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教案(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教案(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的概念及其形成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地说,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

狭义的现代汉语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二、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如果要解释什么是普通话也是这个内容: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语言有三个基本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普通话的定义正是从这三个方面作了规定。

但这三个方面只是粗略的勾勒出了普通话的一个大致轮廓,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明确。

如“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不是北京话的语音都可以作为我们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那么,什么样的作品算得上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举例说明,如老舍、赵树理、鲁迅、毛泽东的作品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此外这些人的作品中是不是每个句子都是规范的呢?所以这个定义还有很多的问题,其实还很不明确。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

从文献来看,早在先秦时代汉语就存在着一种共同语。

在春秋时期这种汉族共同语被称为“雅言”。

《论语·述而》篇说,孔子读《诗经》、《尚书》和《行礼》的时候是用“雅言”的。

又《诗经》包括十五国风,而用韵却没有什么不同;孔子周游中原列国,也没听说要别人翻译。

可见,“雅言”无疑就是当时比较通行于交际场合的通语。

汉代称为“通语”(扬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

如今,普通话在台湾仍被称为称“国语”;在东南亚、新、马、泰称“华语”;英美也有称现代汉语为“官话”或“满大人”(mandarin)的。

要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可以从书面语和口语两个方面来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形 成 期 ( 1956-1970年)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知识应用期 ( 1970-1988年) 集成发展期 ( 1986年至今)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创立了演绎法。他提出的三段论至今仍然是演绎推理的 最基本出发点。
AI的严格定义依赖于对智能的定义,即要定义人工智能,首先应该定义智能;但 智能本身也还无严格定义。
一般解释: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 器智能、计算机智能。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知识与智能 知识 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事实、
能理论框架,使人工智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AI研究
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艰难成立,其后长期得不到国内科技界的认同,只能 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4年,才得以“返祖归宗”,挂靠到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
1985年前,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我国人工智 能也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质疑,人工智能学科群专著不能公开出版。
(表处理语言)。 1961年,明斯基发表了“走向人工智能的步骤”的论文,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1965年,鲁宾逊提出了归结(消解)原理。费根鲍姆开发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用于质谱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由于一些人工智能研究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乐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和成果做出了过高的预言,而这些语言的失败,给人工智能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当时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下列三个局限性:

1-第一章绪论

1-第一章绪论

魏斯曼 (Weismann A.,1834~1914)
①.种质连续论:种质是世代连续不绝的; ②.支持选择理论; ③.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老鼠22代割尾巴试验。
25
种质连续论
◆ 1892年,魏斯曼提出种质连续论(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否定获得性状遗传。 ◆多细胞生物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 负责生殖和遗传;体质指体细胞,负责营养活动。 ●种质是“潜在的”,世代相传,不受体质和环境影 响,所以获得性状不能遗传;体质由种质产生,不能 遗传。 ●种质在世代间连续,遗传是由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 一定分子性质的物质(种质)在世代间传递实现的。 26
广泛研究遗传变异与生物进 化关系。 ①.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著作, 提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 学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复杂、 低级 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
论点提出“泛生论”假说。
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进 行了 5 年的环球考察工作。
“贝克尔“号巡洋
达尔文:泛生假说
不可遗传变异
某一品种(高株)
高株
矮株
相同的环境
高株
理论综合题:
在某一种植物中发现一株具有异常性状 的个体,请设计一个对该异常性状进行 遗传分析的实验方案(包括方法、过程 和可能取得的结果)。
4.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1).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表现规律; (2).探索:遗传和变异原因 物质基础; (3).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 提高人民
3.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1).1953年 Watson和 Crick 提出DNA分子双 螺旋(double helix)模型,是 分子遗传学及以 之为核心的分子 生物学建立的标 志。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2、农业的根本特性
(1)农业的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农业具有生产对象具有其固有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规律;土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与外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农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具有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且体积大等一般特征。
由于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生物、太阳能、土壤、气候等自然力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一方面是人类劳动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根本特性。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依靠自然环境和自身的生活机能而进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是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而实现的,它是农业再生产的自然基础。亦可理解为: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而自行增殖的过程。
社会功能包括为农民提供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提供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社区活动;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在发展中国家,农业还可以消除贫困,替代社会福利保障。
粮食安全功能指所有人在人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其构成要素为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等。其实现途径为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依靠进口及二者结合。开放贸易有助于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反之又有利于稳定粮食进口国的价格和保障其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除了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供给之外,还要发挥防止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等多方面的作用。目前,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已经将农业的多功能性作为保护其国内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维持其高度农业保护政策的口实。

