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的心理辅导

合集下载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震后心理疏导班会课教案【疏导目的】这次前郭地震是一起严重的灾难性应激事件。

我们的学生亲身经历了此次地震的各种逃离场面,再加上整个社会人群处于紧张、焦虑、恐慌的状态,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此次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疏导情绪,以较好的心理状态度过这一时期。

【指导人员】高爽【疏导对象】6年2班学生【班会课题目】震后心理疏导班会课【教学过程】一、合理宣泄:1 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谈谈在这几天自己看到了什么,知道些什么?2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最初和最痛苦的想法是什么,让情绪表露出来?3 要求学生回顾在这个事件中,自己的情感,行为,看法甚至是躯体体验?这个时候刻意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在这个事件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同学们充分宣泄、交流,营造相互安慰和鼓励的气氛。

强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出现的这些情绪和行为状态是一种灾难发生后的应激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可理解的行为。

二、面对危难我们怎么办?●转换思维分辨曲直提问: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是否对自己的某些行为有过自责?比如:事件后有些人会因为自己在事故中过度紧张、没有帮助到他人而感到羞愧,得出自己不够坚强的负性评价。

如果有类似的对危机事件的解释,当事人应该学会做自己的辩护律师,挑战这些观点。

转换一下思维,对上述信念就可能得出不同的观点。

如:我因为吓坏了没能帮助别人,但吓坏了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遇到如此恐怖的事情我一点反应都没有,有可能给我的心理带来更大的危害,以至于影响到更多人的生活。

●放松训练整理心情: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或呼吸调节减轻不良情绪。

静心训练:既是放松练习(目的:放松技术经常用于对抗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和一种自我训练技能,通过学习放松能逐步增强个体抵抗紧张状态的能力,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放松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深度放松状态与情绪紧张状态是一对互相抑制的状态,即在同一时刻、在同一个人身上不可能同时存在这两种状态,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消除或减弱。

地震后心理反应及团体心理辅导

地震后心理反应及团体心理辅导

2.参加一些消闲的康乐活动,令自己愉快。
3.暂时变换生活安排,休息一下。
4.若无法做到以上各项,下列的松弛练习会对你有帮助: (1)舒适地靠在椅背上或躺下来;
(2)慢慢地吸气和呼气; (3)每次呼气时对自己说:“我很放松”、“我很平静”、“我可以应付”; (4)慢慢呼气时,放松下唇和下颚(因为许多人沮丧不快会咬牙切齿); (5)接着放松肩膀和双手; (6)渐渐放松时,试试细想一些快乐的事情; (7)尽量享受这种松弛状态; 在练习中,若感到紧张,立刻停下来,回想过去比较轻松的情景。
第二十二页,共57页。
三、个体如何应对危机
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创伤事件,会使人对生命 有更丰富的经验,而且对自己有更深入的认 识。以下介绍几种克服创伤事件的途径:
第二十三页,共57页。
第二十四页,共57页。
第二十五页,共57页。
第二十六页,共57页。
第二十七页,共57页。
第二十八页,共57页。
第二十九页,共57页。
第三十页,共57页。
第三十一页,共57页。
您也可以找一些柔软的物体怀抱,如抱枕、 布娃娃等。
近期少安排些事物给自己,一次只安排一件 事情
第三十二页,共57页。
(一)自动方式
1.找一个安静合适的地方,令自己松弛下来;回顾整个创伤事件,重新感受 当时的情绪和生理反应,并依下列各项,逐一体会自己的感受:
接受自己的感觉并将这些感觉与经验表达给其它人 听
※公共卫生事件(非典、禽流感、疯牛病、食物中毒、流行病 发作等)
※其他意外事件(自杀、他杀等)
第四页,共57页。
人生无常,灾害或危机在人生中不可避免。 这次教育不仅仅限于地震本身,而应当是 危机应对心理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性教育。

灾后心理辅导与恢复工作

灾后心理辅导与恢复工作

灾后心理辅导与恢复工作当灾难降临,无论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还是人为事故如火灾、爆炸等,都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然而,除了物质上的破坏,灾难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创伤同样不容忽视。

在灾后的重建过程中,心理辅导与恢复工作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灾难过后,许多人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

常见的包括恐惧、焦虑、悲伤、愤怒、无助感、失眠、噩梦等。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也有可能长期困扰着幸存者。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心理创伤可能更为严重。

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倒退,如尿床、依恋父母等;老年人则可能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减弱,而陷入深度的抑郁和绝望之中。

心理辅导的第一步是建立信任和安全的环境。

在灾难发生后的初期,救援人员和心理辅导工作者应该以亲切、温和的态度与幸存者接触,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资和住所保障,是稳定幸存者情绪的基础。

同时,倾听他们的倾诉,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独自面对这一切。

评估幸存者的心理状态是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和面谈,了解他们的心理创伤程度、应对方式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

对于症状较轻的幸存者,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自我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适度运动等。

而对于症状严重的,如出现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等,则需要及时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可以相结合。

团体辅导可以让幸存者们相互交流、分享感受,从彼此的经历中获得支持和力量。

个体辅导则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人独特的心理问题。

例如,对于失去亲人的幸存者,辅导工作者可以帮助他们处理悲痛情绪,引导他们逐步接受现实,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心理恢复工作不仅仅是针对幸存者个体,还需要关注整个社区的氛围和环境。

组织社区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逐渐摆脱灾难的阴影。

学校震后心理援助方案

学校震后心理援助方案

学校震后心理援助方案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受灾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当地震发生后,除了物质重建外,心理援助也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对于受灾学校的师生来说,心理援助是他们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探讨学校震后心理援助的方案,以帮助受灾学校更好地应对心理困境。

