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3ccf93a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a.png)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指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
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主动
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目标设定、案例引入、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反
思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课堂目标设定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前提。
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
趣特点,设定适宜的数学学习目标。
在教授面积知识时,可以以街道规划、建筑设计等生
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明确掌握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引入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有效手段。
案例引入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故事情
节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在教授百分比概念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某
个商品的原价和打折价,让其计算折扣率,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设计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环节。
活动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
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授平均数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调查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并计算出平均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评价反思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必要环节。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2c52b5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7.png)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1. 引言1.1 教学背景教学背景是指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条件。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背景通常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需求等因素。
初中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的过渡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特点各异,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也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程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和改进,现代数学教学已经逐渐转向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1.2 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感知方式。
生活化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数学概念,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活化情境创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2. 正文2.1 教学案例分享教学案例分享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我经常使用生活化情境创设来设计案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b54d5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e.png)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1:巧设悬念导入巧设悬念是燃起学生研究欲望的前提。
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我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景,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悬念:一上课我就随口说出三个数,让学生通过画三角形来判断能不能构成三角形,之后,我故作轻蔑地说:“你们还需作图,我可不画图就能判断。
不信,谁来考考老师?”接下来,不服气的学生一连向我说了几组数,我均轻松地回答正确了。
此时,全体学生均充满了好奇心,很想知道其中的窍门,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说:“老师也没什么窍门,如果你们学好了今天这节课,你们会比老师还快而准确地判断呢。
”因此,顺利地导入课题,并且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效果也挺好。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2:游戏活动导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新异的游戏,学生则感到奇特不已,妙趣横生,教学效果很好。
如,学习“同类根式”时,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事先准备的配组的同类根式的卡片,然后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的根式成同类根式的朋友,找对同类根式的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出来再找自己的朋友。
又如,学习“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这样设计: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以上设计,形象直观,理解深刻,使学生在自然、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新知识。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3:动手操作导入创设课堂操作的情境定会令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案例:在学习垂径定理时,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一个圆和圆的任意一条弦,然后将圆对折使弦的两部分重合,画出垂直于这的直径条弦,最后观察,猜测,你发现什么现象?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结论。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f6c9c3e7e009581b6bd9eb99.png)
好 当前 的课 程 , 而且 还 对 学 生一 生都 将 产 生 极 大 的影 响 .
3 . 教师上课犹如 演戏 , 既是编 剧 , 又是导 演 、 演员 , 因此 , 要使 表 现 扣 人 心 弦 , 耐人 寻味.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对 教 材 总 体 设 计 要科学 , 每 节课 型 的教 学 方 法 要 精 心 策 划 , 要 灵 活 运 用 各 种 教 学方 法 , 适 时 创 造 性 地 不 断 变换 教学 手段 . 如, 讲《 垂径定理 》 一 课时 , 我采用 “ 试 验观 察法” , 要 求 课
为 全 身 心 投入 的 主 动探 究 . 2 . 教 学是 一 个 不 断 地 引 出 问题 、 分 析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过 程. 读书者无疑 , 需教其有疑. 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 生生疑 、 质 疑、 解疑 , 将 学 习 中 的 一 些 疑 难 问题 让 学 生 自 己 去 解 决 , 这 一
赖于教师对教学 系统 的设 计 , 教 师 的学识 水平 , V I 头 表 达 能 力, 是 否有 针 对 性 地 对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教 育 等 . 因此 。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 应抓 住 一 切 机 会 , 培养学 生 的学习兴 趣 , 这 不 仅 对 学
激他. 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 下完成 , 知
( 一)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改革单一的教学方法.
