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子实验报告
浮沉子实验
实验方案优化
• 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分析实验方案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探究实验方案优化在实验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实验方法改进
• 采用先进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效率和精度
• 分析实验方法改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探究实验方法改进在实验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实验结果应用
• 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工程、科研和教学领域,提高实验的价值
浮沉子实验的基本原理
浮力原理
• 研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规律
• 分析浮力与物体密度、体积、形状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 探究浮力原理在工程、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
阿基米德原理
•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内容和应用范围
• 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浮沉子实验中的指导作用
• 探讨阿基米德原理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价值
其他辅助材料
• 选择合适的容器、支架等辅助材料
• 分析辅助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探究辅助材料在实验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浮沉子实验所需的设备
浮沉子实验仪ຫໍສະໝຸດ ⌛️• 选择具有不同测量范围
和精度的浮沉子实验仪
• 分析浮沉子实验仪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
• 探究浮沉子实验仪在实
其他辅助设备
验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 选择合适的支架、容器
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 学习浮沉子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 培养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 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激发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兴趣
•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激发对浮沉子原理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望
• 探讨浮沉子实验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前景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4篇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4篇实验一: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 探究物体浮沉与密度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1. 量筒;2. 天平;3. 铁块;4. 铝块;5. 铜块;6. 水。
三、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分别测量铁块、铝块和铜块的质量;2. 使用量筒测量一定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3. 将铁块放入量筒中,观察铁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铁块排开水的体积;4. 将铝块放入量筒中,观察铝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铝块排开水的体积;5. 将铜块放入量筒中,观察铜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铜块排开水的体积。
四、实验数据1. 铁块质量:50g;2. 铁块排开水的体积:40ml;3. 铝块质量:30g;4. 铝块排开水的体积:30ml;5. 铜块质量:20g;6. 铜块排开水的体积:20ml。
五、实验分析1. 铁块、铝块和铜块的质量分别为50g、30g和20g;2. 铁块、铝块和铜块排开水的体积分别为40ml、30ml和20ml;3. 通过计算可得,铁块、铝块和铜块的密度分别为2.5g/cm³、1g/cm³和1g/cm³;4.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浮沉与密度有关,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下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上浮。
六、实验结论1. 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密度有关;2.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下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上浮。
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 探究欧姆定律。
二、实验器材1. 电压表;2. 电流表;3. 电阻箱;4. 电源;5. 导线。
三、实验步骤1. 将电阻箱接入电路中,调节电阻值;2. 使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记录电压值;3. 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记录电流值;4. 改变电阻值,重复步骤2和3,记录多组数据。
四、实验数据1. 电阻值:10Ω;2. 电压值:2V;3. 电流值:0.2A;4. 电阻值:20Ω;5. 电压值:4V;6. 电流值:0.2A;7. 电阻值:30Ω;8. 电压值:6V;9. 电流值:0.2A。
探究浮沉子实验
探究浮沉子实验冯婷婷摘要:通过了解浮沉子的历史,学习该实验的原理,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和知道浮沉子装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全面深入地学习浮沉子实验。
关键词:浮沉子实验实验原理理论分析潜水艇一、实验装置浮沉子实验是用以演示液体浮力、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以及液体对压强的传递的仪器。
