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慢性病防控的策略与实践-王陇德

合集下载

魅力王陇德

魅力王陇德

士 在 我 国 医 疗 卫 生 行 政 管 理领 域 留 下 了

“ 也 应 该 算 是 一 种 人 生态 度 吧 ? ” 这
个 同 样 清 晰 的背 影 … … 在 自然 条 件 十 分 恶 劣 的 甘 肃 .他 生
记者 进 一 步探 寻 说 。 “ 生 态 度 ?就算 是 吧 。 王 陇 德 院 士 人 ”
理清 晰地 罗列 给记 者 . 中间几乎 没 有停 滞 地一 口气 说 完 。 记者 感觉 到 , 这些 数据 和 资 料 , 熟悉 得 就像 自己的手 指那 样 。 他 谈 及 “ 卒 中筛 查 与 防 治 工 程 委 员 脑 会 ”将 从 哪 些 层 面开 展 工 作 这个 话 题 时 .
“ 卒 中是 一组 以脑 组织 缺 血 及 出 血 脑 性 损 伤 症 状 为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的急 性 脑 血
管病 , 有 发 病 率高 、 残 率 高 、 亡 率 高 具 致 死
于 诸 多 现 实 的原 因 , 目前 我 国脑 卒 中筛 查
与 防控 工作 的开 展 还 存 在很 多 问题 。 先 术 水 平 总 体较 低 , 个 医 院 的超 声 筛 查技 术 水 平 各
位 .但 现 有 的 筛 查 和 干 预 措 施 针 对 性 不 强 ,特 别 是 颈 动 脉 狭 窄 筛 查 与相 应 的 治 疗 , 没 有 得 到 应 有 的 重 视 , 够 开 展 治 更 能
疗 颈 动 脉 内 膜 剥 脱 手 术 的 医 院 和 医 生 也
织 预 测 分析 认 为 , 国的 脑卒 中发 生 率 正 我 以 每年 近 百 分之 九 的 速 率 上 升 。如 果 死
院士 身 上 。颇 有 层 次感 的侧 光 , 他 在 接 让

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简答

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简答

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简答
1.普及健康知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慢病的
认知和了解,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2.健康管理:建立和完善慢病管理体系,通过开展定期体检、
健康评估和疾病筛查等活动,及时发现和干预慢病。

3.生活方式改变:推动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
限制饮酒、饮食均衡、适量运动、良好的作息等。

4.环境改善:控制环境污染和净化空气,以减少空气污染对慢
病的影响。

此外,提供更多的公共运动场所,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促进身体健康。

5.药物干预:对需要药物干预的慢病患者,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并加强用药指导和监测,确保患者按时、规范地服药。

6.社会支持:通过建立慢性病患者互助组织、开展康复训练和
心理疏导等活动,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提高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慢病预防控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普及健康知识、健康管理、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改善、药物干预和社会支持等,以降低慢病的发病风险和掌控疾病进展。

慢性病管理工作总结(精选6篇)

慢性病管理工作总结(精选6篇)

慢性病管理⼯作总结(精选6篇)慢性病管理⼯作总结 ⼀、如何预防慢性病 中国⼯程院院⼠、中华医学会会长王陇德表⽰,体能消耗过少,包括体育锻炼过少和⽇常活动的减少是慢性病发⽣的⾸要因素。

因此,他建议每周⾄少要锻炼三次,且平均每天半⼩时以上。

最佳的锻炼时间是下午4~5时左右,其次为晚间饭后2~3⼩时。

锻炼的⽅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快⾛、慢跑、游泳等耐⼒型运动和器械、哑铃、拉⼒器等⼒量型的运动。

他建议,耐⼒型和⼒量型运动要结合,即便是65岁以上⽼年⼈每周也应该进⾏2~3次8~10种的⼒量型锻炼。

除此之外,王院⼠在最近的⼀场讲座上现场传授16字“健康箴⾔”:合理膳⾷、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理平衡。

合理膳⾷。

“吃饭先五六个⾁菜,然后上⼀个素菜‘点缀’,最后上⽔果,这是我们宴请的⼀般顺序。

”王陇德说,这样的就餐顺序其实跟⼈体消化的过程是相反的。

合理的膳⾷可以⽤“⼗个⽹球”原则:每天⾷⽤的⾁类不超过1个⽹球的⼤⼩、每天⾷⽤的主⾷相当于2个⽹球的⼤⼩、每天⾷⽤的⽔果要保证3个⽹球的⼤⼩、每天⾷⽤的蔬菜不少于4个⽹球的⼤⼩。

此外,每天还要加“四个⼀”,即1个鸡蛋、1⽄⽜奶、1⼩把坚果及1块扑克牌⼤⼩的⾖腐。

⼆、慢性病管理⼯作总结(精选6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段时间的⼯作已经告⼀段落,回顾这段时间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成绩呢?好好写写⼯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作吧。