目前 教 学 方 法 仍 然 很 单 一 、 枯燥 , 学 生疲于接 受, 要 提 高
课 堂 教学 效 率 , 挖 掘 学 生 的 内在 的潜 能 。 教 师 首 先 要 有 现 代 的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1c96f1a7d1f34693daef3e80.png)
多媒体是一种先进 的教学手段 ,集 图文声像 于 体, 改变 了以往教学中单一传递信息的教学方式 , 以图片 、 图像 、 音频 、 视 频等来为学生创设 图文并茂 、 声像俱全 、 动静结合 的教 学情 境 , 给学生 以新 奇感 。 多媒体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 ,可以同时调 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 给予学生多感官刺激 , 使学生享受视觉与 听觉 的完美盛宴 ,吸引学 生的注 意力 , 激起学生参与数 学学 习的激情 , 使学生 对数学 学习产生浓厚 的兴趣 。同时通过多媒体所创设 的情
数学是一 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的学科 ,源于 生活 , 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 “ 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 系学生 的实际 , 以教材为主要内容 , 从学 生 的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出发 ,通过 多种方式 为学 生 创建 或模拟一个探索数学知识 的情境 ,为学生提供 从事数学 活动 的机会。 ” 我们要在数学与生活间找 准 最佳结合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活实例人 手为学生创设熟悉 的生活情境 ,增强数学教学 的亲 切感 与熟悉度 ,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促进学生调动 生活经验来更好地学习数学 ,并运用所学来解决 实 际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 活,又服务 于生 活。 如在学 习“ 图形 的旋转” 这一 内容时 , 我们 可以向 学生展示现实生 活中的钟表指针 、电风扇叶 片 、 风 车、 车轮等的转动 , 将抽象枯燥 的数学知识与 丰富多 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以此来 引起学生积极 的情 感,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 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 高, 会取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 。 总之 , 教师在数学教学 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 为学 生创设多样 的教学情境 ,避免直接讲述 的单调呆板 与枯燥无味 , 增强 了教学 的形象性 、 直 观性 、 艺术性 与趣 味性 , 可以激起学生 内心强大的学习动力 , 不失 为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强有力 的教学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b74dd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4.png)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研究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研究内容,让数学“活”起来。
本课题的研究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课前预设情境,课内生成情境),作为支持和鼓励学生的源泉,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好的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研究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课题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1、从心理学的角度,“情境”表现为多种刺激模式、事件和对象等,情境不仅能激起问题的提出,而且能为问题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
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境”是人从事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
3、数学情境是产生数学概念、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息争决数学问题的背景和前提,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数学问题的基础和条件。
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就是出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成心义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的研究猎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4、学生的研究情境是传递数学研究信息的载体,它提供与学生的研究基础、生活相关联的数学信息,进而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而学生的研究数学的情境是产生数学研究行为的重要条件。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6fc0c3b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b.png)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刻意引入各种生活化的情境和案例,使数学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数学的世界中,让他们在感知和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进行深入探讨,探寻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有形象的载体,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中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购物、出行、运动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际情境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习动机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实际,直观,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会感到很有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
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去探求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深度。
3.加深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生活化情境创设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1.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在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境引入数学教学中,比如购物、打折、交通出行、健康饮食等方面,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实用性。
比如在解决购物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百分数、比例等数学知识计算实际购物花费,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社会实践和社会案例,让学生在纵向的社会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dff50b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0.png)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数学感的学科,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通过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
1.实际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乘法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小明家里的地板是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5米,他要铺地板砖,每块地板砖的长和宽分别是0.5米和0.3米,他需要几块地板砖才能把地板铺满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将乘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多种解法的情境创设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多种解法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比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时,设计一个情境:小明在烘培蛋糕,菜谱上要求加入1/4杯的糖,但是他只找到了1/8杯的量杯,他需要几个1/8杯的糖才能加入1/4杯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找出1/4和1/8的公倍数,然后比较大小来解决,也可以通过化为相同分母来解决,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则。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小明有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底板,他要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瓷砖铺满这块底板,他需要多少块瓷砖才能完全覆盖住?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割不规则形状,计算每部分的面积,再相加得出总面积,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步骤问题的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多步骤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多个环节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教学代数方程时,可以设计一个多步骤的问题情境:小红有一些钱,她花了1/3的钱买了一本书,然后又花了10元钱买了一双鞋,最后剩下50元钱,她原来有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先设代数式表示小红原来有多少钱,然后列方程解方程,最后得出答案,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还能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778d190179563c1ec5da7147.png)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注入,却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学生的各种感官不能被调动,思维不能被激活,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退。