它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1596—1650)所创造。
(1)笛卡尔浮沉子最原始的它是玻璃制的小瓶体,其下端开有小孔,水可通过小孔进出瓶体。
把它放入高贮水筒中,并使之浮在水面上。
用薄橡皮膜把筒口蒙住并扎紧,用手按橡皮膜,筒内的水和空气是在密闭的容器内。
其后,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浮沉子装置,如吸管浮沉子、气球浮沉子、旋转浮沉子、温度浮沉子等等。
(2)吸管浮沉子吸管浮沉子的实验装置是在大塑料瓶子内装满水,留有少许空气;将吸管对折,挂上若干回形针(浮沉子)放入瓶内,盖上瓶盖,用手挤压瓶身。
用吸管制作浮沉子材料简单。
可以通过改变吸管的长短和回形针的数目来改变浮沉子的自身重力,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同时也可以改变浮沉子的形状,达到美观的效果。
(3)温度浮沉子一种物理教学用的演示仪器感温浮沉子(又称“密度棒”),为一体积固定的柱形封闭容器,由上容器和下容器构成,其特征在于下容器的底壁较上容器的顶壁厚,构成上轻下重的浮沉子。
温度发生变化时,改变浮沉状态。
二、实验原理根据帕斯卡定律,当空气被压缩时,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瓶体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
手离开橡皮膜,筒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
当手对橡皮膜施加的压力适当时,浮沉子便悬浮在水中的任意深度上。
浮沉子的浮沉是在外加压强作用下,靠改变它的重力来实现的(体积不变)。
吸管浮沉子中挤压瓶身,浮沉子下沉;松开瓶身,浮沉子上浮;以一定的力度挤压瓶身,浮沉子悬浮瓶内任意位置。
幼儿科技课《浮沉实验报告》
幼儿科技课《浮沉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探究物体的浮沉现象,让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感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实验材料- 多个不同材质的物体,如小石块、木块、塑料玩具等- 一个装满水的-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让幼儿观察每个物体的外观特征,并让他们估计每个物体是否会浮在水上。
2. 将一个物体轻轻放入装满水的中,观察物体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3. 重复步骤2,将其他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中。
让幼儿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浮沉情况。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总结了以下实验结果:- 有些物体会浮在水上,有些物体则会沉入水中。
- 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材质和形状有关。
一般来说,密度较小的物体更容易浮起来,而密度较大的物体则更容易下沉。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物体的浮沉现象,并了解到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材质和形状有关。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实验延伸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这个实验的内容,引导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物体的形状对其浮沉有何影响?- 除了水,还有其他液体能够使物体浮起来吗?- 如何制造一个能够让物体既浮又沉的工具?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幼儿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体的浮沉现象,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记录表格请在此表格中记录每个物体的浮沉情况。
*注意:实验记录表格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以上为幼儿科技课《浮沉实验报告》的内容。
实验过程中请保证幼儿的安全,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解释。
希望本次实验能够给幼儿带来有趣和有意义的科学体验!。
浮沉子实验报告
1. 了解浮沉子的制作原理和实验现象。
2. 掌握控制浮沉子沉浮的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和帕斯卡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浮沉子是一种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平衡来控制物体沉浮的装置。
其制作原理主要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和帕斯卡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帕斯卡原理:在密闭容器中,任何一点受到的压强都等值地传递到容器内的各个部分。
三、实验器材1. 可乐瓶1个2. 小药瓶1个3. 水槽1个4. 橡皮膜1张5. 尺子1把四、实验步骤1. 将可乐瓶装满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
2. 将小药瓶开口端向下放入可乐瓶中,调整小药瓶刚能竖直浮出水面。
3. 拧紧可乐瓶盖,使大瓶的上部被封闭了一段空气。
4.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小药瓶的沉浮情况。
5. 用手挤压可乐瓶,观察小药瓶的沉浮变化。
6. 松开手,观察小药瓶是否恢复到初始状态。
7. 重复步骤5和6,通过调整手的力度,控制小药瓶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1. 在没有挤压可乐瓶的情况下,小药瓶静止浮在水面,说明此时浮沉子受到的浮力和重力达到平衡。
2. 当用手挤压可乐瓶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将水压入小药瓶中,使小药瓶下沉。
3. 松开手后,筒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使小药瓶上浮。
4. 通过调整手的力度,可以控制小药瓶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六、实验结论1. 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受到的浮力和重力达到平衡。
2. 挤压可乐瓶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使浮沉子下沉。
3. 松开手后,筒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使浮沉子上浮。
