塞.下(sài)貂.裘(diāo)如拭.(shì)B.千嶂.(zhàng)平冈.(gǎng)磨折.(zhé)C.未勒.(lè)未屑.(xiè)麾下炙.(jiù)D.羌.管(qiāng)的.卢(dì)倾.城(qīng)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B.酒酣胸胆尚.开张(还)C.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D.身不得,男儿列.(排列)3.下列划分句子节奏正确的一项是()x*]A.浊酒/ 一杯/ 家万里,燕然/ 未勒/ 归无计。

B.俗子/胸襟谁/识我?C.八百里/ 分麾/下炙D.酒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4..下列对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为篱下黄华开遍,秋容如拭中秋容如拭反衬了词人内心的苦闷。

B.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是相同的。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借用典故,把自己比喻作冯唐。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是作者醉的原因。

5.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满江红》中的“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B.《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代表作,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首创豪放词派。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

6.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校开展“走近最美古诗文”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补全对联)请根据给出的上联,联系已学过的课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任意一篇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下联: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12 词四首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如拭.(shì)塞.下(sài)千嶂.(zhànɡ)人不寐.(mèi)B.浊.酒(zhuó)燕.然(yān)胸襟.(jīn)鬓.微霜(bìn)C.未勒.(lè)羌.管(qiānɡ)貂裘.(qiú)右擎.苍(qín)D.霹.雳(pī)蛾.眉(é)千骑.(jì)麾.下炙(huī)1.答案 C “擎”应读qínɡ。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B.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C.燕然未勒.归无计(刻石记功)D.身不得,男儿列.(行列)2.答案 D 列:属类,范围。

3.下列词句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答案 B A.应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应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D.应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宋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满江红》—秋瑾—清代末年4.答案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词人。

5.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人教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选择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选择题及答案

12.《词四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习题】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解析】D分析: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建功立业的情怀。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2.词四首(学生版+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2.词四首(学生版+解析版)

《作业推荐》——词四首一、单选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塞.外(sài)千嶂.(zhàng)麾.下炙(huī)B.羌.管(qiāng)的.卢(dí)燕.然未勒(yān)C.不寐.(mèi)弦.惊(xuán)锦帽貂裘.(qiú)D.了.却(liǎo)擎.苍(qíng)俗子胸襟.(jīn)2.下面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俗子/胸襟谁/识我?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3.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破阵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这首词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全词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

B.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作者骑着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战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不顺利。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经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4.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A.“拭”是擦拭的意思,“秋容如拭”的意思是秋色就好像是刚刚被擦拭得干干净净一样,清澈明净。

B.“四面歌残终破楚”化用“四面楚歌”的典故,与“八年风味徒思浙”一起表现民族与国家的危难和自己的命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后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后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2. 下列对《渔家傲·秋思》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

上片着重写景,围绕一个“秋”字,描写边塞阔大苍凉的景象,为下文抒情蓄势。

B.“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衡阳的大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毫无留恋之意,更显边塞寒风萧瑟,满目苍凉。

C.“长烟落日”,使人联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而“孤城闭”隐隐地透露出对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D.“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

这种思乡情切和悲愤无奈使将军愁白了头发,令征夫默默垂泪。

3. 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渔家傲·秋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渴望建立功业但又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B.《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现了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

C.《渔家傲·秋思》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长烟落日孤城闭”,一个“闭”字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

D.两首词都表现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但又壮志难酬的思想。

4. 下列对《满江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写京城的气候特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词四首》配套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词四首》配套练习题附答案

