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史料及解析】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史料及解析】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76313f4d5bbfd0a795673d8.png)
【史料及解析】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高一的新生学人民版历史时,一定先要让学生明确,历史不能死记,但是一定要记死,首先必须记死一定的基本知识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理解记忆都无从谈起。
罗斯福新政的更伟大的意义并不在于对于经济危机,而在于引起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也是人民版教材的一个新的动向,其实,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并不是罗斯福新政,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罗斯福新政的更伟大的意义并不在于对于经济危机。
一、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②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2、特点:①影响范围广(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所有经济部门)②持续时间长(1929-1933)③破坏性严重3、影响:⑴对国际局势:各国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⑵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⑴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⑵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 复兴工业——核心内容(3)调整农业政策(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3、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积极----直接影响:是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讲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讲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9a2c10b90c69ec3d5bb7528.png)
(3)从实质上看,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推动了生产力的恢复,但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经济政策的新变化
内容
作用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
恢复工农业生产
《农业调整法》
保证农民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全国工业复兴Biblioteka 》减少盲目生产,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对缓解失业起到重要作用
保护劳工权利
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问题,有助于社会稳定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中;
(2)胡佛总统继续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美国经济的危机;
(3)1932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2.目的:
(1)直接目的:摆脱危机
(2)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运用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加强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5.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从现实影响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80年代
(里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ef5e224a8956bec0975e376.png)
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 、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
无序竞争等。
主要依据市场来调节经济运行,
核
心
问
题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难点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史料探史——经济大危机的危害 史料 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①。在对华 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1931 年的 美麦借款规定:“中国向美国粮市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粉 45 万 吨,此项麦价,嗣经结算,共美金 9 212 826.56 元,作为借款②。” 美麦连本带息,高出当时国产麦市价的 30%以上③。两年后, 美国财政善后银公司向国民政府再次贷款 5 000 万美元,以购买 美国的棉花和小麦④。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 占领东北四省,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 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变 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⑤。
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
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创新体制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
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 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其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系统认知] 辩证认识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 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机制调整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信号。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开 启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经济大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强化了家庭意识, 使美国向着福利国家迈进。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点)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257533a8114431b90dd856.png)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
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
③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股价暴跌。
出现: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由此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
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使美国经济一片萧条。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表现在:提高关税,大打贸易战;实行货币贬值等。
(6)影响:①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加深了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②资本主义制度备受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特点:波及范围广,波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持续时间长,长达4年;破坏性特别大,资本主义生产缩减36%。
影响: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争夺市场的冲突;大小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 资本主义制度备受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启示和教训①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④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⑤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⑥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罗斯福新政背景: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b02ee453b3567ec102d8a64.png)
考点二
知识整理
考点二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 家 垄 断 资 作用:①美国快速完成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 本 ②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 主 “黄金时代” 义
原因 表现 实质: 特点:与西欧不同,不是实行工业国家化,而是依 靠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 刺激生产和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专
题
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本专题是围绕“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这一线索展开,罗斯 福新政是核心。192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将美国传统的自由放 任政策击得粉碎。为摆脱危机,各国统治阶级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和资本主义自 我调节机制相结合的新模式。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的经济 发展政策虽然各有特色,但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国家对经济的干 预,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促进经济的复兴和持续增长。因此, 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干预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不可 缺少的内在机制之一
知识整理
考点一 1929 1933
30年代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 年 世 界 经 济 大 危 机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 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原 ②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因 ③具体原因: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劳动人民的 日益相对贫困;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 虚假繁荣;股票投机增加市场不稳定 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金融、工业、农 业→世界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全世界的原因 ①范围广:形成世界性经济大危机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 特 ②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 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点 ③破坏性强:工业、农业和金融业危机交织在一 (2)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 起 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ppt课件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ed580c2f60ddccda38a0ee.png)
ppt课件
12
柯立芝繁荣: 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 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 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创新纪录,汽车制造、电机电器制造和住宅建筑 业发展尤其显著。 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 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 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 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 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 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 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
(4)高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5)严重破坏(“一战”期间) (6)繁荣发展(“一战”后)