4. 通过调整手的力度,可以控制浮沉子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七、实验讨论1. 浮沉子的沉浮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平衡有关。
2. 实验中,浮沉子的沉浮受到外部压强的影响,通过调整手的力度,可以改变浮沉子的沉浮状态。
3. 本实验展示了阿基米德原理和帕斯卡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浮沉子的探究
关于浮沉子的探究关于浮沉子的探究以不同状态观察浮沉子(一)浮沉子型态不同观察以下列浮沉子各种不同的型态(最刚开始浮沉子内有同样的水量)观察其下降到底部的顺序。
1.吸管粗细不同:0.5cm(图)的细吸管A和直径1cm的粗吸管B(图)相同:吸管长3.5cm、两根铜钉平头向上、吸管下开一个洞、纯水图4-2 沉浮子A图4-3 沉浮子B2.吸管长短不同:吸管长3.5cm C和吸管长4.5cm D(图)相同:直径0.5cm细吸管、两根铜钉平头向上、吸管下开一个洞、纯水图4-4 浮沉子C D3.吸管开的洞数不同:吸管下开一个洞和吸管下开两个洞(图)相同:直径0.5cm细吸管、吸管长3.5cm、两根铜钉平头向上、纯水中图4-5 浮沉子E F4.头钉位置上下不同:平头向上和平头向下(图)相同:直径0.5cm细吸管、吸管长3.5cm、吸管下开一个洞、纯水中图4-6 浮沉子G H(二)液体状态不同观察用相同直径0.5cm细吸管、吸管长3.5cm、两根铜钉平头向上、吸管下开一个洞的浮沉子,在纯水和在饱和的盐水(图)中做比较,观察哪一个浮沉子先到达底部。
图4-7 左为纯水右为盐水比较分析(一)将浮沉子型态不同的比较结果制作成表格。
(二)将相同浮沉子在纯水中和盐水的比较结过制作成表格。
(三)分析各个状态中浮沉子下降趋势的原因。
(四)讨论分析后写出最后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一、不同状态的浮沉子观察结果(一)吸管粗细比较结果:图5-1比较1(二)吸管长短比较结果:图5-2比较2(三)吸管开的洞数比较结果:图5-4比较3 (四)头钉位置上下比较结果:图5-5比较4二、液体状态不同比较讨论一、吸管内空气的体积: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刚开始发现我们所做浮沉子浮沉的顺序跟比没有一定,连相同的两个浮沉子下降的顺序也都没有一定,有些甚至下降都不下降。
讨论之后发现,原来是我们一刚开始的在浮沉子中所放的水没有一定,造成了这些的差异。
而影响浮沉子的沉降是其中所有的空气体积,空气越多排入液体也需要越多,J 浮沉子才因为其重量够重了才开始下降。
浮沉子制作实验
浮沉子制作实验
实验材料:矿泉水瓶1个,小药瓶1个,水
(注:小药瓶环形状口使水即使瓶子颠倒也不流出。
)
实验过程:1.在矿泉水瓶内灌入五分之三的水。
2.在小药瓶中灌入1/5的水。
3.用手指堵住瓶口,倒扣入水中。
拧紧瓶盖。
4.按压瓶子。
观察小药瓶沉浮状态。
5.用2/5,3/5,4/5和灌满的水量分别再次实验。
实验现象:
不施加力的作用 使液面上升1厘米 使液面上
升2厘米 使液面上升3厘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漂浮
漂浮 漂浮 沉 25
漂浮 漂浮 沉 沉 35
漂浮 悬浮 沉 沉 45
漂浮 沉 沉 沉 1
沉 沉 沉 沉 水 量 力 度 状 态
实验原理分析:
当药瓶漂浮时,按压塑料瓶,塑料瓶产生形变,瓶内液面升高。
药瓶口此时F向上大于F 向下,水被向上压入瓶内,则瓶内空气体积变小。
此时药瓶的排开水量变小,浮力变小,药瓶遂向下沉。
当按压力度越大时,形变越明显,升高越多,排开水量越小,浮力越小,直至沉于底部。
反之,当压力逐渐减小时,升高减小,药瓶口此时F向上小于F向下,水被向下压出瓶内,则瓶内空气体积变大,药瓶的排开水量变大,浮力变大,药瓶重新上浮。
实验结论:
物体的沉浮条件与物体所受浮力及重力有关,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悬浮;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
实验中的困难:
难以控置药瓶处于悬浮状态。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浮沉子实验报告
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制作人:甘胜军(68)、张萍萍(13)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
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
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
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
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
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
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
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
——帕格尔斯,物理学家。
“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 1596-1650)在十七世纪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
“浮沉子”也是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后一个课外小实验。
“浮沉子”不仅是一个“好玩”的玩具,其中还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呢!先让我们用身边的材料做个浮沉子吧!开动你的大脑,相信你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会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科学活动沉浮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沉浮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沉浮现象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我们组织了本次科学活动——沉浮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让学生了解沉浮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2.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沉浮现象的规律;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器材1. 水盆(大、中、小号各一个)2. 铅笔、橡皮、塑料瓶、铁钉、棉花、泡沫塑料等物品3. 量筒4. 记录本、笔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实验器材准备好,并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2. 观察沉浮现象:将不同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沉浮情况。
3. 分析沉浮原因:结合实验现象,分析不同物品沉浮的原因。
