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2019学术年会暨第二届
国家级七大协会列表
1.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专科分会Special subject branch:1内科学分会2外科学分会3妇产科学分会4儿科学分会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6肿瘤学分会7心血管病学分会8麻醉学分会9骨科学分会10呼吸病学分会11消化病学分会12血液学分会13内分泌学分会14感染病学分会15老年医学分会16风湿病学会17糖尿病学分会18肝病学分会19变态反应学分会20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1妇科肿瘤学分会22.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地方医学会Provincial branch:1.安徽省学会 2.宁夏学会 3.南京学会 4.北京学会 5.上海学会 6.山东省学会7.武汉学会8.陕西学会9.香港学会10.云南学会11.大连学会12.台湾学会13.福建学会14.河南学会15浙江省学会2.中国医师协会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地方医师协会Provincial branch:1.深圳市医师协会2.江西省医师协会3.北京医师协会4.无锡市医师协会5.乌鲁木齐医师协会6.浙江省医师协会7.长春市医师协会8.云南省医师协会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师协会10.西安市医师协会11.武汉市医师协会12.天津市医师协会13.四川省医师协会14.沈阳市医师协会15.陕西省医师协会16.山西省医师协会17.山东省医师协会18.厦门市医师协会19.青海省医师协会20.青岛市医师协会21.宁波市医师协会22.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23.南京医师协会24.辽宁省医师协会25.江苏省医师协会 26.济南市医师协会27.吉林省医师协会28.湖南省医师协会29.湖北省医师协会30.黑龙江省医师协会31.河南省医师协会32.河北省医师协会33.杭州市医师协会34.海南省医师协会35.哈尔滨市医师协会36.广州市医师协会37.广西医师协会38.广东省医师协会39.甘肃省医师协会40.大连市医师协会专科医师分会Special subject branch:1.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2.呼吸医师分会3.儿科医师分会4.麻醉学医师分会5.消化医师分会6.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xiehuijieshao/zhuankeyishifenhui/2011-04-13/9476.html7.妇产科医师分会8.血液科医师分会9.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10.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11.骨科医师分会 12.感染科医师分会13.重症医学医师分会14.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15.肿瘤医师分会16.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专业委员会Specialty Committee:1.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2.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3.高血压专业委员会3中华预防医学会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分支机构Special subject branch:1妇女保健分会2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3卫生事业管理分会4循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5医院感染控制分会6卒中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Provincial branch:1.北京预防医学会 2. 天津市预防医学会3.河北省预防医学会# 4.山西省预防医学会 5.内蒙古自治区预防医学会# 6.辽宁省预防医学会7.吉林省预防医学会# 8.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9.*上海市预防医学会10.*江苏省预防医学会11.*浙江省预防医学会12.*安徽省预防医学会# 13.*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14.*江西省预防医学会# 15.山东省预防医学会16.河南省预防医学会# 17.湖北省预防医学会# 18.湖南省预防医学会19.广东省预防医学会20.广西壮族自治区预防医学会21.海南省预防医学会22.*重庆市预防医学会# 23.四川省预防医学会24.贵州省预防医学会25.云南省预防医学会26.*陕西省预防医学会27.甘肃省预防医学会28.青海省预防医学会# 29.宁夏回族自治区预防医学会# 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医学会31.中华预防医学会武汉分会32.大连市预防医学会33.*宁波市预防医学会34.厦门市预防医学35.青岛市预防医学会36.深圳市预防医学会#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各省市学会Provincial branch:1.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 2.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 3.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 4.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5.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 6.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7.内蒙古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学会8.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9.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10.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11.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12.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13.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14.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15.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16.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17.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18.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19.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学会22.海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3.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4.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5.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6.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7.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8.青海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9.宁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学会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学会31.香港中西医结合学会各专业委员会Specialty Committee:1虚证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2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3肝病专业委员会4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5血液学专业委员会6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7呼吸病专业委员会8肿瘤专业委员会9骨伤科专业委员会10妇产科专业委员会11儿科专业委员会12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13内分泌专业委员会14神经科专业委员会15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16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17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5中国医院协会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分支机构Special subject branch:1儿童医院管理分会 2.妇幼保健院管理分会3.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4.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地方协会Provincial branch:1.安徽省医院协会2.北京医院协会3.重庆市医院协会 4.福建省医院协会5.甘肃省医院协会6.广东省医院协会7.广西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筹)8.贵州省医学会医院管理分会9.海南省医院协会10.河北省医院协会11.河南省医院协会12.黑龙江省医院协会13.湖北省医院协会14.湖南省医院协会15.吉林省医学会(筹)16.江苏省医院协会17.江西省医院学会18.辽宁省医院协会19.内蒙古医院协会20.宁夏医院管理协会21.青海省医院协会22.山东省医院协会23.山西省医院协会24.陕西省医学会医院管理学分会25.上海市医院协会26.四川省医院协会27.天津市医院协会28.西藏自治区医学会医院管理分会2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协会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31.云南省医院协会32.浙江省医院协会6中华医院管理协会CHINA HOSPITAL MANAGEMENT of ASSOCIATION地方协会Provincial branch:1.福建省医院管理协会2.云南省医院协会3.安徽省医院协会 4.重庆市医院协会 5.天津市医院协会 6.广东省医院协会7.湖南省医院协会8.江苏省医院协会9.黑龙江省医院协会10.河南省医院管理协会11.上海市医院协会12.四川省医院协会13.云南省医院协会14.浙江省医院协会15.甘肃省医院协会16.海南省医院协会17.河北省医院协会18.山东省医院协会7.中国药学会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专业委员会:Specialty Committee1.药剂专业委员会2.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3.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2024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2024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后,可发展为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或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
