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设的产业支撑型专业。
于2007年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专家论证并报经省教育厅审批同意设立,于200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高职生。
为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打造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区域设备制造业,服务区域设备制造业,改造提升区域传统设备制造业,特制订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51亿元,同比增长14. 8%,增速快于全省工业3个百分点,扭转了2017年低于全省工业的局面。
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30.9%,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7. 7%。
除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 3.5%外,其他子行业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140亿元,同比增长24.9%,比2017年回升了13. 4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1098.3亿元,增长26.8%,比2017年回升了26. 7个百分点。
其中: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保持42. 8%、35. 9%、34.持的较快增长。
实现利润706. 1亿元,由2017年负增长1.6%转为增长20%,回升了21.6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智能制造装备业的发展,为此,专门颁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备制造等六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省经信委于又制订了《加快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4年6月4日,全省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吹响了装备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挺进的号角。
全球制造业普遍进入了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期,靠什么来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机器人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
目前世界机器人市场大慨有80亿TOO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
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元。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
咱现在这社会啊,就像个超级复杂又超级酷的大机器,到处都是机械和电子设备在协同工作。
机电一体化这个专业啊,就像是专门培养能玩转这些机械和电子结合玩意儿的高手的地方。
不管是工厂里那些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家电,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的技术。
可是呢,目前我们学校或者说整个行业对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嗷嗷待哺啊,所以我们得好好建设这个专业,给社会输送更多厉害的机电一体化大侠。
二、建设目标。
1. 短期目标(1 2年)咱先得把这个专业的基础打牢实喽。
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好地基一样,我们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让学生们一开始就对机电一体化有个清晰的概念,知道机械和电子到底咋回事儿,它们结合起来能产生什么奇妙的反应。
在这期间呢,我们要建立几个校内的实训小基地,哪怕规模不大,但得能让学生亲手摸一摸那些机电设备,感受下它们的魅力。
2. 中期目标(3 5年)这时候就得把专业的名声打响啦。
我们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就像给武林高手找更厉害的师父一样。
让老师们不仅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也超强。
还要和一些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把企业的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们做的东西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真正正能用到实际生产中的。
而且啊,我们的实训基地得扩大规模,设备也得更新换代,跟上行业发展的潮流。
咱们这个专业得成为机电一体化人才的摇篮,在整个地区甚至全国都有影响力。
要出一批在这个领域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他们能够自己搞研发,解决那些让企业头疼的技术难题。
还要有一套成熟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可以供其他学校学习借鉴。
三、建设内容。
1. 课程体系建设。
(1)基础课程。
这就像是练武之前要先练基本功一样。
数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得学好,这样才能理解后面复杂的机电知识。
然后再加上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这些基础专业课程,让学生们对机电一体化有个初步的认识。
这些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得有趣味性,不能光让老师在讲台上干巴巴地讲,得有实际的案例分析,有小实验让学生参与。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宗旨
本次的专业建设的宗旨,是打造一支具有科学素养、专业技能、学习
能力强、创新能力出色的精英团队,带领学生走向自主创新之路,能够满
足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建设目标
1、建立专业知识结构的规范化体系,使学生获得紧密、完整、权威
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技术;
2、建立机械电子集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实践为基础,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
3、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强化专业实践,围绕机械电子集成技术,拓
展学科边界,提升学科竞争力;
4、振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新模式,以类似工程研究
的方式融入理论和实践,发展新的教学模式;
5、丰富机械电子集成技术方面的教学资源,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并配备理想的实验仪器仪表,以便更好地推动专业的发展。
三、建设内容
1、强化理论知识,加强教学科研。
加强教材和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优化和完善“工程数学”、“机械原理”、“机械电子集成技术”等核心
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系统、权威的教学指导,确保存与专业核心能力相
匹配的教学质量,形成专属于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二、项目目标1.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硬件平台和软件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的场所和设备。
2.建立优秀师资团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环境。
3.开展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三、项目内容1.硬件平台建设:(1)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提供学生实践教学和科研实验的场所和条件。
(2)实验室建设:建立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等,提供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实验的平台。
(3)软件系统支持:建立实验报告和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师资团队建设:(1)招聘优秀教师:招聘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提供教学和科研支持。
(2)教师培训: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科研支持:提供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
3.学科交流与合作:(1)学术交流会议:组织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
(2)学术期刊发表: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合作研究项目:与其他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科研水平。
四、项目计划1.第一年:(1)硬件平台建设:购买实验设备,建设机电一体化实验室。
(2)师资团队建设:招聘优秀教师,组织教师培训。
(3)学科交流与合作:组织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专家学者。
2.第二年:(1)硬件平台建设:完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建设。
(2)师资团队建设:提供科研支持,开展科研项目。
(3)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第三年:(1)硬件平台建设: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室设施和条件。