下⾯是⼩编精⼼整理的慢性病管理⼯作总结(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慢性病管理⼯作总结1 ⼀、制定公共卫⽣管理服务⽅案: 对辖区内所有35岁以上⾼⾎压、2型糖尿病盔⾏筛查、评估、确诊管理⼯作流程,做到了慢性病个案实⾏⼀⼈⼀病⼀档案,、每个档案中有个⼈信息表、健康体检表。

填表书写要规范完整,各种辅助检查单附贴体检表后,⼒争将慢病的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达到上级要求。

⼆、培训村级基本公共卫⽣管理服务项⽬管理⼈员为了使全镇公共卫⽣管理项⽬顺利实施。

王陇德院士谈我国脑卒中防控现状

王陇德院士谈我国脑卒中防控现状

王陇德院士谈我国脑卒中防控现状为了推进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倡导国民防控发病风险,卫生部于2011年10月29日,即第6个世界卒中日,启动了“关注卒中——健康中国行”活动。

启动仪式上,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本刊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陇德院士宣读了由我国心脑血管病专业领域知名专家共同起草、由全国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联合发出的《中国卒中宣言》,呼吁全社会重视卒中防控,并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脑卒中防控的现状。

首先,王陇德院士介绍了我国脑卒中的发病情况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据2011年8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脑血管病仍然呈上升趋势,1980年以脑卒中为出院诊断的患者仅有1万人,2008年达200多万人。

在亚太地区,中国脑卒中发生率是最高的。

这种病不仅仅现在发生率高,而且根据多国组织的脑卒中MONICA研究结果,我国脑卒中正在以每年近9%的速率上升。

世卫组织对中国脑卒中死亡情况做了预测。

如果说死亡率维持不变的话,到2030年将有近400万人死于脑卒中;如果死亡率有1%的增长,到2030年我们将会有近600万人死于脑卒中。

”王陇德院士说,“安贞医院二十年脑卒中资料病例分析(15000多例)研究表明,脑卒中致死率大概在27%。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脑血管病引起的肢体残疾是全部肢体残疾的第一位。

最近世界银行为了配合联合国将在本月召开的全球慢病控制大会,也做了一个中国慢病流行情况的分析,这个调研分析结果里也明确指出,慢性病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集中在未来十年,而且中风对于个体的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最大。

脑卒中这种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复发率非常高,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北京的脑卒中复发率占27%,我国临床资料表明门诊脑卒中患者大概40%是二次以上复发。

也就是说引发脑卒中的病因如果不被去除或者不被控制的话,脑卒中这种病是可以反复发作。

脑卒中患者走的一条道路就是卒中——再卒中(伤残)——再卒中(死亡)。

王陇德的战争与和平--- 从中国的艾滋病疫情到公共卫生体系

王陇德的战争与和平--- 从中国的艾滋病疫情到公共卫生体系

王陇德的战争与和平--- 从中国的艾滋病疫情到公共卫生体系扮采血商贩,扮鼠疫病人,中国疾控专家的换装发现总是让人震惊王陇德: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卫生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组”首席专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他长期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行政管理、流行病学和公众健康促进专业研究工作,提出并领导组建了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研究提出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控制新策略;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颁发的“应对艾滋病杰出领导和持续贡献”奖及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结核病控制“高川”奖等奖项。

王陇德谈起艾滋病、SARS、流感和肺鼠疫,就像一位将军在谈论他经历过的战争。

每一场疫情,都是一场战争。

在甘肃和鼠疫(鼠疫位居强制管理传染病之首,被称为“1号”病。

染上鼠疫,最快24小时可致命,与鼠疫患者近距离接触者的感染率几乎达到100%)斗争12年后,1995年王陇德出任中国卫生部副部长,分管医政,此时正值河南非法采血艾滋病大感染;2003年SARS疫情暴发,在两名正部级高官被问责的风口浪尖,他被调入控制小组……他被视为中国公共卫生领域重大事件和决策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每一场“战争”,他都坚持知己知彼,查清疫情。

在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SARS已过十年之时,王陇德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谈及他亲历的中国艾滋病防治的关键时刻:1996年卫生部疾控专家扮成采血商人,踢爆河南惊人的艾滋病疫情,推动当地一夜扫清地下血站;2004年卫生部推行全国重点人群艾滋病大筛查,在国际引起巨大反响;在中国这样的文化氛围里推广高危人群干预小组和美沙酮诊所,最终成为国际样板。

他坦承中国政府对艾滋病救助的态度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2003年,SARS推倒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多米诺骨牌。

慢病防控要“管住嘴,迈开腿”

慢病防控要“管住嘴,迈开腿”