(7)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8)创新体制与调整(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尝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ppt课件 9
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史角度看,经济政策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历程:“15-
17世纪的重商主义→→17-20世纪初期的自由主义(包含自由资本主义与垄断资
本主义)→→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即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从单纯靠市场“看不见的手”到借助政府“看得见的手”,这是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自我调节的过程。“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 的变化,不管是支持政府管制或反对政府管制,分歧已不是政府是否应当对经 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而是干预的程度多少的问题。
ppt课件
13
【知识拓展】
一、30年代大危机
第22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22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39e1a592e3f5727a5e962b8.png)
经济的干预 (新自由主义)
20世纪70年 代至今
第22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发生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煤矿工人家 里的场景: 寒风呼啸,一个身穿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 落里。 “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 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股票投机过度
材料五:美国在建国后的一百多年中,一直奉 行从英国传承的私有经济和自由竞争,也就是 由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经济运行,任 由企业自由发展、优胜劣汰,而政府并不对经 济生活加以干预。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并购、 重组等手段,可以同时控制生产、市场和价格, 以追逐高额、稳定的利润。
考点一
(1)含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 结合的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有经济
(2)发展过程 :罗斯福新政开创,凯恩斯倡导,二战 期间得到巩固和发展,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
凯恩斯主义
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 1936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 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它主张
3、经济危机的特点
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 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国,然后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40%,各国的工业产 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万家 企产相对过剩严重
材料二:1929年,占美国人口1%的富人,拥有的财富超过美 国全部国民财富的三分之一;而年收入在200美元以下的贫困 户占全美家庭总数的60%,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 22%,还有21%的家庭收入不到100美元。贫富差距拉大 材料三: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用这种方法来刺激消 费市场。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 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 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 妇说:“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我们来布置新房。” 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 料理后事。” 信贷消费膨胀 材料四: 在致命一天到来前的18个月里,华尔街股票市场 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的,一些主要工业股票的价格竟翻了 一倍多。一段时间以内,每天的成交量多达50O万股。1929年 9月3日,一天的成交量超过800万股。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3af8d5afe4733687e21aac3.png)
感 谢 您 的 关 注
引发严重政治危 机。加深各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 社会危机,示威 游行、罢工等抗 议活动不断发生 ,法西斯势力兴 风作浪
罗斯福新政
实施背景
特点和实质
必要性:危机爆发后,胡佛 总统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可能性:1933年,罗斯福就 美国总统。
特点 再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 前提下,对美国经济进行 深刻全面改造 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福利 国家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新经济的出现
第三产业的发展
含义: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 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 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包含 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 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 管理创新。 概况:出现在20世纪90年 代的美国
概况 二战后,第三产业成为经 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 要支柱。 影响 扩宽经济活动领域,增加 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 善了资源配置
罗斯福新政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恢复银行信用;实行 美元贬值;扩大联邦 储备委员会的权利; 管理证券业
复兴工业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 划指导,通过《国家 工业复兴法》制定各 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
主要内容
调整农业 成立农业调整署,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 提供补贴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法》 ,采取社会保障措施 ;兴办公共工程,推 行“以工代赈”
罗斯福新政
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 低谷
直接
开创了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发展新模 式,对以后资本主 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有借鉴意义
影响
深远 间接
缓解了社会危机; 遏制了美国的法西 斯势力,使美国避 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 和“滞涨”。. 罗斯福新政 实践基础
2016高一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6高一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4479934453610661ed9f485.png)
一、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背景
1、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
(1)爆发的原因
④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材料四:美国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放纵了资本 的为所欲为,使市场规则遭到破坏,经济的正常运 行受阻、市场失灵。各种危机因素不断积累时,政 府却对其置若罔闻,任其发展。
一、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背景
1、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
一、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背景
1、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
(1)爆发的原因
⑤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材料五: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部射杀后扔进山沟, 因为饲料昂贵,而运往市场的运费大大超过了卖掉它 们的价钱。一车小麦卖到城里仅够买一双4美元的鞋, 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而千百万的 城市人却买不起那贱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没有失 业的工人拿的是名曰"饿不死人的工资"。
一、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背景
2、胡佛反危机政策的失败;
“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 家锅里有只鸡,每家车库里有 辆汽车。” ——胡佛
注:1929年初胡佛当总统时,美国经 济发展处于顶峰。
美国总统胡佛
一、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背景
2、胡佛反危机政策的失败; (1)反危机的措施(可略) ①继续奉行经济自由放任主义,大幅度提高关税 ; ②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 供贷款,并允许复兴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 济; ③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④实行通货紧缩,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 救济
一、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背景
1、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
(2)危机的表现
①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 ②各国对外贸易额下降 ③各国失业人数增多 ④大量产品被销毁,许多人死于饥饿 ⑤农业破坏严重,农民大量破产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792fff0aeaad1f346933f5a.png)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考试说明》扫描:(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美国和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经济政策的新变化二、知识梳理(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2、特点:3、影响:(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②2、主要内容3、特点: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虽违背自由放任的思想却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已经发展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即需要国家从整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革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当代资本主义发的新变化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⑴战后20年,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原因:⑵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原因:⑶80年代,特征:复苏原因:⑷90年代,特征:空前持续增长(即繁荣)原因:2、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⑴原因:①②③⑵表现:60年代,德国经济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3、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1)(2)(3)(4)认识:①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②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③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三、典题示例★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大行其道,为什么到70年代后又开始被怀疑?说明了什么问题?1929—1933年经济危机宣告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机制不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526727ca98271fe910ef944.png)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原因⎩⎪⎨⎪⎧(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 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分期付款过度膨胀,银行信贷泛滥;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 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标志(导火线):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4.影响⎩⎪⎨⎪⎧(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思维导图]世界经济大危机史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史料二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人们纷纷贷款购物。