1. 了解受灾学生首先,为了实施有效的心理援助方案,学校需要了解受灾学生的心理状况。

这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评估:包括学生的行为、情绪、睡眠质量、学业表现等等。

通过收集并分析这些信息,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和问题。

2. 建立心理辅导团队学校应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以提供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心理特点的学生的心理援助。

这个团队应包括心理学专业人员、学校教职员工、社区资源人员等等。

他们应接受相关培训,以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心理援助服务,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 提供心理援助课程学校应该在课程中加入心理援助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学习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技巧。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应对策略等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积极应对困难的方法,增强心理抵抗力。

4. 组织集体活动组织集体活动是学校震后心理援助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集体游戏、户外探险、文艺表演等等。

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学生可以缓解焦虑、建立支持和相互帮助的关系,增强心理的稳定性。

同时,这些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5. 社会支持除了学校内部的心理援助,社会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联合社区组织、社会团体等,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

这包括关注和响应学校的心理援助需求、提供物质援助等等。

社会支持的力量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应对震后心理困境。

6. 长期跟进和评估心理援助工作不应仅仅停留在灾后的阶段。

学校需要长期跟进受灾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定期的评估。

只有通过持续的关注和措施,学校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总结:学校震后心理援助方案是帮助受灾学生重建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6 地震后的心理辅导

6 地震后的心理辅导

井店联中地震知识培训材料(一)培训对象:全体教师时间:2013年5月13日内容:地震后的心理辅导许金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地震后的心理辅导地震后,灾民当然首先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援助,物质上的援助本身就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的心理效应。

但他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援助,也需要直接的心理的援助。

震后的心理辅导就是一种直接的心理援助。

适当的心理援助应该可以帮助其减轻压力,尽快地进入灾后重建。

这个时候的心理辅导,关键还是与灾民通心。

而与他们通心,首先是理解他们的情绪。

地震后灾民的情绪应该至少有:1、恐惧;2、哀伤;3、焦虑;………………台湾经历过921大地震,对这方面有不少研究。

郑石岩先生的《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写得不错,尽管说的是儿童,成人也适用。

此文关于“恐惧”的处理讲得尤其好,特向大家推荐:《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郑石岩(前教育部训委会常委)儿童经过强烈地震或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

正因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和不当情绪,而强增孩子的创伤和惧怕。

学校一恢复上课,就要对孩子作心理辅导。

当然,防震防灾的教育,灾后的安全与卫生,乃至赈灾救助的工作都需要作适当的教学,但心理辅导的工作则应把握时机,刻不容缓。

震后惧怕是什么教师作这项辅导工作,必须对强震或意外灾害的恐惧有所了解。

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灾害来袭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身心同时受到创痛;致命的重创,恐惧的声音,就像要把人吞蚀一样。

其二是周边的人在受灾时的恐惧,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的父母或家人,顿时变得惊恐、哀号和脆弱,给孩子的惧怕更甚,其安全感因而受到破坏。

人类遇到大灾难,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的惧怕和惊恐,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也是人承受的压力极限的表露。

所以教师在作辅导时要认识:把恐惧视为身心自然的反应,要设法缓解而不是压抑。

灾后恢复中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灾后恢复中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灾后恢复中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心理上的创伤。

在灾后的恢复过程中,心理健康干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能够帮助受灾群众缓解痛苦、重建信心,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以下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一、及时的心理评估与筛查在灾后的第一时间,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评估与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了解受灾群众的心理状态,包括是否存在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问题。

这样可以迅速确定哪些人需要优先得到心理援助,为后续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例如,在地震灾区,可以在临时安置点设立心理评估点,让受灾群众能够方便地接受评估。

对于那些在评估中表现出明显心理问题的人,要及时给予关注和支持。

二、提供心理支持与安慰在灾后,人们往往感到恐惧、无助和孤独。

此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能够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安心。

心理工作者可以通过倾听受灾群众的倾诉,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独自面对困难。

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为受灾群众提供陪伴和照顾。

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温暖的拥抱,都可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慰藉。

同时,要向受灾群众传达积极的信息,鼓励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度过难关。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受灾群众对心理问题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讲座、宣传手册、视频等方式,向他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了解常见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法。

比如,告诉他们焦虑和恐惧是正常的反应,但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

教导他们一些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

四、个体心理治疗对于那些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受灾群众,个体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EMDR)等都可以用于治疗灾后的心理创伤。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受灾群众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突发灾难心理急救措施

突发灾难心理急救措施

突发灾难心理急救措施在突发灾难事件中,人们往往会经历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但不限于恐惧、紧张、愤怒、焦虑、悲伤等等。

如果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和治疗,就会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突发灾难心理急救措施。

一、立即缓解情绪在灾难发生之后,我们要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试图通过情绪缓解技巧来减轻自己的负面情绪。

以下是一些能够缓解情绪的方法:•深呼吸:慢慢地、深呼吸数次,可有效减少紧张感以及缓解身体的压力。

•身体放松:全身放松,舒缓自己的神经系统,缓解紧张情绪。

•主动慰藉:及时承认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鼓励自己,给自己打气,这可以助于减少情绪的不良反应。

二、及时沟通交流在灾难事件中,人们常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因此,我们需要找人谈话,寻求指导和支持;这可以有效地缓解我们的紧张和不安,有助于我们感受到团队支持和归属感。

以下是一些建议:•寻求亲友的支持:和亲友谈話,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给当事人打气:对于可能受到灾难事件影响的当事人,我们可以主动向他们表达支持和关心。

•加入志愿者团队:通过加入特殊组织成为志愿者帮助受灾地区人民,增加自己的信心和满足感。

三、保持积极的生活习惯在灾难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生活习惯。

这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情绪、维持身心健康。

以下是一些经验和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和饮食: 确保每天的睡眠充足、饮食均衡,健康地度过每一天。