慢病防控要“管住嘴,迈开腿”作者:胡盛亚来源:《成功》2016年第35期6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前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第六届中美健康峰会的会场一出现,引起一片惊叹:“王部长好年轻啊”、“看上去起码比实际年龄小十岁”…… 他一头银发,他儒雅而平易近人,他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他告诉记者,“我的旅行箱里一直放着拉力器,无论到哪里出差都带着它,用它锻炼,这个习惯已经保持十多年了。

”关于慢病和卒中防控,作为官员和学者,他习惯于强调两个字“常识”,并希望媒体把这些“常识”带给大众。

谈慢病防控:管住嘴,迈开腿王陇德首先亮出一组数字:中国慢性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

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国民主要死因,大约占到总死亡率的86.6%。

王陇德警示,“按照现在的形势发展下去,未来20年里,中国慢性病还会增长2-3倍,并且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

“慢性病中最主要的重大疾病就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超过50%。

这些数据上升非常之快,可以说中国慢性病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顶峰。

同时慢性病不仅造成我们身体上的损害还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2014年仅仅因为心肌梗死、脑出血带来的住院费用达到700多亿。

”根据王陇德和他的团队所作的慢性病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最近四年,在二百多万调查数据中,中国中风患者数量接近劳动力人群的50%,初发平均年龄是59岁。

慢性病发病率为何发展如此之快?王陇德表示,这是因为多年来民众没有得到广泛的慢性病知识普及。

“膳食摄入是最主要的原因,民众不能科学合理地把握饮食结构。

改革开放30年时间里,肉类摄入过多,谷类食物摄入快速下降,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也在下降。

中国人不习惯吃水果,但是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经常吃水果的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甚至肿瘤发病明显降低,但是现在我们人均吃不到一两。

此外很大一部分人热能摄入过剩,造成了肥胖。

体能消耗太少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年人是体育锻炼最少的人群,也是(得病)风险最高的人群。

慢性病与信息大会,王陇德: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理解与思考

慢性病与信息大会,王陇德: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理解与思考

慢性病与信息大会|王陇德: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理解与思考2018年4月27日-28日,由中国疾控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云研究所、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慢性病防控信息技术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在北京国宾酒店盛大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出席此次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理解与思考的精彩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以下为演讲实录:王陇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很高兴能够参加2018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健康中国建设的相关问题。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做一次讨论。

首先我们看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的背景,了解这个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内涵,我们一起简要地复习一下纲要的主要的原则和内容,最后我想就我自己就这样一个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有一些思考和想法,我跟大家做一些交流。

首先我们看看背景。

可以说这个规划的制定是在国内外的这样一个对于健康重要性普遍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制定的这样的规划,国内可以说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同时我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以及我们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也给我们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这是我们当前的主要的社会背景。

就国际上来讲,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的议程,这个议程提出了17项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主要的17项发展目标里面几乎各个和健康都有关系,确切地说在文字上有几个目标是明显地、直接地提出了一些健康要求,首先是关于目标2要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目标3要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目标6里面提出要给人人提供安全的水和环境卫生等等,说明国际社会对于健康问题是高度重视。

2011年联合国召开了一次慢病防控的高级别会议,联合国在历史上就卫生问题召开高级别会议也仅仅只有两次,第一次是2003年研究人类怎么样去应对艾滋病,当时全球的恐艾症,当时中国也是这样一个情况。

预防慢性疾病的最佳方案十二篮健康管理

预防慢性疾病的最佳方案十二篮健康管理

预防慢性疾病的最佳方案十二篮健康管理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情况下,中国成年人的慢性病患病比例却大增,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增加7000万,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别已经不明显。

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2.6%,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中上升比例明显。

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达18.6%,中年人和老年患病率相近。

我国成年人体重超重比率22.8%,大城市达30%,肥胖率上升尤其明显,“15~64岁的劳动人口当中,慢性病的发生率已达52%,控制慢性病就是当务之急。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说。

慢性疾病泛滥,被动看病成主因现代人要应付快节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要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

高强度的竞争和挑战,致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断在衰弱、老化,甚至病变。

包括肥胖在内的慢性非传染疾病已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健康问题。

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健康问题往往是“知而不理”,通常的情况是感到生病了才去看医生,而疾病或许已经比较严重了。

“一些疾病,包括恶性肿瘤,早期没有什么表现,很多人自觉症状轻微,或是干脆没有感觉。

”体检专家李教授介绍说。

疾病就是常常以这样的面目悄悄出现,然后利用人的麻痹思想,在人体内不断发展。

由于疾病的隐秘性和病情发展的难以预料,等到了症状明显再踏入医院大门时,病情可能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这时不仅治疗效果要大打折扣,甚至可能病入膏肓,回天乏力。

对于我们来说,任何疾病都是可怕的。

疾病会使我们失去原有的幸福生活,有的人甚至因为疾病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面对各种疾病,我们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坐以待毙,只有转换被动看病的观念,积极预防才能避免疾病的困扰。