(2)师资团队建设:继续提供科研支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3)学科交流与合作:深化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开展合作研究项目。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简介 (1)二、建设基础 (1)(一)建设依据 (1)(二)建设条件 (4)三、建设目标 (7)(一)建设思路 (7)(二)建设总体目标 (7)(三)建设具体目标 (8)四、建设内容 (10)(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10)(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5)(三)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17)(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五)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23)(六)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28)(七)专业群建设 (30)五、绩效考核建设进度表 (32)六、资金投入预算和项目建设进度 (58)(一)经费预算 (58)(二)项目建设进度 (61)七、项目预期效果 (61)八、主要保障措施 (6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项目简介本项目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辐射带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通信技术等专业群的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改革教学组织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
本项目的建成,将使学院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高素质高级技能型机电类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为重庆市打造西部制造业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建设基础(一)建设依据“十一五”以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指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开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服务地方经济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机电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1.建设背景(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近10年,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二Ο一一年十月目录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 (3)一、行业发展概况和人才需求分析 (3)1.行业发展概况 (4)2.人才需求分析 (4)二、建设基础 (5)1.专业基本情况 (5)2.专业特色 (6)第二部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6)一、专业建设目标 (6)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 (8)2.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8)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8)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9)5.校企合作建设目标 (9)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9)二、人才培养目标 (10)三、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 (10)第三部分专业建设内容 (15)1.专业调研 (15)2.人才培养模式 (15)3.课程体系 (16)4.师资培养 (16)5.实训设施 (16)6.科研教研 (16)7.校企合作 (16)8.服务社会 (17)第四部分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17)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办法 (17)1.培养模式方面 (17)2.师资培养方面 (18)3.实训条件方面 (18)4.科研能力方面 (18)5.教育信息化方面 (18)6.行业指导方面 (19)二、建设目标实现的组织、人员、经费、政策保障及质量控制 (19)1.组织及人员保障 (19)2.经费保障 (19)3.政策保障及质量控制 (20)第五部分绩效考核指标 (22)第六部分专业建设预算 (25)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发展概况和人才需求分析1、行业发展概况机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行业,机电行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当前,中国正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不久的将来,我国将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新型制造业基地之一,目前我国正在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以工程机械、现代轨道交通设备、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等成套设备和专用设备为重点的制造业。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 580201 学校名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0955 学校举办单位黄冈市人民政府学校所在地湖北省黄冈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1)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8)三、建设内容 (10)(一)改革体制机制,实施5个对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10)(二)探索系统培养机制,加强中高职教学体系衔接 (11)(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13)(四)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五)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重在教师能力培养 (14)(六)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对人才质量实施第三方评价机制 (15)四、改革举措 (15)五、绩效指标 (18)六、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2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办于1999年,是我院创建早、规模大、投资多、覆盖面广,综合实力较强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有较好的社会声誉,招生和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质量高、创业效果显著。
(一)良好的发展环境1.专业建设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
到2015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目前,装备制造业在国家政策引领下,投资增速超过40%,对我国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22.5%。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这就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消费类机电产品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将呈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着力提高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促进制造业技术自主化、制造柔性化、设备成套化和服务网络化;大力发展省内自主品牌家电,提升东贝压缩机等产品的规模,完善TCL等家电配套工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山西防爆电机集团公司、长治崧宇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围绕“校企合作是主导,师资建设是基础,课程建设是关键,技能训练是重点,综合素质是核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山西省现代装备制造企业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基础宽厚、专业精通、素质全面,创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强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 专业建设基础1.1办学历程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立于2002年,是学院最早开设的高职专业之一,具有多年高职层次机电专业的办学资源条件与经验积累,具备较强的实力。
1.2招生与就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制为高中后三年制,全日制在校生583人。
近三年以来本专业招生人数稳定在每年约200人,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1.3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行“2+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即将培养过程分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职业岗位实训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围绕专业领域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精选课程内容,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有机结合;第二阶段主要进行岗位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