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解读史料反映的是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及银行信贷、分期付款等金融现象存在的现实,为经济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
史料三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
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
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解读史料表明了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1.背景⎩⎪⎨⎪⎧(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课件5: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5: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a8079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3.png)
【论从史出】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特点 (1)新政的实质——资产阶级改革:罗斯福新政是为了克服 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是 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2)新政的特点——全面创新: 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新模式,经济运行机制调整为:市场自我调节+国家行 政直接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新经济”的出现: (1)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 技术,发展_新__兴__工__业___。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特点: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 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影响: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10 年的持续增长。
2.内容:
金融 整顿__财__政__金__融___,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调整_工__业__生__产___,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发动 工业
“蓝鹰运动”
调节_农__业__生__产___,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量,政府收 农业
购剩余农产品调控价格
社会 保障
实行社会救济和_以__工__代__赈___
3.特点与实质: (1)特点: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直接 干预。 (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 局部的调整。
重难点 1 多维视角看待罗斯福新政 1.经济新政。罗斯福新政以《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 和《工业复兴法》为核心的经济措施是“新政”的主体。根本 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经济的模式,使其从自由放任型 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为国家干预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2.社会救济与保障新政。罗斯福新政开展紧急社会救济以 间接救济为主,实施以工代赈,制定《社会保障法》。其实质是 国家干预社会生活,让联邦政府为个人和社会福利承担重要的 责任。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42d54ec0242a8956bece413.png)
采取国家干预的计划经济政策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 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经 济社会管理模式,人们称之为计划经济。从1928 年到1932 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 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 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苏联 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 的高度关注。 ——《大国崛起》
请总结:从政治角度看,罗斯福新政在当时应对美国社 会危机方面有何作用?
保护劳工权利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国家直接、全面干预经济(最大特点) 应用了行政和立法手段 关注民生和弱势群体 (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
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 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生产盲目扩大与社会总体消 费能力低的矛盾) 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 政策原因:各国经济上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2)特点 ①范围广;②时间长; ③破坏性大;
经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 政治:社会危机加深;(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面临考验;工人游 行罢工;法西斯主义泛滥)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日趋恶化。(转嫁危机;加强对殖民地和 半殖民地的掠夺;) 推动国家干预思想的出现和发展。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背景
( “自由放任”的美国) 本单元核心: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运用和发展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21584c2360cba1aa811da79.png)
(辽宁模拟)材料二 “20世纪的20年代和30年 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 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 的年代”。
导致这一时期人们“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经 济、政治原因分别是什么?
经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政治:30年代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其侵略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对策: 实现经济恢复增长,增加新社会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影响
• 实质: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进步性:政治:缓和矛盾,稳定秩序,巩固统治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50-70S出 现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思想: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不断调整 • 局限性:未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时期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调整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确立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新 经 济 政 策 斯 大 林 体 制 赫 鲁 晓 夫 改 革
调整 勃 列 日 涅 夫 改 革 戈 尔 巴 乔 夫 改 革
经 济 危 机
罗 斯 福 新 政
知识体系构建
一、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的原因
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的表现
三、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的影响 四、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的启示
一、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原因——经济危机
(一)原因: 具体原因:①供需矛盾 ②贫富分化 ③股票投机过度 ④消费不足,生产相对过剩 ⑤政府自由放任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马克思观点);
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表现
(三)调整——20C70-90S资本主义的新改革 1、70年代经济滞胀 (1)表现: 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2)对策: 新自由主义理论诞生,逐步放弃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c50fdfd19e8b8f67c1cb9e9.png)
4.(2014·海南单科·20)1923~1929年,美 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 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 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 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应对措施的史料研读
史料一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
生产率却增长55%。当时美国还流行一种说法:“①一美元 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
史料二 同1929年相比,1932来自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 下降了44%,美、德、法、英四国共有②29万家企业破产,工 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史料三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③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 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④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 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解析】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 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 取很少,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 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 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 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 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 在罗斯福新政才开始实施,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5·山东文综·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 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 趋势的是( )
【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斯 大林模式” 【解析】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 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 势,故A项正确;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 总产值不可能呈现完全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苏联 在1929至1938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大力 发展了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 ,而不是没有任何变化,故C项错误;由于受到经济 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 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A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13bff5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7.png)
影响 “黄金时代”、滞胀
怎样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这些新变 化旳实质?