儿童感染HBV的慢性化率远高于成人,且慢性化率与儿童感染时年龄密切相关。
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指南已明确推荐肝炎活动期的患儿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对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儿童的治疗态度较为保守。
然而,近年多项临床研究证据显示,HBV感染儿童启动抗病毒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例如HBeAg阳性的CHB儿童接受抗病毒治疗后,临床治愈率随着年龄增高显著下降,提示启动治疗的年龄是影响儿童临床治愈(定义见附录1)的重要因素。
虽然包括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在内的母婴阻断等措施显著降低了儿童HBV 感染率,但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阻断母婴传播和预防接种等措施难以普及,导致HBV感染儿童数量较多。
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决议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目标,建议儿童HBV感染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有助于延缓患儿疾病进展,对减轻我国肝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为帮助临床医师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助力儿童HBV感染者尽早获益,共识撰写团队基于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结合近年来儿童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制定本共识,对儿童乙型肝炎的防治意见进一步补充和明确。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和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联合统计学、药物学、伦理学和法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
共识起草过程中参考了PICO(participant, 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原则和国际通用的共识制定流程。
2020.04.10-孟庆兰
首诊医生问诊技巧
第二关:诊室必须二次测温,医生详细问诊是
否来自于自然疫源地?鼠疫临床特征? 一、发热要问三句话 1.您周围的人还有发热的吗。
六、鼠疫处置三部曲 隔离、采样加治疗。
2.您发热前接触过发热的病人吗。
五、鼠疫防控三句话
隔离、甄别、快报告。
预检分诊及筛检流程流程医
防护升级:医用防护 口罩隔离衣、防护服 用防护、双层手套
防控要点
患者管理:疑似鼠疫的患者进行隔离,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转至感染性疾病科治疗。 个人防护:穿工作服,带医用外科口罩,带双层手套,当需要对肺鼠疫患者近距离护理操作,有分 泌物等喷溅的风险时,推荐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眼罩、面罩等防护,以避免颜面部的暴露。 消毒措施 空气消毒:通风,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 物表消毒:环境可采用有效氯浓度1000-2000mg/L的溶液擦拭、拖地。 患者的衣物:患者的衣服等织物采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1000mg/L溶液浸泡30min后清水洗净。
鼠疫病例的诊断应根据以下三部分综合判断:
◼鼠疫流行病学依据 ◼鼠疫临床特征 ◼鼠疫实验室检查结果
2011版《鼠疫诊疗方案》
流行病学依据(接触史)
◼ 患者发病前10d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 在10d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
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室用品。 ◼ 患者发病前10d接触过具有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
立即上报。
传染源
鼠疫与新冠肺炎
鼠疫
新冠病毒肺炎
自然疫源性疾病,患者,肺鼠疫患者最为重要
新冠肺炎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CDC部分导师简介
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仅供参考)。
00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关1、刘剑君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卫生部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常务理事等。
科研及论著:主持多项科技部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有关循证医学和疾病控制策略的文章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其中“Analysis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tuberc ulosis in China”于2005年4月发表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Progress of DOTS in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和”Progress in 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the evolving public-health system in China”分别于2006年3月和2007年2月发表在《Lancet》。
获奖情况:于2004、2005、2006、2007年分别获得国际防痨与肺病联合会颁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奖”、世界银行行长奖(结核病控制杰出贡献)、卫生部全国结核病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奖项;获200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王黎霞女,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办主任,中盖结核病项目执行主任等职务。
兼任卫生部结核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委员,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理事,全球基金技术评估顾问组成员,遏制结核病伙伴关系DOTS扩展工作组核心组成员。
研究方向:结核病流行病学及结核病实施性研究。
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2021年版)
DOI:10.12138力.issn.1671—9638.20216197标准-规范-指南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2021年版)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摘要]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尚无预防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疫苗,但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治愈95%以上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加强HCV感染者的筛查,针对确诊HCV 感染者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消除传染源,阻断HCV传播的有效措施。
本指南在2012年版《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基础上进行修订和更新,主要内容包括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及医院感染现状,HC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等,为预防和控制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提供帮助。