4. 探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5. 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回答相关问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1)铅笔、橡皮、铁钉等物品放入水中,均沉入水底。
(2)塑料瓶、棉花、泡沫塑料等物品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
2. 沉浮原因分析:(1)沉入水底的物品:这些物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重力大于浮力,导致它们沉入水底。
(2)浮在水面的物品:这些物品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或者它们具有一定的空心结构,使得浮力大于重力,导致它们浮在水面上。
3. 浮力与重力的关系:(1)当物体浮在水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
(2)当物体沉入水底时,重力大于浮力。
六、实验结论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沉入水底,密度小于水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2. 浮力与重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浮在水面上;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沉入水底。
3.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沉浮现象的原理,提高了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沉浮现象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讲解和引导。
浮沉条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2. 探究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即:F浮= ρ液gV排F重= ρ物gV物其中,F浮为浮力,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F重为重力,ρ物为物体密度,V物为物体体积。
当F浮 > F重时,物体上浮;当F浮 < F重时,物体下沉;当F浮 = F重时,物体悬浮。
三、实验器材1. 铝制船模1个;2. 烧杯1个;3. 砝码1个;4. 水槽1个;5. 漏斗1个;6. 量筒1个;7. 滤纸1张;8. 计时器1个;9. 实验记录表1张。
四、实验步骤1. 在水槽中注入适量的水,确保船模能够悬浮在水面;2. 将铝制船模放入水槽中,观察其浮沉状态;3. 记录船模在水面上的浮沉状态,并计算其浮力F浮和重力F重;4. 改变船模的装载物,使船模逐渐下沉;5. 当船模下沉至水底时,记录船模的浮力F浮和重力F重;6. 改变船模的装载物,使船模逐渐上浮;7. 当船模上浮至水面时,记录船模的浮力F浮和重力F重;8. 对比不同装载物下船模的浮沉状态,分析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9.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船模装载物较轻时,船模能够悬浮在水面,此时F浮 = F重;2. 当船模装载物逐渐加重时,船模下沉至水底,此时F浮 < F重;3. 当船模装载物逐渐减轻时,船模上浮至水面,此时F浮 > F重;4. 通过对比不同装载物下船模的浮沉状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物体的浮沉状态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3)当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铝制船模在不同装载物下的浮沉状态,使学生了解了浮力的基本原理和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
浮沉子实验报告材料
浮沉子实验报告材料1. 引言浮沉子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旨在研究材料在液体中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通过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放置浮沉子,测量其浸入深度,可以得到溶液的密度。
本实验通过调整浓度溶液的比例,探究浮力与重力的相关规律,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便深入理解浮力的概念。
2. 实验目的- 了解材料在液体中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掌握使用浮沉子实验测量溶液密度的方法;-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3. 实验材料和仪器- 浮沉子- 轻质玻璃烧杯- 各种浓度的溶液(如:水、盐水、糖水等)- 天平- 铅笔或尺子- 计时器4. 实验步骤1. 准备各种浓度的溶液。
2. 在轻质玻璃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溶液。
3. 将浮沉子放在烧杯中,观察其浸入的深度。
4. 使用天平记录烧杯中溶液的质量。
5. 根据浸入深度和溶液质量,计算浮沉子在不同溶液中的浮力。
6. 根据浸入深度和浮力计算实验得到的溶液密度。
7. 重复上述步骤,尝试不同浓度的溶液,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与结果将实验得到的数据绘制成散点图,横轴代表溶液密度,纵轴代表浸入深度与浮力的比值,通过拟合曲线来分析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浸入深度与浮力的比值呈线性关系。
随着溶液密度的增加,浸入深度减小,浮力增加,说明浮力与溶液密度成正比,与重力成反比。
6. 实验误差和改进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 测量浸入深度时,由于液面的起伏或人眼视觉误差,测量数值可能有一定偏差。
- 溶液的浓度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实验结果不够精确。
为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法:- 多次测量同一浓度的溶液,取平均值,降低测量误差。
- 在准备溶液时,使用精密天平确保各浓度间的溶液质量准确。
7. 结论通过浮沉子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浮力与溶液密度正相关;- 浮力与重力成反比;- 浸入深度与浸入深度与浮力的比值呈线性关系。
8. 实验应用浮沉子实验常用于测量溶液密度,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浮沉子(如图1所示),一个普通的小瓶,开口端缠绕细铜丝,内装适量的水。小瓶瓶口绕制一点漆包线是作为配重,降低重心,使它能开口向下竖直浮在水中。另外它下端开有开口,水可通过开口端进出瓶体。当水流入瓶中时,浮沉子的重力(瓶和瓶中水总重)增加;当水流出瓶中时,浮沉子的重力减少。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