健康管理,有效预防慢性病健康是无价之宝,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就不再重来。

对于关系到生命安危的各种疾病,如果能在未发生病症前,对自身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监测,不放过任何危险信号,并针对性地作出积极的响应,早发现早治疗,便可防止健康问题演变成疾病,将疾病扼杀在低危险状态时期,有效避免人体进入疾病危险状态。

汇聚全社会力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教授

汇聚全社会力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教授

中国医药导报2018年5月第15卷第14期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5No.14May 2018·封面报道·汇聚全社会力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教授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潘锋2018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4月27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教授应邀到会,并介绍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的背景、主要原则和内涵以及对实现《纲要》所规划的目标的思考。

王陇德教授向记者表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的行动纲领。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健康中国的建设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健康促进,全球在行动王陇德教授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健康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等的变化,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2015年9月25至27日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由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的成果文件———《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该纲领性文件中的17项目标几乎每项都与健康有关,有的则明确直接地提出了健康要求,如目标2改善营养状况,目标3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目标6提供安全的水和环境卫生等,彰显国际社会对人类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基于国内外对健康重要性普遍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制定的。

王陇德教授介绍,针对全球艾滋病防控,2003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慢性病防控高级别会议。

针对全球慢性病防控,2011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二次慢性病防控高级别会议,主题是“应对慢性病挑战,需要整个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会后发表的政治宣言提出,确认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需要政府发挥领导作用和采取多部门的卫生举措。

专家提倡“十个网球饮食结构”预防慢性病

专家提倡“十个网球饮食结构”预防慢性病

专家提倡“十个网球饮食结构”预防慢性病
如何把握膳食结构?日常饮食怎样搭配才健康?在7月29日的甘肃省职工大讲堂上,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向人们提出建议,预防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肺癌等慢性病,不妨遵循“十个网球饮食结构”原则。

当天活动的主题是“慢性病防控与自我保健”。

王陇德介绍,来自2011年世界银行提供的《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的报告显示,未来20年里,4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2至3倍。

王陇德表示,我国慢性病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我国平均期望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造就了慢性病上升的基础;二是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大量增加,其中肥胖成为慢性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王陇德建议,慢性病并非完全不可防控,对于40岁以上中年人,除了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调整心理平衡外,应注重把握膳食结构与数量,每天的饮食“不超过一个网球大小的肉类、相当于两个网球大小的主食、要保证三个网球大小的水果、不少于四个网球大小的蔬菜”。

专家建议,日常生活中要增加水果、奶、谷类及薯类食物的摄入,控制肉类、油脂和盐的摄入量,也可考虑每天饮用1个鸡蛋、1斤牛奶、1小把坚果、1块扑克牌大小的豆腐,保持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

2024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2024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2024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难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4050万人因慢性病而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70%。

在我国也是如此,慢性病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

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政策。

本文就是根据2024年的需要制定的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旨在进一步深化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总体目标1.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预防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加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和服务能力。

3.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1)制定全民健康教育计划,将慢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和公众宣传中。

(2)推广慢性病健康教育APP,通过互联网技术向公众传播慢性病预防知识和自我管理技巧。

(3)组织慢性病健康教育讲座,提供定期的免费健康咨询和体检服务。

2.加强早期筛查和检测(1)建立全民健康体检档案,推动全面健康体检,特别是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检测。

(2)推广常见慢性病早期筛查,如高血压、糖尿病、肺癌等,提高早期发现和干预的机会。

(3)加强慢性病筛查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高筛查准确度和敏感性。

3.加强慢性病诊疗服务(1)增加慢性病诊疗床位和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的就医便利性和满意度。

(2)推动慢性病诊疗技术创新和研究,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3)加强慢性病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随访管理,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

4.鼓励健康生活方式(1)宣传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的重要性,倡导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2)加强控烟和限制饮酒等公共卫生政策的实施,减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3)组织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相关的技能和指导,帮助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多部门合作机制为了更好地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协同合作。

2024年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二篇)

2024年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二篇)

2024年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慢性病在我国也呈现出高发趋势,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防控慢性病,保障人民的健康,____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加强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性和具体的实施要求。

本篇文章将在此基础上,对2024年慢性病防控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定和贯彻慢性病防控政策1. 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制定完善的慢性病防控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2. 建立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包括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控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等,实现多部门的协同合作。

3. 加强对慢性病防控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提高公众对慢性病防控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加强慢性病监测和数据分析1. 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体系,包括建立慢性病监测网络、完善慢性病登记制度等,实现对慢性病的全面监测和数据的实时更新。

2. 加强慢性病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为慢性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三、促进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1. 加强对健康饮食的宣传和教育,推广科学合理的膳食指南,引导公众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

2. 鼓励和推动公众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3. 加强学校和单位的食堂管理,提供健康的饮食和营养知识的传播。