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中图分类号]R197.323.4Chinese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patitss C virus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2021edition)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Control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Infectious Disease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Infection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Abstract]Hepatitis C is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issue threatening people's health.At present,there is no vaccine to prevent hepatitis C virus(HCV),but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direct antiviral drug can cure more than95%of chronic hepatitis C.Strengthening the screening of HCV-infected person and conducting effective treatment as early as possible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eliminate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and block the transmission of HCV.This guideline is revised and updated on the basis of2012edition of Chinese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althcare-asociated infection of hepatitis C,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epidemiolog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of hepatitis C,laboratory detection method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CV nfection,as we ll a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o as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pre-ventonofhepattsChealthcare-assocated nfecton.[Keywords]hepatitis C;hepatitis;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以肝损伤为主的传染性疾病。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docXXX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
该通知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以下工作要求。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感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感性,树立底线意识,重视并做好感控工作。
要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标准,提高感染性疾病诊疗防控能力,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传播,杜绝医源性感染发生,防范化解感染暴发风险,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其次,要强化责任意识,落实感控制度要求。
各级医疗机构要履行主体责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要切实发挥本机构感控委员会的作用,压实部门责任,并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感控工作。
同时,医疗机构要加强感控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感控专(兼)职人员配备充足,感控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健全感控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和激励机制。
第三,要突出工作重点,做好重点科室感控工作。
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科室,如新生儿病房、XXX、手术室等,要重点关注并加强管理。
重点科室要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感控工作,明确其岗位责任,统一接受感控管理部门业务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最后,要开展主动监测,及时评估,降低潜在感染风险。
医疗机构要开展定期感控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感染病例信息,评估感染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以上是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感控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感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确保各项要求有效落实。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促进全员参与感控工作,形成共同抵御感染的合力。
对于不遵守感控规定、存在感染控制不力等问题的医疗机构和个人,要依法依规进行惩戒和问责,确保感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感谢您参加观看员培训、指导评估和督导考核等工作,这些工作促进了感控水平的持续提升。
感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现状与前景
感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现状与前景近年来,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逐渐成为全球医学界的关注焦点,因为感染性疾病一旦爆发,往往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
尽管在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本文从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现状和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现状1.预防手段的进步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方面,医学界已经发展出多种有效的预防手段,例如疫苗接种、个人防护措施等。
疫苗接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感染性疾病预防方法。
在COVID-19疫情爆发后,全球科学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迅速研发出了多款COVID-19疫苗,并曾经救助了大量的感染者。
同时,个人防护措施在防止疫情的扩散和传播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2.检测技术的发展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检测对于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染至关重要。
近年来,医学界发展出了多种快速检测技术,如PCR检测和免疫层析检测等。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感染性疾病,同时还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和治疗患者。
3.防疫措施的加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感染性疾病中,有许多得到了及时有效地防控。
政府和医疗机构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封锁等级、疫苗接种和不同的检测措施,它们的宣传和预防拓宽了救人的路子,让整个世界更快地摆脱了新冠疫情。
二、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前景1.疫苗技术的进步疫苗作为最有效的感染性疾病预防方法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疫苗技术也在逐步完善。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新的疫苗研究,这些疫苗具有更高效、安全等特点,在预防疾病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数据的整合和应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全国各种药品的有效经验和治愈病例数据都逐渐进行着数字化、现代化的整合应用。
很多医疗机构将采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信息和数据,通过分析大数据,进一步完善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具,扩大防治的规模和范围。
3.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阚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招生导师简介一、个人简介阚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199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卫生系,毕业后至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工作,1999年毕业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2002年在德国Max-Plank Institute for Infection Biology做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疫情及灾害卫生应急、传染病防控相关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工作,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曾三次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等研究课题。
在国际期刊以责任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文章60余篇,另作为参与作者发表40余篇。
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传染病防控专家委员会分委会委员、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制品分会委员、北京市微生物学会理事等职。
二、主要研究方向从事病原生物学和传染病防控技术研究,开展肠道致病菌的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研究,主要包括霍乱弧菌和沙门菌的基因组变异和微进化、分子分型、环境适应机制、毒力基因调控、以及霍乱弧菌噬菌体基因组及其感染受体识别等。
三、代表性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课题:传染病实验室监测核心技术和技术体系研究(十二五期间);病原体网络化监测技术研究(十一五期间)。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重要病原细菌关键生物学特性适应性进化机制的研究;致病性弧菌微进化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霍乱弧菌致病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环境生存机制的研究。