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把职业资格证应会内容培训与考核纳入教学计划的实践体系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1.4课程建设本专业坚持“创新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课程改革思路,形成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取得了积极效果,《电气控制与PLC》已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申请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580201负责人:孙国安二〇一一年十月十日一、建设意义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
文件指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要求河南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高成长性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产业,改造提升具有传统优势的化工、有色、钢铁、纺织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群,建设郑州汽车制造基地,推进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提升输变电装备、大型成套装备、现代农机等产业竞争力,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推动郑州、洛阳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提升郑州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
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轻工等产业作为河南省支柱产业,其发展过程都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在运行中的监测、监视、调节与控制无不与机电一体化技术息息相关,其中大量运用了集成化信息平台、工业以太网、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控制机、分布式智能I/O、人机界面、工业无线网络、现场总线、机器视觉、伺服控制系统等机电一体化技术。
我院依据河南省、郑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度重视专业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龙头专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以该专业为核心的结构合理、规模适宜的专业群已经形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2004年以来一直为院级重点专业,2006年被确定为市级重点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市级示范专业。
大力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有利于中部崛起、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优化郑州教育布局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供社会服务,有利于郑州市乃至河南省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建设方案两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建设方案两篇篇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2、项目组建设机构组长:成员:3、服务的产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服务面广,涉及到机械加工、电力生产与运输、汽车驾驶、机电产品的维修与维护、销售、计算机应用等等多个方面。
4、专业群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二)项目建设的背景本专业是为机电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办学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的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市场;二是现在有较坚实的办学基础。
《宜昌“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在未来五年,全力支持宜昌电力产业,支持三峡总公司完成三峡电站右岸12台装机,适时上马建设6台地下机组和葛洲坝电厂80万千瓦扩机增容。
支持清江公司开展清江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期工作。
继续有序开发市小水电,新增装机25万千瓦。
适度发展煤电,支持宜都和枝江分别装机120万千瓦热电联营项目建设。
围绕输变电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输变电产业。
到20XX年,市域内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建成全国重要的电网支点,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
以船舶制造、工程机械、电工设备为重点,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合作开发等形式,提高重大技术国产化水平,振兴装备制造业。
到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成为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电工设备、机床生产工业以永鼎红旗、长江线缆、经纬纺机、中冶重工、永安车桥为重点,积极推广应用柔性化生产技术,数控激光加工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发展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输变电设备、特种电缆、纺织机械、轻型车桥等产品。
支持长机科技加快发展,建成全国数控插齿机生产基地。
机械行业的产值将达到546亿,平均年递增率为12%;而根据宜昌机械工业企业统计表明,从业人数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才缺口很大,从而制约了机电行业发展;按照中央两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到“十一五”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要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人才短缺的焦点聚集到了高级技能型人才上,市场需求给本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对于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该专业的建设和,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非常必要。
下面是一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实施方案,供参考。
一、背景和目标:主要目标包括:1.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建立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和科研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3.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二、具体举措和实施方案: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增设专业核心课程和前沿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实验仪器,提供实践机会和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力度,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4.拓宽实践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合适的实践基地和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强与产业的对接和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5.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学院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6.加强学科交流与国际合作:鼓励师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和研讨会,派遣教师和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学习和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实施建议:1.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经费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2.建立评估机制:建立专业建设与的评估机制,定期对专业建设与的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
3.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和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优势和前景,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相关专业,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代表之一,它在机电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专业群建设尤为突出。
本方案旨在通过专业群建设,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水平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机电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方案内容1. 专业群建设(1)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控制技术等专业。
(2)加强专业群内部交流,建立共同的知识体系,促进跨学科交叉,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3)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共同合作进行技术交流与研究,提高专业群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 人才培养(1)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等。