第一章; 绪论 药剂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第一章; 绪论  药剂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实用文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简称《中国药典》 1953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国药典》。目前正在实 施的是2005年版。分一,二部,一部专门收载中 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及其 制剂。
3 国外药典 世界上有40个国家编制了药典,另外还有3种区 域药典和WHO装置编制的《国际药典》。如美 国药典简称UP,英国药典简称BP,日本药局方 简称JP,国际药典简称Ph.Int。
界面化学等。 2﹑新剂型及新制剂的开发研究
2.1 常规药物剂型及制剂 2.2 药物传递系统 • 药物传递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在临 床治疗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缓释及控释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是发展的主流。 2.2.1 缓释和控制系统
实用文档
2.2.2 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靶向给药系统(TDDS)是本世纪后期医药
实用文档
3 按给药途径分类: •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溶液剂,乳剂,混悬剂,散
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 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 注射,穴位注射等。 呼吸道给药: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 皮肤给药:洗剂,搽剂,软膏剂,贴剂等。 粘膜给药:滴眼剂,滴鼻剂,含漱剂,眼用软膏, 舌下片剂等。 腔道给药: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用于直 肠,尿道,耳道,鼻腔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剂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药剂学概念 药物剂型(dosage form): 适合于临床应用的最佳给药形式。 制剂的含义:1.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2.制剂的研制过程。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剂型的科学,包括: ➢ 基本理论(缓控释、透皮理论等) ➢ 生产技术(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等) ➢ 质量控制(“制备”与“检测”的关系) ➢ 合理使用(剂型和制剂的选择等) 因此,药剂学知识贯穿整个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监控、使用等 领域→药学的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实 地 地 形 图
测绘 测设
5
1.2 地球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自然形体 不规则的曲面。 不规则的曲面。 最高点: 8844.43米 最高点:珠峰 8844.43米, 最低点: 11022米 最低点:马氏海沟 -11022米。 相差约20km 20km。 相差约20km。 在不规则的曲面上无法进行 计算和绘图。 计算和绘图。 人们找寻一个理想几何体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需满足二个条件: 需满足二个条件: 1、与地球自然形体十分接近 2、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
6 0
24
°
°
°
6、高斯平面坐标系的建立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 赤道投影为Y 原点为O 原点为O‘轴,X’,Y‘称为坐标自然值。 称为坐标自然值。
25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 西移500千米, 500千米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将X‘西移500千米,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X,Y称为坐标通用值。 称为坐标通用值。 X=X‘ X=X‘ 带号N 500000米 带号N Y'+500000米 Y=
18
2、高斯投影的原理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 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平面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N 中 央 子 午 线
c
赤道
S
பைடு நூலகம்
19
3、高斯投影特点 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 中央子午线长度不变 经线和纬线长度有所变形
中 央 子 午 线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在小范围内可以用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的影响 地面上AB两点 地面上AB两点 AB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心理学简答1-4