感染性疾病科业务学习计划
感染性疾病科业务学习计划一、学习背景感染性疾病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传播以及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国际旅行的方便,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问题。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感染性疾病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学习目标1.具备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2.掌握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3.了解感染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4.熟悉感染性疾病科的常见疾病和疫情传播的控制策略;5.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做到科学诊治和有效防控。
三、学习内容1.感染病原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1)细菌学的相关知识(2)病毒学的基本概念(3)真菌学的基本原理(4)寄生虫学的相关知识2.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1)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常见症状(2)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3)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4)感染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原则3.感染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1)感染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2)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3)院内感染的防控策略(4)医疗废物处理和消毒方法4.感染性疾病科的常见疾病和疫情传播的控制策略(1)感染性胃肠道疾病的诊治和防控(2)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诊治和防控(3)感染性性传播疾病的诊治和防控(4)感染性肝炎等传染病的防治策略5.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1)参与感染性疾病科的临床实践(2)参与感染性疾病科的科研工作(3)参与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教育和宣教工作四、学习方法1.学生要结合《感染性疾病学》教材系统学习感染病原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培养和鉴定方法以及其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2.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教学,了解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和诊治感染性疾病,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2019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
2019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慢性HC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已经进入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al agents, DAAs)的泛基因型时代。
优先推荐无干扰素(IFN)的泛基因型方案,其在已知主要基因型和主要基因亚型的HCV感染者中都能达到90%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SVR),并且在多个不同临床特点的人群中方案统一,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除了失代偿期肝硬化、DAAs治疗失败等少数特殊人群以外,也不需要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
因此,泛基因型方案的应用可以减少治疗前的检测和治疗中的监测,也更加适合在基层对慢性HCV感染者实施治疗和管理。
但是,泛基因型方案不是全基因型方案,对于少数未经过DAAs临床试验,或者已有的临床试验未获得90%以上SVR的基因亚型和耐药相关替代突变(Resistance-associated substitutions, RASs)的感染者[1,2],还需要规范的临床试验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基因型特异性方案仍然推荐用于临床,主要考虑其在中国的可负担性优于泛基因型方案,以及一些特殊人群(如失代偿期肝硬化、儿童/青少年和肾损伤等患者)。
优先推荐不需要联合RBV的DAAs方案,但如果临床试验证实需要联合RBV方可获得90%以上的SVR,则应该参照药品说明书联合RBV,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监测RBV的不良反应。
而且,具有RBV绝对禁忌证的慢性HCV感染者应该选择不联合RBV的DAAs方案。
农工党党员工作心得
农工党党员工作心得第一次听到有关国家梦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他说,要让每一个美国公民实现美国梦,即自由、平等、博爱。
2012年,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今年8月底,我有幸走进美国,看到当地的桥梁、高速公路,感觉中国梦已经实现。
然而,再一步深入了解,发现中国与美国在材料学、光学、医学等差距很大,有的差距甚至超过10年,需要几代中国人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每个农工党员的不懈奋斗。
初识农工党。
最早对中国农工民主党的认识应该是在二十八年前。
那时,母亲是江西一位儿科主任医师,是个正直、谦和的知识分子。
尽管她工作很忙,可我时常看到她无偿为民服务,对她充满敬佩。
得知她加入了农工党,以为加入“农民工党”,非常不理解,是母亲告诉我这是一个以医药卫生精英组成的民主党。
从此,我初步认识了中国农工民主党,也了解到中国农工民主党是革命先烈邓演达所创立,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主党派,于是我对这个党派开始关注。
结缘农工党。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又过了若干年,2002年,我通过全省公务员招考进入市卫生局法监处工作,分管局长正是现在我委副主委韩晓枫同志,他钻研行政业务、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令我钦佩,对农工党有进一步认识。
2007年底,时任我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__市主委曹锡荣同志来到市卫生局任局长。
有幸做他的部下,使我对农工党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时常被他及他领导的团队工作精神感动:感动于他敢于担当,带领全市卫生界人士在艰苦工作环境和对甲流感等重大突发疫情的防控;感动于他领导的全体医卫界中高级知识分子在各自岗位默默服务于社会;感动于这里每个人都有一颗热切的心关爱__,参政议政;感动于我们没有年龄和地位的距离,每一次交谈他都给予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使我进一步坚定了加入这个组织的意愿。
成长于农工党。
2008年12月,在__市和南长区农工党组织各级领导关心和培养下,我光荣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刘启玲,女,1977年3月28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高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营养学会、陕西省营养学会、陕西省毒理学会委员。
2002年6月本科毕业于宁夏医科大学,一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工作。
从2002年工作至今已15年,先后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并参与省级课题4项,主持并参与市级课题3项。
辛宝,男,1978年05月10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荣获咸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咸阳市十佳科普明星称号。
现任教研室主任、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优势病种协作组成员,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治未病重点专科后备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卫计委卫生宣教中心健康教育巡讲团专家,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科普文化巡讲专家,全国营养行业先进个人,卫生部全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优秀巡讲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食疗药膳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协会理事,咸阳市营养学会执行理事长。
200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
目前主持、参与省级课题4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5篇,编写出版专著17部。
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与科技奖励4项。
李恒新,男,1963年4月28日出生,大学本科,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获“西安市卫生局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是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预防医学会会长。
1985年7月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在西安市卫生防疫站工作,主要从事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2002年起先后在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副主任,西安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书记,主任,现任西安市中心血站站长。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分类管理、综合措施、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提高感染性疾病诊疗防控能力,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传播,杜绝医源性感染发生,防范化解感染暴发风险。