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一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创设情境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之间的联系。
从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又增加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
案例l:年级认识不等式。
题目: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30张或30张以上,则每张票价4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喊住了他,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请同学们考虑一下:(1)李敏同学的提议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2)如果不对,请说明理由;如果对,那么至少要有多少人去世纪公园,多买票反而合算呢?上述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关注和兴趣,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主动探究、讨论、合作,随着教学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展开,整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适宜的教学情境总是与动手实践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等形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提炼一般规律。
案例2:九年级梯形的中位线。
题目:一个梯形,只剪一刀,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1)实验器材:普通形状的梯形纸片若干。
(2)提示:若要拼接,需要相等的线段。
学生经过操作尝试后,展开讨论,认为取一腰的中点,可得到相等的线段,根据中心对称,可进行拼接。
这节课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以实践操作为探究背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本质,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c89b411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3.png)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1. 商场折扣情境:小明和小杰去商场买东西,商场正在举行折扣活动。
小明买了一件原价200元的衣服,打了8折,小杰买了一件原价150元的衣服,打了7折。
他们分别付了多少钱?解答:小明的打折后价格为200 * 0.8 = 160元,小杰的打折后价格为150 * 0.7 = 105元。
小明付了160元,小杰付了105元。
2. 餐厅账单情境:小华和小明一起去餐厅吃饭,他们点了三道菜: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和糖醋排骨。
鱼香肉丝的价格是28元,宫保鸡丁的价格是25元,糖醋排骨的价格是30元。
他们还点了一瓶可乐,价格是8元。
他们需要付多少钱?解答: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和糖醋排骨的总价格是28 + 25 + 30 = 83元,加上可乐的价格8元,总共需要付91元。
3. 几何图形的面积情境:小明在花园里种了一片长方形的蔬菜地,长为8米,宽为5米。
他想知道这片蔬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答:蔬菜地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面积为8 * 5 = 40平方米。
4. 分数的运算情境:小华买了一杯果汁,一共倒了0.4升的果汁。
他想喝其中的四分之一,应该喝多少升的果汁?解答:四分之一等于分数1/4。
0.4升乘以1/4等于0.4 * (1/4) = 0.1升,所以应该喝0.1升的果汁。
5. 速度问题情境: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班车也在同一时间出发到达学校。
班车的速度是30千米/小时,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
如果班车用时2小时到达学校,小明用时多久?解答:班车的速度是小明的速度的1.5倍,所以小明用时为2小时 * 1.5 = 3小时。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010564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f.png)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
在分别阐述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概念、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以及案例分析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生活化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概念、作用、方法、案例分析、影响、重要性、展望未来、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生活化情境创设成为了教师们探索的新途径。
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当前信息时代,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和认知模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引入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意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实际。
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中,可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教学中引入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生活化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ec0dc4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b.png)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情境设计和情境化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形象和生动。
情境创设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情境创设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1.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具体的、活泼的学习情景,因此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加深理解。
通过情境创设,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能引起学生的感知、思考和表达,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培养能力。
情境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4.促进合作。
情境创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基于实际生活情境设计问题数学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一门学科,因此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购物结账、旅行路程、房屋买卖、运动比赛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情境化教学引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如模拟实际场景、制作数学实验器材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拓展课外拓展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实践,拓展数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4.注重个性化情境创设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实际情况等,对情境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情境创设中的教师角色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导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259bf820453610661ed9f4cd.png)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实这一理念。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已越来越被广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认同,除了它代表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之外,还因为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1.什么是数学问题情境及其分类数学问题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学材料和背景信息。
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
数学问题情境应当满足两条:一个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适合做数学课程与学生经验之间的接口;另一个是能成为学生应用数学和作出创新发现的载体。
依照这个原则可以把问题情境分为:现实的、超现实的、学生知识储备和经验中已有的三类。
2.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2.1代表了教学观念的变化。
这次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既然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必然需要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沟通学生经验与所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并参与到这个学习过程中来。
2.2情境可以激发探索和创造。
情境往往不直接揭示所学的数学内容,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从中提炼数学信息,因此,学生许多创造性的想法可以从情境中被激发出来。
在不断探索与交流中,数学思想得以凸显。
要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需要提供一个问题场。
好的情境无疑起到了一个场的作用。
3.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3.1合理性原则。
为学生所提供的问题情境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同时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促进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3.2有效性原则。