四、加强慢性病预防和早期筛查1. 强化慢性病风险评估和早期筛查工作,开展常见慢性病的筛查活动,提高慢性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率。

2. 建立健全慢性病预防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供患者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服务。

3. 加强慢性病预防和筛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主动参与慢性病防控的能力。

五、加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1. 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体系,包括建立患者管理台账、定期随访等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

2. 加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开讲啦王陇德演讲稿:你有责任让自己健康

开讲啦王陇德演讲稿:你有责任让自己健康

开讲啦王陇德演讲稿:你有责任让自己健康尊敬的各位年轻人,大家好。

我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讨论健康问题。

咱们十八届五中全会也已经确定了建设“健康中国”这样一个宏伟目标。

我们国家今年第一次召开了卫生和健康大会,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也就是说现在要维护国民健康,仅靠卫生系统是不行的,我们有许许多多各方面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

我们现在现存什么主要问题呢?我想问问在座的朋友们,知道我们现在国民第一位的致死疾病是什么病吗?中风!中风是国民致死的第一位原因。

很多人都见过中风病人,要么偏瘫,要么失语,不能说话,要么失明,看不见了,是非常严重的影响国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

那么像中风,它有许许多多的危险因素,第一位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另外还有像动脉硬化、糖尿病也引起中风。

根据世界银行对中国慢性病调查和分析,他们认为如果中国现在慢性病控制的这些状况不改变的话,到2030年中国将会有 3100万的中风病人。

我们现在有多少?1100万的中风病人。

如果发展到3100万,大家想想,我们这个家庭,我们这个社会,还能承受得了吗?我去年到云南一个市去做义诊,看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五十一岁的男性。

这个病人因为中风已经昏迷两个星期了,旁边看护他的是他的女儿,还是一个护士。

她告诉我,她父亲有高血压,平常控制不太好,家里人也不让他喝酒。

那天家里没有人,他在家里自己悄悄地喝了点酒,突然血管破裂中风,这种植物人状态应该说很难恢复了。

去年我们还连续碰到几个三十多岁的人中风,有一个年轻人三十一岁,也是多年的高血压,突然中风,中风了以后就昏迷了。

我们在北京抢救他三个多月,没抢救过来,他走了。

但是他留下了一个十个月的孩子,您说这个孩子怎么办?交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本身就是失独家庭了,那么大岁数也带不了了,母亲还年轻,母亲要另组家庭,这个孩子十个月就是后父亲了。

您想想这对孩子一生的打击将会多么严重。

2024年慢性病防控方案范文(2篇)

2024年慢性病防控方案范文(2篇)

2024年慢性病防控方案范文引言慢性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威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危害不仅影响人民健康,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负担。

为了应对慢性病的挑战,本文制定了一套综合性的慢性病防控方案,旨在加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促进人民健康与社会稳定。

一、加强慢性病监测与研究1.建立全面、系统的慢性病监测网络,覆盖全国各地。

2.加强慢性病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建设,提前发现慢性病的流行趋势。

3.加大对慢性病相关疾病的研究力度,深入探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加强慢性病健康宣教与教育1.开展常见慢性病预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2.加强慢性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提供科学、全面的健康教育。

3.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推广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知识和技巧。

三、加强慢性病筛查与早期诊断1.建立慢性病筛查机制,推动慢性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2.普及慢性病筛查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公众主动参与筛查工作。

3.加强慢性病筛查结果的管理和监控,确保筛查结果准确可靠。

四、加强慢性病管理与治疗1.建立慢性病管理体系,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全程管理。

2.制定科学的慢性病治疗方案,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治疗服务。

3.推广慢性病医疗技术和药物的最新进展,提高慢性病的治疗效果。

五、加强慢性病监督与评估1.建立健全的慢性病监督机制,对慢性病的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评估。

2.加强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制定慢性病防控的绩效评价指标,对工作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六、加强慢性病合作与交流1.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慢性病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

2.鼓励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互相学习与借鉴,提高慢性病防控水平。

3.加强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政策宣传和宣传,增强社会参与和支持。

结语慢性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防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文制定的慢性病防控方案,旨在加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促进人民健康与社会稳定。