二、感控分级管理制度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层级合理、专兼结合、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具体包括:(一)医院感控委员会;(二)感控管理部门;(三)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管理小组;(四)感控专(兼)职人员。
第六条感控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医务、药学、护理、信息、总务后勤、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以及教学科研等管理部门。
第七条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感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二)组织感控培训和宣传教育;(三)开展感控监测和风险评估;(四)指导临床科室执行感控标准预防措施;(五)督促感控措施的落实,及时处理感控问题;(六)组织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七)定期评估感控工作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三、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感控监测及报告制度,明确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和报告程序。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内容进行监测:(一)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二)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三)侵入性操作和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四)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五)感染暴发事件。
第十条医疗机构发现感染性疾病暴发或者疑似感染性疾病暴发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四、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感染风险,制定并落实感控标准预防措施,具体包括:(一)手卫生;(二)个人防护;(三)环境清洁;(四)消毒灭菌;(五)无菌操作;(六)合理使用抗生素;(七)其他感控措施。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doc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感控)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工作要求:一、进一步提高对感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感控工作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底线要求,是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感性,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底线意识,重视并做好感控工作。
要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标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高感染性疾病诊疗防控能力,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传播,杜绝医源性感染发生,防范化解感染暴发风险,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感控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强化责任意识,落实感控制度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履行主体责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要切实发挥本机构感控委员会的作用,明确感控管理部门、医务、药学、护理、临床检验以及各临床科室的职责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并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感控工作。
要认真学习贯彻《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见附件),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细化具体制度措施,加强全过程管理。
医疗机构要加强感控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感控专(兼)职人员配备充足,感控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健全感控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和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倾斜力度,保持感控队伍的稳定性。
三、突出工作重点,做好重点科室感控工作对感染性疾病病例较多,易发生人间传播,特别是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科室,要重点关注并加强管理。
尤其要针对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重症医学科、器官(骨髓)移植病房、血液透析中心(室)、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急诊科、口腔科、介入手术室、输血科、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和科室的特点,制订并落实具体防控措施。
性传播疾病防控医生在性传播疾病预防中的专业知识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如合并其他疾病、药物过敏史等,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确保治疗 效果和患者安全。
治疗过程中的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加 强患者教育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信心。
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举措汇报
专业化团队建设
组建专业的性传播疾病防控医生团队,包括临床医生、流行病学专家、实验室技术人员等,确保团队成员具备专业的 知识和技能。
人才培养与培训计划
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与培训计划,包括定期的培训课程、学术交流活动、实践锻炼等,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综 合能力。
激励机制与考核评估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估体系,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防控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 时,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积极关注国内外性传播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和进展,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与 同行交流经验和技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3
持续学习培训
通过参加培训班、进修课程等方式,不断提高自 己的诊疗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影响
对个人健康的危害
性传播疾病可导致生殖器 官炎症、溃疡、癌变等严 重后果,影响生育能力,
甚至危及生命。
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性传播疾病可引起家庭内 部矛盾,导致婚姻破裂; 同时,它还可通过母婴传 播影响下一代健康,给社
会带来沉重负担。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会导致 医疗资源的消耗增加,降 低劳动生产率,从而影响
感染性疾病医学会发言稿
感染性疾病医学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会员和专家:大家好!感谢各位能够出席这次感染性疾病医学会。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关于感染性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挑战,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全球化以及长途旅行的普及,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速度加快,且范围更加广泛。
这使得我们医学工作者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大的压力。
然而,我们也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识别方面的研究。
传统的病原体识别方法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且结果也不一定准确。
然而,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体。
例如,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我们能够在几个小时内确定感染源,并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想和大家讨论的是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出现了抗药性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潜在的新疗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利用嵌合抗体和细胞免疫疗法来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攻击能力。