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
- 3 -篇三:探究性小实验
探究性小实验
——奇异的浮沉子与小试管上升
奇异的浮沉子与小试管上升
先让我们用身边的材料做个浮沉子吧!开动你的大脑,相信你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会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所需器材:
一个大瓶:大饮料瓶(可乐瓶、雪碧瓶、纯净水瓶皆可);浮沉子材料:小玻璃瓶、小药瓶、笔的外壳、笔套等一端开口,另一端密闭的小瓶(能放入大瓶中)皆可制作;扎丝一段(细铁丝、细铜丝、细铅丝皆可)。
质量为m壳。
则浮沉子在水中的合力为:
f?g?f浮?m气g??g=1×103××=×102n
制作方法:
1、在小瓶开口端缠绕几圈细铁丝,倒置放入水中,如果小瓶下沉,则可逐渐减少缠绕铁丝的圈数。再将小瓶中装适量的水后倒扣在大瓶的水中,小瓶中的水量需仔细调节到小瓶能竖直浮在水中,且使之底部刚浮出水面,接近全部浸没在水中的程度为宜。(露出水面的体积不能太大,如果浮沉子露出水面的体积太大,则实验时使它下沉所需的力会越大)。这样浮沉子就做好了。
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流出一些水后- 2 -的浮沉子,重力减少。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物体沉浮实验报告篇一:三年级沉与浮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学科科学实验名称沉与浮任课教师李素丽实验教师李素丽篇二:浮沉子实验报告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制作人:甘胜军(20XX130168)、张萍萍(20XX130113)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
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
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
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
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
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
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
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
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
沉浮现象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沉浮现象是指物体在流体中因密度差异而发生的上浮和下沉现象。
这一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沉浮现象的规律,我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沉浮现象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二、沉浮现象的基本原理1.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流体重量。
2. 密度: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体积有关,密度越大,物体越容易下沉;密度越小,物体越容易上浮。
3. 重力: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有关,重力越大,物体越容易下沉。
4. 浮力与重力平衡:当物体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三、沉浮现象的分类1. 完全沉浮:物体完全沉入流体中,如石头、铁块等。
2. 部分沉浮:物体部分沉入流体中,如木块、塑料等。
3. 悬浮:物体在流体中保持静止状态,如油滴、水滴等。
四、沉浮现象的影响因素1. 物体密度:物体密度越大,越容易下沉;密度越小,越容易上浮。
2. 流体密度:流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越容易上浮。
3. 物体形状: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在流体中的稳定性,如流线型物体更容易上浮。
4. 流体速度:流体速度越快,物体所受浮力越小,越容易下沉。
五、沉浮现象的应用1. 船舶:船舶利用浮力原理,通过调整船体密度实现航行。
2. 防水材料:利用沉浮原理,设计出防水性能良好的材料。
3. 水下作业:沉浮现象在水下作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潜水艇、水下机器人等。
4. 环保:利用沉浮现象,设计出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
六、结论通过对沉浮现象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沉浮现象的原理、分类、影响因素和应用。
沉浮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沉浮现象的规律,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七、建议1. 加强沉浮现象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2. 深入研究沉浮现象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3. 开展国际合作,共同研究沉浮现象的规律,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物体的沉浮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条件。
2. 掌握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原理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使物体浮起或下沉。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三、实验器材1. 钩码若干2. 橡皮筋若干3. 尺子一把4. 水槽一个5. 水6.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水槽装满水。
2. 用橡皮筋将钩码挂在尺子的一端,将尺子放入水中,测量钩码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长度。
3. 记录钩码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长度,并计算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4. 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步骤2和3,观察浮力与钩码个数的关系。