为学生所提供无论是现实生活中情境抑或是数学内在联系情境,都必须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使学生注意力能迅速转移到所要探究的数学内容中。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a005535a3c1ec5da50e2701e.png)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当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
”数学知识抽象、严谨、逻辑性强,学生常感觉枯燥乏味,学习没有兴趣。
因此,创设形象、具体、生动、引人入胜、令人欣喜、愉悦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自主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是数学的源头和归宿,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动的实际事例,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对学生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数学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真实的问题生活情境之上。
教学应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问题解决活动。
因此,我们数学新教材的设置就更加切近生活,切近实际。
方程有广泛的应用,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各类方程的学习始终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展开。
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开篇引入的问题就是蓝球联赛中的胜、负场数问题。
又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和动画,如笔直的高压输电线、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大桥上的钢梁和钢索。
再看一看我们教室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与相对的两条边。
再想一想学校操场上的双杠。
通过这些生活图片的直观展示及身边实际物体的观察,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相交线、平行线的直观形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应用时,提出“木板进门问题”让学习探究:一块长3m、宽2.2m的木板能否从高2m、宽1m的门框内通过?为什么?这样切近生活的实际问题生动有趣,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大家纷纷议论,各抒己见。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000c3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d.png)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一个具体的、真实的或者虚构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通过感知、体验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情境:1.生活实践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授平行线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找出平行线的例子,并让学生感受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游戏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乐趣。
在教授代数方程式的解法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学谜题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找方程式的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对代数方程式的理解和兴趣。
3.探究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定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在教授三角函数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和观察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发现三角函数的性质和规律。
二、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创设情境教学的核心目标。
因为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和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新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和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平面几何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纸板做一些简单的几何模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几何形状的特点和性质。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兴趣。
在教学数学定理证明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和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证明方法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3c1640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d.png)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创设情境1. 色彩鲜明的情境创设色彩鲜明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拼图、游戏等形式创设色彩鲜明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2. 情境与学生生活结合情境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增加学生对情境的认同感,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购物、旅行等生活情境展示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3. 多元化的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多样化的选择不同的情境来展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变化。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激发兴趣1. 利用教具教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通过图形、模型等教具能够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 利用游戏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三、实施策略1. 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灵活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展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情境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情境,提高学生对数学情境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等,丰富情境展示形式,提高情境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4. 激发学生参与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情境的认知和理解。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是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eb638c2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5.png)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设计的。
这些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下面是几个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情境一:购物结账小明去超市购买了苹果、香蕉和橙子。
苹果的单价是3元/个,香蕉的单价是2元/个,橙子的单价是5元/个。
小明购买了5个苹果、3个香蕉和2个橙子。
请问小明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解决思路:小明购买的苹果总价为5×3=15元,香蕉总价为3×2=6元,橙子总价为2×5=10元。
所以小明一共需要支付的钱为15+6+10=31元。
情境二:邮票收藏小红收藏邮票,她一共有5个小本子,每个本子可以装8张邮票。
小红已经收集了32张邮票,请问她还需要收集多少张邮票才能让每个本子装满?情境三:买书小明在书店看到一本图书的原价是80元,但书店正在打折,一本打8折。
小明决定买下这本书,请问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解决思路:书的原价是80元,打8折后价格为80×0.8=64元。
所以小明需要支付的钱是64元。
情境四:电影票小刚去电影院看电影,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是25元。
他去了4次电影院,但每次去都有不同的优惠活动。
第一次,他使用了一个优惠券,减了5元;第二次,有学生票半价,他只支付了12.5元;第三次,朋友帮他买票,他没支付任何费用;第四次,他使用了会员卡,打了8折。
请问小刚一共支付了多少钱?解决思路:第一次看电影,减了5元,所以需要支付25-5=20元。
第二次看电影,半价票,所以需要支付12.5元。
第三次看电影没有支付费用。
第四次看电影,打8折,所以需要支付25×0.8=20元。
所以小刚一共支付了20+12.5+0+20=52.5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8e42ab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9.png)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
1. 实际生活背景创设: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入数学
概念。
在教学有关图形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建筑、交通等场景,让学生直观
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 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应用数学知识。
游戏的规则和挑战可以与数学概念和技巧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
数学。
3.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欲望,引导学生主
动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虚构的情境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4. 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可以
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数
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