认识: ①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旳自我调整。 ②这些新变化表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旳发 展还有相当大旳容纳能力,还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 ③但并没变化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处理它固有旳矛 盾和问题……
纵观下列经济资政本策主旳义演旳变主,你要能经得济到政什策么启示?
背景:经济危机 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 罗斯福上台 内容:整顿凯金恩融斯主复义兴工业 调整农业 社会福利 特点:国家全方面干预经济目旳(直接、根本) 评价:实质 主动作用(直接 间接 深远) 不足
背景
⑴根因 ⑵教训、经验与借鉴 ⑶现实需要
经济政策:国家干预经济
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
企业经营:“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2.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施 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 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了解正 确旳是
A. 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B.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 经济自由 C.反对实施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旳经济自由政策
3.二战后,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旳 干预,其措施不涉及
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1分)
缺陷:伴随生产力旳发展,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调整资 本主义市场本身矛盾。(1分)
优点: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私人资本生产旳盲目性, 推动了经济旳发展。(1分)
(4)结合二战后早期旳有关史实,阐明苏美两国旳经济 发展模式在世界上旳扩张所产生旳影响。(4分)
苏联:欧亚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一方面迅 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但逐渐束缚了各国经济旳发展, 为后来剧变埋下了隐患。(2分)
2.(2023·上海单科) 如图所示旳曲线反应 罗斯福新政前后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1.(2019·郑州考前最后一卷)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这表明(D)A.美国电气、钢铁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B.垄断组织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发展C.“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消费市场D.经济“繁荣”促使股票投机活跃【解析】本题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的背景。
材料反映了短时间内纽约股票交易所股市“繁荣”,股票价格高涨,结合材料时间“1929年夏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前夕,美国经济“繁荣”促使股票投机活跃,故D项正确。
当时钢铁并非新型工业,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垄断组织,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消费市场的状况,C项错误。
2.(2019·湖北八校二模)如图是1932年5月发表的一幅名为《救命》的漫画,画中巨浪中间写着“经济危机”,小船上的人是“公民”,喊着:“救命!罗斯福!胡佛!史密斯!谁都行!”此漫画说明当时美国(B)A.经济危机影响广泛B.新政改革势在必行C.自由主义政策失灵D.新政推行遭遇困境【解析】材料小船上的公民向着罗斯福、胡佛等人喊救命,实际上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危机下,人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愿望,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看出经济危机影响广泛,排除A项;在材料中人们仍然对胡佛总统充满希望,因此不能体现自由主义政策的失灵,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新政推行遭遇困难,排除D项。
3.(2019·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五)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
”宣言主要反对新政(D)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解析】根据“让无功者不劳而获”可知,宣言主要针对社会保障法,反对政府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金融无关,排除A项;宣言主要针对社会保障法,并非各项权利,排除B项;举办公共建设工程有利于解决工人失业问题,无法体现“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排除C项。
4.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职后,督促国会出台了一系列紧急立法,就社会经济中的紧急情况制定对策。
在美国经济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任何原则、规矩都不得不向美国政府的紧急应对危机权力让步,联邦最高法院也不例外。
这反映了(D)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已失效C.经济危机助长极权主义统治D.美国民主政治的机动灵活性【解析】材料未体现“地方分权”,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国会出台了一系列紧急立法”“美国政府”“联邦最高法院”表明仍然是三权分立,排除B项;美国不是“极权主义统治”,排除C项。
在经济危机的特殊情况下,“任何原则、规矩都不得不向美政府的紧急应对危机权力让步”,通过扩大政府即总统权力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此来摆脱危机,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机动灵活性,故D项正确。
5.下图是美国某一时期有关某事件的系列漫画。
据此漫画中的信息可知(C)A.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力度加大B.人们生活日益追求平淡自然C.自由市场经济受到沉重打击D.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并不显著【解析】从材料中的“1929、1932”等时间来看美国正在经历经济危机,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正在受到沉重打击,所以C项符合题意,正确;当时政府仍然是自由放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人们生活日益追求平淡自然只是表面现象,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罗斯福新政尚未开始,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1941年,美国驻苏联大使戴维斯的回忆录《莫斯科行动》出版。
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为莫斯科“大清洗”辩解,而这不仅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
这反映出美国(C)A.借机学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B.意欲借苏联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C.抑制法西斯寻求合作的宣传需要D.意图缓和与苏联的冷战对峙局势【解析】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展新政,逐渐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时间不符,排除A、B两项;冷战开始的时间是二战后的194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题干中,1941年美国对苏联以正面评价为主,甚至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高度重视,结合时代背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法西斯势力猖獗,为应对共同的敌人,美国改变外交策略,寻求与苏联合作,故选C项。
7.1979年,美国为遏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后,世界各国的美元大量流向美国,五年内美元综合汇率上升59%,贸易逆差创下历史纪录。