5. 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步骤2和3,观察浮力与钩码质量的关系。
6. 改变水的密度,重复步骤2和3,观察浮力与水的密度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其个数成正比。
即钩码个数越多,浮力越大。
2. 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即钩码质量越大,浮力越大。
3. 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水的密度成正比。
即水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六、实验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质量、个数和水的密度有关。
2. 阿基米德原理成立,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钩码在水中静止,避免浮力受其他因素影响。
2. 测量钩码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长度时,尽量减少误差。
3. 实验数据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质量和水的密度,验证了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质量、个数和水的密度有关,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浮力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参考文档】浮沉子实验报告-推荐word版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浮沉子实验报告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制作人:甘胜军(201X130168)、张萍萍(201X130113)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
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
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
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
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
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
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
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
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
浮沉子实验报告
浮沉子实验报告篇一:浮沉子实验报告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制作人:甘胜军(XX130168)、张萍萍(XX130113)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
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
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
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
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
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
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
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
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
沉浮子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大小对比二、实验日期2014年9月4日三、实验材料1.玻璃杯2.食盐3.鸡蛋4.茶勺5.筷子四、实验过程1.取出玻璃杯,倒入自来水(就是淡水),水量约为杯子容量的3/4;2.将鸡蛋放入淡水中;鸡蛋很快沉入水底:3.取出鸡蛋,往水里加入3大茶勺食盐;4.拿筷子在杯中快速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5.将鸡蛋放入刚刚搅拌好的盐水中;6 .鸡蛋没有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五、实验结论:1.清水的浮力小,在清水中鸡蛋会沉入水底;2.盐水的浮力大,在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
六、理论基础(摘自科学网):把生鸡蛋放在淡水中,它会下沉,因为鸡蛋的重力比浮力略微大一些。
实验报告单学科科学实验名称沉与浮任课教师李素丽实验教师李素丽篇三: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1课、吹泡泡液体的配制方法一:用泡好的热茶水滤掉茶叶后加入一些白砂糖,搅匀之后滴入一些洗洁精,搅匀后冷却。
这种水用来吹泡泡非常好,因为白砂糖能增加泡泡的张力,所以泡泡能吹得很大,而且对学生的刺激也会小一些。
方法二:吹泡泡的最佳配方为:2份洗涤剂、6份水、1——4份甘油。
因为,泡泡破了是由于水分的蒸发,因此要在溶液中加入具有吸水性的吸湿剂,防止水的蒸发,甘油就是这种物质。
2课、观察和识别植物的方法观察项目: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观察要点:1.根:根的形状,直根系、须根系。
2.茎: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茎的形状;(圆形、方形、三棱形)3.叶:形状、边缘、叶脉、颜色等。
4.花:颜色、花瓣数量、雄蕊、雌蕊。
5.果实:形状、有无果实、味道、颜色等。
6.种子:大小、形状、颜色、味道等、3课用一个手指能否阻止坐在椅子上的同学站起来实验要求:一名同学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
另一个同学用手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实验结果: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吸管浮沉子实验体会与收获
吸管浮沉子实验体会与收获近日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又有启发的实验——吸管浮沉子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浮力和密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实验的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准备一个吸管、一些水和一些盐。
首先,将吸管放入水中,观察它的状态。
然后,往吸管中加入盐,逐渐增加水的密度。
当盐的质量足够多时,吸管会浮在水面上。