(3)【每日读诗歌】 为使诗歌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倡导“读睡”活动,
即“读一首诗再睡觉”。下面是某同学为“读睡”活动推荐
的一首诗,请你用斜线( ∕ )为诗歌正文标出咏读节奏。 寻李白(节选) 余光中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 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 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3.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作者 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 句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四)阅读《满江红》,回答问题。 满江红 辛弃疾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马快弦 急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____马__作__的__卢__飞__快______, ___弓__如__霹__雳__弦__惊_____。
(4)女词人秋瑾在《满江红》中慨叹自己命运的诗句 是:_莽__红__尘__何__处__觅__知__音__?______青__衫__湿__________!
(1)【报道诗歌节】 请为下面的新闻稿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5月16日,由我市文化界著名人物组成的诗歌节 开幕式策划组,与诗歌节执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就开 幕式整体方案进行商讨。
据悉,诗歌节开幕式将于7月15日在市大剧院举行,主题为 “重访诗仙故里,腾飞诗国大梦”。按照目前暂定的方案内容: 开幕式演出前,将特邀本地大学生扮演部分著名诗人,在主会场、 分会场、市区主要景点,进行大型现场行为秀《风流人物》表演, 营造出古今诗人重访“诗歌故乡”的人文景观,为诗歌节开幕宣 传造势;开幕式现场将通过优秀作品汇演、观众实时互动等活动,

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小住京华选择题及答案

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小住京华选择题及答案

12.词四首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目录: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习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 《词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 《词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 《词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着。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

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参考答案:“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

这几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

苏轼本人实则缺乏兵韬战略,词中抒发的情怀,不过是他的一种理想,所以是“狂”。

三、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赋壮词”,就是写雄壮风格的词,故作豪言壮语。

这首词处处扣着“壮词”来写,开篇即言“醉里挑灯看剑”,可谓壮怀激烈。

接着主要写战场上的情景:号角连营,分炙、奏乐、点兵,马快、弦鸣。

这些情景再现,既是词人曾经驰骋沙场的回忆,也是他渴望回到战场的心声,可谓豪情万丈。

词的结尾,放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是快人快语。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感叹“老之将至”,也暗指壮志难酬,这给“壮词”更增加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词四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习题】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解析】D分析: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建功立业的情怀。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解析】D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解析】C分析:"长烟落日孤城闭"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

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由此看来,虽同是写“烟”“落日”,但前者是哀景,后者是状景。

5、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成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成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解析】D没有怨恨之情,而是“功业难成,思念家乡”的情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习题】选择题:1、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B. 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

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C.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冯唐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射天狼”直抒胸臆,表达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D.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解析】C.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冯唐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射天狼”直抒胸臆,表达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应以“魏尚”自比。

2、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解析】D、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3、下列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解析】C、“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是绝对没有的,是苏东坡想都不不敢想的,那可是抄家灭族的罪名;除非是对别的王朝。

稍微对封建王朝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选错的。

好意提醒一下: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东坡差一丢丢就废了。

4.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C.“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气势磅礴,何等雄壮。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解析】D词人以魏尚自比。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习题】选择题:1、下列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解析】B、“八百里”指牛。

2、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D.“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解析】B、“八百里”是指牛。

3、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解析】D、引用的典故有“八百里分麾下炙”和“马作的卢飞快”。

其余不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在晋朝,王顗有头犍牛,比一般的牛都要来得大,王顗十分喜欢这头牛,给他取名“八百里驳”,意思是像五色神牛一样健壮的牛,有次和王济比射箭输了,王济把牛心挖出来烤了吃.作者借用了这个典故说明军中分与的牛很珍贵,何其奢豪。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引用“的卢”马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了战斗的激烈,人物的英勇无畏。

4、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首词气势磅礴,情境雄健,语言壮丽,体现了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B.词人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报国情怀,起笔“醉里挑灯看剑”通过虚写表达忧国之情。

C.上片和下片的最后一句分别描写了理想和现实中的词人自身,雄壮与悲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带给人心灵上的震颤。

D.词人善于化用典故入词,用“的卢”写战马,不但突出了战马飞腾的雄姿,而且有力地烘托了骑马人的勇猛。

【解析】B是“实写”。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习题】选择题: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C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解析】C《满江红》是词牌名。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词是词人中秋节的述怀之作,题目中的“京华”指现在的北京。

B.“为篱下黄花开遍”中的“为篱下”化用陶潜“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C.“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对比手法,反映词人对冲破家庭牢笼的渴望。

D.“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展现了词人巾帼英雄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