1985年,日、德、英、法四国为配合打压美元汇率而抛售美元,很快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超过100%。
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B)A.发达国家联合应对全球化B.国家干预经济形式有新发展C.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解析】材料“美国为遏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日、德、英、法四国打压美元汇率而抛售美元”反映了美国与英法等四国的矛盾,并不能说明发达国家联合应对全球化,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美国与英法等国家提高利率或抛售美元,体现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干预经济形式有新发展,故B项正确;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并不能说明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故D项错误。
8.下表是部分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总产值比例表(单位:%),对下表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下表(A)(资料选编自ACochran ce,ComparingWelfareState,London,1993,P243)A.福利国家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关B.反映了西方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C.福利国家是自由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D.马歇尔计划为之实行奠定物质基础【解析】根据表中1960~1985年四个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比的变化,结合当时各国的时代背景,可知福利国家发展与各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相关,故A项正确;西方的黄金时期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初,B项不能整体反映材料,排除;福利国家是在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为调整国家收入分配而采取的措施,不是自由主义发展的产物,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仅仅是战后对欧洲实行的经济援助,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9.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公布“新经济政策”,宣称美国将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削减100%的对外援助。
美国的这一做法(A)A.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变革B.引发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C.遏制了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D.导致美元丧失了世界影响力【解析】“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意味着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发生重大变革,A 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经济危机的信息,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的这一做法并未遏制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也未导致美元丧失了世界影响力,美元仍然具有世界影响力,所以C、D两项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10.下表是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的变化表全国工资总数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地租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19世纪48%39%10~13%20世纪1920~1929年59.7%————1950~1959年72.4%22.7% 4.9%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D)A.工业化瓦解了传统社会结构B.自由贸易促进国民收入提高C.社会分配的不合理现象扩大D.国家干预原则得到不断加强【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利润与地租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降低,全国工资总数在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大,说明国家在采取干预措施,调整社会财富分配,故D项正确;工业化推动社会结构的改变,而不是瓦解,且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表格只是体现国民收入组成中的比例变化,并没有说明国民收入的增加,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分配的现象,而是强调国家干预原则得到不断加强,排除C项。
11.(2019·安徽宣城二调)读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表。
据此分析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A)A.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B.工人阶级家庭收入偏低C.国家财政赤字现象更加严重D.大幅度降低福利的规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福利国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从材料的数据明显可以看出,通过80年代的经济政策的实施,在治理贫富差距等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贫富差距有所缩小,故选A项;B、C、D三项材料不能体现。
12.1988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开始通过公房出售的方式改革原有的公房使用制度,并缩减社会住房开支。
随后在1988年开始了把社会住房转让给住房协会的改革。
其主要目的是(D)A.全面放弃国家干预经济政策B.消除贫困现象促进社会公平C.尽力争取议会中工党的支持D.增强英国经济复苏发展活力【解析】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在经济上推行“自由市场”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和非国有化的战略,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一个更有竞争力的自由的社会,以增强英国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活力,故答案为D项;撒切尔夫人的执政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完全放弃,排除A项;撒切尔夫人的改革适当减少了社会福利,B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通过德国皇帝在帝国议会发表了一篇有着深远影响的演说。
他郑重地向帝国议会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
”就是在这篇演说里,宣布了实行三种保险的计划。
这一计划经过议会长时间的辩论,陆续在议会通过。
由于德国这三个保险立法实施得最早,它们在其后的30年里,成了其他欧洲国家调查、研究、借鉴和学习的“典范”。
这几个立法经过以后一些局部性的修改,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黄素庵《西欧“福利国家”面面观》材料二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
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以避免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
1935年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
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工人,每月可获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所需资金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以保险费的形式交纳,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摘编自王斯德《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福利制度确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