再继续添加盐,浮沉子会再次下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吸管在不同密度水中的浮沉状态,从而理解浮力和密度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浮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在实验中,吸管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吸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受到的浮力大于其自身的重力,从而浮起来。
而当水中的盐含量增加,密度增大,吸管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浮力小于重力,吸管就会下沉。
这个实验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用公式ρ= m/V来表示。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向水中加入盐,增加了水的质量,从而增加了水的密度。
而吸管的密度则保持不变,所以当水的密度大于吸管的密度时,吸管就会浮起来;当水的密度小于吸管的密度时,吸管就会下沉。
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对浮力和密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首先,我明白了物体浮沉的原理是由浮力和重力的比较决定的,只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才能浮起来。
这让我想到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其次,我意识到密度是物体浮沉的关键因素,密度大的物体往往下沉,而密度小的物体往往浮起来。
这让我想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加深了对浮力和密度的理解,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我相信,只有通过亲身实验和体验,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我希望今后能够继续进行实验,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
浮沉子的实验现象
浮沉子的实验现象1. 引言浮沉子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装置,用于研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浮沉子实验,可以观察到物体在液体中浸没或浮出的现象,并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2. 实验步骤2.1 准备材料和装置•浮沉子:通常由一个金属球和一个密度稍大于液体的杆组成。
•透明容器:用于盛放液体。
•液体:可以选择水、酒精等。
•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2 实验过程1.将透明容器填满液体,确保液面平整。
2.将浮沉子轻轻放入液体中,观察其现象。
3.记录下浮沉子完全浸没和完全浮出液面时的位置,并标记出来。
4.使用天平,分别称量浮沉子在空气中和液体中的质量。
3. 实验现象3.1 完全浸没时当将浮沉子放入液体中时,观察到以下现象: - 浮沉子慢慢下沉,直到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 浮沉子的位置稳定,不会继续下沉或上浮。
3.2 完全浮出时当将浮沉子从液体中抬起时,观察到以下现象: - 浮沉子慢慢上升,直到完全浮出液面。
- 浮沉子的位置稳定,不会继续上升或下沉。
3.3 部分浸没时如果将浮沉子放入液体中的某一位置,使其部分浸没在液体中,则观察到以下现象:- 浮沉子会调整自身的位置,以达到平衡状态。
- 部分浸没的长度与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实验数据记录根据实验步骤2.2中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数据: - 浮沉子在空气中的质量:m1 - 浮沉子在液体中的质量:m24.2 计算物体密度根据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我们可以计算出浮沉子的密度: - 浮沉子在空气中的密度:ρ1 = m1 / V - 浮沉子在液体中的密度:ρ2 = m2 / V4.3 探究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量。
因此,有以下关系成立: - 浮力F = ρ2 * g * V - 重力G = m1 * g4.4 分析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3.1和3.2,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沉子实验报告篇一:浮沉子实验报告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制作人:甘胜军(XX130168)、张萍萍(XX130113)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
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
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
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
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
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
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
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
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
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
——帕格尔斯,物理学家。
“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 1596-1650)在十七世纪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
“浮沉子”也是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后一个课外小实验。
“浮沉子”不仅是一个“好玩”的玩具,其中还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呢!先让我们用身边的材料做个浮沉子吧!开动你的大脑,相信你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会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所需器材:一个大瓶:大饮料瓶(可乐瓶、雪碧瓶、纯净水瓶皆可);浮沉子材料:小玻璃瓶、小药瓶、笔的外壳、笔套等一端开口,另一端密闭的小瓶(能放入大瓶中)皆可制作;扎丝一段(细铁丝、细铜丝、细铅丝皆可)。