心理学简答1-4
(2)认知派学习理论:①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②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意义学习,即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④建构主义学习论: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15、举例说明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①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其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②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③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2)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一是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二是从间接转化途径考虑,主要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16、综合教学实践,设计一个指导对大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的训练方案。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答:(1)构造主义:又称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人的意识经验或构造,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个基本元素。由于它把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都归结为经验,同时又把内省法作为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2)机能主义:认为意识是一个连续不断流动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更强调实用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应该把有效用的心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静态的心理内容。(3)行为主义:一是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4)格式塔心理学: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5)精神分析心理学:主张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并表现在人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6)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收、编码、存储、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作用。(7)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生命意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认为心理学研究应以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的方法代替元素分析和实验法,采用以人为本的研究路线,运用整体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索了人自我成长的需要,主张改善环境以促进人性的发展,以达到自我实现。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前起落架 锁连杆安 装螺栓 (销子)意 外断裂。
高速公路直道与弯道的连接
路面的剪切破坏
2. 工程构件的刚度问题
Space Shuttle Discovery
3. 工程构件的稳定问题
3.本课程的任务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与构件的材料、 截面形状与尺寸、成本有关。 材料力学就是通过对构件承载能力的研究,找到构 件的截面尺寸、截面形状及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质与所受 载荷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在既安全可靠又经济节省的 前提下,为构件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合理的截面尺寸、截 面形状。
2、均匀性假设: 认为变形固体整个体积内各点处的 力学性质相同。
3、各向同性假设: 认为变形固体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 质相同(不适合所有的材料)。
4. 小变形假设: 指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量远 小于构件的尺寸。
材料力学研究的变形通常局限于小变形范围——小变形前提
小变形前提条件的作用:
1)小变形前提保证构件处于纯弹性变形范围
内力:外力作用引起构件内部附加的相互作用力。 内力的特点:
①连续分布于截面上各处; ②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求内力的方法 — — 截面法:用以显示和求解内力的方法,其步骤为:
F5 F1
F2
F4 F3
①截开:在待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地将构件截分为两部分, 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分离体;
②代替: 用内力代替弃去部分对分离体的作用; —— 通常为分布内力系
a
n
y
L c
nb
mm
P
mOm Mm Nm
P
x
解:1、沿m-m截面截开,取上半部分:
Y 0
Nm - P = 0 ∴ Nm = P
MO ( F ) 0 Pa Mm 0, Mm Pa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机械 暴力
损伤
组织破坏 血管破裂 出血 血压 组织缺氧
交感神经兴奋 失血 组织缺氧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管收缩 凝血功能启动
血压 止血 心功能加强
抗损伤反应
2.因果交替
1)原始因素作用于机体后,机体产生一定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引起另一些变化。
2)原因不存在,因果交替仍能推动疾病过程继续发 展。
(二)地位
1、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2、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3、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 4、桥樑性学科 5、实验性学科
(三)内容
1.总论: 绪论和疾病概论 2.病理过程:(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 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 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三、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2)注意两者相互影响的关系
糖尿病 疖、痈
尿毒症
肾性骨病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内环境恒定
神经机制 效应器
感受器
体液机制
传出神经 细胞分子机制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一)神经机制 - 直接损害神经系统
◆乙型脑炎病毒破坏CNS 乙型脑炎
◆狂犬病病毒
疫苗
狂犬病
抑制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分解,促进病因与神经递质 结合,减弱或阻断正常递质作用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第一章 绪 论
一、什么是病理生理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及机制的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 学的桥梁课。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二、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和内容
(一)任务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机
制,研究患病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其 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 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刚开始接触一门学科,人们首先往往会提出一些比较普遍性的问题。

比如:这门学科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和性质?它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及不同之处在哪里?它研究那些方面的问题?它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本章就将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详细的介绍社会心理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定义及特征(一)国外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西方社会心理学界普遍使用的定义是来自于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权威奥尔波特(G. W. Allport)对社会心理学涵义的规定:“社会心理学是设法了解与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这个他人存在包括实际存在,想象中的存在或暗指的存在”。

①社会心理学家们从一开始就比较关注具体的个人行为和心理问题是如何受到社会的影响。

阿伦森(E. Aronson)在《社会心理学入门》一书中提到,“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别人的信念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②社会心理学要解释的就是人是怎样受影响的?为什么接受影响?究竟这个影响是什么?增加或减少社会影响效果的变因是什么?这些影响的效果是永久的还是短暂的?那些变因能增加或减少社会影响效果的长久性吗?另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特.巴克(K. W. Back)在他的著作《社会心理学》中补充说道:“社会心理学家对于导致一个人改变他对别人的态度的过程很感兴趣”;“只有当某个个体受到与他相互作用的社会成员的影响或者这些成员受到该个体影响的时候,社会心理学家才去考察这个个体。

”③对某一个人,其他人会做出一定的反应,此人对这些反应必定会有所知觉,这种知觉会影响到他看待自己的方式,而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种知觉影响是怎样作用于知觉者的整个过程。