•坚持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可以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维持身心健康。

•学习新技能:对于受到灾难事件直接影响的人,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技术和技能增加自信,为自己和家庭提供更好的未来。

四、寻求专业帮助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无法通过自身努力和技巧来缓解心理方面的问题。

需要向专业人士求助及时寻求心理咨询。

以下是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寻求专业帮助的情况:•持续的不安感和焦虑情绪。

•强烈的易怒、愤怒和沮丧情绪,或者流泪不止、思维混乱和疲惫无力。

•严重的睡眠和食欲问题。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摘要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还会对地震幸存者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旨在帮助地震幸存者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焦虑,并帮助他们重建生活。

介绍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事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地震发生后,幸存者常常经历创伤,包括目击破坏和失去亲人或家园等。

这些事件往往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

因此,地震心理辅导方案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基本原则地震心理辅导方案应基于以下原则: 1. 理解幸存者的感受:地震幸存者可能经历各种情绪,如恐惧、焦虑、愤怒等。

心理辅导师应该给予他们尊重和理解,并尽力帮助他们面对这些情绪。

2. 注重个人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应对方式。

心理辅导方案应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个体的需求。

3. 长期支持:地震幸存者的心理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心理辅导方案应提供长期的支持,帮助他们逐渐恢复并重新投入到生活中。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的步骤地震心理辅导方案通常分为以下步骤:1. 评估和建立联系心理辅导师应首先与幸存者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这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评估后,心理辅导师可以了解到幸存者的具体问题和困惑,为后续的干预提供指导。

2. 提供情绪支持地震幸存者往往面临巨大的情绪压力。

在这一步骤中,心理辅导师应帮助幸存者处理他们的情绪,如恐惧、焦虑和愤怒等。

通过聆听和表达,幸存者可以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减轻他们的负面情绪。

3. 处理创伤地震对幸存者的创伤感往往非常严重。

在这一步骤中,心理辅导师应帮助幸存者处理他们的创伤,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技巧和工具来帮助他们逐渐摆脱创伤。

4. 促进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幸存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幸存者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人、朋友、社区资源等。

这些支持网络可以为幸存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震后心理辅导手册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震后心理辅导手册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震后心理辅导手册一、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

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处还能适时鼓励别的受灾人群,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1、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

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所有这些在灾难后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是人对于非正常的灾难的正常反应,大多数人在灾难过去数月之内这些反应都会自己缓解,这些心理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1)心理反应恐惧和担心∙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无助感∙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悲伤、罪恶感∙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重复回忆∙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希望∙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2)身体症状‧疲倦‧发抖或抽筋‧失眠‧呼吸困难‧做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心神不宁‧恶心‧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二、面对地震专家教你消解心理恐慌遭受震感的人,可能会产生两种心理:一是抱怨,地震了,为何事先没预报;二是恐慌,担心在下楼或乘电梯时发生意外,尤其对高层建筑避险心有余悸。

512地震心理干预总结

512地震心理干预总结

512地震心理干预总结——重庆市巫山县河梁中学谭成林在512救灾的现场,虽然只有几天,但我们却遇到了很多类型的心理问题。

我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总的思想就是努力寻找激励点,机智的不留痕迹的给对方以激励,从而帮助他们强化、加固他们坚强的精神脊梁!引导他们畅想美好的愿景,进而建立乐观的视界和必胜的信心!以下就我在这次心理救援活动中的部分个案予以呈现,以求专家斧正和与同仁交流。

一、为灾民教一个方法1、大脑闪现地震时的惊恐画面【处理方法1】想象惊恐的画面距离远。

引导叙述画面离这里的实际距离——走了几天,100多里。

让他们想象那是离这里很远的地方,这是很安全的。

【处理方法2】想象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引导叙述到这里后,经过了那些事情。

如,最初转移到这里是怎么一个样子?政府首先为我们解决的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接着就解决了?熬过这些日子真有点度日如年感觉。

好像过了很久了是不是啊?请记住:你经常这样想——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这样你的那种担心就会自然会逐渐消失的。

【处理方法3】斩断思维链接。

在出现这样的画面时,自己用力拍自己的脑门一下,随即猛然提神,清晰地想象出专家来我们家教我们方法的情景。

然后用一用专家教地方法。

如:努力地听清周围的一切声音,包括很小的声音。

【处理方法4】画面定格向远处推移,直至消失。

2、担心害怕再次地震【处理方法1】做就地放矿泉水瓶实验。

让他们看清楚矿泉水在经过一个大的震动后,它需要一段时间微动才会慢慢的静下来。

地震时地块的运动,它也需要这样的过程。

【处理方法2】到目前为止,地球上还没有连续发生地震的先例,也就是说这里不可能再次大地震。

【处理方法3】告诉这种害怕是自我保护心理,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自然消失的。

【同类威胁】癌症、艾滋病、白血病、糖尿病、疯牛病,心血管疾病,抑郁症、高血压、狂犬病、流行感冒、腮腺炎、精神分裂症等。

3、孩子惊恐,常在梦中惊醒【处理方法1】当孩子惊梦时,大人不要惊慌,要紧紧地抱着她,轻轻地反复地说: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了,我们住在一个新的地方了。

灾后心理辅导.4

灾后心理辅导.4

灾后心理辅导-------防震减灾知识讲座陇县西大街小学副校长曹海龙无论我们在哪里,都要先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是否有安全隐患,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应该如何逃生,这就是安全意识。