王陇德健康讲座

王陇德健康讲座

8
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
可控
1、主要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高胆固醇血症 (3)糖尿病 2、一般危险因素 (1)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他的心脏疾病 (2)呼吸睡眠暂停 (3)吸烟 (4)大量饮酒 (5)缺乏体育运动,每周不能坚持做3次 (每次至少30分钟) (6)膳食中含饱和脂肪酸或油脂过多 (7)肥胖 (8)牙龈经常出血、肿痛,牙龈萎缩、牙 齿松动、脱落 3、新关注的危险因素 (1)颈动脉狭窄 (2)H型高血压
29
40岁以上中年人把握膳食结构与数量的
“十个网球”原则
不超过 相当于 要保证 不少于 一个网球大小的肉类 两个网球大小的主食 三个网球大小的水果 四个网球大小的蔬菜
30
每 天
(三)锻炼方式
以有氧运动为主
1、耐力型(消耗性)
快走、慢跑、中速游泳、舞蹈、太极拳 “模拟”跳绳
2、力量型
器械、哑铃、拉力器、俯卧撑、仰卧起坐
(五)设计适应自己特点的方式
年龄大小 身体状况 性格特征 可能条件
34
(六)养成习惯很重要
坚持三周就能初步形成习惯 坚持三个月就能形成稳定的习惯 坚持半年就能形成牢固的习惯
35
(七)对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建议
工间操
背肌锻炼 (飞雁式、五点式)
36
(八)老年人关节不负重或不 过量负重的锻炼
游泳+走平路
(二)把握消耗量与摄入量的平衡
正常成人基本持平 基础代谢消耗 (60-70%) 人体活动消耗 (20-30%) 食物特殊动力消耗 (10%) 超重者 28 > BMI > 24 负100-500千卡 BMI > 28 负300-600千卡
22
自助餐的把握原则:

专家讨论慢性病防控“中国策略”:不应忽视和低估国产自主创新药价值

专家讨论慢性病防控“中国策略”:不应忽视和低估国产自主创新药价值

专家讨论慢性病防控“中国策略”:不应忽视和低估国产自主
创新药价值
王静宇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年(卷),期】2017(0)3
【摘要】3月11日,"中国高血压防控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座谈会以"走
自主创新特色之路,夯实中国慢病防控体系"为主题,力邀我国政策研究、临床医学、医药企业界著名专家学者20多人参会,讨论慢病防控的中国策略。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中国慢病防控医疗支出巨大,面对我国高血压不断攀升的现状,在人们迷信进口药、高价药的同时,不应忽视和低估一些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的价值。

【总页数】1页(P63-63)
【关键词】创新药;医疗支出;特色之路;著名专家学者;进口药;政策研究;复方利血平;药物治疗;卫生经济学;国产药
【作者】王静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4
【相关文献】
1.中国慢性病防控策略和体系建设探索 [J], 王陇德
2.从防控主体出发的社区慢性病防控策略探讨 [J], 杨金侠;江洁
3.农村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J], ;
4.中国盲协、中国聋协面向视力和听力残疾人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中国残联开设“抗击疫情残疾儿童康复专家在线咨询”专栏/中国狮子联会广泛动员支援疫情防控 [J],
5.卫生部发布《慢性病防控中国专家共识》 [J], 刘志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陇德院士:我国开展脑卒中防治工程有八大成效

王陇德院士:我国开展脑卒中防治工程有八大成效

王陇德院士:我国开展脑卒中防治工程有八大成效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因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8.5%,特别是脑卒中一直是我国国民首位死因。

脑卒中具有复发率、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的特点,近年来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明显,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2021年10月20日出版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观点类文章“Initial establishment of a stroke management model in China: 10 years (2011–2020) of Stroke Prevention Project Committe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梳理自2011年以来我国开展脑卒中防治工程的显著成效,并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资料图片。

一、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脑卒中防治策略——“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宣教先行;学科合作、规范诊治;高危筛查、目标干预”的32字防控策略,为抓好脑卒中防治工作,牵住慢病防治的“牛鼻子”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脑卒中防治工作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认可。

依据工程工作形成的《筛查和干预中年人的“中风”风险刻不容缓》和《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2个院士建议,都得到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批复,直接推动了《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等国家层面的防治政策和文件的出台。

将脑卒中防治列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卒中中心纳入三级医院等级评审。

三、创新脑卒中防治工作体系。

创造性地提出并建立由行政主导,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脑卒中防治工作体系,推行脑卒中分层管理模式。

我国2020年卒中患病人群估算为1788万人,与世界银行2011年发布的预测数据2136万人相比,减少348万人。

四、建立制度化的多学科联合工作模式。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及举措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及举措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及举措
王陇德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04(000)013
【摘要】SARS疫情的发生,促进了政府与全社会对公共卫生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也带来了对卫生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期望值增加。

同时,媒体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使政府与卫生部门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与及时性、科学性、合法性等时刻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接
【总页数】6页(P5-10)
【作者】王陇德
【作者单位】卫生部副部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举措 [J], 张虹
2.新时期我国房地产业面临的挑战和举措 [J], 肖元真;益涵;王晓菁
3.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孕产妇健康状况的改善、面临的挑战及相关举措 [J], 全紫薇;刘晓曦
4.浅析我国建筑节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举措——以天津市建筑节能发展为例 [J], 齐俊萍
5.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J], 赵世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寿院士王陇德的6句健康忠言,字字珠玑,发人深思!

长寿院士王陇德的6句健康忠言,字字珠玑,发人深思!