制作方法:1、在小瓶开口端缠绕几圈细铁丝,倒置放入水中,如果小瓶下沉,则可逐渐减少缠绕铁丝的圈数。
再将小瓶中装适量的水后倒扣(开口朝下)在大瓶的水中,小瓶中的水量需仔细调节到小瓶能竖直浮在水中,且使之底部刚浮出水面,接近全部浸没在水中的程度为宜。
(露出水面的体积不能太大,如果浮沉子露出水面的体积太大,则实验时使它下沉所需的力会越大)。
这样浮沉子就做好了。
2、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拧紧瓶盖。
做好了,那就一起来动手做实验吧!- 1 -你用力挤压瓶子,就可以看到浮沉子下沉(如图3所示);一松手,就看到浮沉子又浮起来了(如图2所示)。
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
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相信这个好玩的玩具一定会让你爱不释手的。
好玩的同时,聪明的你一定会思考,其中到底隐藏了怎样的奥秘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浮沉子(如图1所示),一个普通的小瓶,开口端缠绕细铜丝,内装适量的水。
小瓶瓶口绕制一点漆包线是作为配重,降低重心,使它能开口向下竖直浮在水中。
另外它下端开有开口,水可通过开口端进出瓶体。
当水流入瓶中时,浮沉子的重力(瓶和瓶中水总重)增加;当水流出瓶中时,浮沉子的重力减少。
再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操作浮沉子的过程: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
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如图3所示),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
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原理如图4所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
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
流出一些水后- 2 -的浮沉子,重力减少。
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
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 3 -篇三:探究性小实验探究性小实验——奇异的浮沉子与小试管上升奇异的浮沉子与小试管上升摘要:本实验只要通过制作浮沉子,改变浮沉子的初始深度,观察浮沉子的运动趋势并寻找浮沉子的浮沉临界点,从而建立并验证小试管所受合力与深度的数学关系式。
关键词:浮沉子、临界点一、实验原理设浮沉子漂浮于水面时,浮沉子管内空气压强为p0,体积为v0;v在深度x处,管内空气压强为p气,体积为v气。
浮沉子的体积为壳,质量为m壳。
则浮沉子在水中的合力为:f?g?f浮?m气g??g(v壳?v气)根据理想气体的玻意耳定律得:c?p0v0?p气v气可得v气?p气,而管中气体的压强p气?p0??gx,故浮沉子的合力:cf?m壳g??g(v壳?)p0??gx临界状态时,x?x0,合力f?0,即mg壳??g(v壳?c)?0,p0??gxp0c?可得x0?。
(m壳??v壳)g?g由此可知:浮沉子在临界状态x0位置与浮沉子的重量和浮沉子初始管内气体的体积有关。
当x?x0时,f>0即合力向下,松开气球膜后浮沉子下沉;当x?x0时,即f 二、实验器材长玻璃管、注射器、气球、刻度尺、水杯、锡条丝(增加注射器的重量)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奇异的浮沉子1、用锡条丝绕几圈注射器,以增加注射器的重量。
在长玻璃管内装近满水,把注射器倒置在玻璃管内,调节注射器中水的高度,使其顶部有一定量的空气,旋紧注射器盖子。
用气球封住玻璃管开口(用橡皮筋绑住,使不漏气)。
2、用手指向下压气球膜使注射器下沉,至深度x将手指松开,观察浮沉子的状态。
改变x的大小,观察浮沉子的浮沉状况。
3、寻找浮沉子的浮沉临界点,即注射器处于悬浮状态的深度x0,建立注射器所受合力与深度的数学关系式并用图像表述。
(二)小试管上升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注满水,再把一只小试管底朝下插入水中。
然后把长玻璃管倒转过来,观察实验现象。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注射器质量m壳=4.0g,体积 v壳=2.63ml?1.01?105pa开始时,注射器中气体:v0=1.4ml,p0临界点处,注射器中气体:v1、注射器质量g=m 壳气=1.42ml,x0=240.5mm-g=4.0×10-3×9.8n=3.92×102n浮注射器所受浮力:f-=pg(v+v气)=1×103×9.8×(1.42×10-6+2.63×10-6)=3.97×102n故g≈f浮,可验证在临界点处,注射器所受合力为0.2、计算c的值:c=p0v0=1.01×105×1.4×10-6n=3、作f合f=m壳-x关系图g-pg(v壳+c/(p0+pgx))-=3.92×102-103×9.8(2.63×10-6+ =1.34 ×102--做f合-x关系图如下所示曲线与x轴交于点(202,0),即理论上临界点为x0=202mm 当x?x0时,f>0即合力向下,松开气球膜后浮沉子下沉;当x?x0时,即f 实验相对误差e=(240.5-202)/202=19% 由于测量x0时,玻璃管的稍微抖动容易导致浮沉子受力失去平衡,所以在临界点处只能快速读数,故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原点和临界点把握不准确和读数的误差。
(二)小试管上升由实验观察可知,小试管非但不会下落,而且将一直上升到顶端。
这是由于小试管所受浮力总大于重力,所以才上升至顶端。
五、实验总结 1、操作难点根据我们制作的浮沉子,有三种情况:①浮沉子不会下沉,始终停留在玻璃管口。
②浮沉子一直下沉,不压气球膜还是在下沉。
③初始浮沉子漂浮在玻璃管内,在深度较小时,撤去压力后,浮沉子上浮;用力压使浮沉子逐次增大深度,撤去压力后,浮沉子可能上浮,也可能会逐渐下沉到水底。
在寻找临界点时,由于深度的稍微过大,浮沉子便立刻下沉到水底,导致我们还没来得及测量临界点的位置,只能重复进行多次实验,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2、经验总结(1)制作浮沉子要掌握两个要点:第一,浮沉子内部必须有适量的气体;第二要控制好整个浮沉子的重量,太轻只会漂浮,而太重则只会下沉。
(2)寻找临界状态过程中,观察到浮沉子来回摆动,测量高度时要保持玻璃管竖直不动,因为一旦有某种干扰,平衡即被破坏,浮沉子可能会下沉或上浮。
六、参考文献[1] 李明亮.浮沉子的巧妙制作及原理[j].学苑教育,XX,(第19期).[2] 常建,丁智勇.“浮沉子”水下平衡的定量探究[j].物理教学探讨,XX,(第9期). [3] 刘炳昇.探究浮沉子撤压后浮与沉的规律[j].物理教学,XX,(第2期). [4] 杨波.浮沉子实验中的反常现象研究[j].考试周刊,XX,(第15期). 篇二:浮沉子实验报告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制作人:甘胜军(XX130168)、张萍萍(XX130113)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
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
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