力。
6.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案例可
以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历史事件,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情境创设方法。
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77653f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1.png)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故事背景:小明是一个初中生,数学学习一直是他的短板。
最近的一次数学考试,他只得了60分,让他非常沮丧。
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小明决定向数学家父亲求助。
情境一:小明去找父亲求助小明沮丧地走进家里,看到父亲正在书房里看书,于是他走上前去向父亲求助。
小明诉说了自己的数学学习困难,父亲听后笑了笑,然后说:“数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只要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父亲说:“我们来做个实际问题吧,比如我们家的花坛,你来计算一下需要多少土和种子。
”情境二:花坛的土和种子小明和父亲来到家里的花园,看到一块准备好的花坛。
父亲说:“我们要给这个花坛装满土壤,并且要在上面撒种子,你计算一下需要多少土和种子。
”小明沉思片刻,然后说:“我知道,首先我们要测量花坛的长宽高,然后计算体积,然后再根据土壤和种子的密度来计算数量。
”小明拿出卷尺测量了花坛的长宽高,然后开始计算,最后得出了需要的土壤和种子的数量。
情境三:花坛周围的边框父亲又说:“花坛周围还需要一些木头做成的边框来装饰,你计算一下需要多长的木头。
”小明犹豫了一下,然后说:“我们要计算花坛的周长,加上一些预留的长度,然后再乘以4,就是需要的木头长度了。
”他又拿出卷尺来测量周长,然后开始计算,最后得出了所需要的木头长度。
情境四:结论和收获小明完成了父亲给出的实际问题计算,父亲满意地点点头,说:“做数学题也是一样,要了解问题的意义,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得到正确的答案。
”小明感到豁然开朗,觉得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从这次经历中,小明学到了有关实际问题的数学计算的实际应用,也明白了数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
他决心努力学习数学,提高自己的成绩。
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并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充满趣味和应用的学科。
通过实际问题的求解,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https://img.taocdn.com/s3/m/908647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6.png)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一、问题情境1:商店打折活动周末,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商场逛街。
他们来到一家服装店,看到商店正在进行打折活动,标价的货品都打了9折。
小明看中了一件原价为200元的T恤,小红看中了一条原价为150元的牛仔裤。
他们想算一算打折后实际要付的价格是多少。
问题:1. 小明的T恤打9折后,实际价格是多少?2. 小红的牛仔裤打9折后,实际价格是多少?3. 如果他们一起购买,打折后总共需要付多少钱?二、问题情境2:分配食物小明小红从商店出来后,又一起去了一家餐厅。
他们点了一份面条和一份炒饭,打算平分食物。
但是他们发现餐厅上菜的份量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
小明调皮地说:“我们来算一下,看看这两份食物是不是真的能平分。
”问题:1. 面条一共有500克,小明和小红分到的重量各是多少克?2. 炒饭一共有800克,小明和小红分到的重量各是多少克?3. 他们是否能平分这两份食物?如果不能,小明和小红各应该得到多少克食物?三、问题情境3:比较优惠吃完饭,小明小红又去了一家超市。
他们在冰箱货架上看到了两种不同品牌的牛奶,品牌A的牛奶一瓶售价为9元,而品牌B的牛奶一瓶售价为6元。
他们想比较一下哪个品牌的牛奶更划算。
问题:1. 如果小明买了3瓶品牌A的牛奶,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如果小红买了4瓶品牌B的牛奶,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3. 哪个品牌的牛奶更划算?为什么?四、问题情境4:几何图形的变化经过超市,小明小红来到了一个公园。
在公园里,他们看到一块透明的玻璃板上画着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
小红说:“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比例吧。
”问题:1.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 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也是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 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一?五、问题情境5:体积的应用公园里还有一个游乐设施,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小房子。
小红看到小房子的墙壁上挂满了气球,好奇地问:“这个小房子能挂多少个气球呢?”于是她和小明商量着计算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数学课的多见形式,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激活了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现出来.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但只有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深入了解后,才能较好地提出问题,并把握课堂.下面本人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尝试探索和自主学习的问题设计,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1.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1遵循启发诱导原则
在教学中贯切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详尽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1.2遵循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
1.3遵循及时反馈原则
教学过程是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中进行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错误——理解——纠正的循环认知中,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设置疑惑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辩明正误,从而确凿地掌握所学知识.
1.4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教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
合适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切实际,抽象空洞的问题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高深莫测的心理狐疑,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应具备以下要素:
2.1具有最近发展区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依原有知识为基础,以新知识为目标,才能收到优良的效果.2.2具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来创设
2.3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结论的兴趣,调动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适合的思维意向.
2.4具有连续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连续性,能起到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作用.问题情境可以具有单一的连续性,也可以具有层层递进的梯度式的连续性.
3.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有连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优良的情感体验.
3.1通过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四因素构成的.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共同开发者和创造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时制宜地根据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通过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再考虑新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提出问题,确保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的数学知识相互作用.
3.3通过设“疑”置“难”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
设“疑”置“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意识地将“疑”、“难”设在学习新旧知识矛盾冲突之中,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使学生在“疑中生趣”、“难中生奇”,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
3.4通过“试验――猜想――证明”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似真性”地思考
数学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存在三种思维活动:㈠是数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㈡是数学教师的思维活动,㈢是学生
的思维活动,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协调着这三种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与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同步,并逐步使其思维结构与数学家相似,因此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模拟”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带领学生“似真性”地火热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寻求真理的怡悦.其中:设计一个“好的初始问题”是“似真性”思考的条件,让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是“似真性”思考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和适时引导是“似真性”思考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