因此,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一个个体与群体相交叉的领域。

日本社会心理学家古畑和孝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社会心理学是关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现象,用一定的客观的共同手段去探讨,完全实证地归纳出在这类现象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性、法则性和一般性的学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9
1.2.2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性质的分类: 几何性质:体积、面积 力学性质:压力、表面张力、密度 电磁性质:电流、磁场强度 化学性质:摩尔数、摩尔分数
热力学性质:温度、熵、内能、焓、亥姆霍兹自由 能、吉布斯自由能
对于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简单可压缩系) 来说,两个独立的变量就可以确定系统的状态。
3
1.1.2热力学的发展史
1.1.2 热力学的发展史
科学予以知识,而历史予以智慧!一门科学的历史,
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部分。
热力学发展史,约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此时期累积了大量的实验与观察的结果,并制造出 蒸气机,对于“热”的本质展开研究与争论。在19世纪 前半叶,首先出现了卡诺理论,热机理论(第二定律的 前身)和功热互换的原理(第一定律的基础)。
概括出的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引出热力学能、
焓、熵、亥姆赫兹函数、吉布斯函数,加上P、V、T等可
直接测定的宏观量作为系统的宏观性质,经过归纳与演绎 推理,得到一系列热力学公式、结论,用来解决物质变化 过程的能量平衡、相平衡和反应平衡等问题。
8
1.1.3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热力学的特点:不涉及物质内部粒子的微观结 构,只涉及物质系统前后状态的宏观性质。
33
1.2.4过程与途径 非静态过程不能用状态图上的一条实曲线来表示,为了
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用一条虚线来表示它,但是该曲线没
有其他的任何意义。
P
A
非静态过程
B
o
V
准静态过程是一种理想的极限,但作为热力学的基础,我 们要着重研究它。
34
1.2.4过程与途径
典型的几种过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发展促生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一些进步 思想家们开始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新的儿童观应运而生。
人文主义思想在17世纪至18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要尊重 儿童,对儿童进行教育,就要依据儿童的天性。
社会发展
大工业想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近代自然科学
请同学们阅读第9-10页,回答以下问题: 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社会发展与儿童观产生有何关系? 3.近代自然科学与儿童观产生有何关系?
(一)社会的发展和新儿童观的产生
欧洲中世纪时,宗教统治着一切,教育被教会垄断,儿童通常 被看作是小大人,人们并不把儿童作为生命中的一个独立阶段来看待。
称号: “美国心理学之父”———开创了美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青少年心理学之父”——使用科学方法对青少年心理研究的第一人 “心理学界的达尔文”
运用当时的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复演说的观点来说明个 体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你所认为的“学前儿童”指的是多大年龄的儿童?
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正式接受小学教育之前

(一般为六七岁)的儿童



3-6岁的儿童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 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需要描述学前儿童在身体动作、认知、语言、
实验
情境中不常出现 应与自然情况下
“点红测验” 的行为;
可能不一致。
3.保证情境相同。
皮亚杰在观察儿童 玩游戏。
视觉悬崖实验
点红测验
自然观察当中,如何减小 观察误差? 1.把摄像机放在一个隐蔽 的地方拍摄观察对象 2.在正式观察之前,先让 观察对象在这个情景当中 待一段时间,让观察对象 习惯观察者的存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第一部分学习指导生理学、机体、机体功能的概念;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学习生理学的目的。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一节兴奋性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繁盛反应的能(特征)。

一、刺激与反应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是引起反应的条件。

按刺激性质分为:物理刺激、化学刺激、生物刺激、社会心理性刺激(生理学多用电刺激)。

刺激具备的条件: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的改变,是刺激引起的结果。

反应的形式:兴奋:机体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或者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机体受刺激后,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活动由强变弱。

二、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刺激刺(激强度等于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小于阈值的刺激。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兴奋性∝1/阈值。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兴奋性搞、反应迅速明显、能产生动作电位)。

三、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表1-1)表1-1 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分期对刺激的反应兴奋性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强大的刺激不起反应基本消失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降低超常期对阈下刺激其反应稍微增高低常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稍微降低绝对不应期的意义:决定组织单位时间内反应的最多次数。