虽然目前这些方法在临床上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方法将极大地改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另外,我想分享一些关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开发新的疫苗,并改进现有的疫苗,以提高其效果和覆盖范围。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推广个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和佩戴口罩等。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我们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感染性疾病领域的研究。
感染性疾病并不仅仅是医学问题,它涉及到医学、流行病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201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201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初审通过项⽬科技奖⼀等奖候选项⽬:7项201911008004 我国艾滋病分⼦流⾏病耐药监测和免疫学研究与技术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西壮族⾃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邵⼀鸣、阮⽟华、邢辉、廖玲洁、冯毅、唐振柱、滕涛、梁姝、沈智勇、汪宁、任莉、苏斌、郝彦玲、卢红艳、李丹201911015001 育龄⼈群感染与⽣殖健康风险识别研究北京⼤学刘民、刘珏、廖凯举、马宁、代⼩秋、陈京、陶丽丽、富继业、冯孟贤、马秋⽉201911003002 序列7型猪链球菌在中国的显现、暴发和应对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都医科⼤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徐建国、杨维中、郑翰、叶长芸、景怀琦、杜华茂、罗隆泽、杜鹏程、余宏杰、陈晨、⽩雪梅、郑霄、李伟、陈志海、刘红露201911015006 基于学校的⼉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适宜技术研制、集成及应⽤北京⼤学马军、王海俊、马迎华、邹志勇、宋逸、董彬、陈天娇、胡佩瑾、李榴柏、付连国、宋洁云、阳益德、王烁、李晓卉201911001009 防控⼉童伤害策略及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慢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中南⼤学、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梁晓峰、吴静、殷召雪、胡国清、武鸣、曾晓芃、范为民、段蕾蕾、郭欣、周⾦意、罗杰斯、孙艳、陈轶英、符筠、颜玮201911007003 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慢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王临虹、吴凡、赵⽂华、王丽敏、宁光、周脉耕、张梅、姜勇、李镒冲、黄正京、毕宇芳、赵振平、王志会、尹⾹君201911041002 中国肝癌主要病因预防模式的研究、建⽴和应⽤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启东市⼈民医院(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曲春枫、陈万青、孙宗棠、陈陶阳、朱源荣、焦宇⾠、陆建华、王宇婷、陆玲玲、姚红⽟、倪正平、刘国亭、黄飞、吴志远、樊春笋科技奖进⼊终审项⽬:35项201911001005 海外重⼤传染病疫情紧急应对援外创新模式建⽴与实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梁晓峰、李中杰、施国庆、尹遵栋、王晓春、安志杰、郑灿军、孙校⾦、李建东、涂⽂校、姚建义、徐杰、霍翔、姜海201911008005 HIV新发感染监测实验室关键技术建⽴与推⼴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北京⾦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德宏傣族景颇族⾃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蒋岩、汪宁、张誌、肖瑶、邱茂锋、邢⽂⾰、⾦聪、段松、王⽉华、马春涛、梁姝、⽅会来、张娜、裴丽健、张辉201911010002 ⾼温热浪健康风险早期预警体系和应对关键技术研究及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银龙、程义斌、李永红、彭朝琼、汪庆庆、兰莉、罗书全、余淑苑、黄连成、李泓冰、周连、和晋渝、汤权、⽅道奎、丁震201911015003 中国⼉童肥胖防控策略和技术的研究及应⽤北京⼤学马冠⽣、杜松明、刘爱玲、张倩、徐海泉、张曼、张娜、李颖、刘伟佳、李廷⽟、赵秀兰201911018004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评估体系建⽴及临床应⽤北京⼤学⼈民医院、上海交通⼤学附属第六⼈民医院王建六、孙秀丽、应涛、杨欣、耿京、安⽅、王世⾔、谢冰、胡兵、贾元元、周静怡、李晓伟、郑元义、谈诚、张睿201911036003 更年期综合征防治研究的中国⽅案及学科体系建设与全国推⼴普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河北医科⼤学第⼆医院、浙江⼤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民医院、青岛⼤学附属医院、⼴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孙爱军、郑婷萍、王⼦毅、蒋建发、左宏玲、邓燕、王艳芳、蔡泓、李晓冬、王玮、郑庆梅、赵银卿、薛薇、⾼丽虹、朱诗扬201911036011 中国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监测与研究综合体系建⽴与应⽤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丹娜(天津)⽣物科技有限公司、⾸都医科⼤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都医科⼤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徐英春、肖盟、王贺、侯欣、郭莉娜、赵颖、范欣、张丽、程敬伟、于淑颖、李颖、刘正印、窦红涛、马⼩军、粟艳201911038001 脂蛋⽩颗粒与⼼⾎管疾病关系的系列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外医院李建军、徐瑞霞、朱成刚、郭远林、吴娜琼、张彦、李莎、刘庚、孙静、董倩201911039003 遗传眼病精准诊疗技术的创研与应⽤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睢瑞芳、董⽅⽥、邹绚、姚凤霞、李蕙、周崎、韩筱煦、⾼劲松、孙⼦系、刘⼩伟、吴世靖、姜茹欣201911067003 北京地区重要呼吸道病原体流⾏和变异变迁规律研究及应⽤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北京⼤学⼈民医院黄芳、邓瑛、⾼占成、龚成、张铁钢、罗明、王全意、吴疆、李茂中、⽯伟先、崔淑娟、董梅、王怡婷、李爱华、李刚201911067006 学校传染病综合防控管理规范化建设及应⽤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北京⼤学、辽宁省卫⽣健康服务中⼼邓瑛、曾晓芃、郭欣、邹志勇、徐⽂婕、潘德鸿、⾦连梅、符筠、刘峥、陈东妮、曹若湘、花晨曦、⽩承续、华伟⽟、刘⾦东201911079002 中国健康母乳数据库与婴配粉产业化研究北京三元⾷品股份有限公司、⾸都⼉科研究所、中国农业⼤学、北京⼯商⼤学、国家⾷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北京⼤学陈历俊、赵军英、李凤琴、戴耀华、张⽟梅、董银苹、乔为仓、王军军、许朵霞、⽢⾟、刘斌、刘彦品、张明辉、贾妮、王蓓201911108002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体系建⽴与应⽤研究中国健康教育中⼼李英华、李长宁、⽑群安、李新华、聂雪琼、李莉、陶茂萱、⽯琦、吴敬、肖(王乐)、宋军、程⽟兰、卢永、王萍、黄相刚201912115002 ⾼危病原微⽣物⽣物安全防护系列装备创新研发与应⽤军事科学院系统⼯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浙江泰林⽣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昌特净化⼯程有限公司、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祁建城、吴⾦辉、钱军、张宗兴、⾐颖、赵四清、翟培军、周永运、胡名玺、郝丽梅、夏信群、常宗湧、王涛、张恩雷、谢新武201913068003 饮⾷因素致代谢综合征及多器官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河北省⼈民医院、河北沧州市中⼼医院、河北⼯程学院附属医院陈树春、宋光耀、任路平、胡志娟、魏⽴民、赵永才、王德峰、陈⾦虎、朱亚军、刘颐轩、张雪梅、聂倩、史丽娟、张贺芳、孙丽娜201913126002 ⼄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与⼄型肝炎治疗新策略研究中国⼈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医院、湖北⼯业⼤学、康珞⽣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常州好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孙殿兴、胡康洪、曹荣辉、徐栋⽴、王梓华、李保胜、康富标、李海军、祁燕、魏艳红、李东、程欣、王君平、杨新英、孙烁201923065002 植物化学物质预防和抑制乳腺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机制及应⽤哈尔滨医科⼤学附属第四医院刘明、李国东、刘家仁、陈洪⽣、魏九峰、赵⾦璐、党树伟、林罗强201931073001 基于青春发育时相的健康效应综合评估复旦⼤学、上海市计划⽣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史慧静、武俊青、张蕴晖、罗春燕、李⽟艳、魏倩201931078002 上海市消除疟疾核⼼技术研究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蔡黎、朱民、江莉、王真瑜、张耀光、吴寰宇、马晓疆、江西均、张⼩萍、朱倩、何艳燕201931080003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风险防控模式与综合⼲预技术研究上海市精神卫⽣中⼼蔡军、谢斌、张伟波、朱益、张晨、王彦凤、邵阳、范鑫、何燕玲、曾庆枝、卞茜201931107002 ⼤肠癌⾼危⼈群筛查的分⼦标志物关键技术研究复旦⼤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类基因组研究中⼼、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上海市第六⼈民医院徐烨、蔡国响、蔡三军、郑莹、王志敏、鲍萍萍、贾伟、盛伟琪、刘⽅奇、龚杨明、黄丹、赵爱华、陈天璐201932089002 职业⼈群噪声性听⼒损失的易感和效应⽣物标志物研究与应⽤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南京医科⼤学、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南京⿎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朱宝⽴、丁恩民、沈欢喜、张锋、杨丹丹、韩磊、李秀婷、刘静、丁璐、盛荣建201932089004 