比如,你到一个大商场或影剧院或入住旅馆,都要先看看安全出口在哪里,消防通道在哪里,消防器材在哪里,哪个角落最适合躲避哪种灾难。

安全事故随时就隐藏在我们的周围,因此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安全。

一、走路要专心有的同学在走路的时候,想心事、跟别的同学聊天或东张西望,而没有注意到路上可能发生的突然情况,这样容易造成了安全事故。

路上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障碍物,如:地上的石子、坑洼、城里路面上的阴井(下水道)等,如果碰到或掉进去都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我们走路的时候一定要“专心”。

二、莫在公路上玩像前面我们讲到的故事中,有些同学是因为在公路上玩耍造成了安全事故,有些是因为过公路而造成了安全事故。

公路上人多、车多、突发事件多,因此无论你是否遵守了交通规则,都不要在公路上玩耍。

另外,交通法规规定:小学生不能骑车,如果因骑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即使是别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或行人)做得不对,小学生都首先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你不应该骑车,所以我们小学生一定不要骑车玩耍或骑车上学。

三、不要下塘、下沟游泳我们农学校没有游泳池,所以学校也不开设游泳课。

有的同学想到沟里、池塘里去游泳,但是不知道这些地方隐藏着许多危险,如:水中的水草、水下的地势、水下的旋涡、水中的石头等,都可能导致人的生命危险。

因此,我们不要趁放学或星期天的时候,自己或约同学去游泳。

如果自己不小心落入了水中,首先是不要慌张,不要在水面上乱划,说不定,你掉下去的地方,水只齐你的腰,要用脚试试水是不是很深,如果很深,要看看周围有没有可以抓住的东西,尽可能地不让水灌入口中,抓住机会向周围的人发出求救声。

看见有人落水了,千万不要一走了之,不理不睬,但是也不要贸然跳入水中救人,应该看看周围有无长竹竿或其它较长的物体,把它放入水中,让落水者得救。

地震后青少年学生心理辅导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地震后青少年学生心理辅导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地震后青少年学生心理辅导策略研究表明,在地震后的 3~4 周,灾民的社会接触、焦虑和 有关地震的强迫观念有所上升, 在 3~8 周关于地震的谈论和想法 突然减少,但间接的、与应激相关的反应却有所增加,灾民可能 会在情绪上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比如,总是记起灾难场景,强 烈的恐惧感、经常做恶梦,对日常生活事件感情麻木,对环境的 反应持续处在高度警戒状态,变得沉默寡言,闭门不出,不愿意 与亲友交谈, 过度保护自己。

这些反应带来的情绪上的伤痛将导 致各种症状的出现,比如睡眠问题,对于幸存的内疚感,注意力 集中困难, 以及极端的惊恐反应。

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 预,创伤后的情绪反应可能会一直持续,变成慢性综合征。

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指导学校并担负起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辅 导的任务。

、改变认知,鼓励理性思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理性情绪疗法”, 帮助学生 调整情绪状态。

人都有合理的信念和不合理的信念, 合理的信念 会引起人们对事件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 导致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决 定了他们容易比成年人有更多的不合理信念, 而遭遇了地震灾难的青少年学生更容易产生一些与灾难有关的不合理信念。

情绪疗法”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清其思想中的不合理信念, 建立合理的信念,以减少个人的自我挫败感, 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再 苛求,学会容忍自我与他人。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把握青少年学生震后出现的各种情绪反应和产生这些情绪反应的想法, 他们了解自己的非理性认知, 改变他们对地震的不合理评价及认 知方式。

用理性的思考对境遇进行分析, 找到解决问题的积极方 式和途径。

比如,地震发生后,有些学生身体残疾或失去了亲人, 就会有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不合理认知方式的表现, 认为“我的一切都完了”、 “我不如死了算了”、 “自己太渺小了”、 “我 是没用的人”。

他们以自己目前的状况来评价自己整个人及一生 的发展,其结果导致自责以及焦虑、抑郁情绪。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内容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内容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内容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冲击。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重建生活信心。

以下是一些地震后心理疏导的内容:
1. 情绪支持:地震后,许多人可能会感到恐惧、无助、悲伤、内疚等负面情绪。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释放这些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2. 认知调整:地震后,一些人可能会出现消极的思维模式,比如灾难化思维、无助感等。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调整认知,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3. 生活重建:地震后,一些人可能会失去家园、工作等生活必需品,导致生活陷入困境。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寻找新的生活方向。

4. 社会支持:地震后,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缺乏社会支持。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社会联系,提供情感支持。

5. 创伤治疗:对于地震中受到严重创伤的人,心理疏导需要进行创伤治疗,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恢复正常生活。

总之,地震后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重建生活信心。

对于受到创伤的人,需要进行创伤治疗,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震后儿童心理辅导

震后儿童心理辅导

震后儿童心理辅导震后儿童心理辅导在数十年来一直是重要的领域。

在发现一个地区发生地震后,儿童们会有许多心理问题,需要特殊关注和心理疏导才能应对,帮助他们修复心理损伤,减少恐慌反应以及其他延伸影响,从而避免心理历史的传承。

一、儿童震后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当突发灾难发生时,如地震,受影响的孩子和家庭会经历一系列问题,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安全感、分离焦虑、失眠、焦虑、灾后抑郁症、灾后复原反应以及未来焦虑等。

儿童特别容易受到这些灾害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正处于重要的阶段,而且他们也没有像大人那样的能力来很好地应对这些震后心理问题。

二、震后儿童心理辅导的重要性由于儿童的心理障碍可能会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因此震后儿童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辅导专业人士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自身情绪,并为儿童设计适合他们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确定心理发展的方向。

此外,心理辅导还有助于减轻儿童的灾后焦虑情绪,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让他们应付震后灾害的心理影响,并快速恢复正常。