(2)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3)建立行业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提供学生实践教学的场所和先进设备。
3. 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具有较高学术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加强师资队伍的学术氛围。
(2)加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4. 社会服务与产业发展(1)积极开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为企业和市场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撑服务。
(2)与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提高产学研一体化水平,加快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实施方案(1)制定详细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进行,确保专业群建设的高效实施。
(3)加强宣传与推广,提高社会关注度,不断扩大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影响力。
预期成果经过专业群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将取得以下成果:(1)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内提升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大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机电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紧密、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等。
为了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在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上需要做出努力。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建设高水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培养一批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任务:(1)建立专业群内的机构、团队和平台,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合作研究为主要目标。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措施1.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平台,为专业群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支持。
2.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组织交叉学科的研究团队,促进学科间的合作研究,共享资源。
3.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建立师资库,为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提供支持。
4.设计和实施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创新项目和实践实训。
5.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解决实际问题,落实研究成果。
6.建立专业群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及时了解专业群的建设进展,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推进和保障1.组织专家论证,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时间表。
2.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为专业群的建设提供保障。
3.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专业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设立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在专业群建设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5.加强与相关政策的对接,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五、预期效果1.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学科实力和水平。
2.培养一批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介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属于计算机、电子信息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交叉性高度发展的技术专业,主要教授涉及计算机、机械、自动化及其系
统集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课程
到专业必修课的系统学习。
可以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成型机械、自动化
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各类机电系统的故障检修、维护改造,掌握建设、调试、维护和检修机器和机械设备的技术,并为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工程技
术问题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二、专业目标
根据学院的发展特色,本专业面向新时代,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
设成为我校一流学科的目标,以培养具有较强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与制造能力,具有良好的现代工程技术素养,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
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
三、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为基础,涵盖计算机、
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多门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与整合,新构建的核心课程包括机
电设备气液电传动、机电设备的电气
控制及维护、机电设备的信号检测与 机 电
处理、机电设备(自动线)的安装与 专
调试、机电设备(普通机床)的故障 业 课
诊断与维修等 7 门。
程
体
系
专业拓展 能力课程
新知识、新技术拓展
专业综合 能力课程
机电设“教、学、做”示例
课程评价方式有基础课程的“考教分离”的考核、核心课程的“理论+实践” 的考核、实训环节的“操作与考核分离”的考核、跟班实习的“企业+学校”考 核、顶岗实习的“顶岗业绩+实习报告”的企业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考核等 5 种方 式。
基础课程
“考教分离”
核心课程
“理论+实践”
实践训练
“训练与考核分离”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是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围 绕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
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探索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使教学梯队的结构更加合理。要积 极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聘请相关产业领域的 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 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使梯队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 构进一步趋向合理。 3.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教学队伍的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较强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并 能积极承担教学研究课题,参与教改活动。
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 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 建设宗旨
1. 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 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 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 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3.教学内容改革要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 学科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要将行业与产业 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 复问题。 4.教材建设要反映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 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选用高质量教材,编写新教材。有条件并有需 要的学院要瞄准本专业的国际先进水平,引进、消化和使用国际优秀教材,努力 与国际主流教材建设保持同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 5.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在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突破以知识传授为 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信息工具 的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二、 人才培养模式