江苏省耐多药结核病新型防治模式的创建和应⽤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南京医科⼤学、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陆伟、王建明、竺丽梅、陈家应、刘巧、陈诚、周扬、邵燕、陆峰、丁晓艳、卢鹏、孔雯、彭红、宋红焕201932090005 农业伤害流⾏状况、危险因素及防制策略研究东南⼤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张徐军、刘剑君、杨婕、杨亚明、崔梦晶、么鸿雁、武鸣、胡静、郑⽂静201933104005 重⼤疾病社区预防控制关键技术评价与⽰范应⽤浙江中医药⼤学、杭州师范⼤学、下城区卫⽣健康局、拱墅区卫⽣健康局、浙江⼤学、浙江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郭清、许亮⽂、任建萍、何华明、王晓迪、孟凡莉、刘淑聪、冷志伟、蔡延平、刘新功、杜亚平、陆修委201934109002 遗传易感性、免疫异常与强直性脊柱炎发⽣、发展及预后的研究安徽医科⼤学潘发明、徐胜前、蔡国旗、张⽴、邹延峰、徐建华、段振华、范⼤志、张旭、王蒙蒙201935064003 福建省胃癌发病危险因素⾎清流⾏病学研究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福建医科⼤学郑奎城、蔡琳、陈铁晖、钟⽂玲、吴冰珊、袁平、李晓庆、胡祥炬、谢祥全、林兰、伍思翰201935085001 梅毒的实验诊断与应⽤研究厦门⼤学附属中⼭医院⽜建军、林丽蓉、刘莉莉、童曼莉、张惠林、杨天赐201935098015 Nrf2 ARE通路在环境毒物致神经毒性中的作⽤及分⼦机制福建医科⼤学、华中科技⼤学李煌元、⽯年、吴思英、林炜、王章敬201936060001 基于⼈群免疫应答特征的⾎吸⾍病疫情评估新诊断模式的建⽴与应⽤江西省寄⽣⾍病防治研究所林丹丹、胡飞、谢曙英、袁敏、李召军、李宜锋、刘跃民、李剑瑛、兰炜明201937070001 ⼈群和环境中⼈类肠道病毒进化重组及新型病毒的集成研究⼭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徐爱强、王海岩、陶泽新、纪峰、李岩、刘晓林、林⼩娟、王素婷、张⽂强、张丽201937116088 关键利益相关者视⾓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问题与应对策略潍坊医学院尹⽂强、黄冬梅、陈钟鸣、胡⾦伟、郭洪伟、孙葵、于倩倩201944056001 腹泻病原体⾼通量分⼦诊断与预警体系的建⽴及应⽤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厦门⼤学、深圳⽣科原⽣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深圳市龙岗区⼈民医院、深圳市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北京⼤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扈庆华、李庆阁、⽯晓路、李迎慧、江敏、马汉武、廖逸群、姜伊祥、⾦⽟娟、许增⽣、刘丽红、林⼀曼、邱亚群、谢旭、陈建201944056005 典型职业与环境毒物健康损害关键分⼦鉴定、机制探索及应⽤研究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南⽅医科⼤学、中⼭⼤学、中南⼤学刘建军、黄海燕、任晓虎、张艳芳、刘威、吴德⽣、邹飞、夏菠、杨细飞、邢秀梅、洪⽂旭、周丽、黄新凤、黄培武、李绚201944112003 宫颈癌防控创新体系的构建与⼤规模⼈群推⼴应⽤北京⼤学深圳医院吴瑞芳、杜辉、渠新风、陈芸、陈晴、罗红学、刘志红、王纯、张薇、汤惠茹、刘莹、张凌、梁凌云、刘冲、程德敏科普奖进⼊终审项⽬:3项201911036018 《漫画胃癌防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民卫⽣出版社有限公司⽥艳涛、周宁、徐泉、⽜丽霞、马福海、刘昊、邵欣欣201911131007 三⽑教你佩戴使⽤防护⽤品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朱琳、沈壮、叶研、罗凤基、张弘201931004004 医学科普作品《常见寄⽣⾍病的防治-⾷源性寄⽣⾍病》系列合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寄⽣⾍病预防控制所周晓农、陈韶红、蔡⽟春、陈家旭、卢艳、艾琳、许学年、顾承⽂。
感染性疾病医学会发言稿
感染性疾病医学会发言稿尊敬的医学会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向各位医学会会员发表演讲,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染性疾病的看法和经验。
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也给医学界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些关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话题,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病原微生物可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和性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感染性疾病。
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我们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
在诊断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做出准确的诊断。
而在治疗方面,我们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患者的病情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等治疗方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预防是比治疗更为重要的工作,因为预防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疾病的传播。
在预防感染性疾病方面,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和研究,掌握其传播规律和抗药性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其次,我们需要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知识的宣传,让大家了解如何正确地防范感染性疾病。
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医院和社区的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水平,遏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通过这些措施的有力实施,我们相信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传播率,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候,感染性疾病的医学工作者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此,我要向所有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贡献的医务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是最美丽的使者。
感染性疾病科学科发展与展望
感染性疾病科学科发展与展望1. 引言1.1 感染性疾病科学科发展背景感染性疾病科学科是指研究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学科领域。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感染性疾病的防控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感染性疾病科学科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至古代医学文献,但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许多传染病大流行带来了严重的人口灾难,人们迫切需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感染性疾病科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视角。
与此新一代抗生素、快速检测技术、疫苗研究、基因编辑技术等的不断涌现,为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感染性疾病科学科发展背景中存在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全球科学家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保障人类健康。
感染性疾病科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前人的经验总结和教训借鉴,也需要新一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感染性疾病科学科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研究意义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全球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感染性疾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和传播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耐药机制,可以为新药研发、疫苗设计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提高感染病的防治水平。
研究感染性疾病可以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抗击全球性传染病威胁。