三、震后儿童心理辅导的技巧震后儿童心理辅导,应首先准确诊断儿童的心理状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辅导过程中,专业人士应尊重儿童的情绪和感受,并尽力让儿童放松,帮助他们理解分析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的心理状态,在他们遇到紧张困惑时,提供必要的安全感和信任,说明他们的心理不是什么异常,这是正常的反应,这样他们就有动力主动面对挑战,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获取心理修复力和调节力。

四、儿童心理辅导的未来发展未来震后儿童心理辅导的发展方向应更多特别针对性,运用更专业的技术,结合儿童心理状况,以及家庭和社会失衡等因素,对儿童进行更加精确的心理辅导。

此外,儿童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置不同的心理咨询辅导服务,未来应培养更多相关方向的专业人员,加强儿童心理辅导的国家建设。

总结:随着灾害不断发展,震后儿童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辅导专业人士在诊断儿童的心理状况后,可以聆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并提供必要的安全感和信任,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改善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健康。

灾害事故中的心理疏导方法

灾害事故中的心理疏导方法

灾害事故中的心理疏导方法灾害事故常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恐惧、痛苦和心理创伤。

在灾害事故中,人们不仅面临生命财产的损失,还常常经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伤害。

因此,心理疏导在灾害事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心理疏导方法,以帮助灾害事故中受伤的人们重新建立心理平衡和恢复身心健康。

一、了解灾害事故中的心理反应及其原因灾害事故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人们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恐慌、愤怒、哀伤、无助等各种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的出现是正常的,是人们对灾害事故带来的创伤性体验做出的自然反应。

了解这些心理反应及其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心理疏导。

首先,灾害事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惧和不确定感。

人们可能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全、家人的安危,以及未来的生活是否会恢复正常而感到恐慌和无助。

其次,灾害事故还常常导致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受到打击。

他们可能会感到失去了对未来的掌控,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感产生怀疑,从而出现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

另外,灾害事故还常常引发人们的悲伤和哀悼情绪。

他们可能会因为失去亲人、朋友或自己的财产而感到伤心和无助,对生活充满了悲伤和失落。

二、提供情感支持和关怀在灾害事故中,情感支持和关怀是最重要的心理疏导方法之一。

与受灾者建立信任和亲近的关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有助于他们恢复心理平衡。

首先,倾听是提供情感支持的基本能力。

当受灾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要给予耐心的倾听,不打断不批评,不轻易给出评价和建议。

通过倾听,使受灾者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有助于他们找到情感的出口。

其次,积极表达关心和支持的态度。

通过简单的话语或身体接触,如握手、拥抱等,表达对受灾者的关心和支持。

让他们感受到周围人的温暖和关怀,有助于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和焦虑。

另外,帮助受灾者认识到他们并不孤单。

组织一些支持小组,让受灾者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从而找到彼此间的共鸣和支持。

这样的支持小组在帮助受灾者建立情感连接的同时,还能为他们提供一种疏导负面情绪的途径。

心理辅导教案: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地震后的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教案: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地震后的心理问题

【引言】最近,地震频繁,特别是在某些地区数量不少于10次,震级也达到5级以上,给部分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心理压力。

地震虽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但震后重心的还是对人民员工的心理冲击,对青少年的健康生活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背景下,我想就如何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孩子处理地震后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让我们更好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健康。

【正文】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地震给儿童的心理带来的思想不同,惊恐、为难、压抑、不安……说实话,在如此惊恐的先决条件下,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变得越来越紧张,极易引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感。

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缓解地震后的心理压力呢?1. 稳定情绪,平静心态地震发生后,许多孩子会感到惊慌失措,这种情绪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稳定孩子的情绪,平静他们的心态。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缓慢呼吸,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当孩子感到焦虑或害怕时,他们的呼吸可能会加速并变得浅短。

让孩子坐在安静的地方,用鼻子慢慢地呼吸长时间。

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意识到他们的呼吸和身体的感觉,以便他们的情绪得以稳定。

(2)通过轻柔的音乐或身体接触缓解孩子的情绪音乐可以帮助孩子放松神经系统,使他们更加轻松。

您可以为孩子播放柔和的音乐,或用温暖的拥抱或握手来安慰他们。

(3)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地震发生时,孩子可能会害怕生命受到威胁。

让孩子感到得到支持和帮助,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可以告诉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安全的地方,他们的父母或老师会保护他们。

2. 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虽然地震发生的时候,会让孩子感到迷惑、害怕、震惊,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平复情绪。