第二节人体与环境一、人体与外环境外环境:人体生活的自然界,人体与外环境相互影响。

二、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人体功能的调节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的反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1.简述园林的概念及其内涵。

园林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古典园林的狭义角度看,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遵循艺术规律,运用造园要素,从而构成一个文化美学意味浓、视觉景观美、物质功能全的游憩和居住环境。

从现代园林发展角度看,广义上的园林早已发展成为概念更为宽泛且深远的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不仅包括各类公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等,还包括人类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的活动,集自然生态、风景与人文历史、科技艺术于一体,为人类社会提供自然生态的、文明的生存环境。

2.试述园林产生的背景及其性质功能。

(1)背景:园林的形成离不开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要等三大背景。

(2)性质:①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又分为私有属性和公有属性。

古代园林大多是供少数富裕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或别墅庭园,普通民众可享用的公共园林很少,因而具有私有性。

而近现代园林是为满足社会全体居民游憩娱乐需要而建设的公共场所,从而具有公有性。

②自然属性。

园林中浓郁的林冠、新鲜的花朵、明媚的水体、动人的鸣禽、俊秀的山石、优美的建筑及栩栩如生的雕像艺术等都是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艺术景观。

虽然各园的景观千差万别,但是都改变不了美的本质。

(3)功能:①狩猎②游玩③观赏④休憩⑤祭祀⑥集会、演说⑦文体娱乐⑧饮食3.简述园林的类型划分与构成要素。

(一)类型划分(1)按园林构园方式区分①规则式园林②自然式园林③混合式园林(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区分①皇家园林②寺观园林③私家(贵族)园林④陵寝(寝庙)园林⑤公共园林(3)按园林功能用途区分①综合性园林②专门性园林③专题园林④纪念性园林⑤自然保护区园林此外,园林类型还可以按国别划分,如中国园林、英国园林、法国园林、日本园林、印度园林等不胜枚举。

(二)园林的基本要素:(1)建筑(2)山石(3)水体(4)植物(5)动物4.世界园林发展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世界园林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生理学研究任务有哪些?可从什么水平、采用何种研 究法解决?
2.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4.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5.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举例说明。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 的科学。所以后者比前者更有普遍性。这就是为什么 说生理学必然是医学的科学基础。”
——Claude Bernard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排尿反射
盆神经传入 盆神经传出
阴部神经传出
(三)前馈控制系统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红色框部分为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feed-forward):是一个开环系统。控制部分在反 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 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如:条件反射
意义:前馈控制可以更快地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并对 可能出现的反应偏差提前予以纠正,起到“防范于未然” 的作用。
新城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生理学的任务
1、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正常的生 理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
2、阐明不同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联系和相互 作用;
3、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和机体进 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命活动在整体生命 活动中的意义。
生理学的重点
功能(Function) 机制(Mechanism) 调节(Regulation)
反应的表现形式:兴奋和抑制 决定兴奋还是抑制的因素:
外部因素:刺激的质和量; 内部因素: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和特性 可兴奋细胞:神经、肌肉和腺体细胞 可兴奋细胞的共同特征:动作电位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1章绪论中国行政制度史是以中国历代行政制度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以现代政治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为指导,以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变化为主线,分专题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君主、中央行政、地方行政、行政监察、官吏选拔、官吏管理、胥吏、公文,以及教科文卫等各方面的制度。

中国行政制度史着重分析历代行政制度对行政管理和社会发展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从中国行政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革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1.1中国行政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每一独立存在的学科,都有其研究对象,或者说矛盾的特殊性。

毛泽东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因此,对某一现象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科学的对象。

”①中国行政制度史研究的对象从广义来说,举凡中国历史上与行政制度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等的有关部分,都必然要纳入其内容之中。

只有将行政制度的研究置放于各个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总体之内进行,才可能动态地、全面地理解行政制度,这是深入理解中国行政制度史的必由之路。

上述内容覆盖的时间,为夏商周三代奴隶制社会时期与秦汉至明清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