在全球化背景下,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跨国合作成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共享疫情信息、科研成果和防控经验,提高各国对抗击感染病的能力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2019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感染论坛中南区域感染科专科联盟学术研讨会大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大会顾问:庄辉、徐建国、王福生、杨瑞馥、夏宁邵名誉主席:王陇德、杨希忠大会主席:高志良大会共同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 崔富强、窦晓光、鲁凤民、李进、任红、王世文、张文宏大会秘书长:林炳亮秘书处成员:刘静、卢庆彬、谢冬英、彭亮、张晓红、李新华、朱建芸、揭育胜、周韵、马燕珊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协办单位:中国病毒病杂志、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中南区域感染科专科联盟承办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会议时间:2019年5月10~12日会议地点: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大会议程2019年5月10日时间 内容 主持 10:00-10:30 常委会 学会领导 10:30-11:00 全体委员会学会领导 11:00-11:50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学会领导 11:50-12:00 合影学会领导13:30-18:00迎接大感染时代的到来(继续教育项目) 会议地点:一层 北江厅+东江厅时间 内容讲者 主持 13:30-13:50 感染科医生在抗生素管理中的角色 李大川 高志良 韦 嘉 赵彩彦 13:50-14:10 “大感染”学科建设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王贵强 14:10-14:30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 李太生 14:30-14:50 中国血流感染的诊治指南张文宏 尹炽标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陈 仁 朱 英14:50-15:10 多重耐药G+细菌的发现和治疗对策 陈佰义 15:10-15:30 我国CRE 耐药的情况和应对策略王明贵15:30-15:40 茶歇15:40-16:00 如何开展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俞云松 郑欢伟 路青华 赵 鸿 16:00-16:20 HAP 和VAP 的诊治胡必杰 16:20-16:40 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和最新进展 卓 超 16:40-17:0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黎 元 刘映霞 吴寰宇 邢卉春 张彦平17:00-17:20 抗真菌药物的PK/PD肖永红 17:20-17:40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进展刘 静 17:40-18:00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陈志海19:30-21:45青年论坛 论坛主席:林炳亮 会议地点:一层 北江厅+东江厅时间内容讲者 主持 19:30-19:45 青年医生如何开展临床研究 彭 亮 邢学森 鲍倡俊 丁 洋 张巧利19:45-20:00 肺部特殊病原菌感染程璘令 20:00-20:15 当前形势下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诊治 瞿婷婷 20:15-20:30 用于HIV 研究的人源化小鼠模型 廖宝林 20:30-20:40答疑与讨论20:40-20:55 合并SS 对PBC 患者预后的影响杨 松 张 权 刘 菲 钟渊斌20:55-21:10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BV 相关肝衰竭的研究 朱 冰 21:10-21:25 遗传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诊断 李新华21:25-21:35 答疑与讨论21:35-21:45 总结19:30-21:30 Workshop-1疑难感染头脑大风暴专场 论坛主席 卓 超 会议地点:三层 相见欢+满江红时间 内容 讲者 主持19:30-19:35 开场19:35-20:05 棘白菌素在侵袭性曲霉菌病中的治疗地位 郑 波 卓 超20:05-20:35 MRSA 肺部感染的处理策略卓 超20:35-20:45 答疑与讨论20:45-21:00病例1 雷姿颖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1:00-21:05 嘉宾点评 李玉芳 张缭云 谢仕斌 21:05-21:20 病例2曾振华 南方医院21:20-21:25 嘉宾点评 王明贵 胡莉华 朱建芸 21:25-21:30大会总结19:30-21:30 全国高等院校传染病教学研讨会 论坛主席 张晓红 会议地点:三层 天露厅时间内容讲者 19:30-19:50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经验王庭槐 19:50-20:10 传染病教材建设经验阮 冰 20:10-20:20 传染病视听教材的建设与推广设想张 卡20:20-21:20 讨论 全 体 21:20-21:30总结高志良19:30-21:30 第二届《中国病毒病杂志》编委会 会议地点:三层 步步高厅时间 内容讲者主持19:30-19:35 开场 19:35-20:0520:05-20:3520:35-20:4520:45-21:0021:00-21:05 21:05-21:2021:20-21:2521:25-21:30大会总结2019年5月11日开幕式及高峰论坛讲者 主持 8:00-8:20 正视乙肝临床治愈的难点高志良 贾继东 侯金林 王贵强8:20-8:40 对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作用的再认识 鲁凤民 8:40-9:00 乙肝病毒cccDNA 调控机制研究黄爱龙9:00-9:10 答疑与讨论9:10-9:20 茶歇9:20-9:40 开幕式崔富强 9:40-10:00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庄 辉 高志良 李太生 张文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0:00-10:20艾滋病免疫治疗与功能性治愈王福生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10:20-10:40单克隆抗体治愈乙肝的研究夏宁邵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0:40-10:50 答疑与讨论10:50-11:30专题会111:30-12:10 专题会2分会场一:病毒性肝炎专场 大会主席 任 红 教授 会议地点:一层 北江厅+东江厅题目 讲者 主持 13:00-13:30 专题会3 13:30-14:00 专题会414:00-14:20 乙肝母婴零传播小贝壳项目:新数据及新目标侯金林 林 锋 张岭漪 14:20-14:40 乙肝临床治愈新药的研究进展及评价任 红 14:40-15:00 ESLD 合并感染的专家共识宁 琴 安纪红 崇雨田15:00-15:20 肝癌组织PD-L1的表达、调控与临床意义郑利民15:20-15:30 答疑与讨论15:30-15:40 茶歇15:40-16:00Toward HIV and HBV Cure: Molecular Tests forAntiviral Therapy Monitoring朱托夫 易建华 毛 青16:00-16:20 非一线NAs 治疗患者治疗策略调整的专家共识 窦晓光 16:20-16:40 高仿真乙肝病毒感染致人肝硬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李 君 胡 鹏 任万华 王 晖 16:40-17:00 2018年版肝衰竭指南解读 黄建荣 17:00-17:20 丙肝治疗-可及与未及的目标张晓红 17:20-17:30 答疑与讨论17:30-17:50 核苷类似物对于HCC 发生率的影响17:50-18:30对话:乙肝治愈非优势人群怎么办?崇雨田、张欣欣、杨东亮、李智伟、汪茂荣会议地点:三层 满江红+相见欢厅题目 讲者 主持 13:00-13:30 专题会5 13:30-14:00 专题会614:00-14:20 如何做好艾滋病患者的全程管理 蔡卫平 去掉尹炽标 祝小平 李 慧14:20-14:40 艾滋病长期抗病毒治疗后毒副作用和合并症的检测预处理曹 玮14:40-14:50 答疑与讨论14:50-15:10 我国病毒性脑炎的疫情与防控策略王环宇 邵祝军 宋 铁 去掉符振旺15:10-15:30 人感染动物流感病毒研究朱闻斐15:30-15:40 答疑与讨论15:40-15:50 茶歇15:50-16:10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治贾战生陈爱平分会场三:研究热点专场 大会主席 鲁凤民 教授 会议地点:三层 步步高厅题目 讲者 主持 13:00-13:30 专题会7 13:30-14:00 专题会8 14:00-14:20 脑肝肠轴与感染杨瑞馥 李 杰 任丽丽14:20-14:40 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方法和策略陈 涛14:40-14:50 答疑与讨论14:50-15:10 肠道微生态与免疫性肝病 马 雄 曾义岚 李 宜15:10-15:30 粪菌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高海女15:30-15:40 答疑与讨论15:40-15:50 茶歇15:50-16:10 脂肪肝的成因及在代谢紊乱综合征的交互作用范建高 胡莉华 金清龙 徐 龙16:10-16:30 遗传代谢性肝病的研究方法 王建设 16:30-16:50 干细胞在肝脏领域的研究热点林炳亮 16:50-17:00 答疑与讨论17:00-17:20 非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思路潘 晨 潘红英 尹华发 党双锁 林 春 17:20-17:40 选择性IgG+浆细胞极化对肝癌进展的影响及临床意义邝栋明 17:40-18:00 揭开疑难肝病面纱-组织学病理 赵景民 18:00-18:20 电镜在肝脏病理中的应用张继平18:20-18:30 答疑与讨论19:30-21:30 Workshop-2疑难肝病沙龙时间内容讲者主持19:30-19:35 主席致辞19:35-19:55 PBC早诊早治及获益马雄19:55-20:15 迟来的诊断之黄疸待查张明20:15-20:25 讨论及嘉宾点评20:25-20:45 病例2 赖荣陶20:45-20:55 讨论及嘉宾点评20:55-21:15 病例3 曹慧娟21:15-21:25 讨论及嘉宾点评21:25-21:30 大会总结19:30-21:30 Workshop-3 感染与免疫时间内容讲者主持19:30-19:35 主席致辞谢青19:35-19:55 慢加急性肝衰竭流行病学-中国数据李海19:55-21:15 新指南、新共识-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免疫治疗赵鸿21:15-21:25 讨论21:25-21:45 病例121:45-21:55 嘉宾点评潘晨毛青21:55-21:15 病例2 杜虹21:15-21:25 嘉宾点评胡瑾华黄建荣21:25-21:30 大会总结2019年5月12日热点争议会议地点:一层 北江厅+东江厅时间 题目讲者和点评嘉宾主持08:00-08:50 流感疫苗接种专题王世文 08:00-08:15 流感季节流感疫苗防控建议 何剑峰 08:15-08:35 争鸣:流感疫苗是否需要接种?舒跃龙/邓子德 08:35-08:50讨论陈恩富、黄 燕 黄 飙、李 萍罗林云08:50-09:40 乙肝抗病毒篇张文宏08:50-09:05 不同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的长期预后 唐 红 09:05-09:25 争鸣:初治乙肝患者,ETV vs (TDF/TAF )彭 劼、江建宁 09:25-09:40讨论尚 佳、赵英仁李成忠、谢冬英代永安09:40-10:10 肝病技术新进展09:40-10:00 肝硬化临床治疗进展徐小元 廖柏明 雷学忠10:00 -10:10 经颈静脉肝组织穿刺术在临床应用郑玉宝10:10-10:20 茶歇10:20-11:10 肝衰竭篇高志良10:20-10:35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免疫时相 林炳亮 10:35-10:55 争鸣:免疫增强剂应用的利和弊潘 晨、毛 青 10:55-11:15讨论孟庆华、林 锋 龚作炯、邬小萍何 艳11:15-12:05 消除病毒性肝炎篇窦晓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1:15-11:30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WHO 目标 贾继东 11:30-11:50 是否可以达到WHO 目标?崔富强、谢 青 11:50-12:05 讨论张伦理、石 荔 龚国忠、李 军贾战生12:05-12:20 优秀论文颁奖仪式高志良等12:20-12:30 闭幕式窦晓光。