让孩子明白,地震虽然是自然灾害,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地震的发生。

我们不应该害怕,而是应该学习如何应对和预防地震的发生。

3. 帮助孩子找到情感支持在地震后,找到情感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们可能会产生孤独或原地疏离的感觉,适当的情感关注和支持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困境。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第一章:地震常识及心理反应1.1 地震的成因和类型1.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1.3 地震后的心理反应:恐惧、焦虑、悲伤等1.4 识别和理解自身的心理反应第二章:灾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2.1 心理辅导在灾后的作用2.2 心理辅导与救援物资的关系2.3 心理辅导与重建家园的关系2.4 心理辅导与恢复生活秩序的关系第三章: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3.1 尊重个体差异3.2 倾听和理解3.3 非评判性3.4 安全性与信任性第四章:心理辅导技巧4.1 倾听技巧4.2 表达技巧4.3 情绪调节技巧4.4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识别与干预第五章:灾后心理辅导的实施5.1 灾后心理辅导的流程5.2 心理辅导团队的组织与管理5.3 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5.4 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价与反馈第六章:灾后心理辅导的个性化方法6.1 了解个体背景和需求6.2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辅导策略6.3 特殊群体的心理辅导需求6.4 融合文化因素的心理辅导第七章:小组辅导与团体活动7.1 小组辅导的优势与流程7.2 团体活动的设计与实施7.3 团体动力与团队建设7.4 小组辅导中的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第八章:家庭心理辅导8.1 家庭在灾后心理恢复中的作用8.2 家庭沟通技巧与冲突解决8.3 家庭内部的心理支持与互助8.4 家庭心理辅导的资源与转介第九章:心理危机干预9.1 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9.2 危机干预的步骤与技巧9.3 自杀风险的评估与预防9.4 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急救第十章:长期心理辅导与康复10.1 长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10.2 长期辅导的目标与策略10.3 心理康复计划的设计10.4 持续关注与跟踪支持第十一章:心理辅导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1.1 心理辅导过程中的伦理原则11.2 保护受辅导者的隐私权与信息安全11.3 法律框架下的心理辅导实践11.4 应对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心理辅导师的自我保健12.1 心理辅导师的职业压力12.2 自我保健策略与技巧12.3 心理辅导团队的相互支持12.4 持续的专业培训与个人成长第十三章:心理辅导与社会支持系统13.1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与构成13.2 政府、非政府组织与社区的角色13.3 心理辅导与其他援助服务的协作13.4 建立可持续支持系统的策略第十四章:心理辅导的评估与反馈14.1 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估方法14.2 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14.3 辅导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整14.4 辅导效果的长期跟踪与研究第十五章:心理辅导的未来趋势15.1 创新心理辅导方法与技术15.2 跨学科合作的可能性15.3 心理辅导在预防灾害中的作用15.4 心理辅导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这些后续章节旨在提供灾后心理辅导的全面指导,包括心理辅导师的个人发展、法律伦理问题、社会支持系统的整合、评估反馈机制的建立,以及未来趋势的探讨。

应急状况下的心理安抚技巧

应急状况下的心理安抚技巧

应急状况下的心理安抚技巧正文:在生活中,不时会遭遇一些应急状况,如自然灾害、紧急意外事件等,这些突发情况往往给人们带来不安和恐慌。

在这样的时刻,了解并掌握一些心理安抚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应急状况下的心理安抚技巧进行分析和说明,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压力。

首先,应急状况下的心理安抚技巧之一是深呼吸。

无论是地震、火灾还是其他突发情况,人们常常会感到呼吸急促和紧张不安。

此时,通过深呼吸可以迅速缓解紧张情绪,稳定内心。

具体做法是,深吸一口气,数到三或者五,再慢慢地将气息呼出,心平气和地重复这个过程数次,有助于放松身心、清晰思维。

其次,应急状况下的心理安抚技巧之二是积极寻求支持和安慰。

在危急时刻,人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这时候,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内心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找亲友、同事或专业人士倾诉,让他们给予理解与建议,从情感上得到支持和安慰。

此外,也可以积极参与社区的心理援助活动,交流经验与情感,建立更多的连接和支持系统。

接着,应急状况下的心理安抚技巧之三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面对突发情况,负能量和消极情绪会严重干扰人们的思维和行动。

因此,保持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正面思考和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抵御消极情绪的侵袭。

例如,告诉自己“我有能力度过困难”、“我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逐渐地,积极的思维将引导人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困境。

最后,应急状况下的心理安抚技巧之四是保持身心健康。

面对应急状况,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

人们可以通过运动、按摩、冥想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促进身体和心理的放松。

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合理的休息和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提高应对应急状况的能力。

总而言之,应急状况下的心理安抚技巧能够帮助人们应对突发情况,稳定情绪。

深呼吸、积极寻求支持和安慰、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及保持身心健康是几种常见的安抚技巧。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地震不仅会造成房屋和基础设施的破坏,还会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地震后,许多人会出现恐慌、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地震灾区的居民有效管理和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并促进他们的恢复和重建。

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地震灾区的居民经历了一次可怕的灾难,他们可能失去了亲人和朋友,甚至失去了家园。

这些创伤性的经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出现长期的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在地震灾后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居民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地震心理辅导方案阶段一:灾后应激反应在地震灾后的最初阶段,居民们往往会经历强烈的应激反应。

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慌、害怕、不安和沮丧。

在这个阶段,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他们:1.提供安全感:告诉居民们他们现在处于安全的环境中,提醒他们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避免危险区域。

2.听取倾诉:鼓励居民们倾诉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倾听他们的痛苦和困惑,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3.提供信息:向居民们提供关于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和相关信息,从而减少他们的不确定感和恐惧。

4.引导放松训练:教授居民们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和冥想,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

阶段二:重建和恢复在地震灾后的重建和恢复阶段,居民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并建立起新的社区。

在这个阶段,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他们:1.提供支持网络:帮助居民们建立和加强社交联系和支持网络,以便彼此的互相扶持和支持。

2.建立积极心态:鼓励居民们积极面对挑战,并教授他们积极思维的技巧,以帮助他们保持乐观和希望。

3.促进社区参与:组织居民们参与社区重建的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志愿者工作,以增加他们的自尊和归属感。

4.提供个人辅导:根据居民们的个别需要,提供个人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处理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后的心理辅导地震后的心理辅导地震后,灾民当然首先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援助,物质上的援助本身就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的心理效应。

但他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援助,也需要直接的心理的援助。

震后的心理辅导就是一种直接的心理援助。

适当的心理援助应该可以帮助其减轻压力,尽快地进入灾后重建。

我没有专门研究,更没有直接做过灾后的心理辅导,但我在工作坊上曾经数次处理过创伤后的个案。

查一些资料,加上我掌握的知识,我理解:这个时候的心理辅导,关键还是与灾民通心。

而与他们通心,首先是理解他们的情绪。

地震后灾民的情绪应该至少有:1、恐惧;2、哀伤;3、焦虑;台湾经历过921大地震,对这方面有不少研究。

郑石岩先生的《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写得不错, 尽管说的是儿童,成人也适用。

此文关于恐惧”的处理讲得尤其好,特向大家推荐:《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郑石岩(前教育部训委会常委)儿童经过强烈地震或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