长寿院士王陇德的6句健康忠言,字字珠玑,发人深思!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据统计,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6.6%,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

王陇德院士表示:尽管遗传、社会环境等因素无法被个体改变,但及时改变主观认识并调整不健康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国际心脏病大会曾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我认为这对慢性病防控同样适用。

”情绪、心境对人的寿命造成影响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着千变万化的情绪。

研究指出,70%以上的人会遭受到情绪对身体器官的“攻击”。

“癌症”与长时间的怨恨有关,常受批评的人爱得关节炎……据统计,目前与情绪有关的病已达到200多种,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绪有关。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最常说的一个字“累”,不只是身体上的疲惫,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生活中的压力无处不在,让越来越多的人情绪化,情绪的影响都是不经意间,潜移默化的,有时候根本注意不到,然而,身体可能已经发出了“警报”。

情绪的变化,对于疾病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就拿癌症来说三分之一是治了,也活下来了,活多久不知道;三分之一是过度治了死了,还有三分之一是被癌症吓死的,整日郁郁寡欢,明明肿瘤是良性的,被情绪一影响就会加速变成恶性晚期。

不同的情绪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病。

比如恐惧、焦虑会导致腹部疼痛;批评、内疚引发关节炎;压抑导致哮喘;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还爱发生脓肿;恐惧会引发晕车和痛经。

抗生素吃的越多身体反而越差关于抗生素的问题被多次强调,不是什么病都需要用到抗生素。

特别是很多家长,孩子一有点风吹草动,头昏脑热的,什么都不管,先用抗生素,这在我国的很多家庭中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抗生素本来就是消灭细菌的,但是在杀灭或抑制过程中,细菌也一直在“反抗”,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最后的结果只会导致细菌越来越顽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tional BP Survey Cooperative Group Chinese J Hypertension1995, 3(suppl):9-13 38
全军合作研究:各省脑卒中年龄标化患病率(全年龄组)
脑 卒 中 患 病 率 (
%