1.研究与实践“跟班实习+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突出“宽视野”特色,并在 6 个角度进行人才 培养模式的进行改革。
模式 工学性
目标 衔接性
课程 职业性
教学 实践性
规格 复合性
辐射 关联性
“宽视野”特色的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图1 “宽视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基本 能力课程
职业通用 能力课程
计算机/电工电子/制图... 能 力 递
两课、体育、数学 进
教材建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类教材的建设的原则 是兼顾两个系统;另一类是校本教材,这类教材的建设综合考虑我们学校的实 际情况,包括实验实训条件、地区的人才需求的特殊性等进行建设。目前,本 专业完成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立项编制,与企业技术人 员合作建设了《电工技术与实践》、《电子技术与实践》、等专业基础课程与优质 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以项目化的优质核心课程项目为主体,职业 技能训练进课堂和“教、学、做”一体化进课堂是进行强化课程教学的实践性 的主要方法。
2.研究并实践“能力递进、学训交替”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教材、教学和评价 4 个层次进行课程建
设。
在专业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将课程能力层次分为:职业通用能力课
程、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分别对应相应的课程。其
中,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以具体项目为主线,将传统的专门化课程进行分
在建好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同时,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根据 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海立美达电机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并在 海螺集团有限公司、江淮集团、美菱集团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以保证 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顺利进行。
5.建设“资源共享”的专业群 依托机电示范专业建设,深度辐射带动本专业群中等电气自动化技术、应 用电子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
跟班实习
“企业+学校”
顶岗实习
“顶岗业绩+实习报告”
图4 课程评价方式
基于过程教学情境设计实例
3.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以企业聘请和企业培养等途径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打造了一支以专 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中坚的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 层次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在示范建设过程中,通过组织听评专业课、进行集体备课、组织专业教师 参加实践活动、聘请经验丰富企业技术人员开展讲座等方式以保证教师教育教 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按照“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思路,从合作多个单位中选拔 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乐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到 兼职教师队伍中。, 本专业教学团队中级职称比例为 50%,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 教师占 50%;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 1:1。 4.建设“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实训室与校企共赢实习基地 实训室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方法为: 以“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3 贴近”策略进行实训场地和设备的硬件 建设;以技能实训模式、仿真实训模式、 创新实训模式的“3 模式”策略进行实训 模式建设;以基本能力实训任务、专业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化工学结合性—创新“基础能力培养+跟班实习+顶岗 实习”的 3 阶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第 1 阶段为阶段,该阶段以实操和 仿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如计算机操作技能、工具的使用等专业基本技能;第 2 阶段为“跟班实习”阶段,在学生入学的 2~5 学期进行,每学期安排 4 周到企业 实习,结合本学期所上核心课程制定实习计划,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管 理,该阶段培养核心课程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综合技能;第 3 阶段为“顶岗实习”, 在学生入学的第 6 学期进行,安排 17 周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该阶段培
6.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成效50%50% 建立了由系部、教研室、教学秘书及全体教师参与、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管 理监控体系。学期普查教师的教学资料;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掌握教学动态。 配备兼任教学信息员,挑选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教学信息员并与系教学督 导员沟通,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教学督导小组,并进行分析、评价,促进教 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教 师评教、教师评学活动,并把考核结果和教师综合考核、教学质量奖及班级考 核挂钩。同时通过规范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办法。
能 力 实 训 任 务 、 创 新 能 力 实 训 任 务 “3 任 务 ” 策 略 进 行 实 训 任 务 建 设 。
图 5 “校内实训室建设
改扩建生产线自动化实训室、组态实训室、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 室 、电气控制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传感器应用技术实训室、电工基础实训 室、等 7 个实训室。
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创新能力。 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与社会需求的衔接性—根据社会需求,即机电专业岗位群
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突出职业性—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按
照“突出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并适于教学执行”理念,以“项目驱动”的方法 将传统的专门化课程进行分解与整合,构建了更具高职特色的全新课程体系。
(三)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1.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应特别注重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实践 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 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 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2.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提高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逐 步加大相关学科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等资源向学生开放的力度,针对学生特点,吸 收学生参与学科前沿研究。 3.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利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 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形式,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 4.拓宽实践教学渠道,积极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 地,推进学生赴企业与联合实验室参与前沿研发项目与毕业设计(论文),增加 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应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根据相关产业和领域 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 改革与建设。 2.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吸收用人部门参与研 究,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