正因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和不当情绪,而强增孩子的创伤和惧怕。

学校一恢复上课,就要对孩子作心理辅导。

当然,防震防灾的教育,灾后的安全与卫生,乃至赈灾救助的工作都需要作适当的教学,但心理辅导的工作则应把握时机,刻不容缓。

震后惧怕是什么教师作这项辅导工作,必须对强震或意外灾害的恐惧有所了解。

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灾害来袭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身心同时受到创痛;致命的重创,恐惧的声音,就像要把人吞蚀一样。

其二是周边的人在受灾时的恐惧,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的父母或家人,顿时变得惊恐、哀号和脆弱,给孩子的惧怕更甚,其安全感因而受到破坏。

人类遇到大灾难,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的惧怕和惊恐,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 也是人承受的压力极限的表露。

所以教师在作辅导时要认识:1. 把恐惧视为身心自然的反应,要设法纾解而不是压抑。

2. 在辅导时,要避免把自己的害怕和不安的想象,传输给孩子,而加深其惧怕的心理。

3. 引导孩子表达恐惧和不安,对他同理的支持,进而引导孩子认清过度不安的不合理,让惧怕得到缓解。

4. 教孩子面对现实,越能了解真实,越不容易受制于非理性的惧怕。

5. 关怀孩子,愿意聆听他们的忧虑、不安和困扰,并设法解释、厘清和安慰。

6. 正确的行动会带来积极的想法,同时也引发好的情绪反应,把握这一点,辅导就会成功。

遵守这些原则之后,教师要能与孩子同理,站在孩子的立场聆听他的话,看他的遭遇和心情。

支持他,爱护他,孩子就能从创伤的心结中走岀来。

现在,以下提供几个简单易行的班级辅导方式,供教师参考使用。

澄清恐惧情结第一种方式是澄清地震的恐惧。

我们所面对的大灾难,如果一味想逃避或隐讳不说,就不能浮岀意识表层,把它看清楚,那会使孩子更害怕。

佛教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只兔子在睡梦中,被树上掉落的果子惊醒,大喊着「灾难来了!大灾难来了!世界末日到了!」森林的动物,一片惊恐声中都在奔跑,不断地传开来,结果所有的动物都在惊恐逃难。

这时,一位觉者来到森林,逐一追问他们从那里听来「世界末日到了!」终于追问到兔子。

觉者问:「你怎么知道大灾难,世界末日到了?」「我在睡觉时,听到砰的一声,令我惊吓非常,我以为世界末日到了。

」「你能带我去看看吗?」于是兔子带领觉者去看个究竟。

结果却发现原来是树上掉落一个果子。

于是,平伏了一场恐惧的逃难。

强烈的惧怕总是挟杂着消极和不安的臆测。

如果老师能在大地震之后,带领儿童厘清惧怕,认清现实,就能使理性发挥功能,而不会陷入无谓的焦虑,或情绪违常的后遗症。

于是,教师可以来一次《班级情绪纾解交谈》活动。

它的过程是:1. 教师引言(五分钟):教师用平静的口语,简单介绍这次大地震的状况,造成的损害和伤亡。

并举一个温馨、机智、救人的故事当对比。

2. 引发儿童说岀心中的惧怕(三十分钟):例如「小朋友!你在大地震时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最害怕的是什么?」老师可以简短说一下自己张惶失措、害怕的情形和余悸,弓I导孩子一起说岀来害怕什么?并请注意:3.0 把孩子惧怕的原因或想法,逐项写在黑板上。

0 逐项检讨它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现实;把不符合的打人把符合的打O0 老师要引导孩子认清惧怕是由于消极的想法,而非现实,因为现实是可以努力改善的。

0 对于合理惧怕事项,应讨论如何克服它,如何预防它。

4. 整理班级交谈结论(十分钟):5.0 由老师作结论,区隔值得害怕和不值得害怕的事。

0 值得害怕的事要如何预防,才不会发生危险。

0 带领孩子作一行动方案-如何做好预防措施,或帮助家人重建家园的要点。

(以上时间安排可视需要调整)情绪纾解交谈活动的主要目的在引导孩子缓解惧怕的心结,它的要领是从发觉到宣泄;从讨论惧怕事件中认清那些值得担心,那些不是;并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考,采取预防和安全措施,从而把惧怕转移到理性的积极行动上。

类似的过程,也可用在讨论「如何赈灾」、「如何帮助受灾家庭的儿童」。

从引发酝酿气氛,到热心的讨论,找岀方法和实践行动,能激发儿童的爱心和生命的活力,让心理得到健康和良好的自我功能。

孩子从宣泄到认知,由认知到正确的行动,是他们在多挫折的现实环境中,最好心智成长的教育。

嘲笑自己的惧怕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一起来嘲笑自己的惧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受到强烈惧怕压力时,可以透过嘲笑自己的害怕来解开心结,例如「啊!我怕得两脚发软,笑了起来,连胆子也被震碎了!」然后哈哈大笑,「当时我怕得魂不守舍,差点把尿都急岀来了!」然后哈哈大笑。