封建制国家的行政制度,有些虽然渊源于奴隶制国家,但由于奴隶制及其以前的社会,年代久远,文献也不足为征,所以本书便把重点放在秦汉至明清这段封建制时代。

至于秦以前的奴隶制时期行政制度,只做简要介绍。

众所周知,中国的文明史与巴比伦、埃及、印度等文明古国不同,这些国家曾多次被异族征服,都遭受过外来文明的侵略,因此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古老文化都未能完整、独立地保存下来。

只有在华夏大地上孕育生长的中华文化,一直连绵未断,持续发展。

从传说时代的黄帝开始,直到现在,中华文化传统一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和主体的纯洁性,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

这就决定了中国行政制度史的时间跨度大,地域辽阔,对象广博,内容丰富完整,对它的研究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历史上的行政管理及其效果,包括行政体制、行政机构设置、行政权力运行、行政环境、行政文化、行政思想,以及因此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七、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仅具备一般意义的专业能力是不够的
应培养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关键
能力”
方法能力又包含了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
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
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和独立制订计划
的能力等
社会能力则包含了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
力、适应转换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口
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
感等
精品课件
总体要求
护生牢记“服务宗旨”,勤奋学习,奋发 进取 做有追求、有学问、有创造精神的护理事 业接班人
精品课件
三、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一) 职业道德素质
自尊、自爱、自重、自强
(二) 业务素质
扎实的“三基 ”
(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四)身体和心理素质
精品课件
外科护理学的概念与范畴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分支,以创伤、 感染、肿瘤、畸形、功能障碍等外科疾病患者 为研究对象,在现代医学模式和护理观的指导 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根据患者的身心健康 和社会、家庭、文化等需求,运用护理程序对 外科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以达到去除疾病 、预防残障、促进外科疾病患者康复的目的。 外科疾病是以手术或手法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 的疾病的总称。
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方法
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外科护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 程,强调能力本位 立足于护理岗位场景、学校实训场景,充分 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多实践、勤思考 重视外科护理工作的过程知识,自觉接受与 综合职业能力有关的显性与隐性教育 积极配合教师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和学习小组 成员间评价,重视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
(五)其他
精品课件
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方法
三、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 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的程 序 临床护理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和工作方法 体现完整的、科学的临床护理工作过程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是学生 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
精品课件
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方法
四、重视人群的健康维护 外科护理课程内容以医院工作场景为主
精品课件
外科护理学的发展分护理”,护理工作起 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外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是有限化、显 微化和取代化,对外科护理提出更高的要 求,促进外科护理理论与技术新的发展。
精品课件
外科护理的发展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护理,护理是人们谋 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
绪论
精品课件
本章重点
1、外科护理学的概念与范畴 2、学习外科护理的方法 3、外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精品课件
外科护理学的概念与范畴
外科护理学是阐述和研究如何对外 科疾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临床 护理学科,与外科学和现代护理学的 发展紧密相关。包含医学基础理论、 外科学基础知识、专科护理学基础理 论和技术以及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 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
体,同时必须重视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的 护理体现护理连续性、整体性、延伸性与 主动性。
精品课件
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方法 五、重视学习者人文意识培养
外科护理课程中强调渗透了人文关 怀与照护,课程实施的评价中,不仅 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 应关注学习者个人的职业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精品课件
护理象征着母爱,照顾老、幼、病、残 者。
精品课件
南丁格尔 (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年 )为使护理成为一门科学、一种专业,做 出了重大贡献。 当代外科护理的发展。
精品课件
现代外科与护理的发展 现代外科学创建于19世纪40年代。佛 罗伦斯·南丁格尔于1860年在英国圣 多马医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 校,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护理成为一门科学的职业。
精品课件
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方法
一、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而崇 高的职业理想
学习外科护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 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外科护 理技能,并将其用于临床外科护理实 践,努力提高自身为外科疾病患者服 务的本领,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精品课件
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方法
二、理解外科护理课程的理念,遵循整体护理 的理论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面护理 对人的身心的需求进行全面的照顾 兼顾服务对象健康及疾病不同状态时的护理 兼顾医院病人护理、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兼顾 个体和群体的护理服务对人生命过程中不同阶 段给予关怀和照顾 精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