0.11%
39
2012年筛查人群脑卒中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 例数 构成比 低危 612819 71.07% 中危 124103 14.39% 高危人群 n ≥3 85155 9.88% TIA患者 23305 2.70% 14.54% 脑卒中患者 16862 1.96% 合计 862244 100%
4
慢病形势
• 承认非传染性疾病给全球带来的负担和威胁是二十一世纪 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有损世界各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并威胁到国际商定发展目标的实现 • 认识到非传染性疾病对许多会员国的经济是一个威胁,可 能导致国家之间及人口之间的不平等加剧 • 深为关切地注意到,根据世卫组织2008 年的资料,全球 5700 万例死亡中估计有3600 万例系非传染性疾病致死, 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包括约900 万未满60 岁死亡者,而这些死亡案例有近80% 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 医院样本1
–2010年上半年41家基地医院登记上报的脑卒中 住院病例,23272例
• 医院样本2
–2012年各基地医院登记上报的脑卒中住院病例 ,28002例
组织专家起草并制定了《缺血性脑卒中 筛查及防治指导规范(试行)》,卫生部向全 国颁发。
为了规范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建 设,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办公室组织专 家,起草了《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 地准入条件和工作考评要求》。
内容包括:
医院领导重视、各相关科室协作、积极开展技术 培训、做好健康科普宣教,建立规范制度和医疗服务 流程,做好院前院中院后的相关筛查与防治、病人的 随访,开展科研,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参与的脑卒中筛 查与防治网络体系等。
基地医院 (国家、省、地、县)
宣教机构
疾控机构
信息库
卒中筛查门诊 卒中单元病房
(筛查评估卒中发生风险,针对性干预)
社区
农村乡镇卫生院
18
五、脑卒中防控体系建设 实践探索
19
陈竺部长2011年4月19日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 与防治工程工作进展汇报会”上的讲话
“我们抓脑卒中的 筛查和防控,就等 于牵住了我国慢病 防控的牛鼻子。或 者说,在慢病防控 当中,我们占领了 一个重要的制高点 ,抓住了慢病防控 的龙头。”
20
• 加强领导:相关单位领导小组成立
• 建立网络:基地医院发挥技术中心作用
• 全员培训:提高慢病防控工作意识 • 学科合作: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和服务质量
21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启动
• 为降低脑卒中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加快推 动脑卒中的筛查与防 控,更好地维护人民 群众的健康权益, 2009年6月,“脑卒 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以下简称“工程“ )在卫生部正式启动
28
超声技术培训
29 29
CEA手术培训
30
组织脑卒中 科普宣传
31
32
六、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果
• 开展大样本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
• 基本掌握了中国脑卒中流行情况
• 初步提示了中国脑卒中流行相关危险因素 状况
• 高危人群前瞻队列的建立
33
“工程”已被列为国家医改重大专项
• 2011 年 起 开 展 六 省 市 试 点 工 作,中央财政拔款4000万,完 成80万例40岁以上人群中的脑 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任务 • 2012年将扩到16个省市,中央 财政拨款7200万元,完成144 万例40岁以上人群中的脑卒中 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任务 • 2012 年 中 央 财 政 拔 款 2690 万 用于专门人才培养 • 2013-2014年将在全国范围内 展开
22
“工程”委员会成立
23
设立国家基地医院
改变医疗机构“重治轻防”、推进“防治结合”的具体行动
24
设立国家基地医院
25
构建全国基地医院网络
截止到2013年5月 全国卫生厅局、总 后卫生部共推荐候 选基地医院268家( 部队医院18家), 其中,225家已被认 定为基地医院。
26
制定脑卒中防治规范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3582/200902/39201.htm
6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编制,2012年8月10日在中国心脏大会上发布
• 我国心血管病(包括心脏病和脑卒中)的 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 估计全国心血管病2.3亿人,其中高血压2亿 、脑卒中至少700万、心肌梗死200万、心 力衰竭420万… • 死于心血管病者每年近350万人 • 1980年至2010年间,中国心脑血管病患者 出院人次数年平均增加9.54%
山西 陕西 四川
2.20%
1.87% 1.21% 0.65%
2.12%
1.89% 1.08% 0.62%
全国
1.96%
1.82%
全国标化患病率:
(按年龄、性别、城乡标化)
1.82%
估算全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1036万罹患过脑卒中!
41
社区筛查人群脑卒中患病率标化
42
不同脑卒中样本库的年龄分布比较
我国慢性病防控的 策略与实践
王陇德 2013年8月19日
1
主要内容
• 慢病流行状况
• 慢病防控的重点工作
• 工作体系建设现状
• 工作体系建设构想
• 脑卒中防控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 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果
2
一、慢病流行状况
3
• 2011年9月19-20日,纽约联合国总部,第6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了有 193个会员国参加的首届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题高级别会议, 会议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了一份注重行动的重要的政治宣言,提出了 慢病防控的有效对策和途径
35
本数据库 人口结构 特征与第 六次人口 普查人口 结构特征 相似
36
Sino-MONICA: 各省市急性脑卒中事件年龄标化发病率 (25-74 岁人群) 男性
646 508 330 276 274 254 236 217 210 174 174 150 133 102 95 63
黑龙江 吉林 广东 辽宁 北京 河南 河北 内蒙古 山东 福建 新疆 上海 四川 江西 江苏 安徽
女性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北京 河南 内蒙古 广东 河北 辽宁 山东 上海 四川 江西 福建 江苏 安徽
368 256 198 196 191 169 167 166 137 134 117 80 74 71 55 45
750
500
250
0
(1/100 000)
0
250
500
37
750
全军合作研究:各省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全年龄组)
7
《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
--2011年7月26日世界银行报告
• 未来20年里,40岁以上人群中,慢病患者(心 脑血管病、慢阻肺、糖尿病以及肺癌)人数将 增长2-3倍
• 慢性病的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未来10年
• 一半慢性病负担发生在65岁以下人群
• 中风对个体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最大
8
二、慢病防控的重点工作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的树立 • 政策和策略的制定
• 适宜人才培养
• 建立工作体系
9
宏观策略
• “关口前移、重心下沉”
• “提高素养、教育先行”
• “学科合作、规范防治” • “高危筛查、目标干预”
10
三、工作体系建设现状
11
• 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各自为政
• 医疗机构仍以诊治工作为主
2011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情况
脑卒中发病 年龄组 40506070合计 发病人数 169 482 751 576 1978 发病率 (1/100,000) 60 190 410 440 230 调查人数 297511 248512 185010 131211 862244 六普人口 230348517 160065645 99780564 77813876 568008602 预测 脑卒中发病人数 130929 310205 405169 341540 1187842
• 预防机构慢病防控力量薄弱且缺乏临床技 术专长
12
中国慢病防控工作体系尚属空白
• 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 作机制尚未建立
• 慢性病防治工作网络建设尚属探索阶段
13
四、工作体系建设设想
14
慢病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工作内容及相关部门
工作领域 策略制定 项目设定 资金安排 技术体系建立 知识传授 工作内容 调研、论证 设施、条件、科研 投入 制定规划、服务流程改革 科普 医学教育 专业人员培训 制定工作制度、技术规范 建立高危人群信息库 相关部门机构 卫生等相关部门 发改、科技 财政 医疗等相关机构 广电、出版、媒体 教育部、院校 卫生部门 医疗等相关机构 相关研究机构、企业
--66届联合国大会《关于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高级别会议的政治宣言》
5
• 2008年慢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已占 总死亡的83% • 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例近1千万
– 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例数增加了2倍
– 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增加了近1倍
来源:2009年2月27日,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15
运作协调 信息收集、分析利用
建立科学的防控工程体系 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