班级老师可应用自嘲表露,带领儿童自嘲情绪等!比比看谁自嘲得最有趣。

大家轮流对自己担忧的事自嘲,有助于孩子澄清惧怕。

举办前,教师要先说明:「每一个人都会惧怕,怕是自然的事,正因为有怕,我们才会预防危险,会去思考解决问题。

我们把心中的怕说岀来,对于不合理的部分,由本人加以嘲笑,可以带来更理性的态度和心理健康。

不过,我们绝不嘲笑别人的惧怕。

」最后,教师作个结论,说明自嘲是无伤大雅的事,而且有助于情绪纾解和压力的清除。

但要特别强调:1. 不可互相嘲笑,只可以自我嘲笑。

2. 维持不伤害自尊的气氛,让自己不合理的惧怕情绪宣泄。

3. 教师可以带领先作惧怕的自我嘲笑,引发每一位同学参与。

4. 教师结论时,要说明惧怕的非合理性和自我嘲笑的价值。

生命的关怀其三是《生命的关怀》,当班上有同学或同学的父母罹难时,老师应将父母罹难的儿童列入个案辅导,并应设计一些团体活动,引导孩子产生水平思考,转移其哀思和伤痛。

哀思和伤痛一旦陷入垂直思考,就会不断联想,作白日梦,孩子会更加孤立,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

如果能转移思考的事件,做点别的事,参与团康、游戏等活动,则能转移原来困扰的思考线路,朝向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路,这就称做水平思考。

行动(activating)会产生想法或信念(belief),想法引发出情绪的结果(consequence),心理学上称它为ABC理论,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适当的活动,带领班级活动,帮助孩子转移哀伤,这些活动例如:1. 把教学活动设计为团体活动,如表演、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等。

(对于灾区转来的学生,更需采取合作学习,协助其适应环境和学习活动)2. 找时间作团康活动,例如歌唱、游戏、运动等。

3. 在生命关怀的活动中,每个人讲一段祷词;祈求上苍的保佑(可依家庭不同信仰祷告),并祝福罹难者在精神世界安乐。

4. 写一封信给在天之灵的罹难者,请他放心,对于父母罹难的儿童,全班同学都会跟他作朋友、帮助他、跟他一起玩,请他放心,并朗诵出来。

在教室里祷告、祈福、写信给罹难者,目的不是传教,而是要每一个孩子,依其宗教信仰,或想象的精神世界,让他们表露情感,透过写信和口头的祷词,让孩子们纾解情绪。

念祷词和写给亡者的信,教师要举例引导儿童的重点是:1. 诚心的祝福罹难者,并说岀自己会珍重自爱,创造光明的人生。

2. 怀念往事的美好,并说岀往事已成过去,自己会更努力向上,做个好孩子。

3. 陈述感恩的心情和珍惜生命,并表达同学们会互相友爱、支持和合作;发挥慈悲和爱。

引导学生作《生命的关怀》不免触及宗教,但教师要严守宗教中立,不涉入宗教仪式,而只做情绪和情感的宣泄,并超然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做一个有爱有智慧的人。

班级进行祷词和宗教朗诵的活动,只能在孩子来上课的一周内实施,时间过去就失去价值,教师要特别把握其时效性。

个别辅导:其四是《个别辅导》,当教师发现班上同学,有父母或至亲罹难者,要对孩子做个别辅导,建立彼此的依赖,了解他的心情和遭遇,给予必须的协助和安慰。

所谓个案必有其个别性和隐私性,除了辅导室指定的教师或级任老师之外,其他老师要表示关心或协助,应尽可能与负责个案的老师洽商,避免太多老师都找他个别谈话,否则会造成儿童的压力和困扰。

个案辅导一定要建立师生的信赖关系,教师必须真心关爱孩子。

教师与孩子情意沟通中,语词只占百分之七,语调和语气占百分之三十八,表情和态度占百分之五十五。

教师只有在真心关怀孩子,了解他的创伤和困难,坚定协助意愿时才能传递爱的力量。

因此教师要注意:1. 自己要学习热爱生命和生活。

2. 懂得处理自己和积极性情绪,保持平稳开朗的心情。

3. 实现自己做为一位教师的责任感和教育目标。

教师有了这个基本的期许和条件,就能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传递生命力和温暖,滋润大地震过后受灾的孩子,教师与孩子谈话时要注意:1. 适时自然的情境,给孩子信心和安全感。

2. 聆听、接纳、同情、支持、了解孩子的困境。

3. 引导孩子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作成行动计划。

4. 就辅导的情形作适当的评估,修正以达成辅导目标。

教师要多听,多开启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例如「震灾之后,你住在阿姨家,你想怎样才能配合他们的生活步调呢?」由学生来思考,老师协助作整理,形成行动方案。

此外,教师要把握社会资源,为受灾的儿童申请救助或补助。

对于过度惊吓,有较深的身心创伤者,应协助其就医。

教师要与受灾的儿童建立信赖,让他觉得教师是他稳定和安全感来源。

防震教育其五是妥善安排《防震教育》,地震随时可能来袭,各校都应办理防震的教育和演习。

如果大地震受创的孩子,压力未得到纾解,在防震演练时,会造成严重情绪反应。

我小时候,学校经常办理防空演习,许多受过二次大战空袭惊吓的孩子,会慌张失措,嚎啕大哭起来,甚至产生歇斯底里的症状。

大地震后,学校作防震演习要尽可能先做情绪纾解。

演习时,如有孩子因而惊吓,回过头来,要做情绪纾解与辅导。

学校不能因为孩子有惊吓的反应而不作防震演习,但要有一套正确的做法。

防震教育的实施,应属于父母及家庭。

父母在地震时惊慌抱着孩子,张惶失措的表情,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惧怕。

父母亲和教师,在地震时要控制情绪,这与如何避免防震一样重要。

我在不同地区抽样访问,发现这次大地震对儿童的心创很大,甚至青少年亦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